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_2薄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VO_2薄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一、VO_2薄膜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化福,周爱萍,吴志明,蒋亚东[1](2021)在《智能窗用二氧化钒薄膜热色性能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二氧化钒薄膜在68℃附近发生绝缘-金属相变时,光学性能(尤其是红外部分的光学性能)发生显着突变。这一优异的热色性能使得二氧化钒薄膜在智能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二氧化钒薄膜存在太阳能调制效率较小、可见光透过率较低、相变温度偏高、热稳定性不高等缺点,这大大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工作。从主要制备方法(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和提高热色性能的方法(掺杂、多层膜及复合膜)等方面对二氧化钒薄膜热色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以期为氧化钒薄膜及智能窗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王晨,王承浩,王琦,成丁尔,张大伟[2](2021)在《二氧化钒薄膜制备工艺及其在开关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氧化钒薄膜由于其相变特性在多个不同领域中被广泛研究。针对其在开关器件方面的应用,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二氧化钒薄膜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并比较其优缺点,同时从不同二氧化钒相变的外部激励机制对国内外基于二氧化钒研发的开关器件进行了介绍,以期为今后的二氧化钒相变开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秦成远[3](2021)在《二氧化钒与1,4-双(苯并恶唑基)萘及含氟四苯基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认为二氧化钒(VO2)是一种较理想的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热致变色智能玻璃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Granqvist首次提出将VO2高温相变后近红外透过率降低、可见光透过率不变的特性用于智能玻璃以来,相关基础及产业化研究均有较多突破与发展。然而,VO2基智能玻璃涂层的应用一直受其固有的令人不易接受的棕黄色等问题所限制。因此,围绕改善VO2薄膜的颜色,研究涂层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的方法,能进一步促进其应用。论文主要围绕VO2-荧光有机小分子复合体系开展研究,制备了一系列VO2-荧光有机小分子多层复合薄膜,对所得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与表征,并对部分薄膜的环境耐久性能或刺激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VO2与1,4-双(苯并恶唑-2-基)萘的复合材料,对所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了形貌、透光率、热致变色、荧光等方面的表征,发现复合薄膜在太阳光下变为浅蓝色或蓝绿色,且具有较高的可逆热致变色性能及较好的阻隔紫外光的性能。2.研究了VO2@SiO2与1,4-双(苯并恶唑-2-基)萘及氟碳涂层的复合材料,对所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了透光率、热致变色、荧光等方面的表征,还研究了复合薄膜的耐久性能及疏水性能。由于VO2进行了包覆,提高了其稳定性;由于引入了氟碳涂层,复合薄膜具有一定的自清洁性能。3.研究了VO2@SiO2与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含氟四苯基乙烯的复合材料,对所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了透光率、热致变色、荧光等方面的表征,并研究了复合薄膜对温度的的响应性能。结果显示,四苯基乙烯上氟原子的取代位置和数量以及聚合物基质对薄膜的发光波长及强度均有较大影响。由于四苯基乙烯的引入,复合薄膜表现出对温度的响应性能。

王波[4](2021)在《基于石墨烯等离激元的hBN和VO2薄膜结构的近场辐射换热研究》文中指出辐射换热是传热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远场中热辐射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传播波,两个物体间的热辐射传热速率受到黑体极限(即普朗克定律)的限制,而在近场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倏逝波。当两个进行辐射换热的物体之间的间距相当于或者小于热辐射的特征波长时,它们之间的近场热辐射就不再受到黑体极限的限制,普朗克定律就无法描述此时的热辐射情况,而此时辐射换热产生的近场辐射热流会有数量级的增加,因此对近场热辐射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石墨烯被材料学家称为“黑金”,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自从石墨烯被科学家用胶带法分离出来以后,对石墨烯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由于其良好的力学特性、电子效应、热性能、光电性能、以及其他化学特性,石墨烯在近场热辐射的研究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六方氮化硼(hBN)和二氧化钒(VO2)都是各向异性材料,近年来基于h BN材料的结构被应用到近场辐射热流的研究中,而对基于VO2薄膜的单层薄膜结构以及复杂异质结构的系统研究则相对较少。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涨落耗散定理和涨落电动力学以及并矢格林函数的理论基础下,提出了基于石墨烯的h BN薄膜和VO2薄膜材料的新型平板结构,并分别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计算分析,着重研究了基于石墨烯的h BN薄膜和VO2薄膜复杂异质结构在不同真空间距、薄膜厚度、石墨烯化学势情况下的近场辐射特性。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系统介绍了hBN和VO2材料的近场辐射研究现状,根据涨落耗散定理和涨落电动力学、有效介质理论和介电函数模型的基本概念推导了本论文计算近场辐射热流所用到的理论公式。2.系统研究了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和电导率,计算了hBN、VO2、碳化硅(Si C)、硅(Si)和二氧化硅(Si O2)材料的介电函数,阐明了研究中影响不同材料间近场辐射换热的根本因素。3.研究了石墨烯与h BN薄膜和VO2薄膜组成的平板结构,分别提出了h BN-0结构和G-h BN-0结构、V-0结构和G-V-0结构。进而计算了G-h BN-0和G-V-0两种结构在真空间距、薄膜厚度和石墨烯化学势变化时的近场辐射热流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得知石墨烯对薄膜结构近场辐射热流的增强有巨大贡献。4.研究了基于石墨烯的h BN薄膜和VO2薄膜的复杂平板结构间的近场热辐射,提出了G-h BN-Si、G-hBN-Si C和G-V-SiO2三种结构。分别计算了这三种复杂异质平板结构在真空间距、薄膜厚度和石墨烯化学势变化时的近场辐射热流变化情况,通过比较为近场辐射传输的参数和结构选择提供了参考。

路畅[5](2021)在《二氧化钒太赫兹特性及其器件研究》文中提出二氧化钒(VO2,Vanadium dioxide)在接近室温时(341K)会发生可逆的绝缘-金属转变(IMT,Insulator-Metal Transition),并伴随着在太赫兹(THz,Terahertz)波段显着的透射率变化,因此被广泛用于制备具有动态调制效果的THz器件。近些年来对VO2薄膜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迅速,降低了具有高调制性能的VO2薄膜的制备成本,为VO2薄膜在THz可调谐器件中的应用扫清了障碍。因而,探索VO2薄膜在THz波段的调制现象的物理机制,优化其动态调制性能,扩展VO2薄膜在THz可调谐器件中的应用场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据此,本文从VO2薄膜的IMT机制入手,重点研究了相变过程中金属畴与绝缘畴的共存现象及其对渗流阈值的影响。随后,介绍了Co(Cobalt,钴元素)掺杂对VO2薄膜THz调制特性的优化。之后通过将VO2薄膜与金属超结构复合,探索VO2薄膜在THz可调谐超材料中的应用。然而,研究发现VO2薄膜的固有物理性能限制了复合超结构的动态THz调制性能,而人工设计的可重构结构可以打破这一限制,因此,本文最后部分研究了将VO2复合超表面与柔性电子工艺结合的可行性,并验证了柔性亚波长单轴波纹结构对VO2复合超结构THz响应的调制作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将VO2薄膜相变过渡阶段的金属畴和绝缘畴体积分数的变化与薄膜的THz复电导率变化相结合,研究了IMT转变过程中VO2薄膜畴与畴之间的载流子输运机制。证明了在VO2薄膜金属相和绝缘相共存的非均匀体系中,IMT过程不仅是一个渗流转变过程,而且受到来自于金属畴边界的载流子弱约束效应的高度影响。这种约束效应阻碍了载流子的扩散,抑制了整个薄膜的有效THz电导率。因此,仅接近渗滤阈值(50%体积分数的相变),即形成载流子长程输运通路,不足以使VO2薄膜在THz频率范围内达到有效的调制效果。为了减弱相畴壁产生的约束效应,金属畴的体积分数需要达到更大值,这就解释了在热致相变过程中观察到的THz电导率转变过程远远滞后于拉曼显微镜测得的结构相变过程的现象。2.在将VO2薄膜应用于可调谐THz器件时,VO2薄膜的THz调制性能是器件动态调制性能的基础。在研究中发现,通过将Co掺杂到外延的VO2薄膜中,可以获得具有较低的临界温度、较大的调制深度和较窄的过渡窗口的VO2薄膜,这将有利于VO2薄膜在THz开关器件中的应用。在实验中,使用高分子辅助沉积法在M-Al2O3上沉积120 nm厚的Co掺杂VO2薄膜,当掺杂量达到4.0 at.%时,VO2薄膜经过极窄(3℃)的过渡窗口后就可以达到了77%的THz调制比。此外,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掺杂量过高(>4.0 at.%)会导致VO2薄膜中出现两种不同的相,导致THz调制率的下降。基于有效介质理论分析,可以认为在测试的温区,新出现的富Co元素的相不会发生IMT,一直保持对THz波高透过率,不具备THz开关调制能力。因此当掺杂量过高时,随着Co元素掺杂量的增大,富Co相占比增加,Co掺杂薄膜的THz调制比持续下降,而整体IMT临界温度没有发生变化。该研究基于相分离现象,对过渡金属掺杂对VO2的IMT的调制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将有利于扩展掺杂VO2薄膜在THz领域的应用。3.将VO2薄膜与THz金属超表面复合可以获得谐振频率可调的THz超表面。实验中,将开口谐振环阵列与VO2多晶薄膜复合后,获得了THz开关调制比优于纯VO2薄膜的THz超表面。纯的多晶VO2薄膜THz调制比可以达到~43%,而将VO2薄膜与开口谐振环阵列复合后,在0.5 THz和0.9 THz处,复合超材料在VO2薄膜相变前后的调制深度达到了60%。使用电磁仿真软件对超结构中VO2薄膜IMT引入的动态传输特性的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VO2薄膜THz电导率的增大,以及介电常数的增加,对超结构的THz响应形成了明显的调制效果。4.通过将亚波长柔性波纹结构与VO2复合超结构结合,设计出具备机械-温度双响应模式的超宽带频率可调的THz超材料。VO2复合超结构的调制性能来源于相变材料的物理性能,因此将VO2复合超结构由常见的固定结构设计为可重构可形变的柔性结构,可以引入额外的THz可调谐性能。本研究将柔性单轴波纹结构与VO2复合超结构结合,有效地对超结构单元的空间排布进行可逆的调控。实验结果发现,基于VO2薄膜的IMT调控,只能使谐振频率从1.7 THz降低到1.4 THz,而对超结构施加拉伸应变后,可以实现超结构谐振频率从1.7 THz升高到2.1 THz。实验证明了制备的柔性THz超结构的响应,可以由基于材料的IMT调控和基于柔性化设计的结构调控同时实现,这大大拓展了可调谐超材料的功能性。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有望提升研究者对VO2薄膜THz调制现象的理解,并将柔性电子工艺与可调谐超材料相结合,扩展了基于VO2薄膜的THz调制器件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陆青监[6](2021)在《范德瓦尔斯基底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二氧化钒(vanadium dioxide,VO2)是一种二元金属氧化物相变材料。当VO2发生绝缘-金属转变(metal-insulation,MIT)时,VO2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热学性能及磁学性能也会随着相变的发生而产生巨大的变化。此外,VO2的相变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且VO2相变温度为68℃(340 K)。在众多氧化物相变材料中,VO2的相变温度是最接近室温的。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目前传统的微电子器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这对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柔性化微电子器件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案,这一方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传统器件实现柔性化,并将传统微电子器件的良好性能带到柔性化的微电子器件之中。针对VO2薄膜的柔性化问题,可以使用转印工艺将VO2薄膜从传统基底上转印到柔性基底,但工艺不稳定,操作难度大,难以大规模制造;此外,还可以使用脉冲激光沉积的方式在云母上生长VO2薄膜,然后进行机械剥离,但是脉冲激光沉积(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价格高、对设备环境要求高,导致生产成本过高,难以实现产业化。与此同时,在电子器件柔性化、微小化之后,器件的功耗与散热将成为一个新的挑战。此时,组成器件的材料的热学性能将成为重要的关注点,特别是材料的热导率,它与散热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尽可能地测量出材料真实的热导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引入种子层的方式使用高分子辅助沉积(polymer assisted deposition,PAD)在氟晶云母上生长质量更好的VO2薄膜,并对VO2薄膜相变前后的瞬态热学性质进行研究。为此,本文首先通过将原浓度的前驱体溶液稀释到原浓度20%后旋涂在氟晶云母上并进行高温退火形成种子层,然后在种子层上旋涂原浓度的前驱体溶液并进行高温退火得到VO2薄膜。接着使用X射线、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拉曼图谱等表征手段对VO2薄膜进行表征,然后分别测量没有引入种子层和引入种子层生长得到VO2薄膜的电学性能,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别。最后得知种子层的引入能改善VO2薄膜地质量。为了探究VO2薄膜相变前后的瞬态热学性能,通过多次旋涂前驱体溶液和高温退火结晶的方式得到4组不同厚度的VO2薄膜。首先,测量4组VO2薄膜的相变温度,以此来确定瞬态热学性能的测试温度。然后测量了VO2薄膜的热学性能的热扩散曲线并对结果进行归一化、拟合得到VO2在相变前后的热导率。最后针对金属相VO2薄膜的热能传输方式进行简要的讨论。在引入VO2种子层使用PAD方法沉积的方式生长VO2薄膜的研究中发现,在引入VO2种子层后可以明显使VO2薄膜的晶粒增大和缺陷减少、促进VO2薄膜的层状生长以及提升VO2薄膜的电学性能,有利于得到质量更好的VO2薄膜。在对VO2薄膜相变前后的瞬态热学研究过程中,当VO2薄膜厚度超过100 nm时,可以利用比蓝宝石热导率更低的云母作为基底,且使用无金属反射层时域热反射法测量VO2薄膜的热导率,这样可以避免VO2薄膜与金属反射层之间产生的界面热阻的影响,得到更贴近于VO2薄膜本身实际热导率的结果,同时也可以直接使用软件Thermal Analysis for Thin Films读取得到热导率。

李二虎[7](2021)在《Nd、W掺杂对VO2薄膜制备及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提出VO2薄膜在68℃下发生半导体态到金属态的可逆相变,这种热致相变特性让VO2薄膜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窗材料、开关器件等领域,但较高的相变温度(68℃),仍限制着其实际应用。为降低VO2薄膜的相变温度,本文进行了元素掺杂和薄膜复合的研究。通过水热合成结合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以玻璃为衬底的纯VO2薄膜,分别考察了Nd、W掺杂浓度和Sn O2复合对VO2薄膜微观结构和相变性能的影响。高压反应釜中水热反应加退火两步法制备了表面分布均匀、晶项单一、纯度较高的VO2薄膜,DSC检测结果表明,VO2(M)的相变温度为68.87℃。FITR结果显示,低于相变温度VO2薄膜相变透过率在50%左右,而高于相变温度则在10%左右,VO2相变前后红外透过率变化为40%。Nd掺杂对VO2薄膜结构和相变性能均有影响。随着Nd掺杂量增加,衍射峰向左边的小角度偏移,表明Nd掺杂进入了VO2晶格中。XPS结果显示,Nd元素呈+3价,表明Nd掺杂进入了VO2薄膜中。DSC结果表明,通过掺杂Nd元素可以有效地降低VO2薄膜的相变温度。掺杂9at%Nd的VO2薄膜相变温度降低至50.38℃。此外,Nd掺杂会降低VO2红外透过率,掺杂4 at%Nd的VO2薄膜相变前后红外透过率变化为35%。W掺杂同样会对VO2薄膜结构和相变性能产生影响。随着W掺杂含量增加,衍射峰也呈向小角度偏移趋势,表明W掺杂进入了VO2晶格中。XPS结果显示,W元素呈+6价,表明W掺杂进入VO2薄膜中。DSC结果表明,W掺杂对VO2薄膜相变温度的影响更大,掺杂3 at%W的VO2薄膜相变温度降低至26.91℃。W掺杂也会降低VO2红外透过率,掺杂4 at%W的VO2薄膜相变前后红外透过率变化为30%。利用水热合成制备出了SnO2与VO2(M)的复合薄膜,SEM结果显示,密集的VO2纳米棒阵列垂直定向的生长在FTO衬底上,通过DSC检测得知所制备的VO2(M)薄膜相变温度为63.23℃,相较于纯VO2(M)薄膜相变温度有所降低。FTO导电玻璃上制备的VO2(M)薄膜红外透过率△T的变化为45%左右,提高了VO2红外透过率。

余珊珊[8](2021)在《改性M相纳米氧化钒制备及其在智能控温涂层中的应用》文中指出VO2纳米粉体由于具有较低的相转变温度、相变前后发生显着的光学及电学性质致使其在建筑玻璃幕墙领域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在室内温度较低时,VO2表现为单斜相,红外光可透过玻璃进入室内,使室内温度上升,当温度继续上升至相变温度时,VO2表现为四方金红石相,阻断红外光继续进入,降低室内温度,相应的减少了空调制冷的能耗。VO2快速感知温度变化自发的做出相变响应在不改变建筑玻璃自然采光的条件下,不改变可见光区透过率,仅对红外光的透过及反射做出响应,动态调节室内红外光的变化,达到智能控温的作用。但目前VO2粉体在智能窗涂层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高纯度的VO2超细粉体难以工业化制备;二、VO2纳米颗粒的相转变温度为68℃,元素掺杂可有效降低VO2的相变温度至室温附近,但会造成对可见光透过率和太阳光调节能力的削弱;三、传统上VO2涂层耐水性较差,不能满足涂层在室外的长期使用。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VO2(M)纳米粉体和智能控温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实验采用了一步水热法制备了M相VO2纳米粉体,通过探究反应钒源与还原剂盐酸肼的配比、水热反应温度、水热反应条件的探究确定了制备M相VO2粉体的制备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发现,水热反应温度为270℃条件下,反应时间24 h制备的VO2粉末所制备的薄膜的反射红外光、隔热性能最好;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达到60%,不影响日常采光同时兼具较高的太阳光调控能力11.5%,具备优异的热致变色性能。通过SEM,DSC对粉体的结构性能进行分析,DSC结果显示VO2粉体的升温相变温度在60℃,降温相变温度为37℃,平均相变温度为48℃,明显降低VO2相变温度有利于智能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2)钨掺杂多孔二氧化钒粉体及性能研究在实验制备M相VO2纳米颗粒的基础上,制备了不同钨掺杂含量的介孔VO2纳米粉体并探究了VO2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能。通过XRD、SEM、XPS、BET或DSC等测试手段对不同钨掺杂量的介孔VO2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采用PVP作为交联剂制备涂层,使用UV-3600对薄膜的透过率进行表征并使用相关公式计算热致变色性能两个关键性能参数可见光透过率和太阳光调节能力。成功制备了不同钨掺杂量的介孔VO2纳米粉体,通过XPS、XRD表征证实W元素成功掺杂进VO2的晶格中,BET数据显示介孔VO2纳米粉体中孔径大小为5-20 nm。DSC数据显示掺杂钨的含量为0.5 at%时,VO2的相变温度已降低44℃,非常接近室温。对制备的介孔VO2纳米粉体分散在交联剂PVP的乙醇溶液中制备出涂层,测试薄膜透过率发现随着W掺杂量的增加,薄膜的太阳光调节能力出现降低,但降低幅度低于VO2纳米颗粒所制备的薄膜,当钨掺杂量为0.5 at%,VO2的相变温度为44℃,对应的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50%,太阳光调节能力为7.5%,具备较高的热致变色性能。(3)疏水性智能控温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通过对VO2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改性,接枝有机基团使改性后的VO2能有效分散在疏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中制备兼具热致变色性能和防水性涂层。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油酸改性后的VO2粉末,颗粒平均粒径由157 nm降低到56 nm,改性后VO2粉末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较改性前VO2粉末的分散性有了明显提升。使用XRD检测改性前后物相未发生改变。将改性前后的粉末分别加入到PTFE乳液中制备薄膜。结果发现改性后VO2粉末与PTFE乳液制备的复合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由改性前薄膜的37.46%提升至54.1%,增幅达30%,另太阳能调节效率从4.5%提升至10.1%,有效的提高了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能。VO2与PTFE涂层兼具稳定性热致变色与疏水特性,为该材料在智能窗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李凯斌[9](2021)在《VO2/TiO2薄膜的功能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建筑采暖、制冷、通风和照明的能耗约占世界总能耗的40%。VO2基热致变色智能窗可以大大减少建筑能耗,吸引了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光反射往往造成光能的损失,TO2基减反射薄膜不仅可以提高衬底的透光率,还具有自清洁与防雾功能,在光学器件、显示器件、光伏电池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将VO2与TO2结合得到的VO2/TiO2复合薄膜不仅具有优异的热致变色性能,还具有自清洁与防雾功能,从而更加适用于高层建筑窗户。本文以VO2和TiO2为研究对象,将湿化学法(水热法与sol-gel法)与物理镀膜法(磁控溅射)相结合,研究了 VO2基热致变色薄膜、TiO2纳米管减反射自清洁薄膜与VO2/TiO2多功能复合薄膜的制备、性能优化和内在科学规律。我们采用水热法首次合成正交型VOOH纳米颗粒,并在较温和的热处理条件下(低至250℃)将VOOH纳米颗粒转化为VO2(M)纳米颗粒。我们发现在热处理过程中,正交相VOOH纳米颗粒首先转化成VO2(P)纳米颗粒这一中间相,再转化为VO2(M)纳米颗粒。通过尺寸效应与缺陷工程可以有效控制VO2(M)纳米颗粒的相变温度与迟滞回线宽度。由于较小的VO2纳米颗粒尺寸抑制了其对于可见光的散射效应,VO2复合热致变色薄膜展现出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Tlum)。结晶性较好的VO2纳米颗粒处于高温时在近红外波段展现出明显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这增强了其太阳光调控效率(△Tsol)。最佳的Tlum和△Tsol分别达到了 48.8%和14.9%。我们开发了新的超声辅助酸洗法,并以此制备出稳定的H2Ti3O7纳米管胶体。通过旋涂H2Ti3O7纳米管胶体结合后续退火处理,制备出高质量的TiO2纳米管薄膜(TNF)。双面镀有TNF的玻璃在可见光波段的峰值透光率高达99.2%,平均透光率高达97.4%,这证明TNF具有很好的减反射性能。此外,由于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TNF表现出较好的亲水性(防雾能力)。超声辅助酸洗法帮助扩展了经典的TiO2纳米管的应用领域。高质量TNF的成功制备证实了高性能全TiO2减反膜的可行性,实现了较完美的自清洁性能。我们制备了TiO2溶胶凝胶薄膜(TSF),构筑了 TSF/VO2、VO2/TNF双层和TSF/VO2/TNF三层复合薄膜。由于VO2薄膜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的消光系数,VO2膜层上下部分的反射光之间的干涉作用被大大削弱。理论分析认为,在忽略这种干涉作用后,采用简单的两组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得到的TSF/VO2和VO2/TNF双层复合薄膜中TSF和TNF的膜层厚度与TSF/VO2/TNF三层复合薄膜中TSF和TNF的最佳厚度非常接近。利用这一实验思路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工作量。由于三层复合薄膜中的上下两层减反膜分别抑制了 VO2上下表面的强反射,优化后的TSF/VO2/TNF三层复合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比单层VO2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提高了近9%,且展现出优异的自清洁和防雾能力。

张东平,何其聪,戚家华,刘毅,蔡兴民,叶凡,钟爱华,范平[10](2020)在《智能节能窗用二氧化钒薄膜磁控溅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氧化钒是一种在68℃附近具有金属-绝缘体可逆相变的新颖材料,相变前后对红外光分别呈现出高透与高反的特性,是智能节能窗的理想材料。文章针对应用于智能节能窗二氧化钒薄膜磁控溅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发展的一些新技术,特别是本研究组在基底上加偏置电压降低沉积温度、离子后处理提高可见光透射率、超薄层掺杂降低相变温度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二、VO_2薄膜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O_2薄膜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窗用二氧化钒薄膜热色性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热致变色VO2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
    2.1 磁控溅射法
    2.2 化学气相沉积法
    2.3 溶胶-凝胶法
    2.4 水热法
3 提高VO2薄膜热色性能的方法
    3.1 掺杂
    3.2 多层膜
    3.3 复合膜
4 结束语

(2)二氧化钒薄膜制备工艺及其在开关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VO2薄膜制备工艺
    1.1 磁控溅射法
    1.2 溶胶-凝胶法
    1.3 化学气相沉积法
    1.4 脉冲激光沉积法
2 诱导VO2相变方式及其开关器件研究进展
    2.1 热致相变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2 电致相变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3 光致相变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3 结语

(3)二氧化钒与1,4-双(苯并恶唑基)萘及含氟四苯基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VO_2智能玻璃
        1.1.1 VO_2的晶体结构与相变特性
        1.1.2 VO_2智能玻璃应用及缺陷
        1.1.3 VO_2智能玻璃调色技术的研究现状
    1.2 荧光增白剂
        1.2.1 荧光增白剂的特性及原理
        1.2.2 苯并恶唑型荧光增白剂
    1.3 含氟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1.3.1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及其发光原理
        1.3.2 含氟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简介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二章 二氧化钒-1,4-双(苯并恶唑-2-基)萘复合材料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
        2.2.2 药品及试剂
        2.2.3 表征方法
        2.2.4 VO_2纳米粉体的制备
        2.2.5 薄膜的制备
    2.3 材料及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2.3.1 掺钨VO_2纳米粉体的结构与相变温度
        2.3.2 二氧化钒-1,4-双(苯并恶唑-2-基)萘复合薄膜的形貌
        2.3.3 二氧化钒-1,4-双(苯并恶唑-2-基)萘复合薄膜的透光率及热致变色性能
        2.3.4 二氧化钒-1,4-双(苯并恶唑-2-基)萘复合薄膜的荧光和颜色
    2.4 小结
第三章 VO_2@SiO_2、1,4-双(苯并恶唑-2-基)萘及氟碳涂层复合材料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
        3.2.2 药品及试剂
        3.2.3 表征方法
        3.2.4 VO_2@SiO_2的制备
        3.2.5 薄膜的制备
    3.3 材料及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3.3.1 VO_2@SiO_2的结构与相变温度
        3.3.2 VO_2@SiO_2、KCB及氟碳涂层复合薄膜的透光率及热致变色性能
        3.3.3 VO_2@SiO_2、KCB及氟碳涂层复合薄膜的荧光和颜色
        3.3.4 VO_2@SiO_2粉体及VO_2@SiO_2、KCB及氟碳涂层复合薄膜的耐久性能
        3.3.5 薄膜的自清洁性能
    3.4 小结
第四章 VO_2@SiO_2与含氟四苯基乙烯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
        4.2.2 药品及试剂
        4.2.3 表征方法
        4.2.4 化合物合成
        4.2.5 薄膜的制备
    4.3 VO_2@SiO_2与含氟四苯基乙烯复合薄膜的性能表征
        4.3.1 VO_2@SiO_2与含氟四苯基乙烯复合薄膜的透光率及热致变色性能
        4.3.2 VO_2@SiO_2与含氟四苯基乙烯复合薄膜的荧光和颜色
        4.3.3 VO_2@SiO_2与含氟四苯基乙烯复合薄膜的温度响应性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基于石墨烯等离激元的hBN和VO2薄膜结构的近场辐射换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hBN和VO_2材料的近场辐射研究现状
        1.2.1 hBN材料的近场辐射研究现状
        1.2.2 VO_2材料的近场辐射研究现状
    1.3 近场热辐射理论基础
        1.3.1 涨落耗散定理和涨落电动力学
        1.3.2 有效介质理论和介电函数模型
        1.3.3 计算近场热辐射热流理论公式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石墨烯与本文所研究材料概述
    2.1 石墨烯简介
        2.1.1 石墨烯基本概念以及应用
        2.1.2 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
        2.1.3 石墨烯电导率
    2.2 本文研究的材料介绍
        2.2.1 本文研究的各向异性材料简介
        2.2.2 本文研究的其他材料简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墨烯覆盖单层薄膜结构的近场热辐射
    3.1 石墨烯与hBN或VO_2薄膜平板结构模型
    3.2 G-hBN-0结构的结果讨论分析
        3.2.1 石墨烯对h BN薄膜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3.2.2 真空间距对G-hBN-0 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3.2.3 hBN薄膜厚度对G-hBN-0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3.2.4 石墨烯化学势对G-hBN-0 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3.3 G-V-0 结构的结果讨论分析
        3.3.1 石墨烯对VO_2薄膜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3.3.2 真空间距对G-V-0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3.3.3 VO_2薄膜厚度对G-V-O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3.3.4 石墨烯化学势对G-V-0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石墨烯的复杂平板结构的近场热辐射
    4.1 石墨烯-hBN薄膜-Si(SiC)组成的复杂结构的近场热辐射
        4.1.1 G-hBN-Si和G-hBN-SiC结构的理论模型
        4.1.2 真空间距对G-hBN-Si和G-hBN-SiC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4.1.3 hBN薄膜厚度对G-hBN-Si和G-hBN-SiC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4.1.4 石墨烯化学势对G-hBN-Si和G-hBN-SiC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4.2 石墨烯-VO_2薄膜-SiO_2组成的复杂平板结构的近场热辐射
        4.2.1 G-V-SiO_2结构的理论模型
        4.2.2 真空间距对G-V-SiO_2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4.2.3 VO_2薄膜厚度对G-V-SiO_2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4.2.4 石墨烯化学势对G-V-SiO_2结构近场辐射换热的影响
    4.3 本文研究的结构近场辐射热流比较
        4.3.1 包含h BN薄膜的结构的辐射热流比较
        4.3.2 包含VO_2薄膜的结构的辐射热流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论文成果

(5)二氧化钒太赫兹特性及其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太赫兹波
    1.2 二氧化钒的太赫兹性能
    1.3 超材料与可调谐超材料
        1.3.1 超材料
        1.3.2 可调谐超材料
        1.3.3 基于材料性能的可调谐超材料
        1.3.4 基于机械结构的可重构超材料
    1.4 二氧化钒在太赫兹波段的器件与应用
        1.4.1 二氧化钒薄膜在太赫兹波段的应用
        1.4.2 二氧化钒薄膜复合的THz超结构
        1.4.3 二氧化钒薄膜的优点与局限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表征与太赫兹探测
    2.1 二氧化钒薄膜的高分子辅助沉积法制备
    2.2 二氧化钒薄膜的表征技术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
        2.2.2 X射线衍射
        2.2.3 拉曼光谱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3 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仪
        2.3.1 透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的配置
        2.3.2 薄膜材料太赫兹参数的提取
    2.4 太赫兹超材料的制备与仿真分析
        2.4.1 太赫兹超材料的制备
        2.4.2 太赫兹超材料的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氧化钒薄膜在太赫兹波段的调制原理研究
    3.1 二氧化钒薄膜太赫兹电导率的德鲁德-史密斯模型预测
        3.1.1 德鲁德-史密斯模型
        3.1.2 德鲁德-史密斯模型的微观解释
        3.1.3 外延与多晶二氧化钒薄膜的德鲁德-史密斯模型
    3.2 有效介质理论对太赫兹波段二氧化钒薄膜复电导的预测
    3.3 变温拉曼光谱探测二氧化钒相分数
    3.4 外延二氧化钒薄膜的金属-绝缘转变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太赫兹性能
    4.1 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与衬底选择
        4.1.1 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
        4.1.2 衬底对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生长的影响
        4.1.3 衬底取向对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性能影响
    4.2 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表征与分析
        4.2.1 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元素价态
        4.2.2 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拉曼光谱
        4.2.3 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
    4.3 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太赫兹调制性能
    4.4 钴掺杂对二氧化钒薄膜太赫兹特性的调制原理
        4.4.1 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太赫兹电导率
        4.4.2 相分离对钴掺杂二氧化钒薄膜太赫兹电导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二氧化钒的谐振频率可调太赫兹超材料
    5.1 二氧化钒复合太赫兹超结构
        5.1.1 硅基多晶二氧化钒薄膜的太赫兹特性
        5.1.2 二氧化钒复合超结构的制备
        5.1.3 二氧化钒复合超结构的太赫兹动态特性
        5.1.4 二氧化钒复合超结构的仿真分析
        5.1.5 实验结果总结
    5.2 温度-机械双调制的太赫兹柔性超结构
        5.2.1 波纹结构的力学原理与应用
        5.2.2 亚波长波纹超结构的力学设计
        5.2.3 亚波长波纹超结构的制备与转印
        5.2.4 亚波长波纹超结构的形貌与力学测试
        5.2.5 温度-机械双调制的亚波长波纹超结构的测试
        5.2.6 波纹结构的太赫兹的调制原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范德瓦尔斯基底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背景与意义
    1.2 VO_2 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VO_2的晶体结构及相变理论
        1.2.2 VO_2 薄膜的制备方法
        1.2.3 VO_2 薄膜的应用
    1.3 准范德瓦尔斯生长理论及研究进展
        1.3.1 准范德瓦尔斯生长理论
        1.3.2 准范德瓦尔斯生长研究进展
    1.4 VO_2材料的热学性质研究进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
    2.1 VO_2 薄膜的制备
        2.1.1 前驱体溶液的制备
        2.1.2 基片处理与前驱体溶液的旋涂
        2.1.3 退火处理
    2.2 VO_2 薄膜种子层的制备
    2.3 不同厚度VO_2薄膜的制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种子层对二氧化钒薄膜准范德瓦尔斯生长的影响
    3.1 PAD生长VO_2薄膜的参数优化
    3.2 VO_2 薄膜的表征分析
        3.2.1 VO_2 薄膜的物相分析
        3.2.2 VO_2薄膜的元素组成及价态分析
        3.2.3 VO_2薄膜的变温拉曼分析
        3.2.4 VO_2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3.3 VO_2 薄膜的电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氧化钒薄膜瞬态热学性能的研究
    4.1 纳秒级脉冲激光热反射仪简介
    4.2 不同厚度VO_2薄膜的R-T曲线
    4.3 不同厚度VO_2薄膜瞬态热学性质测试
    4.4 不同厚度VO_2薄膜热学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5.3 后续工作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Nd、W掺杂对VO2薄膜制备及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VO_2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1.2.1 VO_2的基本性质
        1.2.2 VO_2的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
    1.3 VO_2的相变机理和相变诱导方式
        1.3.1 VO_2的相变机理
        1.3.2 VO_2的相变诱导方式
    1.4 VO_2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1.5 调控VO_2相变特性方法
    1.6 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
    1.7 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研究现状
    1.8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8.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8.2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9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和设备
    2.2 试样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
        2.2.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4 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
        2.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 实验流程
3 VO_2(M)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1 VO_2(M)薄膜的制备
    3.2 VO_2(M)薄膜的表征
        3.2.1 VO_2薄膜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表征
        3.2.2 VO_2薄膜相变性能表征
    3.3 本章小结
4 Nd掺杂VO_2(M)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4.1 Nd元素掺杂VO_2(M)薄膜的制备
    4.2 Nd元素掺杂VO_2(M)薄膜的表征
        4.2.1 Nd掺杂对VO_2薄膜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4.2.2 Nd掺杂对VO_2相变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W掺杂VO_2(M)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5.1 W元素掺杂VO_2(M)薄膜的制备
    5.2 W元素掺杂VO_2(M)薄膜的表征
        5.2.1 W掺杂对VO_2薄膜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5.2.2 Nd掺杂对VO_2相变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SnO_2和VO_2(M)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6.1 SnO_2和VO_2(M)复合薄膜的制备
    6.2 SnO_2和VO_2(M)复合薄膜的性能表征
        6.2.1 SnO_2和VO_2(M)复合薄膜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表征
        6.2.2 SnO_2和VO_2(M)复合薄膜相变性能表征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改性M相纳米氧化钒制备及其在智能控温涂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具有可逆相变特性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
        1.2.1 热分解法
        1.2.2 溶胶-凝胶法
        1.2.3 两步水热法
        1.2.4 一步水热法
        1.2.5 氧化还原法
    1.3 二氧化钒粉体的改性
        1.3.1 掺杂VO_2粉体的研究进展
        1.3.2 VO_2粉体表面包覆的研究进展
        1.3.3 防水性VO_2薄膜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其意义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过程
        2.3.1 VO_2粉体的制备
        2.3.2 钨掺杂多孔VO_2纳米粉体的制备
        2.3.3 防水性VO_2(M)智能控温涂层制备
    2.4 实验测试方法及表征
第3章 VO_2(M)纳米粉体和智能控温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
        3.2.2 VO_2薄膜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反应物配比对产物的影响
        3.3.2 水热温度的影响
        3.3.3 水热时间的影响
        3.3.4 不同水热温度对制备的VO_2薄膜的光学性能影响
        3.3.5 不同水热时间对制备的VO_2薄膜的光学性能影响
        3.3.6 VO_2(M)纳米粉体性能分析
        3.3.7 VO_2粉体相变性能分析
        3.3.8 VO_2智能控温涂层形貌及光学性能分析
        3.3.9 VO_2智能控温涂层隔热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钨掺杂多孔二氧化钒粉体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2.1 钨掺杂介孔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
        4.2.2 钨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钨掺杂含量对产物晶相的影响
        4.3.2 不同含量钨掺杂含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4.3.3 钨掺杂介孔VO_2(M)样品中元素价态分析
        4.3.4 不同钨掺杂含量对产物相变温度的影响
        4.3.5 不同钨掺杂含量对产物光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疏水性智能控温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
        5.2.1 有机改性VO_2粉体的制备方法的制备
        5.2.2 防水性VO_2(M)智能控温涂层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VO_2与不同聚合物基质制备涂层接触角测试
        5.3.2 VO_2与不同聚合物基质制备涂层的光学性能测试
        5.3.3 改性后VO_2与不同聚合物基质制备涂层的光学性能分析
        5.3.4 改性前后粉体XRD物相分析
        5.3.5 改性前后VO_2的粒径分析
        5.3.6 有机介质中分散性研究
        5.3.7 改性前后IR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VO2/TiO2薄膜的功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钒氧化物的特性与研究进展
        1.2.1 钒氧化物的种类
        1.2.2 五氧化二钒(V_2O_5)
        1.2.3 二氧化钒(VO_2)
        1.2.4 +3价钒氧化物
    1.3 窗户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1.3.1 传统的窗户节能技术
        1.3.2 新兴的智能窗户技术
        1.3.3 其他窗户节能技术
    1.4 VO_2基热致变色智能窗
        1.4.1 VO_2的制备方法
        1.4.2 VO_2基智能窗性能优化方法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从VOOH到VO_2:可控相变和热致变色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正交相VOOH纳米颗粒的水热合成
        2.2.3 VO_2(M)纳米颗粒的制备
        2.2.4 VO_2(M)纳米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
        2.2.5 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水热法制备VOOH纳米颗粒
        2.3.2 从VOOH到VO_2(M)的物相与形貌演变
        2.3.3 VO_2(M)的金属绝缘体转变特性的变化
        2.3.4 高温退火纯化VO_2
        2.3.5 VO_2(M)复合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iO_2纳米管减反射自清洁薄膜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TiO_2纳米管薄膜的制备
        3.2.3 TiO_2溶胶凝胶薄膜的制备
        3.2.4 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全TiO_2减反射薄膜的分析与设计
        3.3.2 Na_2Ti_3O_7纳米管的制备
        3.3.3 Na_2Ti_3O_7纳米管到TiO_2纳米管薄膜的转变过程
        3.3.4 TiO_2纳米管薄膜的光学性能
        3.3.5 TiO_2纳米管薄膜的自清洁性能
        3.3.6 TiO_2纳米管薄膜的亲水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iO_2/VO_2多功能薄膜的制备与性能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致密TiO_2溶胶凝胶薄膜的制备
        4.2.3 VO_2薄膜的制备
        4.2.4 TiO_2纳米管薄膜的制备
        4.2.5 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理论分析
        4.3.2 VO_2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能
        4.3.3 TiO_2溶胶凝胶薄膜/VO_2薄膜的光学性能优化
        4.3.4 VO_2/TiO_2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能优化
        4.3.5 TSF/VO_2/TNF薄膜的光学性能优化
        4.3.6 薄膜的光催化性能
        4.3.7 薄膜的亲水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研究总结
    5.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10)智能节能窗用二氧化钒薄膜磁控溅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VO2薄膜制备方法及在智能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 降低沉积温度研究方面
    2.1 负偏压生长技术
    2.2 缓冲层诱导生长技术
    2.3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
3 提高可见光透射率研究方面
4 降低相变温度研究方面
5 总结

四、VO_2薄膜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窗用二氧化钒薄膜热色性能的研究进展[J]. 张化福,周爱萍,吴志明,蒋亚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15)
  • [2]二氧化钒薄膜制备工艺及其在开关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王晨,王承浩,王琦,成丁尔,张大伟. 光学仪器, 2021(03)
  • [3]二氧化钒与1,4-双(苯并恶唑基)萘及含氟四苯基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D]. 秦成远. 济南大学, 2021
  • [4]基于石墨烯等离激元的hBN和VO2薄膜结构的近场辐射换热研究[D]. 王波. 烟台大学, 2021(09)
  • [5]二氧化钒太赫兹特性及其器件研究[D]. 路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范德瓦尔斯基底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陆青监.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Nd、W掺杂对VO2薄膜制备及性能影响研究[D]. 李二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8]改性M相纳米氧化钒制备及其在智能控温涂层中的应用[D]. 余珊珊. 湖北大学, 2021(01)
  • [9]VO2/TiO2薄膜的功能性能研究[D]. 李凯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
  • [10]智能节能窗用二氧化钒薄膜磁控溅射技术研究[J]. 张东平,何其聪,戚家华,刘毅,蔡兴民,叶凡,钟爱华,范平. 真空与低温, 2020(05)

标签:;  ;  ;  ;  ;  

VO_2薄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