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DL设计WCDMA测试终端软件系统

使用SDL设计WCDMA测试终端软件系统

一、用SDL设计WCDMA测试终端的软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郎宁[1](2013)在《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嵌入式应用的大范围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近些年来,实时嵌入式系统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和推广,让嵌入式领域的研发成为了当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热点。飞行传感器网络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飞行传感器网络一般由无线传感器网络和飞行机器人组成,。本文以ARM嵌入式技术和Android智能手机技术为基础,开发了一种飞行传感器网络系统,并具体实现了其中的视频传输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基于嵌入式ARM开发板的飞行传感器网络系统与地面控制器,在本项目中地面控制器为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开发。飞行传感器网络系统中集成有大量的各种传感器,实现对飞机的姿态、位置和飞行状态进行采集,其中视频传感系统主要实现对监测目标的搜索,是该飞行传感网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数据传输量最大的部分。本论文主要实现对该飞行传感网络中的视频数据的采集、压缩处理和对地面控制器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上的数据传输及处理。研究了远程视频传输的流程及核心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集视频采集、视频处理以及视频传输为一体的远程视频传输、处理系统。该系统利用ARM嵌入式系统采集摄像头捕获的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提高了视频的传输效率。利用Android智能手机的客户端来进行视频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并实现对机载嵌入式系统的远程控制。本论文主要工作是对于嵌入式设备和智能手机进行开发编程,搭建ARM嵌入式以及Android智能手机开发环境,设计并实现了视频采集、视频传输以及视频播放处理、远程控制等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可以投入使用。

邱光能[2](2013)在《基于嵌入式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嵌入式的视频监控技术成为了安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针对家庭或别墅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本文给出了一种以S3C2440A处理器为核心,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的嵌入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方案。本系统采用USB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将视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客户端进行图像处理,以实现视频显示和异常提示等功能。首先在分析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需求的基础之上,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设计了硬件主要接口电路,并根据功能对软件部分进行了模块划分。软件划分为操作系统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操作系统层软件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运行平台,主要包括引导程序、Linux内核移植和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等;应用层软件用于完成图像的采集、网络传输、客户端显示和图像处理等,可以划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应用层软件。接着对应用层软件的各个功能部分进行详细设计和实现。开发了服务器端的采集传输程序,利用USB ZC301摄像头完成视频图像的采集压缩,以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实现视频流数据的传输。最后开发了客户端的显示和视频图像处理应用程序。对现有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减和五帧对称差分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利用计算机视觉库OpenCV实现了该算法,使系统具有异常目标入侵提示功能,更加智能化。此外,鉴于B/S结构的跨平台的优越性,还移植嵌入式Web服务器和MJPG-streamer流媒体服务器,实现视频图像的浏览器播放。在完成系统设计基础之上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预期的功能,运行稳定可靠。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方法,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易用性;结合嵌入式的硬件设计还使系统便于推广,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王元虎[3](2013)在《基于RSL及Fuzzing的协议测试工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的日趋完善使其成为信息交互的主要载体,随之网络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网络协议的具体实现是网络的基础,因此,网络协议自身的安全性决定了整个网络的安全性。本论文主要对国产基础软件中涉及到的网络协议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然后研发出了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检测的测试工具。论文首先研究了基于形式化方法的软件测试技术,在对多种形式化描述语言及协议测试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采用RSL形式化描述语言与模糊测试技术作为开发测试工具的主要方法。为了便于协议实现模型到具体形式化描述的转换,论文选择了CSP的协议模型作为形式化描述的基础。同时,本文对几种常见的网络协议进行了研究,按协议的功能实现把被测网络协议划分为两类:多序列的网络协议和单序列的网络协议。在对协议进行形式化的基础上,论文针对划分的两种网络协议分别提出了测试用例的生成规则:对于多序列网络协议,采用动作序列和异常元素库相结合的方法生成测试用例;对于单序列网络协议,采用报文格式和异常元素库相结合的方法生成测试用例。根据这两种网络协议测试用例的生成规则对协议的模糊测试引擎进行了设计,以此为基础论文研发出了一款测试工具---网络协议安全性模糊测试工具。最后,本文通过实验的方式对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工具能够有效的发现网络协议的安全漏洞,满足了国产基础软件的安全测试需求。另外,该工具不仅可以独立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测试,而且还可以通过预先定义的接口与其它测试工具协作完成测试,大大增强了工具的扩展性和通用性。

万俊[4](2012)在《基于嵌入式无刷直流电机监控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无刷直流电动机以其独有的特性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与此同时如果工作中的无刷直流电机发生严重故障,将会造成电机严重损坏,同时会中断产品的正常生产,其经济损失不可预料。因此,对无刷直流电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就变得尤其重要。这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监控系统对无刷电机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电机运行中的故障,以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基于嵌入式无刷直流电机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研究的是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无刷直流电机监控系统。整个系统设计分为嵌入式控制中心硬件部分和系统软件控制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系统硬件设计采用了三星S3C6410嵌入式处理器,采取Android操作系统构建系统软件平台。GSM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以及以太网芯片构成了操作系统与无刷电机驱动进行有线和无线通讯方式。温度传感器和CMOS摄像头负责对系统运行环境的温度和图像进行实时采样,并通过控制中心反馈给客户端软件。第二部分,系统软件主要分为PC机客户端软件和Android手机客户端软件。PC机客户端软件主要采用Web服务器与动态网页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达到对监控对象控制。Android手机客户端软件主要采用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使用Java编程构建客户端控制界面,通过蓝牙和GSM协议与控制中心交换监测数据。最后经过调试两种客户端软件都能够正常工作运行,及时准确显示和反馈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整个硬件和软件系统分别经过单独和统一的调试,嵌入式控制中心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同时能够通过有线和无线外设模块与无刷直流电机进行有效的数据通信。通过对监测对象的工作温度、运转速度以及实时图像数的据采集和分析,然后与安全状态参数进行比较得出反馈参数,并传递给监控对象的驱动控制器,最终实现了准确稳定的监控。

李亮[5](2012)在《基于G.hn标准的数据终端MAC层实现方案研究》文中认为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正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信息化与数字化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趋势。数字家庭和智能家居的概念也由此而产生,数字化家居是指将公共网络信息服务通过家庭网关延伸到每个家庭,并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各种信息终端,为家庭提供集通信、家电控制、娱乐、家居管理、安全防范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家庭联网技术主要解决家庭内部终端之间的互联方式。由于家庭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家庭联网技术一直是个非常活跃的领域,随着多媒体业务(比如IPTV业务)和相关应用在家庭的普及,对互联技术在QoS、带宽性能以及使用便捷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HomePNA、MoCA、PLC三种家庭联网技术的数据终端之间不能进行兼容互联,且这三种标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对家庭信息终端的互联技术进行统一,国际电信联盟(ITU-T)研究并制定出了新一代统一的家庭联网标准G.hn,该标准能够使信息终端通过家庭内的电话线、同轴电缆和电力线进行互联通信。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课题的来源背景及其意义,然后介绍了G.hn家庭网络标准协议,重点对G.hn协议中MAC层内部结构、功能模块划分,对MAC层中的主要功能模块,诸如MAC数据业务模块、MAC数据调度模块、MAC管理业务模块、MAC数据收发模块的软件设计方案做了详细的描述。在MAC层设计过程中,对模块如何合理划分及各个模块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做了详细的设计。为了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按照结构化的设计思路将各个模块逐一细化,选用规格描述语言SDL和Telelogic Tau Suite软件平台,对各个模块的具体细节进行实现,并使用可视化仿真工具对设计进行功能验证。最后讲述了如何将软件设计方案在选定的硬件平台上进行实现。

蒋倩[6](2012)在《基于SDL的CTCS-3车地通信协议的描述与实现》文中认为我国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基于无线通信GSM-R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GSM-R系统为列车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了车地间双向通信。为确保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于抵御各种安全隐患的车地通信协议的正确性及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首先阐述了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的系统结构,根据数据传输安全相关需求,详细分析了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的安全通信标准。然后,论文选用形式化描述语言SDL和其支撑工具Telelogic TAU,对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状态机进行形式化描述,建立SDL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协同仿真和遍历验证,生成消息序列流图MSC和错误报告,并通过验证说明了该SDL系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论文在所建SDL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将其自动转换为C代码,并最终应用与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软件中,该软件已经服务于CTCS-3级列控系统测试评估认证平台。论文将标准描述语言SDL引入CTCS-3级列控系统,以形式化描述技术为主线对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进行描述与实现,不仅能够从协议描述上消除语言的二义性,而且能够减少实现通信软件的错误,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难度。基于SDL协议设计方法实现的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软件在防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也有很好的保障,将其成功应用于CTCS-3级列控系统测试评估认证平台能够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验证和评估测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翼翼[7](2011)在《基于i.MX27的3G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研究》文中认为在移动通信和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视频会议、可视电话、远程医疗以及视频监控等图像技术的应用日渐普及。其中,视频监控是一门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以其方便、及时、直观、信息内容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安全保卫等场所。本文利用3G网络的无地理限制、布线成本低等优点,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RTSP协议、3G传输(TD-SCDMA)和B/S模式的嵌入式视频监控实验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动态;分析研究了3G视频监控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Socket编程技术、B/S架构技术、3G通信技术、uClinux系统以及多进程/线程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该系统总体架构方案,实现了以i.MX27为微处理器硬件平台、以3G为传输通道的基于RTSP协议的嵌入式视频监控服务器。接着,通过分析i.MX27微处理器输出的H.264视频流的特点,考虑硬件结构的特点设计应用软件,扩展了可实现RTSP协议的Live555开源库对H.264文件的支持,以及云台控制功能。然后,针对本系统的特点,通过对VLC开源库的剪裁、编译,调用其SDK,与MFC技术相结合,接收来自服务器端的视频流并解码显示;运用ActiveX技术将控件嵌入网页中,利用Web服务器形成B/S模式,实现了客户端监控平台的基本功能。最后,对本文实现的3G视频监控实验系统进行了测试以及分析。经测试,客户端接收的图像显示效果良好,实现了播放、暂停、抓图等功能,并能够对服务器端的摄像头云台进行控制。

赵天昊[8](2011)在《数字集群基站广播控制功能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我国应用的增加,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无论在经济角度上还是在安全角度上都意义重大。广播控制功能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广播控制功能的设计直接影响着移动台的小区选择及移动台与基站的同步等关键过程,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及稳定性。本文在综述了广播控制功能及国内外移动通信系统广播控制协议发展状况基础上,阐述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广播控制信道的特点,并深入分析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广播控制信令及广播参数。通过分析广播控制功能所涉及模块的特点,提出了各个模块的开发流程及开发方法。数字集群系统基站侧广播控制功能开发基于Linux和Vxwork系统,使用AdventNet Agent Toolkit C Edition开发网络管理代理端,使用Telelogic TAU G2开发交换机和信道机协议栈,使用C语言开发交换机环境函数,实现了通过网络管理客户端设置交换机参数与信道机参数的功能,并实现了在交换机移动性管理层将交换机参数与信道机参数转换成广播信息的功能,以及向信道机MAC层发送该广播信息的功能。最后,对数字集群系统基站侧广播参数的设置和传输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预期一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邱亮[9](2009)在《基于HSDPA的NodeB-Tester冲击测试平台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WCDMA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也是最成熟的3G技术,是各个通信设备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从3G设备的部署角度看,基站NodeB的数量最多,也是合同中最大的部分。NodeB-Tester是我国某一着名通信厂商的基站NodeB的测试设备,它主要是模拟WCDMA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Iub口对NodeB进行全面的测试。本文基于作者在NodeB-Tester冲击测试平台研发中的工作,对如何有效的测试NodeB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本文阐述了用四种不同分布的随机数模拟真实通信环境中的几种主要的技术指标:UE数量、呼叫起始时间、NBAP保持时间、无线链路ID、小区ID、HSDPA下行数据速率,产生随机的测试实例。并提出设计一个可编程脚本解释器,使测试人员能够以脚本的形式组织每一个测试实例的测试逻辑,统计冲击测试中的中间结果,对基站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测试人员对NodeB-Tester的功能和操作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HSDPA的NodeB-Tester冲击测试平台。这个冲击测试平台以流程图的形式组织测试脚本,用数据库配置冲击测试中的各种随机的技术指标,由冲击测试平台生成可以近似模拟真实环境的测试实例,对NodeB发起冲击测试。这个冲击测试平台有效的提高了NodeB-Tester在HSDPA性能测试方面的表现,方便测试人员组织测试逻辑和积累测试用例。通过实际部署和运行情况表明这个冲击测试平台表现良好,有效的保障了NodeB的质量。

马千里[10](2009)在《基于SIP的可视对讲终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逐步数字化、智能化。日常生活中数字化产品也随处可见,小区可视对讲系统的数字化也大势所趋。可视对讲系统发展到今天功能上已经很强大,但是还存在一些弊端,一个安全、稳定、实用、标准、开放的全数字化网络智能系统将是该行业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当前可视对讲系统的现状,结合未来可视对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的可视对讲终端软件系统解决方案。论文研究了SIP相关技术,包括SIP、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语音编码技术和视频编码标准。针对现有可视对讲终端功能与现有终端的弊端,结合SIP工作流程,设计并实现了可视对讲终端软件系统。该终端系统实现了可视对讲的全数字化,克服了现有系统的一些弊端,能够实现指定节点的监控、接收管理中心发布的信息,以及网络中任意节点之间通信,且因采用标准的控制协议功能容易扩展,与其他兼容SIP的终端互联。

二、用SDL设计WCDMA测试终端的软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SDL设计WCDMA测试终端的软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核心技术概述
    2.1 ARM嵌入式技术简介
        2.1.1 ARM处理器的选择
        2.1.2 ARM9的体系结构
        2.1.3 OMAP处理器
    2.2 Android系统
        2.2.1 Android简介
        2.2.2 Android系统架构
        2.2.3 硬件抽象层
    2.3 OpenMAX
        2.3.1 OPENMAX的系统结构
        2.3.2 Android中OpenMAX的使用情况
    2.4 视频编码
        2.4.1 视频压缩
        2.4.2 H.264简介
        2.4.3 视频格式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功能模块分析
        3.1.1 系统硬件描述
        3.1.2 视频采集模块功能描述
        3.1.3 视频文件传输模块功能描述
        3.1.4 视频编译处理模块功能描述
        3.1.5 手机客户端功能描述
    3.2 系统开发环境
    3.3 系统的功能结构
    3.4 系统研发可行性分析
        3.4.1 技术可行性分析
        3.4.2 系统安全可行性分析
        3.4.3 经济可行性分析
        3.4.4 综合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思想和原则
        4.1.1 指导思想
        4.1.2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4.3.1 ARM端架构设计
        4.3.2 传输协议设计
        4.3.3 手机客户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功能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5.1.1 Java SDK开发环境配置
        5.1.2 Android SDK安装与配置
        5.1.3 ARM嵌入式硬件环境
    5.2 系统功能实现
        5.2.1 视频采集功能实现
        5.2.2 视频交叉编译实现
        5.2.3 视频编码传输模块功能实现
        5.2.4 手机客户端功能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分析
    6.1 系统测试概述
        6.1.1 系统测试环境
        6.1.2 系统测试流程与原则
    6.2 系统测试与分析
        6.2.1 连接模式测试
        6.2.2 手机客户端播放功能测试
        6.2.3 系统压力测试
        6.2.4 视频传输性能测试
        6.2.5 缓冲延迟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内容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嵌入式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
        2.1.1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
        2.1.2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基本设计要求
    2.2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平台搭建
        2.3.1 主要硬件芯片选型
        2.3.2 硬件主要接口模块设计
    2.4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平台开发
    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3.2 嵌入式 Linux 的开发流程
    3.3 启动及引导程序
        3.3.1 Boot Loader 启动分析
        3.3.2 U-boot 在 S3C2440A 上的移植
    3.4 Linux 操作系统的移植
        3.4.1 Linux 内核结构
        3.4.2 基于 S3C2440A 平台的 Linux 内核移植
        3.4.3 文件系统 Yaffs 的移植
        3.4.4 编译烧写启动内核
    3.5 设备驱动的开发
        3.5.1 Linux 设备驱动层次与开发流程
        3.5.2 以太网控制器驱动的开发
        3.5.3 USB 摄像头驱动的开发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视频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4.1 运动目标检测的基本算法
    4.2 改进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4.2.1 预处理
        4.2.2 背景模型建立
        4.2.3 融合对称差分和背景减的运动目标提取
    4.3 算法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
    5.1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程序总流程
    5.2 服务器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2.1 服务器端主程序设计
        5.2.2 图像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5.2.3 图像网络传输模块软件设计
    5.3 客户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3.1 客户端主线程设计
        5.3.2 图像显示模块设计
        5.3.3 图像处理模块设计
        5.3.4 图像存储模块设计
    5.4 B/S 结构视频显示
        5.4.1 嵌入式 Web 服务器的系统结构
        5.4.2 嵌入式 Web 服务器的移植
        5.4.3 MJPG-streamer 流媒体服务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搭建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层软件测试
    6.3 应用层软件测试
    6.4 系统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3)基于RSL及Fuzzing的协议测试工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件测试形式化描述方法
        1.2.2 模糊测试技术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知识
    2.1 网络协议测试技术
        2.1.1 一致性测试
        2.1.2 互操作性测试
        2.1.3 性能测试
        2.1.4 健壮性测试
    2.2 漏洞检测方法
        2.2.1 手工测试
        2.2.2 模糊测试
        2.2.3 进制比对技术
        2.2.4 静态分析技术
        2.2.5 动态分析技术
    2.3 软件测试形式化方法
        2.3.1 软件测试形式化定义
        2.3.2 形式化描述语言
    2.4 常见网络协议
        2.4.1 HTTP协议
        2.4.2 FTP协议
        2.4.3 SMTP协议
    2.5 本章小结
3 网络协议安全性模糊测试的研究
    3.1 网络协议模糊测试引擎设计
        3.1.1 RSL形式化描述语言语法规则
        3.1.2 网络协议的RSL语言描述
        3.1.3 网络协议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3.2 网络协议模糊测试流程设计
    3.3 总体框架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网络协议安全性模糊测试工具的设计
    4.1 网络协议模糊测试工具
    4.2 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集成管理模块
        4.2.2 模糊测试引擎模块
        4.2.3 测试执行模块
        4.2.4 监控模块
        4.2.5 结果分析模块
        4.2.6 异常处理模块
        4.2.7 各个模块间的交互
    4.3 本章小结
5 网络协议安全性模糊测试工具的实现与验证
    5.1 网络协议安全性模糊测试工具的实现
    5.2 网络协议安全性模糊测试工具的验证
        5.2.1 模糊测试验证方法
        5.2.2 测试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嵌入式无刷直流电机监控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
第2章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1 系统架构
    2.2 系统硬件结构
        2.2.1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
        2.2.2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
    2.3 系统软件结构
        2.3.1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2.3.2 远程监控软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1 S3C6410处理器模块设计
        3.1.2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3.1.3 存储电路设计
        3.1.4 USB通信电路设计
        3.1.5 TFT液晶电路设计
        3.1.6 以太网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3.2 无刷直流电机硬件电路设计
        3.2.1 主控电路设计
        3.2.2 驱动电路设计
        3.2.3 位置检测电路设计
    3.3 故障检测电路
        3.3.1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3.3.2 GSM模块电路设计
        3.3.3 蓝牙模块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ANDROID操作系统开发平台设计
        4.1.1 Android操作系统特性和优点
        4.1.2 Android操作系统平台架构
        4.1.3 Android应用开发环境搭建
    4.2 ANDROID操作系统移植
        4.2.1 Android编译环境建立
        4.2.2 Android源代码下载和编译
        4.2.3 Android根文件系统映像制作
    4.3 系统功能模块驱动程序的设计
        4.3.1 Nandflash驱动的移植和设计
        4.3.2 LCD驱动的移植和设计
        4.3.3 触摸屏驱动的移植和设计
        4.3.4 网卡驱动的移植和设计
        4.3.5 USB驱动的移植和设计
        4.3.6 温度传感器驱动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监控服务器和客户端设计
    5.1 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5.1.1 Web服务器原理
        5.1.2 嵌入式Web服务器构建
        5.1.3 视频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5.2 客户端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5.2.1 PC机客户端软件设计
        5.2.2 Android手机端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软硬件调试和结果分析
    6.1 系统硬件电路的调试
        6.1.1 嵌入式主控电路调试
        6.1.2 故障检测电路调试
        6.1.3 无刷直流电机电路调试
    6.2 系统软件的调试
        6.2.1 PC机客户端软件测试
        6.2.2 Android手机端软件测试
    6.3 调试结果分析和总结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G.hn标准的数据终端MAC层实现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论文的选题意义
    1.3 论文所做的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G.HN 协议关键技术
    2.1 G.HN 协议简介
        2.1.1 网络结构模型
        2.1.2 网络域的操作模型
        2.1.3 终端节点功能
        2.1.4 协议参考模型
    2.2 G.HN 物理层协议简介
        2.2.1 PHY 层功能模型
        2.2.2 PHY 层数据帧
    2.3 G.HN MAC 协议简介
        2.3.1 数据链路层功能模型
        2.3.2 媒介访问控制子层(MAC)
        2.3.3 MAP 控制的媒介访问
        2.3.4 TXOPS 与TSS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AC 子层协议的开发平台
    3.1 开发平台的系统结构
    3.2 主要硬件组件介绍
        3.2.1 FPGA 核心模块
        3.2.2 存储器模块
        3.2.3 时钟电路模块
        3.2.4 电路外围接口
    3.3 基于NIOS Ⅱ 处理器的系统开发
    3.4 NIOS Ⅱ 处理器系统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AC 层协议的软件设计方案
    4.1 规格描述语言与开发工具
        4.1.1 SDL 语言介绍
        4.1.2 开发工具
    4.2 MAC 协议软件设计
        4.2.1 MAC 子层功能模块划分
        4.2.2 MAC 协议的SDL 系统结构
        4.2.3 MAC 协议的SDL 信号定义
    4.3 MAC 层数据业务模块
        4.3.1 LPDU_TO_MPDU 子模块
        4.3.2 LPDU_FROM_MPDU 子模块
    4.4 MAC 层数据调度模块
    4.5 MAC 层数据收发模块
        4.5.1 MAC 层数据接收模块
        4.5.2 MAC 层数据发送模块
    4.6 MAC 层管理业务模块
    4.7 MAC 层模块功能测试
        4.7.1 测试环境
        4.7.2 功能测试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DL 的MAC 协议软件实现
    5.1 基于MICROC/OS-Ⅱ 的应用开发模式
        5.1.1 MICROC/OS-Ⅱ 内核结构
        5.1.2 在MICROC/OS-Ⅱ 上的应用开发流程
    5.2 MAC 协议软件体系结构
    5.3 SDL 描述协议的实现
        5.3.1 从SDL 设计到具体实现
        5.3.2 SDL 设计到C 代码的转换
        5.3.3 SDL 设计集成
        5.3.4 环境函数设计
    5.4 在MICROC/OS-Ⅱ 上的MAC 软件开发与调试
        5.4.1 MICROC/OS-Ⅱ 在NIOS Ⅱ 上的移植
        5.4.2 软件实现与调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SDL的CTCS-3车地通信协议的描述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对象介绍
        1.1.1 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1.1.2 无线通信系统GSM-R
        1.1.3 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
    1.2 协议形式化描述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2 协议工程与形式化描述技术
    2.1 协议工程理论与通信软件开发
        2.1.1 协议工程理论简介
        2.1.2 基于协议工程的通信软件开发
    2.2 消息跟踪语言MSC
    2.3 协议形式化描述语言SDL
        2.3.1 SDL系统结构
        2.3.2 SDL通信机制
        2.3.3 SDL数据定义
        2.3.4 SDL时钟处理
    2.4 协议开发环境Telelogic TAU
    2.5 本章小结
3 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形式化描述
    3.1 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安全通信结构分析
    3.2 基于MSC的通信案例描述
        3.2.1 安全连接的建立时序
        3.2.2 安全数据的传输时序
        3.2.3 安全连接的释放时序
    3.3 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EFSM模型
    3.4 基于SDL的协议状态机描述
        3.4.1 数据类型形式化定义
        3.4.2 SDL系统级描述
        3.4.3 SDL模块级描述
        3.4.4 SDL进程级描述
    3.5 基于SDL的协议仿真与验证
        3.5.1 SDL模型静态分析
        3.5.2 SDL代码仿真调试
        3.5.3 SDL代码协议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软件实现
    4.1 SDL向最终C代码转换流程
    4.2 CTCS-3级车地通信协议SDL模型到C代码
        4.2.1 SDL到C代码的自动生成
        4.2.2 SDL与操作系统的集成
        4.2.3 环境函数修改设计
    4.3 通信协议软件运行于目标平台
        4.3.1 手工编写代码
        4.3.2 辅助功能的设计
        4.3.3 界面展示与实验分析
    4.4 与传统的方法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作总结
    5.2 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i.MX27的3G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构
第二章 3G视频监控系统相关技术
    2.1 视频压缩技术和传输协议
        2.1.1 监控视频的H.264压缩
        2.1.2 实时视频传输及相关协议
        2.1.3 Live555介绍
    2.2 网络传输的基本概念
        2.2.1 H.264视频流的网络传输技术
        2.2.2 基于Socket的编程实现
    2.3 B/S架构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2.3.1 B/S技术及特点
        2.3.2 Web服务器
        2.3.3 Active X技术
    2.4 3G视频传输技术
    2.5 uClinux系统
    2.6 多进程处理
        2.6.1 Linux多进程处理
        2.6.2 uClinux多进程处理
    2.7 多线程处理
        2.7.1 Linux多线程处理
        2.7.2 线程间通信机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监控系统服务器端硬件平台的实现
    3.1 3G视频监控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3.2 i.MX27嵌入式处理平台
        3.2.1 i.MX27处理器
        3.2.2 i.MX27开发平台
    3.3 视频采集模块
    3.4 视频编码模块
    3.5 3G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控系统服务器端应用软件的实现
    4.1 应用软件总体设计
    4.2 视频采集程序
    4.3 视频编码程序
    4.4 视频传输控制程序
        4.4.1 RTSP/RTP实时传输与控制协议
        4.4.2 H.264的RTP封装
        4.4.3 H.264视频流在Live555中的实现
    4.5 云台控制程序
    4.6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移植与应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控系统客户端应用软件的实现
    5.1 客户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
    5.2 开源解码器/播放器的介绍
    5.3 VLC库的介绍和应用
        5.3.1 VLC库的概述
        5.3.2 VLC库的编译、剪裁与调试
        5.3.3 VLC库在VC++中的应用
    5.4 客户端B/S架构的实现
        5.4.1 OCX控件
        5.4.2 数字签名
        5.4.3 Active X控件嵌入网页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环境
    6.2 系统测试方法
    6.3 测试结果
    6.4 测试结果分析
        6.4.1 系统工作过程
        6.4.2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8)数字集群基站广播控制功能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概述
    1.2 广播控制功能
        1.2.1 广播信道
        1.2.2 广播信息
    1.3 国内外广播控制协议发展现状
        1.3.1 国内广播控制协议
        1.3.2 国外广播控制协议
    1.4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工作
2 数字集群系统的广播控制协议
    2.1 数字集群广播控制信道
    2.2 数字集群广播控制信令
        2.2.1 同步广播信令
        2.2.2 系统广播信令
        2.2.3 小区参数广播信令
    2.3 广播参数的具体分析
        2.3.1 同步广播信令参数
        2.3.2 系统广播信令参数
        2.3.3 小区参数广播信令参数
3 数字集群基站广播控制功能的开发
    3.1 相关开发模块
        3.1.1 网络管理代理端
        3.1.2 交换机环境函数
        3.1.3 交换机移动性管理层
        3.1.4 信道机链路控制层
    3.2 开发环境
        3.2.1 Linux操作系统
        3.2.2 Vxwoks操作系统
    3.3 开发语言
        3.3.1 C语言
        3.3.2 UML语言
        3.3.3 SDL语言
    3.4 开发工具
        3.4.1 网络管理代理端开发工具
        3.4.2 基站协议栈开发工具
    3.5 开发方法
4 基站侧广播控制功能的开发与实现
    4.1 网络管理代理端的开发
        4.1.1 MIB定义
        4.1.2 网络管理代理端内部结构体的定义
        4.1.3 网络管理端业务流程分析
        4.1.4 网络管理代理端代码生成及修改
    4.2 交换机环境函数的开发
        4.2.1 xInitEnv函数的开发
        4.2.2 xInEnv函数的开发
        4.2.3 xOutEnv函数的开发
    4.3 交换机移动性管理层的开发
        4.3.1 移动性管理层功能实体划分
        4.3.2 广播信息相关信号定义
        4.3.3 移动性管理层的状态图
    4.4 信道机链路控制层的开发
        4.4.1 链路控制层功能实体划分
        4.4.2 广播信息相关信号定义
        4.4.3 链路控制层的状态图
5 基站侧广播控制功能的测试
    5.1 广播控制功能测试方法
        5.1.1 广播控制功能测试原理
        5.1.2 广播控制功能测试流程
    5.2 使用AdventNet MibBrowser测试
        5.2.1 载入MIB文件
        5.2.2 修改单个变量
        5.2.3 修改表格类型变量
    5.3 基站侧广播控制功能的测试
        5.3.1 测试内容
        5.3.2 测试过程
        5.3.3 测试结果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HSDPA的NodeB-Tester冲击测试平台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内容组织与安排
第二章 HSDPA基本原理和NodeB-Tester系统架构
    2.1 扩频通信和WCDMA基本原理
        2.1.1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
        2.1.2 WCDMA系统架构
    2.2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HSDPA
        2.2.1 HSDPA技术特点
        2.2.2 HSDPA引入的新技术
    2.3 NodeB-Tester的功能和系统架构
        2.3.1 NodeB-Tester工作位置和功能
        2.3.2 NodeB-Tester系统架构和模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odeB-Tester的HSDPA冲击测试研究
    3.1 NodeB的容量、覆盖和业务质量的研究
        3.1.1 容量、覆盖和业务质量的关系
        3.1.2 HSDPA接纳控制与负荷控制
    3.2 NodeB-Tester的HSDPA有效测试的研究
        3.2.1 真实环境下的UE呼叫状况
        3.2.2 近似模拟真实环境的冲击测试评估方法
    3.3 冲击测试功能对NodeB-Tester的架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odeB-Tester冲击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需求分析
    4.2 系统架构设计
    4.3 基础支撑层设计与实现
        4.3.1 随机数生成函数库设计与实现
        4.3.2 可编程脚本解释器设计与实现
        4.3.3 配置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建模
    4.4 操作应用层设计与实现
        4.4.1 模型驱动开发工具设计与实现
        4.4.2 NodeB-Tester冲击测试内核设计与实现
    4.5 冲击测试平台部署与运行
        4.5.1 冲击测试平台部署分析
        4.5.2 冲击测试平台运行示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总结及研究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10)基于SIP的可视对讲终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智能小区概述
    1.2 可视对讲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2.1 可视对讲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可视对讲系统控制网络常用技术
        1.2.3 可视对讲系统发展趋势
    1.3 本文所作的工作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关键技术分析
    2.1 会话发起协议SIP
        2.1.1 SIP介绍
        2.1.2 SIP功能
        2.1.3 SIP系统基本组成
        2.1.4 SIP实现机制
        2.1.5 SIP消息格式
        2.1.6 SIP URI结构
        2.1.7 SIP事务
        2.1.8 SIP的基本工作过程
    2.2 会话描述协议SDP
        2.2.1 SDP介绍
        2.2.2 协议结构
    2.3 实时传输协议
        2.3.1 RTP
        2.3.2 RTCP
    2.4 语音技术
        2.4.1 语音编码技术
        2.4.2 静音检测
    2.5 视频编解码标准
第三章 软件系统设计
    3.1 可视对讲终端软件总体设计
        3.1.1 可视对讲系统网络结构
        3.1.2 可视对讲终端概述
        3.1.3 可视对讲终端工作原理
        3.1.4 可视对讲终端功能模块
        3.1.5 系统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
        3.1.6 缓冲队列
        3.1.7 SIP开发相关技术
    3.2 可视对讲终端软件的设计
        3.2.1 用户接口模块设计
        3.2.2 后台监听模块设计
        3.2.3 音频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3.2.4 视频输入输出模块
        3.2.5 电控锁控制模块设计
        3.2.6 即时消息模块设计
        3.2.7 监控功能模块设计
        3.2.8 循环缓冲队列设计
第四章 软件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4.1 软件系统的实现
        4.1.1 SIP系统工作流程
        4.1.2 用户接口的实现
        4.1.3 后台监听的实现
        4.1.4 音频输入输出的实现
        4.1.5 视频输入输出的实现
        4.1.6 循环缓冲队列的实现
    4.2 软件系统测试
        4.2.1 测试工具
        4.2.2 测试环境
        4.2.3 SIP功能测试
        4.2.4 RTP功能测试
        4.2.5 测试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用SDL设计WCDMA测试终端的软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郎宁. 东北大学, 2013(07)
  • [2]基于嵌入式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邱光能. 湖南大学, 2013(05)
  • [3]基于RSL及Fuzzing的协议测试工具的研究[D]. 王元虎.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4]基于嵌入式无刷直流电机监控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 万俊.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 [5]基于G.hn标准的数据终端MAC层实现方案研究[D]. 李亮.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6]基于SDL的CTCS-3车地通信协议的描述与实现[D]. 蒋倩.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1)
  • [7]基于i.MX27的3G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研究[D]. 张翼翼.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8]数字集群基站广播控制功能研究与开发[D]. 赵天昊.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7)
  • [9]基于HSDPA的NodeB-Tester冲击测试平台研究与实现[D]. 邱亮. 中南大学, 2009(04)
  • [10]基于SIP的可视对讲终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马千里. 青岛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使用SDL设计WCDMA测试终端软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