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小结(二)

电子政务小结(二)

一、电子政府综述(二)(论文文献综述)

滕俊[1](2021)在《基于明清古籍挖掘肺系疫病的辨治规律》文中提出背景:2019年末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传播能力强、影响范围波及全球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医范畴内可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肺系疫病。中医药防治肺系疫病的疗效得到过历史的验证,在明清时期,由于大头瘟、水痘、烂喉丹痧等多种肺系疫病频繁发生,医家的诊疗活动积累了大量疗效确切的医案。这些医案的现代化研究,将有助于今后同类型疾病的诊疗。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1.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分为两篇,综述一对疫病的源流以及认识脉络加以梳理,着重对明清时期疫病发生的时空情况、肺系疫病病种、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及其着作加以阐述;综述二以冠状病毒为切入点,以COVID-19为主要论述对象,介绍了引起此病的病原体、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以及相关疫苗的研发进程。2.方症规律的数据挖掘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方式,对明清时期肺系疫病“症-药”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寻其一般性规律。方法:本研究以中医古籍电子数据库《中华医典》5.0版为资料来源,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明清时期的防治肺系疫病的医案,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录入研究所需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分别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IBM SPSS Statistics 25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中的频数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明清时期肺系疫病的证治规律。结果:(1)共纳入531则医案,出自59名医家的67本医籍,其中清代504则,占比94.92%,纳入医案数量从高到低的前3本古籍依次为:何炳元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71则)、曹元恒的《曹沧洲医案》(57则)和吴瑭的《吴鞠通医案》(30则),共占比29.76%。(2)数据涉及症状、体征203种,累计频次3030次,频次≥20的症状和体征,共计38种,累计频率75.02%,频次前10的分别是:咽喉痛、脉数、口干渴、咳嗽、丹痧(仅指具有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的症状)、壮热、咽肿、恶寒发热、但热不寒和咽喉白腐。(3)对频次≥20次的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得出9组聚类(Cluster,C):C1:咽喉痛、咽肿、咽喉白腐、声音嘶哑、舌苔黄;C2:发斑、不寐;C3:头痛、身痛、无汗、恶心、舌苔白腻;C4:丹痧、烦躁、咳嗽、咳痰、气喘;C5:壮热、神昏、口干渴、心烦、胸闷、脉浮、脉洪;C6: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舌红绛、脉弦、脉数、脉滑;C7:水痘;C8:舌苔白、舌干、大便溏、脉细;C9:恶寒发热、颜面红肿、但热不寒。(4)对所有症状、体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5%、置信度≥60%和提升度>1的条件下,一共涉及14种症状、体征间的关联规则,发现“咽肿、咽喉痛、咽喉白腐、脉数、舌红绛”、“口干渴、心烦、不寐”、“咳嗽、气喘”、“丹痧、咽喉痛”、“脉弦、脉滑、脉数”间关系密切。(5)数据涉及中药213种,累计频次5340次,频次≥40的中药,共计45种,累计频率75.75%,频次前10味的中药分别是:连翘、甘草、牛蒡子、薄荷、桔梗、苦杏仁、金银花、玄参、桑叶和芦根。(6)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清热药,占总频次的33.13%,中药种类达41种,其次是解表药和止咳化痰平喘药。药性方面,寒性药物使用频次达3325次,频率为61.23%;药味方面,苦、甘、辛味应用最多,累计占比90.20%。归经频数前5的依次是肺、胃、心、肝、脾经,累计占比82.23%。(7)对频次≥40次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9组聚类:C1:黄连、黄芩、大黄;C2:连翘、金银花、芦根、栀子、石斛;C3:地黄、牡丹皮、水牛角、玄参、麦冬、生石膏、知母、淡竹叶、天花粉;C4:羚羊角;C5:荆芥穗、防风、甘草、葛根;C6:马勃、僵蚕、射干、牛蒡子、桔梗、薄荷、前胡、蝉蜕;C7:郁金、瓜蒌、川贝母;C8:陈皮、茯苓、枳壳;C9:淡豆豉、滑石、苦杏仁、浙贝母、枇杷叶、竹茹、桑叶、通草、赤芍。(8)对所有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6%、置信度≥70%和提升度>1的条件下,一共涉及55种中药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后可得出4组较强关联性的药物组:①黄连=>黄芩、黄芩-牛蒡子=>连翘、玄参-桔梗-牛蒡子=>连翘;②金银花=>连翘、金银花-桔梗=>连翘、荆芥穗-桔梗-连翘=>牛蒡子;③水牛角-牡丹皮=>地黄;④浙贝母-桑叶=>苦杏仁。(9)明清时期肺系疫病的“中药=>症状”联系:恶寒发热与防风、荆芥穗、桔梗关联密切;口干渴与生石膏、栀子、连翘、(生)地黄、玄参、水牛角、牡丹皮、赤芍关联密切;脉数与石斛、枇杷叶、川贝母、桑叶、芦根、赤芍、玄参关联密切;咽喉痛、咽肿与桑叶、牛蒡子、薄荷、僵蚕、生石膏、淡竹叶、栀子、连翘、金银花、马勃、玄参、牡丹皮、(生)地黄、竹茹、浙贝母、桔梗、石斛关联密切。(10)明清时期肺系疫病的“症状=>中药”联系:(生)地黄与咽喉白腐、口干渴等症状关联密切;黄芩、玄参与发斑、口干渴关联密切;桔梗与水痘关联密切;牛蒡子与丹痧、咽喉痛、气喘、水痘等症状关联密切;甘草与恶寒发热、发斑、口干渴、身痛、颜面红肿等症状关联密切;连翘与发斑、口干渴、但热不寒、咽喉痛等症状关联密切。结论:(1)明清时期肺系疫病具有相关病种多、发生频次繁、波及范围广的特点,以清末最为突出,其原因至少包括:气候寒冷、自然灾害频发、战乱频繁等。(2)明清时期肺系疫病的证候表现以热象为主,病性以火(热)为主,兼杂毒、湿、风、血热、气逆、气闭、气虚、津(液)伤、寒等,病位涉及肺、脾、胃、心,其中全身表现以壮热、丹痧为主,肺系表现以咽喉部的肿痛白腐、咳嗽咳痰、气喘为着,舌脉以数脉和红绛舌为多。(3)明清时期肺系疫病的用药以清热类、解表类和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为多,药性多为寒、凉,苦、甘、辛,归经涉及十二经,以肺、心、肝、胃、脾经为主。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其药组有: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牡丹皮-(生)地黄、生石膏-知母、荆芥穗-防风、马勃-僵蚕、牛蒡子-桔梗、郁金-瓜蒌、前胡-僵蚕、陈皮-茯苓、淡豆豉-滑石、苦杏仁-浙贝母、枇杷叶-竹茹等。(4)明清时期治疗肺系疫病的主要方剂涉及:银翘散、普济消毒饮、三黄泻心汤、荆防败毒散、贝母瓜蒌散、犀角地黄汤、二陈汤、桑杏汤等。(5)明清时期肺系疫病的“药-症”联系存在普适性和特异性。如连翘、甘草的清热、解毒作用被广泛使用;局部症状则与特定中药关系密切,如咽喉肿痛多使用桑叶、枇杷叶、竹茹,口干渴则多用生石膏,牡丹皮。

李静[2](2020)在《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 ——以广府庙会为例》文中认为节庆是地方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是蕴含丰富意义的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吸引物,节庆能够在保护地方文化的同时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近些年来,节庆在数量、多样性和受欢迎程度方面均有所增加,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吸引物,获得全球范围内广泛的认同和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举办的节庆活动近万个,然而能成功吸引游客关注和参与的节庆活动并不多见,说明多数节庆活动仍缺乏足够吸引力,因此,如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探索节庆吸引力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满足现代游客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节庆是文化的庆典,在社会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其因具有仪式和节日的社会文化意义备受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关注。然而,在节庆旅游的研究中,节庆常被视为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和地方营销的工具,多数研究主要关注节庆的经济影响,节庆现象的文化研究始终缺乏一种理论的深度,而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好为节庆旅游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伴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学者们也逐步深入旅游符号学和节庆旅游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旅游符号学涉及到节庆旅游的研究以及节庆旅游的社会文化研究成果较少,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从研究内容来看,当前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仍十分有限,大多数研究停留在景观型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忽视对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的关注;旅游现象的文化研究理论深度不够,节庆的社会文化研究有待完善。从研究方法来看,旅游符号学的研究多以探索性研究为主,揭示现象内在规律的解释性研究仍需进一步补充和深入。旅游吸引物兼具客观和符号(社会)的双重属性,相应地,国内外有关旅游吸引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客观属性和符号属性的研究。而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独特之处在于以节庆场景为中心,客观和符号属性的可塑性和变动性更强。组织者可通过对节庆场景的操纵,为游客设定特定体验,游客通过节庆体验解读组织者意图传递的意义,组织者和游客共同参与符号建构过程。但组织者如何塑造节庆场景?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生产机制如何?游客在节庆场景的体验如何?游客如何解读符号意义?学术界对旅游吸引物的现有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回答上述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符号学理论,将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界定为节庆组织者和游客共同赋予其吸引力意义的过程,主要目标在于探讨节庆组织者如何通过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节庆场景进行符号生产,游客如何参与到组织者塑造的节庆场景中通过节庆体验进行符号互动,最终游客如何在符号消费过程中对符号承载的意义进行解读。符号生产、符号互动和符号消费共同构成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的整个过程。广府庙会是本研究的案例地,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政府以城隍庙重修为契机,举办首届广府庙会,随后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内容上不断调整、丰富和创新,已成为一年一度的广府民俗文化盛会。作为现代节庆,广府庙会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较强的活动影响力,为我们对节庆旅游吸引物的思考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地。研究结合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收集资料,使用的资料来源于第九届广府庙会筹备、举办到结束全过程以及第十届广府庙会筹备过程的调查。获得的资料包括历届广府庙会总体方案、宣传稿以及主要负责人的访谈资料,组委会筹备期间的会议现场记录、实地踩点记录等;广府庙会举办期间在活动现场收集的游客访谈资料,以及田野观察记录(拍摄的照片、视频、调研日志),为研究带来更全面的理解,网络资料包括广府庙会官方微信、微博和游客的游记资料等。此外,还收集在节庆现场和网络平台的问卷调查数据。共获得文字资料近65万字,照片1045张,问卷761份。在资料分析过程中,采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符号学方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NVivo、SPSS、AMOS等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符号生产阶段,节庆组织者秉承吸引力理念,经由组织策划,塑造体验式场景。广府庙会经历了初创与探索的起步阶段、承接与调整的规范阶段、成熟与创新的稳固阶段。广府庙会组织者在不断摸索既能弘扬地方文化又能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组织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转变:节庆理念由适应需求向创造需求的转变,节庆主体由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的转变,节庆内容由观赏性向参与性主导的转变,这种转变让节庆旅游吸引物所呈现的符号在不断变化。总结组织者的符号生产过程,发现节庆吸引力、节庆组织管理、节庆策划理念和节庆场景分别是符号建构的基础、路径、思路和内容。具体来说,节庆组织者基于对节庆吸引力的理解,通过调动多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组织和管理符号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秉承弘扬传统文化、注重文化创新、紧跟国家战略、顺应时代潮流等多思路的策划理念,塑造了包含安全保障、节目表演、创意互动、美食小吃、商贸展销、人员服务、辅助设施和节庆氛围所构成的节庆场景,该场景浓缩了节庆文化内涵,其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组织者可不断调整以形成节庆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增强游客的体验感。第二,符号互动阶段,游客在充斥着符号的节庆场景中,开展文化、新奇、情感和社交的体验活动。游客的参与是节庆成为旅游吸引物的必要条件,当游客进入一种暂时性超越日常时空间的阈限体验,进行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此时组织者塑造的节庆场景才发挥着其承载吸引力意义的作用。为探究游客符号互动下的节庆体验,本研究利用符号学方法对游客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发现,游客不仅被动地接收组织者塑造的节庆场景要素,而且主动创造出新的要素,他们还关注参与人群和建筑设施,说明在场景中游客不仅仅是简单的参与,还与其他参与者一起成为场景中的构成部分,在自觉与不自觉间点缀了节庆场景,游客也会透过节庆举办区域周围的特色建筑,了解地方文化特色。游客这种积极主动创造的过程让游客产生文化、新奇、情感和社交的节庆体验,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进一步验证节庆体验四维度的合理性。这些体验为游客的意义解读做好铺垫。第三,符号消费阶段,游客遵循“节庆吸引力-节庆依恋-节庆忠诚度”的符号解读过程。当游客开始探索节庆场景蕴含的内涵和意义,便预示着进入符号解读阶段,研究基于“直接解释项-动力解释项-最终解释项”的解释项三分理论,对游客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游客通过对节庆场景的解读,形成节庆吸引力感知,他们认为节庆吸引力由浓厚的节庆氛围、和谐的人际互动、鲜明的文化符号和丰富的节庆活动所构成,这种感知会促使游客培育功能上、文化认同上和情感上的节庆依恋,“人-节”依恋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节庆吸引游客的行为产生,表现为积极的口碑宣传和重游意愿。由此构建“节庆吸引力-节庆依恋-节庆忠诚度”的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解读理论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结合相关文献提出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证实节庆吸引力感知对节庆依恋有积极的贡献,节庆依恋同样对游客的节庆忠诚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以上符号生产、符号互动和符号消费三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系统,该系统会伴随着节庆活动周期性的举办,得以继续发展。本研究通过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为节庆旅游吸引物的形成过程进行解释,将符号学理论扩展至节庆活动中节庆吸引力的意义传递视角,提出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的理论模型,扩展了符号学研究的边界,深化了节庆旅游的文化研究。该理论模型跳出原有旅游领域的符号学框架,为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旅游领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方式,同时深化以往旅游符号解读止步于符号感知的研究,指出游客的符号解读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动态过程,构建和验证的游客符号解读模型,建立了节庆吸引力影响节庆依恋形成进而影响节庆忠诚度的递进机制,证实了游客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节庆活动的主动创造者。

周娇娇[3](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目的与意义1.1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史,揭示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1.2挖掘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临床与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1.3系统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文献,找出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方向。2研究方法2.1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发文年代、作者、研究机构与期刊杂志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2.2应用共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作者、机构与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以及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2.3应用聚类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找出该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并依据其时间线视图,直观展示出该领域的演化过程。2.4应用突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3研究结果3.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李华山教授是该领域最高产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中国肛肠病杂志是该领域的核心期刊。3.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3.2.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作者共现分析结果发现该领域已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团队分别是:李华山团队、韩宝团队、叶玲团队与范学顺团队。3.2.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机构共现分析结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与国内十多个研究机构间开展了相对密切的合作,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则相对独立,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另外机构共现结合作者共现分析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华山团队对近几年该领域产生的影响最大,即该团队研究的内容是目前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研究的热点。3.2.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消痔灵注射液是该研究领域最常用的药物;该领域最常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是直肠黏膜内脱垂;注射疗法联合PPH或者肛门紧缩术是最常研究的联合术式;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观察性研究。3.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关键词聚类后,共得到9个聚类,进一步分析得出6个基本知识结构:Cluster0的研究主题为祖国医学在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传承与发展;Cluster1、Cluster3和Cluster8的研究主题均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联合其他术式的研究;Cluster2、Cluster4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类型研究;Cluster5的研究主题为利用有限元模型客观证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有效的理论研究;Cluster6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注射方式的研究;Cluster7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患者的人群研究。3.4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1977年~2007年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初期,经过长达30年不间断研究,丰富了国内关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经验。自2007年开始至今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期:术式方面的研究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研究的注射药物以消痔灵注射液和芍倍注射液为主;注射疗法中的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焦点;研究方法仍以临床观察性研究为主。4研究结论4.1对我国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4.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研究热点与前沿:关于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芍倍注射液是研究的前沿;关于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前沿;关于联合术式,注射疗法联合PPH、TST或者RPH等联合术式属于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关于该领域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完全性直肠脱垂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直肠粘膜内脱垂是研究的前沿;关于研究的方法,临床观察是研究的前沿。4.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的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该院的李华山教授,可以成为该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首先考虑对象。

王丽娟[4](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虎杖防治DKD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ESRD的首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炎症、氧化应激、RAAS系统的激活、纤维化均相关。目前以RAAS阻滞剂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DKD患者的病情,却并不能完全阻止DKD进展至ESRD。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新药物以预防或延迟DKD的启动和进展至关重要。DKD症状属于祖国医学“消渴”“水肿”“关格”“虚劳”等范畴,目前比较公认的DKD中医病名当属“消渴肾病”,其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脏腑亏损、劳欲伤肾相关。病机为脾肾亏虚,气阴两虚,久则夹痰湿、浊毒、瘀血,而致病势加重、病程缠绵。可归纳为:虚、瘀、浊,虚是基本条件,瘀为核心病机,浊乃最终结局。中药虎杖是治疗糖尿病的传统中草药,如唐朝甄权所着《药性论》所云:虎杖能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虎杖,性味微苦微寒,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止咳化痰、散瘀止痛的功效,契合DKD“瘀”之核心病机。同时中医理论认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抗炎作用。许多研究均已证实DKD与高血糖和肾缺氧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并且在DKD的进展中,炎症途径最为核心,是导致肾小球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IL-1β和MCP-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DKD的发生和进展相关。虎杖苷是虎杖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白藜芦醇的糖苷形式,两者药理作用相类似,但虎杖苷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抗氧化作用。同时,虎杖苷还是根皮苷的结构类似物,被推测可能同样具有SGLT抑制作用。因此,虎杖苷可能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降糖保肾双获益,有望成为防治DKD的潜在药物。目的1.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思路,探讨虎杖多组分协同治疗DKD的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2.从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研究虎杖苷对于SGLT1/2、GLUT1/4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调节和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1.网络药理学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并筛选虎杖活性及优效化学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多个疾病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脏病相关靶点,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虎杖活性成分-糖尿病肾脏病”靶点网络图,采用ClueGO分析工具,GO、KEGG基因富集分析虎杖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靶点的生物进程、作用通路等。2.细胞实验,观察虎杖苷对HEK293细胞和3T3-L1脂肪细胞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稳定表达SGLT1或SGLT2的人类胚胎肾HEK293细胞作为载体,以14C-AMG为底物来评价体外抑制SGLTs的活性,使用顶部计数微孔板闪烁计数器计算每个孔的放射活性和相应的IC50值,评价不同浓度的虎杖苷的干预作用。采用3T3-L1脂肪细胞,有或没有胰岛素的情况下,不同浓度虎杖苷对于2-脱氧-D-葡萄糖摄入量的影响,使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放射性信号,计算2-DG抑制百分比,评价不同浓度虎杖苷GLUT1/4的抑制活性。3.2型糖尿病肾脏病大鼠模型的建立,虎杖苷对DKD模型大鼠的干预及相关指标检测高糖高脂饲养大鼠8周以诱导胰岛素抵抗,然后单次腹膜内注射STZ(35mg/kg bwt)建立DKD大鼠模型,连续2次空腹血糖(FBG)>16.7mmol/L,24小时尿蛋白>20mg为建模成功标准。将大鼠随机分组至代谢笼,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DKD模型组(STZ),阳性对照组(根皮苷)和治疗组(虎杖苷)。各组大鼠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虎杖苷(20-120mg/kg bwt)、根皮苷(120mg/kg bwt)及对照溶剂(0.2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6周。定期检测大鼠饲料和水的摄入量,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血糖、HbA1c、尿素氮、肌酐、24h尿糖、24h尿蛋白,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MCP-1和CRP的水平,并探讨时效与量效关系。取1/2左侧肾组织,组织切片予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1.网络药理学通过OB、DL筛选及文献检索补充,获得虎杖15种优效活性成分,并预测了290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韦恩分析得到37个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靶点,并进一步筛选出17个关键靶点。利用ClueGO富集分析治疗靶点被富集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粘附连接、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VEGF信号通路等47条显着通路和活性氧代谢过程、小分子代谢过程的正调控、血管系统发育的正调控、活性氧生物合成过程等87个显着生物过程。2.体外细胞实验虎杖苷体外抑制SGLT1、SGLT2活性评估,选取根皮苷作为阳性对照药。研究结果表明,虎杖苷对SGLT1、SGLT2均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968nM和878.5nM,与根皮苷组相比,虎杖苷具有中等程度的SGLT2抑制活性,表明虎杖苷可能是潜在的SGLT1/2双重抑制剂。虎杖苷对GLUT1、GLUT4的表达作用评估,以细胞松弛素B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存在胰岛素的情况下,1μM虎杖苷仅轻微抑制2-DG的摄取,而10μM、100μM虎杖苷对2-DG摄取分别产生32%、78%的抑制,说明虎杖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GLUT4的活性;另一方面,在存在胰岛素的情况下,细胞松弛素B对GLUT4的活性抑制显着增加了 96%。但是,如果没有胰岛素,虎杖苷对GLUT1的抑制同样呈剂量依赖性,但是10μM虎杖苷对对2-DG摄取仅产生27%的抑制作用,10μM细胞松弛素B对GLUT1的活性抑制增加到90%。说明虎杖苷可能作为潜在的SGLT1/SGLT2双重抑制剂,对GLUT1和GLUT4具有高选择性。3.在体动物实验本研究时效与量效关系研究显示,虎杖苷显着且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促进尿液葡萄糖的排泄,虎杖苷在120mg/kg bwt的剂量产生最佳的降血糖作用。长期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虎杖苷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显示持续的降血糖作用,可显着降低DKD模型组大鼠的HbA1c。虎杖苷治疗可减轻DKD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改善多尿,多饮和多食等症状。DKD模型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MCP-1和CRP水平显着升高,虎杖苷治疗后,可明显降低DKD大鼠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同时,本实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对照组,DKD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管和肾小球结构明显恶化,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但虎杖苷治疗后,肾组织细胞排列规则,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相对完整,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1.虎杖主要活性成分可调控糖尿病肾脏病发病重要通路中的多个靶点。2.虎杖苷体外对SGLT1/2、GLUT1/4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中等程度的SGLT2抑制活性,虎杖苷可能是潜在的SGLT1/2双重抑制剂。3.虎杖苷体内显着且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促进尿糖排泄,降低HbA1c、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MCP-1和CRP的水平。表明虎杖苷可能是新型的SGLT1/SGLT2双靶点抑制剂,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其肾保护机制可能通过降糖、抗炎、抗氧化等多种途径。

卢耀勤[5](2020)在《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乌鲁木齐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的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研究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立职业病预测模型,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及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最终提出乌鲁木齐职业卫生工作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2)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涉及重点职业病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利用倾向性评分、多因素分析及关联规则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4)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筛选、验证职业病预测模型;(5)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开发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6)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了解,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结合乌鲁木齐重点职业病报告、职业病人工伤保险情况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防控工作对策。结果:(1)对全疆1290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疆14地级行政区与1个直辖县级市;(2)对乌鲁木齐的361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乌鲁木齐七区一县;(3)对乌鲁木齐厂矿企业的3445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高血压检出率15.32%;血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血红蛋白,异常率为25.99%;尿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尿蛋白,异常率为8.9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17.04%;接触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33.82%;接触煤(矽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13.06%;接触石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6.30%;接触化学性有害因素苯工人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2.85%;接触噪声的工人听力异常率为4.86%;接触布鲁菌属工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20.30%;(4)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问卷7315份,回收率为97.5%,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排查后,最终确认有效问卷7118份,有效率为97.3%;(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1%,不同职业紧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每周工作天、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53%,不同职业倦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噪声、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职称、工作班、月收入、每周工作天、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7.08%。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婚姻、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班、年龄、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对职业紧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16,最小置信度0.65,挖掘出14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每天工作>7小时、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1388条,置信度为65.3%,提升度为1.477;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9,最小置信度0.95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业紧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2749条,置信度为90.7%,提升度为1.049;在对精神心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最小置信度0.43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未婚,签订了劳动合同、有职业倦怠的容易产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1957条,置信度为43.1%,提升度为1.162。(9)结合灰色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建立了五个混合算法模型进行职业病预测,混合模型的结果为:GM-KNN(MAPE:26.89%,RMSE:9155.53),GM-SVM(kernel=linear,MAPE:29.16%,RMSE:8587.02),GM-SVM(kernel=polynomial,MAPE:4.45%,RMSE:1573.30),GM-SVM(kernel=radial,MAPE:14.10%,RMSE:4693.51),GM-SVM(kernel=sigmoid,MAPE:10.79%,RMSE:3422.28),GM-RF(MAPE:6.99%,RMSE:2090.13),GM-GBM(MAPE:8.45%,RMSE:2661.27),GM-ANN(MAPE:3.49%,RMSE:1076.60)。通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精度进行验证后得出,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实现了模型MAPE和RMSE最低。(10)2019年报告确诊职业病病人26例,主要以为接触粉尘、噪声和布鲁氏菌为主。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92%;(11)成功开发了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与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结论:(1)新疆企业行业类型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5%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32.9%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7.7%人群患有职业病;乌鲁木齐是新疆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地区;(2)乌鲁木齐企业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T国际组织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8%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26.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10.6%人群患有职业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米东区是乌鲁木齐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区域;(3)对乌鲁木齐地区企业3445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高血压、血常规及尿常规异常检出者多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主要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噪声;行业不同易感人群和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制造业、采矿业等应加强对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建筑业与农、林、牧、副、渔业应分别加强对噪声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护;(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文化程度越高、昼夜轮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成正相关;(5)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和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的风险,文化程度低、未签订劳动合同、低职称、轮班工作、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学历、低职称、轮班、高工龄、低收入、高强度工作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成正相关;(7)倾向性评分与关联规则可以作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倾向性评分可用于消除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关联规则可以有效挖掘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8)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可用于职业病的预测研究;(9)乌鲁木齐职业病患病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职业病主要以职业性尘肺和传染病为主;乌鲁木齐职业病网络直报情况良好,但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职业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时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职业卫生调查数据实时、动态、可交互式可视化功能,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实现了在线职业病建模预测功能,平台可以辅助职业卫生管理与决策工作。(11)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建议有第一,统筹整合管理机构,架设顶层设计框架;第二,建立联防联控网络,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完善规章制度标准,健全工作法制体系;第四,创新工作思路思维,尝试学科交叉融合;第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专业技能队伍;第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助力职业卫生防控。

邵建伟[6](2020)在《两类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在主要动物宿主中的分布、传播风险及其分子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意义: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全球性流行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我国也是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流行疫区之一。近二十年来,我国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率显着降低。由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及其宿主动物种类繁多,能在水中长时间存活而极易引起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仍然是我国国家级监测的传染病之一。小型哺乳动物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播载体,但我国小型哺乳动物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种类、分布和传播风险迄今了解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中、东部地区不同小型哺乳类宿主动物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种类、分布和传播风险的研究,深入了解我国小型哺乳动物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流行情况,为人群中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评估提供本底数据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集2016年11月2017年7月在我国湖北省和浙江省捕获的4001只小型哺乳动物(1787只14种鼠,1790只20种蝙蝠、424只4种鼩鼱)的肾脏样本,提取肾组织总DNA。采用通用性致病性钩端螺旋体16S r RNA基因(rrs)套式PCR,检测上述肾组织DNA样本中rrs基因,确定上述动物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感染情况。采用套式PCR检测rrs基因阳性DNA样本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sec Y、Lip L32、Lip L41、fla B基因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确定上述动物感染的主要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种类。研究结果:套式PCR检测结果显示,4001份肾组织总DNA中,9.4%(375/4001)的样本检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rrs基因片段。致病性钩端螺旋体rrs、sec Y、Lip L32、Lip L41、fla B基因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375只小型哺乳动物感染三种已知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L.borgpetersenii、L.kirschneri)和六种可能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新种,其中可能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新种均来自于蝙蝠。鼠、蝙蝠、鼩鼱三大类小型哺乳动物中,鼠L.interrogans阳性率显着高于蝙蝠和鼩鼱,鼠和蝙蝠L.borgpetersenii阳性率显着高于鼩鼱,蝙蝠L.kirschneri阳性率则显着高于鼠和鼩鼱。结论:小型哺乳类动物宿主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率较高,仍存在较高的人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L.interrogans、L.borgpetersenii、L.kirschneri是小型哺乳动物优势感染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种类,蝙蝠携带多个可能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新种。作为高山地区鼠类中的优势物种,社鼠也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宿主动物。三大类小型哺乳动物中,鼠是L.interrogans的主要宿主动物,蝙蝠是L.borgpetersenii和L.kirschneri的主要宿主动物。研究背景及意义:蜱传立克次体病是由蜱传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全球性流行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蜱作为立克次体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在立克次体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环境决定了不同蜱种分布及其携带的立克次体种类。我国大陆地区已分离鉴定了多种蜱传立克次体,其中大多数蜱传立克次体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此外,近年来我国立克次体病病例报道日益增多,其中大部分病例来自我国东北地区。然而,我国东北不同地区的蜱种分布及其携带的立克次体种类仍所知甚少。本研究采集了中国东北哈尔滨地区多种蜱类并检测了蜱体内立克次体,以了解蜱传立克次体在不同蜱种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分子特征,为该地区更有效地防控蜱传立克次体病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2019年4月5月采集我国东北哈尔滨地区不同地理和地貌7个区域家畜体表、灌木或草地的成年蜱。采用形态学方法初步鉴定蜱种类,然后采用PCR和测序法检测蜱线粒体16S r DNA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与系统发生分析。采用特异性扩增立克次体柠檬酸合成酶基因(glt A)和17 k Da蛋白抗原基因(17-k Da)的套式PCR筛查蜱体内立克次体。采用PCR扩增glt A和17-k Da基因阳性样本中的长片段16S r RNA(rrs)、glt A、gro EL和omp A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同源性和基因系统发生分析。研究结果:哈尔滨地区7个采样区共捕获了5种1286只成年蜱,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分别是家畜和灌木/草地的主要蜱种。套式PCR检测结果显示,1286例蜱样本中370例检测出立克次体glt A和17-k Da基因,总阳性率为28.8%(370/1286)。rrs、glt A、gro EL和omp 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370例立克次体阳性样本中仅检出饶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和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饶氏立克次体检出于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长角血蜱,阳性率为37.6%;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仅检出于全沟硬蜱,阳性率为22.8%。40.7%家畜体表采集的蜱携带饶氏立克次体和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显着高于从灌木/草地采集的蜱中两种立克次体的携带率(19.5%)(P<0.05)。结论:我国东北哈尔滨地区蜱种及其分布存在地理与地貌差异。蜱携带的立克次体为饶氏立克次体或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来自家畜体表的蜱饶氏立克次体和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携带率较高,提示存在蜱-家畜之间的立克次体循环并有可能在人立克次体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芮小慧[7](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宫颈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其死亡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目前,手术、化疗和放疗是宫颈癌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多数宫颈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导致化疗药物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较差。而对于预后较差的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目前也同样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探索创新型治疗方法可能是宫颈癌治疗突破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超过200个核苷酸,并具有与m RNA结构特征相似的非编码RNA,大多数是由RNA聚合酶II转录产生的。Lnc RNA可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可提供与多个核酸或蛋白质结合的空间。Lnc RNA虽然不编码蛋白质,但其可通过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影响多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有研究发现,Lnc RNA的表达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如结肠癌、乳腺癌、肝癌等,但在宫颈癌中的机制仍尚未明确。方法:本研究采用TCGA数据库对3对宫颈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差异Lnc RNA的筛选,对筛选出的5个上调和5个下调最明显的lnc RNA进行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 RT-PCR)验证,最终选取lnc RNA C5orf66-AS1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在体内体外改变lnc RNA C5orf66-AS1的表达,观察其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lnc 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增殖中的关键基因,为有效防治宫颈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结果:1.Lnc 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显着高表达。2.在Si Ha和C-4 I中下调C5orf66-AS1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显着下降,而当Si Ha和C-4 I中上调C5orf66-AS1表达后,增殖能力显着上升。此外,在细胞周期实验发现下调C5orf66-AS1的细胞中G1/G0期细胞明显增加,而G2/S期细胞减少;而上调C5orf66-AS1的细胞中G1/G0期细胞明显减少,而G2/S期细胞明显增多。在宫颈癌细胞株Si Ha和C-4 I中下调C5orf66-AS1的表达,可显着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凋亡。3.下调C5orf66-AS1的表达水平可显着促进mi R-637的表达;反之,上调C5orf66-AS1的表达水平可显着下调宫颈癌mi R-637的表达。随后我们构建了C5orf66-AS1-WT和与mi R-637结合位点突变掉的C5orf66-AS1-MUT的荧光报告素酶质粒。与对照组相比,上调mi R-637的表达水平可显着降低Si Ha细胞中共转染C5orf66-AS1-WT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而上调mi R-637的表达水平对共转染C5orf66-AS1-MUT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说明C5orf66-AS1可与mi R-637直接结合。我们通过RIP实验检测C5orf66-AS1和mi R-637是否可以在细胞中结合。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Ig G组,C5orf66-AS1和mi R-637优先富集在抗Ago2组中。随后我们通过q RT-PCR检测了20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mi R-637的表达,发现mi R-637在宫颈癌中低表达。mi R-637在宫颈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比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株表达低。4.在Si Ha和C-4 I中上调或下调mi R-637的表达,发现RING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随后我们构建了RING1 3’UTR-WT和与mi R-637结合位点突变掉的RING1 3’UTR-MUT的荧光报告素酶质粒。随后免疫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上调mi R-637的表达水平可显着降低Si Ha细胞中共转染RING1 3’UTR-WT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而上调mi R-637的表达水平对共转染RING1 3’UTR-MUT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说明RING1可与mi R-637直接结合。5.在Si Ha和C-4 I细胞系中上调或下调C5orf66-AS 1的表达,RING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着增加或降。6.单独过表达mi R-637可明显抑制Si Ha或C-4 I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在过表达C5orf66-AS1的细胞中同时上调mi R-637时,mi R-637能部分逆转C5orf66-AS1引起的细胞增殖功能改变。7.单独过表达RING1可明显增强Si Ha或C-4 I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在过表达RING1的细胞中同时上调mi R-637时,RING1能完全逆转mi R-637引起的细胞增殖功能改变。8.在实验动物中下调lnc RNA C5orf66-AS1可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Lnc RNA C5orf66-AS1作为ce RNA通过吸附mi R-637调控RING1对宫颈癌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作用的影响,为探索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瞿述根[8](2019)在《北方某单位60年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辐射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我国北方某核工业单位自建立以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的职工进行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全死因、恶性肿瘤、实体肿瘤及其他疾病死亡情况,以客观评价该单位人员60年的健康状况,重点观察辐射暴露对职业健康的影响;同时将该人群纳入前瞻性研究队列,收集基线资料,介绍辐射暴露与队列基线的现状;再对国际核工业从业人群实体肿瘤死亡状况进行荟萃分析,以期进一步佐证辐射暴露与职业健康的关系,为制定核工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标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辐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参考辐射流行病学理论和研究进展,借鉴相关标准模板,编制“辐射流行病学调查标准”框架。结合到核工业北方某单位辐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根据调查现场出现的问题与建议进行客观修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辐射流行病学调查标准。死因分析:获得该单位职工基本信息、辐射暴露职工放射工龄,并对该单位自组建以来到2017年12月31 日的所有死亡职工进行死亡信息核查,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时间、根本死因及职业岗位等,再根据随访终点时间与刚开始工作时间计算研究人群的累积随访人年。分性别和年龄别计算全死因、恶性肿瘤、实体肿瘤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以2010年全国死亡率分别计算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并对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相应死亡率进行比较。基线调查:将该单位所有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纳入前瞻性研究对象,于2017年10月10日到2018年7月23日,进行健康体检及血样采集,检查的内容包括内、外、眼、心电图、胸片、B超、血常规、生化,肿瘤标注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癌抗原(Cancer antigen)125。同时根据自愿原则,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生活史、家族遗传史、职业变动史、体育活动、睡眠及疾病医疗情况,并采用标准的方法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所有血样现场离心,分离血清和血浆,超低温保存备用,并对两组人群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介绍。荟萃分析:通过检索Pubmed和Embase两大数据库中200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发表的英文文献,经过标题、摘要、全文和内容的四层筛选,确定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和质量,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摘录,使用STATA软件对国际核工业职工的实体肿瘤死亡率的SMR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团体标准:建立《辐射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综合集成创新,既有经典流行病学特征,又适合辐射暴露人群。该标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资料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和质量控制等9部分内容和5个资料性附录。其中调查设计就建议辐射流行病学应明确调查对象范围、调查内容及结局的判定,并要求调查辐射剂量学资料及相应分子生物学信息。资料整理与分析要求既包括传统分析性流行病学相关指标,同时应具有辐射特性的超额相对危险度(Excess risk ratio,ERR)和相对危险系数等,并列出质量控制措施。死因分析:该单位累积有7260位职工,共随访259593人年。其中1049人死亡,标化后死亡率为404.09/105,SMR(95%CI)为0.61(0.58-0.64)。恶性肿瘤死亡 442 人,标化后死亡率为 177.56/105,相应 SMR(95%CI)为 0.96(0.94~0.98)。暴露组的全死因、恶性肿瘤、实体肿瘤、Top-10肿瘤及其他疾病与非暴露组的死亡密度比(mortality density ratio,MDR)均小于1,除淋巴瘤外,非暴露组人群Top-10肿瘤的死亡率均高于暴露组,随着年龄的增加,MDR下降并趋于稳定。基线情况:该队列研究共收集了 3301份基线调查问卷,其中男女分别占56.3%、43.7%,男性的身体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率、血压均显着高于女性。暴露组男性人数显着多于女性,非暴露组则相反。暴露组的平均年龄、身高、体重、腰围、BMI均高于非暴露组,P<0.05。同样暴露组人群吸烟率、饮酒率、喝茶率、体育运动率、夜班工作率及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非暴露组,P<0.05。该队列男性放射工作暴露平均286个月,女性269个月,P<0.05,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放射人群数量呈双峰分布,不同年龄段性别间平均放射工龄差异不大。荟萃分析:对纳入的27篇国际核工业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合并后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的SMR(95%CI)分别为0.88(0.83-0.94)、0.80(0.71-0.90)。进一步对每个实体肿瘤进行分析发现,除脑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前列腺癌外,其余恶性肿瘤的SMR均小于1。敏感性分析显示实体肿瘤、肺癌的SMR不存在异质性且Q值显示无发表偏倚。结论:1、《辐射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经过核工业北方某单位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我国各相关行业开展辐射流行病学调查的指导性文件。2、该单位自组建以来,职工整体死亡率低于2010年全国水平,但部分实体肿瘤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与国际核工业队列研究结果相似。3、该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全死因、恶性肿瘤、实体肿瘤及其他疾病死亡率均低于同期非暴露组,LDIR不会增加死亡风险,存在健康工人效应。除脑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外,荟萃分析佐证了辐射暴露不会增加其他肿瘤死亡风险。4、本研究在国内放射工作人群中建立了首个前瞻性研究队列,基线数据丰富、资料真实、可靠,为全面分析放射性职业暴露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提供了详细的基础资料,并为今后从事相关辐射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陈丹[9](2019)在《政府扶持视阈下吉林省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该产业链条式的连接技术、制造、服务、市场等各个环节的独特优势和强大能力,使其成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推动全球产业链再布局的新动力。由此,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把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提升本国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以及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最佳模式之一,积极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其中,并争取主导地位。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看,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体系促进”+“示范城市带动”双轮驱动模式的强力推动下,各类资源要素持续向现代服务业领域集聚。这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氛围,也为各地方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国。伴随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对各级政府部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立足战略高度,建设和完善精准化、长效化、系统化的政府扶持体系已是当务之急。这成为如吉林省一样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借力于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所在。与国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先进地区相比,虽然吉林省在该产业发展上起步时间较晚、成长速度缓慢、经验做法欠缺、政府作用力不强、政策扶持力不足,但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吉林省基本具备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后发优势条件。这一点从近年来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呈现逐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中可见一斑。吉林省各级政府应在充分利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实施“互联网+”战略和“服务外包+”发展模式等国家级重大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集绿色、环保、节能、智慧于一身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使其成为吉林省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战略目标的新途径和新抓手。毫无疑问,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和吉林发展,吉林省各级政府在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上,就要做到政策扶持的精准化、长效化和系统化。其实,从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概念辨识和发展特点看,以及基于政府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理论阐释而言,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从起步到成长、从弱小到强大、从赶超到跨越,均离不开政府扶持及政策保障。具体来说,政府在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应扮演方向上的引导者、制度上的供给者、环境上的营造者、服务上的监管者四种角色,并努力发挥出、发挥好这四种角色的应有职能和独特作用。以此为基点来审视,并基于各类调研成果以及参考科尔尼(A.T.Kearney)全球服务外包目的地指数(GSLI)——财务方面吸引力、人力资源和技能、商务环境三个要素,作为综合衡量吉林省与成熟的全球服务外包目的地在政府扶持方面差距的尺度。可以看出,吉林省在政府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上,存在财务方面吸引力偏小、人力资源和技能不足、整体营商环境的欠佳三大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吉林省在政府扶持该产业发展上,深受思维观念落后、政治生态欠佳、产业政策缺项、信息服务不足的影响,致使其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徘徊于缓慢增长的不佳状态,而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政府扶持视域看,吉林省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要优先抓住三个关键点。其一,增强财务方面吸引力。一要设立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二要调整现有省级扶持资金使用范围支持方向,确保资金使用效果;三要完善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金融扶持政策,挖掘产业融资潜力。其二,强化产业布局及人才技能。一要明确产业战略定位,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二要培育吉林服务品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三要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强化专业团队素质。其三,优化整体营商环境。一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涵养健康政治生态;二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规模;三要深化信息服务职能,加强政府保障力度。由此,为吉林省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以及为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与国内外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展开市场竞争与合作,提供及时的、全方位的、高质量的政府扶持及保障,更好的促进和强化该产业发展,更好的发挥出发挥好政府作用、展现政府作为。

常雅琴[10](2019)在《场景传播视阈下的新闻游戏传播方式探究》文中认为当下新闻游戏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其原理就是指借助于越来越发达的游戏产业,将我们传统的新闻内容或社会现象植入到游戏中去,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通过二者领域的融合,就诞生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新闻游戏,随着其产品在国内外业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闻游戏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通过其融合,新闻游戏有很大概率会成为未来信息传播领域的一匹“黑马”。新闻游戏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传统新闻的单方面输出信息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碎片化时代了,新闻游戏可以与用户有交互性,让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沉浸进去,自觉吸收更多的新闻信息,这为当代新闻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条非常光明的道路。文章主要采用场景传播理论对新闻游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了传播媒介的发展,信息爆炸时代受众需要信息价值更高、体验度更好的优质内容,新闻游戏应运而生,而新闻游戏本身就是对场景的营造和把握。2014年,美国着名的“技术传道者”罗伯特·斯考伯在其着作《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指出了场景时代下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依靠场景“五力”,可以说场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新闻的多元化呈现,除了互联网时代产生的PC端新闻游戏外,移动端的H5新闻游戏和搭载在可穿戴设备上的VR新闻游戏也相应出现。本文在探究新闻游戏对场景的应用现状之时,试图寻找出新闻游戏在场景传播理论下可能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给我国新闻游戏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对“场景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并对新闻游戏的时代发展背景、其研究的必要性和新闻游戏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就开始介绍新闻游戏和场景传播理论的概念,简单梳理出了新闻游戏从产生到现在由于媒介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历程,然后将“新闻游戏”与“场景理论”进行勾连,这是为了展现出笔者对于场景理论下对新闻游戏的研究可行性认知。第三部分笔者运用学者彭兰所总结的“场景四要素”和罗伯特·斯考伯讲述的“场景五力”来说明新闻游戏,之后总结了新闻游戏的场景传播价值。第四部分就开始结合场景传播理论来谈论新闻游戏是如何进行场景建构和场景传播的。在叙事模式上,新闻游戏是叙事模式是线性和非线性叙事都有,所以呈现出的新闻游戏有单场景和多场景两种;在内容呈现上是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新闻的真实性与游戏的虚拟性使得新闻游戏呈现出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相结合的特征;在表达手法上采用程序修辞,将新闻的线性叙述拆分后结合游戏的程序修辞进行多场景呈现;从传播角度上看,新闻游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给予受众沉浸式体验;从互动形式上看,新闻游戏能够让受众对设备、新闻内容和其他受众进行参与式互动。本文第五部分通过对新闻游戏现存的一些问题如适配场景的功能开发仍有不足、新闻游戏的题材有限、数量较少导致场景的信息适配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六部分从未来新闻游戏优化用户的场景信息适配能力,缩短新闻游戏制作周期、规范新闻游戏的制作标准和伦理标准以及加强对新闻游戏场景构建者的培养力度几方面对新闻游戏的优化方向进行了论述。第七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二、电子政府综述(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政府综述(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明清古籍挖掘肺系疫病的辨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疫病源流及明清时期辨治特点的历史回顾
        1. 明清前的疫病观
        2. 明清时期疫灾情况及疫病概览
        3. 明清时期代表医家及其着作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回顾
        1. 病毒概述
        2. COVID-19
        3. 疫苗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方症规律的数据挖掘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选题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数据分析
    结果
        1. 一般数据统计
        2. 症状数据分析与挖掘
        3. 中药数据分析与挖掘
        4. 中药与症状关联规则分析
    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2. 四诊信息分析
        3. 中药信息分析
        4. “中药-症状”关联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明清古籍表
    附录2 部分症状标准化表
    附录3 未纳入丸散复方表
    附录4 部分中药标准化表
    附录5 药典未收录中药表
    附录6 中药功效分类表
    附录7 症状频次统计表
    附录8 中药频次统计表
致谢
个人简历

(2)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 ——以广府庙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资料收集方法
        1.5.2 分析方法
    1.6 研究案例和资料收集
        1.6.1 研究案例
        1.6.2 资料收集情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 符号学思想历史演进
    2.2 文献综述之一:旅游符号学研究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2.3 总结和评述
    2.3 文献综述之二:节庆旅游研究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进展
        2.3.3 总结和评述
    2.4 文献综述之三:有关庙会的旅游研究
        2.4.1 庙会的旅游研究
        2.4.2 广府庙会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节庆吸引物符号建构的理论框架
    3.1 相关概念体系
    3.2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特点
    3.3 皮尔斯符号学概述
        3.3.1 符号三个核心要素之定义
        3.3.2 符号三个核心要素之关系
    3.4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学分析框架
第四章 生产视角:节庆吸引物的符号意义建构
    4.1 广府庙会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发展阶段
        4.1.1 研究思路
        4.1.2 样本数据获取
        4.1.3 研究分析与发现
    4.2 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生产的研究过程
        4.2.1 研究思路
        4.2.2 资料收集和处理
        4.2.3 研究的编码过程
    4.3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生产理论模型
        4.3.1 符号生产的基础:节庆吸引力
        4.3.2 符号生产的路径:节庆的组织管理
        4.3.3 符号生产的思路:节庆的策划理念
        4.3.4 符号生产的内容:节庆场景
        4.3.5 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生产的运作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动视角:符号学视角下的节庆旅游体验
    5.1 符号学视角下的节庆体验
        5.1.1 研究思路
        5.1.2 研究步骤
        5.1.3 图像明示符号的内容分析
        5.1.4 图像隐含符号的体验要素
        5.1.5 节庆体验维度模型
    5.2 节庆旅游体验维度模型的验证
        5.2.1 研究思路
        5.2.2 研究步骤
        5.2.3 节庆体验量表开发过程及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消费视角:节庆吸引物的符号意义解读
    6.1 节庆吸引物符号系统的意义解读
        6.1.1 研究思路
        6.1.2 资料收集和处理
        6.1.3 研究的编码过程
    6.2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意义解读模型
        6.2.1 直接解释项:节庆吸引力感知
        6.2.2 动力解释项:节庆依恋
        6.2.3 最终解释项:节庆忠诚度
        6.2.4 符号意义解读:感知-依恋-忠诚度模型
    6.3 节庆吸引力感知、节庆依恋与忠诚度的关系
        6.3.1 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
        6.3.2 量表设计
        6.3.3 数据收集与基本描述
        6.3.4 节庆吸引力感知的因子分析
        6.3.5 节庆依恋的因子分析
        6.3.6 结构方程检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贡献
    7.3 管理启示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一 西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1 直肠脱垂的定义与症状
    2 直肠脱垂的病因病机
    3 直肠脱垂的诊断与分型
    4 直肠脱垂的治疗
        4.1 经腹手术
        4.2 经会阴手术
        4.3 手术选择的大概标准
        4.4 注射疗法
    5 小结
文献综述二 中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定义与症状
    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脉象
    3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病因病机与治则
    4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治疗
        4.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中药治疗
        4.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针灸治疗
    5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预后
    6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防护
    7 小结
文献综述三 消痔灵注射液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与相关古籍荟萃
    1 明矾的概述
        1.1 明矾的现代研究
        1.2 中医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2 五倍子的概述
        2.1 五倍子的现代研究部分
        2.2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前言
1 研究数据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检索
        1.2.1 CNKI检索
        1.2.2 维普检索
        1.2.3 万方检索
    1.3 数据去重
        1.3.1 数据去重方法
        1.3.2 数据去重结果
    1.4 数据校验
2 CiteSpace分析
    2.1 CiteSpace应用现状
    2.2 Citespace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3.1.1 发文年份统计分析结果
        3.1.2 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统计分析结果
        3.1.3 发文关键词统计分析结果
        3.1.4 发文期刊杂志统计分析结果
    3.2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
        3.2.1 作者及研究机构共现分析结果
        3.2.2 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3.3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3.4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起源
    4.2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发展
        4.2.1 新型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的诞生
        4.2.2 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的优化
    4.3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主要贡献者
    4.4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5 结论
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A: 古籍中有关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
附录B: 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附录C: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附录D: 同义关键词合并表
附录E: 关键词频次(≥10)统计表
附件

(4)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虎杖防治DKD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医对糖尿病肾脏病的认识
        1. 对DKD中医病名的认识
        2. 对DKD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DKD的现状和进展
    二、中药虎杖及其提取物虎杖苷发挥肾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DKD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2. DKD治疗中的困境和争议
        3. DKD治疗中现有药物的综合探索及未来方向
        4. 虎杖及其提取物虎杖苷概述
        5. 虎杖及其提取物虎杖苷发挥肾脏保护效应的机制研究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虎杖防治DKD活性成分靶点探究
    一、概述
    二、资料与方法
        1. 虎杖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收集和筛选
        2. 化学成分潜在靶点收集
        3. 糖尿病肾脏病疾病靶点预测
        4. 虎杖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糖尿病肾脏病靶点集韦恩分析
        5. 生物分子网络建立及富集分析
    三、结果
        1. 虎杖中候选化学活性成分的收集和筛选
        2. 化学成分潜在靶点收集
        3. 糖尿病肾脏病相关靶点的搜集
        4. 虎杖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糖尿病肾脏病疾病靶点交集
        5. 生物分子网络建立及富集分析
    四、讨论
    五、结语
第四部分 虎杖苷对于SGLT1/2、GLUT1/4活性的影响
    一、仪器设备及耗材
    二、实验方法
        1. 细胞培养
        2. 细胞分组
        3. SGLT1和SGLT2体外抑制活性评估
        4. 3T3-L1脂肪细胞2-脱氧-D-葡萄糖摄入量的评估
        5.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虎杖苷对SGLT1和SGLT2的抑制活性
        2. 虎杖苷对GLUT1和GLUT4的表达影响
    四、小结
    五、讨论
第五部分 虎杖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调节和肾脏损伤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及耗材
        2. 药物及试剂
        3. 抗体及试剂盒
    二、实验方法
        1. 糖尿病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2. 实验动物分组
        3. 虎杖苷、根皮苷给药量
        4.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及指标检测
        5. 肾组织学观察
        6.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观察
        2. 虎杖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24h尿糖的影响
        3. 虎杖苷对血糖、HbA1c、24h尿糖、饲料及饮水摄入量的影响
        4. 虎杖苷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5. 虎杖苷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及肾功能的影响
    四、小结
    五、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承担课题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病预测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两类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在主要动物宿主中的分布、传播风险及其分子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中文摘要2
Abstract2
第一部分 小型哺乳类动物宿主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种类与分布及其传播风险研究
    第一章 引言
        1.1 钩端螺旋体
        1.2 钩端螺旋体病
        1.3 小型哺乳动物在钩端螺旋体传播中的作用
        1.4 近十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情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实验仪器
        2.2 主要实验试剂
        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4 主要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2.5 实验方法
        2.5.1 小型哺乳动物样本的采集
        2.5.2 小型哺乳动物物种的鉴定
        2.5.3 肾组织总DNA的提取
        2.5.3.1 组织悬液的制备
        2.5.3.2 总DNA的提取
        2.5.4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阳性样本的初筛
        2.5.5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相关基因的扩增
        2.5.6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2.5.7 PCR产物的克隆、测序
        2.5.7.1 目的片段连接至克隆载体
        2.5.7.2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2.5.7.3 感受态细胞复苏
        2.5.7.4 阳性克隆筛选
        2.5.7.5 阳性克隆测序
        2.5.8 序列比对
        2.5.9 系统发生分析
        2.5.9.1 基于rrs和 secY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
        2.5.9.2 串联基因多位点系统发生分析
        2.5.10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小型哺乳动物样本的采集
        3.1.1 采样汇总
        3.1.2 各采样区域小型哺乳动物数量及种群构成
        3.1.3 不同生态类型采样区域小型哺乳动物数量及种群构成
        3.2 小型哺乳动物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阳性样本的初筛
        3.3 阳性样本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相关基因的扩增
        3.4 小型哺乳动物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筛查结果
        3.4.1 各采样区域小型哺乳动物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筛查
        3.4.2 不同生态类型采样区域小型哺乳动物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筛查
        3.4.3 不同种类小型哺乳动物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筛查
        3.5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序列同源性分析
        3.6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系统发生分析
        3.6.1 基于rrs和 secY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
        3.6.2 串联基因多位点系统发生分析
        3.7 已知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在小型哺乳动物中的分布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国东北哈尔滨地区蜱传立克次体分布规律及其分子特征研究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实验仪器
        2.2 主要实验试剂
        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4 主要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2.5 实验方法
        2.5.1 蜱的采集
        2.5.2 蜱种鉴定
        2.5.3 样本处理与组织DNA的提取
        2.5.4 立克次体的初筛
        2.5.5 立克次体相关基因的扩增
        2.5.6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2.5.7 PCR产物的克隆、测序
        2.5.8 序列比对
        2.5.9 系统发生分析
        2.5.10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蜱种鉴定
        3.1.1 蜱种形态学鉴定
        3.1.2 蜱种分子生物学鉴定
        3.2 采样汇总
        3.2.1 各采样区域蜱数量及蜱种构成
        3.2.2 不同采样来源的蜱数量及蜱种构成
        3.3 立克次体的筛查与相关基因的扩增
        3.4 哈尔滨地区蜱传立克次体的检测结果
        3.4.1 不同蜱种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3.4.2 不同采样来源的蜱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3.4.3 不同采样区域的蜱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3.5 蜱传立克次体的序列比对分析
        3.5.1 饶氏立克次体(R.raoultii)序列比对分析
        3.5.2 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R.tarasevichiae)
        3.6 蜱传立克次体的系统发生分析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国钩端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国蜱传立克次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与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 在宫颈癌中的异常表达的筛选和验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组织标本
        2.2 细胞复苏、传代和培养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2.5 qRT-PCR
        2.6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2.7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C5orf66-AS1 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
        3.2 C5orf66-AS1 在宫颈癌细胞中高表达
        3.3 C5orf66-AS1 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 在宫颈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qRT-PCR
        2.5 质粒的构建和提取
        2.6 Cell counting kit-8(CCK-8)
        2.7 克隆形成实验
        2.8 细胞周期
        2.9 细胞凋亡
        2.10 划痕实验
        2.11 Transwell实验
        2.12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构建上调或下调C5orf66-AS1 表达的宫颈癌细胞株
        3.2 C5orf66-AS1 能促进宫颈癌细胞株的增殖能力
        3.3 C5orf66-AS1 能调控宫颈癌的细胞周期
        3.4 下调C5orf66-AS1 能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凋亡
        3.5 C5orf66-AS1 对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无影响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 调控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机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试剂的配置
        2.5 qRT-PCR
        2.6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7 RNA免疫共沉淀(RIP)
        2.8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2.9 免疫组化(IHC)
        2.10 核质分离
        2.11 CCK-8
        2.12 动物实验
        2.1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Lnc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分布
        3.2 C5orf66-AS1 调控miRNA的筛选
        3.3 C5orf66-AS1 调控miR-637的验证
        3.4 MiR-63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3.5 MiR-637的靶基因筛选
        3.6 MiR-637的靶基因验证
        3.7 C5orf66-AS1 可调控RING1 的表达
        3.8 C5orf66-AS1 通过竞争性结合miR-637调控RING1的表达,最终影响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3.9 在实验动物中下调lncRNA C5orf66-AS1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4.1 主要创新点
    4.2 主要结论
    4.3 研究展望
第五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宫颈癌中的研究现状
    非编码RNA的生物发生和功能
    宫颈癌中循环lncRNAs下调
    LncRNA-HOTAIR
    LncRNA-H19
    LncRNA-XIST
    LncRNA-CCHE1
    LncRNA-EBIC
    LncRNA-MALAT1
    LncRNA-ANRIL
    LncRNA-LET
    LncRNA-NEAT1
    LncRNA-BLACAT1
    LncRNA-UFC1
    LncRNA-SNHG16
    LncRNA-SNHG20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长链非编码RNA在妇科肿瘤中的调控表达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妇科肿瘤中的 miRNA:具有重大影响的小分子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趋化因子受体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8)北方某单位60年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本研究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辐射流行病学调查标准的建立
    1.1 建立调查标准的依据
        1.1.1 国际辐射流行病学发展现况
        1.1.2 国内辐射流行病学发展情况
        1.1.3 建立调查标准的目的与意义
    1.2 资料与方法
        1.2.1 建立标准技术路线
        1.2.2 文献综述
        1.2.3 方法
        1.2.4 过程
        1.2.5 质量控制
    1.3 结果
    1.4 理论与创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北方某单位60年职工辐射暴露与死因分析
    2.1 前言
    2.2 对象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3 数据收集
        2.2.4 相关定义
        2.2.5 诊断标准
        2.2.6 质量控制
        2.2.7 技术路线
        2.2.8 资料管理与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研究对象整体人口学情况
        2.3.2 死亡人群基本情况
        2.3.3 死亡人群三间分布
        2.3.4 研究对象全死因分析
        2.3.5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全死因比较
        2.3.6 与中国死亡人口登记数据比较
        2.3.7 恶性肿瘤总体死亡情况
        2.3.8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恶性肿瘤死因比较
        2.3.9 与中国肿瘤登记数据比较
        2.3.10 实体肿瘤死亡情况
        2.3.11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实体肿瘤死因比较
        2.3.12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2.3.13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前十位恶性肿瘤死因比较
        2.3.14 其他疾病死亡情况
        2.3.15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其他疾病死亡比较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北方某单位前瞻性队列基线介绍
    3.1 前言
    3.2 对象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3 测量指标及方法
        3.2.4 有关定义与诊断标准
        3.2.5 质量控制
        3.2.6 流程图
        3.2.7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基线特征分析
        3.3.2 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3.3.3 临床检查结果分析
        3.3.4 现患疾病分析
        3.3.5 辐射暴露情况分析
    3.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实体肿瘤死亡风险的荟萃分析
    4.1 前言
    4.2 资料与方法
        4.2.1 文献检索
        4.2.2 相关定义
        4.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4.2.4 数据选择
        4.2.5 质量控制
        4.2.6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文献选择
        4.3.2 研究对象描述
        4.3.3 全肿瘤死亡分析
        4.3.4 实体肿瘤分析
        4.3.5 其他实体肿瘤分析
        4.3.6 敏感性分析
        4.3.7 发表偏倚
    4.4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课题创新点
综述一
    REFERENCES
综述二
    References
附件
    附件1 调查对象知情同意书
    附件2 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附件3 辐射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政府扶持视阈下吉林省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政府与市场的相关研究
        (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
        (三)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研究
        (四)总体评价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概念辨识及发展特点
    一、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概念辨识
        (一)外包概念的辨析
        (二)服务外包的含义
        (三)服务外包产业的辨识
        (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界定
    二、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特点
        (一)业务类型广泛
        (二)投资回报率高
        (三)吸纳就业力强
        (四)能源消耗较低
        (五)IT承载度较高
第二章 政府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理论阐释与角色定位
    一、政府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理论阐释
        (一)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维度
        (二)公共服务的理论维度
        (三)公共治理的理论维度
    二、政府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角色定位
        (一)方向上的引导者
        (二)制度上的供给者
        (三)环境上的营造者
        (四)服务上的监管者
第三章 吉林省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实施检视
    一、吉林省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评价
        (一)政府扶持的政策出台情况
        (二)政府扶持的主要规划考虑
        (三)扶持政策导向下政府角色
    二、吉林省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实施成效
        (一)促进产业有序展开
        (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
        (三)引导业务来源拓展
        (四)推动园区稳步发展
第四章 吉林省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吉林省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方面吸引力偏小
        (二)人力资源和技能不足
        (三)整体营商环境的欠佳
    二、吉林省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思维观念落后
        (二)政治生态欠佳
        (三)产业政策缺项
        (四)信息服务不足
第五章 吉林省扶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化选择
    一、增强财务方面吸引力
        (一)设立省级专项资金调整资金使用支持方向
        (二)完善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金融扶持政策
    二、强化产业布局及人才技能
        (一)明确产业战略定位
        (二)培育吉林服务品牌
        (三)提升从业人员技能
    三、优化整体营商环境
        (一)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二)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三)深化信息服务职能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10)场景传播视阈下的新闻游戏传播方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场景传播理论
        1.2.2 新闻游戏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解析
    2.1 场景理论
        2.1.1 场景
        2.1.2 场景时代
    2.2 新闻游戏
        2.2.1 新闻游戏的定义
        2.2.2 新闻游戏的发展历程
        2.2.3 新闻游戏的分类
    2.3 场景理论与新闻游戏的关联性
3.“场景”在新闻游戏中的体现
    3.1 场景要素在新闻游戏中的体现
        3.1.1 空间与环境帮助场景构建和传播
        3.1.2 用户实时状态帮助精准推送
        3.1.3 用户生活惯性有利于信息收集
        3.1.4 社交氛围有利于信息传播与反馈
    3.2 场景五力在新闻游戏中的体现
        3.2.1 移动设备是硬件基础
        3.2.2 社交媒体是传播基础
        3.2.3 大数据是信息基础
        3.2.4 传感器是感知基础
        3.2.5 定位系统是分配基础
    3.3 新闻游戏的场景传播价值
        3.3.1 新闻游戏表现的场景让用户更有主体意识
        3.3.2 新闻游戏营造的场景让用户更有专注性
        3.3.3 场景匹配让新闻游戏更加精准化投放
        3.3.4 场景衍生情感让新闻游戏更具有社交性
4.新闻游戏的场景建构和场景传播
    4.1 新闻游戏的媒介场景建构
        4.1.1 叙事模式:线性与非线性叙事相结合
        4.1.2 内容呈现:真实与虚拟相结合
        4.1.3 表达手法:程序修辞
    4.2 新闻游戏的场景传播
        4.2.1 传播角度:沉浸式体验
        4.2.2 互动形式:参与式互动
5.场景时代下新闻游戏的不足之处
    5.1 对用户的画像描绘还不精确
        5.1.1 适配场景的技术开发仍有不足
        5.1.2 场景建构人才缺乏
    5.2 新闻游戏的题材有限,数量较少
        5.2.1 新闻游戏制作周期长,成本高
        5.2.2 新闻游戏面临伦理性争议
        5.2.3 未设立专门的新闻游戏模块让新闻游戏聚集起来
6.场景时代下新闻游戏的优化方式
    6.1 提升对新闻游戏的场景适配能力
        6.1.1 提升新闻游戏的场景感知能力
        6.1.2 设立专门的新闻游戏板块
    6.2 缩短新闻游戏制作的周期
        6.2.1 开发模式化新闻游戏生成工具
        6.2.2 对新闻游戏制作进行专业化分工
    6.3 规范新闻游戏的制作标准和伦理标准
        6.3.1 确立新闻游戏的把关主体
        6.3.2 用行规与法规共同规范
    6.4 加大对新闻游戏场景构建者的培养力度
        6.4.1 建立专业的新闻游戏制作团队
        6.4.2 注重校园新闻游戏人才培养
7.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外新闻游戏相关案例
附录2 国内新闻游戏相关案例
致谢

四、电子政府综述(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明清古籍挖掘肺系疫病的辨治规律[D]. 滕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 ——以广府庙会为例[D]. 李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D]. 周娇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虎杖防治DKD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 王丽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卢耀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两类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在主要动物宿主中的分布、传播风险及其分子特征研究[D]. 邵建伟. 浙江大学, 2020(01)
  • [7]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AS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芮小慧. 苏州大学, 2019(06)
  • [8]北方某单位60年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研究[D]. 瞿述根. 苏州大学, 2019(04)
  • [9]政府扶持视阈下吉林省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陈丹. 吉林大学, 2019(10)
  • [10]场景传播视阈下的新闻游戏传播方式探究[D]. 常雅琴.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电子政务小结(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