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ia 将智能卡技术引入大学校园

Setia 将智能卡技术引入大学校园

一、实达将智能卡技术引入高校校园(论文文献综述)

陈碧娇[1](2019)在《基于动、静态多源数据的城市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 ——以当涂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文中指出开敞空间系统是城市推进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文明的有利抓手,而现今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对开敞空间系统没有相应完善的评估和编制方法,随着城市设计对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改善城市风貌的作用日趋显着,在总体城市设计层面对开敞空间系统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而运用新兴数据方法对城市空间进行量化评估是规划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开敞空间的相关研究,发现存在以数据增强量化研究逐渐取代传统访谈、调查研究,以联系经济、社会、文化多角度分析逐渐取代单一角度分析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综述了大数据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和基于动、静态数据对开敞空间的研究,确定利用多源数据结合使用来评价开敞空间系统。进一步,本文对开敞空间系统进行了更深入全面的认知,一方面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界定开敞空间为空间增长边界内向公众开放的,建筑覆盖比例很低或没有的,具备休闲游憩功能,承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互动交流功能,有一定公共设施的城市空间。并将开敞空间划分为绿地、水系、公共活动三类。同时,总结了开敞空间的功能、布局模式。另一方面,从纵向的历史观出发,根据国内外城市开敞空间的形成历程,整合相关规划思想,总结了国内外不同阶段的开敞空间发展特征。发现国内外城市开敞空间都经历过古代早期以街道、广场为主要构成的开敞空间时期,和后来公园、绿地等空间逐渐融合并行发展的时期,并且国内外城市都有了开敞空间的规划设计应趋向精细化管理、供需动态平衡和可持续性规划设计的意识。在以上认知基础上,本文从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角度建构评价体系。通过相关供需互馈关系良好的开敞空间案例分析,得出开敞空间供需动态平衡,互相作用的基本特征。进而总结出开敞空间供需互馈的五个评价因子,包括服务覆盖可达性、设施便利度、公平性、人群活动热度、空间使用满意度,每个因子都有次一级的评价内容。结合本文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得出总的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体系是对现状存量和总体规划期末两个阶段层次各自的开敞空间进行供给侧服务能力和需求侧活动情况的多维度研究分析。紧接着第四章,总结了现今使用频率较高的多种数据类型,根据数据内容特征,将其分为5大类和26小类。考虑实际能获取的数据类型及评价因子需要,本文选取了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开放的测绘数据、城市业态POI数据、微信宜出行数据、微博签到数据、微博文本数据、总体规划编制空间数据、现状小区房价数据在内的多种数据用于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随后介绍了各种数据的内容和使用原理,确定相应的软件分析平台和具体数理处理方法。实证部分呈现了当涂县城市发展格局变迁和开敞空间演化,梳理了现状及总体规划期末的开敞空间构成要素,结合多源数据建立分析数据库,利用供需互馈评价体系,对当涂县开敞空间系统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还结合居住小区房价分布探讨了开敞空间资源分布公平性问题。实证分析的最后,本文总结出当涂县开敞空间系统的整体供需情况九个特征,分别是:整体供需大致吻合,局部匹配失衡,城市重心明显转移;公共活动类开敞空间供需匹配度较高;绿地、水系类开敞空间大部分供大于求;社区级开敞空间供需匹配度普遍高于城市级;服务设施对开敞空间人群活动影响作用明显;新建城市片区更易达到供需平衡;供给侧自身存在不足与矛盾;需求侧空间活动热度与满意度存在错位;城市特色意向载体供需失衡,作用不突出。在对城市各个片区的相应供需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总结出各片区的开敞空间供需问题及优化建议。进而提出当涂县总体城市设计范围内的开敞空间系统7条优化建议,分别是:增补相应开敞空间要素,促进整体供需平衡;提升公共活动类开敞空间,塑造城市新兴活力带;对绿地、水系类开敞空间植入保健因素和服务设施;重视加强社区级开敞空间的建造和提升;加强城市特色意象载体的建设和宣传;以开敞空间为基础构建城市特色空间系统;建设开敞空间智慧化管理机制。文章末尾,针对全文研究亮点,提出三点研究结论,分别是:运用多源数据对城市空间进行量化研究评估是规划发展大趋势;新的数据分析方法的尝试为研究城市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对认知和优化开敞空间系统有积极作用。

邹茂宁[2](2014)在《清职院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现今社会,信息自动化已经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食堂的刷卡系统既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的例子。在传统的食堂收费系统中,人们用的都是纸质或塑胶质的饭票和菜票。更甚者有时人们会直接使用现金进行交易。操作繁琐、效率低、卫生问题、资源浪费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这种食堂运作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开始系统的设计之前,对国内外高校食堂管理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系统现今存在的各种问题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B/S模式的清职院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接着,根据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对“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了很完整的规划;并且还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各种情况,对本系统做了详尽的需求分析。此外,我们还做了很多程序优化工作,这样就保证了系统较好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以目前的软件工程开发应用软件的基本理论思想作为这个系统的指导思想。并且本系统还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相互结合,而且使用了分层架构的设计思想,还应用了数据库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系统以.NET为开发平台,用Visual Studio.NET 2010作为开发环境,利用Microsoft公司提供的ASP.NET、C#等编程语言编写程序、以SQL Server 2008作为数据库来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本系统详细对一卡通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一卡通管理系统包括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用户管理、信息发布、账单查询、网上交易、信息交流等。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可以使食堂管理变得智能化。作为校园自动化建设的平台之一,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对于数据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异构等主要问题,在这个系统中都要找到相应的处理办法。除此之外,还应该尽量使校园一卡通能够与身份识别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等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一卡通功能的多样化。如果这些都能够实现,那么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张一卡通就能很轻松的完成几乎所有事物。

卢安省[3](2014)在《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校园手机一卡通凭借先进、时尚、快捷、方便等特色,日渐受到高校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从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校园管理实际需求的角度,深入研究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校园手机一卡通”管理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某院校园手机一卡通管理系统为研究背景,分析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的架构、主要功能和相关技术,为高校推进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人对校园手机一卡通的应用和研究起到铺垫作用。本文用应用软件工程思想和信息技术,采用调查分析的方式,先介绍校园一卡通系统研究和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ASP语言、Oracle11g数据库、IntelliWeb2.0等系统开发的主要工具和技术。同时通过对比B/S和C/S架构的优缺点,确定系统架构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系统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结构。接着从用户需求、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安全需求、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描绘系统功能结构,重点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进行分析。校园手机一卡通总体网络架构采用三级平台结构,各平台实现无缝连接、数据共享、信息同步更新等功能,有效整合了校内现有的第三方应用系统资源。系统具有金融结算、身份认证、刷卡消费等统一管理功能,对提高校园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发挥了很大作用。系统具有手机支付、实时短信提醒等特色功能,深受师生欢迎,达到建设预期目标。

杨慧谊[4](2013)在《基于802.1x协议网络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由于Internet的普及扩展校园网的规模也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发展,对其功能的开发也越来越强,校园网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但是随着校园网的快速发展,用户不断增多和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对校园网用户进行认证和计费管理已经成为高校校园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校园网规模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其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校园网建设的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合理的管理模式,缺乏灵活的计费策略的网络不能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虽然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变的更加的轻松,然而没有管理的网络是不可能达到它应有的功能的。因此,网络认证及计费系统由此而诞生。本论文在深入分析当前网络认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相关理论基础、协议的基础上,对PPPoE接入认证技术、Web接入认证技术、802.1x接入认证技术等三种认证技术进行了比较,介绍了认证计费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三种模式的校园网用户认证系统,在现有的网络硬件,设计和开发的基础上,对基于802.1x协议的校园网用户认证系统的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利用接入设备在访问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巨大优势,基于LAMP开源集成开发环境下,配置freeradius的服务,在校园网络内实现用户接入认证管理和计费管理。本文是依据802.1x、EAP、和RADIUS等协议的工作原理,在网络接入层实现安全接入控制方案,对接入网络的用户进行验证。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结合MD5算法的安全特性,设计了一个认证模型;并且借助802.1x协议、EAP协议及RADIUS协议的工作原理,在网络接入层实现安全接入控制方案,对接入网络的用户进行验证,设计出认证模型的实现方案。这个认证系统,可以对接入网络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能访问网络资源,不符合要求的用户不能通过验证,因此不能使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认证计费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校园网用户管理问题,并且达到以网养网的目的。

陶凤[5](2012)在《基于校园应用的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正在兴起的一卡通技术,为校园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已成为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以IC卡为信息载体的适用于校园管理和消费的综合金融业务系统,是为校园用户提供高效、统一、集中的信息服务的最佳方式,它提高了发卡方的管理层次,方便了持卡人的使用,并能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存款,这是一个三赢的业务模式。校园一卡通取代了校园内使用的各种个人证件和现金支付手段,在一张IC卡上实现生活消费、学籍管理、身份认证、自助交费等多种功能。与银行联网的校园卡可以在校内外银行网点和指定商户圈存、圈提、取现、消费,真正做到一卡通用。校园一卡通的推广使用将极大地方便学生、教职工的生活,减轻他们携带各种证件的烦恼,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目前,高校校园网的相继建成与完善,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应用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必将成为高等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A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还不满意。本研究在深入探讨传统一卡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一卡通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IC卡技术引入到校园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之中,对A大学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内容及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基于JAVA平台实现了课题的原型系统,使一卡通及一卡多用管理得以实现。其目标是以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为契机,建设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并助其成为国内一流的“数字化校园”案例。文中详细描述了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与实现过程,重点介绍了身份认证系统、一卡通平台管理设计、一卡通应用系统、银行合作系统以及系统安全及详细实现。并对如何整合一卡通系统与校园原有的各信息系统(教务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医疗系统和机房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并予以实现。

赵卫[6](2011)在《咸阳师院网络架构及安全体系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国内各高校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校园网作为高等院校的信息、管理平台,在教职人员及学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娱乐以及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何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保证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是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并且越来越迫切和需要。本文分析了咸阳师范学院校园网一期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建设中涉及到的网络技术及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网络系统需求的详细分析,合理化了网络拓扑结构,调整了VLAN的划分,并引入了VPN技术使得校园网络达到最大效率的利用。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设计了校园网的安全系统,建立起一个基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为学校以后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服务。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咸阳师范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了学院行政办公的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马峰[7](2011)在《手机一卡通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项目管理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学分支,作为一门实践科学,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能够在限定的时间、费用之内提交给客户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成果。项目立项、项目策划、项目执行、项目监测、项目收尾,每个步骤实施的效果都会影响到项目的建设成果。项目范围的控制是顺利完成项目的一个重要因素,项目范围控制涉及到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在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甚至项目收尾时不断增加新需求,无论是客户提出的需求,还是项目实施人员对现场意外情况的决策,都可能会导致项目实施范围的改变,从而使项目在时间、资源和质量上都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严控项目范围是顺利完成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具体项目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项目范围的控制、项目进程的管理进行研究,充分融合了管理学、项目管理、数据模型等各科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找到了适合电信行业发展要求的手机一卡通业务的技术解决方案,并结合企业战略,设计并优选出最合理的建设方案,并对项目进程控制进行了研究,编制了项目的实施计划,同时对项目进程控制、项目收尾提出了要求。手机一卡通项目是公司项目监控小组成立后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范例,对项目的范围控制办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公司今后其他的项目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第一章概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进行了介绍,对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论文所涉及到得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主要对项目、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项目决策、项目分解、项目控制、项目收尾等理论内容进行了综述;第三章对手机一卡通的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手机一卡通行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第四章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对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利用决策树理论选择了最优的建设方案;第五章对建设方案进行了项目分解,对项目范围进行了界定,根据项目分解的结果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编制了项目里程碑,并对项目的进度控制、项目收尾等提出了要求;最后,第六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对手机一卡通的行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林胜国[8](2010)在《高校校园“一卡通”建设的实践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互联网的21世纪,“一卡通”成为校园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学校现代化的标志。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现代化管理的标志。通过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详细需求以及系统设计与实践研究,提出“校园一卡通系统”构建的需求、基本原则、应用体系、应用安全等问题,以期为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构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论述国内外一卡通系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通用技术、理论基础和应用现状。了解一卡通系统的定义、一卡通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一卡通系统体系框架,重点介绍了本方案中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构建的技术基础。通过对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包括在本文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实施方案、问题与对策、功能需求分析等,提出了系统设计的特点和性能指标,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现提供依据。对“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系统详细设计方案,重点论述系统的各个功能的实现。最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对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并采取了相应安全防护,为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防护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系统架构结构,对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安全性、易管理和操作性、先进性、可扩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它高校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践也有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

许晓静[9](2008)在《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的电子货币一出现,便迅速挤占现金通货的位置,并使原有的货币形态、属性和职能都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从而对传统金融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理论、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新的货币介质和网络经济环境下,研究新的货币政策和新的金融监管措施对金融管理当局调控宏观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论文从货币介质的演进着手,分析了电子货币对原有的货币形态、功能、属性和职能的影响。电子货币的发展和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投资方式,进一步对传统金融理论和金融中介机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后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措施。论文建立基础模型,运用高等数学的微分、经济学中弹性和综合实证等方法重点剖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和金融机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货币政策和监管措施提出了建议。论文分析得出的结论:①电子货币使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的L1 (y)和L2 (i)合二为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资产预期回报之间的差异减弱;②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理论模型产生极大的影响,使通货比率变小,总准备金比率变大,并减弱了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③电子货币使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金融机构必须基于电子货币产品进行创新;④电子货币将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弱化,央行通过调控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使得货币供应量计算变得更加复杂,从而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变得不适宜;⑤金融管理当局应该针对不同的电子货币发行机构设不同的准备金比率,把银行系统的信用总额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对电子货币的发行和流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对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安全评估体系、监控体系和认证中心。

周义刚[10](2008)在《“校园一卡通系统”在湖北大学成功实施的启示》文中提出本文结合湖北大学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例,阐述了湖北大学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成功借鉴兄弟院校的建设经验,并根据湖北大学的校情,确立了切合实际的指导思想,并总结出校园一卡通系统在湖北大学成功实施的启示,希望能为目前在建或即将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院校有所借鉴。

二、实达将智能卡技术引入高校校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达将智能卡技术引入高校校园(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动、静态多源数据的城市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 ——以当涂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开敞空间系统是城市推进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文明的有利抓手
        1.1.2 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开敞空间处境尴尬
        1.1.3 总体城市设计层面对开敞空间系统进行分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1.4 运用新兴数据方法对城市空间进行量化评估是规划发展的一大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城市开敞空间的研究概况
        1.4.2 大数据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概况
        1.4.3 动、静态数据应用于开敞空间的研究概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开敞空间的相关认知
    2.1 开敞空间的概念辨析
        2.1.1 城市开敞空间
        2.1.2 城市公共空间
        2.1.3 城市绿色空间
    2.2 开敞空间的构成
        2.2.1 构成类型
        2.2.2 绿地类开敞空间
        2.2.3 水系类开敞空间
        2.2.4 公共活动类开敞空间
    2.3 开敞空间的功能
        2.3.1 生态维护功能
        2.3.2 康体养生功能
        2.3.3 避难容灾功能
        2.3.4 经济触媒功能
        2.3.5 社会文化功能
    2.4 开敞空间的布局模式
        2.4.1 绿地、水系类开敞空间布局模式
        2.4.2 公共活动类开敞空间布局模式
    2.5 开敞空间的国内外发展特征
        2.5.1 开敞空间国内发展特征
        2.5.2 开敞空间国外发展特征
    2.6 开敞空间的相关规划理论
        2.6.1 系统论思想
        2.6.2 空间生产理论
        2.6.3 景观都市主义
        2.6.4 公园城市理论
        2.6.5 空间均衡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体系
    3.1 供给侧与需求侧
        3.1.1 供给侧
        3.1.2 需求侧
        3.1.3 供需互馈
    3.2 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原则
        3.2.1 系统整体性
        3.2.2 科学性
        3.2.3 可操作性
        3.2.4 适用性
    3.3 开敞空间供需互馈的案例分析
        3.3.1 美国布莱恩特公园
        3.3.2 美国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3.3.3 法国香榭丽舍大道
    3.4 开敞空间供需互馈基本特征
        3.4.1 较好的物质空间品质
        3.4.2 较高的便捷可达性
        3.4.3 一定的服务设施配置
        3.4.4 较高的人群活动热度
        3.4.5 较好的人群使用体验
    3.5 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体系设计
        3.5.1 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因子
        3.5.2 评价对象
        3.5.3 评价目标
        3.5.4 评价体系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源数据的评价方法
    4.1 动、静态数据与多源数据
    4.2 多源数据类型构成及各种数据的应用方向
    4.3 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数据选取
        4.3.1 数据选取
        4.3.2 数据解析
    4.4 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数据处理
        4.4.1 数据处理软件平台
        4.4.2 数据坐标统一
        4.4.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涂县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实践与实证
    5.1 研究范围与空间发展格局
    5.2 当涂县城市与开敞空间演化变迁
    5.3 现状存量和总体规划开敞空间构成及布局模式
        5.3.1 现状开敞空间构成
        5.3.2 总体规划开敞空间构成
        5.3.3 当涂县开敞空间布局模式
    5.4 现状存量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
        5.4.1 供给侧服务能力评价
        5.4.2 需求侧人群活动分析
        5.4.3 存量空间总体供需对比分析
    5.5 总体规划期末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
        5.5.1 供给侧服务能力评价
        5.5.2 需求侧人群活动分析
        5.5.3 总体规划期末开敞空间综合供需情况
    5.6 结合房价分布进一步深入探讨开敞空间分布社会公平性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当涂县开敞空间系统优化建议
    6.1 开敞空间系统总体供需特征总结
        ⑴ 整体供需大致吻合,局部匹配失衡,城市重心明显转移
        ⑵ 公共活动类开敞空间供需匹配度较高
        ⑶ 绿地、水系类开敞空间大部分供大于求
        ⑷ 社区级开敞空间供需匹配度普遍高于城市级
        ⑸ 服务设施对开敞空间人群活动影响作用明显
        ⑹ 新建城市片区更易达到供需平衡
        ⑺ 供给侧自身存在不足与矛盾
        ⑻ 需求侧空间活动热度与使用满意度存在错位
        ⑼ 城市特色意向载体供需失衡,作用不突出
    6.2 各个城市片区开敞空间多维度供需互馈情况比对
        ⑴ 老城区内部
        ⑵ 城东片区
        ⑶ 城南片区
        ⑷ 城北片区
        ⑸ 经开区北区
        ⑹ 经开区南区
        ⑺ 藏汉片区
    6.3 各个片区开敞空间优化建议
    6.4 开敞空间系统优化建议
        ⑴ 增补相应开敞空间要素,促进整体供需平衡
        ⑵ 提升公共活动类开敞空间,塑造城市新兴活力带
        ⑶ 对绿地、水系类开敞空间植入保健运动因素和服务设施
        ⑷ 重视加强社区级开敞空间的建造和提升
        ⑸ 加强城市特色意象载体的建设和宣传
        ⑹ 以开敞空间为基础构建城市特色空间系统
        ⑺ 建设开敞空间智慧化管理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及结论
        7.1.1 全文内容总结
        7.1.2 研究结论
        7.1.3 主要创新点
    7.2 不足与展望
        7.2.1 不足
        7.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作者简介

(2)清职院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2.1 WEB开发技术
        2.1.1 ASP.NET平台的工作框架与原理
        2.1.2 ASP.NET 2.0 的主要特点
        2.1.3 ASP.NET 2.0 技术
        2.1.4 Visual Studio 2010
    2.2 动态网站的构建技术
        2.2.1 ASP方式
        2.2.2 JSP方式
        2.2.3 PHP方式
    2.3 数据库技术
        2.3.1 数据库系统的访问技术
        2.3.2 常用的数据库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3.1.1 传统高校食堂管理的弊端
        3.1.2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优势
    3.2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3 系统需求分析的目的
        3.3.1 需求分析的目的
        3.3.2 系统的总体需求分析
    3.4 系统的详细需求分析
    3.5 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
        3.5.1 识别参与者
        3.5.2 识别用例
        3.5.3 用例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一卡通系统的总体结构
        4.1.1 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
        4.1.2 系统的总体流程结构
    4.2 系统的逻辑结构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建模
        4.3.2 数据库E-R关系模型
        4.3.3 完整性及其安全性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界面实现
        5.1.1 界面实现原则
        5.1.2 系统主界面的实现
        5.1.3 实现主界面的关键代码
    5.2 系统登录的实现
        5.2.1 设计思想
        5.2.2 模块功能
        5.2.3 模块流程
        5.2.4 相关代码
    5.3 系统转账功能的实现
        5.3.1 一卡通转账流程
        5.3.2 一卡通转账界面
    5.4 系统消费功能的实现
    5.5 系统挂失/解挂功能的实现
    5.6 系统查询功能的实现
    5.7 系统信息发布功能的实现
    5.8 系统信息交流功能的实现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登录功能的测试
    6.2 转账功能的测试
    6.3 挂失/解挂功能的测试
    6.4 查询功能的测试
    6.5 信息发布功能的测试
    6.6 信息交流功能的测试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课题任务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B/S与C/S的集成架构
        2.1.1 传统C/S结构及其局限
        2.1.2 B/S结构
        2.1.3 B/S与C/S相结合的模式
    2.2 ASP语言
    2.3 Oracle 11g
    2.4 IntelliWeb 2.0
    2.5 Tomcat服务器
    2.6 JDK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1.1 经济可行性
        3.1.2 技术可行性
        3.1.3 政策可行性
        3.1.4 操作可行性
    3.2 业务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2 业务需求分析
    3.3 功能需求分析
        3.3.1 系统用例分析
        3.3.2 系统功能划分
        3.3.3 系统功能结构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系统安全需求
        3.4.2 系统性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设计目标及原则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总体网络架构
        4.2.2 软件体系结构
    4.3 系统功能设计
        4.3.1 综合业务模块
        4.3.2 银行转帐模块
        4.3.3 身份管理模块
        4.3.4 商务管理模块
        4.3.5 水控管理模块
        4.3.6 门禁管理模块
        4.3.7 综合查询模块
    4.4 数据库设计
    4.5 系统环境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
    5.1 综合业务模块
        5.1.1 处理流程
        5.1.2 综合业务模块主界面
    5.2 银行转帐模块
        5.2.1 处理流程
        5.2.2 自助转帐模块界面
    5.3 身份管理模块
    5.4 商务管理模块
        5.4.1 刷卡消费处理流程
        5.4.2 商务模块界面
    5.5 综合查询模块
        5.5.1 流程设计
        5.5.2 模块界面
    5.6 系统安全设计
        5.6.1 网络安全设计
        5.6.2 应用系统安全设计
        5.6.3 银行转帐安全设计
        5.6.4 数据安全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802.1x协议网络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开发背景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内容组织
第二章 相关协议介绍
    2.1 AAA 协议
    2.2 EAP 协议
        2.2.1 EAP 协议概述
        2.2.2 EAP 格式
        2.2.3 EAP Request/Response 报文消息类型
    2.3 RADIUS 协议
        2.3.1 RADIUS 协议的认证计费过程
        2.3.2 RADIUS 协议在协议栈中的层次
        2.3.3 RADIUS 协议格式
        2.3.4 RADIUS 协议的网络安全
        2.3.5 RADIUS 协议对 EAP 协议的支持
    2.4 802.1x 协议
        2.4.1 802.1x 协议的基本原理
        2.4.2 802.1x 协议认证系统的组成
        2.4.3 802.1x 的认证机制
        2.4.4 802.1x 认证的三种方式
    2.5 几种认证技术比较
        2.5.1 PPPoE 接入认证技术
        2.5.2 Web 认证接入技术
        2.5.3 802.1x 接入认证技术
    2.6 小结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方案设计
        3.2.1 用户接入认证方式选择
        3.2.2 解决方案
    3.3 系统环境
        3.3.1 硬件系统平台
        3.3.2 软件系统平台
    3.4 总体设计
        3.4.1 系统网络架构
        3.4.2 软件的模块设计
        3.4.3 数据库设计
        3.4.4 面向对象设计
    3.5 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环境搭建
        4.1.1 安装 MySQL
        4.1.2 安装 openSSL
        4.1.3 认证服务器 FreeRadius 的安装和配置
        4.1.4 交换机配置
    4.2. 开发环境
    4.3 类的实现
    4.4 认证过程设计与实现
        4.4.1 认证过程设计
        4.4.2 认证过程实现
    4.5 程序运行结果
        4.5.1 验证用户名
        4.5.2 验证用户密码
        4.5.3 身份验证成功
        4.5.4 身份验证失败
        4.5.5 系统测试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校园应用的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1.2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一卡通技术
        2.1.1 一卡通现状及发展
        2.1.2 校园一卡通的发展
        2.1.3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核心技术
    2.2 统一模型语言(UML)
        2.2.1 UML 的类图模型
        2.2.2 UML 的模型观点
    2.3 J2EE 体系
        2.3.1 J2EE 概述
        2.3.2 J2EE 的体系架构
        2.3.3 J2EE 的相关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需求
    3.1 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
    3.2 系统建设的实用性需求
        3.2.1 业务需求分析
        3.2.2 应用需求分析
        3.2.3 技术需求分析
        3.2.4 技术需求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整体性、前瞻性原则
        4.1.2 实用性、灵活性原则
        4.1.3 可靠性、安全性原则
        4.1.4 系统易于管理及维护
        4.1.5 易扩充性
    4.2 设计依据
    4.3 基本框架
    4.4 设计目标
    4.5 系统的总体结构
        4.5.1 软件总体架构设计
        4.5.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4.5.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5.4 系统开发环境选择
        4.5.5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4.6 一卡通平台和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4.6.1 一卡通业务支撑平台设计
        4.6.2 一卡通数据中心设计
        4.6.3 一卡通管理中心设计
        4.6.4 卡务管理设计
        4.6.5 账务结算管理设计
        4.6.6 信息查询系统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实现
    5.1 统一认证系统的实现
        5.1.1 统一的功能模块管理
        5.1.2 统一的用户/单位管理
        5.1.3 统一的授权管理
        5.1.4 统一数据字典管理
    5.2 一卡通系统管理平台的实现
        5.2.1 卡务管理系统
        5.2.2 卡财务管理系统
        5.2.3 信息查询系统
    5.3 一卡通系统应用子系统的实现
        5.3.1 餐饮、消费管理系统
        5.3.2 一卡通收费子系统
        5.3.3 统一身份数据共享平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计划
    6.2 测试目标
    6.3 测试方法
    6.4 测试结果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小结
    7.2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6)咸阳师院网络架构及安全体系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咸阳师院校园网现状与问题
        1.2.1 校园网建设现状
        1.2.2 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咸阳师院校园网升级需求分析
        1.3.1 主要应用需求
        1.3.2 安全需求
        1.3.3 方便运营管理的需求
    1.4 系统设计的目标
    1.5 本人主要工作
    1.6 论文整体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
    2.1 校园网概念
    2.2 网络防火墙技术简介
        2.2.1 防火墙定义
        2.2.2 防火墙的功能
    2.3 身份认证技术
        2.3.1 身份认证的概念
        2.3.2 身份认证技术方法
    2.4 访问控制技术
    2.5 漏洞扫描技术
        2.5.1 漏洞概念与分类
        2.5.2 漏洞扫描技术分类
        2.5.3 漏洞扫描工具
    2.6 入侵检测技术
        2.6.1 入侵检测系统概念及功能
        2.6.2 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2.6.3 入侵检测防御技术的发展趋势
    2.7 网络病毒防治技术
        2.7.1 病毒的概念
        2.7.2 网络环境下的网络病毒防治技术
第三章 咸阳师院校园网总体架构设计
    3.1 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系统的影响
    3.2 网络总体架构
        3.2.1 网络拓扑结构
        3.2.2 咸阳师范学院网络拓扑分析
        3.2.3 咸阳师院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2.4 改进后网络结构的安全性分析
        3.2.5 对重要设备的技术选型
        3.2.6 咸阳师院网络出口的设计
第四章 咸阳师院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及测试
    4.1 安全威胁来源分析
    4.2 安全目标及安全策略
    4.3 网络主要的安全措施
        4.3.1 ACL 策略控制
        4.3.2 防火墙系统的设计
        4.3.3 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
        4.3.4 VPN 系统的建立和设计
        4.3.5 网络防病毒平台的建立
        4.3.6 流量控制策略的引进
        4.3.7 存储备份系统的设计
    4.4 网络安全体系的其它相关问题
        4.4.1 安全管理问题
        4.4.2 防雷安全问题
        4.4.3 硬件安全措施
        4.4.4 配置 UPS 电源确保校园网安全
    4.5 咸阳师院校园网络性能测试分析
        4.5.1 网络流量的测试
        4.5.2 服务器的安全测试
        4.5.3 网络报文延迟测试
        4.5.4 对 Smurf 攻击的安全测试
        4.5.5 办公区网络的性能测试
        4.5.6 VPN 抗攻击能力的测试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手机一卡通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2.1 研究方法
        1.2.2 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项目的相关文献综述
        2.1.1 项目的定义
        2.1.2 项目管理定义
        2.1.3 项目管理成功的标准
    2.2 项目范围管理文献综述
        2.2.1 项目范围管理定义
        2.2.2 范围管理控制过程分析
    2.3 项目分析理论综述
        2.3.1 决策树理论定义
        2.3.2 决策分析的主要步骤
        2.3.3 SWOT分析法
    2.4 项目进度控制理论综述
        2.4.1 项目分解意义
        2.4.2 项目分解的一般程序
        2.4.3 项目进度计划
    2.5 项目收尾理论综述
        2.5.1 项目的数据保存
        2.5.2 项目合同收尾
        2.5.3 项目验收
第三章 一卡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一卡通行业发展历程
        3.1.1 分散平台管理阶段
        3.1.2 集中平台统一管理阶段
    3.2 手机一卡通行业现状分析
        3.2.1 手机一卡通行业问题汇总
        3.2.2 问题溯源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及优选
    4.1 公司概况
    4.2 企业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3 技术解决方案设计
    4.4 建设方案优选分析
        4.4.1 构造决策树
        4.4.2 决策树赋值
    4.5 优选结果分析
第五章 项目进度编制及控制
    5.1 项目分解WBS
    5.2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5.3 项目进度控制
    5.4 范围变更控制研究
    5.5 项目收尾要求
        5.5.1 保留项目数据
        5.5.2 合同收尾
        5.5.3 项目验收
        5.5.4 项目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高校校园“一卡通”建设的实践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以及实用性分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校园一卡通理论及技术
    2.1 相关概念
    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3 校园一卡通技术
        2.3.1 计算机网络与TCP/IP 协议
        2.3.2 卡片应用技术
        2.3.3 校园卡电子钱包技术与圈存
    2.4 小结
第3章 校园一卡通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目标与实施方案
        3.1.2 问题与对策
        3.1.3 功能需求分析
    3.2 系统实用性分析
    3.3 系统性能指标
    3.4 小结
第4章 校园一卡通的设计与实践
    4.1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4.1.1 安全性和稳定性原则
        4.1.2 易用性原则
        4.1.3 先进性原则
        4.1.4 扩展性原则
    4.2 系统详细设计
        4.2.1 系统架构及应用子系统设计
        4.2.2 系统硬件设计
        4.2.3 系统的WEB 界面设计
    4.3 系统功能实现
        4.3.1 校园卡管理中心
        4.3.2 消费管理子系统
        4.3.3 考勤管理子系统
        4.3.4 门禁管理子系统
        4.3.5 银行转帐子系统
        4.3.6 图书管理子系统
        4.3.7 综合计费子系统
        4.3.8 机房管理系统
        4.3.9 校产管理子系统(含物品借计领用)
        4.3.10 校园电话子系统
        4.3.11 饮水机计费子系统
        4.3.12 触摸屏查询子系统
    4.4 系统接口功能
        4.4.1 与原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
        4.4.2 与教务系统对接
        4.4.3 与财务系统对接
    4.5 小结
第5章 系统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5.1 网络安全
    5.2 硬件设备安全
        5.2.1 机具安全
        5.2.2 圈存机安全
        5.2.3 卡的安全性
    5.3 系统数据安全
    5.4 数据传输安全
    5.5 小结
第6章 校园一卡通系统测试设计
    6.1 测试用例开发
    6.2 测试方法
    6.3 测试阶段
    6.4 子系统测试实例(以校园卡管理中心子系统测试为例)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性评述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1.2.2 国外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创新之处
        1.3.3 技术路线
    1.4 小结
2 货币的演变及电子货币基本要素分析
    2.1 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2.1.1 实物货币
        2.1.2 代用货币
        2.1.3 信用货币
    2.2 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状况分析
        2.2.1 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
        2.2.2 电子货币的发展状况
    2.3 电子货币的概念及特征
        2.3.1 电子货币概念的界定
        2.3.2 电子货币的特征
    2.4 电子货币的种类划分的探讨
        2.4.1 按照载体不同分类
        2.4.2 按被接收程度分类
        2.4.3 按使用方式和条件的不同分类
    2.5 电子货币的属性分析
    2.6 电子货币的职能分析
        2.6.1 价值尺度
        2.6.2 流通手段
        2.6.3 支付手段
        2.6.4 储存手段
        2.6.5 世界货币
    2.7 电子货币的风险分析
        2.7.1 技术安全风险
        2.7.2 流动性风险
        2.7.3 法律风险
        2.7.4 大规模国际游资风险
    2.8 小结
3 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分析
    3.1 货币需求内涵的界定
    3.2 传统货币需求理论
        3.2.1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3.2.2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3.3 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分析
        3.3.1 电子货币对人们的支付和投资方式的影响分析
        3.3.2 电子货币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影响分析
        3.3.3 电子货币对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影响分析
    3.4 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分析
    3.5 小结
4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理论的影响分析
    4.1 货币供给的含义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4.1.1 货币供给内涵的界定
        4.1.2 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4.1.3 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4.2 货币供给理论模型
        4.2.1 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
        4.2.2 基础货币内涵的界定
        4.2.3 货币乘数分析
        4.2.4 货币供给理论模型的建立
    4.3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理论模型的影响分析
        4.3.1 电子货币对通货比率影响分析
        4.3.2 电子货币对总准备金比率影响分析
        4.3.3 电子货币对定期存款比率影响分析
        4.3.4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影响的综合及实证分析
        4.3.5 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分析
    4.4 小结
5 电子货币对金融中介机构的影响分析
    5.1 网络银行
        5.1.1 网络银行的概念界定
        5.1.2 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5.1.3 网络银行的发展分析
        5.1.4 网络银行的服务功能分析
    5.2 网络证券
        5.2.1 网络证券概念的界定
        5.2.2 电子货币对传统证券业的影响分析
        5.2.3 网络证券的主要业务分析
    5.3 网络保险
        5.3.1 网络保险概念的界定
        5.3.2 电子货币对传统保险业的影响分析
        5.3.3 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5.3.4 网络保险的特性及主要业务内容分析[39]
    5.4 小结
6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措施的影响
    6.1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职能影响分析
        6.1.1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充当发行的银行职能分析
        6.1.2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充当银行的银行职能分析
        6.1.3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充当政府的银行职能分析
    6.2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地位的影响分析
        6.2.1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铸币收入及独立性的影响分析
        6.2.2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资产及能力的影响分析
    6.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分析
        6.3.1 电子货币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影响分析
        6.3.2 电子货币对再贴现政策的影响分析
        6.3.3 电子货币对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分析
    6.4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影响分析
        6.4.1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
        6.4.2 电子货币对利率的影响分析
    6.5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风险分析
        6.5.1 流动性风险
        6.5.2 安全与信誉风险
        6.5.3 法律风险
    6.6 小结
7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措施调整建议
    7.1 电子货币下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整
        7.1.1 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收取准备金
        7.1.2 电子货币的准备金率应分层次而设
        7.1.3 商业银行的信用总额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7.1.4 加强各国家的货币政策协调和沟通
        7.1.5 限制电子货币发行权和实施有效监管机制
    7.2 电子货币下金融监管当局监管措施的调整
        7.2.1 加强电子货币风险的监管
        7.2.2 网络银行风险的监管
        7.2.3 网络证券风险的监管
        7.2.4 加强网络保险风险的监管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10)“校园一卡通系统”在湖北大学成功实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领导重视
2 充分调研
3 商业运作解决资金瓶颈
4 思想统一
5 正确的指导思想
    5.1 在数字化校园的总体架构下实施“校园一卡通”系统
    5.2“湖北大学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与“湖北大学校园一卡通”同步规划与部署
    5.3“校银企”合作的建设模式
        学校:学校提出需求共同参与建设
        银行:银行参与投资和结算管理
        企业:企业即集成商实施工程
    5.4 网络建设模式将“校园一卡通”网络建设与现行校园网设施有机结合
    5.5 实行“两卡统一, 物理分离”
    5.6 联网运行为主、兼顾脱机运行
    5.7 整体规划, 分期实施, 逐步完善
6 结论

四、实达将智能卡技术引入高校校园(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动、静态多源数据的城市开敞空间供需互馈评价 ——以当涂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D]. 陈碧娇. 东南大学, 2019(05)
  • [2]清职院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邹茂宁.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3]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卢安省. 厦门大学, 2014(08)
  • [4]基于802.1x协议网络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D]. 杨慧谊.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5]基于校园应用的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陶凤.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6]咸阳师院网络架构及安全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 赵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7]手机一卡通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D]. 马峰. 山东大学, 2011(04)
  • [8]高校校园“一卡通”建设的实践和研究[D]. 林胜国.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9]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的影响研究[D]. 许晓静. 重庆大学, 2008(06)
  • [10]“校园一卡通系统”在湖北大学成功实施的启示[J]. 周义刚.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2)

标签:;  ;  ;  ;  ;  

Setia 将智能卡技术引入大学校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