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一、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1](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2](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指明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李拯宇[3](2020)在《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PCI术后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冠心病作为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使人类的健康被严重威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脉搭桥术为主,这些技术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同时也有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症状缓解不明显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由来已久,如何应用中医药联合现代医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研究目的:通过对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行PCI术,中医辨证为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行PCI术,并且西医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型)的病历98例。根据是否服用益气活血方,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具体方药如下:党参、黄芪、丹参、黄精、赤芍、郁金、陈皮、桃仁、红花,每日一剂,服用1周。通过查阅病历并进行电话随访患者,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中医症状积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半年再住院率),进行统计比较。统计方法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着降低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其中胸痛、心悸、自汗,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而两组相比,胸闷、气喘、不寐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51.9%和77.3%,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2.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4.4%和59.1%。两组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进行对比,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3.心电图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37.0%和43.2%。两组心电图疗效进行对比,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4.半年再住院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再住院率分别为22%和18%,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益气活血汤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可以显着降低胸痛、心悸和自汗的证候积分。2.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但无显着差异。3.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再住院率方面没有显着差异。

赵成凯[4](2019)在《益气化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化瘀汤对气虚血瘀证UA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APTT、PT、TT、FIB、D-D)、血栓弹力图(R、K、Angle°、MA)的影响,评价益气化瘀汤治疗气虚血瘀证UA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益气化瘀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血栓形成绝对强度(MA)、血栓形成速度(Angle°)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1)心绞痛疗效:两组经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电图疗效:两组经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疗效:两组经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胸痛、胸闷、气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组内自汗、神疲乏力(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p<0.05)有统计学意义。(4)血小板计数:两组治疗后PLT均较前未见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5)凝血功能:治疗组组内APTT、PT、TT、FIB、D-D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APTT、PT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FIB、D-D(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APTT、PT、TT无统计学意义(p>0.05)。(6)血栓弹力图指标:治疗组组内R、K、Angle°、MA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R、Angle°、MA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K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MA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R、K、Angle°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中,益气化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中医症候,明显改善UA患者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症状。降低FIB、D-D、MA水平,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且安全性良好。

秦志福[5](2012)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运用麝香保心丸(麝香、人参提取物、苏合香、牛黄、肉桂、蟾酥和冰片),本文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进行了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的良药。该药芳香温通不仅能快速缓解胸闷胸痛心绞痛症状,同时增加人参扶正、益气强心的功效,避免了活血化瘀药久服破气的弊端,适合长期服用。近年在这方面的临床上取得了不少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黄汉超[6](2010)在《乌头赤石脂汤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简称ACS)包括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三大类病变。现时研究表明,从不稳定型心绞痛到非Q波心肌梗死,再到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基础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在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的结果。ACS具有进展急骤,预后不良的特点,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ACS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病”“真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阳微阴弦”是该病的发病机理,并载有用乌头赤石脂丸治疗治疗阴寒痼结、阳气衰微的胸痹心痛病的记载。近年来的证型研究表明,阳虚、寒凝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证型之一。小样本研究提示乌头赤石脂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目的】通过设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单纯西医治疗组并对比其疗效,评价乌头赤石脂汤对ACS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通过随机、前瞻性动物实验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今后更深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研究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心内科以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心内科的收取符合标准的住院病人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乌头赤石脂汤,对照组服用中药安慰剂(甘草、谷芽、麦芽),均为每天两次,每次200ml,直至住院结束。观察住院期间患者中、西医症候以及生命体征静息心电图、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记录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住院期间有无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垂体后叶素造模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充分的造模方法。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比较不同途径注射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效应特点,明确最佳的给药方式;并通过比较注射不同剂量的垂体后叶素(Pit)的心肌缺血效应、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以摸索出最佳造模剂量;同时通过心电监测,明确静注垂体后叶素后所造成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特点,进而把握给药时机。随机对照试验中于成功造模后,予十二指肠穿刺给药,观察给药前后前后大鼠心电图、血清肌钙蛋白(cTNI)、羟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从而评估可能的作用途径。【结果】统计发现本研究使用的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和患者病情轻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中医症候积分越高的患者,病情越重;疗效方面,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上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症候改善上,治疗组为27.38%,对照组15.16%,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组对于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症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心血瘀阻证、痰浊闭塞证,治疗组改善程度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尚未具统计学意义,其余证型改善不大,但均无恶化情况;实验室指标变化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出现呕吐的共有4人,多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组仅有2人不能耐受乌头赤石脂汤者,口干、头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两组病人在住院观察期间均无出现心绞痛加重、恶性心律失常、新发心衰、心源性猝死等情况,治疗组患者行PCI术或溶栓后凝血时间未有显着延长。动物预实验提示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较之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等可能为比较理想的造模途径。心肌缺血效应、稳定性与剂量呈正相关,但随着Pit用量的增加,实验过程之中大鼠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尿、猝死等不良事件的机率也随之增加,同时心肌损伤的程度也有所增加。垂体后叶素造模不出现心肌梗死病理学改变。动物随机对照试验提示治疗组较空白对照组的心电图具有一定的改善,可使下移的ST段有一定的回复,实验室指标方面SOD、羟自由基等指标于用药后无明显改善。实验期间无一大鼠于用药后出现心率加快、室性心动过速、猝死等不良事件。【结论】1、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和病情有良好的相关性,积分高的患者多有阳虚、痰浊闭塞、心血瘀阻互相夹杂等的情况,符合中医“阳微阴弦”的理论。该表不仅可用于患者病情的评估,同时更可全面客观化描述和评价中医药的疗效,较之单纯用胸痛症候改善、硝酸甘油用量变化、静息心电图变化等传统指标更能反映中医的整体、客观疗效。2、乌头赤石脂汤治疗ACS安全有效,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总体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其中对于证属“心阳不振”、“心气亏虚”型的ACS患者中医症候改善最为明显。用药后无一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加重、生命体征改变、肝肾功能损伤等的情况。3、动物随机实验方面提示乌头赤石脂汤对急性期心肌缺血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甚显着,并且对SOD、羟自由基等指标无改善作用,考虑其可能的机制为直接扩张痉挛的冠脉而起作用。今后尚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实验期间无一大鼠于用药后出现心率加快、恶性心律失常、血尿等情况,cTNI亦无增高的趋势,提示该药是安全有效的。4、本研究用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的方法进行造模研究,初步表明该法较以往的造模方法可造出更稳定的心肌缺血模型,但实验中的垂体后叶素剂量较大,部分大鼠有血尿的出现,考虑大剂量垂体后叶素不仅造成冠脉痉挛,尚可收缩肾动脉、肠系膜动脉、颈动脉等全身其他重要脏器的供血动脉,而且对心脏的损伤也比较大,因此该模型和临床实际的病例相比较,尚有一定的差异,难以完全客观评估药物疗效。因此个人认为垂体后叶素造模并非最佳的心肌缺血造模药物。5、本研究提示乌头赤石脂汤在急性期改善胸痛症状方面较之单纯西医治疗不具有优势,而在整体症候的改善上有优势,提示ACS急症期使用中药的价值可能不在于改善缺血症状上,而在于提高整体疗效上。而且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尚未达到显效的标准,估计与观察时间较短有关,故今后有关的中医药干预心肌缺血的研究不应着眼于急症期,而应延长观察期,方可体现中医药治疗心血管急危重症的价值和定位所在。另外用生存质量描述中医疗效可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角度,更能反映中医的治疗价值所在。

肖珉[7](2006)在《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目前仍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术、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高危患者的死亡率,但随之而来的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使医疗花费一再攀升,给国家医疗体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且我国幅员辽阔、中草药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天然药材,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减轻国家沉重的医疗负担,解除患者病痛,挽救患者生命已成为医务界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也是近年来医药科研的发展方向。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发病大多本虚标实。本虚多因年老体衰、劳倦内伤,或久病之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渐致运血无力,血滞心脉。其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则因寒邪侵袭、七情过激、恣嗜肥甘厚味,使胸阳不振,心脉闭阻,其病机要点在于痰浊闭阻,气滞血瘀。由于本病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上应当虚实并治,标本兼顾。本课题针对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这一病机,采用芳香通脉、豁痰化瘀、温阳益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观察新药鹅冰舒冠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血液流变学等检测指标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本课题按照药物临床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第三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方法,以本院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分层分段区组随机方法,产生随机编号。本实验共获得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病例150例,试验组73例,对照组7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经过4周的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83.6%、60.3%和74.4%;对照组分别为76.6%、45.5%和66.7%,其中心绞痛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并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学方面,两组均可改善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粘度,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两组均能改善胸痛、胸闷等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心绞痛主症及肢体困重、畏寒肢冷、气短等阳虚表现,且对胸痛的改善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或有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鹅冰舒冠滴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同时提示益气温阳、豁痰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曲少华,许德云[8](2006)在《中药针剂治疗冠心病概况》文中指出

李玉峰[9](2003)在《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虽然仍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但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都发现本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已成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目前仍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10年来,心脏介入术、血管重建术的发展,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死亡率,但与此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国内临床实践中有较好的体现,许多冠心病患者选用中医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并从中受益使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因年老体衰、劳倦内伤、久病之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运血无力,血滞心脉,其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则因寒邪侵心、七情太过、饮食过于肥甘厚腻,使心胸清明之区,诸阳不展,心脉闭阻,多为瘀血、气滞、痰浊、寒凝。由于标本同病,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上应予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本病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气虚而致瘀血、痰浊内生,阻于脉中,又加重气虚,而使瘀血、痰浊益甚。所以,紧扣“气虚”、“血瘀”,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冠心病基本治法,使其补而不壅塞、通而不伤正。黄芪丹参滴丸基本组方为黄芪、丹参、三七、降香,主要作用益气活血。本课题按照药物临床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第三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方法,以本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以养心氏片作对照药,对黄芪丹参滴丸和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对比观察。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经过4周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78.3%、48.3%和83.3%,优于对照组的72.5%、42.5%和75%,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学方面,两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与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两组均能改善胸痛、胸闷等气虚血瘀型心绞痛主症及心悸等气虚表现,但气短,乏力等气虚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或有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通过以上临床研究表明,认为本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同时提示益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3.1 稳定性心绞痛
        3.1.1 临床问题
        3.1.2 推荐意见
        3.1.3 证据描述
        3.1.3.1 通心络胶囊(1C)
        3.1.3.2 脑心通胶囊(1C)
        3.1.3.3 丹蒌片(2B)
        3.1.3.4 麝香保心丸(1B)
        3.1.3.5 复方丹参滴丸(1B)
        3.1.3.6 丹红注射液(2D)
        3.1.3.7 红花注射液(2C)
        3.1.3.8 芪参益气滴丸(1C)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1 临床问题
        3.2.2 推荐意见
        3.2.3 证据描述
        3.2.3.1 通心络胶囊(1C)
        3.2.3.2 脑心通胶囊(2D)
        3.2.3.3 丹蒌片(2C)
        3.2.3.4 麝香保心丸(1B)
        3.2.3.5 复方丹参滴丸(1C)
        3.2.3.6 血府逐瘀胶囊(2D)
        3.2.3.7 丹红注射液(1C)
        3.2.3.8 红花注射液(2D)
        3.2.3.9 参麦注射液(2C)
    3.3 急性心肌梗死
        3.3.1 临床问题
        3.3.2 推荐意见
        3.3.3 证据描述
        3.3.3.1 麝香保心丸(1B)
        3.3.3.2 参麦注射液(2C)
    3.4 围介入手术期
        3.4.1 临床问题
        3.4.2 推荐意见
        3.4.3 证据描述
        3.4.3.1 通心络胶囊(1C)
        3.4.3.2 脑心通胶囊(2D)
        3.4.3.3 丹蒌片(2B)
        3.4.3.4 麝香保心丸(1C)
        3.4.3.5 复方丹参滴丸(1C)
        3.4.3.6 丹红注射液(2C)
        3.4.3.7 参麦注射液(2C)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
        3.5.1.1 临床问题
        3.5.1.2 推荐意见
        3.5.1.3 证据描述
        3.5.1.3.1 稳心颗粒(1B)
        3.5.1.3.2 参松养心胶囊(1C)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3.5.2.1 临床问题
        3.5.2.2 推荐意见
        3.5.2.3 证据描述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3.5.3.1 临床问题
        3.5.3.2 推荐意见
        3.5.3.3 证据描述
        3.5.3.3.1 参松养心胶囊(1C)
        3.5.3.3.2 稳心颗粒(1C)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3.6.1 临床问题
        3.6.2 推荐意见
        3.6.3 证据描述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3.7.1 临床问题
        3.7.2 推荐意见
        3.7.3 证据描述
        3.7.3.1 速效救心丸(1C)
        3.7.3.2 复方丹参滴丸(1C)
        3.7.3.3 麝香保心丸(1C)
        3.7.3.4 宽胸气雾剂(1C)
4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药物推荐及证候分型判断流程(见图1、图2)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1 药物的遴选
    5.2 干预措施
    5.3 结局指标
    5.4 证据的筛选
    5.5 诊断标准
    5.6 辨证分型
    5.7 共识结果
6 更新计划
    6.1 更新时间
    6.2 更新方法

(2)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表1~3)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3.1 稳定性心绞痛
        3.1.1 临床问题
        3.1.2 推荐意见
        3.1.3 证据描述
        3.1.3. 1 通心络胶囊(1C)
        3.1.3. 2 脑心通胶囊(1C)
        3.1.3. 3 丹蒌片(2B)
        3.1.3. 4 麝香保心丸(1B)
        3.1.3. 5 复方丹参滴丸(1B)
        3.1.3. 6 丹红注射液(2D)
        3.1.3. 7 红花注射液(2C)
        3.1.3. 8 芪参益气滴丸(1C)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1 临床问题
        3.2.2 推荐意见
        3.2.3 证据描述
        3.2.3. 1 通心络胶囊(1C)
        3.2.3. 2 脑心通胶囊(2D)
        3.2.3. 3 丹蒌片(2C)
        3.2.3. 4 麝香保心丸(1B)
        3.2.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2.3. 6 血府逐瘀胶囊(2D)
        3.2.3. 7 丹红注射液(1C)
        3.2.3. 8 红花注射液(2D)
        3.2.3. 9 参麦注射液(2C)
    3.3 急性心肌梗死
        3.3.1 临床问题
        3.3.2 推荐意见
        3.3.3 证据描述
        3.3.3. 1 麝香保心丸(1B)
        3.3.3. 2 参麦注射液(2C)
    3.4 围介入手术期
        3.4.1 临床问题
        3.4.2 推荐意见
        3.4.3 证据描述
        3.4.3. 1 通心络胶囊(1C)
        3.4.3. 2 脑心通胶囊(2D)
        3.4.3. 3 丹蒌片(2B)
        3.4.3. 4 麝香保心丸(1C)
        3.4.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4.3. 6 丹红注射液(2C)
        3.4.3. 7 参麦注射液(2C)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
        3.5.1. 1 临床问题
        3.5.1. 2 推荐意见
        3.5.1. 3 证据描述
        3.5.1. 3. 1 稳心颗粒(1B)
        3.5.1. 3. 2 参松养心胶囊(1C)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3.5.2. 1 临床问题
        3.5.2. 2 推荐意见
        3.5.2. 3 证据描述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房颤
        3.5.3. 1 临床问题
        3.5.3. 2 推荐意见
        3.5.3. 3 证据描述
        3.5.3. 3. 1 参松养心胶囊(1C)
        3.5.3. 3. 2 稳心颗粒(1C)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3.6.1 临床问题
        3.6.2 推荐意见
        3.6.3 证据描述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3.7.1 临床问题
        3.7.2 推荐意见
        3.7.3 证据描述
        3.7.3. 1 速效救心丸(1C)
        3.7.3. 2 复方丹参滴丸(1C)
        3.7.3. 3 麝香保心丸(1C)
        3.7.3. 4 宽胸气雾剂(1C)
4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1 药物的遴选
    5.2 干预措施
    5.3 结局指标
    5.4 证据的筛选
    5.5 诊断标准
    5.6 辨证分型
    5.7 共识结果
6 更新计划
    6.1 更新时间
    6.2 更新方法

(3)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PCI术后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中医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证候分类
    4. 中医治法与方药
    5.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
    1. 流行病学
    2. UA的发病机制
    3. UA的危险分层
    4.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
    5.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治疗
    6.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两组病例具体治疗方案
    4.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4.1 记录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
        4.2 疗效指标
    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5.1 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5.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5.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4 半年再住院率
    6.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1.2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1.3 UA分级情况
        1.4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分布比较
        1.5 家族史
        1.6 吸烟史
        1.7 冠脉病变支数
        1.8 支架数
        1.9 支架类型
    2. 疗效性指标结果
        2.1 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2.2 心电图改变
        2.3 中医证候比较
        2.4 半年再住院率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PCI术后的认识
    2. 气虚血瘀是PCI术后基本病机之一
    3. 益气活血方的研究
    4. 总结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历

(4)益气化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测指标
    2.3 疗效评定
    2.4 数据处理方式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指标
    3.3 安全指标
4.讨论
5.结果分析
    5.1 心绞痛疗效
    5.2 心电图疗效
    5.3 中医症状疗效
    5.4 血小板计数
    5.5 凝血功能
    5.6 血栓弹力图指标
    5.7 安全性指标
6.问题及展望
7.结论
8.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心绞痛
    1.1 麝香保心丸
    1.2 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
    1.3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片
    1.4 麝香保心丸联合低分子肝素
    1.5 麝香保心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 心肌梗死
    3.1 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
    3.2 麝香保心丸联合溶栓治疗
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4.1 麝香保心丸
    4.2 麝香保心丸曲美他嗪联合
5 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
6 小 结

(6)乌头赤石脂汤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正文
    上篇 文献研究
        一、西医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诊治概况
        (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定义、病理特点
        (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发病机制
        (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现代医学诊疗进展
        (四)、现代医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诊疗的存在问题
        二、祖国医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诊疗概况
        (一) 祖国医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认识
        (二) 近年来中医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三、中医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进展
        (一) 益气活血法
        (二) 益气养阴法
        (三) 温阳法
        (四) 补益肝肾法
        (五) 活血化瘀法
        (六) 清热化痰法
        (七) 其他治疗方法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篇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终止实验标准
        (六) 分组及治疗方案
        (七) 观察指标
        (八) 观察方法
        (九) 中医疗效标准
        (十) 统计方法
        三、临床结果
        (一)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二) 临床疗效评价
        (三) 安全性指标评价
        四、临床病例观察小结
        (一) 临床观察结论
        (二) 存在问题与对策
    下篇 动物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常用的大鼠心肌缺血造模方法及中药干预方案的存在问题分析
        (一) 传统大鼠心肌缺血造模的优点以及存在问题
        (二) 腹腔注射、尾静脉及舌下静脉垂体后叶素造模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三) 现时中医药干预心肌缺血大鼠研究方案的存在问题
        三、相关的对策
        四、动物预实验Ⅰ
        (一) 动物预实验Ⅰ路线图
        (二) 实验动物及实验用药、实验器材说明
        (三) 大鼠随机分组方法
        (四) 各种造模方法简介
        (五) 病理切片方法
        (六) 观察指标
        (七) 统计方法
        (八) 大鼠心电图评价标准
        (九) 实验结果
        五、动物预实验Ⅱ
        (一) 路线图
        (二) 实验操作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采血方法及相关标本处理方法
        (五) 病理切片方法
        (六) 实验结果
        六、动物随机对照试验
        (一) 动物随机对照试验路线图
        (二) 动物来源及用药说明
        (三) 造模方法及十二指肠给药方法说明
        (四) 动物采血方法及相关的标本处理
        (五) 观察指标
        (六) 心电图疗效判断标准
        (七) 统计方法
        (八) 动物实验结果
        七、动物实验小结
    结语
        一、结论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附1 中西医有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诊疗意见
        一、中医对胸痹心痛病、真心痛病的诊断标准
        二、西医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西医诊断标准
        四、UA/NSTEMI的临床危险度分层依据
        五、两组病人的西医治疗方案
    附2 有关的中西医治疗ACS的疗效判断标准
        一、心绞痛速效评定标准
        二、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中长期疗效评定标准
        三、心肌梗死之中冠脉再通的判断标准
        四、UA/NSTEMI的中医症候计分评定标准
        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疗效计分标准
        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附3 有关的临床观察表格
    附4 大鼠造模及给药干预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一、注射Pit前大鼠的心电图
        二、注射Pit后大鼠的心电图
        三、中药干预前后大鼠的心电图
    附5 Pit干预后大鼠的心脏病理切片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英汉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展
        1 冠心病心绞痛病名历史沿革
        2 病因病机研究
        3 辨证分型
        4 治疗研究
        5 实验研究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1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
        2 危险性评价
        3 治疗进展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鹅冰舒冠滴丸组方研究
    鹅冰舒冠滴丸实验研究结果
    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的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疗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试验结果
        5 疗效分析
        6 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药针剂治疗冠心病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灯盏细辛注射液
2 刺五加注射液
3 川芎嗪注射液
4 生脉注射液
5 银杏制剂
6 脉络宁注射液
7 参附注射液
8 红花注射液
9 人参注射液
10 参麦注射液
11 葛根素注射液
12 碟脉灵注射液
13 丹参及复方丹参针剂
14 黄芪注射液
15 血塞通注射液

(9)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英汉对照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治疗研究
        3 实验研究
        4 中医药治疗心绞痛的现代认识
        5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危险性评价
        4 治疗研究
        5 进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1 病例来源
        2 诊疗标准
        3 研究方法
        4 临床资料分析
        5 治疗结果
        6 疗效分析
        7 讨论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9)
  • [2]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 [3]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PCI术后回顾性分析[D]. 李拯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益气化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成凯.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新进展[J]. 秦志福. 中医研究, 2012(03)
  • [6]乌头赤石脂汤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 黄汉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7]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D]. 肖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8]中药针剂治疗冠心病概况[J]. 曲少华,许德云. 中医研究, 2006(02)
  • [9]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李玉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1)

标签:;  ;  ;  ;  ;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