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0年会计改革成果

我国10年会计改革成果

一、我国10年会计改革的成就(论文文献综述)

汤湘希[1](2020)在《砥砺前行 成就非凡——祝贺《财会通讯》杂志四十华诞》文中研究指明一、这本杂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破茧而出时钟回拨到1979年11月16日,沐浴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并与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同步,由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湖北财经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并经湖北省民政厅批准的湖北省会计学会在武汉成立,学会章程第6条规定,编辑和出版会计刊物,翌年3月,《财会通讯》杂志破茧而出、呱呱坠地。

夏桂香[2](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会计信息化改革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化改革走过了40年历程,其始终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划分,会计信息化改革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文章在回顾我国会计信息化改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会计信息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理论贡献、企业实践三个方面梳理会计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成就,总结会计信息化改革发展的经验,并对会计信息化改革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殷凯杰[3](2019)在《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制度研究(1907-1947)》文中研究说明浙江兴业银行是民国时期着名的一家私营银行,成立于1907年,原本是作为浙江铁路公司的附属银行,存放其存款并长期为该行主要经营业务,兼营商业银行业务。到1915年浙江兴业银行开始改革,成为纯粹经营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以稳健经营,发展工商业为口号,开办储蓄部,发展储蓄,开展仓库货栈业务,营业成绩逐年上升,曾长期占据“南三行”之首。到1930年左右,分支行遍布全国,营业规模和经营成果达到顶峰,后因为与南京国民政府交恶以及抗日战争的影响,业务受损,发展艰难。到1952年响应公私合营的号召而结束因营业。浙江兴业银行的营业会计制度起初由于时代原因而采用传统簿记,至1915年银行改革时,方才使用新式簿记,并逐渐建立该行的会计组织机构。尔后在种种政治和经济层面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改进创新,到1935年制定出详细的会计规程,完善了该行的营业会计制度。本文的第一部分为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制度发展的背景,简述了浙江兴业银行的发展,西式会计制度在国内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了浙江兴业银行的营业会计制度,就其会计科目、凭证式样、账簿格式、决算方法和仓库会计作了分析;第三部分将浙江兴业银行的营业会计制度和组织机构与民国时期着名的商业银行对比,得出民国时期的银行会计制度正在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并且其内容也越来越合理严谨,解释图文并茂,令人易懂;第四部分总结了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变革的原因和影响。导致其变迁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推动着中国会计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当时银行业的交流,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制度的变迁对民国时期的会计制度变革有着补充与扶助的地位。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浙江兴业银行的营业会计变迁的个案,来为中国会计发展补充资料,并希望为当今中国的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经验。

谢获宝,向同[4](2019)在《二十年会计监督改革与发展的成就、问题和展望》文中认为会计监督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会计监督是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公司治理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合约有效性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年,伴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革新、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会计监督相机而变,取得巨大成就。本文在线条式地回溯会计监督改革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后,对会计监督的内涵及现实会计监督体系进行理论阐释,并对会计监督的供需动力和政府会计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科学定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回顾二十年来会计监督改革与发展成就,指出问题所在,并对会计监督的未来发展作出简单的展望。

赵欣[5](2016)在《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我国近现代的现实证据(1912-2013)》文中认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查特菲尔德,1989)。立足于会计制度长期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影响的会计研究,是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的有效路径。对会计历史的研究一直以来也是会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可以通过对产权及收益分配的计算及确认的具体化,会计核算的规范,对企业、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相关各方间经济利益分配进行规范和认定,甚至将企业及个人的社会责任货币化,影响各方利益。会计制度变迁与社会利益集团间的博弈有关,具有天然的经济后果。同时,作为经济制度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会计制度,与经济制度有天然的共性和依存性,可以相互参照、相互解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解释会计制度变迁原因与后果的有效方法和角度。这就是本文写作的理论背景。尽管长期以来会计制度研究者对中国会计制度的研究多着眼于20世纪90年代后,即会计制度发展高级阶段的会计准则时期,但是任何一种制度性的选择和发展都是螺旋式的反复与上升,而非一蹴而就。中国的现代会计制度发端并开始发展于1912年建立的北洋政府时期,某些会计制度模式对其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甚至绵延至今。因此,对于中国近现代会计制度问题的研究,应该从中国现代会计制度的初始阶段开始,从制度变迁的诱因和表现进行发展特征的归结研究和分析。这是本文研究时间段选择的考量。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回顾中国一百年来会计制度变迁路径的基础上,对中国会计制度的总体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并通过对一些中国会计制度从经济后果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会计制度具有经济后果这一问题进行论证。本文的写作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对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及意义进行论述;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对制度变迁理论、经济后果理论及影响、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利益集团、产权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三章中国近现代会计制度变迁的史料证据,根据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的发展阶段。分民国时期(初期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行业统一会计制度)、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过渡会计制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会计准则时期)四个阶段进行阐述;第四章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分析,总结一百年来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并以史例分析内部诱致性因素、国际性因素、资本市场及产权多样性因素等对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第五章中国近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分析,分为微观后果、宏观后果,及微观与宏观相互影响推动三个部分,并以弃置费用、无形资产、股份支付、公允价值处置方法的具体影响等,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例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中国百年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总结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两个部分。会计制度的变迁特征包括:首先,从规范内容来看,中国会计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预算会计制度到企业会计制度与预算会计制度并重。其次,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一种政府强制外壳下的诱致性变迁。第三,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在内的中国会计制度变迁表现出了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第四,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国际化的具体形式并不相同。第五,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变迁具有骤变性的跳跃发展特征。第六,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由于产权形式的多样而具有长期多轨并行的特征。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先进知识分子强国目标下的推动、及科学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的内部推动力。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兼具微观性和宏观性。本文关于经济后果方面的结论包括:以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弃置费用相关规定、股权激励、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处理、公允价值使用等具体相关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证据,以相关例证分析了会计制度具有微观、宏观经济后果,且两种后果能够互相影响的结论。当然,不可否认,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并非只有良性的,任何一种制度都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既是技术性的问题,也是制度执行人的主观愿望及制度本身客观缺陷所共同决定的。而这些问题和缺陷,也正是推进会计制度变革的动力和方向。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应该有前瞻性规划,避免暂时性救火式制度建设。第二,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范围的企业会计制度协作。第三,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创新中应该鼓励企业界的参与,以使所制定出的制度更加完善,具有更强的可执行和操作性,更具代表性。本文的主要创新如下:首先,将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问题研究的时间范围扩大到涵盖北洋政府及民国政府时期及新中国完全计划经济时期的大的历史阶段,能够完整展现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的产生、发展的总轮廓。其次,是将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相关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微观和宏观的多角度分析。第三,在对中国一百年来会计制度变迁历史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中国现在和未来会计准则改革的方向和模式提出建议。

邓华[6](2014)在《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之路分析》文中提出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经历了数次的改革之后,总结出的有关改革经验为:企业会计改革离不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改革一定要妥善解决好国际发展趋势以及与我们国家的关系;企业会计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企业会计改革程序与战略必须同真实现象紧密相连。未来我们国家企业会计改革应该努力完成好以下几点:时刻追踪国际的脚步;时刻注意非上市企业所采取的会计准则;分析和撰写企业成本核算方面的建议;提高与完善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强化改革的力度;明确协调企业会计与其他方面的改革。

晓斌[7](2013)在《中国会计十年的历史跨越》文中研究表明当历史的时钟跨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刻,回眸中国会计在本世纪首个十年的发展历程,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承载中国经济运行重任的中国会计,同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变。规范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全部建成运行并实现国际趋同;会计运行主体的专业人才大军日益强大且素质大幅提升;

《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课题组,冉明东[8](2012)在《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的研究初纲》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会计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该选题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评述、研究内容和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等四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以飨读者。

黄爱华[9](2012)在《我国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历史研究:1949-1978》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涉及的内容很多,新中国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主要是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为蓝本;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国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具有代表性、系统性以及史料的完整性,为了达到理论分析上的专一性与深刻性,因此本文以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发展过程的史实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史实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参阅大量国内外会计界学者关于会计制度及会计核算制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自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之前30年会计核算制度演进的史实为基本素材,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为主要内容,分七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概括分析,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为全文的研究提供基础和铺垫。第二到五章把会计核算制度按照时间顺序,细分为会计核算制度的初创期(1949-1952)、会计核算制度的苏化期(1953-1957)、会计核算制度的简化期(1958-1965)、会计核算制度的停滞期(1966-1978)四个历史阶段。分析总结每个历史阶段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对每一阶段会计核算制度、尤其是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方面改革的内容进行详细地描述,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环境及政治环境对会计核算制度的影响来把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规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特点,进而对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在不同时期下所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探讨。第六章主要是总结我国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经验及教训,然后提出对未来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研究及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启示和建议。最后一部分主要是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朱廷辉,马宁[10](2010)在《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基于会计制度与准则演进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会计在波折中前进、在摸索中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国际会计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企业会计制度到企业会计准则演进的发展历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取代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会计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标志;而企业会计制度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发展,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趋于统一并向会计准则过渡,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结果,也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我国10年会计改革的成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10年会计改革的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砥砺前行 成就非凡——祝贺《财会通讯》杂志四十华诞(论文提纲范文)

一、这本杂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破茧而出
二、这本杂志:感受着领导们的关怀和学者的爱护
三、这本杂志:倡导着学术流派形成的落地生根
    (一)会计学的本质———会计是一门什么科学?
    (二)受托责任理论的落地———国家审计的本质
    (三)宏观会计控制理论的创建
    (四)会计控制论的形成
四、这本杂志:耀眼着光辉灿烂的会计历史进程
    (一)“二十世纪会计大事评说”展现了百年会计的恢宏篇章
    (二)中国会计历史的成就更加辉煌
    (三)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会计学者
五、这本杂志:引领着复杂会计实务的前行轨迹
六、这本杂志:承担着推介中国会计的历史责任
七、这本杂志:承载着广大读者对“她”的厚爱

(2)改革开放40年会计信息化改革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会计信息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一个大致划分
    (一) 1978—1998年, 政府会计电算化改革目标:“管理”会计电算化
    (二) 1998-2008年, 政府会计信息化改革目标:会计管理信息化
    (三) 2008年至今, 政府会计信息化改革目标:会计智能化
三、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发展与贡献
    (一) 第一阶段:1979-1998年, 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的起步阶段
    (二) 第二阶段:1998年—2008年, 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目标确定与战略规划阶段
    (三) 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摸索阶段
四、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创新实践回顾
    (一) 1979—1998年:从账务处理计算机化阶段到管理型财务软件阶段
    (二) 1998—2008年, 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阶段
    (三) 2008年至今, 会计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阶段
五、会计信息化改革实践的体会
    (一) 政府主导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 会计信息理论建设必须与其他学科融通
六、会计信息化改革研究未来展望
    (一)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方面
    (二) 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研发方面

(3)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制度研究(1907-194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外研究概况
    0.2 基本内容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0.3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 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制度的发展背景
    1.1 浙江兴业银行简介
        1.1.1 浙江兴业银行的成立
        1.1.2 浙江兴业银行的发展
        1.1.3 浙江兴业银行的结束
    1.2 西式会计制度在中国发展中的摩擦
        1.2.1 西式会计制度发展简述
        1.2.2 西式会计制度的引进
        1.2.3 中国国内金融界对西式会计制度的态度
        1.2.4 西式会计制度发展引发中国国内会计改(良)革之争
2 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制度
    2.1 清末民初营业会计概况
        2.1.1 中国旧式金融机构会计制度的概况
        2.1.2 中国新式金融机构会计制度的概况
    2.2 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组织的形成
    2.3 浙兴会计科目的确定
    2.4 浙兴营业会计凭证的运用
    2.5 浙兴营业会计的记账方法
    2.6 浙兴营业会计的帐簿系统
    2.7 浙兴营业会计报告
    2.8 仓库会计
3 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制度与其他银行会计制度的比较
    3.1 与中国银行相比较
        3.1.1 组织沿革的对比,中国银行贵在统一管理,浙兴贵在灵活调度
        3.1.2 营业会计制度的对比,中国银行由日式转为英式,浙兴在仿日式上改革
    3.2 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相比较
        3.2.1 组织沿革的对比,上海银行注重会计领导人事,浙兴则不然
        3.2.2 营业会计的对比,上海银行采美式,浙兴不同
    3.3 与金城银行相比较
        3.3.1 组织沿革的对比,金城银行总经理处集中权力,浙兴权力集中于董事会
        3.3.2 营业会计的对比,均为日式的基础上的改良
    3.4 总结
4 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4.1 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变革的原因
        4.1.1 内因
        4.1.2 外因
    4.2 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变革的影响
        4.2.1 对浙兴自身的影响
        4.2.2 对社会和金融界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二十年会计监督改革与发展的成就、问题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监督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分析
二、会计监督的内涵和会计监督体系
    (一) 会计监督的内涵
    (二) 会计监督体系
三、会计监督的供需动力分析和政府会计监督的定位
    (一) 会计监督的供需动力分析
        1、会计监督的需求动力分析。
        2、会计监督的供给动力分析。
    (二) 政府会计监督的定位
四、二十年会计监督的改革与发展成就回顾
    (一) 会计监督法律法规的供给
    (二) 会计监督理念的革新
    (三) 会计监督目标的改进
    (四) 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设
    (五) 会计监督人才的培养
五、会计监督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一) 会计监督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 会计监督未来发展的简单展望

(5)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我国近现代的现实证据(1912-201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2.4 研究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制度变迁
        2.1.1 制度变迁理论流派
        2.1.2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
        2.1.3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理论
    2.2 经济后果(Economic Consequences)
        2.2.1 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一般理论
        2.2.2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
    2.3 影响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利益集团分析
    2.4 产权制度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中国近现代会计制度变迁的史料证据
    3.1 民国时期会计制度的初期发展
        3.1.1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现代会计制度奠基
        3.1.2 民国时期的分行业会计制度
        3.1.3 解放区会计制度建设
    3.2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统一会计制度
        3.2.1 对苏联会计制度的借鉴与改良(1949-1957)
        3.2.2 特殊社会条件下的会计制度否定与恢复(1958-1977)
    3.3 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过渡会计制度(1978-1992)
        3.3.1 会计制度的组织恢复预备工作(1978-1984)
        3.3.2 企业会计制度的组织探索性建设恢复工作(1985-1992)
    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会计准则(1993-今)
        3.4.1 “两则两制”的会计准则探索阶段(1993-1997)
        3.4.2 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同步颁行阶段(1998-2005)
        3.4.3 国际趋同阶段(2006-今)
    3.5 小结
第4章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分析
    4.1 中国近现代会计制度变迁特征总体描述
    4.2 内部诱致性因素影响会计制度变迁的分析与例证
        4.2.1 中央政府财政管理需要下的会计制度变迁例证
        4.2.2 资本市场发展需要下的企业会计制度变迁例证
    4.3 国际性因素对会计制度变迁影响的分析
        4.3.1 日本会计制度对中国会计制度渗透性影响的例证
        4.3.2 对美国会计制度主动学习的例证
        4.3.3 计划经济初期对前苏联社会主义会计制度复制与修正的例证
        4.3.4 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对会计制度推动的例证
        4.3.5 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企业会计制度发展的例证
    4.4 产权多样化导致的多轨制对中国会计制度变迁影响的分析
        4.4.1 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局部规范的企业会计制度发展的例证
        4.4.2 改革开放后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发展对企业会计制度发展影响的例证
    4.5 小结
第5章 中国近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的例证分析
    5.1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宏观经济后果例证分析
        5.1.1 统一会计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制度发展演化的例证
        5.1.2 特别会计制度设计引导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例证
    5.2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微观经济后果例证分析
        5.2.1 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的例证
        5.2.2 企业会计制度技术创新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例证
        5.2.3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例证
    5.3 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宏观后果与微观后果的相互作用的例证分析
        5.3.1 国际化战略下企业与国家相互影响的例证
        5.3.2 企业会计决策与国家战略导向相互影响的例证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对策与局限
    6.1 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3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6)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之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历程
二、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总结
    1. 企业会计改革必须与国家经济改革紧密 相连
    2. 改革必须处理好国际趋同与国家特色的关系
    3. 改革必须循序渐进
三、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未来之路
    1. 跟踪国际新变化
    2. 关注非上市企业会计规范,缩小上市公司 与非上市企业会计信息差距
    3. 加强和改进对企业会计的监管

(7)中国会计十年的历史跨越(论文提纲范文)

十年拼搏奋进 中国会计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
    「这是中国会计攻坚克难, 呵护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十年」
    「这是中国会计强身固本, 造就会计人才强国的十年」
    「这是中国会计励精图治, 振兴图强的十年」
    「这是中国会计革新技术, 促进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转型的十年」
    「这是中国会计走向世界, 参与国际会计事务争取话语权的十年」
十年变革创新, 中国会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十年探索实践, 中国会计积累了珍贵经验
    这是科学谋划的十年。
    这是争抢机遇的十年。
    这是改革创新的十年。

(8)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的研究初纲(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和评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述评
三、主要研究内容的设计
    (一)总体研究框架的构想
    (二)具体研究内容的构思
四、课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国会计历史起点的考证
    (二)中国原始会计文化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之初会计文化的历史对接
    (三)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会计史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会计史
    (五)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之际的会计史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史
    (七)《中国会计史教程》的撰写
    (八)中外会计史的融合研究与比较分析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9)我国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历史研究:1949-197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特色与创新
    1.6 概念界定
        1.6.1 会计制度的概念
        1.6.2 会计核算制度的概念
2 会计核算制度的初创期(1949-1952 )
    2.1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背景
    2.2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内容
        2.2.1 1950 年统一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2.2.2 1952 年企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2.3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特点
        2.3.1 确立资金观念
        2.3.2 会计方法采用完全成本法
        2.3.3 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层面
    2.4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影响
        2.4.1 建立全国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2.4.2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计划经济色彩浓重
3 会计核算制度的苏化期(1953 -1957)
    3.1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背景
    3.2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内容
        3.2.1 1954 年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3.2.2 1956 年会计标准账户计划
        3.2.3 1957 年工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3.3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特点
        3.3.1 中国特有的公私合营会计
        3.3.2 会计核算制度的阶级属性
        3.3.3 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层面
    3.4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影响
        3.4.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形成
        3.4.2 会计核算制度复杂繁琐
4 会计核算制度的简化期(1958-1965 年)
    4.1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背景
    4.2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内容
        4.2.1 “大跃进”时期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
        4.2.2 1959 年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
        4.2.3 1962 年-1964 年会计核算制度改革
        4.2.4 1965 年会计核算制度的再整改
    4.3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特点
        4.3.1 无账会计
        4.3.2 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层面
    4.4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影响
5 会计核算制度的停滞期(1966-1978)
    5.1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背景
    5.2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内容
        5.2.1 文革初期会计核算制度
        5.2.2 1973 年会计核算制度
    5.3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特点
    5.4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影响
6 改革的经验教训、启示及建议
    6.1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
        6.1.1 会计核算制度缺乏稳定性
        6.1.2 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惯例脱轨
        6.1.3 会计 “制度”一统天下,会计立法尚是空白
    6.2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启示
    6.3 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建议
        6.3.1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是改革方向
        6.3.2 重视会计法制建设
        6.3.3 会计核算制度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相结合
        6.3.4 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7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四、我国10年会计改革的成就(论文参考文献)

  • [1]砥砺前行 成就非凡——祝贺《财会通讯》杂志四十华诞[J]. 汤湘希. 财会通讯, 2020(23)
  • [2]改革开放40年会计信息化改革回顾与展望[J]. 夏桂香. 财会通讯, 2019(19)
  • [3]浙江兴业银行营业会计制度研究(1907-1947)[D]. 殷凯杰. 辽宁大学, 2019(01)
  • [4]二十年会计监督改革与发展的成就、问题和展望[J]. 谢获宝,向同. 财政监督, 2019(01)
  • [5]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我国近现代的现实证据(1912-2013)[D]. 赵欣. 中央财经大学, 2016(08)
  • [6]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之路分析[J]. 邓华. 绿色财会, 2014(05)
  • [7]中国会计十年的历史跨越[J]. 晓斌. 财会通讯, 2013(10)
  • [8]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的研究初纲[J]. 《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课题组,冉明东. 会计论坛, 2012(02)
  • [9]我国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历史研究:1949-1978[D]. 黄爱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03)
  • [10]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基于会计制度与准则演进的视角[J]. 朱廷辉,马宁. 财会月刊, 2010(36)

标签:;  ;  ;  ;  ;  

我国10年会计改革成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