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ADSL数据干扰语音

防止ADSL数据干扰语音

一、防止ADSL数据对话音的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刚[1](2017)在《用户最后一公里数据接入DSL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宽带接入技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欧洲及美洲地区发达国家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推进速度异常迅猛。不同国家根据各自人口密度、居住条件的不同分别采用了不同发展策略。FTTH虽然是最优秀的接入技术,但是对于欧美等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FTTH的成本却相对较高,FTTN或者FTTP等部署方式对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却是相对适宜的技术。采用FTTP或者FTTN之后的最后一公里接入通常采用铜线接入。业界认为VDSL技术下行速率达到100 Mbps,能够满足未来几年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具有较好的向下兼容性,能够兼容ADSL/ADSL2/ADSL2+等终端技术。可以说FTTN+VDSL的部署方式能够满足欧美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需求。本文的研究主要是设计和实现一种VDSL终端,实现最后一公里数据接入。该终端设备采用VDSL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接入,满足运营商和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本文的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内容:1、研究ADSL和VDSL技术和实现方法,采用相关专用芯片实现VDSL并兼容ADSL的数据接入,达到下行100bps和上行60Mbps的速率。2、研究WIFI技术和实现方法,采用相关专用芯片和设计硬件电路实现对于无线接入的需求,该电路能够满足IEEE802.11b、IEEE802.11g和IEEE802.11n的要求,实现高速无线接入。3、对产品进行测试,采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结合的策略,确保产品功能和指标达到运营商需求,规避产品问题导致的运营风险。

赵景阳[2](2013)在《河南油田唐河基地ADSL故障分析》文中指出本文根据唐河基地ADSL用户反映网速慢、掉线等情况,通过从电话线路、网卡、ADSL设备、网络病毒、操作系统、协议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郝殿乔[3](2011)在《ADSL宽带接入网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宽带上网、高速数据传输、高质量视频通信等需求与日剧增,人们越来越需要高速稳定的网络接入方式。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以接入速度快、操作便捷、成本较低等独特优势,在宽带接入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ADSL宽带接入技术已成为目前通信运营商首选的网络接入技术,并被广泛应用。本文对ADSL宽带接入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ADSL技术及其体系结构进行介绍,对比了几种常见的宽带接入技术,对ADSL组网用到的ADSL的原理、技术性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介绍了ADSL组网中的重要设备DSLAM(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本文通过ADSL组网扩容工程案例论述了ADSL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工程项目中网络的现状以及需求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该项目宽带接入网的组网扩容方案,闸述了DSLAM上联方案、宽带接入服务器配置、IP地址规划、设备选型等问题,最后还介绍了ADSL宽带接入网的实施步骤、安装测试等。

李勇[4](2010)在《高速有线数话同传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从双绞线传输的现状及未来市场对双绞线传输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论述了研究高速有线数话同传技术的必要性及目的性,对设计中采用的G. SHDSL、高速数据复分接、FPGA、DSP、以太网数据处理、模拟驱动前端、话音编解码等技术进行了详细、充分的说明,同时提出了研究要达到的指标及要实现的功能。对工程技术实现内各个组成单元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设计,内容包括各个单元工作原理图、电原理图、处理器软件代码、FPGA软件等,对设计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叙述清楚,为更好地了解设备的研制过程提供了重要帮助。

张毅[5](2010)在《带交换功能远程用户接入技术》文中认为随着程控交换机应用的普及,它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控交换的用户接入方式,也已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推动,呈现出了形式多样的变化。远程用户接入设备,是程控交换机的一种用户放号设备,它本身带交换功能,通过E1中继或SDSL远传接口接入上级程控交换机,实现程控交换机模拟、数字及保密用户的远程放号。本文完成了远程用户接入设备交换控制、中继接口、远传接口等关键部件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该设备能够不通过上级交换机,直接实现本地模拟、数字用户的交换,同时也能够根据用户的出局需求,实现本地用户和上级交换机或其他局用户的互通。本文主要是根据远程用户接入设备的主要性能特点和技术指标,规划了小型化、可搬移的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了电磁兼容设计及可靠性设计方案,划分了各部分功能模块,确定了各个模块的实施方案、电路组成及所需的主要器件,实现了交换控制模块、El中继模块、远传接口模块等硬件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交换控制板、E1中继板、SDSL远传接口板的PCB板的制作、硬件的调试工作;软件方面参与软件功能及模块设计。通过搭建功能及可靠性测试环境,在系统内对整机进行功能及可靠性测试;通过在专业电磁兼容实验室进行电磁兼容试验,验证了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本文所设计完成的远程用户接入设备最终将应用到实际的程控通信网中,作为程控交换机远程用户接入的一种补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安俊萍[6](2009)在《太谷联通宽带接入网络规划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宽带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及电脑终端的日益家庭化,对宽带速率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各运营商都在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论文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在研究和分析宽带接入网相关技术及组网原则的基础上对太谷的宽带接入网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现行网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优化措施,并提出具体的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论文主要对太谷宽带接入网部分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宽带接入网技术,并结合太谷宽带网络现状,对现行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了优化的网络规划图。论文的策略是,重点对光纤路由、DSLAM节点扩容、最后一公里线路部分、重点小区的建设、宽带帐号绑定与唯一性限制方面进行了规划与设计。本文主要成果是实现了太谷宽带接入网系统的优化,达到了本次规划与设计的目的。通过本次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与实施,网络质量得到了显着改善,用户接入速率有了明显提升,用户的感知有了很大的好转,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为联通市场份额的提升提供了优质的网络支撑。

何瑞[7](2009)在《重庆渝中区ADSL宽带提速解决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丰富,宽带用户已不再满足简单的网页浏览,基于Internet提供更多的视频电话、IPTV等多媒体业务已显得越来越迫切,但在全网开展IPTV等多媒体业务势必造成对网络带宽的消耗急剧增加,而现有的城域网,特别是用户接入网,线路质量和设备性能都是基于窄带业务设计的,需要网络提速改造才能满足多媒体业务大规模开展的要求。近年来,接入网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多种适用于不同应用环境的宽带接入技术,这就为宽带提速提供了可能。论文基于渝中区宽带提速项目,首先提出了项目目标:针对渝中区所有的ADSL宽带用户进行提速,70%的用户下行接入带宽达到6Mbps,25%的用户达到2Mbps,其它用户达到512kbps并满足1年的用户发展要求。文中先简要研究了宽带接入网的发展趋势,提出PON技术是未来接入网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受限于单位成本高、业务驱动力不足等因素,还无法实现大规的模应用推广,而在现阶段,基于xDSL技术实施提速仍是最主流的宽带提速方法。论文还对铜缆网整治、DSLAM设备下移、FTTH技术、VDSL技术及ADSL2+技术这五种提速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各种技术的原理、技术特征、适用环境及实际可达速率,得出铜缆网整治、DSLAM设备下移和ADSL2+技术适合应用在渝中区宽带提速项目上。最后,论文完成了提速方案设计,并分析最终的提速成效:工程实施后,69515户(78.8%)下行接入带宽达到6M,16955户达到2M,实现了设定的项目目标,项目取得成功。渝中区宽带提速项目,对重庆市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意义重大。本文的研究为渝中区宽带提速找到了方法,同时也为下一步在全市范围内的宽带提速提供了示范作用。

孙磊[8](2008)在《下一代网络宽带接入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关于网络融合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其中,城域承载网作为关键的一环,其技术发展也极为引人瞩目。从目前的态势看,尽管存在种种缺陷,但是IP作为城域承载网的主流技术已成必然,大家都在尽量让IP网络具有更多的电信级特性,当然,这依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如今在IP网络大行其道的时候,各运营商都在快速兴建IP城域网。城域网的核心层建网模型相当成熟,均使用MPLS进行组网。可是IP城域网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模式和相应的技术策略因为业务的特点不同,呈现出很多的变化。现在的城域网宽带接入网络已经成为各类电信业务的接入点,随着电信技术和业务的发展,视频、数据等高速率业务和应用日益丰富,接入网已经成为全网宽带化的最后瓶颈。这就需要我们找出最适合下一代网络的宽带接入的建设模式,来应对今后运营商在宽带接入建设过程中升级换代的实际需求。本文将对下一代电信网络中业务带宽需求进行分析,并结合铜缆接入、光纤接入等技术提出针对各种不同应用区域的建设模式。同时对今后几年宽带接入网的实施策略的主流FTTB/FTTH相关组网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建设模式和宽带接入手段可以达到满足用户对高速率业务的需求,提升接入带宽,实现宽带接入网的升级换代等目的。最后,本文还结合了工程实践,验证文中提出的建设模式和接入技术手段将能较好的在实际工程中加以应用,希望本文对今后运营商在下一代网络的宽带接入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胜军[9](2008)在《ADSL系统上行传输线路的设计和系统仿真》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普通的DSLAM设备单板接入密度一般为48路或32路,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高密度接入的要求。本文通过对ADSL系统研究设计和性能分析,充分结合ATCA架构高吞吐量、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ATCA架构的、支持单板64路ADSL线路接入的DSLAM实现方案。本文的工作是Intel公司大学计划项目“基于IXP2350的IP-DSLAM的研究与实现”的组成部分。论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ADSL系统上行传输线路,并在ModelSim中对系统进行了时序和功能仿真。首先,本文在深入研究ADSL技术产生的背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国内外ADSL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如何提高ADSL局端单板接入端口密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后,深入地研究了G992.1标准中定义的ADSL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从功能上把ADSL系统划分成了三个大的部分:前端模拟处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和用户数据流处理单元,并对各大部分进行了模块实现划分。然后着重对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工作流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各个子模块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包括网格码解码(维特比译码)模块、前向纠错解码(RS)模块以及CRC解码模块,并给出了各个模块的具体设计实现方案。论文还对系统进行了系统仿真,从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基于ATCA平台的DSLAM(Digital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单板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最后对ADSL系统上行数据线路设计的未来思路作了展望。

宛明[10](2007)在《新一代DSL技术研究与设备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早期的窄带接入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诞生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尤其xDSL技术由于成本低廉、易于部署,成为当前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以xDSL接入方式为主的数字用户线复用设备DSLAM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早期的ATM核心DSLAM逐渐向IP核心及综合的DSLAM演进,随着接入接点的下移,xDSL+FTTx将是一种良好的过渡技术。本文详细分析几种主要的新一代xDSL技术,比较ADSL、ADSL2、ADSL2+、SHDSL、VDSL及VDSL2等不同技术之间差异,阐述了实现低成本支持ATM和IP核心的DSLAM方案,对DSLAM各模块实现方案进行讨论,并对方案中所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防止ADSL数据对话音的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止ADSL数据对话音的干扰(论文提纲范文)

(1)用户最后一公里数据接入DSL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DSL技术的发展
    1.2 本文主要工作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DSL及相关技术的分析
    2.1 ADSL技术分析
    2.2 ADSL2/ADSL2+技术分析
        2.2.1 ADSL2改进及优势
        2.2.2 ADSL2+改进及优势
    2.3 VDSL2技术分析
        2.3.1 VDSL2技术特点
        2.3.2 VDSL2采用的关键技术
    2.4 WIFI相关技术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SL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3.1 产品需求及分析
        3.1.1 接入速率要求
        3.1.2 终端对网络接入数量要求
        3.1.3 无线接入要求
        3.1.4 USB存储接入要求
        3.1.5 雷击防护能力要求
    3.2 硬件方案和平台介绍
        3.2.1 主芯片BCM63381硬件功能介绍
        3.2.2 WIFI芯片BCM43217硬件功能介绍
    3.3 原理图设计
        3.3.1 系统设计
        3.3.2 电源模块原理及设计
        3.3.3 FLASH及DDR模块原理及设计
        3.3.4 EPHY模块原理及设计
        3.3.5 XDSL_AFE模块原理与设计
        3.3.6 2.4G_WIFI模块设计
        3.3.7 LED_BUT模块设计
    3.4 印制板设计
        3.4.1 器件库设计和网表导入
        3.4.2 接口和器件布局设计
        3.4.3 布线设计
        3.4.4 规则检查
        3.4.5 生产加工文件导出
    3.5 样机调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SL终端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
    4.1 白盒测试
        4.1.1 电源完整性测试
        4.1.2 信号完整性测试
        4.1.3 电解电容寿命测试
        4.1.4 温升测试
    4.2 黑盒测试
        4.2.1 DSL连接性能测试
        4.2.2 DSL链路吞吐量测试
        4.2.3 无线静态测试
        4.2.4 无线性能测试
        4.2.5 语音质量测试
        4.2.6 功耗测试
        4.2.7 可靠性测试
        4.2.8 EMC测试
        4.2.9 雷击浪涌测试
        4.2.10 四角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
    5.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河南油田唐河基地ADSL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电话线路质量
2. 排除网卡因素
3. 改善ADSL设备工作环境
4. 正确配置ADSL MODEM参数
5. 防止网络病毒
6. 操作系统和协议设置问题

(3)ADSL宽带接入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课题设计背景
    1.1 ADSL的起源与历史
    1.2 ADSL的主要特点
    1.3 当前宽带接入技术种类
    1.4 ADSL系统构成
第二章 ADSL技术性能分析
    2.1 接入网的定义
    2.2 ADSL接入系统参考模型
    2.3 各种DSL接入性能比较
        2.3.1 对称DSL技术
        2.3.2 非对称DSL技术
    2.4 ADSL技术简介
        2.4.1 技术性能分析
        2.4.2 调制技术
    2.5 ADSL技术特点
    2.6 ADSL Modem技术
        2.6.1 Modem的概念
        2.6.2 Modem的分类
        2.6.3 ADSL MODEM
第三章 DSLAM设备简介
    3.1 IP DSLAM介绍
    3.2 DSLAM支持的业务种类
    3.3 DSLAM设备的功能特点
第四章 ADSL宽带网组网应用
    4.1 诉求单位宽带接入网现状分析
    4.2 诉求单位ADSL设计规划
    4.3 DSALM联方案
        4.3.1 宽带接入服务器在ADSL接入系统中的作用
        4.3.2 宽带接入服务器的设置
        4.3.3 网络中继带宽配置
        4.3.4 个节点上联方案
    4.4 IP地址分配
        4.4.1 用户IP地址需求
        4.4.2 网管IP地址需求
    4.5 DSLAM设备选型
        4.5.1 华为设备
        4.5.2 烽火设备
    4.6 设备位置及机架排列要求
    4.7 设备供电方案
    4.8 上联端口引出
    4.9 用户电缆的布放
    4.10 抗震加固措施
    4.11 建设方案总结
第五章 ADSL的安装
    5.1 ADSL外线安装步骤
    5.2 ADSL安装后的测试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速有线数话同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主要工作
    1.5 主要成绩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G.SHDSL技术综述
    2.1 几种传输技术体制简介
        2.1.1 EDSL技术传输平台
        2.1.2 ADSL技术传输平台
        2.1.3 G.SHDSL技术传输平台
    2.2 几种技术体制技术优缺点
        2.2.1 EDSL技术优缺点
        2.2.2 ADSL技术优缺点
        2.2.3 G.SHDSL技术优缺点
    2.3 几种技术体制参数比较
    2.4 远传技术平台确认
第三章 总体设计
    3.1 功能及技术指标
        3.1.1 功能
        3.1.2 技术指标
        3.1.3 环境条件要求
    3.2 组成及特点
        3.2.1 连接关系
        3.2.2 设备特点
第四章 技术实现
    4.1 信息处理流程
    4.2 硬件设计
        4.2.1 电路组成
        4.2.2 主处理器单元
        4.2.3 G.SHDSL收发器单元
        4.2.4 数据复分接单元
        4.2.5 网络接口单元
        4.2.6 用户接口单元
        4.2.7 状态显示单元
        4.2.8 工作模式设置单元
        4.2.9 电源变换单元
    4.3 软件设计
        4.3.1 主处理器软件开发平台
        4.3.2 主处理器软件概要设计
        4.3.3 FPGA软件开发平台
        4.3.4 FPGA软件概要设计
    4.4 可靠性设计
    4.5 电磁兼容性设计
        4.5.1 结构设计
        4.5.2 线缆设计
        4.5.3 电源设计
        4.5.4 电路板设计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结论
    5.2 技术验证
        5.2.1 以太网口、音频口业务复分接测试
        5.2.2 以太网口、同步/异步串口业务复分接测试
        5.2.3 同步/异步串口、音频口业务复分接项目
        5.2.4 串口数据传输时延测试
    5.3 应用概况
    5.4 经验积累和工作展望
        5.4.1 经验积累
        5.4.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带交换功能远程用户接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任务简介
        1.1.1. 项目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
        1.2.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2.2. 主要性能指标要求
    1.3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交换与接入技术介绍
    2.1 程控交换机概述
    2.2 交换网络
    2.3 控制系统
    2.4 信令系统
    2.5 DSL接入技术
    2.6 E1中继技术
第三章 接入与交换方案分析
    3.1 接入技术比较
        3.1.1. 非对称DSL技术
        3.1.2. 对称DSL技术
        3.1.3. 接入技术分析选择
    3.2 交换网络类型确定
        3.2.1. 空分交换网络
        3.2.2. 时分交换网络
        3.2.3. TST交换网络
        3.2.4. 交换网络选定
第四章 带交换功能远程用户放号的实现
    4.1 总体设计
        4.1.1. 功能模块划分
        4.1.2. 硬件架构
        4.1.3. 软件架构
        4.1.4. 电磁兼容性设计
        4.1.5. 可靠性设计
    4.2 交换方案
        4.2.1. 交换部分的组成
        4.2.2. 交换网络控制
        4.2.3. 语音通信信号流程设计
        4.2.4. 控制板软件设计
    4.3 接入方案
        4.3.1. E1中继接入的设计
        4.3.2. 远传模块接入的设计
    4.4 问题与改进
        4.4.1. 问题发现
        4.4.2. 问题分析
        4.4.3. 改进方法
    4.5 业务及电磁兼容性测试
        4.5.1. 测试仪器及配套设备
        4.5.2. 测试环境条件
        4.5.3. 测试网络拓扑
        4.5.4. 测试内容和方法
        4.5.5. 电磁兼容测试
        4.5.6. 测试结论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研究成果

(6)太谷联通宽带接入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宽带接入网络技术概述
    1.1 宽带接入网络概述
    1.2 宽带接入技术介绍
        1.2.1 接入网的概念
        1.2.2 接入网的特征
        1.2.3 接入网的发展
        1.2.4 接入技术
    1.3 宽带接入网络结构
    1.4 宽带接入网络应用
        1.4.1 VOD视频点播
        1.4.2 网络互动游戏
        1.4.3 网上远程教育
        1.4.4 家居银行
        1.4.5 家庭证券交易市场
        1.4.6 会议电视
        1.4.7 远程医疗
        1.4.8 虚拟专用网络(VPN)
第二章 太谷联通宽带接入网络现状
    2.1 市场竞争与业务发展背景
    2.2 太谷联通宽带接入网络现状
        2.2.1 核心层
        2.2.2 汇聚层
        2.2.3 接入层
        2.2.4 存在问题
    2.3 太谷联通宽带接入网络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第三章 太谷联通宽带网络规划实施方案
    3.1 城域网规划
        3.1.1 主局设备规划
        3.1.2 光纤路由规划
    3.2 DSLAM设备扩容规划
        3.2.1 设备特点
        3.2.2 本次规划中新增和扩容的网点
    3.3 “最后一公里”线路部分规划与维护
        3.3.1 入户线的要求
        3.3.2 电缆部分
    3.4 重点小区和新建小区的网络建设
        3.4.1 FTTX+LAN接入方式
        3.4.2 FTTX+LAN接入方式技术特点
        3.4.3 FTTX+LAN方式的业务功能
        3.4.4 设备选型
        3.4.5 小区组网方式
        3.4.6 用户上网方式
        3.4.7 用户终端要求
第四章 业务层管理规划
    4.1 端口与帐号绑定
        4.1.1 帐号限制
        4.1.2 端口绑定技术
    4.2 宽带用户行为分析及限制
        4.2.1 市场驱动
        4.2.2 常见非法接入情况
        4.2.3 信风宽带用户行为分析工作原理
        4.2.4 宽带用户行为分析及限制的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重庆渝中区ADSL宽带提速解决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宽带接入网技术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线路条件对ADSL 宽带速率的影响
    2.1 铜缆结构简介
    2.2 线缆长度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2.3 线径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2.3.1 不同线径铜线传输特性分析
        2.3.2 不同线径铜线混接下的传输特性
        2.3.3 不同引入线的ADSL 传输性能分析
        2.3.4 室内布线和安装不规范对DSL 传输性能的影响
        2.3.5 桥接抽头对ADSL 传输性能的影响
        2.3.6 串扰对ADSL 性能的影响
        2.3.7 ADSL 间的串扰
3 ADSL 宽带提速的相关技术及实现方法
    3.1 铜缆网整治
    3.2 DSLAM 设备下移
    3.3 FTTH 技术
    3.4 VDSL 技术
    3.5 ADSL2+技术
    3.6 提速方案需考虑的问题
4 渝中区ADSL 宽带提速的研究与成效
    4.1 应用环境分析
    4.2 提速方案设计
        4.2.1 线路整治
        4.2.2 DSLAM 下移
        4.2.3 采用ADSL2+技术
        4.2.4 方案投资
    4.3 网络提速成效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8)下一代网络宽带接入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意义和目标
    1.2 论文工作重点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铜缆接入及光纤接入技术介绍
    2.1 铜缆接入技术
        2.1.1 铜缆接入概述
        2.1.2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
        2.1.3 ADSL2技术的应用
        2.1.4 ADSL2+技术的应用
        2.1.5 铜缆接入技术的发展策略分析
    2.2 光纤接入技术
        2.2.1 光纤接入概述
        2.2.2 无源光网络(PON)中的复用技术
        2.2.3 EPON光接入技术
        2.2.4 光纤接入技术的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章 业务带宽需求预测分析及单PON口下用户数计算
    3.1 业务带宽需求预测分析
    3.2 FTTB方式下单PON口下接入用户数计算
        3.2.1 高速率用户场景下单PON口接入用户数计算
        3.2.2 中低速率用户场景下单PON口接入用户数计算
第四章 宽带接入网典型建设模式的分析
    4.1 典型建设模式的定义
    4.2 典型建设模式的分析
        4.2.1 城市新建区域
        4.2.2 城市现有区域分析
        4.2.3 农村地区分析
第五章 FTTB/FTTH相关组网分析
    5.1 OLT设置分析
        5.1.1 OLT的覆盖区域
        5.1.2 OLT设置方式的比较
        5.1.3 OLT设置建议
    5.2 光分配网(ODN)组网分析
        5.2.1 ODN概述及结构
        5.2.2 分光方式比较
        5.2.3 ODN组网建议
    5.3 宽带组网分析与建议
        5.3.1 PON网络设备与IP城域网的关系
        5.3.2 PON网络设备的VLAN处理
    5.4 话音组网分析
        5.4.1 话音业务提供方式
        5.4.2 话音业务承载方式分析
    5.5 网管组网分析
        5.5.1 网管需求分析
        5.5.2 网管建设建议
第六章 FTTx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6.1 上海电信基于EPON的FTTx设计原则
        6.1.1 系统接入用户数
        6.1.2 设备形态及选用
        6.1.3 ODN基本结构及组网原则
        6.1.4 网元设置原则
    6.2 宽带接入网典型建设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6.2.1 新建别墅
        6.2.2 新建高档公寓楼或商务楼
        6.2.3 新建的中、低档公寓楼或商务楼
        6.2.4 新建的中、低档公寓楼或聚类市场
        6.2.5 已建别墅
        6.2.6 已建公寓楼或商务楼
        6.2.7 已建公寓楼或聚类市场
        6.2.8 已建公寓楼
        6.2.9 旧区或郊县农村地区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ADSL系统上行传输线路的设计和系统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发展现状
    1.2 选题的意义
    1.3 主要工作
2 ADSL技术和开发工具简介
    2.1 ADSL系统
        2.1.1 ADSL技术简介
        2.1.2 ADSL原理和技术特点
        2.1.2.1 ADSL基本原理
        2.1.2.2 ADSL技术特点
        2.1.3 ADSL主要技术
        2.1.4 ADSL传输方式
    2.2 硬件描述语言VHDL简介
    2.3 Quartus II 6.0开发工具
        2.3.1 Quartus II 6.0设计方法
        2.3.2 Quartus II 6.0设计流程
    2.4 ModelSim SE 6.1f仿真工具
        2.4.1 ModelSim SE 6.1f简介
        2.4.2 ModelSim SE 6.1f仿真方法
    2.5 小结
3 ADSL系统上行传输线路总体设计方案
    3.1 ADSL系统结构
    3.2 系统总体设计说明
    3.3 系统功能
    3.4 系统流程图
    3.5 本章小结
4 ADSL系统上行传输线路的设计与实现
    4.1 网格码解码的设计
        4.1.1 维特比算法
        4.1.2 网格码解码过程研究
        4.1.3 维特比译码器设计
        4.1.3.1 度量值寄存器设计
        4.1.3.2 加-比-选单元设计
        4.1.3.3 信息序列寄存器设计
    4.2 RS前向纠错解码设计
        4.2.1 RS解码算法
        4.2.2 RS解码设计
        4.2.2.1 伴随式的计算
        4.2.2.2 错误位置多项式求解
        4.2.2.3 错误位置和错误值求解
    4.3 CRC模块设计
        4.3.1 CRC算法
        4.3.2 CRC设计
        4.3.2.1 电路设计
        4.3.2.2 CRC的代码实现
    4.4 模拟前端模块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仿真和实现结果
    5.1 编译和仿真环境
    5.2 模块功能的代码实现和编译
    5.3 仿真步骤及结果分析
        5.3.1 仿真步骤
        5.3.2 结果分析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新一代DSL技术研究与设备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宽带接入的市场现状
    1.2 宽带接入的主要技术
    1.3 国内外DSLAM 设备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
第二章 xDSL 技术
    2.1 ADSL 技术
        2.1.1 ADSL 技术的发展
        2.1.2 ADSL 技术原理
        2.1.3 ADSL2/ReADSL 技术
        2.1.4 ADSL2+技术
    2.2 SHDSL 技术
    2.3 VDSL/VDSL2 技术
第三章 DSLAM 设备简介
    3.1 ATM DSLAM
    3.2 IP DSLAM
    3.3 综合接入的DSLAM
第四章 DSLAM 设备实现
    4.1 DSLAM 项目产生背景
    4.2 DSLAM 系统硬件架构
    4.3 DSLAM 硬件系统设计
        4.3.1 主处理模块及环境监控模块
        4.3.2 ATM 上联模块
        4.3.3 IP 上联模块
        4.3.4 EPON 上联模块
        4.3.5 ADSL 用户模块
        4.3.6 SHDSL 用户模块
        4.3.7 VDSL2 用户模块
        4.3.8 分离器模块
        4.3.9 电源模块
        4.3.10 风扇模块
    4.4 DSLAM 软件系统设计
    4.5 网管设计
    4.6 系统测试
第五章 关键技术研究
    5.1 ADSL/ADSL2/ADSL2+技术
    5.2 NP 技术
    5.3 热插拔技术
第六章DSLAM 的应用
结束语
附录 实物照片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防止ADSL数据对话音的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 [1]用户最后一公里数据接入DSL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刘永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7)
  • [2]河南油田唐河基地ADSL故障分析[J]. 赵景阳. 电子世界, 2013(01)
  • [3]ADSL宽带接入网设计[D]. 郝殿乔.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4]高速有线数话同传技术研究[D]. 李勇.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5]带交换功能远程用户接入技术[D]. 张毅.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6]太谷联通宽带接入网络规划与设计[D]. 安俊萍.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7]重庆渝中区ADSL宽带提速解决方案研究[D]. 何瑞. 重庆大学, 2009(12)
  • [8]下一代网络宽带接入建设的研究[D]. 孙磊. 复旦大学, 2008(08)
  • [9]ADSL系统上行传输线路的设计和系统仿真[D]. 王胜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10]新一代DSL技术研究与设备实现[D]. 宛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防止ADSL数据干扰语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