侵袭性泌乳素瘤的治疗进展

侵袭性泌乳素瘤的治疗进展

一、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治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卞冬燕[1](2021)在《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泌乳素腺瘤是功能性垂体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40%~60%,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是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病理因素,其治疗目标主要是降低泌乳素至正常水平和控制并减小腺瘤体积。临床上泌乳素腺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在药物治疗上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包括溴隐亭、卡麦角林和喹高利特。三种药物均可降低泌乳素水平和缩小肿瘤体积,80%~90%的患者可得到有效治疗,但仍有10%~3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出现抵抗,更换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品种、增加用药剂量,或者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二甲双胍等,可提供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抵抗的泌乳素瘤的新思路。对于某些难治性高侵袭性泌乳素腺瘤可选择疗效和耐受性良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替莫唑胺作为治疗方案。

吴虓[2](2021)在《垂体腺瘤侵袭通道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解剖学研究目的:Knosp3A-4级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在术前轴位MRI中,海绵窦(Cavernous sinus,CS)后方有时会表现为三角形样结构。由于位置较深且术中该区域常被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所遮挡,故成为最易发生肿瘤残留的部位。在本研究中,我们解剖了该区域及其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并分别从经鼻内镜和经颅显微镜两种视野下探索了CS后三角区的解剖边界。方法:共制备了8具成人头颅标本用于此研究。3具标本用于经颅显微外科解剖,5具标本用于内镜下经鼻入路解剖。结果:根据内镜经鼻和显微经颅解剖,该区域是一个四棱锥结构,其四个表面的边界和所涉及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如下:内侧表面:三角形边界由后岩床韧带、蝶岩韧带以及蝶岩韧带附着点和后床突的连线构成。外侧表面:由前岩床韧带和眼神经构成其中两条边,第三条边由前两者在动眼神经的入CS平面相连而成。滑车神经在这个三角形内紧贴CS外侧壁走行。上表面:这个三角类似于动眼神经三角的后半部分。底面:该三角由蝶岩韧带和眼神经,以及两者在CS内的连线构成,这个三角形相当于CS后方的外展神经所在平面。结论:熟悉CS后三角和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对全切侵袭CS的PA至关重要。因此术前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轴位MRI中是否存在这种特殊的三角样征象。第二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手术入路和结果目的:内镜经鼻手术切除CS后三角区肿瘤根据ICA的位置分为ICA内侧入路和ICA外侧入路。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两点一线”法即根据术前MRI轴位片预判内镜经鼻切除CS后三角区侵袭PA的手术入路,并探讨该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72例PA患者的病历和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伴有CS后三角侵袭的病例,并分析其手术结果及“两点一线”手术入路预判法的准确性。结果:共35例患者伴有37侧CS后三角区侵袭。两点一线法预测手术入路的准确率为86.5%(32/37)。3例knosp 3A级的患者肿瘤均获全切。knosp4级患者中有20例(62.5%)实现了肿瘤全切除,9例(28.1%)实现次全切除,3例(9.4%)为部分切除。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症状加重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5.7%),脑膜炎1例(2.9%),永久性尿崩症2例(5.7%),短暂性颅神经麻痹3例(8.6%)。结论:PA伴有CS后三角侵袭是可以通过内镜经鼻手术全切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低。两点一线“法作为术前手术入路预判的方法,可有效预测CS后三角区侵袭PA的手术入路。第三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动眼神经池侵袭:膜性解剖与临床应用目的:海绵窦后三角-动眼神经池延伸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垂体大腺瘤通过动眼神经三角侵袭的模式,也是多分叶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动眼神经池周围的膜性解剖对于全切这类PA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塑化技术分析了动眼神经池周围的膜性解剖并讨论了其临床意义。方法:塑化切片使用了9具尸头标本,共18侧按组织块准备、脱水脱脂、真空负压浸渍、固化和切片的先后顺序实施。此外,还分析了本单位PA伴动眼神经池侵袭病例的手术结果。结果:动眼神经池的膜性结构共分两层,内层由后颅窝的蛛网膜层延伸而来,外层由CS顶壁的硬膜下陷而成,前方稍厚,后方较薄。两层膜性结构前方贴合较为紧密而后方更加疏松。从矢状位塑化切片来看,动眼神经前方的硬膜在CS顶壁处更紧贴神经突破口,而后方的硬膜与神经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共26例PA伴动眼神经池延伸的患者纳入研究,22例实现了肿瘤全切除。术前共18例患者存在动眼神经麻痹相关症状,术后症状改善12例,维持不变6例。结论:肿瘤向动眼神经池侵袭更易从神经的后方进一步延伸。两层硬膜的厚度和动眼神经池的大小共同作用导致了这种特殊的侵袭模式。早期全切动眼神经池内肿瘤可有效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防止肿瘤进一步延伸到脚间池。第四部分:垂体腺瘤伴斜坡侵袭:骨性解剖、侵袭通道和手术技术目的:众所周知,斜坡内富含松质骨并且能被PA侵犯,但这些松质骨通道所涉及的范围尚不清楚。此外,我们发现PA伴斜坡侵袭的同时,有时会伴有岩尖侵犯,因此猜测岩尖的肿瘤可能来源于斜坡的松质骨通道。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索与PA斜坡侵袭相关的骨性解剖来验证这一猜测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2具尸头进行斜坡和岩骨的解剖学研究,其中6具彩色灌注标本用于显微外科解剖,余16具尸头用于环氧树脂切片的塑化解剖研究。此外,我们还回顾了本中心侵袭斜坡PA的手术录像和结果。结果:舌下神经管和内听道由皮质骨围绕的骨管构成。斜坡内的松质骨通道从鞍底或蝶窦底壁开始向下延伸,绕过舌下神经管,最后到达枕髁和颈静脉孔内侧缘。有趣的是,我们还发现斜坡和岩尖的松质骨是通过岩斜裂沟通而至内听道内侧缘,之间并无皮质骨分隔。研究中松质骨通道的解剖结果与术中观察到侵犯斜坡PA的通道完全一致。在49例PA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44例(89.8%)实现了斜坡区肿瘤的完全切除,只有5例(10.2%)早期患者存在下斜坡的肿瘤残留。结论:PA侵犯岩尖是肿瘤沿斜坡松质骨通道越过岩斜裂而来。此外,PA沿斜坡下外侧侵袭还可越过舌下神经管到达枕髁和颈静脉孔内侧缘。这种斜坡侵袭模式的提出加深了我们对PA侵袭特点的理解。

张顺立[3](2021)在《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通过促进细胞程序性坏死途径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文中研究指明溴隐亭是治疗垂体泌乳素瘤最常用的多巴胺激动剂(DA),可有效减少垂体泌乳素瘤的肿瘤大小,但其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细胞凋亡已被广泛认为参与溴隐亭引起的肿瘤体积缩小机制。然而,是否还有其他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参与溴隐亭缩小肿瘤体积的机制尚不清楚。新近发现的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分子机制研究,为检查溴隐亭药理学功能中是否可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和研究程序性坏死在溴隐亭诱导的垂体泌乳素瘤瘤体缩小中的潜在机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我们发现在溴隐亭治疗后垂体泌乳素瘤患者的瘤体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IP3)和磷酸化的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p MLKL)阳性细胞数量增加,阳性信号的表达强度也增加。为进一步探讨溴隐亭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泌乳素瘤细胞系(MMQ细胞)研究了体外程序性坏死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溴隐亭处理后,MMQ细胞的细胞活性和ATP水平降低,而活性氧(ROS)水平升高。坏死抑制剂(necrostatin-1),可以部分逆转上述作用。超微结构研究进一步证实溴隐亭可诱导MMQ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其特征是细胞膜破裂,细胞质溶解,尤其是线粒体肿胀。此外,我们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磷酸甘油酸突变酶家族5(PGAM5)/亲环素D(CypD)通路参与溴隐亭诱导的RIP3/MLKL依赖性的泌乳素瘤细胞程序性坏死。以上结果提示,细胞程序性坏死可能成为泌乳素瘤临床治疗的新靶标。本研究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溴隐亭可诱导人垂体泌乳素瘤组织中RIP3和p MLKL的表达随机选取12例人垂体泌乳素瘤患者瘤体组织纳入本研究。其中,有6个样本来自手术前接受溴隐亭治疗的患者,其他6个样本来自未经溴隐亭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溴隐亭治疗后催乳素(PRL)水平降低、肿瘤缩小,这与以前的研究一致。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细胞程序性坏死是否参与溴隐亭缩小瘤体的机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3的阳性染色信号可定位在泌乳素瘤细胞的胞质和胞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未使用溴隐亭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溴隐亭治疗的患者泌乳素瘤瘤体组织汇中RIP3阳性细胞数量及其免疫荧光强度(IFI)显着增加。同时,程序性坏死的另一种关键介质p MLKL也可定位于细胞膜上,统计结果显示溴隐亭治疗后泌乳素瘤组织中p MLKL的表达显着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溴隐亭可诱导垂体泌乳素瘤瘤体组织中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3和p MLKL的表达,提示溴隐亭可能诱导泌乳素瘤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第二部分:溴隐亭可抑制大鼠垂体泌乳素瘤细胞(MMQ)活性并诱导程序性坏死相关指标本部分实验,我们首先采用CCK-8测定溴隐亭处理后泌乳素瘤MMQ细胞的活性。以0μM至100μM的不同剂量溴隐亭处理MMQ细胞,我们发现溴隐亭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MMQ细胞的活性,而100μM是产生最大效应的剂量浓度。另外,我们研究了溴隐亭对MMQ细胞活性的抑制是否具有时间依赖性。结果显示,24小时和48小时处理,MMQ细胞活性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因此,后续试验采用100μM溴隐亭处理24小时的条件。然而,细胞活性降低可能是由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引起的。鉴于前面的结果,我们检查了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两个指标ROS和ATP的水平,以观察程序性坏死是否参与了MMQ细胞活性降低。结果显示,MMQ细胞的ROS水平提高了1.8倍而ATP水平降低了2.1倍,而Necrostatin-1可以显着抑制这种作用。此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溴隐亭治疗后,MMQ细胞中RIP3和p MLKL的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数显着增加,而Necrostatin-1可部分抑制该作用。结果表明,溴隐亭可以诱导MMQ细胞的RIP3/MLKL依赖性坏死。为进一步研究溴隐亭的作用是否通过RIP3/MLKL信号介导,我们设计了针对RIP3和MLKL的si RNA沉默序列。结果表明,下调RIP3和MLKL可显着逆转溴隐亭诱导的MMQ细胞中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生化指标ROS和ATP水平变化。以上数据表明,溴隐亭诱导的MMQ细胞程序性坏死至少部分依赖于RIP3/MLKL信号。第三部分:超微结构研究证实溴隐亭确可诱导MMQ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为进一步证实溴隐亭处理可诱导MMQ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我们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MMQ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用溴隐亭处理的MMQ细胞中,发生坏死的细胞数量显着增加,其超微结构特点表现为典型的细胞坏死样改变,如细胞内水肿、细胞质溶解及细胞膜破裂。另外,与对照组相比,溴隐亭处理后的MMQ细胞中出现了大量肿胀线粒体,以上作用可部分被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rostatin-1所抑制。以上研究分别从细胞内生化改变、坏死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及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研究证实了溴隐亭处理可诱导泌乳素瘤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第四部分:PGAM5-CypD通路参与溴隐亭诱导泌乳素瘤细胞程序性坏死上一部分的电镜研究显示,坏死MMQ细胞的形态特征不仅表现为细胞膜破裂、细胞质溶解,还存在大量线粒体明显受损、肿胀,提示溴隐亭诱导的MMQ细胞坏死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考虑到在病理条件下,RIP3的两个下游信号分子PGAM5和CypD可参与线粒体的肿胀和破裂,我们进一步检测了PGAM5-CypD通路是否参与溴隐亭诱导的MMQ细胞的程序性坏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ecrostatin-1能显着降低溴隐亭诱导的MMQ细胞中PGAM5和CypD表达,与RIP3和p MLKL的变化一致。此外,溴隐亭对总MLKL和CypD的表达水平没有影响。为进一步探讨PGAM5-CypD通路在溴隐亭诱导的RIP3/p MLKL依赖的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在溴隐亭诱导的MMQ细胞中验证了p-CypD和RIP3之间存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进一步采用PGAM5和CypD的si RNA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发现,下调PGAM5和CypD可显着抑制溴隐亭诱导的MMQ细胞程序性坏死。以上数据表明,PGAM5-CypD信号参与溴隐亭诱导的MMQ细胞程序性坏死

张偌鹏[4](2021)在《基于SAGIT评分的519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单中心回顾性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所致的血清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浓度升高。手足肥大和面容改变是该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此外,肢端肥大症患者常伴发多种慢性合并症,患者的治疗的目标则是减小或消除肿瘤,降低血中GH和IGF-1浓度,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其他治疗方式。肢端肥大症病程较长,累及系统较多,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评估与监测,SAGIT作为近年提出的肢端肥大症临床评估工具,涉及项目全面且有针对性,是肢端肥大症患者管理的有效工具。由于肢端肥大症发病率较低,大宗病例的临床研究相对匮乏,单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分析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不断总结和改进疾病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症状、合并症、激素水平、影像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分析疾病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 2015-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共计519名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信息,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借助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预测曲线等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患者女性:男性比例约为1.29:1,20-60岁青壮年患者占91.9%,平均病程达76个月,常见慢性合并症包括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糖尿病等,性腺轴、肾上腺轴、甲状腺轴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25.2%、5.8%、5.6%;术后恢复率为分别为63.3%、69.0%、75.0%。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2±8.3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生化治愈率为52.0%,大腺瘤患者、侵袭性腺瘤患者、术前高GH的患者治愈率显着较低(P<0.001)。微腺瘤患者占23.9%,大腺瘤患者占76.1%,肿瘤最大径与肿瘤侵袭特点及治愈情况相关(P<0.001)。显微镜经蝶术(389例)及内镜经蝶术(122例)患者治愈率分别为50.1%和59.0%(P>0.05),两组术式的治愈率和手术并发症差异不显着。以SAGIT评分预测患者治愈状态的切点值为11.5(灵敏度72.7%,特异度76.3%)。结论 肢端肥大症患者病程长、合并症多样,病情程度与肿瘤大小、侵袭性、病理类型、生长激素浓度等密切相关,手术是降低激素水平,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利用SAGIT评分可以评估患者病情,预测患者治疗结局,对疾病管理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是对该病评估管理的有效工具。

阿卜杜喀迪尔·牙森,吴永刚[5](2020)在《难治性泌乳素瘤药物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大部分泌乳素瘤患者通过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物手术及放疗等常规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的疗效,但有部分泌乳素瘤患者呈耐药性,对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抵抗,呈侵袭性生长,难以手术全切,术后复发率高,放疗效果不佳。这种难治性泌乳素瘤对神经外科医师提出巨大的治疗挑战,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对难治性泌乳素瘤除目前常规治疗以外的新颖的探索性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维。

刘乾坤[6](2020)在《神经内镜经鼻蝶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值》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其组织学起源于垂体前叶(腺垂体),一般生长缓慢。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侵袭性垂体腺瘤因与周围血管、神经与组织的密切关系,致使其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先进设备的层出不穷与手术方法的日新月异,显微神经外科的出现和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神经内镜具有手术视野清晰、视角广泛、侵袭性小、安全高效、恢复较快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案。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评估及术中判断切除程度对后期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对其影响因素及提升切除程度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为预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切除程度提供依据,同时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术前的评估及术中的操作。目的分析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切除程度提供预测依据。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09—2019-06期间收治在神经外科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肿瘤的Knosp分级、单侧或双侧海绵窦侵袭、体积大小、侵袭位置、质地和术后切除程度。之后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Knosp分级、单双海绵窦侵袭、体积、位置、质地是切除程度的危险因素,Knosp分级、大小与质地为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神经内镜经鼻蝶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切除程度与肿瘤的Knosp分级、单双侧海绵窦侵袭、体积、位置和质地有关,Knosp分级越高、肿瘤体积越大与质地较韧的肿瘤切除程度越低。2根据影像学表现评估肿瘤的分级与体积,应用操作技巧和辅助技术,能够提高切除程度。

盛贵箫[7](2020)在《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的汉化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引进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在国际标准的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价(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FACIT)翻译和跨文化调适方法指导下,将原英文版量表进行汉化及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并对中文版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评价量表的适用性;2、应用中文版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调查我国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及需求现状,总结其特征,并分析影响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及需求的因素。方法1.在取得源量表研究团队的授权后,在FACIT翻译方法的指导下,经过正译、调和、回译、专家审核校对、患者访谈、专家内容效度评定,形成测试版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门诊及内分泌门诊的182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施测。采用项目分析、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已知组别效度、Cronbach’s α系数对量表进行评价。2.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门诊及内分泌门诊的垂体腺瘤患者27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及需求的现状;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中文版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共包含27个条目和一个开放式问题。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可解释变异率64.374%,各条目在其相应维度均有较高的因子负荷(>0.4)。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58,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I-CVI)为0.833-1。除“情绪问题”与“性功能”因子外,“社会功能”、“身体与认知问题”、“负性疾病感知”3个因子得分和量表总得分在不同分型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的已知组别效度。“心理困扰”部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1-0.909;“需求”部分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50,各维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05-0.928。2.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总分为(23.89±18.41)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负性疾病感知(34.82±23.95),身体与认知问题(27.39±21.54),情绪问题(26.92±23.28),性功能(14.22±23.73),社会功能(11.71±18.05)。分析具体条目发现对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困扰的前5个问题为:担心复发、疲乏、担心药物副作用、对疾病进展有消极想法、对疾病的控制程度有消极想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状况、个人收入、垂体腺瘤分型、垂体腺瘤大小、侵袭性、内分泌水平、手术史的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垂体腺瘤大小、内分泌水平及垂体腺瘤分型为患者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3垂体腺瘤患者需求总分为(21.91±20.03)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负性疾病感知(35.41 ± 27.42),身体与认知问题(27.61±24.54),情绪问题(25.49±26.62),性功能(15.16±27.38),社会功能(10.65±18.27)。分析具体条目发现患者在应对垂体腺瘤引起的问题时,期望得到医护人员支持的前5个问题为:疲乏、担心复发、担心药物副作用、疼痛以及对疾病进展有消极想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业状况、个人收入、垂体腺瘤分型、内分泌水平的垂体腺瘤患者需求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内分泌水平及垂体腺瘤分型为患者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1.中文版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包含27个条目和一个开放式问题,共5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及需求状况。2.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总体水平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尤其是负性疾病感知、身体与认知问题造成的心理困扰。医护人员应关注垂体腺瘤体积较大、发病率较小分型以及内分泌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的心理困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轻其心理困扰,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垂体腺瘤患者需求总体水平较低,但在应对疲乏、担心复发、担心药物副作用、疼痛以及对疾病进展有消极想法等问题时,期望得到医护人员支持。医护人员应关注年龄较小、发病率较小分型以及内分泌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的需求,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支持。

丁巧燕[8](2020)在《MAPK14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作用及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垂体泌乳素腺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药物有限且副作用明显,急需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基于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本研究拟探索MAPK14在泌乳素腺瘤中的作用和机制。并研制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方法:运用组织免疫荧光检测法探索MAPK14在人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和定位;运用雌激素诱导和DRD2敲除方法分别制备泌乳素腺瘤的小鼠模型。研究MAPK14基因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作用;使用siRNA转染GH3细胞,研究敲低MAPK14基因对GH3细胞产生PRL的影响;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具体方法如下:(一)收集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和其他垂体瘤(PRL阴性)患者的垂体标本,制备成石蜡标本,用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MAPK14在人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和定位。随机选取4例人垂体泌乳素腺瘤石蜡切片标本作为泌乳素腺瘤组;4例其他垂体瘤石蜡切片标本作为对照组。将其切片标本用组织免疫荧光法标记MAPK14和PRL蛋白,检测其表达情况和共定位现象。(二)建立雌激素诱导泌乳素腺瘤小鼠模型,研究MAPK14基因敲除对泌乳素腺瘤的影响。所有小鼠分为3组:WT组;E2组;MAPK14-/-E2组。模型的制备方法为:将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按每次20 mg/kg的剂量注射入小鼠腹腔,每4天进行一次,持续32天。每天观察模型动物的进食及活动状况。雌二醇注射32天后,采集小鼠血浆用ELISA法检测PRL的表达,取小鼠垂体组织称重后,每组随机选取3个提取总RNA,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垂体中PRL基因的表达。另外每组3个提取其总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垂体中MAPK14和PRL蛋白的表达。(三)小鼠敲除DRD2后制备泌乳素腺瘤模型,研究MAPK14基因敲除对泌乳素腺瘤的影响。给予规范食物和水饲养的8月龄雌性DRD2-/-小鼠垂体增生,泌乳素腺瘤形成,即为泌乳素腺瘤模型小鼠。所有小鼠分为3组:WT组;DRD2-/-组;DRD2-/-MAPK14+/-组。采集小鼠血浆用ELISA法检测PRL的表达,取小鼠垂体组织称重后,每组随机选取3个提取总RNA,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垂体中PRL基因的表达。另外每组3个提取其总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垂体中MAPK14和PRL蛋白的表达。(四)使用siRNA转染GH3细胞,研究MAPK14基因敲低对GH3细胞产生PRL的影响。分组为:Blank组,NC组,荧光标记转染对照组,MAPK14 siRNA1(30 nM,50 nM,100 nM),MAPK14 siRNA2(30 nM,50 nM,100 nM),MAPK14 siRNA3(30 nM,50 nM,100 nM),MAPK14siRNA3(100 nM,200 nM,300 nM)。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APK14和PRL的表达。(五)用湿法制粒制备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通过检测颗粒的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和吸湿性,来筛选出最佳辅料配方。以成型率为指标,选择麦芽总生物碱与辅料的比例。以软材达到“手握成团,轻触即散”且颗粒大小均匀的制粒要求,选择最佳湿润剂。结果:(一)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人垂体泌乳素腺瘤标本中PRL和MAPK14出现共定位现象。与对照组比较,人垂体泌乳素腺瘤组中PRL的表达显着增加(P<0.001),MAPK14的表达也显着增加(P<0.001)。(二)雌激素诱导泌乳素腺瘤小鼠模型成功建立。称重结果显示,与WT小鼠比较,注射E2小鼠垂体组织/小鼠体重(mg/g)的值显着增加(P<0.001),与注射E2小鼠比较,注射E2的MAPK14-/-小鼠垂体组织/小鼠体重(mg/g)的值显着降低(P<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WT小鼠比较,注射E2小鼠血浆中PRL蛋白的含量显着增加(P<0.01),与注射E2小鼠比较,注射E2的MAPK14-/-小鼠血浆中PRL蛋白的含量显着降低(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WT小鼠比较,注射E2小鼠垂体组织中PRL基因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注射E2小鼠比较,注射E2的MAPK14-/-小鼠垂体组织中PRL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WT小鼠比较,注射E2小鼠垂体中PRL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注射E2小鼠比较,注射E2的MAPK14-/-小鼠血浆中PRL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0.05)。(三)DRD2敲除小鼠研究结果显示,与WT小鼠比较,DRD2-/-小鼠垂体组织/小鼠体重(mg/g)的值显着增加(P<0.001),与DRD2-/-小鼠比较,DRD2-/-MAPK14+/-小鼠垂体组织/小鼠体重(mg/g)的值显着降低(P<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WT小鼠比较,DRD2-/-小鼠血浆中PRL蛋白的含量显着增加(P<0.01),与DRD2-/-小鼠比较,DRD2-/-MAPK14+/-小鼠血浆中PRL蛋白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WT小鼠比较,DRD2-/-小鼠垂体组织中PRL基因表达显着增加(P<0.001),与DRD2-/-小鼠比较,DRD2-/-MAPK14+/-小鼠垂体组织中PRL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WT小鼠比较,DRD2-/-小鼠垂体组织中PRL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DRD2-/-小鼠比较,DRD2-/-MAPK14+/-小鼠垂体组织中PRL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WT小鼠比较,DRD2-/-小鼠垂体组织中MAPK14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01),与DRD2-/-小鼠比较,DRD2-/-MAPK14+/-小鼠垂体组织中MAPK14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四)MAPK14 siRNA转染GH3细胞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转染MAPK14 siRNA1(30 nM,50 nM,100 nM),MAPK14 siRNA2(30 nM,50 nM,100 nM),MAPK14 siRNA3(30 nM,50 nM,100 nM)的GH3细胞中MAPK14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P<0.01),导致PRL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P<0.001);与NC组比较,转染MAPK14siRNA3(100 nM,200 nM,300 nM)的GH3细胞中MAPK14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P<0.001),导致PRL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转染MAPK14 siRNA1(30 nM,50 nM,100 nM),MAPK14 siRNA2(30 nM,50 nM,100 nM),MAPK14siRNA3(30 nM,50 nM,100 nM)的GH3细胞中MAPK14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导致PRL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P<0.001);与NC组比较,转染MAPK14 siRNA3(100 nM,200 nM,300 nM)的GH3细胞中MAPK14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01),导致PRL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01)。(五)用湿法制粒制备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结果显示,最佳辅料配方为糊精:乳糖(1:1)时制剂效果最佳,麦芽总生物碱与辅料的比例为1:1为佳,80%乙醇为最佳湿润剂。结论:MAPK14促进了泌乳素腺瘤小鼠PRL的生成,抑制MAPK14可有效抑制泌乳素腺瘤的生成。使用湿法制粒可成功制备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

高欣[9](2020)在《220例新WHO分类下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神经内分泌肿瘤新分类标准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探讨新分类标准下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病理学特征与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相关垂体腺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搜集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4月16日至2019年8月31日经手术治疗的220例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共482例),并结合2017新版内分泌肿瘤分类标准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收集临床信息主要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影像学结果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相关结果等。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核实无误后,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性别及年龄分布: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共220例。其中男性97例(44.1%),女性123例(55.9%),男女比例为0.79:1。患者年龄范围为13-80岁,年龄均值为55.25±11.12岁。发病高峰年龄在40~70岁(占比85.9%)。2.肿瘤大小:平均肿瘤最大直径29.0±9.8mm,其中大腺瘤194例(88.18%),巨大腺瘤26例(11.81%),未发现微小腺瘤。3.临床症状: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的占位效应相关,其中视力视野障碍共131例(59.5%),头痛共83例(37.7%),颅神经麻痹共9例(4.1%),血清泌乳素水平轻微升高共92例(41.8%),垂体功能低下共71例(32.2%),垂体卒中患者共21例(9.5%)。4.分型:根据新版WHO内分泌肿瘤分类标准,本研究中不同激素类型垂体腺瘤占比情况:其中静止性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共107例(48.6%),男性67例(30.5%),女性40例(18.2%),男女差异显着(P<0.0001)。静止性促肾上腺激素细胞腺瘤共74例(33.6%),男性6例(2.7%),女性68例(30.9%),男女差异显着(P<0.0001)。零细胞腺瘤共23例(10.5%)。多激素和双激素细胞腺瘤共6例(2.7%)。静止性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共5例(2.3%)。静止性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共3例(1.4%)。静止性促甲状腺腺激素细胞腺瘤共1例(0.5%)。静止性泌乳素细胞腺瘤共1例(0.5%)。在本研究中,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共包括以下三种高危亚型,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共74例,静止性PIT-1阳性多激素细胞腺瘤3例,稀疏颗粒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共4例。5.主要分型特点:静止性促ACTH细胞腺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4.2±10.5岁;SGA患者中垂体功能减退的人群比例为46.7%,三组腺瘤中表现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比例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肿瘤平均直径32±10mm,瘤体较零细胞腺瘤和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大(P=0.029);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患者中大腺瘤比例较零细胞腺瘤与静止性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高(P=0.060),零细胞腺瘤平均Ki-67指数为3.59±2.1,较SGA和SCA高(P=0.006)。6.侵袭性与Ki-67指数关系: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侵袭组Ki-67指数较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非侵袭组Ki-67指数高(P=0.001)。7.复发:复发组病人共34例(15.6%),其中两例病人术后有放射治疗史,复发组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ki-67指数高于非复发组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ki-67指数。复发组侵袭性高于非复发组,两组之间侵袭率差异明显(P=0.002)。结论:本研究中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发病率为45.6%,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为0.78:1),发病平均年龄55.25±11.1岁,发病高峰在40~70岁(占85.9%)。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视力视野受损,其次是头痛,颅神经麻痹较少见。按照WHO新版内分泌肿瘤分类标准,本研究中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以静止性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最多,共107例(48.6%),其次是静止性促肾上腺激素细胞腺瘤,共74例(33.6%),零细胞腺瘤,共23例(10.5%)。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本研究共包含其中3种高危腺瘤,以静止性促肾上腺激素细胞腺瘤居多。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患者更年轻,表现为女性优势,且肿瘤直径更大,巨大腺瘤比例更高;同时该腺瘤还具有更高的影像学侵袭性以及复发率。静止性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患者则表现为男性优势,垂体功能减退患者比例较高。零细胞腺瘤患者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其Ki-67指数较高。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高危组肿瘤的复发率、侵袭性及卒中率均高于非高危组。同时影像学表现为侵袭性的垂体腺瘤其Ki-67指数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因此Ki-67指数亦可作为预测肿瘤侵袭性的指标。本研究中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复发组较非复发组具有更高的Ki-67指数,同时其影像学侵袭性比率更高(P=0.002),这提示临床上可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肿瘤预后情况。

王玉明[10](2020)在《嗜酸性谱系垂体腺瘤的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版垂体肿瘤新分类发表后,根据细胞分化(来源)谱系对其进行新的分类,本文章通过搜集我院近两年在新分类标准诊断为嗜酸性谱系垂体腺瘤的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研究,总结新分类下垂体腺瘤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进而提高对垂体瘤的认识及为今后垂体腺瘤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3月5日至2019年9月25日期间天津市环湖医院共收治垂体腺瘤手术患者556例,搜集最终被确诊为嗜酸性谱系垂体腺瘤的126例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加以整理、录入Excel表格。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ki-67指数等,按照WHO2017版新分类标准加以分类,应用SPSS24.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分析。结果:1.性别及年龄:男性54例,女性72例,男女比例为0.75:1,就诊范围为11-74岁,年龄均值为45.93±13.46岁。约3/4患者年龄分布在31-60岁之间。2.病理分类:GH细胞腺瘤最多见(66例,52.6%),PRL细胞腺瘤次之(42例,33.3%)。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6例,12.7%)。静止性PIT-1阳性腺瘤(2例,1.6%)。3.肿瘤大小分类:共收纳126例垂体瘤患者,平均直径为27±7.8mm。大腺瘤(103例,81.7%),平均直径为26.3±7.2mm;巨大腺瘤(10例,7.9%),平均直径为43.1±3.1mm。4.临床表现:多以肢端肥大、面容改变、月经紊乱、停经伴泌乳等内分泌症状及头痛、头晕、视力视野改变、多饮多尿等压迫症状为主。其中泌乳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内分泌症状多见。其余类型均为压迫症状为主。另有临床无症状患者17例,均为体检时发现。5.多激素腺瘤分布:GH+PRL组合最多见(62.8%),GH+PRL+TSH+ACTH+FSH组合最少(2.3%)。6.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经内镜鼻蝶入路最多(86.5%),开颅额外侧/翼点入路次之(12.7%),内镜联合开颅入路(0.8%)。术后并发症以垂体功能降低、尿崩症、脑脊液漏、视神经受损、颅内感染等多见;死亡3例,为2.4%。7.住院时间:区间为7-97天,本组患者多于11-20天(92例,73.1%)好转出院,住院时间均值为18.94±10.89天。8.侵袭、复发情况:侵袭:PRL细胞腺瘤发生侵袭多见(25例,19.8%),静止性PIT-1阳性瘤少见(1例,0.85%)。复发:GH细胞腺瘤复发比例最高(11例,8.8%),其中稀疏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多见(4例,3.2%)。9.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直径大小统计:不同类型均多见于大腺瘤。10.:不同类型垂体腺瘤性别比较: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PRL细胞腺瘤男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59,P=0.006;χ2=5.250,P=0.022)。其余类型男女性别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侵袭组和非侵袭组ki-67指数的对比:侵袭组和非侵袭组ki-67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不同类型垂体瘤中侵袭组和非侵袭组ki-67指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复发组和非复发组ki-67指数的对比:复发组和非复发组ki-67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PRL细胞腺瘤复发组ki-67指数明显高于非复发组ki-67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13:Ki-67与肿瘤侵袭性与复发性的相关分析:ki-67指数与嗜酸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096,P>0.01);Ki-67指数与复发性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274,P<0.01)。结论:本组嗜酸性谱系垂体腺瘤女性多发(男女比为0.75:1),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31-60岁之间。GH细胞腺瘤最多见,其亚型多为稀疏颗粒型和泌乳生长型;PRL细胞腺瘤次之,静止性PIT-1阳性腺瘤最少见,仅为1.6%。此类腺瘤多为大腺瘤,均值为26.3±7.2mm。临床表现以压迫症状(头痛、头晕、视力视野改变、多饮多尿等)为主,内分泌症状(肢端肥大、面容改变、月经紊乱、停经伴泌乳等)次之,无症状表现者占13.5%。多激素腺瘤组合以GH+PRL组合多见。手术方式以经内镜鼻蝶入路最多,术后并发症以垂体功能降低、尿崩症、脑脊液漏、视神经受损、颅内感染等多见。患者住院周期多在11-20天内。侵袭多发生在PRL细胞腺瘤中,复发多发生在GH细胞腺瘤,其亚型稀疏型多见。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PRL细胞腺瘤男女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类型均无统计学意义。侵袭组ki-67指数总体高于非侵袭组,提示侵袭组可能具有更显着的增值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无相关性。复发组和非复发组ki-67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ki-67指数明显更高,泌乳激素细胞腺瘤复发组ki-67指数明显高于非复发组ki-67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ki-67指数与肿瘤的复发关系密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呈正相关。

二、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治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治疗PRL腺瘤的作用机制
2 治疗药物
    2.1 溴隐亭(Bromocriptine, BRC)
    2.2 卡麦角林(Cabergoline, CAB)
    2.3 培高利特(Pergolide)
    2.4 喹高利特(Quinagolide, CV)
3 药物抵抗
4 侵袭性PRL腺瘤
5 小结

(2)垂体腺瘤侵袭通道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垂体腺瘤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的解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解剖仪器
        1.3 显微外科解剖方法
        1.4 内镜下解剖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手术入路和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人的一般资料
        1.2 影像检查
        1.3 手术器械
        1.4 手术入路
        1.5 手术技术
        1.6 颅底重建
        1.7 术后管理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并发症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动眼神经池侵袭的膜性解剖与临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塑化解剖
        1.2 病人的一般资料
        1.3 影像检查
        1.4 颅底重建
        1.5 术后管理
        1.6 术后影像学评价
    2 结果
        2.1 膜性解剖
        2.2 手术要点
        2.3 手术结果
        2.4 并发症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垂体腺瘤伴斜坡侵袭:骨性解剖、侵袭通道和手术技术
    1 方法
        1.1 显微外科解剖
        1.2 环氧树脂塑化解剖
        1.3 病例资料
        1.4 术前评估
        1.5 术前准备
        1.6 术后影像学评价
    2 结果
        2.1 PA侵袭斜坡的松质骨通道
        2.2 岩尖通道
        2.3 蝶窦气化对斜坡通道的影响
        2.4 手术技术
        2.5 手术结果
    3 讨论
        3.1 侵及斜坡的PA的特点
        3.2 斜坡-岩尖侵袭通道
        3.3 斜坡侵袭与蝶窦气化的关系
        3.4 手术入路的选择
        3.5 鉴别诊断
        3.6 不足之处
    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海绵窦侵袭垂体腺瘤的解剖和治疗
    参考文献

(3)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通过促进细胞程序性坏死途径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溴隐亭可显着缩小泌乳素瘤瘤体积并上调瘤体组织中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3及MLKL的表达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溴隐亭可诱导泌乳素瘤细胞发生RIP3/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PGAM5-CypD通路参与溴隐亭诱导的RIP3/MLKL介导的泌乳素瘤细胞程序性坏死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细胞死亡在药物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基于SAGIT评分的519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单中心回顾性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入选及排除标准
    三、研究内容
    四、分组及评估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一般病史资料
    二、垂体重要激素测定
    三、治愈率分析
    四、肿瘤影像学特征
    五、术后病理
    六、SAGIT评分
    七、手术术式及并发症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肢端肥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难治性泌乳素瘤药物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药物治疗
2 受体调节治疗
    2.1 生长抑素类似物
    2.2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
    2.3 催乳素受体拮抗剂
3 靶向治疗及靶基因
    3.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
    3.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
    3.3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4 神经生长因子
    3.5 转化生长因子β1
4 其他治疗
    4.1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4.2 免疫治疗
    4.3 二甲双胍
    4.4 氯喹
5 结语

(6)神经内镜经鼻蝶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内镜经鼻蝶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的汉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五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护理实践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垂体腺瘤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附录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致谢

(8)MAPK14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作用及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人脑垂体标本中MAPK14和PRL的定位和表达
    1 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标本
    2 方法
        2.1 分组
        2.2 组织免疫荧光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抑制MAPK14 对泌乳素腺瘤的影响
    1 雌激素诱导小鼠垂体泌乳素腺瘤模型的建立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2 MAPK14 在雌激素诱导的小鼠泌乳素腺瘤发生中的作用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3 MAPK14在DRD2-/-小鼠泌乳素腺瘤发生中的作用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4 siRNA敲低MAPK14对GH3 垂体瘤细胞的影响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的制备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和结果
    3 讨论
讨论
结语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动物实验资格证书
    附录三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
致谢

(9)220例新WHO分类下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一般临床特征
    1.2.2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病理特征
    1.2.3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肿瘤特征
1.3 讨论
    1.3.1 WHO新版内分泌肿瘤分类
    1.3.2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一般临床特点
    1.3.3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中各型垂体分类情况
    1.3.4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病理学子分类
    1.3.5 侵彻性垂体腺瘤
    1.3.6 复发性垂体瘤的侵袭性和增殖性特征
    1.3.7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术后辅助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嗜酸性谱系垂体腺瘤的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纳入标准
    1.1.2 判定指标
    1.1.3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
    1.1.4 实验数据来源
    1.1.5 数据整理及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临床资料结果
    1.2.2 不同类型垂体腺瘤性别比较
    1.2.3 不同类型垂体腺瘤患者侵袭组和非侵袭组ki-67指数的对比
    1.2.4 不同类型垂体腺瘤患者复发组和非复发组ki-67指数的对比
    1.2.5 ki-67指数与嗜酸性垂体腺瘤侵袭性与复发性的相关分析
1.3 讨论
    1.3.1 临床一般资料讨论及分析
    1.3.2 侵袭性和复发性的分析
    1.3.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嗜酸性谱系垂体腺瘤的治疗现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治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J]. 卞冬燕. 海峡药学, 2021(06)
  • [2]垂体腺瘤侵袭通道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D]. 吴虓. 南昌大学, 2021(01)
  • [3]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通过促进细胞程序性坏死途径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D]. 张顺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基于SAGIT评分的519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单中心回顾性临床分析[D]. 张偌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难治性泌乳素瘤药物治疗进展[J]. 阿卜杜喀迪尔·牙森,吴永刚. 中国肿瘤临床, 2020(22)
  • [6]神经内镜经鼻蝶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值[D]. 刘乾坤. 郑州大学, 2020(02)
  • [7]垂体腺瘤患者心理困扰与需求量表的汉化及应用研究[D]. 盛贵箫. 苏州大学, 2020(02)
  • [8]MAPK14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作用及麦芽总生物碱颗粒剂的研制[D]. 丁巧燕.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9]220例新WHO分类下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D]. 高欣.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嗜酸性谱系垂体腺瘤的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D]. 王玉明.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侵袭性泌乳素瘤的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