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雷达探测性能分析与仿真

预警雷达探测性能分析与仿真

一、警戒雷达探测性能的分析及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1](2021)在《基于米波和亚毫米波雷达的复合探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隐身技术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单一搜索模式的雷达探测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防空需求。为了解决对隐身目标的探测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多种探测模式方式结合的方法。采取多种探测相结合的系统能够发挥各个单一探测模式的优势,提高系统搜索能力,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基于多种探测模式结合的思想,本课题以米波与亚毫米波复合探测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着重对复合探测技术的可行性及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证与研究分析。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研究分析了米波对隐身目标探测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外形设计在结构简单的目标上的隐身效果,初步验证了米波对外形设计隐身的可探测性。之后利用建模仿真,对复杂目标隐身飞机F117进行多角度和多频率的RCS(Radar Cross Section)仿真。通过对RCS计算结果图的分析,验证了外形设计在低频时的无效性,证明了米波对隐身飞机的可探测性。2、对亚毫米波进行吸波材料性能分析。首先在不同吸波材料下对X波段与亚毫米波进行电磁波衰减量对比实验,验证了隐身吸波材料对亚毫米波的无效性。之后从亚毫米波的快速成像、对微动信息敏感以及大气衰减特性,说明了亚毫米波对于探测识别隐身目标的优势。最终通过吸波材料的实验与亚毫米波性能的分析,证明了亚毫米波对于隐身目标成像的可行性。3、结合实际工程实现,对整个复合探测系统的需求与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给出复合探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根据复合探测的应用需求,通过雷达方程对米波雷达与亚毫米波雷达的基本参数指标进行设计与论证,最终得到满足复合系统需求的基本指标参数。

黄宝昆[2](2021)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功能电子系统是由若干具有多种功能的电子设备所组成的多站点作战系统,各站点可协同工作,系统可根据任务需求对多个目标区域进行实时监视以应对潜在威胁,在现代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站点的分布将直接影响多功能电子系统的性能,通过优化站点位置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性能。然而,目前针对性能偏好要求下的站点优化配置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基于粒子群算法对站点配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结合实际战场任务需求,建立了联合回波信噪比、有效覆盖率和压制功率密度并将其作为站点配置问题的目标函数,构建了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问题模型。2.建立了性能偏好下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问题模型,构建了完整偏好下多目标优化算法多指标评价体系,设计了基于偏好区域的迭代收敛规则,提出了固定步长的偏好参考点更新规则,研究了基于偏好牵引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算法。3.针对固定步长的偏好参考点更新规则的不足,提出了偏好参考点自适应更新规则,研究了基于自适应偏好牵引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算法。以上算法均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一系列算法能够有效解决性能偏好下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问题。

王浩炎[3](2021)在《面向责任区保障及目标跟踪任务的雷达组网管控研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今战场电子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单雷达部署这样的传统模式在数据处理、连续跟踪、探测等方面存在很大局限,存在探测覆盖不全面,预警不及时,跟踪目标丢失等情况,因此为达到雷达在频域、空域、时域的探测覆盖要求,将不同的极化方式、适用频段、操作模式的雷达以组网的形式布站,组成全方位、大范围的雷达威力覆盖网络,在控制中心统一调度下,各雷达高效协同运作,完成对雷达威力覆盖网内目标的预警、探测、定位及跟踪等工作。雷达组网任务多种多样,但是常规主要的任务是对雷达责任区的警戒保障和对目标航线的跟踪,迫切需求寻找最优的管控方法,因此将对这两个任务展开研究,探寻如何按照作战任务需求,高效率分配雷达网资源,解决雷达管控的问题。本文以雷达对责任区保障的任务和对目标航线跟踪任务两个作战场景展开研究,建立雷达管控模型,并将在具体的训练评估系统中对模型实际评估验证,达到不仅可以提高完成保障和跟踪任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减少雷达组网的资源,节省资源代价的目的,分别通过两个场景进行研究。第一场景为针对责任区域保障的雷达组网优化部署原则,建立雷达组网模型,为弥补传统遗传算法迭代次数过多、局部最优的缺点,以传统遗传算法为基础改进,引入免疫遗传算法并仿真验证,验证免疫遗传算法针对雷达组网优化部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针对免疫遗传算法的不足进行两次改进,进行实验仿真验证,将实现提高雷达责任区警戒效率,减少雷达网系统总体代价的开支的目的。第二场景以对目标航线的跟踪任务进行保障为目的,任务中在各时刻各部雷达具有不同的资源要求,需要按照各雷达资源代价要求不同自适应对组网资源进行分配调控,从而使雷达组网系统跟踪性能最优化。将实现不仅能完成系统的保障跟踪任务,而且使组网系统参与保障追踪任务时整体代价最小。通过针对实际应用最多的两个雷达组网任务场景进行研究仿真,从而实现在提高整个作战任务保障、警戒、跟踪等效率的同时减少整个雷达组网的系统开支,提高系统节点节约率,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生产之中。

刘立臣[4](2020)在《基于毫米波雷达和视觉的旋翼植保无人机自主避障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全球农业大国之一,我国的农业资源总量十分可观,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农业规模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得极大提升。目前,在“耕、种、管、收”四大农业生产环节中,农业生产管理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则体现在农业植保上,传统依赖于人工的作业方式存在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近年来,植保无人机的涌现极大地改善了植保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其中旋翼无人机的诸多优势使其在植保领域脱颖而出,但从应用现状上看,多数旋翼植保无人机是人工遥控的,此方式显然存在过度依赖飞手经验、超出视野范围易发生“炸机”事故等弊端,而逐渐开始普及的基于地面站的植保无人机集中管理模式,虽然可使植保机按照事先规划的航线飞行,但飞行过程中出现的未知障碍物仍会对无人机安全飞行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旋翼植保无人机必须具备自主避障能力且在避让后能回归原航线继续植保作业。为此,本文研究基于毫米波雷达和双目视觉传感器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自主避障技术,通过毫米波雷达进行飞行方向上的障碍物预警,进而通过双目视觉完成前方障碍物识别,并将识别的三维环境信息投影到二维栅格平面,形成局部导航图,最终采用基于预设航线的避障路径规划算法完成障碍物避让并回归原始作业航线。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有:(1)根据植保无人机的作业飞行特点,研究毫米波雷达有效目标筛选方法。通过设定航线警戒区域对有效目标进行初选,进而结合滤波算法和判定准则,判断前后两个周期中的有效目标是否为同一障碍物,完成有效目标筛选,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动态目标跟踪精度,以及该方法对警戒区域内危险障碍物目标筛选的有效性,使植保无人机始终重点关注危险目标。(2)研究毫米波雷达装置主探测方向的调整方法。根据植保无人机当前的俯仰角、飞行高度及毫米波雷达的垂直探测视角,调整雷达的主探测方向,使得雷达能有效探测到飞行方向上的障碍物,同时减少因农作物杂波影响而产生误判的情况,从而达到提升毫米波雷达障碍物探测的有效性和提高植保作业效率的目标。(3)研究基于跨尺度自适应引导滤波的双目立体匹配算法。采用改进的ETCensus变换及匹配代价计算方法,分别以中心像素的领域像素为顶点构建等腰三角形,改变传统Census变换中的像素比较思想,以能够提高图像在相似纹理区域的匹配精度;采用改进的基于自适应引导滤波的匹配代价聚合算法,构建自适应形状的十字交叉窗口,以能够在弱纹理区域获得更多的有效像素,提高图像在弱纹理区域的匹配精度;最后,采用基于跨尺度代价聚合的自适应引导滤波算法,在多尺度上进行匹配代价计算和匹配代价聚合,进一步提高立体匹配精度。相关对比实验表明,算法在图像密集纹理、相似纹理和弱纹理区域获得了较好的匹配精度;最后,通过视差后处理,获得最优的立体匹配效果。(4)研究高度降维的三维飞行环境表示方法。基于立体匹配获得的视差图,利用栅格法获得初始栅格地图,通过高度降维,将三维障碍物投影到二维障碍物栅格平面,解决三维环境描述精度与避障路径规划效率之间的矛盾,同时与植保无人机仿地飞行的背景吻合,以满足面向植保作业的农田三维环境建模需要。(5)研究基于预设航线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方法。在传统人工势场法中,引入障碍物危险度和航线对障碍物的引力,达到减少植保无人机的避让次数,并使其在避障后能够回归原航线的目的;针对人工势场法避障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基于作业伴随的自主避障算法,通过构建多分辨率栅格地图,并采用边避障边作业的思想,实现在避障的同时提高植保无人机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6)设计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避障系统的软硬件平台,提出毫米波雷达和双目视觉融合的避障策略,并对毫米波雷达目标筛选、双目视觉障碍物识别和避障飞行进行实地试验,验证本文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王顺生[5](2020)在《基于北斗信号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有源雷达在工作时会发射大功率电磁波,时时刻刻都有被敌方发现的威胁,因此传统雷达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对本身不发射电磁波的外辐射源雷达提高了关注。基于外辐射源雷达独有的体制,使其具有成本低、体积相对小、功耗低、不易被发现且不易被干扰等优势,可以预见外辐射源雷达的应用前景相当广泛,同时也是当前国内外雷达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北斗卫星为辐射源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北斗卫星信号性能分析。首先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着重对辐射源北斗卫星信号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主要从C/A码产生原理、信号的构成、模糊函数以及目标最大探测距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且对信号、信号模糊函数以及目标最大探测距离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北斗卫星信号带宽适中、模糊函数呈“图钉状”、具有较好的速度分辨率和距离分辨率,理论上通过相干积累和杂波抑制基本可以实现近距离的目标探测。综上可知北斗卫星信号是比较理想的辐射源。2.北斗卫星直达波及目标回波信号处理。首先介绍了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探测的工作流程,然后着重对参考信号提纯方法以及杂波对消相关算法进行研究。在研究参考信号处理时,本文采用信号重构的方法进行直达波提纯,并通过误码率和信号失真度对该重构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衡量;在研究回波信号处理时,先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时域自适应滤波算法滤除回波信号中的直达波和多径干扰,通过仿真对比三种算法性能,结果表明这三种算法均可实现杂波对消,不过LMS(NLMS)和RLS算法对目标回波信号也有影响且处理速度较慢,而处理速度较快的ECA-B算法可以在抑制杂波的同时还能确保目标回波信号几乎不受影响,相对来说ECA-B性能最好。3.基于北斗卫星的外辐射源雷达目标定位方法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三种单测量量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AOA、TDOA以及FDOA;然后推导并计算了各单测量量定位方法的误差方程和GDOP,并在以北斗卫星为辐射源的背景下进行了仿真与分析,通过仿真对各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进行了比较,对各定位方法的优劣进行总结;最后为了弥补各定位方法的劣势,考虑采用多测量量联合定位方法,对两种多测量量联合定位法的误差方程和GDOP进行了求解,并进行仿真与分析。通过对比和总结可知,基于TDOA/FDOA联合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整体上高于其他定位方法,但在实际使用该方法时,需要适当调整接收站的位置可获得更好的定位效果。

朱晨曦[6](2020)在《软件化雷达的数据处理与显控组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性能计算处理器的快速发展和软件技术推陈出新,具有硬件可重组、软件可重构、需求可定义等特点的软件化雷达已成为雷达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基于高性能通用处理器搭建的某软件化雷达平台,以组件为开发单元,在符合标准接口规范和封装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功能模板化的跟踪滤波组件,并实现了支持控件可扩展、功能可重构的显控应用组件,极大完善了系统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了软件化雷达的典型优势。本文首先调研了国内外软件化雷达系统架构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并介绍了传统雷达系统中显控终端的实现方式,并阐明了设计雷达数据处理组件和显控组件的重要意义。以调研结果为依据,以通用CPU软件化雷达系统平台为实例,详细描述了层次化软件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功能需求和实现方式。其次,论文介绍了软件化雷达系统中算法组件的设计原则和接口规范,分析了三层封装结构的划分依据及调用关系,通过标准化的开发方式提升组件的可复用性。在雷达数据处理的实现上,深入研究了跟踪滤波算法中典型的目标运动模型、数据关联方法和滤波器模型,给出对跟踪滤波组件的算法粒度设计和功能模板设计,对典型实例的算法流程、组件接口、数据成员和功能函数进行了具体实现和逻辑验证。再次,以功能可扩展和可重构为目的,本文深入研究了显控组件的服务功能和框架结构,设计了兼容不同类型显示控件的抽象接口,并提供了用于交换数据和命令的通信接口。基于上述框架和结构,本文具体实现了P型显示、A型显示、列表显示和地图显示等控件,并通过控件间的动态集成和重组互联快速搭建了雷达显示应用方案。最后,论文验证了数据处理组件和显控组件在实际雷达系统中的实用性,并在基于CPU硬件平台的软件化雷达系统中实际搭建了雷达应用方案,评估了组件的计算处理性能、资源占用情况和通信吞吐速度,展现出该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实时性等众多优势。

李维[7](2020)在《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的自主决策方法与仿真平台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人机作为现代作战的新兴武器和工具,以其成本低、性能稳定、零伤亡等优点,承担越来越多的军事任务。未来战场中,赋予作战无人机智能性,使其拥有自主作战的能力是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必然趋势。无人机智能化就是“无人机做出决定的能力”,指其不仅能够按照指令或者预先编入的程序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更能对威胁目标自主做出反应,还能即时处理突发的情况。有人机的分析决策能力来自驾驶员,如何将驾驶员和指挥员的作战经验与知识移植到无人机,使其具备自主决策的能力,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伯伊德的“OODA”环(侦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设计了“OERA”(侦察、评估、规则、行动)察打无人机对地自主决策框架;通过分析无人机对地作战过程,建立了无人机对地作战相关的领域模型;使用贝叶斯网络构建了目标威胁评估与打击效果评估模型,为无人机的侦察与打击决策提供条件;通过分析无人机对地作战规则特点,设计作战规则描述模型并建立规则库,表达与存储指挥员作战经验知识,用于决策推理。本文为了验证决策框架的有效性,以及为军事仿真人员提供一个管理作战规则的方法,针对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设计并实现了作战仿真平台。仿真平台采用了Agent技术,并嵌入“OERA”自主决策框架来构建智能化无人机模型,仿真人员可编辑作战想定方案设置仿真内容,运行相应仿真模型,观察无人机Agent的自主决策行动。最后,本文设计了一个无人机对地执行侦察打击任务的实例,展示了仿真平台的实现情况。在仿真实例中,无人机Agent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做出了侦察、防御、打击等动作,验证了自主决策框架的有效性以及仿真平台的可用性。

梁兴茹[8](2019)在《雷达复杂电磁环境建模与仿真》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电磁环境成为信息化战场的核心环境要素,对雷达系统的影响很大,而真实的电磁环境情况复杂,且具有动态性和无形性,同时由于使用电子装备实物和半实物来模拟雷达电磁环境的成本高昂且实施难度较大,靶场实验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建模和仿真的形式对复杂电磁环境进行等效构建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途径。因此,本文通过计算机使用全数字的建模与仿真方法,采用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完成了雷达系统所在的复杂电磁环境的构建与开发,并设计了雷达系统电磁环境场景,实现了场景的分析和评估。本文首先分析了雷达系统所在的复杂电磁环境组成及现状,接着重点对构成雷达系统电磁环境的干扰和雷达回波的产生机理、特点、实现步骤展开了研究和分析,并在后续雷达系统电磁环境场景的构建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为了使模拟的信号能应用于工程上,且具有一定的逼真性,本文加入了较为详细的工作流程分析,更加清晰地说明了模拟的工作过程。其中干扰信号主要讨论了压制式、欺骗式、灵巧式干扰和箔条干扰的数学模型和模拟流程,所模拟的干扰样式类型多样且应用广泛,具有建模与仿真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雷达回波模拟构建了单散射点目标回波、多散射点目标回波、海杂波、气象杂波和地杂波,实现通过读取外部的测量数据对目标回波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同时海杂波的构建考虑到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最后实现了电磁环境场景的构建并对设计开发的场景进行了相应的过程分析和评估,其中对雷达系统电磁环境场景的构建是信号级的,能够利用得到的完整回波信号对电磁环境进行仿真和验证,弥补了多数场景的模拟仿真无法获取完整信号的缺陷。本文中构建的所有模型和场景都采用C++面向对象的思想,将模型看作对象来进行设计开发,使逻辑和层次更为清晰,提高了模型的复用性和可移植性,当需要改进和更新时,可以缩短二次开发周期。同时利用构建的模型来对真实作战环境的场景进行模拟,一方面可以根据真实作战环境来构建场景,另一方面可以在场景中电磁环境变化时通过修改和添加模型来完善场景,使得模拟的电磁环境更加完整,提高了仿真建模的逼真度,增强了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王冬杰[9](2019)在《小型三坐标搜索警戒系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军民融合的发展,民用安防市场对民用搜索警戒雷达需求增加,使得高成本、高功耗的大型警戒雷达逐步向低成本、低功耗转变。民用搜索警戒雷达是一种小型搜索警戒系统,其关注的目标与军用雷达不同,且受限于成本、无线电管制、应用环境等因素,存在回波信号易受干扰、探测精度较差等问题。因此,研制出高性能、低成本、功能完善的小型搜索警戒雷达系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的小型三坐标搜索警戒系统可检测运动目标,提供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角和高度等信息,并可跟踪特定目标。搜索警戒雷达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模块是雷达系统的核心部分,研究内容涉及到信号处理算法原理、信号处理硬件平台,及基于此硬件平台的算法实现和验证。文中针对搜索警戒雷达系统中的主要信号处理算法原理做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数字下变频、脉冲压缩、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恒虚警检测、测角等。其中,测角算法是关键算法,测角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小型三坐标搜索警戒系统对运动目标的空间定位能力。后又基于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分析了算法上的相似与差异,说明了该研究在激光雷达领域的可扩展性。信号处理硬件平台采用“FPGA+DSP”架构,兼具FPGA并行处理能力和DSP的灵活性。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信号处理和通信,其中通信包括处理器芯片之间的通信和硬件平台与其他系统子模块之间的通信,确保满足数据吞吐率要求,从而实现数据传输、信息交换、参数更新和命令下发。本文在信号处理算法实现中,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完成对运动目标的实时检测与空间定位任务。利用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基于FPGA的多路并行算法和基于DSP多核并行算法的工程可行性,文中还针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天线通道间相位差问题,提出相应的相位差修正公式,从而实现了三维空间的高精度测角,算法实现方案在在外场实验中得以验证。

周程[10](2019)在《海基网络化雷达探测效能和拓扑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基网络化雷达是组网雷达在海战场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在当前海战场环境中,电磁环境复杂,“四抗”威胁严峻,战场情况多变,均要求我方对海战场战场态势实时掌控,对目标探测精准无误。海基网络化雷达探测是未来海战场重要的电磁领域作战形式。在单一雷达性能一定的情况下,网络化雷达整体性能往往与各个雷达站点的空间布局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研究最具效费的布站体制数量有助于海战场环境下选择参与组网的雷达节点数,探究舰艇编队可能的网络探测拓扑优化方法则可以帮助海基网络化雷达实时选择最优拓扑。本文针对海基网络化雷达的探测效能和拓扑优化问题展开研究。介绍基本概念、构建问题研究情景、仿真分析探测效能、提出拓扑优化方法。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两点。1.研究了海基网络化雷达的探测效能问题。首先,分析了海基网络化雷达所面临的海战场环境,给出了敌方远距离支援式干扰的作战情景。接着设定网络化雷达系统模型,考察海基网络化雷达在自然环境下的探测范围和探测精度,接着在远距离支援干扰环境下,从反拦截能力和干扰暴露区两个方面评价网络化雷达拓扑的探测能力。最终,对每种布站体制下的大量拓扑进行分析,统计其探测能力数据,建立起了网络体制数量和探测能力的联系,在最后,给出了三种组网体制下雷达站点的布站建议,对海基网络化雷达的探测效能问题做出了初步研究。2.研究了海基网络化雷达拓扑优化。分别针对探测目标和探测区域分别提出拓扑寻优方法。前者在目标攻击扇面上构建反映探测精度的目标函数,并结合海战场雷达平台移动、网络实时搭建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预测区域探测精度的布站方法,仿真验证所提出的布站方法有效性;后者以干扰暴露区和反拦截优势角度为基础,提出方法并仿真寻优最佳拓扑。

二、警戒雷达探测性能的分析及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警戒雷达探测性能的分析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米波和亚毫米波雷达的复合探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1.2.1 米波发展现状
        1.2.2 亚毫米波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
第二章 米波下外形隐身技术性能研究
    2.1 雷达散射截面理论
    2.2 雷达隐身技术理论
    2.3 米波对隐身技术的探究
        2.3.1 外形隐身分析
        2.3.2 材料隐身分析
    2.4 简单目标的RCS分析
        2.4.1 三种标准体散射截面积计算
        2.4.2 三种标准体的仿真实验
    2.5 隐身飞机的建模仿真
        2.5.1 F117飞机的建模
        2.5.2 F117的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亚毫米波反隐身性能研究
    3.1 亚毫米波对隐身材料的研究
        3.1.1 亚毫米波对隐身材料的分析
        3.1.2 亚毫米波对吸波材料实验研究
    3.2 亚毫米波性能分析
        3.2.1 亚毫米波成像性能
        3.2.2 亚毫米波一维像分析
    3.3 亚毫米波反隐身探测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探测成像系统设计方案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米波雷达指标设计
        4.2.1 米波雷达需求分析
        4.2.2 米波雷达参数设计
    4.3 亚毫米波雷达成像系统设计
        4.3.1 线性调频信号理论及去调频技术
        4.3.2 亚毫米波雷达重要指标参数分析与设计
        4.3.3 亚毫米波雷达成像模式
    4.4 高速数据链需求分析
    4.5 整体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多功能电子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动态
        1.2.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动态
        1.2.3 性能偏好要求下的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动态
    1.3 本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多功能电子系统资源配置模型
    2.1 引言
    2.2 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性能指标构建
        2.2.1 监视区域最小联合信噪比
        2.2.2 监视区域的有效覆盖率
        2.2.3 监视区域内最小压制功率密度
    2.3 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问题与建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算法
    3.1 引言
    3.2 多目标优化问题与测试函数
        3.2.1 多目标优化问题
        3.2.2 多目标优化问题测试函数的数学描述
    3.3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3.3.1 PSO算法的原理与数学描述
        3.3.2 PSO算法的流程
    3.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
        3.4.1 算法流程
        3.4.2 测试函数仿真
        3.4.3 双探测区域下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仿真
        3.4.4 双侦察区域下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仿真
        3.4.5 双干扰区域下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偏好牵引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算法
    4.1 引言
    4.2 性能偏好下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建模
    4.3 偏好下多目标优化算法的评价指标构建
        4.3.1 偏好区域
        4.3.2 测试函数下算法的评价指标
        4.3.3 站点配置场景下算法的评价指标
    4.4 基于偏好参考点牵引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4.4.1 基于偏好参考点的全局最优位置选取方法
        4.4.2 基于偏好参考点的外部档案集更新方法
        4.4.3 基于偏好区域的迭代收敛准则
        4.4.4 基于静态偏好参考点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缺陷
        4.4.5 算法流程
    4.5 性能偏好下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算法
        4.5.1 算法流程
        4.5.2 测试函数仿真
        4.5.3 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场景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自适应偏好牵引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算法
    5.1 引言
    5.2 基于偏好参考点自适应牵引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5.2.1 偏好参考点自适应更新规则
        5.2.2 算法流程
    5.3 可控性能偏好下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算法
        5.3.1 算法流程
        5.3.2 测试函数仿真
        5.3.3 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场景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面向责任区保障及目标跟踪任务的雷达组网管控研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基于责任区保障任务的组网管控
        1.2.2 基于目标跟踪任务的组网管控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雷达组网系统相关理论
    2.1 雷达组网系统基本概念
    2.2 雷达组网系统的“四抗”能力分析
        2.2.1 雷达组网抗电子干扰能力
        2.2.2 雷达组网抗隐身能力
        2.2.3 雷达组网抗反辐射能力
        2.2.4 雷达组网抗低空突防能力
    2.3 雷达组网系统的优化部署
        2.3.1 部署原则
        2.3.2 入网雷达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雷达组网责任区保障问题研究
    3.1 引言
    3.2 责任区保障问题数学建模
    3.3 基于传统遗传算法的组网优化部署
        3.3.1 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3.3.2 遗传算法的特点
        3.3.3 传统遗传算法的组网优化部署研究
    3.4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组网优化部署
        3.4.1 免疫遗传算法的组网优化部署研究
        3.4.2 免疫遗传算法的改进与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目标跟踪任务的雷达组网管控研究
    4.1 引言
    4.2 目标跟踪和资源管控概述
        4.2.1 目标跟踪技术
        4.2.2 资源管理技术
    4.3 组网节点管控算法概述
    4.4 目标跟踪问题数学建模
    4.5 目标跟踪评估准则推导
    4.6 资源代价最小化的组网管控算法
        4.6.1 最优化数学模型
        4.6.2 代价相同的雷达开机选择算法
        4.6.3 代价不同的雷达开机选择算法
    4.7 目标状态估计
    4.8 仿真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与应用试验
    5.1 引言
    5.2 责任区保障的组网管控技术应用
    5.3 目标跟踪任务的组网管控技术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毫米波雷达和视觉的旋翼植保无人机自主避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用无人机及避障技术
        1.2.2 障碍物检测技术
        1.2.3 避障路径规划技术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目标检测与装置调整方法
    2.1 毫米波雷达数据处理与解析
        2.1.1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2.1.2 雷达数据解析
    2.2 毫米波雷达有效目标确定
        2.2.1 有效目标初选
        2.2.2 有效目标验证
        2.2.3 动态目标跟踪
        2.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 雷达装置主探测方向的调整方法
        2.3.1 飞行方向上障碍物有效探测
        2.3.2 低空飞行农作物杂波误判及调整方法
        2.3.3 复杂情况下的调整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双目视觉系统标定与立体校正
    3.1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
        3.1.1 视觉坐标系统
        3.1.2 双目测量原理
    3.2 双目标定
        3.2.1 标定参数
        3.2.2 双目立体标定
    3.3 双目立体校正
        3.3.1 极限几何约束
        3.3.2 Bouguet立体校正算法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跨尺度自适应引导滤波的立体匹配算法
    4.1 立体匹配原理
        4.1.1 视差与深度图
        4.1.2 立体匹配的约束条件
        4.1.3 立体匹配的一般步骤
        4.1.4 局部立体匹配算法
    4.2 基于改进Census的匹配代价计算
        4.2.1 ETCensus变换
        4.2.2 匹配代价计算
        4.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基于改进引导滤波的匹配代价聚合
        4.3.1 引导滤波原理
        4.3.2 自适应形状十字交叉窗口构建
        4.3.3 自适应引导滤波
        4.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基于跨尺度代价聚合的改进算法
        4.4.1 内尺度代价聚合
        4.4.2 跨尺度代价聚合
        4.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视差细化
    4.6 改进算法的性能分析与比较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预设航线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
    5.1 作业模式分析
        5.1.1 航线规划分析
        5.1.2 边界转弯分析
    5.2 基于高度降维的飞行环境建模
        5.2.1 视差图预处理
        5.2.2 高度降维的栅格地图构建
    5.3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的自主避障方法
        5.3.1 基于传统人工势场的自主避障
        5.3.2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的自主避障
        5.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基于作业伴随的自主避障路径规划
        5.4.1 多分辨率栅格地图构建
        5.4.2 基于作业伴随的自主避障方法
        5.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避障系统设计与验证
    6.1 硬件平台设计
        6.1.1 总体设计方案
        6.1.2 硬件选型
        6.1.3 植保无人机构成
    6.2 软件平台设计
        6.2.1 总体方案设计
        6.2.2 软件工作流程
    6.3 基于传感器融合的避障策略
        6.3.1 障碍层次划分
        6.3.2 避障策略
    6.4 飞行试验与分析
        6.4.1 毫米波雷达目标筛选
        6.4.2 双目视觉障碍物识别
        6.4.3 避障飞行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北斗信号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外辐射源雷达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北斗卫星信号为辐射源的优劣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北斗卫星信号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北斗导航系统系统发展概况
    2.3 北斗卫星发射信号的构成
    2.4 北斗卫星信号作辐射源的可行性
        2.4.1 模糊函数
        2.4.2 速度与距离分辨率
        2.4.3 最大探测距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斗卫星直达波信号及目标回波信号处理
    3.1 引言
    3.2 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工作流程
    3.3 参考信号处理方法
        3.3.1 参考信号提纯方法研究
        3.3.2 基于信号重构的参考信号提纯方法仿真
    3.4 目标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3.4.1 回波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3.4.2 回波信号处理方法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北斗卫星的外辐射源雷达目标定位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外辐射源雷达常用定位方法原理
    4.3 基本定位方法定位精度分析及仿真
        4.3.1 测向定位法定位精度
        4.3.2 到达时差定位法定位精度
        4.3.3 差分多普勒定位法定位精度
        4.3.4 定位精度仿真分析
    4.4 多测量量联合定位方法研究及仿真
        4.4.1 基于差分多普勒和测向联合定位精度分析
        4.4.2 基于差分多普勒和到达时差联合定位精度分析
        4.4.3 联合定位精度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软件化雷达的数据处理与显控组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传统雷达系统问题突出
        1.1.2 软件化雷达和组件化设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软件化雷达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软件化雷达显示终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软件化雷达平台
    2.1 软件化雷达体系架构
        2.1.1 硬件资源层
        2.1.2 软件中间件层
        2.1.3 核心框架层
        2.1.4 雷达应用层
    2.2 数据处理组件设计结构
        2.2.1 中间件接口层
        2.2.2 缓存空间管理层
        2.2.3 算法核心逻辑层
    2.3 显控组件的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处理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雷达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3.2 跟踪滤波算法原理
        3.2.1 目标运动状态模型
        3.2.2 数据关联原理
        3.2.3 跟踪滤波模型
    3.3 跟踪滤波组件的设计思路
        3.3.1 组件粒度设计
        3.3.2 功能模板设计
    3.4 跟踪滤波组件的实现方案
        3.4.1 数据成员描述
        3.4.2 功能函数实现
        3.4.3 组件逻辑验证
    3.5 跟踪滤波组件的描述文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显控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显控框架的接口设计
        4.1.1 抽象容器类
        4.1.2 网络通信服务
    4.2 显示控件的具体功能
    4.3 显控组件子模块设计和实现
        4.3.1 P型显示
        4.3.2 A型显示
        4.3.3 地图显示
        4.3.4 列表显示
    4.4 显控应用方案搭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处理和显控组件的实际应用
    5.1 数据处理组件的实际应用
    5.2 显控组件的实际应用
    5.3 软件化雷达系统搭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的自主决策方法与仿真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察打无人机对地自主决策方法设计
    2.1 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分析
    2.2 察打无人机对地自主决策作战框架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ERA”的自主决策框架建模
    3.1 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任务想定
    3.2 无人机作战相关领域模型的建立
        3.2.1 无人机实体概念建模与UML建模
        3.2.2 目标实体概念建模与UML建模
        3.2.3 环境实体概念建模与UML建模
    3.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作战相关评估模型的建立
        3.3.1 贝叶斯网络的建立步骤
        3.3.2 基于SBN的作战车辆打击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
        3.3.3 基于DBN的地面实体目标威胁评估模型的建立
    3.4 作战规则库的建立
        3.4.1 作战规则的表示
        3.4.2 作战规则库的构建
        3.4.3 作战规则推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Agent仿真模型的构建
    4.1 仿真模型开发工具
    4.2 Agent仿真实体结构设计
    4.3 基于“OERA”的察打无人机Agent结构及规则设计
        4.3.1 无人机模型中的假设
        4.3.2 无人机Agent结构设计
        4.3.3 机载雷达模块构建
        4.3.4 飞行控制模块构建
        4.3.5 火力控制模块构建
        4.3.6 辅助防御模块构建
        4.3.7 作战无人机规则设计
    4.4 地面作战实体Agent结构及行动规划
        4.4.1 地面作战实体Agent结构设计
        4.4.2 地面作战实体Agent行动规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1 作战仿真平台物理架构的设计
    5.2 作战仿真平台逻辑架构的设计
    5.3 作战仿真平台的功能设计
        5.3.1 规则管理功能设计
        5.3.2 作战仿真功能设计
    5.4 作战仿真平台的实现与验证
        5.4.1 决策节点信息管理的实现
        5.4.2 规则管理的实现
        5.4.3 无人机对地执行察打任务的实例想定设置
        5.4.4 仿真运行与过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雷达复杂电磁环境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复杂电磁环境中雷达干扰构建与仿真
    2.1 有源压制式干扰的构建
        2.1.1 带限白噪声干扰
        2.1.2 噪声调频干扰
        2.1.3 多普勒噪声干扰
        2.1.4 梳状谱噪声干扰
        2.1.5 杂乱脉冲干扰
    2.2 有源欺骗式干扰的构建
        2.2.1 密集假目标干扰
        2.2.2 规律假目标干扰
        2.2.3 移频干扰
    2.3 灵巧式噪声干扰的构建
        2.3.1 卷积干扰
        2.3.2 脉冲存储复制干扰
        2.3.3 灵巧干扰
    2.4 无源干扰的构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杂电磁环境中雷达回波构建与仿真
    3.1 目标回波的构建
        3.1.1 单散射点目标回波模拟
        3.1.2 多散射点目标回波模拟
    3.2 海杂波的构建
        3.2.1 整体流程
        3.2.2 岸基雷达海杂波回波模拟
    3.3 气象杂波的构建
        3.3.1 整体流程
        3.3.2 岸基雷达气象杂波回波模拟
    3.4 地杂波的构建
        3.4.1 整体流程
        3.4.2 岸基雷达地杂波回波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雷达复杂电磁环境场景的构建与评估
    4.1 复杂电磁环境场景实现方案
        4.1.1 整体框架设计
        4.1.2 模拟方式设计
    4.2 场景构建
        4.2.1 场景一的构建
        4.2.2 场景二的构建
    4.3 场景分析与结果评估
        4.3.1 仿真场景分析
        4.3.2 仿真结果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小型三坐标搜索警戒系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搜索警戒系统信号处理算法原理分析
    2.1 信号处理算法流程
    2.2 数字下变频
    2.3 脉冲压缩
    2.4 动目标显示与动目标检测
        2.4.1 MTI雷达与三脉冲对消器
        2.4.2 MTD动目标检测
    2.5 恒虚警检测
        2.5.1 虚警率与恒虚警率
        2.5.2 恒虚警的分类
    2.6 和差通道测角原理
        2.6.1 测角技术方法的分类
        2.6.2 和差式测向天线结构分析
        2.6.3 天线方向图分析
    2.7 基于激光雷达的拓展
        2.7.1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2.7.2 双频相干测速测距激光雷达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搜索警戒系统信号处理平台方案
    3.1 信号处理板组成结构
    3.2 信号处理板硬件资源
        3.2.1 模数转换器
        3.2.2 信号处理芯片
    3.3 信号处理板内部通信
        3.3.1 SRIO高速接口
        3.3.2 通用异步收发器
    3.4 信号处理板外部通信
        3.4.1 以太网口
        3.4.2 异步串口与同步串口
        3.4.3 雷达工作时序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搜索警戒系统信号处理算法实现
    4.1 参数指标与解决方案分析
        4.1.1 定性分析
        4.1.2 具体分析
    4.2 基于FPGA的信号处理算法实现
        4.2.1 数字下变频实现
        4.2.2 脉冲压缩实现
        4.2.3 误差分析与资源分析
    4.3 基于DSP的信号处理算法实现
        4.3.1 数据存储空间分配
        4.3.2 分块处理与多核同步
        4.3.3 MTI三脉冲对消实现
        4.3.4 DMA数据转置
        4.3.5 目标检测实现
        4.3.6 比幅法测角实现
        4.3.7 点迹分类与点迹凝聚算法实现
    4.4 问题分析与解决
        4.4.1 伴随轨迹的分析与抑制方法
        4.4.2 复数比幅法测角与通道间相位差消除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海基网络化雷达探测效能和拓扑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
    1.2 网络化雷达研究现状
        1.2.1 网络化雷达发展现状
        1.2.2 网络化雷达研究现状
    1.3 本文内容及工作安排
第二章 海基网络化雷达技术概述
    2.1 海基网络化雷达概念
    2.2 海基网络化雷达组网模式
    2.3 海基网络化雷达的关键技术
        2.3.1 海基网络化雷达的基础性技术
        2.3.2 海基平台动态变化带来的技术挑战
        2.3.3 海基网络化雷达的组网相关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基网络化雷达探测效能
    3.1 海战场作战环境分析
    3.2 海战场环境下网络化雷达模型构建和基础性能分析
        3.2.1 网络化雷达系统模型构建
        3.2.2 自然条件下探测范围分析
        3.2.3 自然条件下探测精度分析
    3.3 干扰条件下网络化雷达不同拓扑的探测能力描述
        3.3.1 反截获能力
        3.3.2 干扰暴露区
    3.4 由不同拓扑探测能力到网络探测效能
        3.4.1 反截获能力分析
        3.4.2 干扰暴露区分析
    3.5 对海基网络化雷达布站数量给出建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基网络化雷达拓扑优化研究
    4.1 拓扑优化场景描述
    4.2 基于探测目标的拓扑优化
        4.2.1 目标函数构建
        4.2.2 海基动态布站算法
        4.2.3 仿真分析
    4.3 基于探测区域的拓扑优化
        4.3.1 基于干扰暴露区的拓扑优化
        4.3.2 基于反拦截角度的拓扑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本文内容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警戒雷达探测性能的分析及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米波和亚毫米波雷达的复合探测技术研究[D]. 张浩.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站点配置方法研究[D]. 黄宝昆.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面向责任区保障及目标跟踪任务的雷达组网管控研究实现[D]. 王浩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21
  • [4]基于毫米波雷达和视觉的旋翼植保无人机自主避障研究[D]. 刘立臣.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5]基于北斗信号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D]. 王顺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6]软件化雷达的数据处理与显控组件的研究与实现[D]. 朱晨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的自主决策方法与仿真平台设计[D]. 李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雷达复杂电磁环境建模与仿真[D]. 梁兴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9]小型三坐标搜索警戒系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冬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海基网络化雷达探测效能和拓扑优化研究[D]. 周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9(02)

标签:;  ;  ;  ;  ;  

预警雷达探测性能分析与仿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