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十五”发展规划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十五”发展规划

一、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五”发展规划(论文文献综述)

潮州市人民政府[1](2021)在《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潮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中指出潮府规[2021]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市各开发区、潮州新区管委会:现将《潮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2021年7月1日潮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王娟[2](2021)在《陈炉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变迁研究(2008-2020)》文中研究说明陈炉是闻名古今的陶瓷重镇,被誉为“东方古瓷镇”。2006年,陈炉古窑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耀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陈炉古镇被命名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年编制了《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陈炉镇保护规划》,规划期限2008-2020年。伴随保护工作的实施,古镇风貌发生变化,并出现多处文物点的保护性破坏,因此对古镇的研究迫切而重要。为保护陈炉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以陈炉古镇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年编写的《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陈炉镇保护规划》,以规划期限(2008-2020年)内对比分析为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走访,社会学调查,比较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研究陈炉遗产构成要素的认识及其在2008-2020年的变迁,包括镇区结构、遗址遗存、建筑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基于变迁分析与保存状况调查,站在规划期限最终节点,以保护规划为准则对陈炉近年保护实践作出分析,首先分析保护工作是否落实《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陈炉镇保护规划》的保护要求与措施;其次分析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列举“保护性”和“破坏性”的建设实践,批判破坏性的建设干预;再次分析镇区管理制度与政策,从管理层面检视保护实践工作;最后分析古镇后续的其他规划建设文件,发现各规划编制内容之间的矛盾。通过变迁和保护的分析指出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本研究通过在一定的周期内对陈炉特征要素变迁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以实施效果为主的分析体系,找到适合于陈炉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为今后政府建设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不仅对陈炉古镇的保护工作实践有实际意义,而且给其它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以借鉴和参考。

刘晓艳[3](2019)在《佛山陶瓷产业区域品牌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的40年间,我国的工业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我国的制造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制造业大国,凭借巨大的产能优势为世界提供各类产品。佛山陶瓷产业在我国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品牌。但陶瓷产业是典型的低附加值、高资源性投入的传统产业,在产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我国陶瓷制造业面临如何走出“低端产业”困惑?大批企业面临整改、搬迁、甚至倒闭的情形。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提升是优化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之一,对于陶瓷集群产业来说,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依靠品牌的运作,从低端制造转向品牌运营,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国际陶瓷品牌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区域产业集群视角,对基于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品牌进行分析和深入探讨。首先对区域品牌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回顾,梳理了区域品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集群产业区域品牌提升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区域品牌提升与集群产业链提升的相互关系,接下来研究佛山陶瓷产业区域品牌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对佛山陶瓷区域品牌提升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存在的威胁进行了分析。针对区域品牌提升中的问题,提出以下改善意见:佛山陶瓷产业区域品牌提升中加强大小企业参与度和协作度,合力创建维护区域品牌,增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管控,打造高品质产品,提升区域品牌信誉度。同时依靠政府、行业协会协调组织区域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制定区域品牌管理规则,从制度上约束企业损害区域品牌的不法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区域品牌的信誉。

唐湘雨[4](2017)在《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问题述论》文中指出探索落后地区工业化是当今学术界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关注与探索,笔者选择了民国时期中国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广西为个案,来探讨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广西工业化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助力是什么,及其对广西工业化的影响是什么?广西工业化取得了哪些进步或成就,存在哪些不足?以此来探索落后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在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探讨20世纪30年代以前广西的社会概况。从“混乱的政局”、“衰败的经济”和“落后的习俗”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桂系主政前广西社会的基本形状,旨在说明广西工业化是在社会动荡、经济落后与民俗保守的状态下展开的,这些都不利于广西的工业化;但是,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既是广西民众普遍的心愿,也是地方实力派新桂系治理广西的需要,这是广西工业化有利的条件。新桂系主政初期,曾发动“广西经济发展出路问题”的讨论活动,虽然这一活动最后没有达成出题者所愿,但是在启迪心智,动员广西人参与经济建设方面是起了一定作用的。而在此之后出现的历史上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之论争中,像第一次“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之争一样,虽然也未能达成共识,但是这次论争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对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广西工业化是在内部动力的推动与外部助力的促进下开展的。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内部动力,来自商人的投资、手工业的转型与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文章分析了这一时期广西境内的本土商人与外来商人在广西工业化中所处的地位与所发挥的作用。由于广西本土商人力量过于弱小,外来的粤港商人在广西工业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考察了以广西最出名的土布业与瓷器业,探讨这一时期广西手工业走上工业化可能性。结果发现,在自然状态下,广西的土布业并未踏上工业化之路,而陶瓷业在广西省政府的扶持下,融资扩建,购买新式生产设备,采用新技术,建立近代工厂管理制度,完成了它的华丽转型,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说明传统手工业具有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内在动力。以军人为核心的新桂系领袖们不自觉地充当广西工业化的核心力量,尽管在工业化问题上,他们曾忧虑、徘徊,甚至还曾有一些工作失误,但是他们在40年代后坚定地选择工业化道路,并为广西工业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三种力量中,广西地方政府是广西工业化的主要动力。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外部的助力,20世纪30-40年代广西的工业化得到北平社会调查所、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和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大力帮助。在开展大规模工业建设期间,广西地方当局非常注意向省外专家讨教,“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便有利于广西地方建设事业。同时因“新广西”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引起境外人士的关注,他们也纷纷要求到广西参观。除了若干个人访问外,相关团体前来考察的也不少,如北平社会研究所广西经济调查组、中华工业总联合会两广实业考察团、中国工程师学会广西考察团等。广西省政府利用专家学者来桂考察的机会,虚心听取并接受来访者的意见与建议。这些外来人员与团体不仅陈述了在考察中获得的对广西工业建设的观感,而且对广西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对广西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20世纪30-40年代广西之所以出现工业化的发展势头,这是因为此时遇到了十分有利的“历史契机”,其中这一时期广西交通运输事业的近代化转型为工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文章主要探讨广西的水运、陆运、空运以及铁路运输如何实现近代化转型,以及这四大运输如何支持广西工业化。在这四种交通方式中,铁路的作用最为明显,它的出现不仅仅是推动了广西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广西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另外,在空运与铁路运输的兴办过程中,明显地可以看到,广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存在着某种博弈关系。而战时工厂内迁更为广西工业化带来了新的活力。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工厂大量内迁广西,这一时期内迁工厂带来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和新动力设备,使广西工业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出现了规模客观的大工业,而且改变了广西的工业布局,以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城市由此兴起。文章对于民国以来广西历年的财税状况进行追溯,并对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政府为筹措资金而进行的财税改革情形进行深入地分析。通过前后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的财税体系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保证,有力地支撑着广西工业化。在正文第五个部分主要是对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做一个简短的概述。抗战以前工业化的起步,首先从矿业的近代转型开始,近代化的矿业为广西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抗战前广西的军用、民用工业发展也初现端倪。抗战时期则是广西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外省工厂的迁入,给经济技术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广西注入了新血液与活力,也极大地刺激了各类工厂的兴办。1938年后省内外工商业者纷纷在桂林、柳州、梧州等地和一些交通方便、特产丰盈的城镇投资建厂,出现广西省前所未有的工业建设热潮。当时的桂林,市区四周工厂烟囱林立,机声隆隆,战时工业盛极一时。桂林、柳州一带成为大后方工业产品供给的“基地”。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高峰则是广西企业公司的建立,文章以广西企业公司为例,分析并探讨了广西工业化的高峰时期,广西企业公司发展的概况,广西企业公司与广西工业化的关系,以及广西企业公司存在的价值。广西工业化在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在日军入侵广西时破坏殆尽,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广西工业化水平几乎回到了民国初建时期的水平。广西地方政府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对广西工业化进行了反思,广西地方政府在战后曾有一个较为庞大的工业复员计划,由于缺钱少粮,这一计划几乎没能实现。1947年出版的《广西工业建设之路》,对广西未来的工业化之路进行设置与规划,其中含有某些合理的因素,成为广西工业化最后的绝唱。在正文的最后一个部分,通过对广西与周边省份湖南、四川、广东、云南、贵州西南六省的人口因素、自然禀赋、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广西不是天然的“地瘠民贫”,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夹匙失万”中的钥匙。通过对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六省在不同历史时期工业化水平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广西工业化的历程是中国工业史上的奇迹,它比许多同类型的省区都做得好,并取得辉煌成绩,尽管其成果最后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所摧毁。诚然,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过程中,广西地方政府领导对工业化认识与行为两个方面均存在不足,虽然其某些失误属于“有情可原”,但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工作,“有情可原”的失误要认真总结,“无情可原”的不足更需要认真总结。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程及其工业化过程的诸问题来看,落后地区工业化的路径应该是:坚强有力的地方政府是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条件;筹措资金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因素;善于借助外部力量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抓住有利时机,发展自己是实现工业化的又一重要条件;激发内在动力是实现工业化的根本条件。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程是艰难而曲折的,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与反思。只有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才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杨亮[5](2012)在《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文中提出淄博——海岱之间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曾经哺育出辉煌灿烂的齐文化,而齐文化不仅是我国一支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之—和重要组成部分。务实、开放、多元、变革、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在“膏壤千里,粟如丘山”且风炎土灼的齐国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辐射力,品类繁复、工艺精湛、独树一帜的民间工艺文化便是孕育其中、颇具特色的一枝奇葩。齐文化“重农兴商”的历史传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21世纪“全球化”的新型经济、文化格局中依然不失借鉴和启迪意义。民间工艺文化更是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环境中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明晰如何变革民间工艺的传统文化优势形成淄博文化资源的产业优势、如何借助民间工艺的大众文化力量培育出现代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目的。在选题、调研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获得资料的途径包括:实地调查法(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家或手工艺者面谈并做记录)、函询法(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民间协会组织发放咨询信函、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查阅法(图书馆、民艺馆、博物馆、档案馆和电子资源)等等。历史研究中的时空结合法,在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内探索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发展脉络,阐述事实、揭示意义、解释原因、预测趋势。下面是各部分内容的提要:在引论中明示出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和产业化研究选题的原因和依据。界定民间工艺、文化和产业化等相关概念,并对学术界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首先对淄博民间工艺进行类别研究。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对淄博当地的民间工艺品类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历史梳理,理清每种民间工艺的起源、鼎盛、衰落或者消失的时间、地点和代表性事件,由此证明淄博有史以来确实是民间工艺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具体民间工艺品类包括最主要的陶瓷和丝绸(此亦为中国最为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及其衍生品刻瓷工艺、琉璃工艺以及内画工艺、淄砚工艺、铜响乐器、蹴鞠制造工艺等等不一而足。其次深入分析了博民间工艺发展的原因。主要是针对淄博各种民间工艺,分析其产生、鼎盛、衰落和消亡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两部分。比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气象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尤其是煤炭、矿石、铁、铜等主要矿产资源以及农副产品资源等,此为相对稳定的地理决定性。而社会历史因素比之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更为深刻、复杂和富于变化,诸如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态、国家政治制度、阶级阶层关系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流行时尚、风俗习惯等外部因素以及淄博地区广大民众的品格气质、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等内在因素都会共同作用于民间工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再次全面分析了是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涵。第一触及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精神内核,亦即造物思想。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造物思想包含民众的智慧与理想,或“备物致用”的实用诉求或“文质彬彬”的审美意趣或“心手相传”的技能巧思,民间工艺匠人借用材质、配方、色彩、线条、形体等工艺语言表达出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第二在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解读中勾勒出淄博民众典型性格特征,摹写民间艺人传统的社会生活与生产状况,关照民间工匠的艰苦奋斗与执着信念。第三归纳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生命周期性规律,描绘主流民间工艺文化生命中历经“缓慢积累的成长期——理性选择的成熟期——无奈蛰伏的衰退期——华丽转身的复兴期——不可限量的再生期”的跌宕路径,‘藉此在思想上对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产业化做出准备。复次是对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当代产业化的研究。首先将上述各种淄博民间工艺再次进行分类,明确不同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归宿问题;然后基于对选择性产业化理念的认同解决“产业化”的道路选择问题。按照选择性开发战略思路进行市场客体分类——文化标本、文化作品抑或文化产品;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宏观思路进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市场角色定位——政府、投资者、劳动者和消费者如何定位;按照多元化市场发展多维思路进行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市场开拓,旅游业、体育娱乐业、艺术品行业、网络市场范畴、国际贸易领域等等。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该选题展开进一步思考。主要结论是:结论之一: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其发展动因基本确证。结论之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内涵。结论之三: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产业化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结论之四: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化之路需要采取选择性战略并重新进行市场主体界定和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本文的创新点在: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论题试图站在社会文化的基点上,将视线向下投射,着眼于一个城市的“小传统”即大众文化,但是并不是回避和排斥“大传统”即精英文化,反而是要努力在精英文化的脉络中摸到大众文化的脉搏,亦即尝试在正统的历史研究成果中找到同时代的大众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2.对淄博城市形象评价的创新。淄博自古为齐国封地,“五霸之首”、“战国七雄”是其鼎盛的标志性形象。曾经“泱泱大风”的齐国所恃“鱼盐之利”随属地减少逐渐转型成为现代山东一内陆城市,传统的纺织工业、陶瓷工业联合新型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树立起淄博“工业城市”的形象,然淄博凭借曾经辉煌之“齐国”遗风,欲将重振其文化与经济并立之形象,还原本来应有之面目亦非不可能之事。3.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创新。淄博的民间工艺文化以传统陶瓷和丝织工艺为轴心随时代不断演化出新的民间工艺品类,但是现代化机器大生产模式在陶瓷和纺织行业的成功并不能成为其他民间工艺同样可以效仿的佐证。为此本论文提出了“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选择性战略”。简言之,在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资源的淄博民间工艺文化资源时要基于“选择性”原则区别对待,多元并行,方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4.淄博民间工艺产业市场道路选择的创新。本论文提出“继续发展轻工制造业(陶瓷工业、丝绸纺织业)、重点开创商业和服务业的创新协作,同时加强外围产业的辅助和保护”的市场开拓思路。特别是民间工艺文化与艺术品市场、旅游业和旅游商品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层次化结合,同时兼顾金融、广告、教育和法律等环境建设。新模式、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在文化产业战略的大背景下显得益发突出和紧迫。

黄弘[6](2012)在《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依据相关理论,研究了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了建筑陶瓷产业链以及国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现状,提出了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构建、评价与保障思路,并建立了灰色关联评价模型,以高安、法库、夹江为例对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包括:第一,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探讨,确定了本文的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本理论基础,以循环经济理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重要原则和理念,借鉴种群理论的宏观视角和组织管理方法,指明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总方向。第二,剖析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建筑陶瓷产业集群中产业链构成要素。首先,基于产业集群产生原因的差异性,本部分将国内外现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为内生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外生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两大类。在此分类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优缺点。继而对建筑陶瓷产业集群中的产业链构成要素的分析,为构建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构建和选择奠定基础。第三,分析了国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现状。通过概述中国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界定并分析了“传统建筑陶瓷产业集群”与“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概念、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对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传统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模的对比分析,更深刻地剖析了国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提供了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不能套用传统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也不能在现有的产业集群模式中做简单的选择,必须重新构建新的适合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同时其发展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第五,建立了以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依据发展实际对高安、法库、夹江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对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市场发育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第六,提出了有效实行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保障策略,并对江西高安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其中,保障策略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保障、人力资源保障、金融保障、技术保障、公共平台及基础设施保障、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体制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

苏桂军[7](2010)在《“十二五”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规划》文中研究说明1"十一五"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回顾与总结1.1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1.1.1生产情况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5~2009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建筑陶瓷产量年均增长23%,卫生陶瓷年均增长11%(详见表1)。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8](2009)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对建材工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建材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材工业与建筑业一起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对建材工业开展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组织实施,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承担完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建材工业的要求及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课题,以"十一五"规划纲要为蓝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围绕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建材工业的需求,在对建材工业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建筑材料的需求,特别是分别就水泥、玻璃、陶瓷等主要行业及小康住宅、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专题对建筑材料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建材工业未来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对策措施,对于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期我们选择了该研究成果的第三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分析"进行刊登,欢迎读者与我们进行交流。

鲁材[9](2007)在《“十一五”山东省建材工业走向何方》文中研究说明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东临渤海与黄海,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起伏和缓,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全省呈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势。境内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全省有6座海拔高度1000m以上的山脉,其中泰山雄踞山东中部,为全省最高点,海拔1545m,号称我国五岳之首,以其挺拔雄峻之势誉满中外。近年来,山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陈国华,雷岁江[10](2006)在《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如何应对能耗“瓶颈”》文中指出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单位GDP能耗“十一五”末应比“十五”末降低20%,今年的目标是下降4%左右,这一指标很明确地表明了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导向性。为了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期间与30个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和每一家企业,并将能耗指标作为地方领导任期内考核内容。纵观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状况,目前依然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行业,长此以往,国家不可再生资源将难负行业发展重荷。

二、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五”发展规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五”发展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潮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潮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二、环境管控单元划定
    三、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一)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区域布局管控要求。
        2.能源资源利用要求。
        3.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
        4.环境风险防控要求。
        (二)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
    四、实施应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技术保障。
        (三)完善动态调整机制。
        (四)强化数据管理及应用。

(2)陈炉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变迁研究(2008-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保护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概念研究
        1.3.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2 相关概念研究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1.4.2 陈炉古镇的研究现状
    1.5 《陕西历史文化名镇—陈炉镇保护规划》的制定
        1.5.1 提出背景
        1.5.2 保护工作问题
        1.5.3 《陕西历史文化名镇—陈炉镇保护规划》的必要性
        1.5.4 上位规划的保护措施
        1.5.5 上位规划的利用展示要求
        1.5.6 《陕西历史文化名镇—陈炉镇保护规划》的规定
    1.6 后续其他规划建设文件的制定
        1.6.1 《陈炉古镇景区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建设
        1.6.2 《陈炉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的建设内容
        1.6.3 《陈炉镇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的要求与措施
        1.6.4 《陈炉古镇生态博物馆保护利用规划》要求与措施
        1.6.5 《陈炉镇总体规划》的保护要求与保护措施
    1.7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陈炉镇特征要素现状调查
    2.1 陈炉镇概况及资源分析
        2.1.1 陈炉独特性
        2.1.2 区位
        2.1.3 历史沿革
        2.1.4 资源分析
        2.1.5 价值
    2.2 镇区结构特征
        2.2.1 地形地势特征
        2.2.2 “陶社”分布及特征
        2.2.3 道路分布及特征
        2.2.4 冲沟分布及特征
        2.2.5 主要街巷的分布及特征
        2.2.6 景观分布及特征
    2.3 陈炉窑遗址遗存特征
        2.3.1 古遗址分布及特征
        2.3.2 古建筑分布及特征
        2.3.3 近现代遗存分布及特征
    2.4 建筑资源特征
        2.4.1 窑洞民居分布及特征
        2.4.2 瓷坊分布及特征
        2.4.3 窑炉分布及特征
        2.4.4 公共建筑分布及特征
    2.5 人群特征
        2.5.1 传统紧密的社会联系
        2.5.2 现状人口流失严重
        2.5.3 手工艺人
        2.5.4 老人
    2.6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2.6.1 陶社文化
        2.6.2 传统工艺
        2.6.3 民俗文化
        2.6.4 民间文学
        2.6.5 传承活动(现代)
    2.7 小结
3.陈炉镇特征要素变迁(2008-2020)
    3.1 陈炉变迁的研究方法
        3.1.1 分类研究
        3.1.2 对比研究
    3.2 道路变迁
        3.2.1 硬化广场
        3.2.2 扩宽主要车行道
        3.2.3 新修路
        3.2.4 翻新瓷片路
        3.2.5 维持原貌道路
    3.3 景观变迁
        3.3.1 引进城市化绿植
        3.3.2 冲沟修筑
        3.3.3 维持原貌景观
    3.4 遗址遗存变迁
        3.4.1 发生改变的陈炉窑遗址
        3.4.2 发生改变的古建筑
        3.4.3 发生改变的近现代遗存
        3.4.4 维持原貌的遗址遗存
    3.5 建筑变迁
        3.5.1 新建建筑
        3.5.2 改造建筑
        3.5.3 新建公共设施
        3.5.4 维持原貌建筑
    3.6 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
        3.6.1 非遗名录扩展
        3.6.2 传统工艺保护展示
        3.6.3 民俗仪式变化
        3.6.4 维持原貌的社火表演
    3.7 小结
4.陈炉镇保护分析(2008-2020)
    4.1 保护分析体系
        4.1.1 基本思路
    4.2 保护规划实施后分析
        4.2.1 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
        4.2.2 保护要求与措施
        4.2.3 改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的保护措施
        4.2.4 分期实施的具体措施
    4.3 建设主体实施分析
        4.3.1 政府主导
        4.3.2 居民自发
        4.3.3 自然因素
    4.4 镇区管理与政策
        4.4.1 管理机构
        4.4.2 保护条例
        4.4.3 管理措施
        4.4.4 制度规范
        4.4.5 管理执行情况
    4.5 后续其他规划文件矛盾点
        4.5.1 功能分区规划
        4.5.2 破坏街巷格局与肌理
        4.5.3 更新建设破坏
    4.6 小结
5.陈炉镇保护问题与建议
    5.1 保护实践工作面临问题
        5.1.1 保护工作者缺乏正确的保护观念
        5.1.2 未遵守保护规划要求
        5.1.3 运营与管理的体制不完善
        5.1.4 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缺乏认知和评估
    5.2 适合于陈炉镇的保护建设措施
        5.2.1 陈炉窑遗址(古民居除外)
        5.2.2 近代工业遗存
        5.2.3 窑洞民居
        5.2.4 公共建筑
        5.2.5 非物质文化遗产
    5.3 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表录
附录一 遗址遗存
    1.1 陈炉古遗址
        1.1.1 陈炉窑遗址
        1.1.2 四堡子遗址
        1.1.3 古寺庙遗址
        1.1.4 其他遗址
    1.2 陈炉古建筑
        1.2.1 古民居建筑
        1.2.2 古门楼
        1.2.3 古商号建筑
        1.2.4 古祠堂寺庙建筑
        1.2.5 古泉
        1.2.6 工业遗存
    1.3 陈炉近现代遗存
        1.3.1 红二方面军活动旧址
        1.3.2 其他
附录二 建筑资源
    2.1 窑洞民居
    2.2 瓷坊
    2.3 窑炉
    2.4 公共建筑
        2.4.1 游览建筑
        2.4.2 学校及行政机构
附录三 古树名木挂牌
附录四 陈炉部分老人概况
附录五 2008-2020 年陈炉保护实施项目梳理
攻读研究生期间所做工作
    学术论文
    项目实践
致谢

(3)佛山陶瓷产业区域品牌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回顾与相关理论
    2.1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2.1.1 产业集群的概念
        2.1.2 产业集群的特征
    2.2 区域品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区域品牌的概念
        2.2.2 区域品牌的特征
        2.2.3 区域品牌推动力研究
        2.2.4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研究
        2.2.5 区域品牌与消费行为学研究
    2.3 SWOT分析法
        2.3.1 SWOT分析法的概念
        2.3.2 SWOT分析法的特点
        2.3.3 SWOT方法的应用
3 佛山陶瓷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3.1 佛山陶瓷产业概况
    3.2 佛山陶瓷产业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3.3 佛山陶瓷产业制造技术装备创新能力
    3.4 佛山陶瓷产业产品设计创新状况
    3.5 佛山陶瓷产业区域品牌提升的政策支持
    3.6 佛山陶瓷产业品牌建设成果
4 佛山陶瓷产业区域品牌的SWOT分析
    4.1 优势(Strength)分析
        4.1.1 区域位置的优势
        4.1.2 企业的规模优势
        4.1.3 产业集群的优势
        4.1.4 信息流通以及货运物流的优势
    4.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4.2.1 企业搭便车行为
        4.2.2 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度不高
        4.2.3 “柠檬市场”现象
        4.2.4 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互动发展机制问题
    4.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4.3.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新契机”
        4.3.2 “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
    4.4 威胁(Threats)分析
        4.4.1 节能减排对陶瓷产业的环保新要求
        4.4.2 全球经济的放缓对陶瓷企业的压力
        4.4.3 陶瓷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价格竞争压力
5 区域品牌提升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5.1 强化陶瓷企业对区域品牌提升的主体作用
        5.1.1 强化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主体意识
        5.1.2 加强企业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参与度、融合度
    5.2 发挥政府在区域品牌提升的推动作用
        5.2.1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5.2.2 制定区域品牌整体发展思路
    5.3 加强行业协会在区域品牌提升中的作用
        5.3.1 加大行业协会的服务力度
        5.3.2 加强推动产业链中企业的良性竞争与合作
        5.3.3 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5.4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新契机”,加强区域品牌建设
    5.5 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区域品牌海外知名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问题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三、“工业”、“工业化”、“工业建设”三个概念的界定
    四、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史前提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以前广西社会概况
        一、混乱的政局
        二、衰败的经济
        三、落后的习俗
    第二节 关于“广西经济出路”的两次论争
        一、“广西经济出路”大讨论
        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论争
        三、两次论争的回顾与思考
    小结
第二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内部动力
    第一节 商人的参与
        一、广西商业、商人与商会
        二、粤港客商与广西的商业
        三、两广商人与广西工业化
    第二节 广西的手工业与广西工业化
        一、20世纪30年代广西手工业发展概况
        二、传统的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关系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主导
        一、工业化目标从徘徊到确定
        二、广西工业建设的管理机构
        三、工业政策、工业法规的变迁
        四、具体的工业决策行为及其评价
    小结
第三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外部助力
    第一节 北平社会调查所与广西工业化
        一、北平社会调查所在广西的经济调查
        二、北平社会调查所与广西工业化
    第二节 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对广西实业的考察及其影响
        一、两广实业考察团组团的由来
        二、两广实业考察团与广西地方政府在广西工业化问题上的互动
    第三节 中国工程师学会与广西工业化
        一、广西考察团与南宁年会
        二、桂林年会与桂林展览会
        三、两次年会对广西工业化的贡献
    小结
第四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史契机
    第一节 交通近代化转型为工业化创造良好环境
        一、水路运输的近代化转型
        二、公路运输快速发展
        三、航空运输后来居上
        四、铁路运输大器晚成
    第二节 战时工厂内迁为工业化带来新活力
        一、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到广西的基本情况
        二、工厂内迁与广西的工业化
    第三节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保证
        一、近代以来广西财税体系的变迁
        二、20世纪30-40年代广西财税体系的改革
        三、广西新财税体系对工矿事业发展的支持
    小结
第五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发展概况
    第一节 抗战以前广西工业化的起步
        一、矿冶业的近代转型与初步发展
        二、广西近代工业的崛起
    第二节 抗战时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一、外省工业的迁入
        二、广西工业快速发展
        三、抗战时期民营工业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广西工业化的高峰——广西企业公司
        一、广西企业公司概况
        二、广西企业公司与广西工业化
        三、广西企业公司的价值
    第四节 日军入侵广西对广西工业的破坏
        一、日军对广西一般工业的破坏情形
        二、日军对广西水电事业的破坏情形
        三、日军对广西矿业破坏的情形
    第五节 战后重建与广西地方政府对工业化的反思
        一、战后广西工业重建计划概况
        二、广西地方政府对工业化的反思
    小结
第六章 比较视野下的广西工业化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第一节 比较视野下的广西工业化所取得的成绩
        一、广西与周边五省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比较
        二、广西与周边五省工业化的程度比较
    第二节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不足方面
        一、对工业化问题认识的不足
        二、对工业化实施的行为不足
    小结
结语
    一、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二、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诸问题的反思
    三、从广西的经验教训看落后地区工业化的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桂系时期有关广西工业建设的重要文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界定
    三 相关研究现状
    四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淄博主要民间工艺类别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淄博陶瓷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淄博丝织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淄博琉璃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 淄博淄川淄砚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五节 淄博临淄蹴鞠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六节 淄博周村铜响乐器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七节 淄博花灯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八节 淄博其他若干民间工艺杂项
第二章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自然原因分析
        一、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主要自然地理条件之一:矿石资源
        三、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主要自然地理条件之二:蚕桑遍植
    第二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三、小结
第三章 淄博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核——造物思想
    第二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解读
    第三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生命周期性规律
第四章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当代产业化
    第一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当代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选择性开发理念
    第三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角色定位
    第四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市场开拓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管理办法
附录二 《文物法》中有关拍卖、转让和展览的条款
附录三 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附录四 《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附录五 《2003-2010年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
附录六 《淄博市文化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2010年到2015年)
附录七 2007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摘录
附录八 《关于宣传文化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附录九 张明文《刻瓷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分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简评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理论基础
    2.1 产业集群理论
        2.1.1 产业集群的内涵
        2.1.2 产业集群的类型和特征
        2.1.3 西方主要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2.1.4 我国产业集群理论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2.2 循环经济理论
        2.2.1 循环经济的内涵
        2.2.2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意义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2.3 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
    2.3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3.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3.3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发展概况
        2.3.4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4 种群理论
        2.4.1 种群理论的主要思想及意义
        2.4.2 种群的概念和特点
        2.4.3 种群生态模型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3.1 内生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3.1.1 资源禀赋型
        3.1.2 市场拉动型
        3.1.3 传统延续型
    3.2 外生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3.2.1 政府主导型
        3.2.2 外资主导型
    3.3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特征分析
        (1) 外生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特征
        (2) 内生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建筑陶瓷产业链分析
    4.1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的内涵分析
    4.2 基于产业集群的建筑陶瓷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分析
        4.2.1 建筑陶瓷产业链上游核心构成要素分析
        4.2.2 建筑陶瓷产业链下游构成要素分析
        4.2.3 建筑陶瓷产业链核心环节——建筑陶瓷企业分析
        4.2.4 建筑陶瓷产业链相关配套机构和行业的分析
    4.3 建筑陶瓷产业链延伸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5.1 国外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5.1.1 西班牙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5.1.2 意大利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5.1.3 发展中国家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5.2 国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2.1 传统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2.2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5.3 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5.3.1 国外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
        5.3.2 国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
        5.3.3 建筑陶瓷不同发展模式对本文研究的启迪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构建
    6.1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
        6.1.1 经济目标
        6.1.2 社会目标
        6.1.3 环保目标
    6.2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的原则
        6.2.1 以政府控制为主导
        6.2.2 以市场调节为核心
        6.2.3 具体模式具体分析
        6.2.4 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发展
        6.2.5 兼顾循序渐进和长远性目标
    6.3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的标准
        6.3.1 资源消耗方面
        6.3.2 环境污染方面
        6.3.3 经济效益方面
        6.3.4 社会和谐发展方面
    6.4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要素
        6.4.1 生产要素
        6.4.2 市场
        6.4.3 政府
        6.4.4 相关产业和机构
    6.5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类型
        6.5.1 政府主导的资源禀赋型
        6.5.2 政府主导的市场拉动型
        6.5.3 政府主导的传统延续型
    6.6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的步骤
        6.6.1 开展可行性研究
        6.6.2 进行产业规划
        6.6.3 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6.6.4 建立职能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6.6.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群软硬环境
        6.6.6 加大招商力度,提升进入企业门槛
        6.6.7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创新
    本章小结
第7章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以高安、法库和夹江为例
    7.1 基于不同集群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述评
    7.2 灰色关联分析在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中的运用
        7.2.1 灰色关联分析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7.2.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与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7.3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构建
        7.3.1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边界的界定
        7.3.2 集群发展模式评价的数据获取
        7.3.3 集群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4 三个区域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7.4.1 母序列和评价序列的选定
        7.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7.4.3 数据无量纲性处理模型
        7.4.4 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7.4.5 模型的求解及分析
        7.4.6 结果分析及结论
    本章小结
第8章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保障策略
    8.1 自然资源保障
        8.1.1 原辅料自然资源状况及保障
        8.1.2 土地开发与利用
        8.1.3 能源供应与保障
    8.2 人力资源保障
        8.2.1 高端人才保障措施
        8.2.2 产业人才保障措施
    8.3 金融保障
        8.3.1 拓展融资途径
        8.3.2 强化风险意识
    8.4 技术保障
        8.4.1 技术保障策略
    8.5 基础设施及公共平台保障
        8.5.1 完善基础设施
        8.5.2 加快公共平台建设
    8.6 体制制度保障
        8.6.1 完善陶瓷工业管理组织
        8.6.2 强化陶瓷行业管理
        8.6.3 制定鼓励政策
        8.6.4 培育鼓励自主创新制度与机制
        8.6.5 建筑陶瓷产区政府应加强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
        8.6.6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
        8.6.7 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本章小结
第9章 中国(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9.1 中国(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发展背景及现状
        9.1.1 发展背景
        9.1.2 高安建筑陶瓷发展现状
    9.2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9.2.1 区位条件
        9.2.2 资源条件
        9.2.3 交通条件
        9.2.4 投资环境
        9.2.5 市场条件
    9.3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9.3.1 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9.3.2 政府积极推动,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9.3.3 坚持规划先行,发展目标明确
        9.3.4 产业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
        9.3.5 高安陶瓷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
        9.3.6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创新能力
        9.3.7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经济促进能力
    9.4 模式发展改善建议
    本章小结
第10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10.1 全文总结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7)“十二五”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一五”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回顾与总结
    1.1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
        1.1.1生产情况
        1.1.2经济效益
    1.2产业布局发生重大变革
    1.3行业技术进步取得显着突破
    1.4节能减排取得了长足进展
    1.5建筑卫生陶瓷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1.6存在的问题
        1.6.1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主要问题
        1.6.2产业发展方式仍处于低成本配置、资本驱动的数量型阶段
        1.6.3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1.6.4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2.1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2.2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关系到行业生存与发展
    2.3资源成本、人力成本提高给陶瓷行业带来压力
    2.4我国城镇化发展、区域经济振兴为建筑卫生陶瓷提供了新的机遇
    2.5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较多, 贸易壁垒抬头, 对陶瓷产品将产生影响
3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趋势
    3.1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
    3.2技术发展的趋势
    3.3绿色化发展、节能减排是国内外陶瓷产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3.4市场需求的趋势
        3.4.1需求量的预测
        3.4.2市场需求结构的趋势
4“十二五”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思路
5“十二五”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重点
    5.1大力推进以研发和设计为核心的陶瓷技术创新
        5.1.1进一步完善和建立陶瓷产业创新体系
        5.1.2陶瓷行业创新重点是发展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工业设计,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5.1.3推动行业生产技术进步
    5.2陶瓷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仍为行业发展重点
    5.3创新陶瓷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以产业联盟促进陶瓷行业的协同发展, 提高市场竞争力
        5.3.1建立各种类型的产业联盟, 使产业发展形成合力
        5.3.2加强重点陶瓷产业集群内部整合, 资源共享、专业协作, 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
        5.3.3以重点产区为突破口, 结构调整, 推动陶瓷行业向低碳、绿色化方向发展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小康住宅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分析
    1小康住宅的标准
    2小康住宅建设对建筑材料需求变化趋势分析
    3小康住宅建设对建筑材料需求量预测
(二) 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分析
    1我国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现状
    2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水泥产品消耗定额分析
    (3) 城市基础建设对水泥需求定额分析
    3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产品的需求预测
        (1) 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的需求总量
        (2) 主要行业对水泥的需求量预测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分析
    1农村建材消费现状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及对建材需求的相关性分析
        (1) 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
        (2) 对建筑材料需求的相关性分析
    3新农村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预测
        (1) 重点相关领域建设规模预测
        (2) 主要建筑材料的需求量预测
        (1) 水泥消费量预测
        (2) 玻璃消费量预测
        (3) 卫生陶瓷消费量预测
        (4) 建筑陶瓷消费量预测
        (5) 墙体材料消费量预测
        (6) 沼气池建材需求量预测
        (7) 2010~2020农村建材产品需求量预测结果

(10)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如何应对能耗“瓶颈”(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能源消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节能意识不强
    2、能耗高、资源消耗大
    3、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滞后
    4、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建议与对策
    1、增强节能意识, 统筹生产过程的节能工作
    2、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工艺水平提高
    3、向“绿色”窑炉方向发展
    4、运用政策导向, 促进技术节能

四、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五”发展规划(论文参考文献)

  • [1]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潮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J]. 潮州市人民政府. 潮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4)
  • [2]陈炉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变迁研究(2008-2020)[D]. 王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佛山陶瓷产业区域品牌提升对策研究[D]. 刘晓艳.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问题述论[D]. 唐湘雨.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 [5]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D]. 杨亮. 山东大学, 2012(12)
  • [6]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 黄弘.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1)
  • [7]“十二五”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规划[J]. 苏桂军. 建材发展导向, 2010(05)
  •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分析[J].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 21世纪建筑材料, 2009(01)
  • [9]“十一五”山东省建材工业走向何方[J]. 鲁材. 建材发展导向, 2007(06)
  • [10]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如何应对能耗“瓶颈”[J]. 陈国华,雷岁江. 中国建材, 2006(11)

标签:;  ;  ;  ;  ;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十五”发展规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