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泵密封件损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微型泵密封件损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微型泵密封部位损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斌[1](2020)在《钻孔传感测压模拟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层瓦斯压力对瓦斯灾害防治工作的成效有很大影响,煤层里的瓦斯压力值能否被准确获取直接关系到瓦斯灾害防治工作的严谨性。瓦斯压力是一个重要指标,不但可以用来作为判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也是核验瓦斯抽采效果的基本参数。多年来,国内外对如何获取更准确的瓦斯压力值的研究从未间断,故而相继产生了间接法和直接法两大测压方法。这两种方法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各自的弊端,其中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压力作为主要测压手段,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的封孔工艺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改进。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环形暗扣装置(内含花瓣状叶片涡轮)自封孔传感测压的方法,环形暗扣装置加装在测压杆、钻杆基体外围,在测压钻孔成型后,通过钻机带动测压杆、钻杆反转实现装置启动使花瓣状叶片涡轮展开嵌入煤壁,结合传感器压力测量技术可实现快速集成的密封,使密封质量得到提高。新型测压工艺主要由瓦斯压力传感器、特制测压杆、特制钻杆、有线传输、单片机开发板等组成。其测压原理为:测压杆安装在钻头与第一钻杆之间,且随钻进入测压孔内,打钻完成后,钻机带动钻杆和测压杆反转实现自封孔,布置在测压杆上的瓦斯压力传感器开始工作收集压力信号,通过有线传输将压力信号传输至钻孔外的单片机开发板上通过其上的信号转换器将压力信号再转换为数字信号显示在OLED显示屏上,最终完成测压。本文提出的钻孔传感测压技术也是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技术的一种改进,基于传感器压力测量的原理,对压力测试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改进,并将开发的传感器压力测量原理机应用于模拟煤层装置借助相似模拟实验证实了反转封孔机制以及传感器压力测量技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东庞矿6号煤层的5个取样点进行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得出了:传感测压是可行的,传感测压系统的工作条件是普遍适用的;传感测压系统的封孔机制气密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外部显示屏上可以测得密闭测压气室内的压力值,传感测压技术手段是稳定的。该实验研究成果为实现煤矿企业钻孔传感测压的工业性运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该技术来进行瓦斯压力测定将对瓦斯灾害防治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该论文有图71篇,表格9个,参考文献84篇。

朱倩[2](2018)在《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装置的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建设及城镇燃气行业的飞速发展,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一项重点工作。燃气行业面临着用户数量日益增多、工作量日益加大的形势,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检测是检验和判断新建燃气管道是否合格、是否可以投产使用的唯一而且是必须的手段,是确保用户燃气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论文通过分析、总结历年来在用户管道气密性试验中的问题及经验,找出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探讨改善燃气管道气密性检测的方法及设备,为实现用户管道检测标准化,加强燃气系统基础管理,确保燃气行业及用户安全,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提高日常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本文首先梳理目前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的理论依据,最后结合当前自动化电子式压力检测技术,提出一项可以改善目前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检测方法及装置,并应用于燃气管道气密性的现场检测,可快速有效检定管道气密性是否合格。这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职工现场检测管道气密性工作的科学性,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缺点,同时可有效保障职工安全及身体健康,避免安全隐患。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3](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盖艳云[4](2018)在《炼化企业VOCs管控措施有效性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物料损失、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因此有效控制VOCs排放及其带来的风险至关重要。炼化企业是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故本文以炼化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VOCs排放控制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文献查阅、报告查阅和现场调研的方式,得出炼化企业VOCs的主要排放源项,并分析了其中6家企业存在的源项。通过核算各源项的排放量,对比得出,排放量占前四位的源项是:有机液体的储存与调和挥发损失、有机液体的装卸挥发损失、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处置过程逸散和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然后,选取排放量占前四位的源项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减排的控制措施,核算采取控制措施后排放量,对比分析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最后,鉴于VOCs排放的风险,以排放量最大的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挥发损失源项为研究对象,分析VOCs排放的职业危害和治理系统的安全风险;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职业危害风险进行分析,得出VOCs物质中的甲醇、MTBE不会对暴露人员构成健康影响,而苯在减排前后均存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对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中人员健康构成威胁,约会造成660.97h(减排前)和204.9h(减排后)的寿命损失;采用HAZOP分析法分析油气回收装置风险,并运用FLACS模拟软件对油气回收装置爆炸事故进行模拟,得出油气回收装置爆炸并不会对周边设备及人员产生严重威胁,爆炸后引发灾难性后果的原因应为由首次爆炸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池火、泄漏、流淌火、浓烟等)事故。VOCs控制措施虽然达到减排和减少物料损失效果,但并没有将VOCs排放引发的职业危害风险控制在安全阈值范围内;此外,部分VOCs治理措施存在风险,故仍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本文从控制职业危害(7个方面)和控制治理技术风险2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王梁[5](2016)在《釜用机械密封失效分析与监控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搅拌釜是石油化工、化纤、制药等工业生产中的核心设备之一,轴封是影响搅拌釜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绝大多数搅拌釜的轴封采用机械密封结构,但在用的釜用机械密封经常过早发生失效,达不到预期的寿命,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传统的釜用机械密封装置监控系统十分落后,无法实时监测机械密封的运行状态并在密封失效早期作出预警,最终导致密封彻底失效。因此,本文展开釜用机械密封失效分析和监控系统相关的研究,以期提高釜用机械密封运行的可靠性。以釜用机械密封过量泄漏为顶事件建立了釜用机械密封失效故障树,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釜用机械密封失效路径和基本原因。通过故障树分析得到:密封端面泄漏对造成釜用机械密封过量泄漏的影响最大;在可能引起釜用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中,设计类和使用类因素占较大的比重,制造和安装类因素占较小的比重;其中,阻封方式选择或操作不当是当前釜用机械密封应用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提出了釜用机械密封失效基本原因对应的一般性对策。利用ANSYS和MATLAB软件建立了考虑密封端面实际变形的影响的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泄漏率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密封端面泄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端面泄漏率的影响规律。密封端面泄漏率随密封介质压力、密封端面压差、密封端面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弹簧比压的增大而减小,且密封端面压差、密封端面表面粗糙度对端面泄漏率的影响比较显着。分析了恒压型和恒压差型阻封方式下釜用机械密封运行过程中密封端面两侧的承压特点,并采用ANSYS软件计算了密封端面的应力分布,进而计算密封端面运行过程中的最大pcV值。以稳定磨损后密封端面在运行过程中的最大pcV值为指标判断端面磨损状态的好坏,恒压型阻封方式下釜用机械密封端面的接触磨损状态要好于恒压差型阻封方式。提出了釜用机械密封阻封方式的操作建议,即如果工艺允许,应先稳定密封工作压力再运行釜用机械密封。研发了基于泄漏灵敏管的釜用机械密封泄漏率监测系统,分析了液位变送器测量精度、灵敏管规格和计算液位时间间隔对泄漏率计算误差的影响,给出泄漏灵敏管规格和液位计算时间间隔的选择方法。以LAB VIEW软件为开发平台设计了监控系统的泄漏率监测与报警程序和补液罐阻封液自动补液程序。搭建了基于泄漏灵敏管的釜用机械密封泄漏率监测与报警试验台,对监控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验证了设计程序的正确性。本文研究的内容对于指导釜用机械密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完善釜用机械密封失效机理的理论研究,进而提高釜用机械密封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工程实际意义。

余雄风[6](2016)在《基于多因素耦合的热采井套损影响及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稠油资源丰富,注蒸汽法作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已被广泛应用。然而,油田热采井套管柱损坏率逐年增加,套损一直是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一项技术难题,加之引起套损的因素多,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机理复杂,套损后对修复工具理论研究较少,这给油田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油井产量和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将非均匀地应力、高温高压和套管-水泥环本身质量等多种因素热固耦合,系统研究这些复合因素作用下的套损影响机理,并结合分析提出相应的套损预防和治理措施。本文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运用弹性力学理论建立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数学模型,研究热采前完整套管的近井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了磨损管套损的影响,得出非均匀地应力下套管应力分布规律。(2)建立耦合多因素作用下的热采井套管热应力有限元模型,建立不同因素作用下套管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非产层和产层处套损影响机理,针对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热采井套管安全性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各因素作用下的显着水平,得出显着因素与套管热应力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其等值线图,基于此提出热采下套损定量预防措施。(3)研究了固井水泥环缺陷,尤其分析气侵通道缺失和周向缺失不同缺陷参数下热采井套损的影响。得出水泥环气侵通道缺失占比和周向缺失深度对热采井套管应力影响较大,套管最大Mises应力随气侵缺失占比和水泥环周向缺失增大而增大。(4)针对由非均匀地应力引起的套管椭圆变形,设计一种可控防卡油气井套管整形装置,研究其工作原理。该装置结构简单,密封和润滑性能良好,能通过地面提供的压差合理控制整形,实现其可控。(5)基于莫尔积分理论推导套管修复时整形力和工具极差间的关系,并用真实值修正了理论值。利用弹塑性理论得到整形套管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ABAQUS得出最长残余应力带的分布规律,基于残余应力优化滑块锥角在70°-80°范围内选取。本文为研究热采井套损机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针对提出套损防治措施对油田后期套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有工程实用价值。

常诚[7](2015)在《某风洞项目危险因素辨识与安全对策》文中认为针对国内重点风洞建设项目工作的需要,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风险入手,根据工程特点及对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对风洞的设计及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风险和危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判断,提供防范措施和问题改进办法。通过对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辨识,找出关键控制点,分类制定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为风洞的设计和后期运行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从风洞运行周边及自身维护分析,提出风洞设备安全联锁机构的设计必要性,并根据设计需要,给出安全联锁设计的思路和主要解决途径。针对风洞洞体本身的复杂特点,从事故防范角度入手,通过安全监控系统、安全制止系统的研制,从安全联锁装置的原理设计分析,风洞安全联锁设计需求分析,到联锁保护点选取,再到安全联锁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制定,以及报警信号和联锁相应的分级处理设计,对风洞的主体运行结构、动力系统、流场建立系统、抽气系统的综合考虑,通过PLC控制理论和相关硬件、软件的设计补充,能够较充分地识别和控制风洞运行过程中各部段运行参数,利用安全联锁、互锁系统的设计,应急措施的执行,确保风洞超压、超速、喘振等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控制,有效地避免了复杂的风洞设备运行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降低风洞洞体运行风险,同时也对运行模型安全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制定了必要防护措施,从而确保风洞设备设施及其运行人员的安全。

王耀锋[8](2015)在《三维旋转水射流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对于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特别是单一突出煤层,采用现有的瓦斯抽采技术难以实现抽采达标。采取煤层增透措施,是解决此难题的关键。煤体结构改造是煤层增透的焦点,而以水射流和水力压裂为代表的水力化技术,是煤体结构改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水力化煤层增透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与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维旋转水射流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全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均匀应力场下穿层钻孔扩孔后煤层增透的力学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孔径的增大,其围岩塑性区的面积呈近似抛物线形快速增长,而围岩塑性区的等效直径与孔径基本成线性关系,因而采用水射流扩孔的方法能够实现煤层的卸压、增透。利用ANSYS研究了淹没条件下旋转水射流喷嘴的流场特性,经优选确定出现场扩孔用喷嘴所配叶轮的导向角为45°。在实验室的水射流试验系统上测试了淹没条件下旋转水射流喷嘴的破岩、扩孔能力。对非淹没条件下三维旋转水射流流场的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喷头带动旋转水射流喷嘴旋转所产生的三维旋转水射流的速度,特别是切向速度,要高于不旋转时,从而提高了水射流的破煤扩孔能力。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三维旋转水射流扩孔方法。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分析了地应力场对穿层钻孔水力压裂的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方位角的控制作用。对水射流扩孔后钻孔周围不同方向上水平主应力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扩孔后再进行水力压裂,裂缝容易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从弹性力学和渗流力学的角度,研究了早期压裂裂缝的诱导应力对后期裂缝的发育所产生的诱导作用。采用RFPA2D-Flow模拟了不同钻孔布置和压裂方式下裂缝的起裂、延伸与扩展规律,验证了控制钻孔对裂缝的导控作用,证实了同步压裂期间在先形成的裂缝对后发育裂缝的诱导作用下,后期裂缝转向扩展并最终形成了网状裂缝结构。揭示了三维旋转水射流扩孔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的机理。提出了三维旋转水射流扩孔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的技术方法,它把常规钻孔与扩孔钻孔搭配起来,形成中心孔与周边孔联合布置方式,通过中心孔压裂或者周边孔同步压裂来实现煤层的卸压及增透。开发了组合喷头、螺旋辅助排渣钻杆、高压旋转接头和高压水射流作业远程监控系统,形成了井下高压旋转水射流扩孔成套新装备。利用所开发的装备,在4个典型矿井各开展了1种煤层增透方法的现场试验及应用,使钻孔的瓦斯抽采纯流量提高了0.793.79倍,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广阔的现场应用前景。

高会中,冯欢欢[9](2013)在《盾构液压系统故障的现场检测与诊断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面分析盾构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基础上,针对施工现场所采用的简单故障诊断方法的不足,依据液压系统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已有的成熟技术,提出了一套盾构液压系统故障智能诊断系统。以螺旋输送机后闸门液压系统故障为例,进行了应用说明,能够为盾构施工现场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提供指导。

董建荣[10](2013)在《SimbaH252全液压采矿台车液压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深孔凿岩台车是采矿业的重要设备,随着我国采矿业的规模加大,越来越多的矿山为了提高采矿效率,大部分都使用大型的自动化程度高的凿岩台车。但由于国内凿岩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落后,凿岩市场绝大部分被国外知名厂家占领。当前我国凿岩业的发展状况,主要问题集中在技术落后、液压系统及元件质量不过关,尤其是在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工况时显得更为突出。但使用进口设备,各矿业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国外产品价格昂贵、备件储存资金高、技术不共享等弊病的影响,很难降低生产成本。东庞煤矿在1988年引进进口台车使用至今,经过多年的系统改造、国产化,现在车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钻孔效率得以逐年提高。本文集中分析研究了SimbaH252全液压采矿台车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匹配特性;分析和论述了压力缓冲阀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以及A8V泵的结构、恒压工作原理、失效形式和检修方法;分析和论述了三联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失效形式以及对三联阀的改造和其它液压元件的失效形式、检查方法和维修方法;对液压系统的维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总结出“污染”、“泄漏”、“发热”和“气蚀”是SimbaH252全液压采矿台车液压系统和其它大型液压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处理方法,从而增强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凿岩台车的作业工作效率。

二、微型泵密封部位损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型泵密封部位损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钻孔传感测压模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当前存在的典型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钻孔传感测压可行性分析
    2.1 传感测压的测定原理
    2.2 传感测压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钻孔传感测压系统测压封孔技术设计
    3.1 现有技术基础及条件
    3.2 钻机选型
    3.3 钻杆改进
    3.4 钻头选型
    3.5 钻孔传感测压测压封孔技术
    3.6 本章小节
4 钻孔传感测压装置测压系统原理机设计
    4.1 传感测压系统硬件组成
    4.2 软件设计
    4.3 本章小节
5 钻孔传感测压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5.1 相似模拟理论
    5.2 实验研究内容
    5.3 物理相似模型的设计
    5.4 实验步骤
    5.5 实验结果比对与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今后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装置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城镇天然气应用及发展情况
        1.1.1 我国城镇天然气应用情况
        1.1.2 中国城乡关于天然气使用的趋势
        1.1.3 我国城镇天然气发展前景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1 国外研究情况
        1.2.1.2 国内研究情况
        1.2.2 户内燃气安全情况概述
    1.3 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规范要求及测试理论
    2.1 燃气室内工程的试验与验收
        2.1.1 试验和验收前的检查
        2.1.2 强度试验的监督检查
        2.1.3 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规范要求
        2.1.4 竣工验收的质量控制
    2.2 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的理论依据
    2.3 研究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装置的研发
    3.1 硬件设计
        3.1.1 原理分析
        3.1.1.1 压力传感器
        3.1.1.2 单片机
        3.1.2 电路板设计
        3.1.2.1 核心主板设计
        3.1.2.2 CPU最小系统设计
        3.1.2.3 压力采样设计
        3.1.2.4 数据转储设计
        3.1.2.5 液晶显示设计
        3.1.2.6 报警设计
        3.1.2.7 电源设计
        3.1.2.8 气泵电路的设计
    3.2 压力泵设计
        3.2.1 手动压力泵选型
        3.2.2 电动压力泵选型
        3.2.3 电动气泵集成一体化设计
    3.3 软件设计
        3.3.1 MSP430体系结构
        3.3.1.1 MSP430主要特点
        3.3.1.2 可编程时钟系统
        3.3.1.3 存储器和地址空间
        3.3.2 软件开发平台
        3.3.2.1 单片机程序开发平台
        3.3.2.2 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
        3.3.3 程序实现
        3.3.3.1 主程序流程图
        3.3.3.2 按键中断服务程序
        3.3.3.3 串口中断服务程序
        3.3.3.4 AD采集中断服务程序
        3.3.3.5 SPI中断服务程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密性试验装置的测试及效果分析
    4.1 气密性试验装置的测试
        4.1.1 模拟测试
        4.1.2 现场测试
        4.1.2.1 第一次现场试验
        4.1.2.2 第二次现场试验
    4.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4)炼化企业VOCs管控措施有效性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VOCs定义研究
        1.2.2 VOCs管控措施研究
        1.2.3 VOCs减排措施研究
        1.2.4 VOCs的风险评价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炼化企业VOCs源项解析
    2.1 炼厂各装置VOCs的来源
        2.1.1 生产装置VOCs的来源解析
        2.1.2 储运设施、公辅设施和环保设施VOCs来源解析
        2.1.3 炼化企业VOCs来源
    2.2 VOCs各源项的核算方法
        2.2.1 炼化行业各源项核算方法
        2.2.2 VOCs源项核算方法的应用
    2.3 炼化企业各源项VOCs排放量核算
        2.3.1 典型炼化企业VOCs核算
        2.3.2 各源项排放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OCs控制措施研究
    3.1 有机液体储存与装卸过程控制措施
        3.1.1 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过程控制措施
        3.1.2 有机液体装卸挥发损失控制措施
    3.2 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和处置过程逸散控制措施
        3.2.1 废水收集系统管控措施
        3.2.2 废水处理系统管控措施
        3.2.3 综合管控措施
    3.3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的控制措施
        3.3.1 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3.3.2 泄漏点的管控措施
    3.4 VOCs控制措施减排效果分析
        3.4.1 企业VOCs减排存在问题
        3.4.2 企业VOCs排放的管控措施
        3.4.3 VOCs管控措施减排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OCs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4.1 职业危害风险
        4.1.1 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4.1.2 风险识别
        4.1.3 模型应用
        4.1.4 减排后职业危害风险
        4.1.5 职业危害风险的比较验证
    4.2 安全事故风险
        4.2.1 风险辨识
        4.2.2 数值模型
        4.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4.3 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4.3.1 控制对象辨识
        4.3.2 职业危害风险控制措施
        4.3.3 VOCs治理系统的风险控制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釜用机械密封失效分析与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课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釜用机械密封失效分析研究现状
        1.2.2 釜用机械密封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故障树的釜用机械密封失效分析
    2.1 釜用机械密封失效故障树的建立
        2.1.1 釜用机械密封及辅助装置的基本结构
        2.1.2 釜用机械密封的失效模式
        2.1.3 顶事件的选择
        2.1.4 釜用机械密封失效故障树
    2.2 釜用机械密封失效的FTA定性分析
        2.2.1 釜用机械密封过量泄漏的最小割集
        2.2.2 辅助密封泄漏的最小割集
        2.2.3 密封端面泄漏的最小割集
        2.2.4 密封环渗漏的最小割集
    2.3 釜用机械密封失效的综合分析与对策
        2.3.1 设计类基本原因分析与对策
        2.3.2 制造类基本原因分析与对策
        2.3.3 安装类基本原因分析与对策
        2.3.4 使用类基本原因分析与对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釜用机械密封端面泄漏率数值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3.1 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泄漏率数值计算模型
        3.1.1 考虑粗糙度影响的密封端面润滑模型
        3.1.2 密封端面间隙计算模型
        3.1.3 密封端面泄漏率计算模型
    3.2 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泄漏率数值计算程序
    3.3 釜用机械密封端面泄漏率计算实例及结果验证
        3.3.1 密封端面泄漏率计算
        3.3.2 计算结果试验验证
    3.4 密封端面泄漏率影响因素分析
        3.4.1 密封介质压力对端面泄漏率的影响
        3.4.2 密封端面压差对端面泄漏率的影响
        3.4.3 密封端面综合表面粗糙度对端面泄漏率的影响
        3.4.4 弹簧比压对端面泄漏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恒压和恒压差阻封方式下釜用机械密封端面磨损分析
    4.1 恒压型阻封方式下釜用机械密封端面磨损分析
        4.1.1 密封端面两侧的承压特点
        4.1.2 介质端机械密封端面的受力分析
        4.1.3 大气端机械密封端面的受力分析
        4.1.4 恒压型阻封方式下密封端面受力对端面磨损的影响
    4.2 恒压差型阻封方式下釜用机械密封端面磨损分析
        4.2.1 密封端面两侧的承压特点
        4.2.2 介质端机械密封端面的受力分析
        4.2.3 大气端机械密封端面的受力分析
        4.2.4 恒压差型阻封方式下密封端面受力对端面磨损的影响
    4.3 两种阻封方式下密封端面接触磨损状态对比与操作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泄漏灵敏管的釜用机械密封泄漏率监控系统研发
    5.1 监控系统总体方案
        5.1.1 监控系统组成
        5.1.2 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5.1.3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5.2 监控系统LABVIEW程序设计
        5.2.1 釜用机械密封泄漏率监测与报警程序
        5.2.2 补液罐自动补液程序
    5.3 监控系统性能测试
        5.3.1 性能测试试验台
        5.3.2 性能测试方案步骤
        5.3.3 测试结果及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6)基于多因素耦合的热采井套损影响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热力采油简介
        1.1.1 蒸汽吞吐
        1.1.2 蒸汽驱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创新点
        1.4.3 研究思路
第2章 非均匀地应力对套管承载的影响
    2.1 非均匀地应力场分析
        2.1.1 非均匀地应力简介
        2.1.2 地应力的测量和反演
        2.1.3 非均匀地应力的计算
    2.2 非均匀地应力下套管受力解析解
        2.2.1 系统力学模型建立
        2.2.2 近井套管应力场解析解
    2.3 非均匀地应力下套管受力有限元解
        2.3.1 几何和材料属性
        2.3.2 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
        2.3.3 模型验证
        2.3.4 套管近井应力场和位移场
    2.4 非均匀地应力下磨损套管的影响分析
        2.4.1 月牙形磨损套管的计算模型
        2.4.2 月牙形磨损套管的有限元模型
        2.4.3 磨损结构参数对套管的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耦合多因素的热采井套管安全性分析
    3.1 热采井套管热应力计算
        3.1.1 热采井井筒结构
        3.1.2 套管工况载荷分析
        3.1.3 井筒温度场
        3.1.4 套管热应力
        3.1.5 热疲劳机理
        3.1.6 模型边界条件
    3.2 热采井套管安全性有限元分析
        3.2.1 有限元模型
        3.2.2 温度场分析
        3.2.3 热疲劳分析
    3.3 热采井套管多因素安全性正交试验设计
        3.3.1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3.3.2 正交试验设计
        3.3.3 正交直观分析
        3.3.4 方差分析
        3.3.5 敏感性分析
        3.3.6 热应力定量关系式
        3.3.7 注采因素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环缺陷对热采井套管损坏的影响
    4.1 水泥环缺陷
    4.2 水泥环气侵通道缺失对热采井套损影响
        4.2.1 气侵通道缺失模型
        4.2.2 计算结果和讨论
    4.3 水泥环周向缺失对热采井套损影响
        4.3.1 水泥环周向缺失模型
        4.3.2 计算结果和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采井套损防治措施研究
    5.1 热采井套损预防措施研究
        5.1.1 热采井套损原因分析
        5.1.2 热采井套损预防措施
    5.2 套损治理工具结构设计
        5.2.1 典型的机械式整形工具
        5.2.2 一种可控防卡油气井套管整形装置
        5.2.3 主要技术特点和技术参数
        5.2.4 整形装置的可控性分析
    5.3 套损修复力学分析
    5.4 基于残余应力的整形装置结构优化
        5.4.1 整形残余应力
        5.4.2 残余应力计算模型
        5.4.3 残余应力有限元模型
        5.4.4 残余应力分布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某风洞项目危险因素辨识与安全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风洞发展简介
        1.1.1 风洞的相关定义
        1.1.2 国内外风洞的发展概况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研究概况
    2.1 某风洞概况
        2.1.1 项目来源
        2.1.2 风洞设备基本组成
        2.1.3 风洞试验工艺流程
    2.2 研究思路及采取的技术途径
        2.2.1 研究思路
        2.2.2 采取的技术途径
3 主要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3.1 风洞主要设备设施危险因素辨识
        3.1.1 风洞主体机械机构主要部段危险因素辨识
        3.1.2 风洞动力系统主要部段危险因素辨识
        3.1.3 风洞测控系统主要部段危险因素辨识
        3.1.4 风洞供气系统主要部段危险因素辨识
        3.1.5 风洞供电系统危险因素辨识
    3.2 风洞及周边作业环境危险程度分析
        3.2.1 风洞作业条件预先危险性程度分析
4 某风洞安全设计与实施对策
    4.1 风洞主体结构设计与实施对策
        4.1.1 各部段载荷计算
        4.1.2 各部段结构设计与对策
        4.1.3 各部段流场设计效果计算
    4.2 动力系统设计与实施对策
        4.2.1 压缩机防喘振控制设计
        4.2.2 各级转子CFD计算分析
        4.2.3 主、辅压缩机降噪
        4.2.4 压缩机密封设计
        4.2.5 压缩机安全报警系统设计
    4.3 风洞测控系统安全联锁设计与实施对策
        4.3.1 安全联锁系统概述
        4.3.2 系统设计原则
        4.3.3 设计输入条件策划
        4.3.4 系统结构设计需求条件分析
        4.3.5 系统保护点设置
        4.3.6 安全联锁系统设计
    4.4 风洞周边设备设施安全实施对策
        4.4.1 起重设备管理对策
        4.4.2 机械设备管理对策
        4.4.3 电气设备管理对策
        4.4.4 压力容器设备管理对策
        4.4.5 防火管理对策
5 结论
    5.1 危害因素分析小结
    5.2 风洞设备设施设计与实施对策小结
    5.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三维旋转水射流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水力化煤层增透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含瓦斯煤体的结构与渗流性能
    2.1 煤体结构
    2.2 煤的裂隙
    2.3 煤的孔隙
    2.4 煤层瓦斯的运移
    2.5 煤体的渗透性
    2.6 本章小结
3 淹没旋转射流的基本理论及破岩(煤)过程
    3.1 淹没旋转射流的基本理论
    3.2 旋转水射流破岩(煤)过程
    3.3 旋转水射流破岩效果的影响因素
    3.4 三维旋转水射流扩孔煤层增透的力学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三维旋转水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4.1 高压旋转水射流喷嘴的设计
    4.2 模拟软件PERA ANSYS简介
    4.3 模型的建立
    4.4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4.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6 旋转射流喷嘴性能的实验室测试
    4.7 本章小结
5 水射流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机理
    5.1 穿层钻孔水力压裂的理论分析
    5.2 水射流扩孔后定向压裂裂缝的起裂机理
    5.3 三维旋转水射流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数值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三维旋转水射流扩孔装备的研制及地面联机试验
    6.1 煤矿现场用喷嘴的设计原理
    6.2 组合高压旋转水射流喷头及喷嘴
    6.3 螺旋辅助排渣高压钻杆
    6.4 回转式高压旋转接头
    6.5 井下高压水射流作业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
    6.6 井下高压旋转水射流扩孔系统
    6.7 本章小结
7 三维旋转水射流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技术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
    7.1 三维旋转水射流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工艺
    7.2 三维旋转水射流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工艺流程
    7.3 增透效果考察方法
    7.4 不同增透技术在矿井瓦斯抽采中的应用
    7.5 井下水力压裂过程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创新及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盾构液压系统故障的现场检测与诊断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盾构机施工现场常见液压系统故障分析
2 传统的检测诊断方式
3 液压系统故障智能检测系统
4 盾构液压系统故障案例分析
5 结语

(10)SimbaH252全液压采矿台车液压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国外采掘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液压凿岩台车
        1.2.2 辅助凿岩设备
    1.3 国内井下矿山凿岩台车的设备使用现状
        1.3.1 液压凿岩机
        1.3.2 国产液压凿岩台车
        1.3.3 我国在矿山凿岩设备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
    1.4 SimbaH252 全液压凿岩台车概况
        1.4.1 SimbaH252 液压采矿台车用途和适用范围
        1.4.2 SimbaH252 液压采矿台车的结构特点
        1.4.3 SimbaH252 液压采矿钻车技术规格与参数
        1.4.4 推进器
        1.4.5 SimbaH252 液压采矿钻车的钻臂
        1.4.6 SimbaH252 液压采矿钻车的托座
    1.5 液压台车最新发展趋势
        1.5.1 SOLO709ZR/C 台车
        1.5.2 Simba M2C 液压钻车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1.7 本课题来源与实际意义
    1.8 本章基本内容
第2章 SimbaH252 全液压采矿台车液压系统分析
    2.1 A8V 液压泵
        2.1.1 A8V 泵的作用
        2.1.2 A8V 泵的工作原理
        2.1.3 A8V 泵的特点
    2.2 SimbaH252 台车的定位系统
        2.2.1 SimbaH252 台车定位系统的作用
        2.2.2 SimbaH252 台车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
        2.2.3 SimbaH252 台车定位系统的特点
    2.3 SimbaH252 台车的行走系统
        2.3.1 SimbaH252 台车行走系统的作用
        2.3.2 SimbaH252 台车行走系统的工作原理
        2.3.3 SimbaH252 台车行走系统的特点
    2.4 SimbaH252 台车的凿岩系统
        2.4.1 SimbaH252 台车凿岩系统的作用
        2.4.2 SimbaH252 台车凿岩系统的工作原理
        2.4.3 SimbaH252 台车凿岩系统的特点
    2.5 分析 A8V 泵的控制回路
        2.5.1 A8V 泵控制机构
        2.5.2 A8V 泵在 SimbaH252 台车上的控制回路
    2.6 凿岩台车液压系统流量压力的特性分析
        2.6.1 系统流量特性
        2.6.2 系统压力特性
    2.7 液压系统元件故障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
        2.7.1 液压泵的检测及修复
        2.7.2 液压凿岩机的检测及修复
        2.7.3 各液压阀的检测及修复
        2.7.4 液压缸的检测及修复
        2.7.5 液压缸内泄的检测及修复
        2.7.6 冷却器的检测及修复
        2.7.7 过滤器的检测及修复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压凿岩台车离合器压力缓冲回路分析
    3.1 蓄能器缓冲回路原理
    3.2 压力缓冲阀工作过程
    3.3 压力缓冲阀故障排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8V 泵的失效形式及其修复
    4.1 A8V 泵控制方式失效
    4.2 A8V 泵的容积效率下降
    4.3 压力冲击波对泵的损坏
    4.4 传动机构失效
    4.5 液压系统污染对泵的损坏
    4.6 A8V 泵的检测
    4.7 A8V 泵的维修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SimbaH252 液压台车主泵改造选型
    5.1 改型分析
    5.2 替代泵的主要指标排量、压力及性能指标
    5.3 主要性能指标分析
        5.3.1 工作稳定性
        5.3.2 工作精度
        5.3.3 过渡过程品质
    5.4 验证及使用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联阀的改造
    6.1 三联阀工作原理
    6.2 三联阀的结构特点与失效形式
        6.2.1 换制气体换向阀的失效形式
        6.2.2 三位五通换向阀的失效形式
        6.2.3 冲击/回转安全阀的失效形式
        6.2.4 原三联阀的结构特点与缺陷
    6.3 改型方案及国产化过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台车液压系统的维护
    7.1 污染的防治
    7.2 油温过热的防治
    7.3 泄漏的防治
        7.3.1 泄漏故障分析
        7.3.2 泄漏的防止措施
    7.4 气蚀的形成原因和防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微型泵密封部位损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钻孔传感测压模拟实验研究[D]. 刘斌.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2]户内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装置的开发研究[D]. 朱倩.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2)
  • [3]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4]炼化企业VOCs管控措施有效性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D]. 盖艳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5]釜用机械密封失效分析与监控系统研究[D]. 王梁.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3)
  • [6]基于多因素耦合的热采井套损影响及防治研究[D]. 余雄风.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7]某风洞项目危险因素辨识与安全对策[D]. 常诚. 东北大学, 2015(12)
  • [8]三维旋转水射流与水力压裂联作增透技术研究[D]. 王耀锋. 中国矿业大学, 2015(03)
  • [9]盾构液压系统故障的现场检测与诊断探究[J]. 高会中,冯欢欢.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3(12)
  • [10]SimbaH252全液压采矿台车液压系统分析[D]. 董建荣. 河北科技大学, 2013(05)

标签:;  ;  ;  

微型泵密封件损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