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3年经济工作提出总体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3年经济工作提出总体要求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0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罗晨[1](2022)在《中国食品行业月度十大新闻》文中研究说明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年12月8—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刘耀彬,郑维伟[2](2022)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选择》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赵儒煜,刘派,王媛玉[3](2022)在《中国长期增长的经济逻辑——经济机制探索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达7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40余年,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这是党的领导下全体劳动人民不断探索经济运行机制的结果。这一过程伴随着经济体制调整的不断尝试,伴随着对经济制度、经济机制与经济体制相互关系的逐步认识,并最终找到了适合经济发展的经济机制。中国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或当代的西方经济范式,是我们从无数成功或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淬取而来的、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运行原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自始至终都在社会主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大目标下,遵循着需求第一性的原则,并在进入市场化阶段后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从而超越了传统理论范式的局限性,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市场管理模式与方法,讲出一个大国如何从落后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国故事",也讲出了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不能而新中国能实现长期稳定繁荣的经济机制。

李丹[4](2021)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金融系统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文中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科学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特别是对"四个规律性认识""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七大政策取向"作出深刻阐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潘兆宏,林彦卿,李坤田[5](202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大事记》文中提出【编者按】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克难攻坚、扎实推进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办好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

张琦[6](2021)在《“巴山轮会议”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式转换》文中提出1985年9月2日至7日的"巴山轮会议",是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学术讨论会。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4年,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仍以传统的苏联范式政治经济学为主,同时现代西方经济学再次传入中国,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时期我国的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仍是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巴山轮会议召开的大背景是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将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直接背景是1984年底到198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势头。此外,当时经济学界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争论也构成了"巴山轮会议"召开的知识背景。参加会议的外方专家,围绕"国家如何管理市场经济"及"经济转轨中的相关问题"作了充分的介绍和讨论,他们对中国当时正在采取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和稳定经济政策表示赞赏。巴山轮会议之后,中国经济学界关于通货膨胀及宏观调控的争论仍在继续,但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范式开始悄然转换,从传统苏联范式政治经济学逐步转向现代宏观经济学。贯穿整个改革开放进程的关于"保增长"与"反通胀"的争论,实质上是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关于"高速度"和"按比例"之争新的表现形式。

黄承梁,黄茂兴[7](2021)在《论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孕育地与发源地》文中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孕育地和发源地。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中,福建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路,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使得福建在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史丹[8](2021)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保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工作方针,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时期,二是主要矛盾判断反复时期,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矛盾时期,四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时期。基于对这四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工作路线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1978年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中间出现误判和曲折,但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梦想没有变,集中力量建设国家重大工业项目;1978年以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经济规模跃升全球第二,贸易规模全球第一,实现了建党百年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党的十九大以后,党领导中国人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以新发展格局开创新时代的发展空间,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工业化的更高形态。总结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谢富胜,匡晓璐,赵敏[9](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经济思想的理论源泉。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并与落后社会形态相连接形成了混合的社会形态,此后后进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以此为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制定开展国内经济建设和处理国际经济关系的战略和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集大成。

李建伟[10](2021)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要义阐释》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新时代"两个大局"和国家安全形势任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不断发展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通过领导论、地位论、总体论、宗旨论、道路论、体系论、防范论、科技论、法治论和共同论等内涵要义,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作用、总体性质、立场宗旨、道路方向、布局体系、防范化解、科技支撑、法治轨道和共同安全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和重大理论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具有突出的人民性、系统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对于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发展以及世界安全格局演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0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0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演变的逻辑主线
    (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历了五大阶段性调整
    (二)“公平”与“效率”: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演变的理论逻辑
三、构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目标
    (一)遵循区域经济理论内在逻辑的现实要求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与营造良好国际国内大环境
        1. 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2. 加快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
四、构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路径
    (一)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
    (二)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五)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五、结束语

(3)中国长期增长的经济逻辑——经济机制探索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思考
    (一)已有研究综述
    (二)关于经济机制本质的探讨
二、新中国70年经济机制探索历程
    (一)机制体制合一的阶段(1949—1978年)
    (二)改革体制以转变机制的阶段(1978—2002年)
    (三)体制稳定的市场管理阶段(2002年至今)
三、新中国经济机制探索的成就
    (一)经济机制与经济体制的区别与分离
    (二)经济机制与经济制度的辩证统一
    (三)经济机制与市场管理的有机结合
四、新中国经济机制探索的理论总结
    (一)经济活动中的需求第一性
    (二)中国实践证伪传统价格机制
    (三)市场供给管理具有必然性与科学性
    (四)技术推动下经济机制优越性更加显现
结论

(6)“巴山轮会议”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式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一)西方经济学的再次传入
    (二)传统宏观经济研究范式
二、“巴山轮会议”的背景
    (一)“巴山轮会议”的现实背景
    (二)“巴山轮会议”的知识背景
三、“巴山轮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如何管理市场经济
    (二)经济转轨中的相关问题
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式转换
五、结束语

(7)论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孕育地与发源地(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城市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起点和战略定力
    (一)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城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孕育及“生态扶贫”“生态脱贫”理念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贡献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福建的早期孕育
    (二)走出生态扶贫、生态脱贫、生态致富的新路子
三、从“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历史性创举
    (一)习近平在福建长汀和木兰溪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启示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
四、从福建生态省建设到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域层面最完整的实践与新时代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一)习近平亲自擘画福建生态省建设战略
    (二)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20年来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建设的国家试验
结 语

(8)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论文提纲范文)

一、1949—1956年:解决阶级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1. 大力构建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基础
    2. 恢复经济,开启工业化进程
    3. 大力发展国营企业
二、1956—1978年:着力解决生产力发展不足的矛盾,曲折中坚持工业化建设
    1. 以重化工业为主,高起点开启工业化建设
    2. 强化国防工业建设,带动内陆地区工业发展
    3. 主要矛盾的判断没有得到坚持,经济发展出现曲折
三、1978—2017年:恢复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日趋全面
    2.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渐进式地推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3. 对外开放,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四、2017年以来: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判断,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1. 提出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的特征、要求与任务
    2. 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大历史任务,坚定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 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五、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成功经验
    1. 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逻辑起点
    2. 运用马克思主义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 适时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4. 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共产党人精神是中国成功开启工业化道路且走向成功的独特优势

(9)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论文提纲范文)

一、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
    (一)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的理论源泉和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理论与中国实际
    (二)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法及其发展
    (三)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的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
二、 从工业化到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
    (一)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困境
    (二)“从无到有”——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独立工业体系建设论
    (三)“从有到优”——启动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引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四)“从优到精”——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式:高质量发展论
三、 从帝国主义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社会主义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理论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平与发展思想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四、 结 论

(10)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要义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背景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时代方位
    (二)“两个大局”中的国家安全挑战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过程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体系
    (一)领导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二)地位论:坚持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地位
    (三)总体论:坚持统筹国家安全工作的总体性质
    (四)宗旨论:坚持国家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五)道路论: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六)体系论:坚持和完善总体国家安全体系建设
    (七)防范论:坚持有效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八)科技论:坚持科技创新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
    (九)法治论:坚持把法治贯穿于维护国家安全全过程
    (十)共同论: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品格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鲜明的唯物论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鲜明的辩证法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系统性
    (五)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发展性
    (六)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意义
    (一)进一步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学科建设
        1.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2.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学科的内容建设
    (二)进一步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制度建设
        1.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
        2.加强新时代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建设
    (三)进一步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工作实践
        1.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方向
        2.聚焦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目标
        3.统筹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任务
        4.推动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创新
        5.强化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保障
五、结 语

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0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食品行业月度十大新闻[N]. 罗晨. 中国食品报, 2022
  • [2]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选择[J]. 刘耀彬,郑维伟. 华东经济管理, 2022
  • [3]中国长期增长的经济逻辑——经济机制探索的经验总结[J]. 赵儒煜,刘派,王媛玉. 齐鲁学刊, 2022(01)
  • [4]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金融系统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J]. 李丹. 中国金融家, 2021(12)
  • [5]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大事记[N]. 潘兆宏,林彦卿,李坤田. 广西日报, 2021
  • [6]“巴山轮会议”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式转换[J]. 张琦.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1(06)
  • [7]论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孕育地与发源地[J]. 黄承梁,黄茂兴. 东南学术, 2021(06)
  • [8]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J]. 史丹. 中国工业经济, 2021(10)
  • [9]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J]. 谢富胜,匡晓璐,赵敏. 经济研究, 2021(10)
  • [10]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要义阐释[J]. 李建伟. 政治与法律, 2021(10)

标签:;  ;  ;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3年经济工作提出总体要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