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WTO与中国会计的发展

论WTO与中国会计的发展

一、谈WTO与中国会计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赵欣[1](2016)在《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我国近现代的现实证据(1912-2013)》文中研究说明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查特菲尔德,1989)。立足于会计制度长期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影响的会计研究,是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的有效路径。对会计历史的研究一直以来也是会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可以通过对产权及收益分配的计算及确认的具体化,会计核算的规范,对企业、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相关各方间经济利益分配进行规范和认定,甚至将企业及个人的社会责任货币化,影响各方利益。会计制度变迁与社会利益集团间的博弈有关,具有天然的经济后果。同时,作为经济制度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会计制度,与经济制度有天然的共性和依存性,可以相互参照、相互解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解释会计制度变迁原因与后果的有效方法和角度。这就是本文写作的理论背景。尽管长期以来会计制度研究者对中国会计制度的研究多着眼于20世纪90年代后,即会计制度发展高级阶段的会计准则时期,但是任何一种制度性的选择和发展都是螺旋式的反复与上升,而非一蹴而就。中国的现代会计制度发端并开始发展于1912年建立的北洋政府时期,某些会计制度模式对其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甚至绵延至今。因此,对于中国近现代会计制度问题的研究,应该从中国现代会计制度的初始阶段开始,从制度变迁的诱因和表现进行发展特征的归结研究和分析。这是本文研究时间段选择的考量。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回顾中国一百年来会计制度变迁路径的基础上,对中国会计制度的总体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并通过对一些中国会计制度从经济后果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会计制度具有经济后果这一问题进行论证。本文的写作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对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及意义进行论述;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对制度变迁理论、经济后果理论及影响、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利益集团、产权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三章中国近现代会计制度变迁的史料证据,根据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的发展阶段。分民国时期(初期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行业统一会计制度)、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过渡会计制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会计准则时期)四个阶段进行阐述;第四章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分析,总结一百年来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并以史例分析内部诱致性因素、国际性因素、资本市场及产权多样性因素等对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第五章中国近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分析,分为微观后果、宏观后果,及微观与宏观相互影响推动三个部分,并以弃置费用、无形资产、股份支付、公允价值处置方法的具体影响等,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例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中国百年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总结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两个部分。会计制度的变迁特征包括:首先,从规范内容来看,中国会计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预算会计制度到企业会计制度与预算会计制度并重。其次,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一种政府强制外壳下的诱致性变迁。第三,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在内的中国会计制度变迁表现出了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第四,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国际化的具体形式并不相同。第五,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变迁具有骤变性的跳跃发展特征。第六,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由于产权形式的多样而具有长期多轨并行的特征。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先进知识分子强国目标下的推动、及科学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的内部推动力。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兼具微观性和宏观性。本文关于经济后果方面的结论包括:以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弃置费用相关规定、股权激励、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处理、公允价值使用等具体相关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证据,以相关例证分析了会计制度具有微观、宏观经济后果,且两种后果能够互相影响的结论。当然,不可否认,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并非只有良性的,任何一种制度都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既是技术性的问题,也是制度执行人的主观愿望及制度本身客观缺陷所共同决定的。而这些问题和缺陷,也正是推进会计制度变革的动力和方向。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应该有前瞻性规划,避免暂时性救火式制度建设。第二,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范围的企业会计制度协作。第三,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创新中应该鼓励企业界的参与,以使所制定出的制度更加完善,具有更强的可执行和操作性,更具代表性。本文的主要创新如下:首先,将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问题研究的时间范围扩大到涵盖北洋政府及民国政府时期及新中国完全计划经济时期的大的历史阶段,能够完整展现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的产生、发展的总轮廓。其次,是将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相关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微观和宏观的多角度分析。第三,在对中国一百年来会计制度变迁历史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中国现在和未来会计准则改革的方向和模式提出建议。

孙新宪[2](2014)在《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题目是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会计模式是会计实务体系的高度理论袖象,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为实现会计目标,由各种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会计标准形态,是各要素最佳组合的体现。会计模式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从会计模式研究、企业会计模式研究再到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体现了其规律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特别是基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框架,各国会计信息及其会计准则日益国际趋同,然而由于各国会计目标、会计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性质、科技水平、法律、文化等各异,因而各国会计模式除会计信息报告国际趋同外,其他部分仍将保持其各自特点而运行,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本研究哲学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又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其会计逻辑起点是会计对象,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本文中吃、论点是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包括方个分论点,遵循"总论-分论-总论(结论)"逻辑思路,采用唯物辩证法、形式逻辑、实证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系统研究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本文共分9章。第1章导论。主要论述选题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际国内文献回顾与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论文创新之处。第2章适应民航企业发展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首先系统论述会计模式基本理论,其次与国外主要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对比分析,再次分析了民航企业所处会计环垢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务,剖析了良航企业现行会计模式类型、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国家会计改革要求、国家民航发展战略、会计信息报告国际趋同及民航企业发展,提出构建良航企业t理型会计模式,包括内涵、特征、目标、原则、功能、构成要素、框架及运行等,其构成要素包括民航企业会计目标、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知巧管适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及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本文第3-8章主要围绕上述六个方面分别系统论述。第3章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于系统论、信息论,首先从会计核算理论、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核算载体等H个维度系统论述该体系的巧涵与特征,其次剖析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借鉴了国外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先进经验,再次系统论述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包括重构基点、目标、原则、框架、重点及其实施,最后运用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法构建了民航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度民航企业信息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南航信息化程度较高。第4章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与知识管理。首先从会计管理内容、会计管理过程、会计管理手段=个维度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同时借鉴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先进经验,再次系统论述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构,包括重构基点、目标、原则、框架、重点及其实施,最后基于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开展了民航企业财务风险巧警实化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民航企业财务风险较小。第5章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首先系统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了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同时就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进行国际比较,最后论述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内容与重点及实施,建议国家制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及民航企业相关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同时民航企业自身重在巧部会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第6章内部控制导向的良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企业组织理论,首先论述该体系的巧涵与特征,次借鉴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发展趋势为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再次就民航会计组织体系类型与企业核沁竞争力关系实化,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可提升民航企业心竞争力,最后论述巧部控制导向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内容与重点及实施。第7章国际化的良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运用系统论、企业国际化理论,首先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论述昏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要素与框架、重点及其措施。第8章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首先论述该模式运行外部环境保障,其次阐述该模式运行组织保障,再次论述该模式运行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最后述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内涵及国际化运行展望。第9章研究结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首先归纳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其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分析与明确了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的肉容与方向。本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旨在促进中国民航企业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乔炜[3](2012)在《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合作机制是国际社会解决冲突、协调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之所以选择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作为研究的课题,一方面是基于跨境市场会计监管冲突问题亟需解决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是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国际合作和境外上市相关工作的实践总结。经济的边界决定会计的边界,会计的边界影响并要求会计监管的边界与之相协调。跨境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突破了国家界限,传统以国界作为会计监管界限的划分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跨境市场环境下,如果上市地(东道国)和所在国(母国)仍然坚持国家个体单独监管,那么一国的会计监管跨越国界就会产生监管冲突的问题。监管冲突是由于各国会计监管机构对跨境上市公司行使个体管辖权,导致个体监管的边界超出国界所带来的会计监管与国家管辖权的冲突。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国际化客观上推动了会计监管的国际化进程。所谓会计监管国际化是指会计监管活动跨出国界,需要各国会计监管标准趋于一致以及执行相互协调的过程和状态。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已有126个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或将其作为制定本国(地区)准则的基础;截至2011年底,已有123个国家或地区采纳或接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监管标准逐步趋于一致更加凸显出在跨境会计监管执行中加强合作与协调的迫切需求。国际合作机制是调节国家间关系的一系列约束性的制度安排的总称。传统以国家个体为立足点的会计监管,难以单独应对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财务信息质量风险,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维护国际市场秩序。毫无疑问,跨境会计监管冲突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监管标准是否一致、监管执行是否协调、跨境监管合作机制是否有效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完善跨境会计监管的有关制度体系,建立起有效的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2011年9月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要“围绕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着力推动“上市公司国际板审计及跨境监管合作”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课题,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国际机制理论,深入分析了国际合作机制的历史演进和跨境会计监管的现实状况,基于国际合作机制的特征和变迁模式,结合跨境会计监管的特殊性,提出了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分析框架。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从跨境会计监管冲突的具体问题出发,对相关概念及冲突的原因做出剖析;对解决监管冲突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总结与评述;在国际机制理论基础上,提出构建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解决跨境会计监管冲突问题的研究框架。本文认为,会计监管与国家管辖权之间冲突的原因在于会计监管地域性与市场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境会计监管冲突问题需要通过各国会计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依靠机制化的手段来解决。第二,对国际合作机制的历史演进做出考察,剖析了国际合作机制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特征、变迁模式以及多层次、多元化国际合作机制现状的原因,就典型的全球性国际合作组织的职能、架构和工作程序做出了分析,为下文跨境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以及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分析框架的构建奠定基础。本文认为,国际合作机制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由大国导向向规则导向转变、由个体理性向集体理性转变、由相对权力向绝对收益转变的基本特征;在历史变迁中体现出四种模式,即经济进程、总体权力结构、具体权力结构和国际组织的变迁模式;在全球发展不均衡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国际合作机制的现状。第三,从标准与执行两个层面对跨境会计监管的现实状况做出分析。本文认为,跨境会计监管在标准统一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实践中将更多地依赖于执行层面的协调与合作;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执行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的方向在于相互合作基础上的制度约束;同时,跨境会计监管现实中的状况也体现出国际合作机制历史变迁中的转变特征和模式总结。第四,提出了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分析框架。本文比较了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与其他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机制的共同及差异性特征;从全球、区域和国家个体三个层面归纳了构建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构建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分析框架,对多层次、多元化的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的构建。第五,基于分析框架的研究结论,结合我国境外上市的状况和特点,本文对中美跨境会计监管合作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同时从推动市场国际化、完善会计监管体系和维护国家利益三个方面对我国在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构建过程中应采取的战略举措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以规范研究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实现了论据(会计监管与国际合作机制领域的大量分析案例)、论证(会计监管与国际合作机制理论相结合)与论点(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分析框架)等三个层面的创新。本文是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领域研究的初步尝试,希望这些研究创新和成果能够为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化打下基础。

虞亮[4](2011)在《中日海关估价法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海关估价是指海关依照法定程序适用海关估价法律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活动。WTO《海关估价协定》是一项有关海关估价制度的国际多边协议,是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的海关实施估价的主要原则。WTO《海关估价协定》旨在国际上建立一套公平、统一、中性的海关估价制度。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之时,从那时起履行全面适用WTO《海关估价协定》的承诺。同时,中国海关估价制度也一直是从事国际贸易商业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但作为中国海关估价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在与外国同行的交流中,笔者始终感到中国海关估价水平与WCO发达成员之间存在着差距。为对中国海关估价水平与WCO发达成员的差距有一个正确的评估,笔者将通过本文将中国海关的估价法律制度和日本海关进行比较。文中对WTO《海关估价协定》的宗旨和原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日本海关和中国海关在海关估价的法律渊源、海关估价制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介绍。文中较为系统的介绍了日本海关和中国海关估价法规,并用比较法的方法从实体法、程序法等方面进行了差异说明,重点围绕中国海关估价法规规则条文的内容与日本海关估价法规规则条文进行比较分析。文中运用行政法原理,从法治国家出发,围绕公共利益、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等法治原则,从明确性、相对性和平等性的原则等方面,分析论述了中国海关估价法规和日本海关估价法规的差异。文中还从国际公法原则和WTO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的角度,对中国海关估价法规和日本海关估价法规进行了对照分析,阐述了中国海关估价制度较WTO的要求的差距所在。文章最后,综合中国海关估价法规和日本海关估价法规及WTO《海关估价协定》比较所显现的差距为基础,针对中国现有海关估价立法欠缺之处,结合中国海关开展估价执法的实践,指明了中国推进本国海关估价法制建设应努力的方向,就如何更好地在WTO《海关估价协定》所规定的原则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完善中国海关估价立法和实践工作提出了建议。

黎霞[5](2011)在《国际会计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正日益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加快国际资本流通、繁荣各国经济交往、强化跨国公司的财务监管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探讨国际会计的相关国际经济法问题,能让我们站在国际的宏观高度上,以法律的视角研究会计问题。会计学和国际经济法的合并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国际经济法的内容,丰富其理论内涵。国际上,国际会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地区会计信息披露、外国货币核算、兼并、投资以及跨国经营等国际经济领域。多数研究认为,全球性会计研究及跨国经济业务的研究对建立国际会计一体化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将会产生推动作用。在国内,因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国际化的进程,加入WTO以及越来越多企业跨国经营目标的确立,急需我们学习国际会计准则,适应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会计新领域及新问题的研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对这些热点问题深入细致的研究将会为我国相关会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政策建议,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会计支持。本文以国际经济法为视角,将其中涉及的会计问题加以提炼,首先从国际会计法律现状入手,介绍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会计组织以及各国在会计交往和融合上的进程;其次重点研究了最主要的国际会计法律一体化成果之一: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法律属性及其在各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再次从国际经济的微观角度,详细论述了国际会计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的冲突和协调。最后论述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本文结合会计和法律的学科特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理论发展、专题研究、历史分析、观察描述、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重点采用了观察描述的方法,兼采比较研究的方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

吴晔苹[6](2010)在《化工产业的反倾销及应对措施》文中认为近年来,反倾销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门话题,该项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企业的频繁使用使我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也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化工产业的升级以及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会与国外化工产业间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和冲突,这在客观上导致我国化工产业成为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和重灾区。大量的反倾销措施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部分化工产品的正常出口,还进一步使我出口产品丧失了潜在的贸易机会,从而阻碍了化工产业进一步扩大出口、推进市场多元化等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对这一典型产业在进出口反倾销中的表现进行研究,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反倾销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反倾销的相关规则进行分析,其次从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及出口状况入手,分析化工产业遭受反倾销的现状,特征,影响和原因,最后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角度提供化工企业预防反倾销和积极应对反倾销的主要策略。

许家林,黄益雄[7](2010)在《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三十年:特点与热点》文中认为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贯彻改革开放总方针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走过了三十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在世纪之交开始稳步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中国会计学会于1980年正式成立后,在推动会计理论研究以及发展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方面功不可没,不断创新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拟以20世纪70~80年代、90年中期前后以及世纪之交三个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环境的变化为线索,

周杰[8](2009)在《《海关估价协议》在我国的转化适用》文中研究指明海关估价是各国海关征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国的海关估价制度也一直是从事国际贸易商业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海关估价协议》作为世贸组织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一揽子协议之一,是一项对海关估价制度作了比较详细规定的国际多边协议,其实施范围为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海关估价协议》旨在国际上建立一套公平、统一、中性的海关估价制度。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之时,也向各成员做出了全面适用《海关估价协议》的承诺。本文从海关估价的作用、国际海关估价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对《海关估价协议》的由来、宗旨和原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入世前后海关估价法律规范和理念的变更剖析,系统追溯我国海关估价立法实践对《海关估价协议》的转化适用进程,重点围绕《审价办法》内容与《海关估价协议》条文的对照分析,重温了我国在履行入世承诺、全面转化适用《海关估价协议》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同时,文章还从我国遭遇的入世过渡期审议出发,对发展中国家估价执法现状与全面适用WTO估价规则之间的现实差距进行了详实的说明。最后,围绕我国现有估价立法欠缺之处,结合我国海关开展估价执法实践,就如何更好地在WTO估价原则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完善我国海关估价立法和实践工作提出了理论设想和具体立法建议。

刘晓华[9](2009)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盈余质量 ——来自B股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改革,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逐步缩小,中国会计准则的质量逐步提高。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最终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及时和正确的经济决策。但是,采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质量(盈余质量)除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外,还受到法律制度以及公司管理层面临的机会与激励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准则制定者、会计信息监管者以及会计研究者都十分关心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盈余质量)。本文以1996—2007年的B股公司为样本,采用应计质量模型和现金流量预测模型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差异以及中国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变化趋势两个方面考察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检验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否能够提高盈余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差异来看,B股公司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与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并不显着高于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2.从中国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B股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在总体上具有显着上升的趋势。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本文从全体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考察和评价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对盈余质量的影响;2.控制了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意见差异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差异的影响;3.分别采用应计质量模型和现金流量预测模型来计量盈余质量,以尽可能减少单一模型的计量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4.在采用现金流量预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时,采用了样本自举(Bootstrap)的方法来估计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

朱星文[10](2008)在《中国会计法制建设三十年回眸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会计改革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是会计法制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会计法制建设经历了适应改革开放对会计法制的需要,会计走上法制之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规范体系创新;适应加入WTO的需要,中国会计规范体系与国际趋同三个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技术性特征背后体现的是法律上受托人的义务和责任与委托人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未来中国会计法制建设应从三方面着手:(1)提高《会计法》立法质量和水平,处理好《会计法》与《公司法》和《证券法》等其他相关经济法律的关系;(2)将会计准则的技术规范性上升为法律规范,提高会计准则的法律效力;(3)重整会计法律责任规范体系,改变《会计法》主要由财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强调会计违法行政责任追究的现状。

二、谈WTO与中国会计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WTO与中国会计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我国近现代的现实证据(1912-201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2.4 研究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制度变迁
        2.1.1 制度变迁理论流派
        2.1.2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
        2.1.3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理论
    2.2 经济后果(Economic Consequences)
        2.2.1 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一般理论
        2.2.2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
    2.3 影响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利益集团分析
    2.4 产权制度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中国近现代会计制度变迁的史料证据
    3.1 民国时期会计制度的初期发展
        3.1.1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现代会计制度奠基
        3.1.2 民国时期的分行业会计制度
        3.1.3 解放区会计制度建设
    3.2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统一会计制度
        3.2.1 对苏联会计制度的借鉴与改良(1949-1957)
        3.2.2 特殊社会条件下的会计制度否定与恢复(1958-1977)
    3.3 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过渡会计制度(1978-1992)
        3.3.1 会计制度的组织恢复预备工作(1978-1984)
        3.3.2 企业会计制度的组织探索性建设恢复工作(1985-1992)
    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会计准则(1993-今)
        3.4.1 “两则两制”的会计准则探索阶段(1993-1997)
        3.4.2 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同步颁行阶段(1998-2005)
        3.4.3 国际趋同阶段(2006-今)
    3.5 小结
第4章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分析
    4.1 中国近现代会计制度变迁特征总体描述
    4.2 内部诱致性因素影响会计制度变迁的分析与例证
        4.2.1 中央政府财政管理需要下的会计制度变迁例证
        4.2.2 资本市场发展需要下的企业会计制度变迁例证
    4.3 国际性因素对会计制度变迁影响的分析
        4.3.1 日本会计制度对中国会计制度渗透性影响的例证
        4.3.2 对美国会计制度主动学习的例证
        4.3.3 计划经济初期对前苏联社会主义会计制度复制与修正的例证
        4.3.4 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对会计制度推动的例证
        4.3.5 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企业会计制度发展的例证
    4.4 产权多样化导致的多轨制对中国会计制度变迁影响的分析
        4.4.1 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局部规范的企业会计制度发展的例证
        4.4.2 改革开放后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发展对企业会计制度发展影响的例证
    4.5 小结
第5章 中国近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的例证分析
    5.1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宏观经济后果例证分析
        5.1.1 统一会计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制度发展演化的例证
        5.1.2 特别会计制度设计引导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例证
    5.2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微观经济后果例证分析
        5.2.1 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的例证
        5.2.2 企业会计制度技术创新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例证
        5.2.3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例证
    5.3 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宏观后果与微观后果的相互作用的例证分析
        5.3.1 国际化战略下企业与国家相互影响的例证
        5.3.2 企业会计决策与国家战略导向相互影响的例证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对策与局限
    6.1 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3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2)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逻辑起点是哲学关于“一般和个别”辩证关系
        1.1.2 会计模式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关系
        1.1.3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在企业会计模式中的地位与深层思考
        1.1.4 国家民航发展战略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1.3.1 国内外会计模式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1.3.2 国内外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文献回顾与评价
    1.4 本文研究理论基础
        1.4.1 系统论
        1.4.2 信息论
        1.4.3 控制论
    1.5 本文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范围
        1.5.2 研究方法
    1.6 本文结构与研究框架
        1.6.1 本文结构
        1.6.2 本文研究框架
    1.7 本文的创新之处
        1.7.1 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会计模式基本理论
        1.7.2 丰富了企业会计模式理论
        1.7.3 提出了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特征及其体系框架
        1.7.4 系统研究了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五大体系及其运行
第2章 适应民航企业发展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
    2.1 会计模式基本理论
        2.1.1 会计模式起源及影响因素
        2.1.2 会计模式概念理论
        2.1.3 会计模式目标理论
        2.1.4 会计模式特征理论
        2.1.5 会计模式功能理论
        2.1.6 会计模式分类理论
        2.1.7 会计模式构成要素理论
        2.1.8 会计模式框架理论
        2.1.9 会计模式结构理论
        2.1.10 会计模式运行理论
        2.1.11 会计模式发展理论
        2.1.12 企业会计模式理论
    2.2 国内外民航企业会计模式比较
        2.2.1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民航会计规范
        2.2.2 国外民航会计模式
        2.2.3 中国民航企业会计模式
        2.2.4 中外民航企业会计模式比较
    2.3 民航企业会计实践的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现状整体分析
        2.3.1 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践的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宏宏微观背景分析
        2.3.2 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践的现有会计模式调查
        2.3.3 中国民航企业现有会计模式特点
        2.3.4 民航现有会计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2.4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建
        2.4.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提出
        2.4.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内涵
        2.4.3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特征
        2.4.4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建目标
        2.4.5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建原则
        2.4.6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功能
        2.4.7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框架
        2.4.8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构成要素
        2.4.9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分类
        2.4.10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运行与发展展望
第3章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3.1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内涵与特征
        3.1.1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内涵
        3.1.2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特征
    3.2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现状
        3.2.1 国内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情况
        3.2.2 国外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情况
        3.2.3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评价
    3.3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
        3.3.1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目标
        3.3.2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原则
        3.3.3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成要素
        3.3.4 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重点及实施
    3.4 民航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实证研究
        3.4.1 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相关文献综述
        3.4.2 民航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与测度评价指标
        3.4.3 民航企业会计信息化测度实证研究
第4章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
    4.1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内涵与特征
        4.1.1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内涵
        4.1.2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特征
    4.2 国内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
        4.2.1 国内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
        4.2.2 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
    4.3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构
        4.3.1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构建目标
        4.3.2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4.3.3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构成要素与框架
        4.3.4 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点及实施
    4.4 基于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的民航企业会计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
        4.4.1 民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
        4.4.2 实证方法及实证模型选择
        4.4.3 实证过程与实证结论及相关建议
第5章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
    5.1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涵与特征
        5.1.1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涵
        5.1.2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特征
    5.2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
        5.2.1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
        5.2.2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国际比较
        5.2.3 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评价
    5.3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
        5.3.1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目标
        5.3.2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原则
        5.3.3 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内容与重点
第6章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
    6.1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内涵与特征
        6.1.1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内涵
        6.1.2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特征
    6.2 民航会计组织体系内部控制导向发展趋势
        6.2.1 国外先进航空会计组织体系
        6.2.2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发展趋势
    6.3 民航会计组织体系类型与核心竞争力关系实证分析
        6.3.1 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6.3.2 会计组织体系与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关系实证分析
    6.4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
        6.4.1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目标
        6.4.2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原则
        6.4.3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构成要素与框架
        6.4.4 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重点与实施
第7章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
    7.1 国际化的民航会计人才体系内涵与特征
        7.1.1 国际化与民航企业会计人才的关系
        7.1.2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内涵
        7.1.3 国际化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特征
    7.2 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现状
        7.2.1 中国会计人员整体现状
        7.2.2 民航企业会计人员现状
    7.3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
        7.3.1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目标
        7.3.2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原则
        7.3.3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构成要素与框架
        7.3.4 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措施
第8章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
    8.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环境
        8.1.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外部环境
        8.1.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内部环境
        8.1.3 完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环境对策
    8.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组织保障
        8.2.1 民航企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8.2.2 组织学习与内部宣传
    8.3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制度化与规范化
        8.3.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制度化
        8.3.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规范化
    8.4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与展望
        8.4.1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内涵
        8.4.2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的未来展望
第9章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结论、不足与研究展望
    9.1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主要研究结论
    9.2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存在的不足
    9.3 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附录1 民航企业会计部门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提纲
    附录2 2012年底中国主要航空公司会计人员等数据调查统计表

(3)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跨境会计监管标准方面的文献综述
        二、跨境市场监管机构合作方面的文献综述
        三、国际合作机制作用方面的文献综述
        四、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及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与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
第二章 跨境会计监管冲突的解决:理论解释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跨境会计监管冲突的表象与根源
        一、跨境会计监管的相关概念
        二、跨境会计监管的标准与执行
        三、跨境会计监管与国家管辖权的冲突
        四、跨境会计监管冲突的具体表象
        五、跨境会计监管冲突的根源
    第二节 解决监管冲突的理论解释
        一、国际法视角的解决方案及评价
        二、经济学视角的解决方案及评价
        三、国际关系视角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解决跨境会计监管冲突的方向:国际合作机制
        一、国际合作机制的相关概念
        二、国际合作机制的理论观点及分类
        三、国际合作机制的功能
        四、制度变迁对构建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理论支持
        五、会计监管与国际合作机制:本文的研究框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合作机制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国际合作机制的历史演进及特征
        一、政治领域国际合作机制的历史演进
        二、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机制的历史演进
        三、国际合作机制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国际合作机制的变迁分析
        一、国际合作机制的变迁模式
        二、国际合作机制变迁中的国家主权让渡
        三、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机制
    第三节 国际合作机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二、典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及其代表的国际合作机制
        三、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共同特征
        四、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差异特征
    第四节 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合作机制的诠释
        一、国际贸易合作机制经历了四种变迁模式
        二、WTO承接了部分的国家管辖权
        三、WTO与IMF、巴塞尔委员会的对比分析
        四、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贸易合作机制
        五、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以WTO为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境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跨境会计监管标准的成果及不足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初步成果
        二、国际审计准则的初步成果
        三、其他领域国际组织的推动与成果
        四、跨境会计监管标准存在的不足
        五、标准趋同与执行等效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跨境会计监管执行中的美国方案及评价
        一、美国方案的产生背景及其监管政策
        二、美国方案的十年历程
        三、PCAOB联合检查协议的分析
        四、总结与评价
    第三节 跨境会计监管执行中的欧盟方案及评价
        一、欧盟方案的产生与发展
        二、独立审计监管机构国际论坛的成立
        三、总结与评价
    第四节 跨境会计监管的改善方向
        一、跨境会计监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美国与欧盟方案所包含的机制化因素及其局限性
        三、改善的方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节 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比较特征
        一、共同性的特征
        二、差异性的特征
    第二节 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区域层面的影响因素
        三、全球层面的影响因素
        四、其他领域国际合作机制的借鉴因素与互动
    第三节 构建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国际合作机制的普遍性原则
        二、会计监管的特殊性原则
        三、普遍性原则与特殊性原则的结合
    第四节 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尝试
        一、多层次、多元化会计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
        二、会计监管国际合作组织的构建
        三、跨境会计监管标准与执行问题的解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策建议
    第一节 现实状况及解决的思路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情况
        二、欧盟区域合作机制的有利因素
        三、内地与香港会计监管合作的有利因素
        四、中美跨境会计监管合作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第二节 下一步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国际化进程
        二、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三、维护国家利益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4)中日海关估价法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日海关估价制度与WTO《海关估价协定》
    第一节 海关估价制度
        一、海关估价与WTO《海关估价协定》
        二、WTO《海关估价协定》的宗旨与原则
    第二节 日本和中国海关估价之法律渊源的比较
        一、日本海关估价的法律渊源
        二、中国海关估价的法律渊源
        三、日中海关估价之法律渊源的比较
    第三节 日本和中国海关估价制度的历史沿革比较
        一、日本海关估价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中国海关估价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日中海关估价制度的历史沿革的比较
第二章 中日海关估价法规的内容比较
    第一节 日中海关估价规则的比较
        一、WTO《海关估价协定》的估价规则
        二、日中海关估价规则的比较
    第二节 日中海关估价程序法部分的比较
        一、WTO《海关估价协定》的程序要求
        二、日中海关估价征税程序方面的差异
    第三节 日中海关估价法规中有关罚则性规定的比较
        一、日中海关法规中附加税等罚则设置方面的差异
        二、日中海关法规中罚金计算方式的差异
        三、日中海关估价中追征税款时效方面的差异
第三章 中日海关估价法规中的法治精神之不同
    第一节 行政法与法治原则
        一、行政法和行政法的原则
        二、法治原则
    第二节 中日海关估价法规中的合法性原则
        一、实质法治国家所有行政法应当遵循宪法的正义原则
        二、日本海关估价中的公共利益和法律保留
        三、中国海关估价中的合宪性要求
    第三节 中日海关估价法规中的明确性原则
        一、实质法治国家所有行政法应当遵循明确性原则
        二、日本海关估价中的明确性表现
        三、中国海关估价中的明确性表现
    第四节 中日海关估价法规中的相对性原则
        一、实质法治国家所有行政法应当遵循相对性原则
        二、日本海关估价中的相对性表现
        三、中国海关估价中的相对性表现
    第五节 中日海关估价法规中的平等性原则
        一、实质法治国家所有行政法应当遵循平等性原则
        二、日本海关估价中的平等性表现
        三、中国海关估价中的平等性表现
第四章 中日海关估价法规中贯彻国际法原则之不同
    第一节 国际行政法和国际行政法的原则
        一、国际行政法
        二、国际行政法的原则
    第二节 中日海关估价中贯彻非歧视原则的不同表现
        一、非歧视原则
        二、日本海关估价中贯彻的非歧视原则
        三、中国海关估价中贯彻的非歧视原则
    第三节 中日海关估价中贯彻透明度原则的不同表现
        一、透明度原则
        二、中日海关估价中贯彻透明度原则的不同表现
    第四节 中日海关估价对国际条约法律承认问题的不同处理
        一、国际条约法律承认问题
        二、中日海关估价对国际条约法律承认问题的不同处理
第五章 中日海关估价法规比较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中国海关估价现状及与日本海关比较的差距分析.
        一、海关估价立法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善法治精神
        二、海关估价应进一步贯彻WTO《海关估价协定》要求
        三、海关估价制度需进一步提高透明度
        四、海关估价制度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
        五、海关估价执法人力资源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 中国海关全面贯彻WTO《海关估价协定》的改进建议
        一、坚持依法行政提升中国估价征收效能
        二、坚持合理行政实现中国估价行政职能
        三、创新估价立法提高中国估价能力
        四、切实履行WTO原则健全中国估价执法
        五、提高中国海关估价制度的透明度
        六、完善估价工作机制提升中国估价质量
        七、优化海关监管模式实现海关估价便利
        八、优化海关人力资源提高海关估价执法能力
    第三节 中国海关估价法规修改建议
        一、中国海关估价法规面临修改的主要内容
        二、对"实付或应付价格"的立法建议
        三、对"关联交易"估价方法的立法建议
        四、特许权费等价格调整项目估价方法的立法建议
        五、修改合理价格估价方法的立法建议
        六、对行使估价调查权的立法建议
        七、对有关违法处罚性规定的立法建议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5)国际会计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际会计相关概念
    (一) 国际会计组织
    (二) 国际比较会计与会计协调
二、国际会计准则的法律分析
    (一) 国际会计准则概况
    (二) 国际会计准则的法律分析
三、各国会计制度的冲突与协调
    (一) 各国会计模式的冲突
    (二) 国际会计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的冲突和协调
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及展望
    (一) 会计准则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二)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历程
    (三)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成果与不足
    (四)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化工产业的反倾销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3 倾销与反倾销相关理论
    3.1 倾销与反倾销的认定标准
    3.2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4 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及遭受反倾销的现状
    4.1 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及出口现状
    4.2 我国化工产业遭受反倾销基本状况
5 我国化工产品屡遭反倾销原因及影响
    5.1 我国化工产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
    5.2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化工产业的影响
6 我国化工产业遭受反倾销实例分析
    6.1 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糖精钠反倾销案
    6.2 1993年美国对中国碳化硅反倾销案
    6.3 1995年欧盟对中国糖醛反倾销案
    6.4 2003年欧盟对中国聚酯切片反倾销案
7 我国化工产业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7.1 政府方面的对策
    7.2 行业协会方面的对策
    7.3 企业方面的对策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三十年:特点与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20世纪70~80年代的会计理论研究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
        1. 会计理论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2. 会计理论研究的各级各类学术组织机构系统建立
        3. 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披露窗口大大拓宽
        4. 会计理论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宽
        5. 全方位地引进并吸收西方会计理论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1.20世纪70年代末期会计理论研究关注的热点
        2.20世纪80年代会计理论研究关注的热点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的会计理论研究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
        1. 会计处理程式与国际会计通行惯例的协调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适时更新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的特征
        3. 会计理论研究领域里不同流派学术着作争奇斗艳
        4. 广泛深入地开展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对外交流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1. 会计准则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 深入研究会计改革问题
        3. 重新认识部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
        4. 开拓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三、世纪之交的会计理论研究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1. 世纪之交前五年的会计理论研究热点问题
        2.21世纪前五年的会计理论研究热点问题
        3.2006年来的会计理论研究热点问题

(8)《海关估价协议》在我国的转化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际海关估价制度与《海关估价协议》
    第一节 海关估价的界定及其作用
        一、海关估价的界定
        二、海关估价的作用
    第二节 国际海关估价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七条与国际海关估价制度的产生
        二、《布鲁塞尔估价公约》与国际海关估价制度的具体化
        三、《海关估价守则》与国际海关估价制度的完善
        四、《海关估价协议》与统一的国际海关估价制度
    第三节 《海关估价协议》的宗旨与原则
        一、《海关估价协议》的宗旨
        二、《海关估价协议》的原则
第二章 《海关估价协议》与我国海关估价制度
    第一节 入世前我国海关估价法律体系及其发展
    第二节 入世前我国就海关估价做出的承诺
    第三节 入世前全面适用《海关估价协议》的现实困惑
第三章 我国海关适用《海关估价协议》进程剖析
    第一节 《海关估价协议》转化为我国国内立法的法理分析
    第二节 入世后我国海关估价法律制度与《海关估价协议》的对照衔接分析
        一、行政法规层级
        二、部门规章层级
        三、公告层级
        四、规范性文件层级
    第三节 《审价办法》与《海关估价协议》的全面衔接对照分析
        一、2001版《审价办法》与《海关估价协议》的有效对接
        二、现行《审价办法》要求与《海关估价协议》的深度融合
    第四节 我国海关估价立法和执法工作历程
        一、发展中国家估价执法与全面适用《海关估价协议》之间的现实差距
        二、我国入世后遭遇的过渡期审议
第四章 对全面适用《海关估价协议》的进一步设想
    第一节 适用《海关估价协议》的理论设想
        一、把握WTO成员对某些估价问题的趋同认知
        二、摒弃部分发展中国家成员不符合《海关估价协议》的做法
        三、切实掌握维护好我国的整体利益
    第二节 适用《海关估价协议》的立法设计
        一、有关特殊关系的立法设想
        二、有关特许权使用费的立法设想
        三、关于举证责任的立法设想
        四、对于保税区出区货物估价的立法建议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9)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盈余质量 ——来自B股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贡献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2.1.2 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评价
        2.1.3 盈余质量的含义与计量方法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评价
3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程与状况
    3.1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程
    3.2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状况
4 研究设计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B股公司的基本情况
        4.1.2 理论分析和本文的研究假设
    4.2 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4.2.1 基于应计质量模型实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4.2.2 基于现金流量预测模型实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4.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基于应计质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1.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2 假设1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和回归结果
        5.2.2 盈余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检验结果
        5.2.3 稳健性检验
    5.3 假设2的实证分析
        5.3.1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和回归结果
        5.3.2 盈余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检验结果
        5.3.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的研究结论
6 基于现金流量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6.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1.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6.2 假设1的实证分析
        6.2.1 模型选择和回归结果
        6.2.2 盈余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检验结果
        6.2.3 稳健性检验
    6.3 假设2的实证分析
        6.3.1 模型选择和回归结果
        6.3.2 盈余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检验结果
        6.3.3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的研究结论
7 实证结果的解释与分析
    7.1 假设1实证结果的解释与分析
    7.2 假设2实证结果的解释与分析
8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局限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WTO与中国会计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会计制度变迁特征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我国近现代的现实证据(1912-2013)[D]. 赵欣. 中央财经大学, 2016(08)
  • [2]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D]. 孙新宪. 天津财经大学, 2014(12)
  • [3]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研究[D]. 乔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01)
  • [4]中日海关估价法规比较研究[D]. 虞亮. 复旦大学, 2011(08)
  • [5]国际会计法律问题研究[D]. 黎霞. 西南政法大学, 2011(04)
  • [6]化工产业的反倾销及应对措施[D]. 吴晔苹. 复旦大学, 2010(03)
  • [7]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三十年:特点与热点[J]. 许家林,黄益雄. 会计师, 2010(03)
  • [8]《海关估价协议》在我国的转化适用[D]. 周杰. 复旦大学, 2009(S1)
  • [9]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盈余质量 ——来自B股公司的经验证据[D]. 刘晓华. 暨南大学, 2009(09)
  • [10]中国会计法制建设三十年回眸及展望[J]. 朱星文. 当代财经, 2008(11)

标签:;  ;  ;  ;  ;  

论WTO与中国会计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