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品种长虹的选育及特性

苹果新品种长虹的选育及特性

一、苹果新品种昌红的选育及特征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宇,曹璐瑶,赵玲玲,李晶,孙燕霞,杜晓云,宋来庆[1](2021)在《烟台地区苹果芽变选种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产业是烟台农业各产业中规模最大、品牌价值最高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的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烟台苹果150年发展历程中,每一次历史变革都是由新品种更新带动的。苹果具有遗传性高度杂合的特点,芽变发生率极高,

李娅楠,闫雷玉,张波,杨舜博,赵政阳[2](2021)在《不同苹果品种果实糖酸组分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不同苹果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含量,选择适合苹果风味的评价指标,为苹果果实的糖酸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苹果果实糖酸组分的含量及比例,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法确定苹果糖酸品质评价指标,利用K-均值法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总糖含量(w,后同)的变幅为54.15~133.79 mg·g-1,果糖含量占总糖的50.38%,金冠的果糖含量最高,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占总糖的30.14%、16.01%,最后是山梨醇(占3.49%)。苹果酸占总酸含量的90.44%,其次是奎宁酸(占7.81%)和柠檬酸(占1.1%),草酸和莽草酸含量较低。对86个苹果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4类:高糖高酸、高糖低酸、低糖高酸、低糖低酸。【结论】总糖、苹果酸、甜酸比是评价果实糖酸风味的重要因子。中晚熟、晚熟品种在高糖低酸类占比较高,在低糖低酸类占比较低。

吴泽珍[3](2021)在《红富士短枝型芽变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ISSR鉴定》文中指出本研究以9份红富士芽变材料为对象,以新疆主栽品种“长富2号”、“新红1号”为对照,对红富士芽变材料的生物学特性、花芽形态分化以及光合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芽变材料进行鉴定,为红富士的优良芽变选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各试材的花期、抽枝展叶及坐果的物候期基本一致。“N-1”的坐果率(包括花序、花朵坐果率)明显高于“长富2号”。“N-1”一年生枝的节间长度明显缩短,其尖削度、相对粗度值较大。“N-1”的单果重(253.18 g)、可溶性糖含量(12.76%)和还原糖含量(2.79 mg/100g)等果实性状都较优于“新红1号”。(2)各供试材料的Pn与叶片厚度、Tr、Gs、WUE之间呈现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片长度、Ci、单叶重、叶片长度、叶面积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与Gs相关系数最大,为0.704,表明Gs对Pn的影响较大。各试材叶片的Pn日变化趋势均为“双峰”型曲线,“午休”现象非常明显,其中“N-1”的两次峰值都较高,其值为14.16μmol·m-2·s-1和12.04μmol·m-2·s-1,可以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N-1”的Tr峰值也较高,表明对水分能充分利用,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其次为“N-3”,而“长富2号”耐旱能力最弱。(3)各材料的花芽形态分化分为6个时期,即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且各分化时期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界线,均会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各阶段均有独特的特征。最早开始花芽分化是“N-1”、“N-2”、“N-3”、“N-4”、“N-6”,最晚开始分化为“N-7”、“N-8”、“N-9”和“长富2号”。花芽分化过程中未分化期和分化初期所占时间比例最大,雌蕊分化期时间最短,约为25 d。(4)芽变材料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单条引物(UBC899)扩增的谱带可准确地鉴别出芽变材料与“长富2号”、“新红1号”,说明9份红富士芽变材料与“长富2号”、“新红1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通过生物学特性、叶片特征、光合特性和花芽形态分化的综合比较,“N-1”芽变表现出枝条节间短、坐果率高、果面条纹、果实品质好的优点,是一个性状表现优异的短枝型条红芽变。

周雪燕[4](2021)在《长白落叶松短枝簇生芽变枝的变异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作为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造林和用材树种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而芽变作为植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不仅可以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还可以从中直接选育新品种。本研究以芽变长白落叶松为材料,利用形态学鉴定、显微切片技术对突变体与正常型表型及变异组织进行鉴定,测定和比较了突变体与正常型光合生理、逆境生理、植物内源激素、木材物理性质与化学组成以及解剖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确定其变异特性,同时基于转录组测序,进行变异机理的初步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田间统计与形态学观察发现,芽变长白落叶松母树正常枝和变异枝,长白落叶松一年生嫁接苗正常型和突变体在分枝数目、枝条长度、枝条粗度、针叶长度、针叶宽度以及针叶长宽比方面存在显着差异,突变体枝条更多更短更细,针叶更短更窄,通过嫁接繁殖方式进一步证实了突变性状的稳定遗传。(2)生理性状测定分析表明,同一时期长白落叶松突变体与正常型相比,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均较低,胞间CO2浓度显着增高,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降低。生长旺盛期(7月)长白落叶松变异针叶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正常,茎尖低于正常;变异针叶和茎尖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正常;变异茎尖可溶性糖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变异针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低于正常,而茎尖显着高于正常;到了生长末期(9月),长白落叶松变异针叶和茎尖脯氨酸含量均显着低于正常;变异针叶和茎尖丙二醛含量与正常基本保持一致;变异茎尖可溶性糖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变异针叶和茎尖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低于正常。整体而言,从7月到9月,同一材料同一组织植物GA3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植物生长素、植物脱落酸、植物玉米素和植物乙烯含量都显着增加,且变异与正常的变化趋势相同。(3)解剖结构变异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突变体与正常型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及管胞长宽比存在显着差异,突变体管胞更长、更窄,长宽比更大。突变体针叶维管束组织占针叶比例较正常型更大;同一时期,变异顶芽较正常顶芽发育缓慢;变异茎段髓心及木质部的占比较正常小,变异管胞细胞内径较正常大,而变异管胞壁厚度较正常小,表明突变体次生木质部形成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4)木材性质测定分析表明,突变体木材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高于正常型;而突变体半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和灰分含量低于正常型;所测性状正常与变异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5)对母树正常枝与变异枝的顶芽、针叶以及韧皮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78740条Unigene,其中33215条Unigene具有注释结果。突变体与正常型顶芽、针叶及韧皮三个组织共鉴定出746个差异表达基因,顶芽最多,为466个;其次为韧皮,有163个;针叶最少,有117个;在三个组织均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个,分别为TRINITYDN11464c0g1、TRINITYDN22709c0g2 和 TRINITYDN2802c0g2,其中TRINITYDN22709c0g2被注释为28S rRNA,其他两个功能未知。三个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在主要参与 cell、cell part、organelle、membrane 等细胞组分,metabolic process、cellular process、response to stimulus、biological regulation 等生物过程和 catalytic activity、binding、transporter activity等分子功能。随机选择16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测序结果的FPKM值与qRT-PCR表达量的趋势吻合,证明测序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本研究通过对长白落叶松突变体与正常型的表型特征、性状的稳定性、生理特性、显微结构、木材性状及转录组水平进行的初步研究,初步发现本研究中长白落叶松芽变性状可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稳定保持,在光合生理、逆境生理、内源激素、解剖结构、木材性状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结合无参转录组分析,为进一步明晰该变异产生的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闫然[5](2020)在《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文中认为海棠是北温带应用广泛的观赏树种,也是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随着海棠种质资源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扩大,通过自然杂交育种和人工杂交形成的海棠品种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海棠的种质资源。正因为如此,造成市场上海棠品种命名混乱,品种资源良莠不齐,来源混乱,极大地限制了海棠良种产业的良性运转。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在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集山东省内的海棠种质资源,建立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库,并开展良种筛选和新品种选育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在山东省内海棠集中栽培地的调查走访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选择山东省内6个海棠主要栽培区域,收集与记录海棠种质资源状况。在6个主要栽培区域共收集到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种类65种。其中,山东潍坊昌邑海棠苗木专业合作社33种,山东省林业高科技创新园12种,山东农业大学林木种质资源基地7种,山东东营利津县王庄沙区林场6种,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6种,山东省林业厅院内1种。收集方式分别采用了苗木、枝条和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为39种、23种和3种。为建立海棠种质资源圃、海棠种质资源的生物学观测研究奠定良好基础。2.建立了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圃为保护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采取异地保存的方式,在山东省日照林业高科技创新园建立海棠种质资源圃,对收集的海棠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共营建了3处海棠种质资源圃,面积共65亩,收录了44个海棠种质资源,均以一年生苗木种植入圃,入圃种质资源的植株数量5443株。种质资源圃的建立对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起到保存作用,防止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的流失,为以后的海棠良种筛选、海棠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3.筛选出耐盐碱型和食用型海棠良种在利津县王庄沙区林场、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和昌邑市围子镇姚郜村三个地区,以8个耐盐碱型海棠品种和5个食用型海棠品种为参试对象开展了良种选育工作。通过3年的观测对比,综合海棠参试品种(品系)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耐盐碱型海棠参试品种‘丽辉’海棠、‘香云’海棠、‘昌红’海棠、‘粉霞’海棠的生长量综合评价值和抗逆性测评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珠美’海棠;食用型海棠参试品种‘昌明’海棠、‘昌润’海棠和‘凯文’海棠的生长量综合评价值和食用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八棱’海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丽辉’海棠、‘香云’海棠、‘昌红’海棠、‘粉霞’海棠为耐盐碱型海棠良种;筛选出‘昌明’海棠、‘昌润’海棠和‘凯文’海棠为食用型海棠良种。4.筛选出海棠新品种通过2年的观测,对海棠新品系连续繁育三代植株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试验观测,并与其相似种的差异性进行比较,选育出‘昌辉’海棠、‘红霞’海棠和‘凯文’海棠3个海棠新品种。其中,‘昌辉’海棠与其相似种‘重瓣粉’海棠在树型和花色上有明显差异;‘红霞’海棠与其相似种‘绚丽’海棠在花色、果萼和挂果期上有明显差异;‘凯文’海棠与其相似种‘八棱’海棠在花瓣形状、花瓣排列方式和果实形状上有明显差异。经过三代繁育的海棠新品系观察和测定,其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变化,生长量指标无显着差异,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性状特征。针对山东省景观绿化、生态应用树种的现状和特点,以良种筛选和新品种选育为目标,通过嫁接繁育手段,采用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相结合、调查研究和区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适宜在山东省本土生长的优良品系和新品种,对山东地区景观绿化、生产生活应用、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丰富和优化了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为提高当地生态建设和景观绿化质量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保障。

郭苗[6](2020)在《富士苹果芽变L7组培快繁与锈果病毒脱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栽培果树,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苹果品种结构搭配单一,为进一步增加我国果农的的经济收入、提高我国苹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需要大力推广和生产优质的苹果新品种,芽变选种的方法在苹果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而富士品种是我国芽变选种的主力军。本试验所用试材L7就是通过富士芽变产生的,具有成花易、坐果率高、果实大且端正、着色快等优点,但L7母株携带锈果病毒,为使L7在生产上得以快速推广应用,因此本试验旨在通过对L7快繁体系的建立和锈果病毒的脱除筛选出L7无毒苗的最佳获得流程,但在L7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L7初期组培苗难以快速进入正常组培苗生长状态,表现为植株不增高、不增殖、叶宽大、愈伤组织大及玻璃化等不良生长状态特点,需要较长的时间培养才能转化成正常苗,因此本试验对生长状态转变前后的L7组培苗进行了转录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适宜消毒方法的筛选。本试验对1月、4月和6月不同采样时间采取的L7外植体进行0.1%的氯化汞消毒10分钟的处理,结果表明,最适宜L7外植体采样的月份为4月份;对L7外植体进行了 0.1%的氯化汞和5%的次氯酸钠两种不同消毒剂消毒结合5、10、15分钟不同消毒时间的处理,结果表明,消毒时间为10分钟时两种消毒剂对L7外植体的消毒效果都达到最好,但0.1%的氯化汞的消毒效果略好于5%的次氯酸钠,考虑到氯化汞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本试验优先选择用5%的次氯酸钠对L7外植体进行消毒。2.适宜继代增殖条件的筛选。本试验通过比较1/2MS、MS和C17三种基本继代培养基对L7组培苗的继代增殖效果,筛选出适宜L7组培苗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将L7组培苗接种在MS附加0.5mg/L、1mg/L、1.5mg/L、2mg/L不同浓度 6-BA 以及附加 0.05 mg/L、0.1 mg/L、0.15 mg/L、0.2 mg/L不同浓度 NAA 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培养,筛选出L7组培苗继代增殖适宜的激素配比为1.5mg/L6-BA和0.1mg/LNAA;为获得大量L7有效新梢用于生根,将接种好的L7组培苗分别进行5、10、15、20 天的前期暗培养、20-25 天、20-30 天、20-35 天、25-30 天、25-35 天的后期暗培养以及全程光培养、全程黑暗培养,得出最佳暗培养处理为前期暗培养15天。3.适宜生根条件的筛选。本试验以1/2MS为基本生根培养基,分别附加0.5mg/L、1mg/L、2mg/L、3mg/L 不同浓度的 IAA,0.05mg/L、0.1mg/L、0.2mg/L、0.3mg/L 不同浓度的NAA以及0.1mg/L、0.3mg/L、0.6mg/L、1mg/L不同浓度的IBA来诱导L7组培苗不定根的发生。结果表明,NAA诱导生根的效果总体好于IAA和IBA,其中IBA诱导生根的效果最差,适宜L7组培苗生根的激素为NAA,最佳浓度为0.2mg/L;为进一步提高L7组培苗的生根效果,将接种好的L7组培苗分别进行2、4、6、12天的不同时间暗培养处理及光培养,得出最佳暗培养时间为6天。4.热处理脱毒试验。在暗培养的状态下,本试验将接种好的L7组培苗先在室温下培养一周,之后分别进行25、30、35、40、45天的变温热处理,结果表明热处理30天时L7组培苗生长效果最好,通过检测L7茎尖锈果病毒的脱除效果得出适宜L7脱毒的热处理时间为35天。5.外源添加物脱毒处理研究。将L7组培苗接种在MS分别附加0 mg/L、5 mg/L、10mg/L、15 mg/L、20 mg/L不同浓度的利巴韦林,以及分别附加 5μM、10μM、15μM、2(μM的不同浓度褪黑素的培养基中,在暗培养的状态下,先在室温下培养一周,之后在变温热处理下培养35天,结果表明褪黑素浓度为25μM时L7组培苗生长状况最好,且脱毒效果最好。6.L7组培苗生长状态转变前后的转录组数据分析。本试验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对组织培养初期生长状态不佳的L7组培苗与组培继代一年后转化成正常生长状态的L7组培苗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得出L7组培苗生长状态转变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189个,其中生长状态转变前高于转变后的差异基因有635个,生长状态转变前低于转变后的差异基因有554个;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后发现差异基因在生物过程中没有显着富集,细胞组分中在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和核糖体两类富集程度最高,均富集了 133个差异基因,分子功能中在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分子活性两类富集程度最高,均富集了 134个差异基因;差异基因进一步进行了 KEGG富集分析后发现,最显着富集的通路为核糖体,富集68个差异基因,KEGG和GO功能分析发现L7组培苗生长状态转变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都富集在与核糖体有关的通路上,说明L7组培苗生长状态的转变与核糖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郭爽,李斌,刘璇,毕金峰,张彪,郭崇婷,曹风[7](2019)在《基于氨基酸含量的苹果浊汁品种与产地差异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来自7个主产区的18个主栽品种,共41份苹果鲜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品种鲜榨浊汁的氨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逐步线性判别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以及不同产地的苹果浊汁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总的来看,丙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91.38%,96.91%,67.82%,53.60%,57.97%。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以及氨基酸总量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43.92%,45.70%,28.37%,35.16%,47.47%,39.40%。华金的天门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氨基酸总和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35.6,12.6,10.5,289.4 mg/100 g。这一品种分布在图中的边缘,与其它各品种之间均有较大差异。然而,对于不同产地间的样品,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受到产地因素的影响较大,样品在图中分布较为分散。新疆省苹果浊汁的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2.4,7.1,1 mg/100 g。来自山东省不同品种苹果浊汁的样品以及来自不同产地富士苹果浊汁的样品间均有较大差异性,分别获得了77.8%和81.8%的判别准确率。以上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品种及产地的原料所得苹果浊汁,对其氨基酸组分含量进行系统分析,可构建判别模型,实现品种及产地间的差异性分析。

闫希光[8](2018)在《辉煌历史长河中的昌黎果树研究所》文中认为阐述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概况、历史沿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影响力较大的技术,对取得重大成果同时涌现出来的典型专家与事迹进行了介绍。

张俊苗[9](2016)在《短枝条红型红富士苹果芽变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红富士芽变为试验材料,新红1号和长富2号为对照材料,通过对这3份供试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作用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以明确该红富士芽变的优良特性,再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芽变苹果进行鉴定,对13份供试样品构建ISSR指纹图谱,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和鉴定,为新品种的审定奠定可靠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芽变优系的物候期与新红1号、长富2号基本一致;节间长度变短、叶面积增加,与长富2号存在极显着性差异;短枝性状的表现与新红1号基本一致,短枝特征明显。芽变优系的单果重271.0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66%、可溶性糖含量13.73%等指标都优于长富2号和新红1号。综合分析认为芽变优系短枝性状突出,表现出易成花、坐果率高、品质优良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短枝条红型的变异材料。(2)从花粉超微结构各指标测定结果可看出,其中芽变优系的花粉粒最大,极轴长和赤道轴长都极显着大于长富2号,其次是新红1号,最小的是长富2号。3份试验材料的花粉壁纹饰也存在一些差别,芽变优系的孔径最小、数量最少且不明显;新红1号孔径大小一般、数量较多且有回旋状纹饰;长富2号孔径大、数量最多且分布较密。其中长枝型品种长富2号的P/E值大于短枝型品种芽变优系和新红1号,3份供试材料的花粉纹饰各有特点,揭示了可以将花粉形态的扫描作为这3份供试材料的鉴别依据。(3)长富2号在授粉10 h后大部分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48 h后花粉管伸入花柱的1/4处,72 h后花粉管伸入花柱中部,并在120 h后抵达花柱基部;芽变优系和新红1号花粉管生长动态相似,分别于6 h和8 h花粉粒达到最大萌发量,48 h后分别伸长到花柱的1/2处和1/3处,96 h后大部分花粉管穿过花柱基部并进入子房室。表明在相同外界条件下长枝型品种长富2号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速度比短枝型品种芽变优系和新红1号缓慢。(4)3份试验材料叶片的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芽变优系和新红1号的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和叶片厚,极显着高于长富2号。利用隶属函数法对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3份供试材料的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新红1号>芽变优系>长富2号。综合分析表明了芽变优系具有栅栏组织发达、叶片和海绵组织厚等短枝型苹果的特征,同时表明该短枝型品种芽变优系的抗旱能力强于长枝型品种长富2号。(5)3份试验材料的Pn日变化均呈现出典型的“双峰型”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新红1号与芽变优系的Pn日平均值分别比长富2号高26.37%和27.34%,且新红1号与芽变优系各时间段的Pn值大于长富2号,表明短枝型品种芽变优系和新红1号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WUE日变化均呈“单谷型”曲线,3份供试材料的WUE日变化平均值大小排序为:新红1号>芽变优系>长富2号,表明短枝型品种新红1号和芽变优系的抗旱能力强于长枝型品种长富2号。(6)从已筛选出的25个ISSR引物中挑选出3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为UBC846、UBC881、UBC899,共在57个位点扩增出条带,其中50个为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到86.11%。本研究利用3条多态性ISSR引物构建出的数字化指纹能够有效地区分出所有供试材料,同时建立了芽变优系和12个苹果品种的亲缘关系聚类图,这13份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7-0.82之间,其中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2,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

王维斌[10](2016)在《陕甘苹果主产区部分新品种栽培表现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陕甘苹果主产区品种结构布局的不完善、早中晚熟比例搭配不合理,把该区域划分为5个亚栽培区,通过调查各区域苹果新品种的引进试栽现状,包括调查新品种的分布数量及类型、生长结果习性、亩产及收益,采样测定其果实品质、贮藏性等,通过综合筛选初步提出适宜各区域推广栽培的苹果新品种,更新与优化品种结构、增强区域特色,推动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1.渭北北部交通欠发达但生态条件优越,红盖露、金世纪、玉华早富、凉香、瑞阳发展潜力较大。2.渭北中部品种结构相对多样化,早中熟品种发展秦阳、华硕;中晚熟发展玉华早富、蜜脆,可适量发展Envy、R7、新世界等;晚熟品种重点发展瑞阳、瑞雪。3.渭北南部是优质早中熟品种集中产地,早中熟品种发展金世纪、丽嘎、米奇拉等嘎啦优系;中晚熟品种发展蜜脆;晚熟品种可以发展粉红女士、Envy、瑞雪等新品种。4.天水地区可结合当地生态和栽培条件自主发展,主要以中晚熟品种中元帅系的天汪1号、阿斯、俄矮2号等为主;可适量发展K-12、意大利早红、瑞雪等新品种。5.陇东地区的优势是精品红富士,该区域重点发展烟富3号、润奇富士、惠民短富等优质红富士,可扩大栽培瑞阳、凉香、金世纪等新品种。

二、苹果新品种昌红的选育及特征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苹果新品种昌红的选育及特征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烟台地区苹果芽变选种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烟台地区富士芽变品种选育进展
    1.1 果实颜色芽变类型
    1.2 短枝富士品种选种情况
    1.3 早熟富士芽变类型
2 烟台地区选育出的非富士系新品种
3 苹果芽变选种发展前景分析

(2)不同苹果品种果实糖酸组分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糖酸组分测定
        1.2.2 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测定
        1.2.3 甜度值、糖酸比和甜酸比的计算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糖组分及含量的差异分析
    2.2 酸组分及含量的差异分析
    2.3 糖酸指标相关性分析
    2.4 糖酸评价指标的选择
    2.5 品种糖酸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3)红富士短枝型芽变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ISSR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2 苹果芽变选种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苹果芽变选种的现状
        1.3.2 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
        1.3.3 花芽形态分化的研究
        1.3.4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
第2章 红富士短枝型芽变的生物学特性的观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试验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物候期调查
        2.2.2 花器官的比较
        2.2.3 坐果率、尖削度、节间长度及相对粗度的比较
        2.2.4 果实品质比较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第3章 红富士短枝型芽变的叶片特征与光合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供试材料叶片特征比较
        3.2.2 供试材料光合特征参数比较
        3.2.3 光合日动态变化分析
        3.2.4 供试材料光合特性与叶片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红富士短枝型芽变的花芽形态分化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分析
        4.2.1 花芽的形态分化时期和特征
        4.2.2 花芽的形态分化进程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第5章 红富士短枝型芽变的ISSR鉴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DNA检测结果
        5.2.2 DNA浓度确定
        5.2.3 芽变材料的鉴定
        5.2.4 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长白落叶松短枝簇生芽变枝的变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绪论
    1.1 长白落叶松研究现状
        1.1.1 长白落叶松概述
        1.1.2 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研究进展
        1.1.3 长白落叶松木材性状研究进展
        1.1.4 长白落叶松生理指标研究进展
        1.1.5 长白落叶松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6 长白落叶松分子方面研究进展
    1.2 芽变研究现状
        1.2.1 芽变的概念及类型
        1.2.2 芽变鉴定研究进展
        1.2.3 芽变机理研究进展
        1.2.4 林木芽变的研究进展
    1.3 植物分枝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分枝的定义与分类
        1.3.2 植物分枝的发生机制
        1.3.3 影响植物分枝的主要因素
        1.3.4 植物分枝的生物学意义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2 方法
        2.2.1 试验方法
        2.2.2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生理性状变异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2 方法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试验方法
        3.2.3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叶绿素含量
        3.3.2 脯氨酸含量
        3.3.3 丙二醛含量
        3.3.4 可溶性糖含量
        3.3.5 可溶性蛋白含量
        3.3.6 植物生长素(IAA)含量
        3.3.7 植物赤霉素(GA3)含量
        3.3.8 植物脱落酸(ABA)含量
        3.3.9 植物玉米素(ZT)含量
        3.3.10 植物乙烯(ETH)含量
        3.3.11 光合指标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解剖结构变异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2 方法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2.3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木材性质变异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材料
    5.2 方法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试验方法
        5.2.3 数据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转录组学的分子水平变异研究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总RNA提取和质量检测
        6.2.2 测序文库的构建和上机测序
        6.2.3 数据过滤及de novo组装
        6.2.4 序列注释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2.5 qRT-PCR验证及候选基因筛选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测序质量及转录本组装评估
        6.3.2 Unigene功能注释
        6.3.3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3.4 qRT-PCR验证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5)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海棠种质资源现状
    1.3 海棠研究现状
        1.3.1 海棠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3.2 海棠育种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海棠种质资源的调查
    2.2 海棠种质资源圃建立方法
    2.3 海棠良种的筛选方法
        2.3.1 试验地自然概况
        2.3.2 海棠参试品种
        2.3.3 栽植方法
        2.3.4 生长量的测定
        2.3.5 适应性和抗逆性评测
        2.3.6 海棠果实品质评测
        2.3.7 海棠良种筛选的指标
    2.4 海棠新品种选育
        2.4.1 选育过程
        2.4.2 物候期观测
        2.4.3 形态特征及观赏特性观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海棠种质资源收集
        3.1.1 以苗木方式收集的海棠种质资源
        3.1.2 以枝条方式收集的海棠种质资源
        3.1.3 以种子方式收集的海棠种质资源
        3.1.4 小结
    3.2 海棠种质资源圃的建立
        3.2.1 种质资源圃选址
        3.2.2 种质资源圃的分区
        3.2.3 种质资源圃的建立
        3.2.4 种质资源圃的栽植与管理
        3.2.5 基础设施建设
        3.2.6 小结
    3.3 海棠良种筛选
        3.3.1 耐盐碱型海棠品种的筛选
        3.3.2 食用型海棠品种的筛选
        3.3.3 小结
    3.4 海棠新品种选育
        3.4.1 特异性观测分析
        3.4.2 一致性和稳定性观测分析
        3.4.3 小结
4 讨论
    4.1 海棠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
    4.2 海棠良种筛选
    4.3 海棠新品种筛选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资助项目

(6)富士苹果芽变L7组培快繁与锈果病毒脱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目录
1 引言
    1.1 富士苹果芽变选种
        1.1.1 富士苹果的芽变性状及其选育出的新品种
        1.1.2 富士苹果芽变品种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情况
    1.2 苹果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1.2.1 苹果快繁体系的建立
        1.2.2 苹果脱毒
    1.3 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1.3.1 转录组与转录组测序技术概述
        1.3.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外植体的建立
        2.2.2 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2.2.3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2.2.4 热处理时间对L7锈果病毒脱除效果的影响
        2.2.5 外源添加物的筛选
        2.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7 生长状态转变前后L7组培苗RNA提取、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
        2.2.8 L7组培苗生长状态转变前后转录组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L7快繁体系的建立
        3.1.1 采样时间对L7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3.1.2 消毒剂种类及其消毒时间对L7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3.1.3 基本培养基对L7组培苗继代增殖效果的影响
        3.1.4 激素对L7组培苗继代增殖效果的影响
        3.1.5 暗培养对L7组培苗继代增殖效果的影响
        3.1.6 激素对L7组培苗生根效果的影响
        3.1.7 暗培养对L7组培苗生根效果的影响
    3.2 L7组培苗锈果病毒的脱除
        3.2.1 热处理时间对L7锈果病毒脱除效果的影响
        3.2.2 外源添加物对L7锈果病毒脱除效果的影响
    3.3 L7组培苗生长状态转变前后转录组数据分析
        3.3.1 转录组数据质量分析
        3.3.2 L7组培苗生长状态转变前后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3.3.3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3.3.4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4 讨论
    4.1 L7快繁体系的建立
        4.1.1 外植体的建立
        4.1.2 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4.1.3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4.2 L7组培苗锈果病毒的脱除
        4.2.1 热处理时间的筛选
        4.2.2 外源添加物的筛选
    4.3 L7组培苗生长状态转变前后转录组数据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作者简历
致谢

(7)基于氨基酸含量的苹果浊汁品种与产地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4 苹果浊汁的制备
    1.5 苹果浊汁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1.5.1 样品前处理(酸水解)
        1.5.2 试验方法[20]
        1.5.3 仪器条件
    1.6 数据分析方法
        1.6.1 描述性分析
        1.6.2 逐步线性判别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苹果浊汁中氨基酸的描述性分析
    2.2 基于氨基酸含量对苹果浊汁品种的差异性分析
    2.3 基于氨基酸含量对苹果浊汁产地的差异性分析
    2.4 基于氨基酸含量对山东省苹果浊汁的品种进行差异性分析
    2.5 基于氨基酸含量对富士品种产地的差异性分析
3 讨论

(8)辉煌历史长河中的昌黎果树研究所(论文提纲范文)

1 昌黎果树研究所历史沿革
2 科研工作重大成果
    2.1 国家级获奖成果
    2.2 省部级二等奖获奖成果
    2.3 省部级三等奖
3 影响力比较深远两项典型技术
    3.1 苹果乔砧密植丰产技术
    3.2 板栗“山地围山转”立体优化种植模式
4 典型先进专家与事迹
    4.1 高竹林
    4.2 王福堂
    4.3 梁君武
    4.4 安宗祥
    4.5 孙恩普
    4.6 曹子刚
    4.7 陈景新

(9)短枝条红型红富士苹果芽变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芽变选种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第2章 短枝条红型红富士苹果芽变的生育特性的观测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短枝条红型红富士苹果芽变的花粉形态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短枝条红型红富士苹果芽变的荧光显微观察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短枝条红型红富士苹果芽变的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第6章 短枝条红型红富士苹果芽变的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与小结
第7章 短枝条红型红富士苹果芽变的ISSR鉴定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与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陕甘苹果主产区部分新品种栽培表现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世界苹果新品种发展现状
        1.1.1 世界苹果生产情况
        1.1.2 世界苹果品种概况及趋势
    1.2 苹果育种发展趋势:更加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1.3 我国苹果市场发展趋势
    1.4 苹果新品种引进与试栽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研究
        2.2.2 新品种试验分析
        2.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甘肃产区苹果新品种试栽表现与推广现状
        3.1.1 苹果新品种数量及分布区域
        3.1.2 部分苹果新品种在陕甘主产区的栽培表现
    3.2 陕西甘肃产区引进试栽苹果新品种的类型及特点
        3.2.1 该区域主栽的优良芽变品种(系)
        3.2.2 国外杂交选育的苹果新品种
        3.2.3 国内杂交选育的新品种
    3.3 部分苹果品种的效益分析
    3.4 对白水部分苹果新品种物候期的调查
    3.5 各区域苹果新品种果实经济性状的调查分析
        3.5.1 渭北北部苹果新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3.5.2 渭北中部苹果新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3.5.3 渭北南部苹果新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3.5.4 天水地区苹果新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3.5.5 陇东地区苹果新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3.5.6 部分苹果新品种冷藏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各区域的生态条件、气候环境及其区域优势
    4.2 苹果新品种推广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苹果新品种昌红的选育及特征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烟台地区苹果芽变选种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J]. 王智宇,曹璐瑶,赵玲玲,李晶,孙燕霞,杜晓云,宋来庆. 烟台果树, 2021(03)
  • [2]不同苹果品种果实糖酸组分特征研究[J]. 李娅楠,闫雷玉,张波,杨舜博,赵政阳. 果树学报, 2021(11)
  • [3]红富士短枝型芽变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ISSR鉴定[D]. 吴泽珍.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长白落叶松短枝簇生芽变枝的变异机理研究[D]. 周雪燕.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5]山东省海棠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D]. 闫然.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6]富士苹果芽变L7组培快繁与锈果病毒脱除技术研究[D]. 郭苗.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7]基于氨基酸含量的苹果浊汁品种与产地差异性分析[J]. 郭爽,李斌,刘璇,毕金峰,张彪,郭崇婷,曹风. 中国食品学报, 2019(11)
  • [8]辉煌历史长河中的昌黎果树研究所[J]. 闫希光. 河北果树, 2018(05)
  • [9]短枝条红型红富士苹果芽变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张俊苗.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10]陕甘苹果主产区部分新品种栽培表现评价[D]. 王维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标签:;  ;  ;  

苹果新品种长虹的选育及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