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一、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福佳[1](2021)在《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MCP-1在早发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CAD)(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独立危险因素。2-通过ELISA法检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含量以探讨MCP-1在PCAD中的诊断价值。第一部分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冠脉造影特征信息,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按 PCAD 组、晚发冠心病(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CAD)组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组(对照组)分组分析显示(1)PCAD 组独立危险因素(Independent Risk Factor,IRF)为吸烟(OR=2.20,95%CI:1.29~3.75)、TC(OR=1.99,95%CI:1.06~3.75),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PF)为 HDL-C(OR=0.28,95%CI:0.09~0.88)。(2)MCAD 组 IRF 为男性(OR=1.63,95%CI:1.08~2.44)、高血压(OR=2.22,95%CI:1.63~3.03)、糖尿病(OR=2.34,95%CI:1.46~3.76)、TC(OR=1.93,95%CI:1.10~3.38),PF为 APOA(OR=0.15,95%CI:0.06~0.42)。2.按性别分组显示(1)PCAD 组:男性患者 IRF 为吸烟(OR=2.74,95%CI:1.28~5.86),PF 为HDL-C(OR=0.07,95%CI:0.01~0.51);女性患者 IRF 为高血压(OR=2.33,95%CI:1.15~4.74)、APOB(OR=6.68,95%CI:2.00~22.32)。(2)MCAD 组:男性患者 IRF为高血压(OR=1.99,95%CI:1.21~3.30)、糖尿病(OR=2.45,95%CI:1.07~5.61)、APOB(OR=25.46,95%CI:1.17~553.30),女性患者 IRF为高血压(OR=2.55,95%CI:1.49~4.3)、HCY(OR=1.04,95%CI:1.01~1.08),PF 为 APOA(OR=0.24,95%CI:0.09-0.65)。3.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显示(1)PCAD 组:单支病变 IRF 为吸烟(OR=3.70,95%CI:1.14-11.95);双支病变IRF为高血压家族史(OR=3.56,95%CI:1.35~9.39);多支病变IRF为TC(OR=1.91,95%CI:1.04~3.52)、糖尿病家族史(OR=19.78,95%CI:1.54~254.09),PF 为 APOA(OR=0.01,95%CI:1.001~0.15)。(2)MCAD 组:单支病变 IRF 为高血压(OR=232,95%CI:1.46~3.68)、HCY(OR=1.04,95%CI:1.01~1.07);双支病变 IRF 为男性(OR=2.41,95%CI:1.28~4.53)、高血压(OR=1.89,95%CI:1.16~3.06);多支病变 IRF 为高血压(OR=2.22,95%CI:1.46~3.37)、糖尿病(OR=2.80,95%CI:1.63~4.81)、脑血管疾病(OR=2.24,95%CI:1.03~4.86)、HCY(OR=1.04,95%CI:1.02~1.07),APOB(OR=4.85,95%CI:2.07~11.33),PF 为 APOA(OR=D.24,95%CI:0.10~0.59)。4.按诊断分型分组显示(1)PCAD 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 IRF为糖尿病家族史(OR=14.51,95%CI:1.13~186.71),PF为 HDL-C(OR=0.08,95%CI:0.01~0.60);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 IRF为吸烟(OR=2.21,95%CI:1.002~4.85)、高血压家族史(OR=2.68,95%CI:1.11~6.49)、PLT(OR=1.01,95%CI:1.002~1.01),PF 为 APOA(OR=0.14,95%CI:0.02~0.89)。(2)MCAD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RF为高血压(OR=2.40,95%CI:1.44~3.99)、HCY(OR=1.03,95%CI:1.01~1.06);UAP 患者 IRF 为男性(OR=2.34,95%CI:1.31~4.17)、高血压(OR=2.22,95%CI:1.35~3.65)、HCY(OR=1.03,95%CI:1.002~1.06);AMI患者 IRF为高血压(OR=2.43,95%CI:1.49~3.97)、糖尿病(OR=3.61,95%CI:1.49~8.77)、HCY(OR=1.03,95%CI:1.003~1.06),PF 为 APOA(OR=0.16,95%CI:0.06~0.43)。结论:1.PCAD的发生可能与吸烟、血清高水平TC有关,HDL-C可能在其中起着保护作用。2.PCAD不同分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亦不相同,其中家族遗传因素大大增加了冠脉双支、多支病变及UAP、AMI等严重临床分型发生的可能,而MCAD组则无此特征。第二部分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其血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冠脉造影信息,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CP-1含量,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分析 MCP-1 对 PCAD 的诊断价值。结果:1-将160例患者按PCAD组、MCAD组以及对照组进行分组分析显示(1)PCAD组血清MCP-1水平较对照组以及MCAD组明显升高(P<0.05),MCP-1(OR=1.01,95%CI:1.001~1.013)以及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OR=1.54,95%CI:1.02~2.32)水平升高增加PCAD的患病风险(P<0.05)。(2)男性性别(OR=4.00,95%CI:1.24~12.89)增加MCAD的患病风险,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s-to-Monocytes Ratio,LMR)(OR=0.73,95%CI:0.54~0.99)升高降低MCAD的患病风险(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1)PCAD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与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s Ratio,NLR)成正相关(P<0.05)。(2)MCAD组患者Gansini评分与其血N水平成正相关(P<0.05)。3-ROC曲线显示(1)PCAD组诊断价值的ROC曲线显示:单核细胞(Monocytes,M)、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Monocyte-to-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onocytes-to-Lymphocytes Ratio,MLR),APOB/APOA曲线下面积大于0.5但小于0.7,对PCAD有较低的诊断价值(P<0.05)。MCP-1、N、NLR曲线下面积大于0.7但小于0.9,对PCAD有一定诊断价值(P<0.05)。其中MCP-1曲线下面积为0.720,当约登指数取最大值0.359,截断值为246.63 pg/ml时,其诊断价值最大,其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57.6%。(2)MCAD组诊断价值的ROC曲线显示:1L曲线下面积大于0.5但小于0.7,对MCAD有较低的诊断价值(P<0.05)。N、NLR、MLR曲线下面积大于0.7但小于0.9,对MCAD有一定诊断价值(P<0.05)。MCP-1对MCAD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将160例患者以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erction,MI)、非心肌梗死(Non-Myocardial Inferction,Non-MI)以及对照组进行分组分析显示(1)MI组MCP-1水平较对照组及Non-MI组明显升高(P<0.05);高血清水平 MCP-1(OR=1.01,95%CI:1.001~1.013)以及 NLR升高(OR=1.92,95%CI:1.34~2.76)增加MI组患病风险(P<0.05)。(2)MI组诊断价值的ROC曲线显示,MCP-1、APOB/APOA、MHR、空腹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M、APOB曲线下面积大于0.5但小于0.7,对MI组有较低的诊断价值(P<0.05)。其中MCP-1曲线下面积为0.658,当约登指数取最大值0.297,截断值为268.84pg/ml时,其诊断价值最大,其灵敏度为63.0%,特异度为66.7%。NLR、MLR、N曲线下面积大于0.7但小于0.9,对MI组有一定诊断价值(P<0.05)。结论:1.PCAD的发生可能与血清高水平MCP-1、N有关。2.血清MCP-1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PCAD有一定诊断价值。

许钰琳[2](2021)在《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STEMI患者448例。依据性别分为男性组340例,女性组108例,将女性患者依据年龄分为2组,其中青中年女性组(≤65岁)33例,老年女性组(>65岁)75例。收集所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和不同年龄间临床特点和冠脉病变的特点,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女性STEMI患者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1)不同性别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1)女性STEMI组发病年龄(69.09±9.18 vs.59.47±12.25岁,P<0.001)、高血压病患病率(45.4%vs.34.7%,P=0.046)、糖尿病患病率(33.3%vs.20.9%,P=0.008)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40.7%vs.25.6%,P=0.003)显着高于男性STEMI组。女性STEMI组吸烟者的比例(11.1%vs.66.2%,P<0.001)显着低于男性STEMI组。(2)女性STEMI组AST、TG、TC、HDL-C水平高于男性STEMI组。女性STEMI组WBC、Hb水平低于男性STEMI组。(3)女性STEMI组Gensini评分(64.32±28.16 vs.56.96±30.35,P=0.026)高于男性STEMI组,冠状动脉血管单支病变的比例(30.6%vs.44.1%,P=0.012)低于男性STEMI组。(4)女性STEMI组使用IABP的比例(9.3%vs.4.1%,P=0.039)高于男性STEMI组。女性STEMI组PCI的比率(87.0%vs.93.5%,P=0.031)低于男性STEMI组。(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 4.662,95%CI 1.286-16.902,P=0.019)、糖尿病(OR 3.708,95%CI 1.081-12.725,P=0.037)为女性STEMI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2)不同年龄阶段女性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1)老年女性STEMI组高血压病患病率(53.3%vs.27.3%,P=0.012)、糖尿病患病率(40.0%vs.18.2%,P=0.027)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49.3%vs.21.2%,P=0.006)显着高于青中年女性STEMI组。(2)老年女性STEMI组ALT、AST水平高于青中年女性STEMI组。老年女性STEMI组APOA水平低于青中年女性STEMI组。(3)老年女性STEMI组冠状动脉血管三支病变的比例(52.0%vs.18.2%,P=0.001)显着高于青中年女性STEMI组。(4)老年女性STEMI组使用IABP的比例(13.3%vs.0.0%,P=0.030)、使用替罗非班药物的比例(54.7%vs.30.3%,P=0.019)高于青中年女性STEMI组。(5)老年女性STEMI组住院天数(8.01±2.82 vs.5.85±2.43天,P=0.003)高于青中年女性STEMI组。(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399,95%CI 1.113-1.759,P=0.004)、高血压(OR 17.121,95%CI 1.686-37.812,P=0.016)、糖尿病(OR 12.564,95%CI1.292-32.154,P=0.029)为老年女性STEMI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女性STEMI患者发病年龄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患病率高,心功能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2)老年女性STEMI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高,心功能差,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住院时间长。(3)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女性STEMI患者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老年女性STEMI患者,年龄是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惠雯[3](2021)在《新型脂代谢指标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冠心病风险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升高是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LDL颗粒的异质性差异,在CAD进展中的作用不尽相同,近年来有关LDL亚组成分与CAD的相关性研究也越来越多。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sdLDL-C)是LDL颗粒中一类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胆固醇。既往很多研究已经证实sdLDL-C与C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sdLDL-C在CAD合并不同高血压状态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很少,sdLDL-C对预测这类患者的临床不良结局的价值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CAD患者中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高血压状态和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2年1月到2017年2月,本研究共纳入了4594名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稳定性CAD患者,进行了中位数为51个月的随访。收集了每个患者入组时的基线特征和实验室数据,记录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CVEs)发生情况。患者的血清sdLDL-C水平使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直接定量测定,研究根据sdLDL-C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分位三个亚组进行基线特征比较和分析。并且根据患者的血压状态将他们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进一步分为血压控制达标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采用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总数、Gensini评分系统和Syntax评分系统评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患者血清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CVEs定义为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相关住院。采用Cox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研究人群中不同sdLDL-C水平和CVEs的相关性。结果:分析结果显示,CA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sdLDL-C水平高于非高血压患者(30.68±-17.41 mg/dL vs29.39±15.55 mg/dL,P=0.010)。在高血压合并 sdLDL-C水平最高分位组的患者中,其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及多支血管狭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sdLDL-C低分位的患者(P值均<0.05)。在51个月的中位随访中,CAD合并高血压患者组(n=3005)中共有363人发生了 CVEs,但在全部高血压结论:本研究结果首次提示了sdLDL-C水平升高对CA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具有预测价值,这种相关性与高血压控制状态有关。提示sdLDL-C水平有助于CA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目的: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进程的一种重要血脂指标,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 Lp(a)对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预测价值。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mellitus,T2DM)作为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常常合并有血脂代谢异常,其中也包括Lp(a)水平的升高。但是目前关于Lp(a)在T2DM患者中冠心病风险的预测价值还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次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Lp(a)水平与T2DM患者中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了204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T2DM患者。入组时收集了每位患者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及CAG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清Lp(a)水平,根据Lp(a)的四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位4个亚组(第一分位:0-6.25 mg/dL;第二分位:6.26-14.55 mg/dL;第三分位:14.56-33.44;第四分位>33.44mg/dL)。同时根据CAG结果将所以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且采用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数、有无心肌梗死病史来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冠心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Lp(a)水平与T2DM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发现在T2DM合并冠心病组的患者中,Lp(a)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15.00 mg/dL vs 11.88 mg/dL,P=0.025)。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T2DM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分成亚组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在T2DM合并心肌梗死、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3支)和高Gensini评分的患者中,血清Lp(a)水平均高于其对照组(有心肌梗死比无心肌梗死:15.66 mg/dL vs 14.18 mg/dL,P=0.026;多支病变比单支病变:16.43 mg/dL vs 11.84 mg/dL,P=0.002;高Gensini评分比低 Gensini 评分:17.10 mg/dL vs 13.31 mg/dL,P=0.015)。同时,我们根据 Lp(a)四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Lp(a)升高最高分位患者的冠心病发生增加[冠心病:比值比(oddsratio:OR)=1.48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19-2.150,P=0.039];并且 Lp(a)升高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心肌梗死:OR=1.414,95%CI=1.048-1.908,P=0.023;高Gensini 评分:OR=1.369,95%CI=1.044-1.796,P=0.023;多支病变:OR=1.398,95%CI=1.069-1.828,P=0.014]。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血脂指标及降脂治疗等多项指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Lp(a)水平升高仍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心肌梗死:OR=1.523,95%CI=1.108-2.092,P=0.010;高 Gensini评分:OR=1.388,95%CI=1.049-1.837,P=0.022;多支病变:OR=1.455,95%CI=1.102-1.921;P=0.008)。结论:在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血清Lp(a)水平升高,并且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提示在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Lp(a)水平进行监测有助于对此类患者冠心病病情的评估。目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种新型心肌损伤标记物。既往研究报道,H-FABP对急性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并且也有研究表明H-FABP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于H-FABP对稳定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的疾病进展及未来心血管事件预后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少,其作用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稳定性CAD患者中H-FAB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了连续入院的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稳定性CAD患者共4370例。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及血样,检测基线H-FABP水平,并对每位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以Gensini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支数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H-FAB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相关性;第二部分,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表示为危险比:Hazard Ratio,HR;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和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曲线评估H-FABP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本研究中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经过51个月的中位数随访期后,共有353例(8.1%)患者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两组分析比较后,本研究发现有事件组的患者H-FABP水平显着高于无事件组患者(2.83±2.27ng/mL vs 2.38±1.72ng/mL,P<0.001)。根据基线H-FABP四分位水平将患者分成四个亚组(第一分位:<1.50 ng/mL,第二分位:1.50-2.20ng/mL,第三分位:2.21-3.00ng/mL,第四分位:>3.0 ng/mL)。对H-FAB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与低水平H-FABP组患者相比,高水平H-FABP组的患者多支血管狭窄发生率更高(43.1%vs36.2%,P=0.012),Gensini 评分也升高(37.9±35.7vs31.9±30.3,P<0.001)。随着H-FABP四分位水平升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逐步升高(5.8%vs7.4%vs 8.3%vs 11.3%,P<0.001)。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H-FABP最高分位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校正前HR:1.767;95%CI:1.301-2.400,P<0.001)。并且在对年龄、性别、CAD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多因素校正后,高水平的H-FABP仍然与心血管事件不良结局独立相关(校正后HR:1.453;95%CI:1.040-2.029,P=0.028),尤其是与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相关(校正前HR:4.427;95%CI:2.139-9.164,P<0.001;校正后 HR:2.865;95%CI:1.315-6.243,P=0.008)。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H-FABP基线水平升高与稳定性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相关,并且H-FABP升高是稳定性CA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在稳定性CAD患者中对H-FABP测量有助于这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目的:既往研究报道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作为一种新型心肌标志物,不仅可以诊断心肌损伤,也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因子。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报道,H-FABP水平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es,DM)、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患者也有所升高。临床上,CAD患者常常合并糖代谢异常(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IGM),这类患者的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也增高,但是目前有关H-FABP对CAD合并IG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H-FABP在伴有IGM的稳定性CAD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4594例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稳定性CAD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空腹血样测量基线H-FABP水平。根据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将入组患者分为三个亚组[血糖正常组(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NGR)、糖尿病前期组(pre-DM)和DM组]。入组患者的血清H-FABP基线水平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并根据其三分位水平分为三个亚组进行分析。对入组患者进行心血管终点事件随访,研究的终点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Cox回归分析(表示为危险比:hazardratios,HR;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95%CI)和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曲线来评估H-FABP和糖代谢状态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在51个月的中位数随访期间,共发生了 380例心血管事件。数据表明,事件组患者H-FABP水平高于非事件组患者(2.95±2.52g/mL vs 2.41±1.79g/mL,P<0.001)。根据糖代谢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NGR)和糖代谢异常组(包括pre-DM组,DM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H-FAB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GR组vs pre-DM组vs DM组:2.10±1.13g/mL vs2.41±1.71g/mL vs2.64±2.21g/mL,P<0.001)。再将糖代谢异常患者根据H-FABP三分位水平分层分析,无论在Pre-DM还是DM组患者中,与低水平H-FABP组患者相比,H-FABP升高的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Pre-DM 组:HR:1.335,95%CI:1.059-1.772,P=0.039;DM 组:HR:1.322,95%CI:1.035-1.730,P=0.040;HR均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吸烟史和CAD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本研究综合糖代谢状况和H-FABP三分位水平,将患者进一步分为9个亚组探讨IGM和H-FABP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DM组合并H-FABP最高分位水平的患者生存率最低(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基线参考组(NGR加H-FABP的第一分位)相比,pre-DM组合并H-FABP第三分位水平的患者患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校正 HR:1.855,95%CI:1.076-3.214,P=0.033);在 DM 组患者中,随着H-FABP水平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逐步增加(第一分位:校正HR:2.131,95%CI:1.157-3.925,P=0.015;第二分位:校正 HR:2.171,95%CI:1.179-3.997,P=0.013;第三分位:校正 HR:2.560,95%CI:1.409-4.650,P=0.002)。结论:本研究的数据首次表明,H-FABP水平升高与伴有pre-DM和DM的CAD患者的未来心血管事件均独立相关,提示H-FABP可能作为预测CAD合并IGM患者临床预后的标志物。

魏梅[4](2021)在《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发冠心病预后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早发冠心病(PC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亚洲国家中日益普遍,然而,对于它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了PCAD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旨在分析P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为PCAD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及药物干预,阐明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并为并为这些年轻患者的最佳临床治疗措施提供依据。第一部分 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PCAD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为PCAD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初步研究对象,共2,847例早发ACS患者。排除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0例,严重瓣膜病需手术患者14例,恶性肿瘤患者3例,免疫系统疾病患者8例,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12例,临床资料不全患者94例,共纳入2,706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资料从住院病案中获取。收集患者所有的基线临床资料。2.入组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出院后MACE及服药情况。本研究随访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本研究期间失访患者277例,失访率10.24%,最终共2,429例早发ACS患者完成随访、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男性1,327例(54.63%),女性1,102例(45.37%)。患高血压病比例为60.68%,患糖尿病比例为26.60%。此部分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其中前降支病变最多见。随访过程中,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例最高。2.在随访期间共发生了224例MACE,发生率为9.22%。其中189人(7.47%)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人(1.03%)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6人(0.25%)发生了UA和AMI,4人(0.16%)发生心源性死亡。非MACE组2,205人。MACE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既往冠心病史比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非MACE组。MACE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比例低于非MACE组。MACE组的单纯药物治疗比例低于非MACE组,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例高于非MACE组。MACE组患者硝酸酯类及氯吡格雷的应用比例高于非MACE组。3.单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既往PCI史、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高Hcy、PCI治疗为早发ACS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化验检查、诊断、冠脉病变支数及部位、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诊断为NSTEMI、高Hcy仍为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小结:1.早发ACS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一旦患早发ACS,女性患者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是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2.Hcy是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3.NSTEMI患者长期预后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差,NSTEMI是早发ACS患者长期MACE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 同型半胱氨酸与女性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Hcy水平与女性早发AC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Hcy水平对女性早发ACS患者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为女性早发ACS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早发女性ACS患者,共1,299例。排除肥厚性心肌病患者3例,严重瓣膜病需手术患者5例,恶性肿瘤1例,免疫系统疾病患者6例,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5例,临床资料不全患者49例,最终共纳入1,230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资料从住院病案中获取。收集患者所有的基线临床资料。2.入组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出院后MACE及服药情况。本研究随访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本研究期间失访患者128例,最终共1,102(89.59%)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年龄51.46±3.68岁。其中诊断为UA者占83.1%,诊断为NSTEMI者占12.4%,诊断为STEMI者占4.5%。2.患者根据Hcy水平分为3组:低Hcy组(Hcy≤9.1μmol/L);中Hcy组(Hcy:9.2-11.6μmol/L);高Hcy组(Hcy>11.6μmol/L)。低Hcy组的年龄低于另外两组,随着Hcy的升高,肌酐及尿酸水平上升,空腹葡萄糖水平降低。3.共发生了118例MACE,发生率为10.7%。MACE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敏感性为51.7%,特异性为95.0%,Hcy水平最佳分界值为16.85μmol/L。5.Kaplan-Meier分析显示Hcy水平升高与女性早发ACS患者的MACE风险相关。随着Hcy水平升高,无MACE生存率明显降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高Hcy水平是女性早发ACS患者MACE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小结:Hcy水平升高与女性早发ACS患者预后较差有关,Hcy水平升高是女性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血清Hcy水平可作为早发ACS高危女性的一个合适指标。第三部分 阿托伐他汀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目的:探讨Hcy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以及阿托伐他汀能否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从而拮抗Hcy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方法:1.从雄性SD大鼠中剥离出胸腹主动脉,培养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传代,用第3代至第5代之间的细胞进行实验。2.取生长状态及密度相同的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Hcy组、Hcy+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核转录因子κB(NF-κ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的表达。3.利用Trizol法提取VSMCs中的RNA,将提取的总RNA进行反转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组别NF-κB、CRP、IL-1β、IL-6的表达。4.所有实验重复3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cy上调大鼠VSMCs的NF-κB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NF-κB表达。2.Hcy上调大鼠VSMCs的CRP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CRP表达。3.Hcy上调大鼠VSMCs的IL-1β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IL-1β表达。4.Hcy上调大鼠VSMCs的IL-6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IL-6表达。小结:高Hcy可通过上调炎症因子CRP、IL-6、IL-1β表达,导致内皮细胞炎性损伤,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细胞因子CRP、IL-6和IL-1β的表达从而拮抗高Hcy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损伤。

郭良云[5](2020)在《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文中认为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和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的重大健康问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不断攀升,2018年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冠心病达1100万[1],冠心病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冠心病迫在眉睫。如何早期诊断CHD是当前心血管内科医生及超声医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冠心病的术前检查主要有心电图、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冠心病早期病变程度较轻,临床症状不够典型,心电图往往缺乏特异性,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对于心电图假阴性的CHD患者临床漏诊率较高,诊断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心血管不良事件并影响预后;而对于假阳性患者却又增加了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冠脉CTA是一种操作相对简单、时间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及风险程度较低的影像学检查,该技术可全方位、多角度的重建冠状动脉的立体成像,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程度及斑块的性质,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是容易受造影剂过敏、肥胖、冠状动脉弥漫性钙化、心律不齐及患者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2]。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在显示冠状动脉的三维立体结构、检测冠脉内高风险斑块、观察心肌灌注情况、检测心肌的瘢痕及判断心肌活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目前MRI空间分辨力还不足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变化,而且重复性较差,只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85%以上才能显示心肌灌注异常[3]。冠状动脉造影是CHD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狭窄性病变的具体部位和狭窄程度,但该检查为有创性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患者往往不容易接受,且可发生如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脑卒中、穿刺部位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不适合作为冠心病早期筛查的常规手段。常规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缺血、坏死心肌的节段性运动异常,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缺血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对CHD诊断的效果常常不理想,漏诊率较高。三维斑点技术能够全面、精确地评价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所致室壁功能异常及心肌功能障碍,但时间和空间分辨力较低,容易受声窗条件影响,且存在负荷依赖性,后负荷的增加会导致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减低,影响对心功能的准确评估[4]。左室心肌做功是一种通过结合应变指标与无创动态左室压力来研究应变与后负荷关系的检查方法,该方法通过心肌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心肌有效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心肌无用功(Global waste work,GWW)及心肌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来研究心肌应变与后负荷的关系,该方法在CHD诊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评估及左心室心肌纤维化的检测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5-9]。在精准医学中,准确的风险评估是实施风险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的先决条件,研究和开发CHD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CHD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目前临床上基于超声新技术的CHD预测模型的研究非常少见。因此,建立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预测模型,对CH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超声心肌做功技术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心肌做功技术对于CHD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4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做功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2组:CHD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间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各参数的最佳诊断界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217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CHD组84例,正常对照组133例。CHD组GLS、GWI、GCW、GWE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SD、GWW值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均P<0.05)。统计分析得出PSD、GLS及GWW对冠心病早期具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0、0.717及0.793,其中GWW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GLS及PSD,以168 mm Hg%作为GWW的截断值诊断CHD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6%和75.9%。结论:心肌做功技术参数GWW对于CHD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早期发现CHD的重要临床工具。第二部分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CHD的风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并对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进行内部验证,为CH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4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结果及超声检查数据。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为CHD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CHD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能力,应用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和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HCY、TG、HDL、γ-GT、GLS、PSD、GWI、GCW、GWW及GWE是CHD的风险因素(均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2级、HCY>11.575μmol/、颈动脉单支及多支斑块、HDL<1.265mmol/L、GWW>168mm Hg%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的预测模型Logit P=-3.333+1.123 X1(高血压2级)+1.245 X2(HCY>11.575μmol/L)+1.805X3-1(颈动脉单支斑块)+2.633 X3-2(颈动脉多支斑块)+1.278 X4(HDL<1.265mmol/L)+1.711 X5(GWW>168mm Hg%)。H-L检验结果显示:?2=3.824,P=0.873>0.05,模型的校准能力良好;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CI(0.878-0.950),P<0.001,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4、根据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β值建立风险评分系统:高血压2级1分,HCY>11.575μmol/L 1分,颈动脉单支斑块1分,颈动脉多支斑块2分,HDL<1.265mmol/L 1分,GWW>168mm Hg%1分,总得分范围0-6分。以冠心病总得分作为诊断变量,对评分系统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0.876,95%CI(0.831-0.921),P<0.001,评分系统的诊断价值良好。评分系统以总分3.5分为最佳诊断界值,≥4分为冠心病高危人群,<4分为冠心病低危人群,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3.80%、84.96%及80.64%。结论:1、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HCY、TG、HDL、γ-GT、GLS、PSD、GWI、GCW、GWW及GWE是CHD的风险因素。2、高血压2级、HCY>11.575μmol/L、颈动脉单支及多支斑块、HDL<1.265mmol/L、GWW>168mm Hg%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建立的冠心病的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3.333+1.123 X1(高血压2级)+1.245 X2(HCY>11.575μmol/L)+1.805X3-1(颈动脉单支斑块)+2.633X3-2(颈动脉多支斑块)+1.278 X4(HDL<1.265mmol/L)+1.711 X5(GWW>168(mm Hg%)。评分系统以总分3.5分为最佳诊断界值,≥4分为冠心病高危人群,<4分为冠心病低危人群,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3.80%、84.96%及80.64%。4、本研究建立的CHD风险预测模型和评分系统较为简单适用,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和预测能力,能够为CH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第三部分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临床验证目的:将新建的CHD预测模型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检验该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08例可疑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结果及术前超声检查数据。应用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108例可疑病例进行外部验证,计算每个病例冠心病发病风险,并与最终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验该风险预测模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9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冠心病组50例,正常对照46例。将96例临床病例的具体数据代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H-L检验结果显示:?2=9.166,P=0.328>0.05,模型的校准能力良好;以预测概率作为诊断变量显示AUC=0.880,95%CI(0.809-0.950),P<0.001,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以临床病例风险评分为诊断变量显示冠心病评分系统的预测灵敏度78%;特异度93.48%,总正确率为85.41%;AUC为0.888。结论: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CHD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较为简单和实用,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CHD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郜亚茹[6](2020)在《基于冠脉CTA的冠心病患者大鱼际表征与中医证素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提出“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手段,望诊居四诊之首。望诊是通过观测症状、体征等病理现象,推测内在相应脏腑的变化,并从中提炼证候要素,病证结合,指导临床诊疗。《灵枢·经脉》、《灵枢·邪客》诸多条文记载大鱼际为少阴心经、厥阴心包经、太阴肺经直接所络,大鱼际表征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心主血脉,肺主一身之气助心行血,心肺功能失常、气血不利,则心脉瘀滞,继而产生狭窄,可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大鱼际区域。导师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冠心病大鱼际三维望诊法:大鱼际颜色、肌肉、皮纹、皮下血管等表征的异常变化与冠心病及其证素关系密切,大鱼际望诊法能够指导中医辨证及临床用药。目前缺乏大鱼际表征的分级规范,及与冠心病及其证素相关性研究。本研究在建立大鱼际表征分级规范的基础上,探索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心病的关系,从而初步明确大鱼际异常表征在评估冠心病中的作用,分析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心病中医证素的关联性,为大鱼际异常表征辅助冠心病中医辨证提供依据。一、研究目的采用文献分析、专家问卷调查制订大鱼际表征分级规范;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心病及其证素的相关性,为大鱼际异常表征辅助冠心病中医辨证提供依据。二、研究方法1大鱼际表征量化的相关文献分析使用“标题或关键词”字段,中文以“大鱼际”或“鱼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英文以“thenar”或“thenar eminence”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纳入与大鱼际表征量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大鱼际表征望诊关键的操作方法、大鱼际表征量化规范的研究现状。2大鱼际表征分级规范专家问卷调查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制订“大鱼际表征分级”专家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大鱼际正常形态与区域界定、异常表征(颜色、皱褶、鱼际肌肥厚/扁平/凹陷、大鱼际/大拇指根部青筋)及分级进行两轮问卷调查。遴选来自心血管领域,具有副主任以上职称,且具备一定大鱼际望诊相关知识的专家,每轮邀请30位参加问卷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别通过Cronbachα系数、内容效度进行评价。专家参与调查的积极程度采用积极系数评价;专家权威程度、意见的集中程度、意见一致性分别通过权威系数、同意度x、同意度累积百分比、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按照同意度x>4和变异系数<0.25形成专家共识。3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心病中医证素的关联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门诊及住院部行冠脉CTA检查的500例患者。根据冠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狭窄组、冠脉非梗阻性狭窄组(狭窄<50%)、冠心病组(狭窄≥50%)。采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BMI值、中心型肥胖)、个人生活史(吸烟、饮酒、睡眠情况)、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一级亲属家族心血管病史、双手大鱼际表征(形态、颜色、皱褶、大鱼际/大拇指根部青筋)、耳褶征、鼻褶征、舌象(舌体、舌色、舌苔、舌下络脉),中医证素(痰浊、血瘀、气滞、寒凝、气虚、阴虚、阳虚、血虚),并进行三组间描述性分析。分别对左手、右手、双手进行大鱼际表征异常判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性别、年龄、BMI、职业类型、吸烟、饮酒、既往病、家族史、主诉)。选取组间比较P<0.2、变量频数占比>15%的变量,排除其中的共线性变量进行分析;综合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机森林等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初步筛选出与冠脉非梗阻性狭窄、冠心病可能相关的大鱼际异常表征及其他因素;采用多分类(有序、无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大鱼际异常表征对非梗阻性狭窄、冠心病的影响大小及分类作用,并分析冠心病组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脉病支数关系;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平行性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类效果。筛选出与冠脉非梗阻性狭窄、冠心病相关大鱼际异常表征后,采用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法,设置最小阈值:支持度>20%,置信度>40%,提升度>1,挖掘大鱼际异常表征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气虚、阴虚、阳虚、血虚证素的规则,综合支持度、置信度提取大鱼际异常表征与证素的有效规则。三、研究结果1大鱼际表征量化的相关文献分析大鱼际表征分级的常用方法和步骤是采集图片后进行人工观察,多属于半定量研究。与冠心病相关的大鱼际表征指标较为单一,样本量较少。大鱼际异常表征判断标准不一,亟需确立大鱼际表征分级规范。2大鱼际表征分级规范专家问卷调查专家来自5个省市10家三甲医院及科研院所相关领域,具有较好的地区代表性。大鱼际表征分级专家调查问卷结构效度较好,Cronbachα系数为0.966,信度良好。每轮调查发放问卷30份,两轮分别回收有效问卷为29份和28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6.67%、93.33%,反映专家参与本项研究积极程度较高。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0.86%,反映本次调查权威性较好。问卷各条目专家同意度x>4分,同意度累积百分比>90%,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好。两轮问卷各条目CV<0.25,Kendall’sW系数分别为0.419、0.536,反映两轮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变异较小,调查结果可靠。通过问卷调查明确了大鱼际的正常形态。大鱼际表征异常可通过颜色、肌肉皮纹、皮下血管三方面体现。大鱼际颜色异常表现为色红、黄、青、白。皮纹异常表现为肉眼可见皮肤皱褶;鱼际肌形态异常表现为肥厚、扁平、凹陷;皮下血管异常表现为大鱼际区域及大拇指根部肉眼可见青筋。大鱼际异常表征分级:①大鱼际肌形态:根据大鱼际肌与大鱼际曲线间距缩小程度进行大鱼际肥厚程度分级:肥厚Ⅰ级-间距缩小至1cm-0.5cm,Ⅱ级-大鱼间距缩小至0.5cm,Ⅲ级-大鱼际丘肌肉丰满抵至或超过大鱼际曲线;以掌心及小鱼际水平面为参考进行大鱼际扁平程度分级:Ⅰ级-掌心水平面≤大鱼际水平面≤小鱼际水平面,Ⅱ级-大鱼际水平面=掌心水平面,Ⅲ级-大鱼际水平面<掌心水平面;以正常大鱼际丘为参考进行大鱼际凹陷程度分级:Ⅰ级-大鱼际肌有轻度凹陷、仍为掌面最凸处,Ⅱ级-大鱼际肌凹陷加深、已不是掌面最高点,Ⅲ级-大鱼际凹陷呈盆地状。②大鱼际皱褶:皱褶数量分级:Ⅰ级≤1根,1根<Ⅱ级≤3根,Ⅲ级>3根;皱褶深浅分级:Ⅰ级<0.5mm,0.5mm≤Ⅱ级<1mm,Ⅲ级≥1mm。③大鱼际青筋:大鱼际青筋粗细分级<1mm、≥1mm;长度分级:长度分级Ⅰ级≤3cm、3cm<Ⅱ级≤6cm、Ⅲ级>6cm。④大拇指根部青筋:粗细分为<1mm和≥1mm,长度分为<1cm和≥1cm。3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心病中医证素的关联研究1)采集患者500例,剔除14例,最终纳入486例患者,男性285例(58.6%),女性201例(41.4%),年龄51.76±6.72岁。文化程度中初中以下78例(16.8%)、高中及中专197例(40.5%)、大专以上207例(42.6%)。职业类型中脑力劳动者280例(57.6%)、体力劳动者106例(21.8%)、二者兼有72例(14.8%)、二者均无28例(5.8%)。证素分为痰浊426例(87.7%)、血瘀442例(98.4%)、气滞8 例(1.6%)、寒凝 1 例(0.2%)、血虚 2 例(0.4%)、气虚 275 例(56.6%)、阴虚358例(73.7%)、阳虚192例(39.5%)。根据冠脉CTA结果,无狭窄组196例,冠脉非梗阻性狭窄组132例,冠心病组158例。2)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脉非梗阻性狭窄、冠心病的相关性:大鱼际皱褶与非梗阻性狭窄相关(P<0.05),大鱼际色红、大拇指根部青筋与冠心病相关(P<0.05)。与无狭窄组相比,有大鱼际皱褶的患者出现非梗阻性狭窄的几率增加1.714倍(OR=1.714,95%CI:1.02~2.881,P<0.05);与无狭窄组相比,有大鱼际色红的患者出现冠心病的几率增加1.884倍(OR=1.884,95%CI:1.089~3.258,P<0.05);有大拇指根部青筋的患者出现冠心病的几率增加1.885倍(OR=1.885,95%CI:1.045~3.291,P<0.05);与非梗阻性狭窄组相比,有大拇指根部青筋的患者出现冠心病的几率增加1.884倍(OR=1.884,95%CI:1.024~3.321,P<0.05)。3)大鱼际色红、大拇指根部青筋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冠心病组患者大拇指根部青筋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冠心病组大拇指根部青筋阳性患者比大拇指根部青筋阴性患者出现多支病变的优势比增加2.583倍(OR=2.583,95%CI:1.106~6.576,P<0.05)。大鱼际色红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4)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脉非梗阻性狭窄、冠心病中医证素的相关性:非梗阻性狭窄组患者主要证素分布:血瘀122例(92.4%)、痰浊119例(90.2%)、阴虚90例(68.2%)、气虚85例(64.4%)、阳虚43例(32.6%);冠心病组患者主要证素分布:痰浊153例(96.8%)、血瘀153例(96.8%)、气虚92例(58.2%)、阴虚119例(75.3%)、阳虚57例(36.1%)。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非梗阻性狭窄组患者大鱼际皱褶与气虚和血瘀证素相关(支持度:43.2%,置信度:74.03%,提升度:1.007);冠心病组大鱼际色红与血瘀证素(支持度:41.77%,置信度:43.14%,提升度:1.007,提升度:1.08)、痰浊和阴虚证素(支持度:33.54%,置信度:44.83%,提升度:1.062)相关;冠心病组大拇指根部青筋与痰浊和血瘀证素(支持度:79.11%,置信度:83.89%,提升度:1.0196)相关。四、结论1.大鱼际表征分级规范的确立为探索大鱼际表征与冠心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2.大鱼际皱褶是冠脉非梗阻性狭窄人群气虚、血瘀的重要表征。大鱼际色红和大拇指根部青筋均是冠心病人群血瘀、痰浊的重要表征,大鱼际色红同时也是阴虚的表征。冠心病患者大拇指根部青筋与多支病变相关。大拇指根部青筋在区分冠脉非梗阻性狭窄与冠心病时比耳褶征更具有优势。五、创新点1.首次制定了大鱼际表征分级规范,对大鱼际异常表征(形态、皱褶、青筋)进行了三级量化。2.在“象”思维指导下,采用冠心病大鱼际三维望诊,首次发现了与冠心病、冠脉非梗阻性狭窄相关的大鱼际异常表征,明确了大鱼际异常表征在评估冠心病、冠脉非梗阻性狭窄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心病中医证素的关联性,为大鱼际异常表征辅助冠心病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王梦娟[7](2020)在《冠心病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文中指出目的:从不同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角度出发,将收集到的病例按照是否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分组,对比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不合并HHcy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冠脉病变特点、中医证型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CHD合并HHcy患者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以期为CHD合并HHcy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简称CHD-HHcy组)和冠心病不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简称CHD组)。应用预先制作的临床调查表,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代谢异常病史,吸烟史、家族史,相关的生化指标: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uric acid,UA)、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冠脉造影结果;并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然后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两组间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不齐者两组间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采用Kruskal-Waliis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入选冠心病患者215例,其中CHD-HHcy组132例,CHD组83例。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差异显着(P<0.05),CHD-HHcy组以男性偏多,男性占比为62%大于女性占比38%;CHD组以女性偏多,女性占比为52%大于男性占比48%。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史方面存在显着差异,CHD-HHcy组吸烟史占比为56.1%大于无吸烟史占比43.9%;CHD组吸烟史占比为37.3%小于无吸烟史占比62.7%。在吸烟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代谢异常病史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化指标比较:两组TC、TG、LDL-C、HDL-C、Fib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y、UA方面,CHD-HHcy组患者血Hcy、UA显着高于CH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发病类型比较:两组在发病类型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CHD-HHcy组发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多见,ACS的检出率为83.3%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检出率16.7%,而CHD组发病以SAP多见,SAP的检出率为50.6%高于ACS的检出率49.4%。5.两组中一般资料中有差异的因素与Hcy水平的关系:男性患者血Hcy水平显着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患者血Hcy水平显着高于无吸烟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Hcy水平显着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冠脉病变特点比较:两组在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积分这三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CHD合并HHcy组冠脉病变支数以多支病变居多,冠脉狭窄程度分级以3级、4级居多;CHD组冠脉病变支数以单支病变居多,冠脉狭窄程度分级以3级居多;CHD-HHcy组的Gensini评分显着高于CHD组。7.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两组在中医证型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CHD-HHcy组以痰阻心脉证占比最多,心血瘀阻次之,CHD组以气虚血瘀证占比最多。8.CHD-HHcy组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CHD-HHcy组不同中医证型间血Hcy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5),血Hcy水平在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中较高。CHD-HHcy组不同中医证型间在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分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Gensini积分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Gensini积分较高。9.CHD-HHcy组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CHD-HHcy组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1.CHD合并HHcy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吸烟者多于不吸烟者,ACS多于SAP;CHD合并HHcy患者血UA水平高于CHD不合并HHcy患者。2.男性性别、吸烟、发病类型与血Hcy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男性、吸烟者、ACS患者血Hcy水平更高。3.CHD合并HHcy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CHD不合并HHcy患者更严重。4.CHD合并HHcy患者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多见,CHD不合并HHcy患者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5.CHD合并HHcy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可能多与痰阻心脉和心血瘀阻相关。6.CHD合并HHcy患者血Hcy水平越高,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越高,Gensini评分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重。

陈芳[8](2020)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1、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冠心病(Coronary disease,CAD)的相关性,研究对于非透析CKD患者使用HRV时域指标能否用于患者CAD的评估;2、探讨在非透析CKD合并CAD患者中HRV时域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及病变支数的关系,研究HRV时域指标能否用于非透析CKD合并CAD患者冠脉病变进展的评估。[方 法]1、遴选非透析CKD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CKD组(n=30)与CKD合并CAD组(n=133)。对纳入患者详细采集病史资料、生化检查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同时收集24小时动态心电图 HRV 时域指标,包括 SDNN、SDANN、rMSSD、pNN50。采用 spss1 7.0分析上述变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HRV时域指标和CKD患者CAD的传统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一起纳入模型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ROC曲线分析HRV时域指标对CAD的判断能力。2、遴选非透析CKD合并CAD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评价Gensini评分与年龄、BMI、GFR、HCY、Cys-C、SDNN、SDANN、rMSSD、pNN50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HRV时域指标对Gensini评分的影响;根据Gensini评分的四分位数将纳入患者分为A1组(评分≤15.5,n=33)、A2 组(15.5<评分≤34,n=37)、A3 组(34<评分≤60.25,n=30)、A4 组(评分>60.25,n=33),比较不同Gensini评分分组一般资料及HRV时域指标在四组之间的差异,并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Gensini评分分组与HRV时域指标的关系;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三组:B1组(单支病变组,n=39)、B2组(双支病变组,n=39)、B3组(多支病变组,n=55),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一般资料及HRV时域指标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病变支数与HRV时域指标的关系。[结 果]1、163例非透析CKD患者中,单纯CKD组30例,CKD合并CAD组133例。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GFR、TC、TG、HDL-C、LDL-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CKD组相比,CKD合并CAD组心脏瓣膜钙化率、HCY、Cys-C 均明显升高(P<0.05),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着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显示,SDNN可能是非透析CKD患者易患CAD的危险因素(OR=0.978,95%CI:0.967-0.989,P<0.001)。通过ROC曲线分析,SDNN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临界点为136.5ms,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 60%,曲线下面积 0.718(95%CI:0.598-0.838,P<0.001)。2、133例非透析CKD合并CAD患者的资料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BMI、GFR、rMSSD 与 Gensini 评分无相关性,SDNN(r=-0.604,P<0.001)、SDANN(r=-0.423,P<0.001)、pNN50(r=-0.228,P<0.01)分别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进一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SDANN、pNN50进行调整(校正R2:0.210),SDNN(P<0.001)与Gensini评分呈显着负相关。在Gensini评分分组中,各组SDNN、SDANN、pNN50的分布不全相同(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SDANN、pNN50后,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OR:0.952,95%CI:0.934-0.971,P<0.001)。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中,各组SDNN、SDANN、rMSSD、pNN50的分布不全相同(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SDANN、rMSSD、pNN50后,SDNN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危险因素(OR:0.972,95%CI:0.955-0.990,P<0.01)。[结 论]1、非透析CKD合并CAD患者存在交感神经一副交感神经协调能力下降,合并CAD的非透析CKD患者HRV时域指标均明显降低。SDNN降低是非透析CKD患者易患CAD的危险因素,SDNN值对非透析CK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2、对于非透析CKD合并CAD患者,SDNN与Gnsini评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显着负相关,因而SDNN可能对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肌缺血范围判断具有重要作用。HRV时域指标SDNN值有可能可以作为非侵入性诊断非透析CK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参考方式之一。

朱丽娜[9](2020)在《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高血压是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人数多达2.45亿[1]。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合并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igh homocysteine,HHcy)也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的人数高达75%,是导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一大类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其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越严重,预后愈差且病死率愈高。因此,早期判断H型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CAD严重程度,并及时干预治疗对改善预后尤为重要。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评估CAD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且对设备及操作人员要求较高,部分基层医院仍未开展,临床应用相对局限。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这一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而计算得出的量化指标,因其无创、经济、重复性高,是对评估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AS)及CAD严重程度的重要补充[2],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表明,AASI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具有独立预测价值[2],HHcy也被认为是AS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但以前的研究很少探讨两者在评估高血压冠心病患者CAD发生发展中的潜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本研究纳入AASI这一指标评估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AS情况,并探讨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CAD情况及AASI与CAD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AASI与Hcy两者在对评估高血压冠心病患者CAD方面的作用,从而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4月-2019年04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伴冠心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经纳入排除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条件的病患有327例(男145,女182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计算出AASI及Gensini积分。根据检测的Hcy水平分两组:H型高血压冠心病组(Hcy≥15umol/L,n=152)(HH 组)和非 H 型高血压冠心病组(Hcy<15umol/L,n=175)(NHH 组)。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HH组与NHH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AASI、冠脉病变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分析AASI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分析AASI及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1)HH组与NHH组一般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HH组比较,HH组的Hcy水平显着升高(19.73±3.91 vs 9.86±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HH组与 NHH 组比较,24hSBP(134.04±11.87 vs 132.44±12.78)、24hHR(68.29±6.29 vs 66.82±6.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 组患者的 24hDBP 显着低于 NHH 组(76.06±7.20 vs 79.18±9.11)、AASI 显着高于NHH 组(0.57±0.14 vs 0.45±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3)HH组轻度狭窄的患者数量显着低于NHH组(21.1%vs 4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H组重度狭窄的患者数量显着高于NHH组(45.4%vs 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度狭窄的患者数量在两组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异(33.5%vs 31.4%)(P>0.05)。(4)AASI与Gensini积分呈显着的正相关(r=0.387,P<0.001)。HH组患者的AASI与Gensini积分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324,P<0.001),而NHH组患者的AASI与Gensini积分无显着的相关性(r=0.131,P>0.05)。(5)高血压病程(β=0.168)、糖尿病史(β=0.236)、24hSBP(β=0.122)、24hDBP(β=-0.131)、LDL-C(β=0.134)及 Hcy(β=0.233)是 AASI 的影响因素(P<0.05)。(6)Gensini积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糖尿病史(β=0.129)、Hcy(β=0.515)、AASI(β=0.174)是影响 Gensini积分的危险因素(P<0.05);且Hcy*AASI(β=0.356)、Hcy*24hHR(β=0.331)对Gensini积分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P<0.05),其中Hcy*AASI对Gensini积分的影响更显着(P<0.001)。结论(1)HHcy与动脉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可能加速了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损伤。(2)H型高血压可能加速了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3)Hcy和AASI对评估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协同作用。

曾祥川[10](2020)在《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分析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特点。(2)探讨TSH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资料完整的患者291例,其中以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患者92例为病例组,其余冠心病甲功正常的患者199例为对照组,完整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并收集TSH、FT3、FT4、血脂指标、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等指标及心脏彩超结果,记录冠脉造影结果并根据计分标准计算Gensini积分。(1)在不同性别中进行亚组分析,其中男性中合并亚临床甲减的有43例,甲功正常的有134例;女性中合并亚临床甲减的有49例,甲功正常的有65例。分别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2)再次以冠脉的病变支数分组,分为单支病变组94例,多支病变组197例,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1)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其他方面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2)在男性中,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的TG及冠脉Gensin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其他方面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3)在女性中,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的LDL-C、apo-B、冠脉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的E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其他方面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4)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TSH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41,P<0.05),FT3、FT4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123,r=-0.165)(P<0.05)。(5)按照TSH的四分位数分组后比较发现,D组(TSH≥4.75mIU/L)的冠脉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A组(TSH<1.73mIU/L)、B组(1.73mIU/L≤TSH<2.88mIU/L)和C组(2.88mIU/L≤TSH<4.75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6)冠脉Gensini评分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亚临床甲减是高冠脉Gensini评分的危险因素(P<0.05),而apo-A是高冠脉Gensini评分的保护性因素(P<0.05)。(7)以冠脉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多次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亚临床甲减仍是高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8)与冠脉单支病变组相比,冠脉多支病变组的男性比例、糖尿病比例较高,同时TSH及FBG水平较高,而FT4、HDL-C、apo-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FT3的比较上,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9)冠脉多支病变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是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血脂水平高于冠心病甲功正常患者,其中,男性主要表现为甘油三酯较高,而女性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较高。(2)血清TSH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是冠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

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MCP-1在早发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MCP-1在早发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CP-1与早发冠心病及其传统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新型脂代谢指标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冠心病风险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新型脂代谢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究
        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价值研究
    第一节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的研究
        摘要3
        Abstract3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预后研究
        摘要4
        Abstract4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简历
致谢

(4)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发冠心病预后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型半胱氨酸与女性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阿托伐他汀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早发冠心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CHD的发病机制
        1.1.1 脂质浸润学说
        1.1.2 内膜损伤学说
        1.1.3 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聚集学说
        1.1.4 同型半脱氨酸代谢障碍学说
    1.2 CHD风险预测模型
        1.2.1 国外CHD风险预测模型
        1.2.2 国内CHD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
    1.3 CHD防治策略
    1.4 本次研究的目的和临床意义
第2章 超声心肌做功技术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入选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仪器与方法
        2.2.5 实验室数据
        2.2.6 统计分析
        2.2.7 重复性分析
    2.3 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常规超声参数比较
        2.3.3 心肌应变与心肌做功参数比较
        2.3.4 重复性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3.1 前言
    3.2 资料与方法
        3.2.1 病例选择
        3.2.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3.2.3 病例资料调取和收集
        3.2.4 基本资料信息
        3.2.5 诊断标准
        3.2.6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3.3.2 评分系统的建立与检验
    3.4 讨论
        3.4.1 风险因素分类
        3.4.2 风险因素发病机制
        3.4.3 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3.4.4 CHD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使用说明
    3.5 结论
第4章 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临床验证
    4.1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4.1.1 研究对象
        4.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4.1.3 基本信息采集
        4.1.4 诊断标准
    4.2 研究方法
        4.2.1 临床入组病例的选择
        4.2.2 病例资料收集
        4.2.3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病例入组情况
        4.3.2 一般结果分析
        4.3.3 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临床检验
    4.4 讨论
    4.5 研究的不足
    4.6 结论
第5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超声新技术在早期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6)基于冠脉CTA的冠心病患者大鱼际表征与中医证素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常见冠心病的体表特征及临床意义述评
    综述二 大鱼际望诊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大鱼际表征量化的相关文献分析
    一、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检索策略
        3 文献筛选
        4 文献管理
    三、结果
        1 文献筛选结果
        2 文献基本信息
        3 大鱼际表征研究构成
        4 大鱼际表征相关病种研究
        5 大鱼际表征分级量化研究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制订大鱼际表征分级规范
    一、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1 编制专家问卷
        2 调查范围
        3 问卷结构与内容
        4 专家选择
        5 调查方法
        6 统计分析
    三、结果
        1 问卷信度效度
        2 专家积极程度
        3 专家权威程度
        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
        5 大鱼际表征望诊及其分级专家共识结果
    四、讨论
        1 选用德尔菲法规范大鱼际表征分级望诊
        2 大鱼际表征及其分级望诊规范德尔菲专家调查结果评价
    五、结论
第四部分 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心病中医证素的关联研究
    一、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1 患者来源
        2 伦理学要求
        3 研究设计
        4 纳排标准
        5 诊断标准
        6 表征判定
        7 冠脉CTA扫描
        8 表征采集
        9 质量控制
        10 统计分析
        11 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结果
        1 人口学资料与临床信息比较
        2 冠脉非梗阻性狭窄、冠心病人群相关大鱼际异常表征的分析
        2.1 纳入指标
        2.2 三组相关指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三组相关指标随机森林分析
        2.4 冠脉非梗阻狭窄、冠心病相关指标筛选结果
        2.5 冠脉非梗阻性狭窄、冠心病人群相关大鱼际异常表征多分类(有序、无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6 小结
        3 大鱼际色红、大拇指根部青筋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分析
        4 大鱼际异常表征与冠脉非梗阻性狭窄、冠心病中医证素的相关性分析
        4.1 冠脉非梗阻性狭窄组患者大鱼际皱褶征与证素关联性分析
        4.2 冠心病患者大鱼际色红与证素关联规则分析
        4.3 冠心病患者大鱼际拇指根部青筋与证素关联规则分析
        4.4 小结
    四、讨论
        1 冠心病大鱼际望诊是“象思维”的体现
        2 观察大鱼际异常表征筛查冠心病具有可行性
        3 大鱼际是心之外象
        4 大鱼际异常表征是中医“据象辨证”的体现
        5 大鱼际望诊的优势
    五、结论
第五部分 创新点
第六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录一 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
    附录二 专家调查问卷(第二轮)
    附件三 临床病例信息采集表
    附录四 大鱼际典型表征临床示例图片
    附录五

(7)冠心病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CHD合并HHcy的认识
        1. 中医学对CHD的认识
        2. 中医学对HHcy的认识
        3. CHD与HHcy的中医联系
        4. CHD合并HHcy的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Hcy及其与CHD关系的认识
        1. Hcy的研究概述
        2. 现代医学对HHcy与CHD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研究
        2. 两组冠脉病变特点比较
        3. 两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
        4. CHD合并HHcy患者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
        5. CHD合并HHcy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
        6. CHD合并HHcy患者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讨论
        1. CHD合并/不合并HHcy一般资料的比较
        2. CHD合并/不合并HHcy对冠脉病变影响的比较
        3. CHD合并/不合并HHcy在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上的差异
        4. CHD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的关系
        5. CHD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6. CHD合并HHcy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表
个人简历

(8)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脏病患者冠脉病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个人简历
致谢

(10)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相关定义
    2.4 冠脉造影的方法及冠脉病变的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与冠心病甲功正常组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
    3.2 男性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与冠心病甲功正常组临床资料比较
    3.3 女性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与冠心病甲功正常组临床资料比较
    3.4 甲功各指标与冠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5 不同TSH水平间冠脉Gensini评分的比较
    3.6 冠脉Gensini评分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7 以冠脉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 以冠脉病变支数分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
    3.9 多支冠脉病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第四章 讨论
    4.1 亚临床甲减与脂代谢的关系
    4.2 亚临床甲减与血糖的关系
    4.3 亚临床甲减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4.4 亚临床甲减与心功能的关系
    4.5 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关系
    4.6 亚临床甲减的治疗现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MCP-1在早发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D]. 郭福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D]. 许钰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新型脂代谢指标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冠心病风险的临床研究[D]. 张惠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发冠心病预后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魏梅.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 郭良云. 南昌大学, 2020(01)
  • [6]基于冠脉CTA的冠心病患者大鱼际表征与中医证素的关联性研究[D]. 郜亚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冠心病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D]. 王梦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D]. 陈芳.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D]. 朱丽娜.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D]. 曾祥川. 石河子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