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汤治疗牙周病68例疗效观察

清胃汤治疗牙周病68例疗效观察

一、清胃汤治疗牙周病68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林丽[1](2021)在《炎症微环境下miR-30a调控Runx2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炎症微环境下微小RNA-30a(miR-30a)调控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30a mimics(模拟物)组、miR-30a mimics阴性对照组、miR-30a inhibitor(抑制剂)组、miR-30a inhibitor阴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脂多糖诱导细胞炎症微环境,构建体外炎症模型,然后分组处理并诱导其成骨分化,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及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骨分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30a、成骨相关基因Runx2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Runx2、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miR-30a表达、细胞上清液中TNF-α及IL-6水平升高(P<0.05),Runx2 mRNA表达水平、ALP阳性细胞相对比例、矿化结节相对比例、Runx2、OPN及OC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iR-30a mimics组细胞miR-30a表达、细胞上清液中TNF-α及IL-6水平升高(P<0.05),Runx2 mRNA表达水平、ALP阳性细胞相对比例、矿化结节相对比例、Runx2、OPN及OC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30a inhibitor组细胞miR-30a表达、细胞上清液中TNF-α及IL-6水平降低(P<0.05),Runx2 mRNA表达水平、ALP阳性细胞相对比例、矿化结节相对比例、Runx2、OPN及OC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30a mimics阴性对照组、miR-30a inhibitor阴性对照组细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炎症微环境下hPDLSCs中miR-30a高表达,可下调Runx2表达,促进炎症进展,进而抑制hPDLSCs成骨分化。

毕磊,许晓亮,赵志宇,刘辉[2](2020)在《复方黄芩含漱液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T2DM患者牙周状态及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复方黄芩含漱液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牙周状态及龈沟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60例牙周炎伴T2DM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单一组30例予以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组30例予以复方黄芩含漱液+牙周基础治疗,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牙龈肿痛、牙宣、口干舌燥、口臭、便秘),牙周状态相关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程度(CAL)、牙齿松动度(TM)]以及龈沟液细胞因子(vaspin、IL-1β、MMP-3)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观察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牙龈肿痛、牙宣、口干舌燥、口臭、便秘各项积分显着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项积分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后GI、SBI、PD、PLI、CAL、TM显着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优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后龈沟液vaspin、IL-1β、MMP-3水平显着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芩含漱液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可显着缓解牙周炎伴T2DM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牙周状态,降低龈沟液vaspin、IL-1β、MMP-3水平,控制疾病进展。

齐城成[3](2020)在《腻苔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用药及泄泻腻苔菌群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究腻苔中常见的黄腻苔和白腻苔的成因及诊治经验,为疾病出现黄腻苔或白腻苔的诊治提供有益的借鉴。2、探究中成药治疗的病证中出现黄腻苔的药物配伍规律。3、探究方剂治疗的病证中出现白腻苔的药物配伍规律。4、探究泄泻病腻苔中常见的黄腻苔和白腻苔舌面菌群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在中医古籍、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筛选与黄腻苔、白腻苔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并总结腻苔中常见的黄腻苔和白腻苔的成因及诊治经验。2、在第五版《中华医典》正文中检索“黄腻”,在检索结果中筛选中成药。对中成药进行方名和组成等数据的提取,然后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将整理后的数据插入到Access中进行交叉表查询。再把查询的结果导入Weka中进行关联数据分析,将得到的数据导入到Cyto Scape中进行可视化处理。3、在“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检索“白腻”,在检索结果中筛选治疗的病证中出现白腻苔的方剂,进行方名和组成等数据的提取,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后,将数据插入到Access中进行交叉表查询。将查询的结果导入Weka中进行关联数据分析,将得到的关联数据导入到Cyto Scape中进行可视化处理。4、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于江西省中医院消化科由2位有经验的中医师采用盲法观察泄泻患者的舌象,填写舌象信息判读量表;抽选诊断一致性程度较高的60名黄腻苔患者,进行舌苔样本采集,归为黄腻苔组(H组);抽选诊断一致性程度较高的60名白腻苔患者,进行舌苔样本采集,归为白腻苔组(B组);同期对江西中医药大学60名健康的在校学生进行舌苔样本采集,归为正常舌苔组(Z组)。用DNA提取试剂盒对舌苔样本进行DNA提取后,用Illumina Miseq 600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除选中的中医古籍外,最终选取有关黄腻苔的论文19篇,发现黄腻苔除可由湿热引起外,还可由饮热并重、痰热、食滞、阳虚、表邪入里、伤暑和湿温等导致;黄腻苔可出现于干咳、中风病急性期、脾胃病、肝病、肾病和郁证等疾病过程中;治法涉及清热、温补、通腑、表里双解、消食导滞、健脾祛湿和分清泌浊等。除部分中医古籍外,最终选取有关白腻苔的论文11篇,发现白腻苔可由痰湿、湿重于热、饮重于热、表证、肺寒、邪居中焦和湿温等导致;白腻苔可出现于心脑疾病、肾病、脾胃病、湿疹和青春痘等疾病过程中;治法涉及健脾燥湿、运湿化痰、涤痰开窍、健脾益气、化浊解毒和针刺等。2、在《中华医典》中共查询到54个中成药,用Excel共整理出362条数据。中成药治疗的病证中出现黄腻苔应用最多的药物是黄芩、黄连、大黄等清热药,用药类型最多的是清热药,其次是利水渗湿药。3、在“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共查询到59个方剂,用Excel共整理出502条数据。方剂治疗的病证中出现白腻苔应用最多的是半夏、茯苓、陈皮、厚朴等药,用药类型最多的是补虚药,其次是清热药。4、经过质检和筛选黄腻苔组得到40份优质序列,白腻苔组得到40份优质序列,正常舌苔组也得到40份优质序列,共计120份。全部样本的平均序列读长为423.49bp,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菌群确定分属于19个门,37个纲,97个目,166个科,326个属,613个种,903个OTUs。三组样本在门水平上有6种类似的优势菌群,即: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Fusobacteria(梭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Patescibacteria。虽然三组样本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类似,但每种菌群的所占比例有所不同,H组占比前四的是:Bacteroidetes(31.90%)、Firmicutes(26.19%)、Proteobacteria(22.71%)、Actinobacteria(9.01%);B组占比前四的是:Firmicutes(27.84%)、Proteobacteria(27.08%)、Bacteroidetes(26.49%)、Fusobacteria(9.40%);Z组占比前四的是:Bacteroidetes(33.57%)、Firmicutes(26.18%)、Proteobacteria(24.27%)、Fusobacteria(8.17%)。并且在门水平上,H组和B组主要在Fusobacteria、Tenericutes、Acidobacteria上存在差异;H组和Z组主要在Actinobacteria、Cyan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上存在差异;B组和Z组主要在Bacteroidetes上存在差异。在纲水平上,H组和B组主要在Fusobacteriia、Gracilibacteria上存在差异;H组和Z组主要在Actinobacteria、Oxyphot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上存在差异;B组和Z组主要在Bacteroidia上存在差异。在目水平上,H组和B组主要在Fusobacteriales上存在差异;H组和Z组主要在Pasteurellales、Chloroplast上存在差异;B组和Z组主要在Bacteroidales、Pasteurellales、Flavobacteriales、Bacillales上存在差异。在科水平上,H组和B组主要在Prevotellaceae、Fusobacteriaceae、Porphyromonadaceae上存在差异;H组和Z组主要在Pasteurellaceae、Porphyromonadaceae上存在差异;H组和Z组主要在Prevotellaceae、Pasteurellaceae上存在差异。在属水平上,H组和B组主要在Prevotella_7、Fusobacterium、Porphyromonas、Alloprevotella上存在差异;H组和Z组主要在Haemophilus、Porphyromonas、Prevotella_6上存在差异;B组和Z组主要在Prevotella_7、Haemophilus、Alloprevotella上存在差异。在种水平上,H组和B组主要在uncultured_bacterium_g_Porphyromonas上存在差异;H组和Z组主要在Haemophilus_parainfluenzae_T3T1、uncultured_bacterium_g_Porphyromonas、Prevotella_pallens上存在差异;B组和Z组主要在Prevotella_melaninogenica_ATCC_25845、Haemophilus_parainfluenzae_T3T1、uncultured_Bacteroidetes_bacterium_g_Alloprevotella上存在差异。结论:1、腻苔中的黄腻苔和白腻苔的成因都很复杂,涉及病种繁多,治疗手段丰富多样,临床当悉心辨析,合理施治。2、中成药治疗的病证中出现黄腻苔最多的药物配伍大致分为四类,即清热药中的黄芩、黄连、大黄;行气药中的木香、陈皮、槟榔;祛痰药中的半夏和补血药中的当归之间的组合。3、方剂治疗的病证中出现白腻苔最多的药物配伍大致分为六类,即补虚药中的人参、白术、甘草、当归;行气药中的木香、陈皮;祛痰药中的半夏;活血化瘀药中的川芎;利水渗湿药中的茯苓和化湿药中的厚朴之间的组合。4、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可能是导致黄腻苔形成的关键菌种;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可能是导致白腻苔形成的关键菌种;Fusobacteria(梭杆菌门)可能是区别黄腻苔和白腻苔的关键菌种。

柏银[4](2020)在《克拉霉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慢性牙周炎是人类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危害大。目前认为慢性牙周炎是多因素疾病,其中菌斑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是引发慢性牙周炎的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直接和间接地参与慢性牙周炎的全过程。对于慢性牙周炎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来机械清除牙周袋内的菌斑生物膜。但是由于存在一些器械不易到达的感染部位、微生物可侵入牙周组织、口腔内其他部位的微生物可再定植于牙周袋等原因,临床上有时还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作为SRP的辅助手段来提高治疗效果。慢性牙周炎的发生还与宿主的免疫反应和防御功能有关,因此通过辅助使用药物来调节宿主的防御功能、阻断疾病的发展也是一种治疗思路。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M)作为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入体内后在龈沟液、唾液和牙龈中分布浓度较高,不仅对牙周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能能明显降低机体内各种炎症因子水平和调节机体免疫力,非常有利于慢性牙周炎的治疗。目前,有关CLM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的研究还存在样本量较少、质量参差不齐、结果不一等问题。为了能更好的为临床提供依据,特开展本Meta分析来系统评价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CLM联合SRP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单纯的SRP。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和Embase等数据库有关克拉霉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到2019年3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共316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SRP组相比,局部应用CLM联合SRP组患者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减少[MD=-1.00,95%CI(-1.55,-0.45),P=0.000 4],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获得[MD=-0.39,95%CI(-0.64,-0.14),P=0.002];口服CLM联合SRP组患者PD减少[MD=0.40,95%CI(0.03,0.77),P=0.03],CAL获得[MD=0.54,95%CI(0.43,0.65),P<0.000 01];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减少[MD=-0.03,95%CI(-0.14,0.09),P=0.66]。结论:在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中,CLM联合SRP较单纯SRP在PD和CAL改善方面能够取得显着效果,在mSBI改善方面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艾黄萍[5](2020)在《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结扎法+高糖饮食+牙龈卟啉单胞菌(Pg)接种+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4种方法相结合构建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用益气升阳固齿汤干预SD大鼠,初步探索益气升阳固齿法对牙周炎的作用。方法:1.建立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选取8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20只,模型组(Model组)40只。适应性喂养2W后,对Model组SD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造模,利用牙颈部正畸丝结扎+高糖饮食+Pg菌接种+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方法,建立慢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在造模第4W各组处死大鼠4只,检测牙周炎相关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2.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取SD大鼠50只,其中未造模大鼠16只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已造模大鼠3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组)16只,实验组(YSGD组)18只。YSGD组灌胃益气升阳固齿汤制备液,制备液浓度为10.5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W,Control组和Model组给与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饲养条件相同。在实验0W、1W、2W、4W各处死Control组、Model组SD大鼠4只,在实验1W、2W、4W各处死YSGD组SD大鼠6只,并分离SD大鼠右侧上颌牙周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对牙周组织病理切片进行细胞因子IL-1β、TNF-α、PGE2、IL-6、IL-17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1.通过“结扎法+高糖饮食+Pg菌接种+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4种方法相结合对SD大鼠进行牙周炎模型的构建,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4W GI、SBI、PLI、PD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4W观察SD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显示:Control组为正常牙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Model组可见黏膜固有层细胞坏死,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3.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显示,0W、1W、2W、4W时,Control组均显示为正常牙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0W时,Model组牙周组织HE染色可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1W时,Model组与YSGD组均可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2W时,Model组与YSGD组可见中度炎性细胞浸润;4W时,Model组可见中度炎性细胞浸润,YSGD组可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4.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在0W、1W、2W、4W时牙周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PGE2、IL-6、IL-17的表达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YSGD组在1W时牙周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TNF-α、PGE2、IL-6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W时牙周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TNF-α、PGE2、IL-17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W时牙周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PGE2、IL-6、IL-17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SD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进行“结扎法+高糖饮食+Pg菌接种+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4种综合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成功的构建牙周炎动物模型。2.益气升阳固齿法可减少牙周炎微环境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反应。3.益气升阳固齿法可有效调节牙周炎局部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平衡,下调牙周炎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PGE2、IL-6、IL-17的表达,减少牙周组织损伤。

杜颖,黄婉灵,杨春桃,邱自力[6](2017)在《清胃汤联合头孢拉定对牙周病患者血清TNF-α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头孢拉定联合清胃汤对牙周病患者血清TNF-α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牙周病患者,根据给予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头孢拉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清胃汤进行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其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对血清TNF-α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为(6.97±1.54)ng/L,明显低于对照组(7.58±1.59)ng/L,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以及探针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发生了一些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头孢拉定联合清胃汤治疗牙周病患者,能够明显降低血清TNF-α水平,其临床疗效显着,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周燕[7](2017)在《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价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为临床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为就诊时间在2016年01月-12月、就诊地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内窥镜室的门诊病人共12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于寒热错杂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各40人。三组病例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中医症候积分、胃蛋白酶原、脾胃系疾病之慢性胃炎PRO量表(GEDPRO-CG)、胃电图、Hp感染情况等基线比较中均无显着性差异。2.中医组服用乌梅丸方为基础方加减,西医组服用雷贝拉唑(瑞波特)10mgqd,中西医组服用乌梅丸方为基础方加减(同中医组),同时口服雷贝拉唑(瑞波特)10mgqd(同西医组)。4周为一疗程。3.治疗后三组分别进行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疗效、临床综合疗效观察,观察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GEDPRO-CG、胃电图、Hp感染情况等变化情况,观察停药4周后的各组复发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过程中中医组脱落及剔除共3例,西医组脱落及剔除共3例,中西医组脱落及剔除共4例,治疗后中医组剩余37例,西医组剩余37例,中西医组剩余36例,治疗后共110例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列入研究结果。2.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三种治疗方法对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均有较好临床疗效。三组治疗均有较好安全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3.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在单项症状上,中西医组在主症"胃脘隐痛和/或痞胀"、次症"纳呆便溏"症状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总积分方面,中医组、中西医组在主症总积分及中医总积分的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总积分差值方面,中西医组在主症总积分差值、次症总积分差值、中医总积分差值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值为治疗前后数据变化值,直接反应症状改善的情况,差值越大,症状改善越为明显,提示中西医组在主症、次症改善上均优于中医组及西医组。4.疗效方面: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中西医组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在胃蛋白酶原方面,治疗后组间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治疗后PGⅠ/PGⅡ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组、中西医组治疗后胃蛋白酶的分泌功能、胃粘膜状态较治疗前改善。6.在GEDPRO-CG方面,在精力与形色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消化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项目中,三组治疗后治疗结果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中医组在精力与形色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消化功能方面、生理领域的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在消化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的改善上优于中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在精力与形色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消化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的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领域、心理方面,中西医组改善优于中医组、西医组,提示治疗后中西医组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作用优于中医组、西医组。7.在胃电图方面,中西医组在餐后/餐前功率比项目上改善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中,中医组、中西医组治疗后餐后/餐前功率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餐后/餐前功率比主要反应胃动力情况,可作为痞满、嗳气等动力性症状的量化指标,治疗结果提示加减乌梅丸方在改善嗳气、痞满等相关胃动力症状上具有优势。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在治疗后波形平均幅值(餐前、餐后)两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中西医组波形平均幅值变化大于中医组,间接反映治疗后中西医组的胃电功率大于中医组。8.在Hp感染情况方面,三组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提示单独加减乌梅丸方无明显抗Hp作用,乌梅丸方联合雷贝拉唑(瑞波特)亦无明显抗Hp作用。9.在复发率方面,中西医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复发率低。结论: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三组比较,中西医组即加减乌梅丸方联合雷贝拉唑(瑞波特)组疗效更佳,复发率更低。根据GEDPRO-CG、胃电图、胃蛋白酶原等相关实验室数据对比,提示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机制可能与乌梅丸方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胃动力、改善胃粘膜状态有关。

陈海艳[8](2016)在《健脾清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虚胃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健脾清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虚胃热证)患者的临床观察,评价健脾清胃汤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运用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知识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治法,讨论健脾清胃汤的组方特点及健脾清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现代药学药理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脾胃科甘爱萍教授专家门诊符合西医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为脾虚胃热证口疮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甘教授经验方健脾清胃汤口服治疗;对照组27例,予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溃疡面积、数目、充血、疼痛、烧灼感、大便情况、腹胀、口干口渴、舌脉等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对症状作出评分,并记录其它不良反应;记录第3天、5天、7天溃疡局部疼痛情况。比较两组用药后局部病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追踪观察疗程结束后3个月患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数据统一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1.比较治疗前后组内主要症状及体征单项积分、总积分,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单项积分、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间的主要症状、体征单项积分和总积分,结果显示两组经治疗后总积分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在改善溃疡面积、数目、充血、疼痛、口干口渴及大便异常、舌苔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溃疡烧灼感、脉象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3.两组局部病损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1.5%,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74.1%,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40%,对照组复发率为77.8%,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可认为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有效预防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6.安全性比较: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脾胃内伤是复发性口腔溃疡致病的基础,脾虚胃热是其病机,“热”与“虚”、“瘀”三者胶着是本病反复发作及缠绵难愈的关键。健脾清胃汤具有清热泻火、健脾益胃、敛疮生肌的功能,能明显收敛溃疡创面、减少溃疡数目、缓解溃疡灼痛、促进溃疡愈合、缩短溃疡病程,同时改善全身不适、延长溃疡间歇期、能有效防治溃疡复发,并具有起效快、安全性好的优点。健脾清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虚胃热证)疗效显着,临床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邢晓华[9](2014)在《近30年中医药治疗牙周炎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牙周炎的优势提供科学依据,寻找临床治疗牙周炎的最佳方案。方法检索自1979年1月至2014年2月的文献,范围包括①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②PubMed;③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④万方数据库;⑤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⑥Cochrane Library。中文以“牙周炎”或“牙周病”为关键词进行第一次检索,以“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英文以"periodontal disease" or "periodontitis"为关键词进行第一次检索,以"Chinese medicine" or "combin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为关键词进行第二次检索。筛选检索出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估与数据提取,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近30年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⒈资料概况本文纳入9篇中文文献,共计患者644例,其中中医组346例,西医组298例。对纳入的文献经Jadad评分,有2篇文献得3分,其余文献2篇为2分,5篇为1分的低质量文献。各研究均明确指出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有1篇文献提到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有2篇提到按随机数字表或随机化原则分组,有1篇采用随机、双盲法分组,其余5篇文献提到随机分组,但未详细描述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所纳入的9篇文献均未进行意向性分析(ITT)。⒉Meta分析结果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在改善牙龈指数(GI)和降低牙周探诊深度(PPD)方面两者有显着性差异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菌斑指数(PLI)与牙周附着丧失水平(PAL)方面两者无显着性差异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炎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配合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牙龈指数(GI)和降低牙周探诊深度(PPD)方面疗效显着,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谢薇[10](2013)在《清胃泻火法结合氢氧化钙治疗龋齿牙痛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龋齿牙痛是口腔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具有温度刺激痛和夜间痛的特点,常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西医所述急性牙髓炎可按此辨症治疗。本研究系中西医结合治疗龋齿牙痛的临床疗效研究,通过比较中西医结合实验组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VAS)变化,探讨清胃泻火法结合氢氧化钙水门汀治疗胃火炽盛型龋齿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口腔科门诊患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龋齿牙痛患者220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序列由SPass17.0软件产生。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清胃泻火中药口服并龋给予氢氧化钙水门汀安抚;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并龋给予氢氧化钙水门汀安抚,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测定血、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查,观察二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治疗情况。成果:①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VAS1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疼痛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后实验组VAS2=0者46例、0<VAS2≤4者52例、VAS2≥5者12例;对照组VAS2=0者29例、0<VAS2≤4者57例、VAS2≥5者24例:实验组VAS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②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愈48例,显效40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中治愈30例,显效42例,总有效率为75.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1)。③血、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发生毒副作用反应,无患者退出实验组。结论:清胃泻火法结合氢氧化钙治疗治疗胃火牙痛的取得了一定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龋齿牙痛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对活髓保存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清胃散是安全有效的方药,值得在临床推广。

二、清胃汤治疗牙周病68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胃汤治疗牙周病68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炎症微环境下miR-30a调控Runx2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二、主要试剂以及仪器
    三、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文献综述 miR-30a对人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3)腻苔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用药及泄泻腻苔菌群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1 黄腻苔病因病机及诊治经验
    1.1 黄腻苔的病因病机
        1.1.1 湿热和饮热并重
        1.1.2 痰热和食滞
        1.1.3 阳虚、湿温和伤暑
        1.1.4 表邪入里和湿热瘟疫
    1.2 黄腻苔的诊治经验
        1.2.1 肺系疾病
        1.2.2 脑系疾病
        1.2.3 脾胃疾病
        1.2.4 肝系疾病
        1.2.5 肾系疾病
    1.3 小结
2 白腻苔病因病机与诊治经验
    2.1 白腻苔的病因病机
        2.1.1 湿蕴和痰滞
        2.1.2 湿重于热和饮重于热
        2.1.3 表证、肺寒和邪居中焦
        2.1.4 湿温、暑温和疫疬
    2.2 白腻苔的诊治经验
        2.2.1 心脑疾病
        2.2.2 肾系疾病
        2.2.3 肺系疾病
        2.2.4 脾胃疾病
        2.2.5 湿疹与青春痘
    2.3 白腻苔的案例举隅
    2.4 小结
3 中成药治疗病证出现黄腻苔的药物配伍规律
    3.1 舌苔文献检索
        3.1.1 舌苔文献的来源
        3.1.2 检索方法与结果
    3.2 交叉表的查询
        3.2.1 数据的整理
        3.2.2 Access查询
    3.3 关联数据挖掘
        3.3.1 数据挖掘的方法
        3.3.2 数据挖掘的步骤
    3.4 可视化的分析
        3.4.1 数据可视化的方法
        3.4.2 数据可视化的步骤
    3.5 小结
4 方剂治疗病证出现白腻苔的药物配伍规律
    4.1 舌苔文献检索
        4.1.1 舌苔文献的来源
        4.1.2 检索方法与结果
    4.2 交叉表的查询
        4.2.1 数据的整理
        4.2.2 Access查询
    4.3 关联数据挖掘
        4.3.1 数据挖掘的方法
        4.3.2 数据挖掘的步骤
    4.4 可视化的分析
        4.4.1 数据可视化的方法
        4.4.2 数据可视化的步骤
    4.5 小结
5 黄腻苔和白腻苔舌面菌群结构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的材料
        5.1.2 实验的方法
    5.2 结果和分析
        5.2.1 菌群物种的组成分析
        5.2.2 菌群物种多样性分析
        5.2.3 菌群物种差异性分析
    5.3 小结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黄腻苔和白腻苔的病因病机
        6.1.2 黄腻苔和白腻苔的治则治法
        6.1.3 黄腻苔和白腻苔的诊治经验
        6.1.4 黄腻苔和白腻苔的治疗用药
        6.1.5 黄腻苔和白腻苔的菌群差异
        6.1.6 黄腻苔和白腻苔的形成分析
    6.2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黄腻苔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第二代测序技术在口腔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知情通知书
个人简介

(4)克拉霉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1.牙周炎的局部和全身危害
    2.免疫应答与牙周炎的关系
        2.1 宿主免疫应答过度激活是牙周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2.2 牙周微环境中免疫应答与牙周炎组织破坏紧密相关
    3.中医对牙周炎和宿主免疫的认识
    4.牙周炎的治疗
        4.1 西医治疗牙周炎的不足与中医治疗牙周炎的优势
        4.2 中医调节免疫治疗牙周炎
    5.研究的选题及意义
第一部分 建立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
    前言
    1.实验材料与设备
        1.1 主要实验试剂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实验材料
        1.4 实验动物
        1.5 动物饲养环境
    2.实验方法
        2.1 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的评价
    3.数据分析
    4.实验结果
        4.1 SD大鼠一般情况
        4.2 SD大鼠牙周相关指标
        4.3 SD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学观察
    5.讨论
        5.1 牙周炎模型的建立
        5.2 牙周炎牙周组织病理性变化
    6.小结
第二部分 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
    前言
    1.实验材料与设备
        1.1 实验样品
        1.2 实验阴性对照药物
        1.3 实验主要试剂
        1.4 实验主要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实验给药方法
        2.3 取材与切片制备
    3.数据统计分析
    4.实验结果
        4.1 牙周组织一般情况观察
        4.2 SD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4.3 牙周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5.讨论
        5.1 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介导牙周组织炎性破坏
        5.2 脾胃内伤引发牙周炎微环境免疫过激介导牙周组织破坏
        5.3 牙周炎的中医病机及治法
        5.4 益气升阳固齿法对牙周炎牙周组织细胞因子的作用
    6.小结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实验流程
附件二:综述 中医药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清胃汤联合头孢拉定对牙周病患者血清TNF-α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7)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认识
        1.相关中医病名探析
        1.1 胃脘痛
        1.2 痞满(胃痞)
        1.3 嘈杂
        1.4 嗳气
        1.5 吐酸(反酸)
        1.6 恶心、呕吐
        1.7 反胃
        1.8 呃逆
        1.9 伤食
        1.10 梅核气
        1.11 心痛
        2.病因病机研究
        2.1 病因主要有饮食内伤、情志失调
        2.2 脾胃素虚是其发病基础
        2.3 感受外邪或为诱发因素
        2.4 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有关,可涉及胆肾
        2.5 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胃失和降,但有虚实两端
        3.辨证方法研究
        3.1 古代医籍对慢性胃炎相关病证辨证认识
        3.2 辨证研究
        4.治疗研究
        4.1 古医籍有关治法治则的论述
        4.2 古医籍相关病症的选方用药
        4.3 辨证论治
        4.4 专病专方治疗
        4.5 中医综合治疗
        4.6 中西医结合治疗
        5.本研究立论依据
        5.1 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寒热错杂、虚实兼夹
        5.2 慢性浅表性胃炎常伴有肝失疏泄、肝郁状态
        5.3 治当辛开苦降,温清并用,虚实兼顾
        5.4 从肝论治,调和肝脾
        5.5 乌梅丸方组方特点及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二) 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研究
        1.概述
        1.1 概念
        1.2 流行病学
        1.3 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
        2.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幽门螺旋菌感染
        2.2 十二指肠-胃反流
        2.3 自身免疫
        2.4 细胞因子
        2.5 物理因素
        2.6 化学因素
        2.7 其他细菌病毒和毒素
        2.8 身心因素
        2.9 年龄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3.临床治疗
        3.1 一般预防治疗
        3.2 抗酸或抑酸治疗
        3.3 抗Hp治疗
        3.4 胃粘膜保护剂
        3.5 促进胃动力药
        3.6 助消化药物
        3.7 复方制剂
        3.8 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1.1 技术路线图
        1.2 研究对象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1.6 统计方法
    2.基线比较
        2.1 基本情况
        2.2 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2.3 治疗前Hp感染情况比较
    3.研究结果
        3.1 治疗后基本情况
        3.2 三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各积分比较
        3.3 三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4 三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
        3.5 三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各积分(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6 三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7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各积分比较
        3.8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9 中医症候疗效观察
        3.10 临床综合疗效观察
        3.11 三组间治疗后胃蛋白酶原各指标比较
        3.12 三组间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各指标(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13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比较
        3.14 三组间治疗后GEDPRO-CG各指标比较
        3.15 三组间治疗前后GEDPRO-CG各指标(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16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GEDPRO-CG各指标比较
        3.17 三组间治疗后胃电图各指标比较
        3.18 三组间治疗前后胃电图各指标(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19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胃电图各指标比较
        3.20 三组间治疗后Hp感染情况比较
        3.21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Hp感染情况比较
        3.22 三组间治疗后4周复发情况比较
        3.23 安全性评价
    4.结论
    5.讨论
        5.1 本研究的意义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创新与不足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健脾清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虚胃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诊疗标准
        1.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2.评分、分级标准
        2.1 症状评分标准
        2.2 病情分级标准
        2.3 疼痛程度自评分标准
        3.疗效评定标准
        3.1 复发性口疮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3.2 局部病损疗效判定标准
        3.3 远期疗效判定标准
    二、试验病例选择标准
        1.病例纳入标准
        2.病例排除标准
        3.病例剔除标准
        4.病例脱落标准
    三、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案
        3.观察指标
    四、统计分析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1.疗效比较
    2.用药后两组患者ROU复发率比较
    3.药物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
        1.1 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对本病治疗的认识
    2.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3.导师对口疮的认识
    4.健脾清胃汤组方原则及现代药理分析
        4.1 组方分析
        4.2 现代药理分析
    5.问题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发表论文
第七部分 致谢

(9)近30年中医药治疗牙周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立题依据
中医治疗牙周炎的 Meta 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
        1.4 疗效指标
        1.5 文献质量评估
        1.6 数据提取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概况
        2.2 Meta 分析结果
        2.3 发表偏倚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牙周炎的认识
        3.2 中医对牙周炎的认识
        3.3 结果分析
        3.4 存在的问题
    4 结论
参考文献
牙周炎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10)清胃泻火法结合氢氧化钙治疗龋齿牙痛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龋齿牙痛的认识
        1.1.1 龋齿牙痛的古代文献研究
        1.1.2 龋齿牙痛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
    1.2 西方医学对龋齿牙痛的认识与研究
        1.2.1 流行病学研究
        1.2.2 病因研究
        1.2.3 发病机制
        1.2.4 诊断要点
        1.2.5 治疗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选择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3 观察项目
        2.2.4 疗效标准
        2.2.5 评价方法及数据录入、管理
        2.2.6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依从性分析
        2.3.3 治疗后结果
        2.3.4 安全评估
    2.4 讨论
        2.4.1 研究结果探讨
        2.4.2 作用机理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清胃汤治疗牙周病68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炎症微环境下miR-30a调控Runx2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D]. 林丽.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2]复方黄芩含漱液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T2DM患者牙周状态及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 毕磊,许晓亮,赵志宇,刘辉. 中国医师杂志, 2020(09)
  • [3]腻苔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用药及泄泻腻苔菌群结构研究[D]. 齐城成.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克拉霉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的Meta分析[D]. 柏银.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D]. 艾黄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清胃汤联合头孢拉定对牙周病患者血清TNF-α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 杜颖,黄婉灵,杨春桃,邱自力. 四川中医, 2017(07)
  • [7]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周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健脾清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虚胃热证)的临床观察[D]. 陈海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9]近30年中医药治疗牙周炎的Meta分析[D]. 邢晓华. 甘肃中医学院, 2014(11)
  • [10]清胃泻火法结合氢氧化钙治疗龋齿牙痛的临床疗效研究[D]. 谢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清胃汤治疗牙周病68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