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

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

一、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吕小草[1](2021)在《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南阳市某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NS并发LDVT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住院NS未并发LDVT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饮酒史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NS并发LDVT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有静脉留置管道、有饮酒史、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有高脂血症病史、有外科手术史、有静脉曲张病史所占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PLT、TC水平低于对照组,FIB、BUN、S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有静脉留置管道、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外科手术史、静脉曲张病史、高PLT水平、高SBP水平为NS并发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并发LDVT的危险因素包含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静脉留置管道、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外科手术史、静脉曲张病史、高PLT水平、高SBP水平。临床上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NS并发LDVT。

王辉,梁颖[2](2021)在《儿童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指出在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血栓栓塞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见危重并发症之一。儿童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症状多不典型,当临床遇到患儿病情出现变化时,应高度警惕血栓可能。对此类合并症提高认识、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对改善儿童肾病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李芬,万海燕[3](2021)在《四种血栓评估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Padua量表、修正的Geneva量表、Caprini量表和Wells量表对肾病综合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4月确诊VTE的肾病综合征患者45例。资料收集完成后由专人采用四种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VTE评分,统计得出不同评估量表的评分结果。结果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中,Padua评分和Caprini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低于修正Geneva评分和Wells评分。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栓塞中,修正Geneva评分和Well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低于Padua评分和Caprini评分。结论四种血栓评估量表评分均能预测肾病综合征患者VTE发生的风险,Wells评分则更能预测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Padua评分更能评估肾病综合征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但Caprini静脉血栓评分项更能针对肾病综合征。

刘琴[4](2021)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 ——以Padua风险评估量表为基础》文中指出目的:1.研制简单易行、科学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2.运用初步形成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评估临床资料,分析量表的信效度和预测效果。方法: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参考我国《2018年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中推荐内科住院患者VTE评估使用的的Padua风险评估量表,初步拟定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框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确定权重,同时进行赋值,形成初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2.回顾性收集临床患者的资料,运用初步研制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对资料进行评估。根据临床资料和评分,通过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项目分析,形成修订版评估量表。分析修订版量表的信效度,绘制ROC曲线确定量表的最佳诊断阈值,检验预测效度和区分效度,运用四分位数法进行风险分层,形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结果:1.第一阶段:通过对19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和层次分析法,初步确定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指标: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100%;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8,两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s W为0.317~0.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第二阶段:(1)通过对374例临床数据进行VTE风险评估,结合3种条目筛选方法,达到2种及以上删除标准的条目有:缺血性脑卒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予以删除,形成包含23个条目的修订版评估量表。(2)修订版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636,条目的内容效度(I-CVI)为0.830~1.000,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8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8.315%,因子最大载荷系数均大于0.4。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约登指数YI最大值为0.666,此时的最佳临界值为7.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90.7%、75.90%,最终确定8~11分为低危;12~19分为中危;≥20分为高危。374例临床患者中,非VTE组和VTE组的量表总分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5(3,7)分、14(10.75,1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在Padua风险评估量表的基础上初步研制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条目进行筛选和赋予相应的分值,形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初始版),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2.通过对回顾性研究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对条目进行优化,形成包含23个条目的修订版评估量表,显示本量表的信效度较好。3.确定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表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分,风险分层为低危组:8~11分;中危组:12~19分;高危组:≥20分。评估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和区分效度,可以较好地用于临床患者的VTE风险评估。

张华建[5](2021)在《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案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通过Meta分析初步探讨我国孕产妇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2.通过检索孕产妇DVT预防与管理有关的文献,以找寻孕产妇发生DVT的最佳证据,初步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通过德尔菲法对方案条目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研究方法:1.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Ovid、Wanfang、CNKI、CBM、VIP等数据库中检索。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探讨我国孕产妇D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再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2.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Ovid、EBSCO、CNKI等数据库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苏格兰临床网站(SIGN)、国际指南协作网(GIN)等循证指南网站中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6月发表的与孕产妇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有关的指南及其他类型文献。按照已制定的纳排标准对指南及其他类型文献进行筛选。使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Ⅱ)对指南进行评价,使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版)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其他类型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包括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原始文献。找寻孕产妇DVT护理预防的最佳证据,并参考Meta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初步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3.邀请20名专家对本研究初步构建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进行评价。第一轮专家函询后,经本课题研究小组讨论后对条目进行调整,确立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共经过两轮专家函询,进而完善方案内容。研究结果:1.共纳入12篇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有10种危险因素纳入Meta分析。纳入的危险因素有:(1)双胎或多胎(P<0.001);(2)年龄≥35岁(P=0.13)(3)妊娠期高血压(P<0.001);(4)卧床时间≥3d(P<0.001);(5)妊娠期糖尿病(P<0.001);(6)血栓史(P<0.001);(7)产后出血(P<0.001);(8)剖宫产(P<0.001);(9)子痫(P<0.001);(10)BMI(P=0.005)。2.在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的初步构建中共纳入73篇文献。其中Ⅰ级证据9篇,Ⅱ级证据29篇,Ⅲ级证据30篇,Ⅳ级证据5篇。最终初步构建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包括4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59个三级条目。3.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后删除三级条目8条,修改三级条目8条,最终确立了三级共48个条目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85%,提出建议比率为52.9%;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100%,提出建议比率23.5%。第一轮专家函询变异系数(CV)在0.10~0.37范围内,专家权威系数为0.830,协调系数为0.25、0.22,显着性检验结果为P值均<0.05;第二轮专家函询变异系数(CV)在0.09~0.36范围内,专家权威系数为0.838,协调系数为0.23、0.21,显着性检验结果为P值均<0.05。研究结论:1.我国孕产妇合并DVT危险因素有双胎或多胎、妊娠期高血压、卧床时间≥3d、妊娠期糖尿病、血栓史、产后出血、剖宫产等;本研究Meta分析尚不能表明年龄≥35岁是我国孕产妇合并DVT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我国国情并符合实际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共包含4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48个三级条目。专家函询结果具有可靠性,对临床实践具有参考及指导作用。

王小康[6](202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动、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动、静脉血栓栓塞事件进行研究,探讨PNS合并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TE)事件的危险因素、血栓分布特征及总结临床特点。方法:将自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初次诊断为PNS并发血栓栓塞的117例患者纳入为事件组,并依据血栓发生的部位分为动脉血栓栓塞(arterial thromboembolism,ATE)事件组和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事件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NS并发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事件组共计117例患者,ATE事件组34例,VTE事件组92例,其中有9例患者均有动、静脉血栓事件发生。2.在一般资料中,事件组男性比例及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将病理结果比较,事件组中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65例(77%),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13例(18%),Ig 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3例(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 PGN)各1例(1%)。对照组中MN 17例(71%),MCD2例(17%),Ig AN、FSGS、Ms PGN各1例(4%)。3.将ATE事件组与VTE事件组血栓部位进行统计,ATE事件组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17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15例和其他2例(其中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及左侧髂总动脉栓塞,1例为腹主动脉栓塞)。VTE事件组为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77例,其次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0例、肾静脉血栓(renal vein thrombosis,RVT)10例、下腔静脉血栓5例,静脉窦(上矢状窦)血栓1例,上肢静脉(腋静脉)血栓1例。有12例患者发生多部位静脉血栓。9例患者动、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均有发生。4.ATE及VTE事件,均在病程前半年内的发生比例最高,分别为44.1%、51.1%,其次为病程第6月~1年内,分别为23.5%、27.2%。5.临床资料比较,ATE事件组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浆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SCr为PNS并发AT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VTE事件组LDH、SCr、FDP、D-Dimer高于对照组,血ALB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D-Dimer为PNS并发VT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中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事件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多见,其次为微小病变型肾病。2.静脉血栓事件较动脉血栓事件发生率高。深静脉血栓为最常见的血栓栓塞部位,其次为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和肾静脉血栓。3.ATE和VTE事件均多发生于肾病综合征病程的前半年。4.低白蛋白血症、高血肌酐值与PNS并发ATE事件具有相关性;高龄、高D-二聚体水平与PNS并发VTE事件相关。

卢钱娣,徐雪芳[7](2020)在《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就其因素给予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50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将出现血栓患者分为发生组,未出现血栓患者分为未发生组,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肾病综合征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心血管疾病、肢体活动受限、留置静脉通路等均为导致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肢体活动受限、留置静脉通路等均是导致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促进疾病快速康。

陈文秀,潘裕华,劳海燕[8](2020)在《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抗凝药物治疗的药学实践》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可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病历,用药依从性,查阅文献资料,对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及血脂代谢紊乱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风险因素,给予依诺肝素和利伐沙班治疗症状缓解。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血栓患者抗凝治疗,可保障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程晓燕[9](2020)在《吲哚布芬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抗凝机制》文中指出目的 对比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口服吲哚布芬及华法林前后,凝血因子II、X含量,临床基线数据以及实验室化验指标的变化,观察血栓或栓塞、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对吲哚布芬抗血栓形成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IMN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将纳入患者分为吲哚布芬组(n=32)和华法林组(n=15)。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吲哚布芬组,给予吲哚布芬200mg2/日口服。华法林组:给予初始剂量华法林2.5mgl/日口服,重叠低分子肝素5000IU1/日皮下注射,根据监测所得INR值调整剂量,INR值维持在2-3之间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2周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X、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凝结时间(thrombin time,TT)和D-二聚体(D-Dimer)。观察纳入患者抗凝治疗3个月内血栓或栓塞、出血和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个月之后行双肾静脉、下肢深静脉超声,明确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1.吲哚布芬组用药2周后,UTP、Alb、GLO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X、PT、APTT、INR、D-dimer及FIB降低,TT较用药前升高(P<0.05)。2.华法林组用药2周后,UTP、Alb、GLO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X、FIB及D-Dimer降低(P<0.05),PT、APTT、INR、TT升高(P<0.05)。3.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X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华法林组下降幅度显着于吲哚布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布芬组患者PT及APTT均呈缩短趋势,华法林组患者PT及APTT均呈明显延长趋势,存在组间差异,且华法林组前后差异较吲哚布芬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T均延长,组间无差异;吲哚布芬组患者INR呈下降趋势,而华法林组患者INR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IB、D-Dimer呈下降趋势,组间无差异(P>0.05)。4.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吲哚布芬可有效预防IMN患者血栓形成。2与华法林相比,吲哚布芬对PT、APTT影响较小,出血风险未见增高。图[0]幅;表[11]个;参[144]篇。

杨海燕,贺玉霞,崔莉[10](2019)在《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11至2018.11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共85例,随深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摩双下肢,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DVT阳性率、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DVT阳性率(6.98%)显着低于对照组(35.71%)(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35%)显着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患者Fbg水平显着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TT和PT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DVT发生率。

二、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NS并发LDVT的单因素分析
    2.2 NS并发LDVT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护理对策分析
4 讨论

(3)四种血栓评估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分标准
        1.3.1 Padua评分标准:
        1.3.2 Caprini评分标准
        1.3.3 Wells 评分标准(Wells PTE)
        1.3.4 修正Geneva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2.2 四种量表评估情况
    2.3 肾病综合征患者VTE风险的ROC结果分析。
        2.3.1 预测肺栓塞的ROC曲线面积
        2.3.2 预测深静脉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
3 讨论

(4)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 ——以Padua风险评估量表为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慢阻肺VTE风险评估现状
        1.2.1 国外慢阻肺VTE风险评估现状
        1.2.2 国内慢阻肺VTE风险评估现状
        1.2.3 小结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1.3.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第2章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初步研制
    2.1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条目池的初步构建
        2.1.1 研究方法
        2.1.2 结果
    2.2 德尔菲专家函询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3 统计学方法
        2.2.4 结果
    2.3 讨论
        2.3.1 研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重要性
        2.3.2 危险因素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
        2.3.3 研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方法的可靠性
第3章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检验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实施方法
        3.1.3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项目分析结果
        3.2.2 信度分析结果
        3.2.3 效度分析结果
    3.3 讨论
        3.3.1 采用多种方法对条目进行筛选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3.3.2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信效度较好
        3.3.3 量表的区分效度、风险分层均较好,有利于临床实施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展望
        4.2.1 创新性
        4.2.2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专家函询表 (第一轮)
附录 B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专家函询表 (第二轮)
附录 C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初始版)
附录 D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修订版)
附录 E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5)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孕产妇合并DVT的流行病学特征
        1.1.2 孕产妇合并DVT的发病原因
        1.1.3 孕产妇合并DVT的诊断
        1.1.4 孕产妇合并DVT的治疗方式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1.3.2 循证护理学(Evidence-based nursing,EBN)
        1.3.3 德尔菲法
    1.4 研究目的
第2章 孕产妇合并DVT危险因素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1.2 文献检索策略
        2.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1.4 文献质量评价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文献筛选流程及检索结果
        2.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结果
        2.2.3 异质性检验
        2.2.4 Meta分析结果
        2.2.5 敏感性分析
        2.2.6 发表偏倚
    2.3 孕产妇合并DVT危险因素讨论
    2.4 Meta分析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3章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
    3.1 循证指南检索步骤及策略
        3.1.1 检索数据库
        3.1.2 检索策略
        3.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4 指南资料提取
        3.1.5 指南质量评价
        3.1.6 结果
        3.1.7 结论及对下一步研究启示
    3.2 原始文献及系统评价等的检索步骤及策略
        3.2.1 检索数据库
        3.2.2 检索策略
        3.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2.4 文献筛选步骤
        3.2.5 文献检索结果
        3.2.6 文献质量评价
        3.2.7 文献资料提取与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文献的一般特征
        3.3.2 文献证据整合结果
第4章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
    4.1 研究目的
    4.2 专家函询步骤
        4.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4.2.2 形成专家函询问卷
        4.2.3 函询专家遴选
        4.2.4 专家函询过程
        4.2.5 条目修订原则
        4.2.6 统计学分析
        4.2.7 质量控制
    4.3 研究结果
        4.3.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4.3.2 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
        4.3.3 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
        4.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4.3.5 第一轮函询情况
        4.3.6 第二轮函询情况
        4.3.7 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
    4.4 讨论
        4.4.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4.4.2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4.3 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的意义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动、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病综合征血栓栓塞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抗凝药物治疗的药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病史摘要
2 分析与讨论
    2.1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2 NS并发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2.3 抗凝药物治疗
3 总结与体会

(9)吲哚布芬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抗凝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临床资料收集
        1.1.4 临床指标检测
        1.1.5 统计学方法
        1.1.6 存在的偏倚
    1.2 结果
        1.2.1. 两组患者用药前基线数据及凝血指标的比较
        1.2.2 吲哚布芬组用药前后指标比较
        1.2.3 华法林组用药前后指标比较
        1.2.4 两组抗凝疗效比较
        1.2.5 终点事件
    1.3 讨论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特发性膜性肾病高凝机制及吲哚布芬在预防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2.1 膜性肾病的发现背景
    2.2 膜性肾病发病机制
    2.3 MN的血栓形成概论
    2.4 吲哚布芬抗血栓形成机制概述
    2.5 吲哚布芬药效特
    2.6 吲哚布芬药代动力学特性
    2.7 临床应用
    2.8 耐受性
    2.9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DVT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1)
    2.3 两组Fbg、PT、TT水平比较(表2)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3)
3 讨 论

四、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 吕小草.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5)
  • [2]儿童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诊断和治疗[J]. 王辉,梁颖.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07)
  • [3]四种血栓评估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比较[J]. 李芬,万海燕.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06)
  • [4]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 ——以Padua风险评估量表为基础[D]. 刘琴. 南昌大学, 2021(01)
  • [5]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案的研究[D]. 张华建. 南昌大学, 2021(01)
  • [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动、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分析[D]. 王小康.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J]. 卢钱娣,徐雪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17)
  • [8]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抗凝药物治疗的药学实践[J]. 陈文秀,潘裕华,劳海燕. 北方药学, 2020(08)
  • [9]吲哚布芬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抗凝机制[D]. 程晓燕.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按摩双下肢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J]. 杨海燕,贺玉霞,崔莉. 血栓与止血学, 2019(05)

标签:;  ;  ;  ;  ;  

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