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金山店铁矿通风系统工程评价

武钢金山店铁矿通风系统工程评价

一、武钢金山店铁矿某通风系统项目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健[1](2020)在《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量开采实践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危险性在不同阶段、不同条带呈区域性分布,且这种区域性分布同地下矿床的形成条件、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是一种从区域角度对顶板冒落的区域危险性进行定量分级的技术手段。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的研究,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受现实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关于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较少。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旨在利用地勘期间相关的地质资料,探索地质因素与顶板冒落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地勘数据的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方法。本文从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区域性入手,分析地质因素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控制作用,为基于地勘数据的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结合相关预测理论,提出基于地勘数据的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的技术框架;基于突变级数法以及surfer软件,构建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模型,并对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进行定量划分。为确保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可靠性理论,提出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方法的可靠度计算模型;并选取某矿已有的地勘数据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刘晓云[2](2018)在《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当巷道穿过矿岩接触带时,岩体应力平衡状态受到扰动,造成应力场重新分布。由于不同岩体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差异,接触带两侧岩体产生不协调变形,导致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甚至失稳。因此,研究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应力场分布特征,掌握其变形破坏规律,是保障巷道安全稳定的基础。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接触带巷道非协调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原理研究(51574183)”,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对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评价开展了系统研究。开展矿岩接触带复合岩体试件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研究,获取基本力学参数,分析了相似材料强度比值、体积占比对复合岩体试件变形破坏的影响;基于复合岩体试件破坏情况,定义了裂纹长度扩展因子,以声发射事件计数变化进行验证,表征出复合岩体试件变形破坏的三种形态。采用轴对称问题圆柱坐标平衡微分方程,构建了复合岩体试件径向和环向应力关系式,计算了复合岩体试件接触面应力变化与弹性模量比值和接触面角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复合岩体试件接触面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随弹性模量比值的增大而减小,随接触面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为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主要影响因素选取提供了依据。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矿岩强度差异、接触面角度及埋深等主控因素对矿岩接触带巷道围岩应力分布、顶板沉降变形及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影响,揭示出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运用相似理论,构建了大冶铁矿矿岩接触带巷道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模型,设计了沿巷道走向与矿岩接触面对称布置应变位移计的监测方案,揭示出邻近巷道开挖增大了接触带巷道两侧岩体的不协调沉降变形程度。对大冶铁矿矿岩接触带巷道进行现场监测,发现接触带巷道大理岩侧顶板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大于铁矿侧顶板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相似模拟和现场监测试验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的可信性。对大冶铁矿接触带巷道进行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归纳出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与特征。结合巷道开挖后岩体应力集中和转移的现象,基于剪应力强度理论,阐述了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岩体发生剪切破坏的演化机理。构建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岩梁力学模型,对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结构进行力学分析,推导了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量表达式。研究揭示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是剪切应力和压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提供了理论解释。针对接触带巷道稳定性评价的不确定性,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进行接触带巷道稳定性评价指标分级,建立单指标测度函数,构建了接触带巷道稳定性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以大冶铁矿尖林山矿岩接触带巷道为样本,运用所构建模型开展了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与矿山实际吻合。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矿岩接触带巷道稳定性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矿岩接触带巷道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矿岩接触带复合岩体力学特征、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和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巷道稳定性评价模型等关键问题的系统研究,有效揭示了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提出了适用于矿岩接触带巷道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为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稳定性控制与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工程实践指导。

马姣阳[3](2017)在《急倾斜破碎中厚矿体进路诱导冒落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中,急倾斜中厚矿体约占20%,随着采深的增大与复杂难采铁矿床的逐步投入开采,此类矿体中破碎难采矿体的比例逐渐增多。如何安全高效开采此类破碎难采矿体,对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意义重大。本文运用三律(岩体冒落规律,散体流动规律与地压活动规律)适应性高效开采理论,系统地研究了急倾斜破碎中厚矿体的进路诱导冒落法开采技术,为此类难采矿体开辟高效开采的新途径。首先、在分析矿岩可冒性的基础上,结合结拱实验研究了进路诱导冒落法的最小采幅宽度,分析建立了进路诱导冒落法开采的适用条件。其次、针对急倾斜破碎中厚矿体的诱导冒落与冒落矿石的移动空间条件,提出了以沿脉回采进路为诱导与回收工程的采场结构,并给出了诱导冒落区与强制崩落区的划分方法,以及根据散体流动特性选择诱导工程结构参数的方法。第三、实验研究了沿脉回采进路的位置与回采指标的定量关系,给出了不同倾角的破碎中厚矿体沿脉回采进路合理位置的确定方法。第四、给出了限制上盘围岩冒落、处理大块、回收残矿与工作面安全防护的工艺技术,以及软破矿岩巷道的掘进与支护技术,以此确保进路诱导冒落法的顺利实施。将文中提出的进路诱导冒落法用于建龙双鸭山铁矿北区矿体,提出了切割巷+斜排炮孔拉槽、两端退采的进路诱导冒落法开采方案,并选择在170m中段S3、S5采场进行了工业试验。由于试验采场上部存在大量残矿,其中S3采场内部还存在一个中小型空区。为此首先采取布置出矿横穿等措施对上部残矿进行回收,在此基础上,根据S3、S5试验采场条件,分析确定了采场结构参数,制定了进路诱导冒落法回采方案。并结合S3采场空区位置及矿体可冒性特点,提出崩落空区边部矿体诱导冒落的空区处理方案。试验过程跟踪观察发现,试验采场冒落块度良好,诱导区顶板冒透后,混岩率呈波动性上升,变化幅度与大块出露有关,上升速度与进路位置有关,进路位置不当或大块卡住出矿口,都严重增大混岩率。试验采场后期采用装药车装药,爆破效果显着提高。S3与S5试验都取得了良好的回采指标。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表明:进路诱导冒落法具有灵活、安全、经济等特点,可有效解决急倾斜破碎中厚矿体的开采难题。该法有效利用了矿体破碎容易冒落的特点,减少了采切工程量,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采矿方法,适用于矿石破碎、低品位难采的急倾斜中厚矿体,可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回采矿石的目的。

陈尚波[4](2014)在《复杂条件下空区诱发的岩移及顶板冒落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冒落诱发的冲击地压是矿山最主要的灾害形式之一,为保证矿山安全、高效、有序的回采,确保资源最大限度的回收,加强空区诱发的上覆岩层移动及顶板冒落规律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现场实测与计算机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对复杂条件下空区诱发的岩层移动及顶板冒落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龙桥铁矿矿体回采产生的开采效应,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本文采用基于SURPAC的FLAC3D模型,模拟龙桥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工艺诱发的空区顶板冒落规律及岩体移动的时空演变过程,其结果可以概括为矿体的开采破坏了原岩应力的平衡,引发了空区围岩的岩体移动及应力转移,造成顶板下沉、顶板鼓起、两帮围岩垮落的现象。空区顶板的最大主应力随着开采的深度及跨度的增加,其应力集中区域也不断扩大,空区顶板的最大主应力也将由压应力逐渐转为拉应力,底板在一定程度上应力也得到了释放,随着围岩远离空区,其应力也将恢复到原岩应力状态。根据能量守衡观点和气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大规模顶板围岩垮落伴随的冲击气浪灾害力学模型,并对龙桥铁矿扰流模型冲击气浪进行了计算,估算了岩块冒落引起空气流动速度的最大值、岩块冒落产生的冲击气浪速度的最大值及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距离岩块冒落点的最小距离。基于无损探地雷达的原理和方法对空区顶板覆盖层厚度进行了探测,其探测图片可以清晰的显示矿岩覆盖层厚度达到了两个分层厚度,满足国家安全生产规定要求,保证了井下作业的安全。同时通过钻孔摄影技术大量的监测数据表明空区顶板岩体冒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随时间的冒落演变过程可以归纳为:相对稳定阶段→初始冒落阶段→持续冒落阶段。结合灰色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等人工智能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基于残差型G-LSSVM的智能预测方法。将SVM、GM(1,1)模型及残差型G-LSSVM模型分别用于龙桥铁矿覆盖层冒落高度及碴石厚度的预测,残差型G-LSSVM预测的精度要优于单一的SVM和GM(1,1),该模型可以避免单一人工智能方法预测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可以运用到相关工程领域,准确及时的预测到冒落高度及碴石厚度对于地下铁矿石资源安全、高效的回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彭建宇[5](2013)在《基于B/S架构的数字矿山生产信息集成平台研究》文中认为对矿山企业而言,进行数字矿山建设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武钢集团金山店铁矿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其信息化现状进行调研,得知该矿山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等方面的信息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传递,该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传递过程中易出现差错,已严重制约矿山的发展。因此,开展数字矿山生产信息集成平台研究,论述了数字矿山的基本内涵、框架结构及实施方案等数字矿山理论基础,分析了数字矿山中信息流并建立了数字矿山标准化体系,最后,基于B/S架构,采用C#编程语言,结合SQLServer2008数据库,研发了矿山生产过程地测采信息集成系统。该系统使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地质信息、测量信息、采矿作业信息集中到统一的平台上,为矿山实现现代化管理,并进一步向数字矿山迈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1)目前数字矿山理解尚不一致。综述了当前几位知名学者的数字矿山观点,得出矿山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矿山生产经营信息化管理、决策优化辅助分析是数字矿山建设的三大核心功能,并据此提出了数字矿山现场应用层、综合管理层、决策支持层三层架构,确定了开展数字矿山建设工作的具体方案。(2)数字矿山即信息化矿山。论文针对数字矿山中信息流这一主线开展了研究工作,完成了数字矿山中矿山生产过程信息流,管理过程中信息流以及控制过程中信息流分析。为下一步标准化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信息模型。数字矿山建设使矿山中形成了一个闭环的信息流网络,能够实现信息高效传递、及时反馈。(3)数字矿山建设标准的缺失是制约当前数字矿山工作进展的关键。本文构建了数字矿山标准化体系。该体系包含总体标准、应用标准、信息资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六个分体系。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为矿山企业解决信息系统重复建设以及信息孤岛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4)为解决武钢集团金山店铁矿生产过程信息传递手工操作的弊端,本文研发了武钢集团金山店铁矿地测采信息集成系统。该系统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以及生产验收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武钢集团金山店铁矿地测采数据有效集成,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吕涛[6](2013)在《基于通风网络模拟的金山店铁矿东区通风方式选择》文中研究说明金山店铁矿由于张福山村搬迁滞后,东区下降速度明显低于西区,形成了-340m中段、-410m中段同时开采局面,造成整体通风系统回风混乱,东、西区难以形成安全有效通风网络。依据金山店铁矿矿区现有通风系统分布及中段平面布置状况,基于ANSYS—CFX流体模拟软件,提出了以负压截面代替风机出口处负压的建模方法,构建了矿区整体通风模拟网络三维模型。系统模拟了现有通风网络的风流流线分布及风流流动方向,辨识出多中段开采时-410m中段污风对-340m中段的风流污染以及矿区存在局部通风不良区域等问题。为寻求多中段开采通风优化系统,选取金山店铁矿老副井-340m中段回风、老副井-270m中段回风、新回风井-340m中段回风、新回风井-270m中段回风四种可行方案,模拟分析了各方案的进风井风速及出风口负压,以满足风量要求和风机能耗最小为原则,确定了新回风井-270m中段回风为最优方案。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选取中央溜破系统风机负压、西回风井风机负压、东区新回风井风机负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老主井、西回风井、新回风井出口风速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显着性方差分析,建立了选择风机负压参数调节风量分配的风机负压—出口风速函数,实现了通风系统风量、风压优化分配。利用ANSYS—CFX流体模拟软件,以负压截面代替风机出口处风压技术建立的矿区整体通风系统模拟模型,实现了通风系统存在问题辨识,方案优化,通风系统参数选择,克服了矿山网络模拟不能实现矿山整体模拟的不足,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薛辉[7](2012)在《梅山铁矿边部压覆矿体采矿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钢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现代化工业最重要和应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钢铁市场需求日益强劲,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受国外资源的控制、定价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进口铁矿石面临诸多风险。因此,提高铁矿石自给率,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铁矿资源,以及开发利用低品位铁矿资源是缓解当前我国铁矿资源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梅山铁矿是我国重要铁矿资源来源之一,由于一直采用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为了控制地表岩层移动,移动角外矿体形成压覆矿体不能开采而造成资源损失。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化开采现有资源,如何有效回收边部压覆矿体又保证岩层移动在可控范围之内,成为矿山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梅山铁矿主井区域边部压覆矿体的开采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分析梅山铁矿地表塌陷规律。根据矿山历年地表实际塌陷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预测,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压覆矿体回采引发的地表移动与变形。(2)开展压覆矿体开采的可行性分析。根据矿山实际情况,选择崩落法、充填法和空场法中的三种开采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初步分析可行的采矿方案。(3)根据所选方案,进一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了不同采矿方案下的岩层移动变形、应力分布值,采用倾斜变形、曲率变形和水平变形三个指标评价地表变形特征,并综合矿山开采实际进行优选合理的开采方案。

韩峰[8](2012)在《矿井提升运输环节的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在矿山安全评价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方法一般有安全检查表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指标权重在赋值过程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何寻求一种更好的评价方法来避免主观求权重的不足,使评价的结果更客观是论文研究的目的。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简要介绍了安全评价理论,分析了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及主要事故类型,围绕提升运输环节构建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一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建立了基于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安全评价模型,应用所建的评价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该系统的安全等级处于较安全级别,且与实际情况较符合。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来对提升运输系统进行安全评价,通过分析建立了(43-14-4)的网络模型,然后进行网络训练达到所要求的训练精度。利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来对前面的评价对象进行安全评价,得出了同样的结果,也验证了前面的结果,达到了安全评价的目的。应用基于突变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安全评价,其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在金属矿山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灿[9](2012)在《冶金矿山地下开采环境影响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以金山店铁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矿山企业由于地处偏僻,生产过程涉及资源、土地、生态等,其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和特殊性。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矿山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特别是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金山店铁矿为研究对象,现场考察调研了采矿、选矿及硫酸生产工艺,监测了各生产工艺排污口污染源数据,从分析矿业生产工艺特性和产污环节入手,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探索生产过程带来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及生态等污染要素形成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方案。本文研究可为解决金山店铁矿环境问题奠定基础,同时为冶金同类矿山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借鉴意义。其主要结论是:1、金山店铁矿采矿方法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选矿采用磁-浮选法,硫酸厂采用“硫铁矿+酸洗”制酸,生产工艺具有代表性。2、主要污染源:井下车间是地下涌水和粉尘;选矿车间是尾矿废水和粉尘,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D.SS;硫酸厂是SO2。此外,还有噪声、固废和生态等环境影响。3、金山店铁矿环境保护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其主要环境问题是尾矿坝外排废水量较大,水循环利用率较低;选矿厂粉尘浓度超标,除尘系统有待进一步改造和完善;矿山生态恢复有待加强。4、针对金山店铁矿三大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治理对策和方案。提高水循环利用率的措施是:提高输送的尾矿浓度至38%(设计指标),扩大浓缩池面积,新建尾矿库废水沉淀池和净化设施,优化送排水管网和水泵站。选矿厂粉尘治理措施是:对各工段尘源布设密闭罩,配置三台除尘器,预计粉尘排放浓度可以控制在≤30mg/Nm3,每年可捕集粉尘464.2吨,可明显改善车间环境效果。生态恢复措施是对余华寺采场、太婆山采场、太婆山排土场,结合土壤性质和地形地貌,采用乔-灌-草立体复垦恢复方案,确保生态恢复效果。本文通过对金山店铁矿环境问题的研究,以期总结行业的环境共性问题,为下一步黑色金属矿山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打下基础,最终实现“节能减排”、污染源头削减的目标。

杨曼[10](2011)在《中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系数核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系数的核算研究,旨在为矿山企业确定重金属污染程度提供科学、客观、可靠的产排污系数。本文以理论研究为前提,以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作为研究资料,提出了用四同组合的方法对黑色金属矿产排污系数进行划分,并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已划分的产排污系数。除此之外,本文主要借助物料衡算法论证了核算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以该思路为主要的技术路线开展论文的研究工作。本论文首先阐述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黑色金属矿主要采选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治理进行了分析,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系数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产排污系数的使用方法。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系数核算方法及应用。通过对我国114座黑色金属采选企业的历史实测数据调查与现场实测,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可靠性验证,获取了879组原始产排污系数、303组个体产排污系数。文中主要以铁矿采选业(代号:0810)和锰铬矿采选业(代号:0890)为例,详细阐述了经核算后的黑色金属矿产排污系数的使用方法,充分验证了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产排污系数的确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系数的确定,为我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环境保护管理与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二、武钢金山店铁矿某通风系统项目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钢金山店铁矿某通风系统项目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事故概况
        1.1.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研究的意义
    1.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防治理论及技术研究现状
    1.3 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理论研究
    2.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区域性研究
    2.2 顶板赋存条件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3 顶板岩体的物理性质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4 顶板岩体的力学性质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5 区域地质构造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6 顶板赋存环境对顶板冒落的影响分析
    2.7 地质作用控制顶板冒落途径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
    3.1 预测的基本原理
        3.1.1 预测的相关理论
        3.1.2 预测基本程序
    3.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原则
        3.2.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内涵
        3.2.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基本原则
    3.3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地质指标库的建立
        3.3.1 bow-tie理论介绍
        3.3.2 顶板赋存条件相关参数的提取
        3.3.3 顶板岩体的物理性质相关参数的选取
        3.3.4 顶板岩体的力学性质相关参数的确定
        3.3.5 区域地质构造相关参数的测定
        3.3.6 顶板赋存环境相关参数的考虑
        3.3.7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指标库的构建
    3.4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指标的选取原则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方法及区划的研究
    4.1 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
        4.1.1 突变级数法的理论基础
        4.1.2 突变级数法相较于其他统计预测方法的优势
    4.2 顶板冒落危险区域划分的步骤
    4.3 矿山顶板冒落危险区划的计算机实现
        4.3.1 surfer软件介绍
        4.3.2 数据的准备
        4.3.3 格式的转换
        4.3.4 区划图的绘制
    4.4 本章小结
5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度研究
    5.1 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提出
        5.1.1 数据不确定性来源及分类
        5.1.2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参数数据的不确定性研究
        5.1.3 数据的随机性表示方法
    5.2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性的研究背景
        5.2.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的现状
        5.2.2 可靠性理论简要介绍
        5.2.3 采用可靠性理论研究区域预测结果准确性的优势
    5.3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性内涵
        5.3.1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性定义
        5.3.2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失效内涵
        5.3.3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失效原因分析
    5.4 矿山顶板冒落危险性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度预计研究
        5.4.1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的功能函数的建立
        5.4.2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指标的求解
        5.4.3 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度的表达公式
        5.4.4 突变级数预测法的可靠度计算公式求解
        5.4.5 模型可靠度计算公式求解
    5.5 本章小结
6 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性的应用研究
    6.1 A矿的基本概况
        6.1.1 A矿的区域地质条件
        6.1.2 A矿的水文地质条件
        6.1.3 A矿的工程地质条件
    6.2 A矿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及区划图的绘制
    6.3 A矿矿山顶板冒落区域预测结果的可靠度计算
        6.3.1 A矿顶板冒落区域预测突变级数的随机特征求解
        6.3.2 A矿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临界值的统计特征求解
        6.3.3 A矿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可靠度求解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历
    2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3 科研项目经历

(2)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复合岩体力学特性研究
        1.3.2 巷道稳定性研究
        1.3.3 巷道围岩破坏机理研究
        1.3.4 接触带巷道相关问题研究
        1.3.5 巷道稳定性评价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矿岩接触带巷道复合岩体力学特征
    2.1 单轴压缩试验
    2.2 复合岩体相似材料试件参数分析
        2.2.1 强度比值的影响
        2.2.2 体积占比的影响
    2.3 不同强度差异的复合岩体试件变形破坏形态
        2.3.1 基于断裂力学的变形破坏形态表征
        2.3.2 基于声发射的变形破坏形态分析
    2.4 不同接触面角度的复合岩体试件应力分布特征
        2.4.1 基于圆柱坐标系的应力状态分析
        2.4.2 考虑接触面角度的应力分布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主控因素分析
    3.1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数值模拟试验
        3.1.1 模拟试验方案确定
        3.1.2 数值模型建立及计算
    3.2 强度差异对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的影响
        3.2.1 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
        3.2.2 对巷道顶板沉降变化的影响
        3.2.3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影响
    3.3 接触面角度对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的影响
        3.3.1 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
        3.3.2 对巷道顶板沉降变化的影响
        3.3.3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影响
    3.4 埋深对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的影响
        3.4.1 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
        3.4.2 对巷道顶板沉降变化的影响
        3.4.3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影响
    3.5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5.1 正交试验
        3.5.2 敏感性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试验研究
    4.1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相似模拟试验
        4.1.1 试验巷道相似模型构建
        4.1.2 试验巷道顶板沉降变形监测
        4.1.3 试验巷道沉降变形结果分析
    4.2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现场监测试验
        4.2.1 监测巷道地质环境
        4.2.2 监测巷道顶板沉降变形监测手段及方法
        4.2.3 监测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
    4.3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力学分析
    5.1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类型与特征
        5.1.1 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类型
        5.1.2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特征
    5.2 基于剪应力强度理论的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路径分析
    5.3 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结构的力学分析
        5.3.1 力学模型建立
        5.3.2 单一岩体巷道顶板力学分析
        5.3.3 复合岩体巷道顶板力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矿岩接触带巷道稳定性评价
    6.1 矿岩接触带巷道稳定性评价不确定性分析
    6.2 矿岩接触带巷道稳定性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
        6.2.1 未确知测度理论
        6.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3 评价指标量化分级
    6.3 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应用案例
    6.4 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6.4.1 结果分析
        6.4.2 对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急倾斜破碎中厚矿体进路诱导冒落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急倾斜破碎中厚矿体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3 诱导冒落法发展及相关理论
        1.3.1 诱导冒落法的发展及应用
        1.3.2 诱导冒落法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5 创新性
第2章 矿岩可冒性分析
    2.1 矿岩可冒性分析方法研究
        2.1.1 现场调查
        2.1.2 矿岩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2.1.3 冒落面积分析
        2.1.4 冒落跨度分析
    2.2 双鸭山铁矿北区矿体可冒性分析
        2.2.1 矿床地质概况
        2.2.2 双鸭山铁矿面临主要问题
        2.2.3 矿岩可冒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进路诱导冒落法采矿工艺研究
    3.1 进路诱导冒落法构建
        3.1.1 矿块布置及最小采幅确定
        3.1.2 进路诱导冒落法工程参数确定
        3.1.3 进路诱导冒落法回采工艺
    3.2 双鸭山铁矿北区矿体进路诱导冒落法采矿工艺
        3.2.1 最小采幅确定
        3.2.2 结构参数选取及方案确定
        3.2.3 试验采场进路诱导冒落法回采工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采进路位置的确定方法
    4.1 最佳进路位置选定的理论依据
    4.2 双鸭山北区试验采场回采进路位置实验研究
        4.2.1 实验模型及相似材料制备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分析及进路位置选择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回采过程的安全保障措施
    5.1 回采过程引起的冒落分析及安全保障措施
        5.1.1 回采引起的冒落分析
        5.1.2 回采过程的保障技术
    5.2 双鸭山铁矿试验采场回采过程的保障措施
        5.2.1 试验采场上部中段残矿回收方案
        5.2.2 试验采场的冒落过程分析及安全保障技术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进路诱导冒落法工业试验
    6.1 工业试验及应用效果
        6.1.1 上部中段残矿回采及试验采场准备工作
        6.1.2 S5采场试验及其效果
        6.1.3 S3采场试验及其效果
    6.2 进路诱导冒落法试验采场实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6.2.1 进路诱导冒落法试验采场初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2.2 解决措施
        6.2.3 后期试验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完成项目情况

(4)复杂条件下空区诱发的岩移及顶板冒落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国内外应用现状研究
        1.2.2 采空区顶板冒落规律研究现状
        1.2.3 矿岩覆盖层形成机理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质概况及矿区地应力测量
    2.1 区域地质与矿区地质
    2.2 矿床地质特征
        2.2.1 矿体特征
        2.2.2 矿床成因
    2.3 开采技术条件
        2.3.1 环境地质条件
        2.3.2 水文地质条件
    2.4 矿区地应力测量
        2.4.1 测点位置及空心包体应力计
        2.4.2 主应力计算
        2.4.3 地应力实测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区诱发的顶板冒落特征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基于 SURPAC 的 FLAC3D模型建立
        3.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2 数值模拟矿岩力学参数的确定及其模拟矿体开挖的过程
        3.2.3 介质力学模型与破坏准则
    3.3 矿体回采后顶板冒落和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3.3.1 矿体回采诱发的-285 水平剖面垂直位移分析
        3.3.2 矿体回采诱发的-285 水平剖面最大主应力分析
    3.4 垂直矿体走向回采效应显现规律研究
        3.4.1 垂直矿体走向回采诱发的最大主应力变化分析
        3.4.2 垂直矿体走向回采诱发的最小主应力变化分析
        3.4.3 垂直矿体走向回采诱发的 Z 方向位移变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空区顶板岩体冒落规律与危害分析研究
    4.1 引言
    4.2 空区顶板岩体冒落过程分析
        4.2.1 空区顶板岩体冒落机理
        4.2.2 采空区顶板冒落规律分析
    4.3 采空区围岩冒落冲击气浪灾害分析
        4.3.1 采空区气浪冲击灾害力学模型
        4.3.2 龙桥铁矿绕流模型冲击气浪的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覆盖层厚度及顶板冒落高度监测和智能预测
    5.1 引言
    5.2 基于无损地质雷达的空区覆盖层厚度的监测与结果分析
        5.2.1 探测方法
        5.2.2 探测原理
        5.2.3 空区覆盖层厚度探测结果与分析
    5.3 基于钻孔摄像的空区顶板冒落高度及碴石监测
        5.3.1 钻孔监测布置
        5.3.2 现场监测数据收集
        5.3.3 顶板围岩冒落规律分析
    5.4 基于残差型 G-LSSVM 的岩石冒落高度及碴石厚度预测
        5.4.1 基本原理
        5.4.2 残差型 G-LSSVM 模型预测
        5.4.3 预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B/S架构的数字矿山生产信息集成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数字矿山的研究现状
        1.2.2 矿山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1.2.3 信息集成平台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数字矿山建设框架及实施方案
    2.1 数字矿山研究基础
    2.2 数字矿山的内涵
    2.3 数字矿山的功能设定
        2.3.1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2.3.2 生产经营信息管理
        2.3.3 决策优化辅助分析
    2.4 数字矿山的框架
        2.4.1 现场应用层
        2.4.2 综合管理层
        2.4.3 决策支持层
    2.5 数字矿山建设的实施方案
        2.5.1 数字矿山实施目标
        2.5.2 数字矿山项目建设总体原则
        2.5.3 数字矿山项目实施计划及步骤
第3章 数字矿山中的信息流
    3.1 数字矿山中信息流的划分
        3.1.1 矿山生产过程
        3.1.2 矿山组织结构
        3.1.3 矿山八大系统
    3.2 管理信息流
        3.2.1 垂直信息流
        3.2.2 水平信息流
        3.2.3 管理过程信息流
    3.3 生产信息流
    3.4 控制信息流
    3.5 数字矿山信息流网络
第4章 数字矿山标准化体系
    4.1 数字矿山标准化体系研究意义
        4.1.1 标准化相关概念
        4.1.2 数字矿山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4.2 数字矿山标准化体系研究原则
    4.3 数字矿山标准化体系结构
        4.3.1 总体标准分体系
        4.3.2 应用标准分体系
        4.3.3 信息资源标准分体系
        4.3.4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分体系
        4.3.5 信息安全标准分体系
        4.3.6 管理标准分体系
第5章 信息集成平台的构建
    5.1 B/S结构介绍
    5.2 开发工具
        5.2.1 C#语言
        5.2.2 SQL Server 2008
    5.3 信息平台架构
    5.4 数据库设计
第6章 基于B/S架构的信息集成平台的实现
    6.1 武钢集团金山店铁矿信息的调研与收集
        6.1.1 武钢集团金山店铁矿概况
        6.1.2 武钢集团金山店铁矿数字化建设基础
    6.2 生产信息集成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6.3 生产计划
    6.4 生产调度
    6.5 测量验收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通风网络模拟的金山店铁矿东区通风方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多中段开采通风系统存在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理论
    2.1 矿井空气组成
    2.2 矿井通风方式选择
        2.2.1 统一及分区通风
        2.2.2 进回风井布局
        2.2.3 风机工作方式
    2.3 通风网络优化
        2.3.1 中段通风网络设计原则
        2.3.2 采场通风网络设计原则
        2.3.3 有害风流控制
第三章 矿井通风数值模拟
    3.1 ANSYS—CFX 软件简介
    3.2 矿山通风系统模拟
        3.2.1 三维模型
        3.2.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3.3 通风模拟
        3.3.1 模型检验
        3.3.2 风流分析
    3.4 多中段开采通风问题分析
第四章 金山店铁矿多中段通风方案
    4.1 多中段开采通风网络优化分析
    4.2 多中段开采通风方案
    4.3 优化方案选取
    4.4 优化方案矿井风流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优化方案参数选择
    5.1 正交试验分析
    5.2 风机负压—出口风速函数
        5.2.1 函数计算
        5.2.2 函数修正
    5.3 矿山风量计算
    5.4 基于风机负压参数的多中段开采模拟分析
    5.5 多中段通风优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7)梅山铁矿边部压覆矿体采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需求分析
        1.2.2 保障措施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矿山开采沉陷理论研究现状
        1.3.2 铁矿山采矿方法应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地质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2.1 矿区位置与地理
    2.2 矿山工程地质
        2.2.1 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及特征
        2.2.2 矿床地质特征
    2.3 矿山水文地质
    2.4 矿山工程地质分级与分区
        2.4.1 稳定区
        2.4.2 较稳定区
        2.4.3 不稳定区
        2.4.4 极不稳定区
    2.5 矿体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第三章 矿山开采现状与顶板冒落规律
    3.1 矿山开采现状
        3.1.1 基本概况
        3.1.2 采矿方法及结构参数
    3.2 采场地压与顶板冒落规律分析
        3.2.1 采场地压
        3.2.2 顶板冒落过程
    3.3 梅山铁矿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3.3.1 矿山地表移动规律
        3.3.2 基于统计方法的地表移动预测
    3.4 岩层移动与沉陷的数学分析
        3.4.1 随机介质理论
        3.4.2 压覆矿体回采引发的地表移动与变形
第四章 压覆矿体采矿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4.1 采矿方案选择的条件与原则
        4.1.1 采矿方法选择的条件
        4.1.2 采矿方法选择原则
    4.2 采矿方法选择
        4.2.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4.2.2 机械化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废石)充填采矿法
        4.2.3 中深孔房柱法
    4.3 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比较
第五章 压覆矿体开采引起的岩移模拟与分析
    5.1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与简介
        5.1.1 数值方法的选择
        5.1.2 FLAC3D简介
        5.1.3 Phase~2简介
    5.2 数值模型的构建
        5.2.1 三维矿体建模与网格的划分
        5.2.2 基于Phase~2的二维模型
    5.3 材料力学参数与屈服准则
        5.3.1 材料力学参数
        5.3.2 屈服准则
        5.3.3 基本假设
        5.3.4 原岩初始应力
    5.4 模拟方案设计与说明
    5.5 模拟结果与分析
        5.5.1 位移分析
        5.5.2 应力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矿井提升运输环节的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安全评价及发展概况
        1.3.2 国外金属矿山安全评价研究
        1.3.3 国内矿井提升运输安全评价研究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安全评价理论
    2.1 安全评价方法
    2.2 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
        2.2.1 安全评价的内容
        2.2.2 安全评价的分类
    2.3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
    2.4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井提升运输评价体系的分析与构建
    3.1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及事故类型
    3.2 矿井提升运输环节主要危险源
    3.3 矿井提升运输环节的评价指标体系
        3.3.1 人员的可靠性
        3.3.2 装备设施
        3.3.3 安全管理制度
        3.3.4 环境影响
        3.3.5 操作指示信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井提升运输环节的安全评价方法
    4.1 突变理论
        4.1.1 突变理论及其发展
        4.1.2 突变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4.1.3 突变理论基本模型
        4.1.4 突变决策的基本原则
        4.1.5 基于突变理论评价方法的优点
    4.2 模糊数学
        4.2.1 模糊集的概念
        4.2.2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4.2.3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方法
    4.3 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的结合
        4.3.1 基于突变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4 BP 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方法
        4.4.1 BP 神经网络模型
        4.4.2 BP 神经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
        4.4.3 BP 神经网络的训练函数
        4.4.4 BP 神经网络在安全评价中的适应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突变模型的金山店铁矿提升运输环节安全评价研究
    5.1 金山店铁矿基本情况
        5.1.1 矿区地理位置及环境情况
        5.1.2 矿区工程地质构造
        5.1.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1.4 生产概况
    5.2 底层评价指标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5.2.1 底层指标隶属函数的确定
        5.2.2 各因素隶属度函数值的确定
    5.3 基于突变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金山店铁矿提升运输环节安全评价研究
    6.1 安全评价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6.1.1 输入层与输出层节点数设计
        6.1.2 隐含层及节点的设计
    6.2 数据的采集及归一化处理
        6.2.1 数据的采集
        6.2.2 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6.3 神经网络的训练
    6.4 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6.5 两种评价模型结果的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9)冶金矿山地下开采环境影响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以金山店铁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的基本内容
        1.4.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金山店铁矿自然与社会环境状况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与植被
        2.1.4 气象水文
    2.2 社会环境
第三章 金山店铁矿生产状况
    3.1 组织机构及矿区分布
    3.2 矿石储量及性质
    3.3 井下车间
        3.3.1 井下开采工艺流程
        3.3.2 井下车间主要设备
    3.4 选矿车间
        3.4.1 选矿工艺流程
        3.4.2 选矿车间主要设备
    3.5 硫酸厂
        3.5.1 硫酸生产工艺流程
        3.5.2 硫酸生产主要设备
    3.6 主要产品
第四章 金山店铁矿环境影响分析
    4.1 废水产生及排放
        4.1.1 井下废水
        4.1.2 选矿废水
        4.1.3 硫酸厂水污染
        4.1.4 职工医院水污染
    4.2 废气产生及排放
        4.2.1 井下采矿废气
        4.2.2 选矿厂粉尘污染
        4.2.3 硫酸厂大气污染
    4.3 厂界噪声
    4.4 固体废弃物产生及治理情况
    4.5 生态破坏
    4.6 主要环境问题
        4.6.1 废水循环及综合利用问题
        4.6.2 大气污染问题
        4.6.3 采矿导致的生态破坏
第五章 金山店铁矿环境治理对策
    5.1 废水治理对策
        5.1.1 加强水循环和综合利用
        5.1.2 职工医院废水处理
    5.2 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5.2.1 粉尘治理对策
        5.2.2 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
    5.3 矿区生态破坏治理对策
        5.3.1 地表塌陷治理措施
        5.3.2 土地复垦绿化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系数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其它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研究现状
        1.2.3 国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2章 黑色金属矿主要采选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治理
    2.1 黑色金属矿主要采选工艺
        2.1.1 采矿
        2.1.2 选矿
    2.2 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治理
        2.2.1 采矿
        2.2.2 选矿
第3章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系数核算方法
    3.1 黑色金属矿产排污系数主导影响因素
        3.1.1 原料
        3.1.2 产品
        3.1.3 工艺
        3.1.4 规模
    3.2 四同组合的划分与样本企业的选取
        3.2.1 四同组合划分原则
        3.2.2 四同组合划分方法
    3.3 产排污系数及其表达
        3.3.1 产排污系数表达方式
        3.3.2 固体废物产污系数
        3.3.3 水污染物产排污系数
        3.3.4 气态污染物产排污系数
    3.4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处理
        3.4.1 数据的收集
        3.4.2 分析处理
        3.4.2.1 物料衡算
        3.4.2.2 加权平均法
        3.4.2.3 类比分析法
第4章 黑色金属矿产排污系数的使用
    4.1 产排污系数手册
    4.2 产排污系数的使用
        4.2.1 铁矿采选业
        4.2.1.1 铁矿采选业四同组合分类
        4.2.1.2 产排污系数表应用举例
        4.2.2 其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4.2.2.1 其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四同组合分类
        4.2.2.2 产排污系数表应用举例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 1 样本企业表
    附件 2 系数表
    附件 3 现场测试照片(选)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武钢金山店铁矿某通风系统项目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D]. 王子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2]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评价研究[D]. 刘晓云. 武汉科技大学, 2018(08)
  • [3]急倾斜破碎中厚矿体进路诱导冒落法及其应用研究[D]. 马姣阳. 东北大学, 2017(06)
  • [4]复杂条件下空区诱发的岩移及顶板冒落效应研究[D]. 陈尚波. 江西理工大学, 2014(07)
  • [5]基于B/S架构的数字矿山生产信息集成平台研究[D]. 彭建宇. 东北大学, 2013(09)
  • [6]基于通风网络模拟的金山店铁矿东区通风方式选择[D]. 吕涛. 武汉科技大学, 2013(04)
  • [7]梅山铁矿边部压覆矿体采矿技术研究[D]. 薛辉. 中南大学, 2012(05)
  • [8]矿井提升运输环节的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 韩峰. 武汉科技大学, 2012(02)
  • [9]冶金矿山地下开采环境影响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以金山店铁矿为例[D]. 徐灿. 湖北大学, 2012(07)
  • [10]中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排污系数核算研究[D]. 杨曼. 武汉工程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武钢金山店铁矿通风系统工程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