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护理配合

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护理配合

一、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时的护理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舒[1](2021)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对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该院开展急救的70例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组别划分,组别名称设定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参照组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急救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1.4%)与参照组患者(65.7%)进行比对存在显着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2,P=0.008);观察组患者急救所用时间、院内转运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5.47±4.97)min、(12.97±3.37)min、(18.52±3.68)d,其数据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8、5.433、7.259,P<0.001);观察组患者48 h内急救成功率(97.1%)显着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显着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P=0.011)。结论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方式对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干预,可提升急救效果,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吴姚,周正武,殷慧玲[2](2021)在《基于FMEA模式在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对优化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月—10月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2019年11月—2020年4月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FMEA模式的流程优化后护理。比较抢救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GC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检查返回时间、会诊到达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急救护理操作评定、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FMEA模式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果及神经功能,减少护理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王新芳[3](2020)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照护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照护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照护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照护者进行心理评估,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对照护者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并调查照护者及其照护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照护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照护者SAS评分〔(30.15±1.27)分〕以及SDS评分〔(25.45±2.01)分〕均显着高于国内常模〔SAS评分为(25.12±0.11)分,SDS评分(15.23±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照护者年龄、照护者护理工作配合度、照护者受教育程度及应对方式消极是焦虑和抑郁综合状况的不利影响因素(P<0.05,OR>1)。结论根据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予每位照护者进行针对性指导,将利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

周倩倩[4](2020)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循证医学和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科学方法,构建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的量化管理提供依据,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制定中英文检索词及检索策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目标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成立研究小组,包括15名临床护理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法提取了23项急性颅脑损伤初级护理敏感指标并结合目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指标内涵,形成护理敏感指标初始指标池。根据初始指标池制定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及内涵向来自六个省份47名函询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函询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按照Likert五级评分法对各指标内容进行评价。运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CV)对专家的权威性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确定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项目。结果:构建了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直接指标共11项,包含指标名称、内涵、计算公式、分子分母解释及数据收集方法,专家积极程度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7.87%,均大于9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8,均大于0.7;两轮专家意见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表示,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和0.50,P均小于0.05,最终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90.18之间,均小于0.20。结论:根据循证护理和Delphi法的科学方法建立了11项适用于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专家咨询积极程度和权威系数较高,专家的权威性代表性良好;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肯德尔系数和变异系数较好,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信,可以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刘东晖,孟晗,王文阳,林梅毅[5](2020)在《优化急诊流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治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流程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80例于我院急诊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其中实施优化急诊流程前患者设置为参照组,优化急诊流程后为实验组,每组均4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及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急诊时长、抢救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急诊对预后效果的评估均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总体费用较低,实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总存活率(92.50%)高于参照组(70.00%),二者差异明显(P <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优化急诊流程干预,能够降低临床病死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应予以临床推广。

张晓丽[6](2019)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开展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例数以及心理状态、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应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玉华,宋娟娟,王九娟[7](2019)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DCS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DCS组给予以控制损伤外科理论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情况、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患者存活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DCS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 05),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对照组(P<0. 05);干预期间,DCS组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 05);干预期间,两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存活患者中,DCS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DCS理论能够高效进行手术治疗与气道管理,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朱艳[8](2019)在《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7例,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78例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79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一体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急诊停留时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急诊停留时间较对照组短,意外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3.67%较对照组79.49%高(P <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一体化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急诊停留时间,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马丽梅[9](2018)在《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显着缩短(P<0.05);抢救和住院费用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和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显着提升急救效率,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减轻其经济压力。

蔡万兴[10](2018)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重型颅脑损伤知识掌握度、康复训练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的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P=0.002)。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重型颅脑损伤知识掌握度和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后遗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 8,P=0.024 3)。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知识掌握度和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神经、肢体等相关功能和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二、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时的护理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时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2 两组患者急救临床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2)基于FMEA模式在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2. 1 将FMEA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
        1.2.2. 2 改进后的颅脑损伤急救流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2.2 两组NIHSS、GCS评分比较
    2.3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4)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研究现状
    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及评价现状
        1.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1.1.2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评价现状
    1.2 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现状
        1.2.1 护理敏感指标国外研究现状
        1.2.2 护理敏感指标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路线
    2.1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
    2.2 DELPHI法相关概念
    2.3 评价指标的相关概念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小组
        3.1.2 函询专家小组
    3.2 研究方法
        3.2.1 证据查找
        3.2.2 采用系统评价法构建初始指标池
        3.2.3 编制函询问卷
        3.2.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2.5 统计方法
        3.2.6 质量控制
    3.3 研究结果
        3.3.1 专家基本情况
        3.3.2 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
        3.3.3 函询结果
    3.4 讨论
        3.4.1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4.2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内容分析
        3.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文献总结表
    附录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优化急诊流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治及预后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2.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比较:
    2.3 患者昏迷评分制定预后评价标准:
3 讨论

(6)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临床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情况分析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比较
    2.3 两组心理状态评估比较
3 讨论

(7)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
    2.3 患者存活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3 讨论

(8)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急诊停留时间、意外事件发生率
    2.2 护理工作满意度
3 结论

(9)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费用、住院费用相比: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10)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2.4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重型颅脑损伤知识掌握度和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比较
    2.5 两组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时的护理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 王亚舒. 中外医疗, 2021(31)
  • [2]基于FMEA模式在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J]. 吴姚,周正武,殷慧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21(14)
  • [3]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照护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J]. 王新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21)
  • [4]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D]. 周倩倩. 北华大学, 2020(12)
  • [5]优化急诊流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治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刘东晖,孟晗,王文阳,林梅毅.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2)
  • [6]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 张晓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21)
  • [7]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 周玉华,宋娟娟,王九娟. 黑龙江医药, 2019(05)
  • [8]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朱艳.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3)
  • [9]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临床效果[J]. 马丽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30)
  • [10]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蔡万兴. 中国医学创新, 2018(24)

标签:;  ;  ;  ;  

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护理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