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表面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一、体表血管瘤治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永芳,王运成,陆美林,熊庭锋[1](2021)在《泡沫化聚桂醇灌注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探讨泡沫化聚桂醇灌注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均接受泡沫化聚桂醇灌注治疗的27例体表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随访,治疗前瘤体最大径之和为4.33±2.53cm,治疗后最大径之和为0.94±1.55 cm,完全缓解患者15例(55.56%),部分缓解11例(40.74%),有效率26例(96.30%)。4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中1例发热、2例皮肤糜烂、1例哮喘,2周内均得到缓解。结论泡沫化聚桂醇灌注治疗体表血管瘤治愈率高,并发症少、轻微,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李红[2](2021)在《外用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简称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优选方案。相比于口服,外用具有更高的全身安全性。目前,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药物是噻吗洛尔,关于其他此类别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报道甚少。本文的研究目前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即外用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方法:收集了自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并接受外用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的74名患儿,使用视觉量化分析评估表对瘤体每个月的颜色、面积、厚度、表面张力的变化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重复测量和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发病部位、不同性别以及三个不同起始用药年龄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33.78%(25/74)的治疗效果为优,55.41%(41/74)为良好,8.11%(6/74)为中等,2.70%(2/74)为差。治疗期间无严重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发生。不同性别和不同发病部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个不同起始用药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P=0.002)。三个起始用药年龄组在治疗1个月后、4个月后和6个月后复诊时,心率和血压值无统计学差异(P=0.618,P=0.138,P=0.757)。结论:本研究表明,局部外用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是有效的,且临床耐受性良好,特别是在血管瘤的早期增殖期。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刘宁[3](2021)在《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文中认为若要研究古代文献中有关肿瘤的相关内容,则需要寻找古代疾病中属于现今肿瘤的疾病,然当今意义上的肿瘤或癌症是以微观病理学基础上的概念,而古代以宏观症状为疾病诊断依据。为实现古今“肿瘤”病的最佳匹配,引入了类比推理与最佳说明推理予以论证。古人关于肿瘤的论述,不越瘤、症瘕积聚、息肉、痈疽疮疡四类大疾病范畴,但此四大类疾病并非皆是现今概念的肿瘤,故将论文题目名为《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瘤病首见于《内经》,其泛指以经络流通不畅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其中肠瘤类似于现今腹膜后软组织瘤,昔瘤为皮肤肌肉的纤维组织瘤。“肿瘤”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并非现今医学的肿瘤概念。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宋代,瘤病与瘿病合称为瘿瘤,在认识与治法中并无明显区别。瘿核一病类似于现今甲状腺腺瘤,石瘿依据宋代《三因极一病方》描述与现今甲状腺癌相似。唐代开始出现“六瘤”划分,仅血瘤可以确定为现今血管瘤。明代“五瘤”概念中,血瘤为血管瘤,骨瘤为骨肿瘤,肉瘤为脂肪瘤或肌肉纤维瘤。《普济方》又存在十瘤的记载。清代喉瘤基于不同描述有淋巴滤泡增生与咽乳头状瘤的不同。在痈疽疔疮的传统疮疡病认识中,《内经》载甘疽为乳腺癌,附骨疽病为现今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骨囊肿。《小品方》之石痈,从皮核的关系断定为真皮纤维瘤,但其附骨疽的描述与《内经》不同,应当为化脓性骨髓炎。《集验方》中对男子阴部生疮的描述,从形态看与现今阴茎鳞状细胞癌相似。隋唐时期的石痈为肌肉纤维瘤,乳石痈为乳腺纤维瘤,石疽则类似于皮肤纤维瘤。《千金方》男子阴疮为阴茎浸润性癌,《医心方》阴劳疮为阴茎乳头状癌。《备急千金要方》首次记载的石疔病,为恶性黑色素瘤。《圣济总录》谓乳痈表现为“赤紫坚硬”,其描述类似炎性乳腺癌。恶肉、核、菌、岩、癌等病属痈疽疮疡范畴内的疾病。《肘后备急方》记载恶肉病的生长过程与典型鳞状细胞癌相符,《诸病源候论》又称为翻花疮恶肉,同书中,疮恶肉则类似于基底细胞癌。宋代《卫济宝书》所论“癌”为急性感染类疾病,《仁斋直指方》中的“癌”是基于阴茎癌与乳房癌而说出。其余如奶岩、乳癌为现今乳腺癌,牙岩为牙癌,肾岩为阴茎癌,癌发为恶性黑色素瘤。以核为特征者有唇核、乳中结核两大类疾病,《诸病源候论》唇核接近唇部肿瘤,明清称之为茧唇,有唇癌与普通唇炎之分。宋代乳中结核包含了现今乳腺炎与乳腺肿瘤。明清时期,乳中结核称之为乳疬或乳癖,乳疬可指非哺乳性乳腺炎、乳房结核或乳腺纤维瘤,乳癖为乳腺增生病。清代《种福堂公选良方》乳疬又指男性乳房异常增生。蕈菌命名的疾病中,阴菌、阴挺除指代阴道脱垂外,在明清阴疮门下,更类似外阴鳞状细胞癌。明代眼胞菌毒有类眼睑鳞状细胞癌,舌菌为血管瘤,喉菌为淋巴滤泡增生。至清代,舌菌的描述更接近于舌鳞状细胞癌,喉菌为咽黑色素瘤,蹲猴子为咽部乳头状瘤。唇菌则类似过敏性唇炎。症瘕积聚在隋唐之前属两类不同的概念,其中《内经》积病类似现今肠系膜肿瘤,《难经》五积并非五脏肿瘤,而是源自《内经》相关概念的曲解。《金匮要略》构建了积病的脉法,从以脉侧证的角度,延展了《内经》积病仅限于肠胃的范围。症与瘕在隋唐之前通用,泛指腹部肿大,其中石瘕可能为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子宫肌瘤伴有黏连。妇人症病为妊娠葡萄胎。《小品方》症病更接近于胃部肿瘤。《肘后备急方》暴症继发于肿瘤的肠扭转。隋唐之后症与瘕之间以“按之动与不动”区分,其中食症为食管肿瘤。癖病多以水饮立论,多类似于现今胃潴留,而“癖病结块”为胃肿瘤导致的幽门梗阻。痃病多指腹部肌肉的纤维炎症,而“痃病积块”接近于现今腹壁纤维瘤。《备急千金要方》在月经不通病中首次记载了葡萄胎组织,并选用牡蒙丸、桃仁煎治疗。鬼胎一词首见于《诸病源侯论》,宋代《太平圣惠方》将其等同于葡萄胎,清代多指卵巢功能性肿瘤。“息肉”一词《内经》已被用来形容肠蕈,肠蕈为肠壁外蕈菌样肿瘤。疣病在《五十二病方》中泛指一切皮肤类增生,而隋唐“疣目”与现今疣病相似。鼻息肉为鼻前庭肿瘤,宋代《三因极一病方》提出”痔为息肉的俗称”,所以鼻息肉又称为鼻痔。治疗方面南北朝以通利之品为主,隋唐主以温药,明清则以清利湿热为主。南北朝首见眼息肉,泛指眼部肿瘤,宋《圣济总录》鸡冠蚬肉与之相似。至明代,依据《审视瑶函》的描述,鸡冠蚬肉可确定为球结膜血管瘤,清代《疡医大全》鸡冠蚬肉则为穹隆部血管瘤。《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生肉塞耳,泛指外耳道肿瘤,明清称之为耳痔、耳蕈、耳挺,其中耳挺描述与外耳道鳞状细胞癌相类似,清代《外科心法要诀》有关耳痔、耳蕈的描述类似外耳道乳头状与息肉状瘤。古人对于肿瘤类疾病认识源自积聚、蕈菌、翻花、岩石、痰块、鬼、管道、空间等不同隐喻。积聚隐喻源自古人最开始将人的体腔作为盛水容器或将经络为河流,引入“寒能令水结冰”的认识,将肿瘤的形成认为是体内液体结冰所致,意象图式表示为“寒—水(饮)—冰(肿块)”“寒—水(气血)—冰(肿块)”。《内经》肿瘤类疾病基本按照此图式认识,后世受到“死隐喻”的影响,以上图式大概产生了 3种变化,其一,逐渐忽略寒邪对原始意向图式影响,“寒邪—水—块”泛化为“邪—水—块”,如后世奶岩、乳核、唇核的肿块归因于情志、风、风寒等邪;其二,逐渐抽象出“停滞——增生”这一新的对肿瘤形成的认识路径,如《小品方》直接以流通之性药物治疗息肉,症瘕积聚的肿块是食物所导致,故用消食药物治疗,瘿核被认为是引用的沙水所结成块导致;其三,忽略原有内容只借用名称下的新内容,如将肿瘤直接作为痈疽,借用痈疽的心火疮疡理论对肿瘤治疗。蕈菌隐喻、翻花隐喻、岩石隐喻、痰块隐喻、鬼隐喻都遵循着相同的模式,即通过肿瘤的一些外在特征,将肿瘤认为是蕈菌、花、岩石、痰等物质,因蕈菌生长的环境为湿热之处,故大多以清利湿热为主,也有从局部阴暗环境来认识者,故而以温化寒湿来治疗;自然界花的生长与风湿有关,故治疗翻花疮多以祛风除湿为主。将肿块作为岩石,治疗有不同侧重,岩有孔隙,故以填补为主,石质地较硬,故以角类药或化石药为主治疗。肿块为痰与朱丹溪痰理论构建有关,故治疗肿块以化痰药为主。鬼隐喻多见于鬼胎、石瘕、症坚等腹部肿瘤,与古人对鬼的认识有关,鬼作为先秦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影响着中医疾病的构建,通过对鬼字的探讨可以知道,鬼最开始为先入的灵魂,但其经过恶化后,逐渐变成了负面用词,在与鬼有关的非肿瘤疾病中,可以发现引入鬼的概念多因症状表现与人的行为有关,所以“鬼为灵魂”是与鬼有关疾病的基本隐喻,肿瘤鬼胎病则因为人的生殖特点而构建。“恶”有鬼之意,症病中用“恶”概念表述肿瘤形成也是受到鬼的影响,治疗方面多用“杀鬼魅邪气”之药。空间隐喻主要指古人借用空间相关的知识从而对肿瘤治疗产生影响,如隋唐时代治疗鼻息肉与目息肉,因鼻息肉在鼻腔中环境较暗,目息肉常伴结膜红肿,进而认为此分属寒热,故多以温药治疗鼻息肉,以寒药治疗眼息肉。在疣病祝由疗法中,认为肿块治疗可以借月蚀或丢掉物体来使肿块消失。管道隐喻则是古人对噎嗝病的主要隐喻,通过干涩与堵塞来认识噎嗝病,对现今食管肿瘤治疗有借鉴意义。最后借用neo4j中的cypher语言,将上述有古代肿瘤知识与隐喻内容转化为关系与节点的图数据形式内容,构成了以“中药”“方剂”“古代疾病”“现代疾病”“始源喻”为节点,以“组成”“治疗”“肿瘤类型”“映射”为边的古代中医肿瘤隐喻图形数据库。

王淼,庞文帅,马建苏,王伟,周丽霞[4](2021)在《糖皮质激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增生期体表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疗效及对Bcl-2、Bax mRNA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增生期体表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Bcl-2、Bax mRNA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增生期体表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患儿12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聚桂醇+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组织Bcl-2、Bax mRNA表达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VEGF、b FGF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Bcl-2 mRNA表达下降,Bax mRNA表达上升,其中观察组Bcl-2 mRNA低于对照组,Bax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肿胀、局部溃疡、色素沉着、向心性肥胖、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增生期体表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患儿的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降低组织Bcl-2 mRNA表达,促进Bax mRNA表达,从而加速血管瘤细胞的凋亡,提高疗效。

刘超,张蕾,李燕[5](2021)在《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文中认为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由于血管瘤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瘤体大小等的不同,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包括保守观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笔者旨在对上述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及进展予以综述。

阿依古再丽·麦麦江[6](2021)在《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儿童体表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对儿童体表混合型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优化儿童体表血管瘤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16例体表混合型血管瘤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聚桂醇组和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随访12个月后复发率、治疗次数及住院费用等。结果: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33%高于聚桂醇治疗组患儿的8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聚桂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7%、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时,让接受该种治疗方式的病例中绝大部分病例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好转,可有效减少疗程,但当瘤体位于如会阴、肛周及四肢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时,为安全起见,建议采用较为安全的聚桂醇来治疗。

苏日耶·热合木提拉[7](2021)在《整形外科治疗体表肿瘤965例临床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965例住院体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体表肿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整形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965例体表肿瘤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及病理检查报告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入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生活环境、病灶部位、肿物最大直径,手术方式等因素,以及良恶性体表肿瘤中较常见的6种类型临床分布特点,并将所有病例分为前三年组(2015年1月-2017年12月)、后三年组(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符合体表肿瘤标准的965例,经筛查多次住院患者有效人数为952例,其中男388例,女564例,女性多于男性;年龄0-98岁,中位年龄33岁。其中良性肿瘤813例,男性:女性=1:1.6,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10岁组为主(占34.44%),汉族占67.04%,城市是农村的2.6倍;恶性肿瘤139例,男性:女性=1:0.76,男性多于女性,年龄>50岁后数量明显增加(占81.29%),汉族占73.38%,城市:农村=1.6:1。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为主共936例、非手术治疗16例。前三年组与后三年组对比,体表肿瘤住院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肿瘤的下降更明显,农村居民住院人数下降明显,手术治疗中后三年组植皮及皮瓣联合植皮患者数量有所降低。结论:我科良恶性肿瘤在性别、年龄中分布有差异,因此对于男性患者强调预防紫外线,对>50岁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查体意识,早发现早治疗。前三年与后三年组比较生活环境有明显差异,说明国家建设医疗地方分级诊疗制度有效,下级医院手术能力提高;性别、年龄、民族、病灶部位、最大直径均无明显差异。治疗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灶部位、肿物大小、肿瘤性质等因素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所不同,非手术治疗较少见,包括硬化剂注射治疗,干扰素注射治疗,前者用于血管瘤的治疗及后者用于恶黑的术后辅助治疗;后三年组干扰素注射治疗未使用,硬化剂注射治疗减少了。

何文琦[8](2020)在《29例卡梅现象患儿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婴幼儿卡梅现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01月至2019年06月收治的符合卡梅现象诊断患儿29例,对其临床表现、检验结果、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为体表的原发性血管瘤,23例在入院时即伴有血小板减少,28例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冲击,无效者则与长春新碱或雷帕霉素联用,残余病变期予以口服泼尼松、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进一步控制肿瘤进展,治疗过程中10例出现病情反复重复治疗,最终5例治疗无效,家长要求放弃,24例肿瘤缩小变软、血小板上升或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库欣面容、注射局部肿胀等不良反应。结论:序贯治疗卡梅现象具有一定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治疗中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瘤体生长、改善凝血状态。

杨卷红,张耀峰,刘斌,李杨,倪正熙,王洋,吴博云[9](2020)在《核素32P简易敷贴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核素32P简易敷贴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核素32P简易敷贴对758例体表血管瘤婴幼儿进行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表皮血管瘤740例,混合血管瘤18例。表皮血管瘤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740/740),治愈率为98.9%(732/740);混合血管瘤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8.9%(16/18)。结论对于婴幼儿体表血管瘤而言,核素32P简易敷贴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高、费用低、痛苦少的治疗措施,其对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杨浩[10](2020)在《口服普萘洛尔联合与单一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目前,口服普萘洛尓是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的一线疗法,但单独口服普萘洛尔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且治疗时间较长。本研究旨在比较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其他疗法是否比单一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疗效更佳、见效更快。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6大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至2019年5月5日发表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研究,使用提前制定的文献纳入标准进行评估纳入文献,提取、计算、分析的主要结局为疗效(Efficacy,E)和达到疗效的时间(Effective time,ET),次要结局为不良反应(Adverse effect,AE),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均数差(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方法学质量。我们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发表偏倚的检测,并对meta分析的证据进行GRADE质量评估分级。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6篇文献,合计1746名IH患儿。Meta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体疗效是单一组的1.22倍{RR=1.22,95%CI:[1.14-1.31],P<0.00001,I2=67%},联合治疗组达到疗效的时间较单一治疗组减少104.43天(MD:-104.43,95%CI:[-169.58,-39.28],P=0.002,I 2=98%),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着差异(RR=0.90,95%CI:[0.68-1.18],P=0.43,I 2=14%)。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的检测都证明了我们结果的稳定性。GRADE证据评价结果显示疗效及治疗时间证据为低级,不良反应证据为高级。结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其他治疗措施(包括联合外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β受体阻滞剂、激光、糖皮质激素、药物注射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上能显着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二、体表血管瘤治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表血管瘤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泡沫化聚桂醇灌注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适应证
    1.3 手术方法
    1.4 评价标准
2 结 果
3 讨 论

(2)外用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材料
    2 研究对象
    3 治疗计划
    4 质量控制
    5 治疗流程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中医肿瘤理论假说
        1 癌毒学说
        2 中医肿瘤微环境假说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肿瘤的隐喻研究
        1 肿瘤隐喻与辨治
        2 肿瘤的隐喻观念
        3 不同肿瘤隐喻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肿瘤古代文献研究述评
        1 肿瘤的断代
        2 病名的随意通约
        3 肿瘤的随意指代
        4 被忽视的肿瘤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古代中医肿瘤史研究
    第一节 古代肿瘤类疾病的论证形式
    第二节 瘤类疾病
        1 秦汉时期
        2 三国两晋南北朝
        3 隋唐时期
        4 宋代
        5 明代
        6 清代
        7 小结
    第三节 积聚症瘕类疾病
        1 秦汉时期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时期
        4 宋代
        5 金元时期
        6 清代
        7 小结
    第四节 痈疽疮疡类疾病
        1 秦汉时期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时期
        4 宋代
        5 金元时期
        6 明代
        7 清代
        8 小结
    第五节 息肉类疾病
        1 秦汉时期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时期
        4 宋代
        5 明代
        6 清代
        7 小结
第二章 古代肿瘤的隐喻类型
    第一节 积聚隐喻
        1 人体是盛水容器
        2 经脉是河流
        3 积聚隐喻死隐喻的形成
    第二节 蕈菌隐喻
        1 明清前的相关蕈菌肿瘤
        2 肿瘤菌蕈隐喻的复兴
        3 对息肉或痔认识的改变
    第三节 翻(反)花隐喻
        1 风湿成花
        2 花瘘候
    第四节 痰的结块隐喻
        1 痰饮与痰
        2 痰结块隐喻的构建
        3 痰结块隐喻的运用
    第五节 岩石隐喻
        1 岩与补法
        2 石与破坚
    第六节 鬼隐喻
        1 与鬼相关的肿瘤
        2 鬼字源流
        3 尸鬼类疾病
        4 以“鬼”为始源喻的隐喻特点
        5 肿瘤与鬼构建过程
    第七节 管道隐喻
        1 润滑与堵塞
        2 炙肉的隐喻
    第八节 空间隐喻
        1 背景的借用
        2 肿瘤的空间转移
第三章 古代中医肿瘤隐喻图形数据库的构建
    第一节 隐喻与知识图谱
        1 隐喻型知识存储的构想
    第二节 古代中医肿瘤隐喻图形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1 数据处理
        2 节点的创建
        3 关系的创建
        4 图形数据库的运用场景简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中药节点代码
    2 方剂节点代码
    3 古代疾病节点代码
    4 现代疾病节点代码
    5 隐喻节点代码
    6 组成关系节点代码
    7 治疗关系节点代码
    8 映射关系节点代码
    9 肿瘤类型关系节点代码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糖皮质激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增生期体表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疗效及对Bcl-2、Bax mRN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
        1.3.2 组织中Bcl-2、Bax mRNA水平检测
        1.3.3 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1.4 疗效评价标准[7]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血清VEGF、b FGF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儿组织Bcl-2、Bax mRNA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5)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保守观察
2 药物治疗
    2.1 激素治疗
    2.2 β-受体阻断剂
    2.3 免疫调节剂
    2.4 抗肿瘤药
    2.5 干扰素
    2.6 硬化剂
    2.7 中草药
    2.8 贝伐单抗
    2.9 其他
3 物理治疗
    3.1 激光治疗
    3.2 冷冻治疗
    3.3 放射性核素治疗
    3.4 聚集超声
    3.5铜针疗法
    3.6 光动力疗法
    3.7 介入治疗
4 手术治疗

(6)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儿童体表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婴幼儿体表混合型血管瘤的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整形外科治疗体表肿瘤965例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方法
        1.1 病案收集
        1.2 研究对象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研究内容
        2.1 诊断方法
        2.2 资料统计
    3.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基底细胞癌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29例卡梅现象患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骨髓象及病理检查
    1.5 治疗方法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及预后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核素32P简易敷贴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核素32P简易敷贴的制作方法。
        1.3.2 治疗方法。
        1.3.3 随访。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10)口服普萘洛尔联合与单一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注册与报告
    2.2 数据来源和文献检索策略
    2.3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结局指标
    2.5 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估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的情况
    3.2 结局指标
    3.3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4 文献质量评价
    3.5 Meta分析
        3.5.1 有效率
        3.5.2 达到疗效的时间
        3.5.3 不良反应发生率
        3.5.4 亚组分析
        3.5.5 证据质量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体表血管瘤治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泡沫化聚桂醇灌注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J]. 吴永芳,王运成,陆美林,熊庭锋. 中国医疗美容, 2021(11)
  • [2]外用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D]. 李红.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D]. 刘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糖皮质激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增生期体表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疗效及对Bcl-2、Bax mRNA的影响[J]. 王淼,庞文帅,马建苏,王伟,周丽霞. 儿科药学杂志, 2021(04)
  • [5]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J]. 刘超,张蕾,李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1(03)
  • [6]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儿童体表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D]. 阿依古再丽·麦麦江.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7]整形外科治疗体表肿瘤965例临床分析研究[D]. 苏日耶·热合木提拉.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8]29例卡梅现象患儿的临床分析[D]. 何文琦.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核素32P简易敷贴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J]. 杨卷红,张耀峰,刘斌,李杨,倪正熙,王洋,吴博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3)
  • [10]口服普萘洛尔联合与单一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比较的meta分析[D]. 杨浩. 浙江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表面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