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居民保健食品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黑龙江省居民保健食品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一、黑龙江省居民保健食品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天[1](2021)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黑龙江省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研究》文中指出

柴青宇[2](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郭文波[3](2020)在《黑龙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虽然黑龙江相较全国水平较晚进入人口老龄化,但存在追赶趋势,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转变为负值,人口老龄化水平也超过了全国水平,而且存在劳动力净迁出的问题,可以说黑龙江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如何降低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变得更为迫切。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文章主要研究黑龙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老年人消费结构提供参考,同样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同样众多,但大多数因素变化不大或者本身对消费结构影响不显着,根据对过往研究的梳理,人口年龄结构和收入水平不仅对消费结构影响显着而且变动量较大,因此文章主要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城乡消费差异,论文对城乡消费结构分开分析。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结构升级,在享乐和精神生活上有更多的消费。各个年龄段的消费特点与偏好不同,人口老龄化会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发现排除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城镇人口的老龄化依然与食品、医疗保健的支出有很大关联,但城镇老年人口的增加却对教育文化娱乐和衣着的支出有负面影响。相比城镇而言,在人口老龄化明显增加农村人口对医疗保健的支出之外,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黑龙江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更为明显,能够用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行很好的解释。在对过往国内外文献梳理和对基本概念理论做了介绍后,第三部分从人口出生率的下滑、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劳动力人口的迁出三个角度分析了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历程,并对比全国水平分析了黑龙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虽然老龄化较为严重,速度也在加快,但劳动力人口的占比仍然很高,应该抓住“人口红利期”加强经济发展,应对将来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其次在收入水平上,黑龙江城乡收入差距在减小,农村人均收入在追赶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全国水平,并描述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和消费结构变动的特点;第四部分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2005年至2017年黑龙江城乡各年龄段人口占比与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比的关联度,通过收入增长对消费结构带来的影响与灰色关联度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人口老龄化一定会使医疗保健的支出占比提高,同时也对城乡居民其它种类的消费支出占比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根据文章得出的结论,从满足老年人口的消费、人口政策等角度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

谭琳元[4](2020)在《大麦进口对中国大麦产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消费结构不断发生改变,肉蛋奶等畜产品和啤酒的消费需求快速增加,作为优良的饲料和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麦消费需求刚性增加。然而,大麦生产却没有随之增加,国内供给出现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大麦进口大幅快速增加,严重冲击国内大麦市场,导致国产大麦价格大幅下降、生产规模严重萎缩。鉴于大麦进口大量增长导致国内产业遭受严重损害,中国商务部于2018年11月和12月分别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立案调查,以期对国内大麦产业进行救济,保障大麦产业安全。因此,分析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产业的影响,阐明进口影响的具体表现,防范进口的消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制定与完善大麦进口贸易和国内产业发展等方面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市场供给与需求、价格传导、局部均衡等理论,采用实地调研、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等方法,首先对大麦进口贸易现状、大麦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剖析大麦进口增加的原因;其次,在描述分析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产业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应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市场价格和生产的影响程度;再次,采用进口依赖性指数衡量方法评估大麦进口依赖性风险;最后,采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构建大麦市场供求模型框架,通过设定不同的大麦进口关税提高情景方案,模拟分析大麦进口关税政策调整对国内大麦价格、生产、消费及进口等方面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大麦进口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大麦缺乏国际竞争力,难以抵御进口冲击,影响大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无竞争力、品质难以满足加工需求以及进口关税水平较低。(2)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产业造成严重冲击与损害。首先,大麦进口价格对国内大麦价格具有显着传导影响,影响程度高达18.11%,大麦进口量对国内大麦价格具有显着负向影响,影响程度最高达20.43%;其次,大麦进口量对国内大麦生产具有显着挤出影响,影响程度达7.11%。大量低价进口大麦挤占国内大麦市场,导致国产大麦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大麦价格不断下跌,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产量持续下降。(3)大麦进口存在依赖性风险。大麦进口集中度过高,进口依存度显着上升,自给率大幅下降,产业控制力减弱,威胁产业安全发展。(4)大麦进口关税政策调整对国内大麦产业具有重要影响。以最大大麦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为例,在《中澳自贸协定》下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实行零关税为参照,关税分别提高到3%、12%和20%,大麦饲用消费需求量将分别下降3.50%、12.29%和16.77%,对国内大麦饲用需求影响显着;国内大麦价格分别上涨2.89%、11.54%和19.23%,种植面积分别增加0.43%、1.64%和2.48%,总产量分别提高1.00%、3.86%和5.88%,对国内大麦产业起到一定的保护效应;大麦净进口量分别下降2.20%、7.82%和10.84%,产生一定的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适度进口大麦,减小进口冲击;推动大麦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进口依赖风险;加大政策支持与保护,提高国内大麦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国际竞争力等保障中国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许高举[5](2020)在《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磷脂产品为主的科技公司,磷脂作为天然、健康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广泛的被食品行业所使用。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消费者会越来越青睐天然、健康的食品,进而促使健康食品市场不断扩大,所以天然健康食品添加剂的市场需求也会水涨船高日趋增加。为推进天然健康食品添加剂的产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支持和鼓励政策,支持天然健康的食品添加剂研发生产,目前公司恰逢市场需求上升和国家政策鼓励的重要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推动以打造“天然健康高端磷脂”为核心的“新百维磷脂”强势品牌创建并发展壮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满足当前因消费升级、磷脂产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适时制定并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以品牌和品牌战略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和学习国内外关于品牌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归纳演绎法等分析方法和技术为手段,对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现状及环境进行分析,梳理出企业当前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对的机会和挑战;进而结合以上研究,梳理出企业主要存在的公司高端人才数量配备不足且不完善、品牌定位不明确、品牌形象不鲜明、品牌知名度不高和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下等问题;最后,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环境和自身资源条件,从全局出发,制定出相应的品牌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实施策略,合理布局规划实施的内容、步骤和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品牌在定位、传播、发展、危机公关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本研究目的是确立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以品牌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抓住机遇大力打造企业品牌优势,开拓市场,满足更多客户的不同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为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及其他天然食品添加剂企业的品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为有关B2B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谷文静[6](2020)在《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品作为商品之中的“特殊商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都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药品安全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府问题和社会问题。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利益对民众观念影响比较大,重大药品安全事故频频出现,这也让药品监管部门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民众纷纷质疑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等等。因此,加强我国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和完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对于改善和促进我国药品安全监管、减少药品危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均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哈尔滨市作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药都,全市制药企业占全省制药企业的80%以上。本文立足于前人药品监管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进行就全面充分的研究,在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并不断创新药品安全监管的方式、手段,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全面提升药品安全水平和监管保障能力。对维护药品安全管理、打击药品违法犯罪、更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哈尔滨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现状出发,在对药品流通和药品流通安全等概念进行界定基础上,以政府规制理论、治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当前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的规模、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方式对哈尔滨市药品流通监管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政府监管职责不清,社会参与不够;药品虚假广告大量存在;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安全监管立法不完善;缺乏长效的监管机制;传统监管体制的弊端所导致。基于此,论文在确立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具体目标基础上,提出完善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相关建议,并从构建药品流通企业的安全信用体系,完善药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严格规范药品广告市场,完善相关广告法律法规,加强对违法药品广告主体法律责任的追究;加强信息沟通,促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落实监管责任等方面提出克服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困难的对策。

徐昶[7](2019)在《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亚健康、老龄化、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等关乎生命健康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的诉求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转向追求健康的身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康养旅游”也在此形势下从无到有。康养旅游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养老养生、康体保健、疗养康复、修身养性、美容运动为目的,以观赏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将康养的概念融合到旅游活动中的新型旅游形式。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粮食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农业改革和东北振兴的背景下,结合现代人对康养旅游的需求,东北地区村镇利用农业优势,积极开发以康养旅游为目的,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农业生态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对推动东北农业转型,提供人群新型康养旅游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以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康养旅游的发展为参考依据,首先梳理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和建设要素,总结了田园综合体三种发展模式,并对康养旅游人群类型和不同人群的康养旅游需求进行了分类分析,同时对康养旅游资源类型及康养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开发模式,为后续的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策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对东北地区田园综合体和康养旅游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田园综合体和康养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康养旅游发展优势,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东北地区典型村镇进行了现状调查和分析。同时针对东北地区人群康养旅游需求进行了问卷调研,根据问卷结果得出了不同人群的康养旅游需求要素及需求重要性排序。最后基于东北地区康养旅游与田园综合体的现状问题,结合调研选取的典型村镇现状,从生产、生活、生态、设施四个方面提出了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康养旅游需求下的东北地区田园综合体,不仅丰富了田园综合体的研究内容,为东北振兴战略下的东北农业转型提供思路,还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参考,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提供思路。本文基于人群康养旅游需求,构建东北地区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框架,以东北地区典型村镇为例,提出康养旅游需求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为东北地区康养旅游的发展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敬[8](2019)在《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以绿色环保为理念的绿色消费逐渐兴起,绿色食品营销也在逐步发展。最近几年,绿色食品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的发展,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产业水平不断提升,总体的规模持续扩大。在绿色食品的企业中,北大荒集团是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它推动了绿色食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优化了绿色食品的产业结构,提高了绿色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水平,北大荒集团对于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绿色食品市场上,北大荒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现状并不是很乐观,选题研究其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构建,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的营销渠道为研究对象,探究北大荒集团如何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强化绿色食品营销渠道能力,提高经营绩效。论文首先综述了绿色食品概念及营销渠道理论;之后,分析了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及营销现状,并构建PEST-AHP模型对绿色食品的宏观营销环境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针对北大荒营销渠道现状和营销效果,总结出北大荒涉及产品、品牌、渠道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构建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并在渠道结构、渠道控制等层面提出优化方案,提出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的营销策略,优化产品和推进品牌建设。论文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北大荒集团营销渠道现状及不足,设计并构建营销渠道,并提出优化建议。一方面可以促进北大荒集团营销渠道的改善,另一方面,为其他绿色食品企业营销渠道的改善提供借鉴。

王乙[9](2018)在《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据估计,当前野生动物灭绝速度比自然状态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灭绝速度由每天1种增加到每小时3种。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想要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保护野生动物。人类保护决策的主要原因是钱的问题,就是计算投入多少成本并带来多少回报,虽然决策也会受道德、美学、科学的影响,但主要依据是经济问题。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明确我国野生动物数量本底和质量本底。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就是研究测度野生动物的保护本底的理论和方法,对制定保护政策、配置保护资源、提升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是在物种稀缺濒危的背景下,人类通过保护行为能够保存、延续并产生的野生动物总体价值,包括内禀价值和利用价值。内禀价值是物种延续自身存在和特征的价值,利用价值是野生动物对人类经济、生态、社会的贡献价值。本文首先明确了相关概念,指出内禀价值就是野生动物作为种质资源维系物种特征延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稀有性、遗传资源信息、自然历史及进化信息、生产力供给能力和所处营养级等五个方面,尝试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内禀价值进行评价方法设计,拓展了保护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其次,梳理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身禀赋是影响保护价值的首要因素、生态服务价值最能代表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这些因素彼此关联并形成包括直接关系、中介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复杂机理关系。第三,将保护价值影响机理研究结果与评价体系结合,以自身禀赋特征作为种质资源价值评价的主要指标,提出包括5个因素15个指标的种质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对已有价值评价方法进行改进,设计基于CE方法的非消费型游憩价值评价模型,构建包括4类、14项内容的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根据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与层次,明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保护名录以外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总体评价方法。最后,根据保护级别与层次分别选取丹顶鹤、黑熊、东北林蛙3个物种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产业经济发展、恢复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提高野生动物总体社会综合效益的政策建议。

王兆国[10](2017)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规模和水平。消费是驱动经济内生性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长期以来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消费率持续走低,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更为明显,农村居民消费率不足10%,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是农业大省,农业特征明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利用消费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和特征,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路和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2000-2015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特点和变动趋势,并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综合比较。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是2004年以后,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对“三农”实施各种补贴,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下,开启了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双增长,即便如此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2004年以前属于轻度的消费滞后模式,2005年以后属于向同步性消费过渡的波动调整阶段。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GDP的增长对人均消费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开始有所显现。从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分析可以看出,高、低收入组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但消费差距不大,而且有缩小的趋势,中、高收入组的消费倾向低,消费贡献率低,没有达到应有的消费水平。(2)分析了2000-2015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及各项消费支出的变化特点,并与城镇居民进行对比分析。总体上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及各项消费支出均呈上升趋势。各项消费支出的占比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支出上升较快,而且高于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从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看,农村居民消费处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发展阶段,消费需求愈发的多元化,消费结构日趋优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有较大的提升,一部分居民已经开始向富裕水平过渡。从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来看,高收入组只在交通通讯支出项目上贡献率很高,在其他各项消费项目表现贡献明显与收入不相匹配。(3)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别利用6年的横截面数据和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预算份额、基本消费需求以及收入和价格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总体来看,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储蓄和生产投资的倾向很高,食品和居住仍然是主要投向,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投向上升较快,仍然受到收入的绝对水平还不高的限制。从基本消费需求来看,人们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上还比较保守,满足于最基本的需要,即使收入增加也没有主观提高消费层次的愿望,生活消费支出对收入缺乏弹性。保持食品价格的稳定,对于促进其他各类消费项目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4)在多变量分析的框架下,应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农村居民消费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程度、依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最显着的影响,引致效应最大。平稳的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拉动和促进作用,当经济发展过热,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农村居民的生产费用提高,导致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下降。经济平稳时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成负相关,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农村居民消费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持续的引致效应,但一味的投资,经济增长出现瓶颈,投资回报率降低,导致规模膨胀,物价上涨,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下降。(5)通过问卷,实际调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消费状况、消费理念、消费环境等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变化,分别是食物种类极大丰富、食品质量明显提高,生活环境发生较大改善,家庭耐用品种类增多、数量增加,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医疗保健保险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生活观念逐渐改变。同时梳理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的六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收入、传统心理观念、市场环境、家庭结构、社会保障因素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以实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黑龙江省居民保健食品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省居民保健食品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农村产业融合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2.3.1 分工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创新理论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3.2.1 整体发展概况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数据来源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4.4.1 耦合关系模型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5.1.1 障碍分析模型
        5.1.2 障碍度分析
        5.1.3 障碍因子分析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6.2.1 玉米精深加工
        6.2.2 水稻精深加工
        6.2.3 大豆精深加工
        6.2.4 乳业精深加工
        6.2.5 蔬菜精深加工
        6.2.6 渔业精深加工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6.7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黑龙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2 主要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依据
    2.1 主要概念
        2.1.1 人口老龄化
        2.1.2 消费结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人口转变理论
        2.2.2 生命周期理论
        2.2.3 恩格尔定律
    2.3 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
        2.3.1 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2.3.2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3 黑龙江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
        3.1.1 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历程
        3.1.2 黑龙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3.1.3 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3.2 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3.2.1 居民消费水平概况
        3.2.2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3.2.3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
    3.3 黑龙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
4 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基本假设和模型
    4.2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2.1 数据的来源与整理
        4.2.2 灰色关联度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城镇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
        4.3.2 农村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
        4.3.3 城镇与农村数据的对比分析
5 政策与建议
    5.1 人才政策
    5.2 开发老龄产业
    5.3 积极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5.4 健全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大麦进口对中国大麦产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产品进口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2.2 进口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1.2.3 大麦国际贸易问题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粮食安全
        2.1.2 大麦产业
        2.1.3 进口安全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产品贸易理论
        2.2.2 产业安全理论
        2.2.3 价格传导机制理论
        2.2.4 投资挤出机制理论
        2.2.5 局部均衡理论
第三章 中国大麦进口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3.1 中国大麦进口贸易现状
        3.1.1 大麦进口数量大幅快速增加
        3.1.2 大麦进口价格波动性较大
        3.1.3 大麦进口来源高度集中
        3.1.4 大麦进口依存度显着提高
    3.2 中国大麦进口增加的原因分析
        3.2.1 大麦消费需求大幅快速增加
        3.2.2 大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
        3.2.3 大麦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价格与生产影响的路径分析
    4.1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价格的传导影响路径分析
        4.1.1 大麦进口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国内大麦价格
        4.1.2 国内大麦价格不断下跌,比较收益降低
    4.2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生产的挤出影响路径分析
        4.2.1 进口挤占国内市场空间,抑制大麦生产
        4.2.2 国内大麦供给不足,产需缺口不断扩大
        4.2.3 自给率显着下降,影响大麦产业安全
    4.3 大麦进口依赖性风险分析
        4.3.1 大麦进口依赖性指数衡量方法
        4.3.2 大麦进口依赖性风险评估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价格与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5.1.1 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
        5.1.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5.2 实证分析
        5.2.1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5.2.2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产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麦进口关税政策调整对大麦产业影响的模拟分析
    6.1 局部均衡理论模型
    6.2 中国农业产业模型
        6.2.1 模型介绍
        6.2.2 大麦市场供求模型框架
        6.2.3 模型参数
        6.2.4 稳健性检验
    6.3 大麦进口关税政策调整对大麦产业影响情景模拟
        6.3.1 情景模拟分析步骤
        6.3.2 情景模拟方案设定
        6.3.3 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调整和完善大麦进口贸易政策,降低进口冲击与损害
        7.2.2 建立健全大麦产业支持政策,提高国内生产能力
        7.2.3 实施大麦科技创新政策,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品牌理论概述
        2.1.1 品牌
        2.1.2 品牌战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品牌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2.2.2 宏观环境PEST分析理论
        2.2.3 中观行业环境迈克尔·波特五力分析理论
        2.2.4 内外部综合环境SWOT分析理论
第三章 河南新百维品牌发展战略的环境分析
    3.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简介及现状
        3.1.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简介
        3.1.2 河南新百维公司的发展现状
    3.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宏观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竞争环境分析
        3.3.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现有竞争品牌企业分析
        3.3.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潜在竞争品牌企业分析
        3.3.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替代品牌企业分析
        3.3.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供应商分析
        3.3.5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下游买家分析
    3.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内部环境分析
        3.4.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技术资源
        3.4.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3.4.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财务状况
        3.4.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生产能力状况
    3.5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3.5.1 公司高端人才数量配备不足且不完善
        3.5.2 公司的品牌定位不明确
        3.5.3 品牌形象不鲜明
        3.5.4 公司品牌知名度不高
        3.5.5 公司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下
    3.6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6.1 缺乏品牌战略规划
        3.6.2 公司组织架构陈旧缺失公司管理体制落后
        3.6.3 公司品牌建设投入资金少
        3.6.4 公司人力资源机制不健全
        3.6.5 公司技术力量和开发策略有待改善
        3.6.6 公司品牌建设有待优化
    3.7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环境SWOT矩阵分析
        3.7.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优势分析(S)
        3.7.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劣势分析(W)
        3.7.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机会分析(O)
        3.7.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威胁分析(T)
        3.7.5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环境SWOT矩阵分析
第四章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规划
    4.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4.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战略目标
        4.2.1 建立强势品牌培育管理体系
        4.2.2 市场目标
    4.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品牌发展战略布局
        4.3.1 公司品牌策划运营团队建设与管理
        4.3.2 明确品牌定位
        4.3.3 构建品牌资产
        4.3.4 创建品牌文化
        4.3.5 传播品牌内涵
        4.3.6 维护品牌发展
        4.3.7 品牌危机公关
    4.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步骤
        4.4.1 创立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核心体系
        4.4.2 品牌传播
        4.4.3 品牌提升
第五章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人才保障
        5.1.1 改善组织结构,提升运营效能
        5.1.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优秀管理团队
        5.1.3 加强人才管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5.2 财务保障
    5.3 制度保障
        5.3.1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
        5.3.2 售后服务管理
        5.3.3 薪酬绩效考核
        5.3.4 安全生产标准
        5.3.5 现场管理
        5.3.6 产品质量标准管理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药品流通
        二、药品安全
        三、药品流通监管
        四、药品流通安全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一、政府规制理论
        二、治理理论
第二章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概况
        一、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二、社会化流通企业增多
        三、行业管理成效明显
    第二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加强监管的紧迫性分析
        一、假药危害日益严重
        二、药品监管未彻底到位
        三、药品流通市场失灵
第三章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第一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安全监管发展历程
    第二节 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主要措施
        一、药品安全监管的机构及人员情况
        二、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职能
        三、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方式
        四、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
    第三节 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成效
第四章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药品安全的满意度分析
        三、药品安全监管职能了解程度分析
        四、虚假药品广告现象分析
        五、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分析
    第二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方式单一化
        二、监管对象问题多且分散
        三、监管效能不强
        四、监管过程民众参与度不强
    第三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
        二、药品企业缺乏自我监管意识
        三、药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
        四、药品安全监管队伍综合能力不足
        五、药品安全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足
第五章 发达国家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第一节 欧美国家药品流通安全监管措施
        一、美国药品流通安全监管措施
        二、英国药品流通安全监管措施
        三、日本药品流通安全监管措施
    第二节 启示与借鉴
        一、建立健全的药品监督管理制度
        二、建立稳定的药品流通监督体制
        三、审查药品广告,确保真实性
        四、加大药品企业稽查抽查力度
第六章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完善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一、构建起流通领域科学的安全监管体制
        二、建立多方联动的多元化监管机制
        三、健全药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建设
    第二节 建立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配套制度
        一、建立药品监管信息化制度
        二、建立广告相关规范制度
        三、构建药品流通企业的安全信用体系
    第三节 加强哈尔滨市药品安全监管外部力量建设
        一、提升公众监督的参与度
        二、加强药品安全政策、法规宣传
        三、提升监管对象的职业素养
    第四节 加大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违法违规的惩戒力度
        一、加强药品安全教育
        二、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
        三、加大法律惩戒力度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解析
        1.3.1 康养
        1.3.2 康养旅游
        1.3.3 田园综合体
        1.3.4 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4.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础研究
    2.1 田园综合体相关研究
        2.1.1 田园综合体建设思路
        2.1.2 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素
        2.1.3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2.1.4 田园综合体建设作用
    2.2 康养旅游相关研究
        2.2.1 康养旅游人群类型
        2.2.2 康养旅游需求类型
        2.2.3 康养旅游开发模式
        2.2.4 康养旅游资源类型
    2.3 案例研究
        2.3.1 国外案例研究
        2.3.2 国内案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需求与田园综合体现状调查
    3.1 调研范围与内容
        3.1.1 调研范围与典型对象选取
        3.1.2 调研内容与方法
    3.2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与田园综合体现状
        3.2.1 东北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基本概况
        3.2.2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现状
        3.2.3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型村镇概况
    3.3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需求调查分析
        3.3.1 问卷设计与信效度分析
        3.3.2 康养旅游需求因素分析
        3.3.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3.3.4 不同人群康养旅游需求分析
    3.4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建设问题与应对
        3.4.1 生产建设问题与应对
        3.4.2 生活建设问题与应对
        3.4.3 生态建设问题与应对
        3.4.4 设施建设问题与应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
    4.1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生产规划策略
        4.1.1 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塑造
        4.1.2 田园康养旅游产业链的塑造
        4.1.3 田园康养地产产业的塑造
    4.2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生活规划策略
        4.2.1 新农村社区建设
        4.2.2 农业特色融入田园生活
        4.2.3 康养需求融入田园生活
    4.3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生态规划策略
        4.3.1 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
        4.3.2 康养景观的塑造
        4.3.3 人文生态景观的塑造
    4.4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设施规划策略
        4.4.1 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4.4.2 满足康养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4.3 满足旅游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4.4 满足生产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4.5 满足安全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4.6 满足寒地需求的配套设施规划策略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需求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东北地区康养旅游需求因素重要性评价调查
附录三 康养旅游需求因素重要性评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绿色食品及营销渠道理论概述
    2.1 绿色食品的概念与特征
        2.1.1 绿色食品的内涵
        2.1.2 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内涵
        2.1.3 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特征
    2.2 营销及渠道相关理论
        2.2.1 营销理论
        2.2.2 营销渠道理论
        2.2.3 营销渠道分析方法
第3章 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管理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
    3.1 北大荒集团产业及营销现状
        3.1.1 北大荒绿色食品产业现状
        3.1.2 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现状
    3.2 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分析
        3.2.1 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定性分析
        3.2.2 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定量分析
    3.3 北大荒营销渠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绿色食品营销现状及渠道概述
        3.3.2 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现状
        3.3.3 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效果分析
        3.3.4 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存在问题
第4章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构建与优化
    4.1 客户分析及产品定位
        4.1.1 目标客户分析
        4.1.2 产品定位
        4.1.3 渠道目标分析
    4.2 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渠道设计与构建
        4.2.1 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渠道设计
        4.2.2 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构建
    4.3 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管理
        4.3.1 渠道成员选择
        4.3.2 渠道结构优化
        4.3.3 加强渠道控制
        4.3.4 渠道关系优化
    4.4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营销策略
        4.4.1 优化产品策略
        4.4.2 继续推进品牌建设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北大荒绿色食品用户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B 北大荒绿色食品PEST影响因素评价体系权重调查表
致谢

(9)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2.1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野生动物
        2.1.2 保护价值
        2.1.3 价值评价
    2.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特征
        2.2.1 复杂特殊性
        2.2.2 综合影响性
        2.2.3 动态变化性
        2.2.4 保护约束性
        2.2.5 种间差异性
    2.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相关理论
        2.3.1 劳动价值论
        2.3.2 效用价值论
        2.3.3 环境价值论
        2.3.4 能值理论
        2.3.5 认知心理学理论
        2.3.6 野生动物可持续经营理论
        2.3.7 保护经济学理论
    2.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2.4.1 直接市场法
        2.4.2 间接市场法
        2.4.3 虚拟市场法
        2.4.4 路径分析法
        2.4.5 层次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分析
    3.1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3.1.1 影响因素结构
        3.1.2 影响因素内容
    3.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机理
        3.2.1 影响因素的直接关系
        3.2.2 影响因素的中介关系
        3.2.3 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
    3.3 影响机理模型构建及变量预设
        3.3.1 影响机理模型构建
        3.3.2 观测变量预设
    3.4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假设实证研究
        3.4.1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3.4.2 数据分析及检验
    3.5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假设实证结果分析
        3.5.1 假设验证结果分析
        3.5.2 模型路径拟合分析
        3.5.3 观测变量差异分析
    3.6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解释
    3.7 本章小结
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4.1 保护级别对评价体系的约束
    4.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构成分类体系构建
        4.2.1 种质资源价值构成分析
        4.2.2 经济价值构成分析
        4.2.3 生态价值构成分析
        4.2.4 社会价值构成分析
    4.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方法体系设计
        4.3.1 种质资源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2 经济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3 生态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4 社会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5 预期收益折现方法设计
    4.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指标设定及内涵阐释
        4.4.1 种质资源价值指标设定
        4.4.2 活体价值指标设定
        4.4.3 一次性产品价值指标设定
        4.4.4 多次性产品价值指标设定
        4.4.5 消费型游憩价值指标设定
        4.4.6 非消费型游憩价值(CE方法)指标设定
        4.4.7 能量供给价值指标设定
        4.4.8 有害物种控制价值指标设定
        4.4.9 植物授粉及种子传播价值指标设定
        4.4.10 科学研究价值指标设定
        4.4.11 社会生产力价值指标设定
        4.4.12 文化、美学及遗产价值指标设定
    4.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总体评价方法
        4.5.1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4.5.2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4.5.3 国家保护名录外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4.6 本章小结
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案例研究
    5.1 案例研究的原因、物种选取标准及数据来源
        5.1.1 案例研究的原因
        5.1.2 案例物种选取的标准
        5.1.3 参照物种选取的标准
        5.1.4 案例物种保护价值构成的确定依据
        5.1.5 数据来源
    5.2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保护价值评价
        5.2.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5.2.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5.2.3 丹顶鹤保护价值评价
    5.3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熊(Ursus thibetanus)保护价值评价
        5.3.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5.3.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5.3.3 黑熊保护价值评价
    5.4 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东北林蛙(Rana Chensinensis)保护价值评价
        5.4.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5.4.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5.4.3 东北林蛙保护价值评价
    5.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案例的比较分析及解释
        5.5.1 影响因素对案例物种价值评价结果影响分析
        5.5.2 案例物种保护价值评价结果的比较及解释
    5.6 本章小结
6 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提升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质资源保护
        6.1.1 重点保护高度濒危野生动物
        6.1.2 加强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
        6.1.3 加强历史孓遗野生动物保护
    6.2 促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产业经济发展
        6.2.1 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产业
        6.2.2 发展野生动物生态旅游产业
        6.2.3 探索野生动物新型保护经营模式
    6.3 恢复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
        6.3.1 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6.3.2 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
    6.4 提高野生动物总体社会综合效益
        6.4.1 开展野生动物科普教育
        6.4.2 推动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10)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居民消费研究综述
        1.2.2 国内居民消费研究综述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农村居民消费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居民及相关概念
        2.1.2 消费及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西方古典消费经济理论
        2.2.2 当代西方消费经济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理论
3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变动分析
    3.1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变动分析
        3.1.1 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动
        3.1.2 消费倾向变动
        3.1.3 恩格尔系数变动
        3.1.4 消费支出商品化率变动
        3.1.5 实物消费量和劳务消费量变动
        3.1.6 生活质量状况变动
    3.2 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2.1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与消费率的变动
        3.2.2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GDP的变动
        3.2.3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适应度的评价
    3.3 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分析
        3.3.1 高低收入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3.3.2 高低收入组消费支出呈缩小趋势
        3.3.3 中高收入组消费贡献低
        3.3.4 中低收入组消费倾向高
        3.3.5 不同收入组均以货币性消费为主
4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4.1 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变动
        4.1.1 消费支出总体变动
        4.1.2 食品消费支出
        4.1.3 衣着消费支出
        4.1.4 居住消费支出
        4.1.5 家庭设备消费支出
        4.1.6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4.1.7 交通通讯消费支出
        4.1.8 文教娱乐消费支出
    4.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分析
        4.2.1 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比重变动
        4.2.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分析
    4.3 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
        4.3.1 食品支出的变化
        4.3.2 衣着支出变化
        4.3.3 居住支出的变化
        4.3.4 家庭设备支出的变化
        4.3.5 医疗保健支出变化
        4.3.6 交通通讯支出的变化
        4.3.7 文教娱乐支出的变化
5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模型分析
    5.1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介绍
        5.1.1 模型的选取
        5.1.2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介绍
        5.1.3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的评价
    5.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横截面数据分析
        5.2.1 模型检验及参数估计
        5.2.2 边际消费倾向及预算份额分析
        5.2.3 基本消费需求分析
        5.2.4 弹性分析
    5.3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5.3.1 模型检验及参数估计
        5.3.2 边际消费倾向及预算份额分析
        5.3.3 弹性分析
6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6.1 状态空间模型介绍
        6.1.1 状态空间模型概述
        6.1.2 状态空间模型的应用
    6.2 模型选取指标说明及预处理
        6.2.1 模型选取指标说明
        6.2.2 指标预处理
    6.3 模型实证
        6.3.1 单位根检验
        6.3.2 协整检验
        6.3.3 状态空间模型及参数估计
    6.4 结果分析
        6.4.1 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6.4.2 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6.4.3 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6.4.4 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6.4.5 分析结论
7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
    7.1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调查的基础工作
        7.1.1 调查样本的选取
        7.1.2 调查的方式方法
        7.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7.1.4 调查数据的整理
    7.2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统计分析
        7.2.1 收入情况
        7.2.2 总支出情况
        7.2.3 日常生活消费情况
        7.2.4 商品信息来源
        7.2.5 耐用品消费情况
        7.2.6 人情消费情况
        7.2.7 预防性消费情况
        7.2.8 消费环境状况
        7.2.9 文化生活消费
        7.2.10 消费权益保护
    7.3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的特点
        7.3.1 食物种类极大丰富、食品质量明显提高
        7.3.2 生活环境较大改善
        7.3.3 家庭耐用品种类增多、数量增加
        7.3.4 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7.3.5 医疗保健保险要求越来越高
        7.3.6 传统生活观念逐渐改变
    7.4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的主要因素
        7.4.1 收入因素
        7.4.2 传统心理观念因素
        7.4.3 市场环境因素
        7.4.4 家庭结构因素
        7.4.5 社会保障因素
        7.4.6 基础设施因素
8 扩大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8.1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思路
    8.2 持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8.2.1 加强农村居民职业技能培训
        8.2.2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8.2.3 继续加大农村政策扶持力度
    8.3 实现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8.3.1 做好社会保障网络的全覆盖
        8.3.2 探索农村教育保障救助机制
        8.3.3 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制度
        8.3.4 大力推进农村文体事业发展
    8.4 完善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
        8.4.1 继续加快农村融资平台建设
        8.4.2 鼓励社会化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
        8.4.3 加大农业风险保险力度
        8.4.4 建立实施农村资产金融制度
        8.4.5 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力度
    8.5 不断完善农村市场环境体系建设
        8.5.1 加强农村市场管理
        8.5.2 改善农村地区商品和服务的供给
        8.5.3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8.6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8.6.1 实施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8.6.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8.6.3 引导农村居民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习俗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黑龙江省居民保健食品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背景下黑龙江省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研究[D]. 杨天.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黑龙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D]. 郭文波.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1)
  • [4]大麦进口对中国大麦产业的影响研究[D]. 谭琳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5]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研究[D]. 许高举.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研究[D]. 谷文静.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7]东北地区康养旅游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D]. 徐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构建研究[D]. 陈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9]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D]. 王乙.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1)
  • [10]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研究[D]. 王兆国. 东北农业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黑龙江省居民保健食品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