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公共图书馆服务调查研究

民办高校公共图书馆服务调查研究

一、公共图书馆为民办院校服务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雅心[1](2021)在《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读者荐购是全民阅读时代我国图书馆普遍开展的新型文化惠民服务,荐购服务能有效解决“图书”与“读者”间的供需矛盾,发挥图书馆引导、促进全民阅读的社会作用与价值。荐购服务的研究,可为荐购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教训,有利于实现荐购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网络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全方位调查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内容、方式、政策规章等,揭示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荐购服务的支撑理论(图书馆学五定律、社会支持理论、需求理论及成本效益论等),总结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特点和成就,针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和完善我国读者荐购服务的策略建议,以助力全民阅读,推动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李铁铮[2](2020)在《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分析研究 ——以HX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环境迎来深刻的变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民办高校的体系内部,各个利益主体的权利存在一定的分歧,如何平衡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歧,达到各个利益主体利益均衡的局面,并最终发挥大学的职能,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高校内部治理逐步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尤其在民办高校内,企业管理制度应用尤为广泛且突出,因此,关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也就日益丰富,并且从宏观领域不断向微观领域延伸。民办高校是一类特殊的教育主体,也承担着大学职能实现的任务。对民办高校权力配置和不同主体利益均衡,以及对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综述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研究了基础概念和相关理论、国内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实践、HX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现状、优化HX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举措等内容。论文系统总结了美国、英国代表性大学的内部治理经验,对HX学院的内部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当前HX学院的内部治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相关利益者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界定内部管理权限;充分发扬内部民主管理;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利益相关者模型;从企业化的视角进而构建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出相应对策以及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包括HX学院在内的国内其他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参照和依据,有利于提升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水平和能力。

张冰[3](2020)在《ZZ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断飞跃,我国的民办高校逐渐和公办高校一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民办高校以及成为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民办高校虽然发展迅猛,其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制约着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比如很多民办学校的定位不够清晰、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学校的行政岗位队伍和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够健全、个别民办高校的办学目的不够纯粹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民办高校教师的问题则显得最为关键。众所周知,教师扮演着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是教育的核心。因此,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学校的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制定健全的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保证民办学校得以稳定健康长久的发展。本文选取河南省ZZ学院的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的梳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回收,数据分析和交叉分析,访谈个别教师等方式,分析了影响ZZ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因素。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ZZ学院的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不高。ZZ学院的教师对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工作满意度最低的是薪酬奖励,对领导风格、管理制度、职业通道、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满意情况一般。通过分析教师个体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得出结论,进而从领导风格、管理制度、薪酬待遇、职业通道、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ZZ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建议: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强化教师的职业规划意识;加强教师的合作配合力度;改善学院的学术科研条件;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畅通的领导沟通反馈机制。

李梦[4](2020)在《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流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民办院校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流动,保持了高等教育主体的活力,也给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以西安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流动给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性带来的问题为导向,总体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问题研究。并对量表的各个维度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根据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得出促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流动的原因及教师流动带给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消极影响,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从社会宏观层面提出了营造民办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的建议;着眼于民办高校内部提出了转变自身管理理念,健全民办高校内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优化组织内部的治理水准。通过丰富薪酬形态,来增强民办院校薪酬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在创立科学化的评估体系的动态过程中,达到发挥评估在教师激励的助推器作用;立足于民办青年教师自身,提出了加强职业修养,增强专业素养的建议,从而稳定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队伍。本研究最终目的是以小见大,通过研究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流动问题来促稳定和优化全国民办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助力国家高等教育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推动建设高质量的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献计献策,为实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向着更高水平的发展做出努力。

徐素梅[5](2020)在《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幼儿园数量的剧增,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也随之升高。凉山州区位劣势明显经济落后,贫困地区居多,教育发展滞后。党中央强调,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为此也大力支持凉山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特别强调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前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儿童的健康发展关乎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当前凉山幼儿教师师资主要来源于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输送的毕业生。就目前客观情况来看,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尚未成熟,向社会输送的合格学前教育人才数量还在少数。而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贯穿影响着学生学业生涯以及择业就业的发展,故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学校培养输送学生的质量。所以要想提高凉山地区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应着眼于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关注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当前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调查研究未有向凉山地区取样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因地选取凉山地区两所高职院校667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得知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为探究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存在的差异,本研究根据凉山地区特殊性和学前教育性质选取学校、年级、志愿、性别、民族,是否担任班干部六个变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民办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显着高于公办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大三学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及专业认同总分显着高于大二学生,且在单因素专业行为上大三专业行为水平显着高于大一、大二专业行为水平。自主选择志愿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最高,调剂志愿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最低。性别、民族、是否担任班干部在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中差异不显着。通过主客观对引起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差异因素和影响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因素分析,发现差异因素和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于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师资、课程设置实训安排、师生关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意志和行为,及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外界评价等。而差异因素和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都属于专业认同维度范畴当中,因此最终得出的结论为:凉山地区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受各个维度因素影响;凉山地区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受外界因素影响。研究者根据上述研究发现提出两条启示:其一促进凉山地区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各个维度发展;其二呼吁社会理性对待学前教育专业,提高学前教育薪资待遇。

卢桃[6](2020)在《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民办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民办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使就业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还有利于丰富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公平教育的实施,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在本文中,通过介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发展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益于政策的扶持,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也与各项扶持政策息息相关。结合“谁受益,谁负担”这一原则不难看出,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目前政府俨然已经成为了这种教育体系背景下的最大的受益者,其次,受教育者乃至整个社会也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益处。因此,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其必须要鼎力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确保这种教育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扶持民办高等教育,上海市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在上海D学院工作的实际经历,以上海D学院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对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的政府扶持政策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准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入手,对民办高职院校所获得的政策扶持展开深入的分析,从理论上剖析政策扶持的作用,并分别站在经济、公益以及法律的角度上阐述政策扶持的意义,指明政策扶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结合我国政府在扶持民办高校方面所出台的政策以及这些扶持政策的发展历史,通过对上海D学院的个案展开研究,深入的探索上海市政府在扶持民办高职院校方面所出台的政策,分析目前上海市政府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思路和对策建议,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扶持体系,规范和创新政策执行效果,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不断促进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朱鹏颖[7](2020)在《基于功能置换的地方性高校老校区更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老校区作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对它的保存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很多高校陆续搬迁至新校区,在对老校区的处置或利用上,部分院校面临着诸如多校区使用和管理等难题,很多地方性高校的老校区在整体搬迁后面临着闲置、废弃或者拆除的命运。一些校园风貌古朴、文化气息浓厚、建筑功能完好、校园设施完善的老校区进行功能置换和更新改造后,使其以新的功能继续发挥本身的价值,对老校区的保存、优化和整合城市空间资源、推进城市更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数量众多的地方性一般院校整体搬迁后闲置的老校区,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设计实践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现状的调研,归纳分析了目前高校老校区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以功能置换作为高校老校区继续使用的优势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了高校老校区包括满足教学用途之外的多种可能。并对其功能置换后园区的更新设计策略进行了普适性的研究。最后对河北工程大学老校区做了更新设计。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今后闲置高校老校区的功能转化和利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后,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构建了论文的框架。第二章:老校区的相关理论及现状研究。首先对相关概念和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高校老校区处置和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功能置换作为高校老校区方式优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置换模式的选择与分析。论述了老校区功能置换和再利用的几种模式的可行性及相关思路。第四章:更新策略。从前期调研评估、校园处置方式、园区总体规划、建筑、景观等多个方面对功能置换后的老校区的更新设计策略展开了论述,提出了一些普适性的更新策略和建议。第五章:案例设计实践研究。对整体搬迁后河北工程大学闲置老校区进行了基于功能置换的更新设计实践,与文中涉及的功能置换理论和更新策略进行了验证,也是对研究主题的深化,希望为相关的项目提供参考。

康方芳[8](2020)在《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质量提升瓶颈与对策研究 ——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确保和提升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本。尤其是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主要依靠学生生源,提高质量更是学校持续稳定和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应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质量不仅涉及办学质量、教学质量,而且更应关涉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落脚点。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是指2000年以后升本的民办高校,主要由民办专科升格为民办本科,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新建民办本科组成。本文研究新建民办本科学院主要针对由民办专科升格的新建民办本科。这类学校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占比逐渐减少。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虽是自筹资金,自主办学,但办学的质量也需接受教育部门的监督。为了更好规范和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教育部自2011年逐步对新建本科院校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以下简称合格评估)。近十年以来,合格评估对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促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研究方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试图了解制约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质量提升的瓶颈。通过对三所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调研,访谈了八位教学管理人员,了解三所学校目前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常见的学校缺乏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结构和数量等方面制约因素,此外,新建民办本科院校通常是第三批次招生,学生入学前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普遍低于其他本院院校学生。因此,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生源、学生学习现状等方面也是主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从社会环境,质量观和人才观,外部评价体系等方面来看,也存在对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质量提升的外部制约因素。本研究依托利益者相关理论和成果导向理论。将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质量提升内外部制约因素归结为内部办学理念和外部评价理念都缺乏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只有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发展视角出发,合理定位新建民办本院校的质量才能有效提升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质量。现阶段,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办学质量出现明显两级分化,大多数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还处于在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和声誉阶段,很难主动将学生的发展视为学校办学质量。本研究通过对三所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访谈,发现新建民办本科院校高度重视合格评估结果和评估过程,严格遵从合格评估导向,按照合格评估标准,满足合格评估要求。也有不少研究表明,大多数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将合格评估作为质量提升的良好契机。因此,本研究在提升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的相关对策方面,将外部的合格评估作为主要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厘清合格评估的发展及现状,了解合格评估内容和形式等,同时通过CIPP评价理论分析合格评估的评价体系。将质量提升对策归结为内部建立长效质量保障机制,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内部质量监督等方面,外部通过建立多元质量观,完善合格评估体系,转变合格评估理念,将评估重心从办学资源,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转向关注学生发展,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现状和学习成效方面。进一步介绍我国台湾高校“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品质评鉴经验,阐述其可行性和对质量提升的有效性。期望通过转变合格评估导向,有效引导新建民办本科在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定位学校的质量内涵,进一步细化学生核心能力,并将核心能力通过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以体现,并将核心能力通过课内外教学得以实施。同时加大对核心能力的过程评价,在评估内容方面加大对学生发展,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同时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还可依托外部评价工具(如CCSS应用型高校问卷)等途径主动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从学生视角发现和诊断问题,从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陈春梅[9](2019)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及其内部治理研究》文中认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民营资本,充分发挥公私不同属性资源的优势,从而激发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随着经济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这种理念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公办高职习惯了“养尊处优”且担心与民营企业合作有损公益形象或导致国有资本流失,而民办高职由于被视为“二等公民”难以吸引优秀企业合作,使得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是否可以探索一种新的办学体制以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让不同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2014年,国务院正式提出鼓励各类办学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等多种要素参与办学,并明确指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从而拉开了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序幕。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指由来自公共和私人部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主体以多种要素共同举办职业教育,具有多元产权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且不同产权主体共同治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特点。国务院倡导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旨在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办学,实现不同属性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案例院校的调研,梳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的现状并着重探究其内部治理。相比于国外,当前我国关于公私合作办学的实践较少,相关研究也有限。研究中选取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两大机构——社区学院(大都会学院)和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戴维瑞教育集团和阿波罗教育集团)的典型案例展开具体分析,以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研究发现:社区学院的公私合作不涉及产权。各方通过签订协议保护举办者权益;社区学院非常重视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企业为了人才培养愿意大力投入办学。研究还发现,大型营利性教育集团内部组织机构的构建相对完善。董事会是集团实现内部治理的载体,因此必须强调董事成员构成的科学性,包括董事成员学历背景、职业背景的多样化,且独立董事和女性董事应占一定比例。为了保障机构规范、有序运行,这些机构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行保障制度。与国外公私合作办学不同,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涉及产权问题,且产权结构影响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结构。然而,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产权大小与话语权大小不一定呈正相关。政府的产权占比可能很小,但却拥有较大话语权。因此,不能完全套用经济的产权逻辑分析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类似,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核心在于构建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作为教育组织,高职院校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其内部治理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应借鉴现代大学制度;与此同时,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其内部治理又应借鉴现代公司治理的合理内核。本研究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内部治理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处的不同层面及同一层面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环境。与此同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其内部治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指导文件,明确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法律地位和法人属性、保护各举办方的合法权益并推动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第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首先,提高董事会(理事会)及监事会成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董事(理事)成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且来自法律、财务、会计、管理及教育等多种职业背景。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校友、教师、学生、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在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并实行监督权。此外,应增加独立董事(理事)和独立监事的比例。其次,职业校长(院长)由董事会(理事会)聘任,并实行任职回避制度。且职业校长(院长)的激励方式应多元化。还要正确处理董事会(理事会)、职业校长(院长)、党委及监事会等之间的关系;第三,制定、修订和完善学校章程、董事会(理事会)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以推动高职院校实现依法依规治校、治学。今后,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内部治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制衡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当然,对这种新的办学体制的探索,一些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如独立法人的问题、举办者与校长(院长)关系的问题、产权结构合理性的问题、董事会(理事会)中教师和学生代表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有待高职院校在后续的改革探索中,由学者进一步跟踪研究。

杨栋[10](2019)在《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办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是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如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成为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主要以河南省内4所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深入的访谈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民办教育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够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体系不完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以及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矛盾突出等是引发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种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的经验是一条重要的出路。德国以及日本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教师的准入制度、培养与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方面进行;我国台湾地区私立技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政府对其经费支持以及提升教师实务能力政策支持;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主要在“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制定以及激励制度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这都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国内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突破常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局限性。在新时代下,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在制定或解决民办教育相关政策问题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出发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民办教育政策、建立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和机制、创建融合型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等,这些策略是解决目前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

二、公共图书馆为民办院校服务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共图书馆为民办院校服务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网络调查法
        三、比较分析法
        四、案例分析法
    第五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概述
    第一节 读者荐购服务的含义
    第二节 读者荐购服务的目的与原则
        一、读者荐购服务的目的
        二、读者荐购服务的原则
    第三节 读者荐购服务方式
        一、传统荐购方式
        二、网络荐购方式
    第四节 读者荐购服务的现实背景和时代意义
        一、读者荐购服务的现实背景
        二、读者荐购服务的时代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支撑理论
    第一节 图书馆学五定律
        一、图书馆学五定律概述
        二、图书馆学五定律与读者荐购服务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支持理论
        一、社会支持理论概述
        二、社会支持理论对读者荐购服务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理论概述
        二、需求理论在读者荐购服务的应用
    第四节 成本效益论
        一、成本效益论概述
        二、成本效益论在读者荐购服务的体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发展历程和现状调查
    第一节 读者荐购服务发展进程
        一、读者荐购服务的产生
        二、读者荐购服务的演进
    第二节 读者荐购服务现状调查
        一、读者荐购服务开展情况
        二、读者荐购服务方式
        三、读者荐购服务规章制度建设
        四、读者荐购服务系统平台建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特点与成就
    第一节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特点
        一、荐购服务以读者需求为基本原则
        二、荐购服务方式呈现多样性发展
        三、荐购服务覆盖于多数图书馆
    第二节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成就
        一、荐购服务效果日渐凸显
        二、一些图书馆荐购服务成为品牌服务
        三、荐购服务推动落实国家文化战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第一节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荐购服务尚未全面实现常态化
        二、荐购服务主页设置不合理
        三、荐购服务宣传不到位
        四、荐购服务政策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第二节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优化策略
        一、规范荐购服务栏目设置标准
        二、加大宣传力度
        三、完善荐购政策和规则
        四、灵活采用多种荐购服务方式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分析研究 ——以HX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础概念和相关理论
    2.1 基础概念
        2.1.1 治理
        2.1.2 内部治理结构
        2.1.3 民办高校
    2.2 相关理论
        2.2.1 高校法人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实践
    3.1 国内实践经验
        3.1.1 我国民办院校治理历史沿革
        3.1.2 我国民办高校治理发展启示
    3.2 国外实践经验
        3.2.1 美国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3.2.2 英国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 HX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现状
    4.1 HX学院概况
        4.1.1 HX学院简介
        4.1.2 HX学院机构设置
    4.2 HX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4.2.1 内部管理权限划分不合理
        4.2.2 民主参与内部治理不到位
        4.2.3 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4.2.4 相关利益者约束不足
第五章 基于AHP层次分析的相关利益者界定
    5.1 AHP的原理与分析步骤
        5.1.1 AHP的原理
        5.1.2 AHP分析步骤
    5.2 基于AHP法的HX学院利益相关者分类体系构建
        5.2.1 构建AHP层次模型
        5.2.2 相关要素权重的确定
        5.2.3 相关利益者界定
第六章 优化HX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举措
    6.1 相关利益者的组织构建
    6.2 构建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6.2.1 董事会
        6.2.2 监事会
        6.2.3 院长
        6.2.4 学术委员会
    6.3 合理界定内部管理权限
        6.3.1 明确教学决策权
        6.3.2 合理设定教学管理权
        6.3.3 保障学术决策权
    6.4 充分发扬内部民主管理
        6.4.1 发挥教代会内部治理作用
        6.4.2 学生参与内部治理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ZZ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1 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1.4.2 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标准
        1.4.3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2.1.2 职业倦怠的概念
    2.2 相关的理论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2.2 双因素理论
        2.2.3 期望理论
3 ZZ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设计
    3.1 ZZ民办高校介绍
    3.2 问卷设计及实施
        3.2.1 设计维度及内容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3.2.3 基本信息统计
    3.3 效度和信度检测
        3.3.1 信度检测
        3.3.2 效度检测
4 ZZ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4.1 总体工作满意度情况
    4.2 不同维度分析
        4.2.1 领导风格维度分析
        4.2.2 学校管理维度分析
        4.2.3 职业通道维度分析
        4.2.4 工作环境维度分析
        4.2.5 薪酬待遇维度分析
        4.2.6 人际关系维度分析
    4.3 交叉分析
        4.3.1 不同性别的交叉分析
        4.3.2 不同年龄的交叉分析
        4.3.3 不同学历的交叉分析
5 ZZ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提升建议
    5.1 建立健全合理公平的薪酬激励制度
    5.2 强化教师的职业规划意识
    5.3 加强教师的工作配合力度
    5.4 改善学院的学术科研条件
    5.5 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5.6 建立畅通的领导沟通反馈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ZZ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4)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流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民办院校
        2.1.2 青年教师
        2.1.3 教师流动
    2.2 理论基础
        2.2.1 勒温的环境理论
        2.2.2 “组合版”的莫布雷模型
        2.2.3 3C理论
    2.3 本章小结
3.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流动调查研究
    3.1 问卷设计与编制
        3.1.1 前期的资料整理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 调查的实施和结果假设
        3.2.1 调查问卷的回收和统计
        3.2.2 访谈和研究假设
    3.3 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流动问题调查分析
        3.3.1 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流动现状调查
        3.3.2 信度、效度分析
        3.3.3 问卷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3.3.4 社会统计学变量差异性分析
        3.3.5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流动意向的相关分析
        3.3.6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流动意向的回归分析
    3.4 本章小结
4.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流动问题归因
    4.1 社会环境因素
        4.1.1 社会对民办院校存在歧视,教师地位认可度低
        4.1.2 民办教育政策执行困难,民办高校发展受制约
    4.2 民办高校管理环节因素
        4.2.1 自身的管理理念存在弊端,内部管理效率低下
        4.2.2 教师的培养机制浮于表面,培养体系难以落实
        4.2.3 薪酬差异设置层次性欠缺,薪酬差异难以体现
        4.2.4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反馈不够及时有效
    4.3 个人因素
        4.3.1 经济利益的驱使
        4.3.2 自我期待难以满足
    4.4 本章小结
5.稳定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对策
    5.1 宏观层面:从外部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
        5.1.1 改善民办教师外部形象,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5.1.2 夯实民办教育保障基础,建立市场化福利制度
    5.2 中观层面:从内部优化民办青年教师的治理水准
        5.2.1 转变自身人才管理理念,保障制度民主和高效
        5.2.2 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提升青年教师获得感
        5.2.3 优化青年教师薪酬形态,增强工资的保障功能
        5.2.4 创新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强调绩考结果的应用
    5.3 教师个体
        5.3.1 强调教师职业自觉,在自审自省中专注教学
        5.3.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实现自我中奉献教育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二: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流动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5)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凉山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师资发展现状
        (二)凉山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现状需要
        (三)个人研究兴趣所致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专业认同相关界定
        (二)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研究
        (三)对已有文献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工具
第1章 凉山地区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调查现状与分析
    一、学生专业认同总体调查现状
    二、不同变量下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与分析
        (一)不同学校在专业认同上差异结果与分析
        (二)不同年级在专业认同上差异结果与分析
        (三)不同志愿下专业认同上差异结果与分析
        (四)不同性别在专业认同上差异结果与分析
        (五)不同民族在专业认同上差异结果与分析
        (六)是否担任班干部在专业认同上差异结果与分析
    二、小结
第2章 影响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一、专业认同各个维度和专业认同总分之间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
    二、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专业认同受专业认同各个维度影响
        (二)学生专业认同受外界看法和薪资待遇影响
    三、小结
第3章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一)凉山地区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受各个维度因素影响
        (二)凉山地区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受外界因素影响
    二、启示
        (一)促进凉山地区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各个维度发展
        (二)呼吁社会理性对待学前教育专业,提高学前教育薪资待遇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6)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调查研究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民办高校
        2.1.2 民办高职院校
        2.1.3 扶持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准公共产品理论
        2.2.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2.3 教育公平理论
第3章 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扶持政策的现实考察
    3.1 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变迁
        3.1.1 恢复起步阶段(1977-1991)
        3.1.2 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5)
        3.1.3 规范发展阶段(2006-至今)
    3.2 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3.2.1 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2.2 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政策发展
    3.3 政府扶持民办高职院校的案例分析:上海D学院
        3.3.1 法律保障与支持
        3.3.2 财政保障与资助
        3.3.3 招生与就业扶持
        3.3.4 政府政策扶持D学院后的成效
第4章 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扶持政策体系完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扶持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4.1.1 政策定位模糊,理念有偏差
        4.1.2 法律体系不完善
        4.1.3 财政扶持不力
        4.1.4 扶持政策的执行效果较差
    4.2 原因分析
        4.2.1 政策主体层面
        4.2.2 政策客体层面
        4.2.3 政策环境层面
第5章 国内外民办高职院校扶持政策体系比较分析
    5.1 国外私立大学的扶持政策体系
        5.1.1 美国私立大学的扶持政策
        5.1.2 日本私立大学的扶持政策
        5.1.3 借鉴与启示
    5.2 国内民办高职院校扶持政策体系分析
        5.2.1 陕西省
        5.2.2 广东省
        5.2.3 借鉴与启示
第6章 完善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扶持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6.1 改变观念,明确民办高职院校的地位
        6.1.1 引导舆论,优化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环境
        6.1.2 科学定位,保证民办高等教育的公平
    6.2 加快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立法,完善法律体系
        6.2.1 建立健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体系
        6.2.2 加强民办高等教育地方立法
    6.3 创新政府财政扶持机制,完善政府财政扶持政策
        6.3.1 落实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
        6.3.2 加大公共财政资助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6.4 构建科学宏观管理体制,实施有效管理
        6.4.1 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机构,推进管理力度实现提升
        6.4.2 转变政府的管理模式,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
        6.4.3 推行多元化教育评估方式,加强进行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学术着作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网络文献
    二、外文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功能置换的地方性高校老校区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范围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性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高校老校区再利用的相关理论及现状研究
    2.1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校老校区
        2.1.2 功能置换
    2.2 基础理论
        2.2.1 城市更新理论
        2.2.2 城市触媒理论
        2.2.3 建筑再循环理论
    2.3 目前高校老校区存在的问题
        2.3.1 高校老校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3.2 知名院校和普通院校对待老校区不同态度
        2.3.3 整体搬迁后高校老校区处置现状
    2.4 整体搬迁后高校老校区再利用情况
        2.4.1 国外高校闲置校园的利用情况
        2.4.2 高校老校区再利用实地调研
        2.4.3 老校区再利用现状分析
        2.4.4 高校老校区功能置换意向调研
    2.5 高校老校区功能置换的价值
        2.5.1 历史和文化价值
        2.5.2 经济和社会价值
    2.6 高校老校区功能置换的影响因素
        2.6.1 老校区功能置换与相关政策
        2.6.2 老校区功能置换与校园遗产
        2.6.3 校园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的影响
        2.6.4 老校区置换中的利益平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老校区功能置换的目标和模式选择
    3.1 高校老校区功能置换的目标
        3.1.1 定位明确和融入城市
        3.1.2 整体协调和空间整合
        3.1.3 照顾个性和优化环境
        3.1.4 经济合理和可持续发展
    3.2 同种功能的置换
        3.2.1 院校之间的校际置换
        3.2.2 教育培训园区模式
    3.3 不同功能的置换
        3.3.1 适老化社区模式
        3.3.2 办公及创业园区模式
        3.3.3 休闲运动公园模式
        3.3.4 综合性社区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功能置换的高校老校区更新设计策略
    4.1 前期调研
        4.1.1 老校区及周边的调研评估
        4.1.2 科学合理的制定置换方案
    4.2 校园处置方式
        4.2.1 整体更新改造
        4.2.2 分区置换
    4.3 整体规划设计
        4.3.1 进一步满足开放性的要求
        4.3.2 合理分区设计
        4.3.3 道路设计和交通组织
    4.4 建筑更新
        4.4.1 建筑类型与功能置换
        4.4.2 建筑的改造
        4.4.3 建筑风格
    4.5 景观环境的更新
        4.5.1 景观构成
        4.5.2 更新原则
        4.5.3 更新策略
    4.6 高校老校区更新运作提升策略
        4.6.1 宣传保障
        4.6.2 多方协作
        4.6.3 政策支持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北工程大学老校区更新设计实践
    5.1 概述
    5.2 水电学院校区
        5.2.1 现状分析与功能置换
        5.2.2 更新设计
    5.3 医学院校区
        5.3.1 现状分析与功能置换
        5.3.2 更新设计
    5.4 河北工程大学主校区
        5.4.1 现状分析与功能置换
        5.4.2 更新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8)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质量提升瓶颈与对策研究 ——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二)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概述
    一、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概述
        (一)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产生背景
        (二)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
    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一)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发展历程
        (二)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意义
第二章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质量保障现状
    一、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一) 教学资源保障
        (二)教学制度保障
        (三) 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建设
    二、外部质量保障措施
        (一)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二) 高校基本状态数据库
第三章 制约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质量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
    二、内部质量监测与评价忽视学生主体
    三、传统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四、合格评估主体单一
    五、合格评估导向偏离评估目标
    六、合格评估内容忽视学生主体
第四章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
    一、创新学校办学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二、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元质量观
    三、改变合格评估理念——关注学生学习成效
        (一) 何为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评估
        (二) 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评估的理论基础
        (三) 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评估的可行性
        (四) 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评价对于质量提升的实践意义
    四、丰富合格评估内容——注重学生核心能力
    五、转变合格评估重心——评价学生学习过程
    六、补充合格评估形式——借助第三方评估和CCSS项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及其内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混合经济”的发展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出
        三、“混合所有制”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渗透
    第二节 研究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可靠性
        五、研究局限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依据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产权理论
        四、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节 第三方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公私合作及其内部治理的研究与启示
    第一节 社区学院公私合作探究
        一、概况简介
        二、案例分析
        三、特征归纳
        四、启示
    第二节 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公私合作
        一、概况筒介:营利性高等教育发展前景不乐观
        二、案例分析:普渡大学收购卡普兰大学
        三、启示
    第三节 营利性高等教育内部治理
        一、戴维瑞教育集团内部治理
        二、阿波罗教育集团内部治理
        三、启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
    第一节 内涵、特征及其二元选择
        一、概念解读
        二、主要特征
        三、二元选择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一、企业的利益诉求
        二、其它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
        三、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相关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部治理的影响因素、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保障机制
    第一节 影响因素
        一、政府的支持
        二、校长的魅力
        三、产权的设计
        四、文化的交流
        五、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
        六、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
    第二节 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运行
        一、董事会(理事会)决策
        二、校长(院长)及各职能部门执行
        三、党委及监事会监督
        四、运行制度保障
    第三节 激励约束机制
        一、校长(院长)年薪制
        二、管理层及骨干教师持股
        三、教师薪酬、发展空间及退休保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部治理的分析、发展趋势及“悬置”的问题
    第一节 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一、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指导文件缺失
        二、组织机构作用的发挥不充分
        三、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善
    第二节 发展趋势预测
        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二、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保障机制更为完善
    第三节 “悬置”的问题
        一、关于独立法人的问题
        二、关于举办者与校长(院长)关系的问题
        三、关于产权结构合理性的问题
        四、关于董事会(理事会)中教师和学生代表的问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10)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三)“双师型”教师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比例较低
        (四)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笔者学术兴趣所在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办高职院校
        (二)“双师型”教师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六、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七、本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一)问卷及访谈提纲编制
        (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三)问卷调查程序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现状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现状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流失现状
第二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民办教育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够健全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四)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矛盾突出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第三章 国内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借鉴
    一、德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二、日本专修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三、台湾地区技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四、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第四章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民办教育政策
        (一)打破“二元”社保体系
        (二)提供部分事业编制
        (三)健全公办教师流通机制
    二、建立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和机制
        (一)建立统一的认证标准
        (二)建立第三方认证机制
    三、创建融合型“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二)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三)优化院校管理水平
    四、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体系
        (一)改进教师招聘制度
        (二)健全教师激励制度
        (三)建立培训监管制度
        (四)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五)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五、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支持力度
        (一)提供部分生均经费
        (二)提高专任教师待遇
        (三)提高兼职教师薪酬
        (四)提升科研奖励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访谈内容摘录
    附录D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E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访谈内容部分摘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四、公共图书馆为民办院校服务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研究[D]. 刘雅心.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分析研究 ——以HX学院为例[D]. 李铁铮.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3]ZZ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D]. 张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6)
  • [4]西安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 李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凉山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 徐素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研究[D]. 卢桃.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7]基于功能置换的地方性高校老校区更新设计研究[D]. 朱鹏颖.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8]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质量提升瓶颈与对策研究 ——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D]. 康方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及其内部治理研究[D]. 陈春梅. 厦门大学, 2019
  • [10]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杨栋. 河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民办高校公共图书馆服务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