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审稿人

本文审稿人

一、本期文章审定人员(论文文献综述)

黄国文,肖琼[1](2021)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勾画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所涉及的六个问题,即整个建设过程的六个要素:(1)为什么,(2)是什么,(3)谁来做,(4)何时做,(5)何处做,(6)怎样做。文章认为,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关于"为什么""谁来做""何时做"和"何处做",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或不需要更多的讨论,而"是什么"和"怎样做"这两个问题,还处在探索的阶段,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本期"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专号的设计和内容提供了一些初步的解释。

王逸迪[2](2021)在《科技文本汉英翻译的术语难点及对策分析 ——以某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翻译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翻译中,术语作为科技信息的载体,是帮助译者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关键词”。而工程设计书作为一种典型的科技文本,显着特征之一就是大量使用术语,因而术语在其中扮演着不可轻视的重要角色。笔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参与完成了某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的汉英翻译项目,在处理术语的过程中遇到了两大挑战:一种是同一术语存在多种译法,另一种则是普通词用作电气专业术语。通过对比分析术语的初译版本与审校版本,笔者从中选取了一些典型案例,并提出从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入手,对一词多“译”的术语采取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对应译名,以及充分运用专业术语资源进行验证的策略进行翻译;对术语化普通词则采取利用网络资源推断词义和以直译为主,直意兼译的策略进行翻译。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缺乏科技翻译经验的译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从而减少术语误译现象,促进中文术语英译在规范性和统一性上的改善与进步。

冯希[3](2020)在《吕文成年谱长编》文中研究指明吕文成,广东中山人。着名粤乐作曲家、演奏家,有“粤乐宗师”、“省港音乐大家”、“二胡博士”之誉,尤擅奏高胡、扬琴,及粤曲子喉唱腔。其生平艺事涉猎作曲、演出、录音、教学、乐器改革等方面;足迹历及上海、广州、香港、天津、北京等粤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城市;人际关系涉及当时的国乐、粤乐、粤曲、粤剧界,乃至其他领域不同阶层的重要人物。《吕文成年谱长编》以记录吕文成先生生平阅历为主,起迄1898-1981年,凡83年。主要围绕吕文成生平中的艺术活动,酌情添加对其生平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他事迹,例如家世、婚育情况等。

朱厢炜[4](2020)在《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分别是我国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作品,两座建筑的设计全过程所反映的内涵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呈现了两座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并从多个角度评析了这两座建筑的时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论文共由七章组成,章节之间呈现顺序递进的关系。第一章绪论,表明了本研究的课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展现了本文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第二章,对我国1949年至1989年的建筑创作环境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与两座建筑直接相关的自贡恐龙文化和彩灯文化。第三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展开建筑设计之前,包括前期策划等在内的诸多事件。第四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从建筑设计竞赛到建成的整个过程。第五章,呈现了自前期策划到建成后包括专业机构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两座建筑的评价。第六章,从建筑策划、建筑后评估、建筑设计竞赛、建筑设计、建筑伦理、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评析,揭示了其在这几个维度的意义和对当下建筑业的启示。第七章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审视了此次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全文共约22万字,图片123幅,表格36个

贾长浩[5](2020)在《可持续视角下的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大力发展航空运输的背景之下,我国航空运输规模持续增长,中小型航站楼改建、扩建、续建现象日益增多。除了日益增长的航空量外,当前航站楼设计还面临着管理模式变革,科技变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对航站楼的可持续开发及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航站楼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纠错成本高。研究如何在高度不确定性的语境下进行机场航站楼的规划设计,为将来的变更、再开发提供可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建立框架、分层论述、实践论证的逻辑展开,全文共由六个章节组成,其中三至五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主要对应第一、二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包括对研究背景与现状的论述,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对研究方法的阐述。第二章是对中小型航站楼进行基础研究。文章结合相关资料与现场调研,对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对现有航站楼改扩建的模式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建立框架(主要对应第三、四章节)第三章阐述了航站楼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价值,对典型的航站楼可持续设计方法与传统航站楼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可持续是当前航站楼设计创作中所需关注的主线,为航站楼可持续思维框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第四章为可持续视角下航站楼设计的思维框架。首先在归纳总结多种可持续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基于构件使用寿命的“分层”设计是实现建筑可持续的前提。在分层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符合航站楼自身特点的三大系统分层,并分别在战略(大于20年)、战术(10-15年)、运营(0-5年)三个层面归纳了与之相匹配的设计策略。最后,结合连贯性设计思维,提出了航站楼可持续设计的思维框架,并对其构成内容与运作逻辑进行了说明。第三部分:分层论述(对应第五章节)第五章紧密围绕第四章归纳的战略、战术、运营三个层面展开更加深入的类型化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持续设计策略,包括:(1)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航站楼可持续设计与机场总体规划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可适应航站楼持续发展的机场总体规划设计策略,包括建立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配套设施统筹考虑、弹性预留合理分期等内容,以提升规划布局的前瞻性与建设过程的合理性。(2)在战略层面,提出适应于中小型航站楼规模的总平面图布局模式及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并详细论述了各发展模式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在战术层面,提出可满足外部扩建及内部变化的弹性平面设计策略,使航站楼允许通过简单变动或有序改造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空间适应性;在运营层面,提出以提高灵活性为目的的微观操作手法,从可重塑、可转换、多功能及弹性灵活的家具组合四个方面论述相应措施,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管理运营的需求。(3)从航站楼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航空业发达国家较为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提出促进航站楼良性开发及运作的相关建议。第四部分:实践论证(对应第六章节)通过岳阳三荷机场航站楼项目的设计过程回顾,探索中小型航站楼可持续设计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对上述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文章期望为我国对中小型航站楼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凸显可持续设计作为整体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对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冯俊琪[6](2020)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研究(1978-202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女性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变化、数学教育理念的变革逐步发展。经过40多年的积累,回望我国女性数学教育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接受数学教育是女性学习掌握数学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女性发展智力、提升智力水平的重要工具,女性数学教育的程度标志着现代女性智能化的水平。因此,保障女性受数学教育的权利,不仅关系到女性素质的高低,而是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女性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着区别于数学教育的独特问题、独特视野以及独特社会价值,所以人们应当更加关注与重视。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有着区别于数学教育研究的独特问题、独特视野以及独特社会价值,所以人们应当更加关注与重视。目前,我国女性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研究女性数学教育的学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1.记录我国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的历程;2.探讨我国女性数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3.对女性数学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与反思,以期为我国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成果借鉴和历史思考。基于此,使得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论述。全文主要分为绪论、理论基础、正文和结语四个部分。正文部分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研究了女性数学教育从缺失到确立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零星的家庭数学教育(封建社会)、女性数学教育的萌芽(1840—1949年)和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1849—1978年)。第二、三、四章分别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恢复时期(1979—1989年)、繁荣发展时期(1990—1999年)、巩固提高时期(2000年—至今)的女性数学教育发展总况。每一章都将从女性教育政策及措施、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女性数学教育的成就以及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四部分展现女性数学教育在每一期的发展历程。第五章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女性数学教育以及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梳理了对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女性数学教育研究的结论,提供了一些对未来女性数学教育发展以及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为今后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起到自己的绵薄之力。总之,论文结合女性数学教育历史与现状,从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的角度对女性数学教学和女性数学学习培养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在此背景下兴起的女性数学教育研究的情况及问题,为我国数学教育中的性别公平建设,为女性数学教育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张建业,刘勇[7](2019)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再造及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对学术期刊常规编辑出版流程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流程再造的思想对编辑出版流程进行了冗余设计及裁剪,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说明,并根据工作实践进行了审校流程及勘误设计,为提高审校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此外,还在使用和研究投稿软件支持系统的过程中,进行了功能定制、流程控制等适应性改进,使软件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作实际的需要。

杨理强[8](2019)在《内部资本市场、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 ——基于集团财务公司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集团作为我国一种重要且广泛存在的企业组织形态,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发生的资本配置行为便形成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魏明海和万良勇,2006)。目前,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已经认同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王化成等,2011),部分学者还进一步发现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同时,鲜有文献给出关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的直接机制检验。正如王化成等(2011)指出,内部资本市场本身并不能直接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起作用的应该是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和机理,例如关联交易、资金调拨、相互担保等。因此,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和创新的直接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我国独特的集团财务公司制度为分析上述机制影响提供了一个视角。一方面,集团财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许多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主要平台(王化成等,2011);另一方面,我国集团财务公司与成员上市公司关联资金交易的披露,使得本文能够清晰地划分集团财务公司对成员上市公司的影响方式,并为本文分析集团财务公司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创新的影响提供一个可能。同时,作为我国特殊的制度安排,我国学者关于集团财务公司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才刚刚开始。其中,吴秋生和黄贤环(2016、2017b)证明了集团财务公司同其他内部资本市场一样,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王超恩等(2016)证明了高效率的集团财务公司能够缓解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不足,未考虑两者之间是否实质性地发生金融关联。对于集团财务公司与成员上市公司,主要的关联资金交易是存款和信贷。鉴于关联存款交易可能存在的代理问题(窦欢和陆正飞,2016、2017),以及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业务在缓解成员单位资金压力方面的作用(陈志敏,2013)。因此,本文进一步区分存款和信贷业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关联信贷交易为切入点,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集团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主要平台,其对成员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水平和债务融资成本有何影响?(2)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能够为成员上市公司的借款带来便利性和低成本性,缓解融资约束,那么,是否会影响企业创新?在制度分析、文献梳理、理论推导的基础上,本文采用2007-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在手工收集集团财务公司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关联关系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公司固定效应、分组变量、平行趋势、动态分析、首次信贷分析、倾向得分配对分析、多样本分析(全样本和仅有集团财务公司信贷的样本)等在内的检验。研究发现:(1)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提高了成员上市公司借款的便捷性,表现为短期信用借款规模的扩大;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降低了成员上市公司借款融资成本。由于借款的便捷性和低成本,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使得成员上市公司的借款总额扩大,其中,主要是短期借款;从现金流视角,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提高企业借款现金流入,并减少企业对发行债券的现金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是互补作用,共同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的扩大;集团财务公司通过信贷交易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表现为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减弱、信贷紧缩环境下的融资促进、资本结构偏离下的融资调整。(2)由于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的便捷性和低成本,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促进了成员上市公司的实质性创新,体现为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多。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流动负债的增加是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业务影响企业创新的部分中介。进一步分析发现,集团财务公司信贷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表现为在融资约束高的行业、信贷紧缩时期、以及期初目标资本结构大于实际资本结构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显着。最后,通过对企业专利授权的分析表明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促进了企业有效的创新产出。本文可能的主要研究贡献包括:(l)在研究问题方面,本文通过分析集团财务公司信贷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借款成本、融资约束、企业创新的影响,为现有文献提供了直接的实证依据。(2)在度量指标方面,本文对比以往研究的指标发现,集团财务公司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是否发生关联信贷交易,而非是发生其他关联交易或具备集团财务公司,进一步明确了集团财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对成员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影响的运作方式。除此之外,本文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上与已有研究也有所区别。最后,本文也存在研究局限,例如由于数据不足,未能分析集团财务公司通过咨询等方式间接帮助上市公司融资的金额情况;未能计算并判断每家集团财务公司运行效率和效果的高低,并进行对比等。上述的局限和不足都是本文未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杨媛[9](2019)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及改进研究》文中指出种子的培育是种植产业的核心科技,传承着种植产业的命脉。当前种业面临着性状优良、覆盖特点广泛且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品种匮乏的困境,这一困境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上表现尤为突出。除此之外,国内玉米种子多年来供大于求,种子企业的经营面临着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做强做大就要审时度势,及时自我诊断,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弥补不足,清除进军国际化道路上的障碍。本文选取Y种业公司为诊断对象,其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种子企业,结合哈佛分析框架,进行全方位诊断,诊断过程包含四个层面内容。首先是战略分析,通过PEST分析角度,识别外部宏观条件变动对战略实施的影响,通过SWOT分析角度识别自身竞争力,内外结合分析所实施的增长型、扭转型、防御型、多样型的战略。其次是会计分析,识别关键科目的会计政策及估计,重点分析研发支出、存货、固定资产三项。再次是财务分析,关注与财务风险、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发展能力相关的指标变化,选取2013-2017年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纵向比对,同时选取均具有育繁推一体化实力的三家种业公司进行横向对比,经营的玉米种子在三家公司中占重要地位,且均拥有自己品牌的优势品种,在玉米种业市场上互为竞争对手。为较真实反映财务健康状况,引入现金流进行杜邦综合分析。最后是前景分析,在宏观上定性分析机遇与风险,利用F值预警模型定量测算风险。财务诊断结果分成战略、会计、财务的层次加以总结。战略诊断结果有生产销售战略得当、人员及经营战略不足,会计诊断结果有存货管理见成效、固定资产利用问题、研发缓慢问题、研发支出后续计量问题,财务诊断结果有费用管控严格、优势品种高毛利率、盈利质量降低问题、现金流短缺问题等。根据诊断结果提出了人员改动、拓展经营、强化建设的战略改进意见,对研发支出实施减值测试与增强研发信息披露的会计改进建议,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加大研发投资、加强成本控制、加强现金流管理的财务改进建议,以期指导公司长远稳健地发展,冲击国际领先种企地位。

杨博[10](2019)在《隆平高科连续并购绩效研究》文中指出种子企业作为我国战略性、基础性的种业行业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其发展状况的好坏关乎我国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种企发展的好坏既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又与国家的粮食安全紧密相连,其经济溢出效应较为明显。在此背景下,种子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然采取措施促使其自身长远发展,实现良好的效益。一般而言,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是企业成长最主要的两种途径。随着种子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以并购为代表的外延式扩张逐渐成为其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效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种子企业并购的数量和频率逐步上升,部分公司的并购行为呈现连续并购趋势,连续并购现象及其绩效表现逐渐成为并购研究的热点,因此,对种子企业连续并购活动绩效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至关重要。在如火如荼的并购热潮中,隆平高科在2015-2017年间连续并购7家公司,其并购活动较为频繁且具有行业代表性,因此,文章选取以优质品种和专业服务着称的全球种业推动者和领先者——隆平高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究其促成企业采取连续并购的内在原因,剖析实施连续并购后的绩效表现。首先,文章详细分析企业连续并购过程及其动因;其次,立足并购动因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BSC)和主成分分析(PCA)三种方法,从结果初步评价、深入剖析、最终验证等三方面对隆平高科实施连续并购活动的绩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评价;最后,经上述方法分析得出结论:隆平高科采取连续并购的动因是实现协同效应,企业通过连续并购后其绩效得以有效提升。文章由此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一方面希望通过对案例企业的研究,分析其实施连续并购活动中企业经营可能存在的缺陷,为案例企业后续经营提供合理建议,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为同行业企业日后进行类似并购活动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本期文章审定人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本期文章审定人员(论文提纲范文)

(1)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 六个要素简述
    2.1 为什么
    2.2 是什么
    2.3 谁来做
    2.4 何时做
    2.5 何处做
    2.6 怎样做
    2.7 小结
3 关于本专号的设计和内容
    3.1 《学论经纬》和《改革论坛》
    3.2 《学术探索》
    3.3 《教学研究》
    3.4 《纵横论译》
    3.5 关于“课程思政”的英语翻译
4 结语

(2)科技文本汉英翻译的术语难点及对策分析 ——以某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翻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科技文本汉英翻译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况
    二、文本特点
第二章 项目中的术语翻译难点
    一、术语的定义
    二、同一术语存在多种译法
    三、普通词用作电气专业术语
第三章 项目中的术语翻译策略
    一、一词多“译”的术语的处理
        (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对应译名
        (二)充分利用专业术语资源进行验证
    二、术语化普通词的翻译
        (一)利用网络资源推断词义
        (二)以直译为主,直意兼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原文及译文

(3)吕文成年谱长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吕文成年谱长编》的编撰缘由
    二、《吕文成年谱长编》的编撰特色与价值
    三、相同范式与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凡例
        (二)材料来源说明
吕文成年谱长编
    谱前
    1898 年(出生)
    1901 年(三岁)
    1909-1912 年(十一至十四岁)
    1919 年(二十一岁)
    1920 年(二十二岁)
    1922 年(二十四岁)
    1923 年(二十五岁)
    1924 年(二十六岁)
    1925 年(二十七岁)
    1926 年(二十八岁)
    1927 年(二十九岁)
    1928 年(三十岁)
    1929 年(三十一岁)
    1930 年(三十二岁)
    1931 年(三十三岁)
    1932 年(三十四岁)
    1933 年(三十五岁)
    1934 年(三十六岁)
    1935 年(三十七岁)
    1936 年(三十八岁)
    1937 年(三十九岁)
    1938 年(四十岁)
    1939 年(四十一岁)
    20世纪四十年代
    1942 年(四十四岁)
    1944 年(四十六岁)
    1946 年(四十八岁)
    1947 年(四十九岁)
    1948 年(五十岁)
    20世纪五十年代
    1950 年(五十二岁)
    1951 年(五十三岁)
    1952 年(五十四岁)
    1953 年(五十五岁)
    1954 年(五十六岁)
    1955 年(五十七岁)
    1956 年(五十八岁)
    1959 年(六十一岁)
    20世纪六十年代
    1960 年(六十二岁)
    1961 年(六十三岁)
    1963 年(六十五岁)
    1964 年(六十六岁)
    1967 年(六十九岁)
    1969 年(七十一岁)
    1973 年(七十五岁)
    1974 年(七十六岁)
    1975 年(七十七岁)
    1981 年(八十三岁)
    谱后
结语
    一、《吕文成年谱长编》初析
        (一)年谱所含数据的统计与分类
        (二)谱主人物述评
    二、《吕文成年谱长编》编撰的得与失
        (一)《吕文成年谱长编》的史料考证
        (二)《吕文成年谱长编》的缺失
    三、将来可进行的研究方向
        (一)吕文成被指曾为日本人献艺
        (二)新月唱片公司
        (三)吕文成在海外的音乐活动
    四、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吕文成创作的粤乐作品(部分)
附录二 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
附录三 文中涉及的机构、社团
附录四 吕文成纪念活动相关论文
附录五 吕文成先生墨宝、手稿(部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历程层面
        1.3.2 地域建筑层面
        1.3.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3.4 国外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及地域文化的研究
    1.4 国内研究现状
        1.4.1 建筑历程层面
        1.4.2 地域建筑层面
        1.4.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4.4 国内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和地域文化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 主要概念界定
        1.6.1 界定
    1.7 本论文写作说明
        1.7.1 本文对“历史”与“叙事”问题的回应
        1.7.2 阅读建议
2 建设背景
    2.1 中国建筑创作环境概述
        2.1.1 1949年至1964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2 1965年至1976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3 1977年至1989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2 自贡的地域文化
        2.2.1 自贡恐龙的故事
        2.2.2 自贡彩灯的故事
    2.3 本章小结
3 建筑设计组织策划
    3.1 我们为何建造
        3.1.1 兴建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设想
        3.1.2 兴建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设想
        3.1.3 讨论:兴建设想
    3.2 研究落实修建博物馆
        3.2.1 确定修建自贡恐龙博物馆
        3.2.2 确定修建中国彩灯博物馆
        3.2.3 讨论:不同的投资模式,不断努力得以确定兴建
    3.3 设计竞赛的组织安排
        3.3.1 自贡恐龙博物馆竞赛组织
        3.3.2 中国彩灯博物馆竞赛组织
        3.3.3 讨论:组织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3.4 本章小结
4 建筑竞赛及后续进展
    4.1 方案评选与审定
        4.1.1 乱石——“恐龙群窟”与“洪荒时代”的抽象
        4.1.2 灯的群组——“南国灯城”的新星
        4.1.3 讨论:创作与评审
    4.2 方案确定及后续进展
        4.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3 讨论:后续进展
    4.3 本章小结
5 建筑创作回响
    5.1 官方新闻媒体的关注
        5.1.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1.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1.3 讨论:媒体关注
    5.2 大众的声音
        5.2.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2.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3 业内人士的评价
        5.3.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评价
        5.3.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评价
    5.4 获奖情况
        5.4.1 自贡恐龙博物馆获奖情况
        5.4.2 中国彩灯博物馆获奖情况
    5.5 本章小结
6 建筑评析
    6.1 建筑策划
        6.1.1 可行性研究阶段
        6.1.2 设计任务书阶段
        6.1.3 自贡恐龙博物馆所带来的建筑策划启示
    6.2 建筑后评估
        6.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后评估带来的启示
    6.3 建筑设计竞赛
        6.3.1 建筑竞赛的方案组织
        6.3.2 建筑评选中的“长官意志”与“明星建筑师”问题
        6.3.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方案组织与评选带来的启示
    6.4 建筑设计
        6.4.1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
        6.4.2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
        6.4.3 建筑设计师
        6.4.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所带来的启示
    6.5 建筑伦理
        6.5.1 建筑精神与价值判断
        6.5.2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3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表达的建筑伦理及其启示
    6.6 建筑与城市文化
        6.6.1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对自贡城市文化的意义
        6.6.2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中国彩灯博物馆带来的城市文化启示
        6.6.3 自贡城市文化及其认同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此两案例建筑设计全过程及其评析对当代的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5)可持续视角下的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概况
        1.2.1 机场及空港设计研究现状综述
        1.2.2 航站楼的可持续设计研究现状综述
        1.2.3 中小型机场航站楼设计研究现状综述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1.3.课题研究范围及内容
        1.3.1 中小型机场航站楼的概念界定
        1.3.2 可持续视角的概念界定
    1.4.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论文研究方法
        1.5.2 论文研究框架
二、我国中小型航站楼的基础研究及发展现状
    2.1 中小型机场航站楼的基础研究
        2.1.1 基本构型
        2.1.2 工艺流程
    2.2 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改扩建的基本模式与存在问题研究
        2.2.1 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改扩建的基本模式
        2.2.2 我国已建中小型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存在的问题
    2.3 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的发展概况及发展问题研究
        2.3.1 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的发展现状
        2.3.2 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可持续建设的难点
三、航站楼可持续设计的必要性研究
    3.1 航站楼可持续设计的影响因素
        3.1.1 航空运输量增长
        3.1.2 运营及管理的不确定性
        3.1.3 飞行器设计的发展
    3.2 航站楼可持续设计的价值
        3.2.1 有效管控不确定性风险
        3.2.2 降低机场综合使用成本
        3.2.3 延长建筑及构建的使用寿命
    3.3 航站楼传统设计方法及可持续设计方法研究
        3.3.1 机场及航站楼传统设计方法研究
        3.3.2 机场及航站楼可持续设计方法研究
        3.3.3 传统设计思维与可持续设计思维对比研究
    3.4 案例研究
        3.4.1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主航站楼
        3.4.2 美国肯尼迪国际机场TWA航站楼
四、可持续视角下航站楼设计的思维框架
    4.1 可持续设计方法研究及相关启示
        4.1.1 服伺空间理论研究
        4.1.2 灵活性住房理论研究
        4.1.3 可持续设计方法的相关启示
    4.2 可持续视角下航站楼设计的基本原则
        4.2.1 动态平衡原则——开放设计
        4.2.2 整体协调原则——整体设计
        4.2.3 灵活适应原则——弹性设计
    4.3 可持续视角下航站楼思维框架的切入点
        4.3.1 航站楼的永久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
        4.3.2 与使用寿命关联的航站楼系统分层
        4.3.3“连贯性”设计思维
    4.4 可持续视角下航站楼设计的思维框架
        4.4.1 重新确定航站楼可持续设计的主导要素
        4.4.2 重新审视将增强航站楼可持续的特定设计策略
        4.4.3 重新评估影响航站楼可持续设计的相关因素
        4.4.4 航站楼可持续开发的思维框架
五、可持续视角下中小型机场航站楼设计策略研究
    5.1 机场总体规划的可持续性研究
        5.1.1 机场总体规划的作用
        5.1.2 机场总体规划的目标及内容
        5.1.3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5.1.4 选址配套的统筹考虑
        5.1.5 弹性预留与合理分期
    5.2 航站楼总平面及空间格局的可持续性研究 ——战略层面
        5.2.1 航站楼总平面与空间格局可持续设计的难点
        5.2.2 航站楼总平面及空间格局构型原则
        5.2.3 基于可持续扩展的邻接式分期方案——拼合体量
        5.2.4 基于可持续扩展的独立式分期方案——延续格局
        5.2.5 基于可持续扩展的混合式分期方案
    5.3 航站楼平面组织的可持续性研究——战术层面
        5.3.1 功能平面组织的难点与特点
        5.3.2 统一的几何逻辑及模数
        5.3.3 可生长的结构体系
        5.3.4 位置适宜的服务核心
    5.4 航站楼运营管理的可持续性研究——运营层面
        5.4.1 识别不确定的区域
        5.4.2 创造灵活的空间划分方式
        5.4.3 创造灵活的家具组合
    5.5 航站楼发展建设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研究
        5.5.1 国外航站楼的运营管理经验及启示
        5.5.2 注重非航空收入
        5.5.3 注重标准化设计
        5.5.4 注重生态节能设计
六、中小型机场航站楼案例研究——以岳阳机场为例
    6.1 项目概况
        6.1.1 项目背景及项目定位
        6.1.2 航站楼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
        6.1.3 航站楼设计原则
        6.1.4 航站楼设计理念
    6.2 航站楼发展建设的可持续分析
        6.2.1 机场总体规划的可持续设计
        6.2.2 总平面及空间格局的可持续性设计——战略层面
        6.2.3 功能组织的可持续性设计——战术及运营层面
        6.2.4 管理运营的可持续设计——经济效益层面
    6.3 航站楼工艺流程分析
        6.3.1 功能分区
        6.3.2 出入口设计
        6.3.3 旅客流程设计
        6.3.4 路线距离设计
    6.4 航站楼结构选型分析
    6.5 航站楼空间造型分析
结论与不足
    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研究(1978-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背景
    2.1 理论基础
        2.1.1 理论介绍
        2.1.2 概念界定
    2.2 研究背景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研究时期划分
第3章 女性数学教育历史回顾
    3.1 封建社会——零星的家庭教育
    3.2 1840 -1949 年——女性数学教育的萌芽
    3.3 1949 -1978 年——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
        3.3.1 1949 -1956 年的女性数学教育
        3.3.2 1957 -1978 年女性数学教育
    3.4 女数学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面恢复时期(1979—1989 年)的女性数学教育
    4.1 时期背景
        4.1.1 女性教育政策及措施
        4.1.2 数学教育理念
    4.2 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
        4.2.1 女性受小学数学教育情况
        4.2.2 女性受中学数学教育情况
        4.2.3 存在的问题
    4.3 女性数学教育成就
        4.3.1 女数学家
        4.3.2 女性数学教师
        4.3.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者
    4.4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
        4.4.1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文章统计
        4.4.2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及特点
        4.4.3 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繁荣发展时期(1990—1999 年)的女性数学教育
    5.1 时期背景
        5.1.1 女性教育政策与措施
        5.1.2 数学教育理念
    5.2 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
        5.2.1 女性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情况
        5.2.2 女性受高中数学教育情况
        5.2.3 存在的问题
    5.3 女性数学教育成就
        5.3.1 女数学家
        5.3.2 女性数学教师
        5.3.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者
    5.4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
        5.4.1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文章统计
        5.4.2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及特点
        5.4.3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巩固提高时期(2000 年—至今)的女性数学教育
    6.1 时期背景
        6.1.1 女性教育政策与措施
        6.1.2 数学教育理念
    6.2 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
        6.2.1 女性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情况
        6.2.2 女性受高中数学教育情况
        6.2.3 存在的问题
    6.3 女性数学教育成就
        6.3.1 女数学家
        6.3.2 女性数学教师
        6.3.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者
    6.4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
        6.4.1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文章统计
        6.4.2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及特点
        6.4.3 小结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经验教训与挑战
    7.2 女性数学教育历史发展
        7.2.1 发展概况
        7.2.2 存在问题
        7.2.3 影响因素
        7.2.4 相关建议
    7.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
        7.3.1 结论
        7.3.2 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再造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术期刊的常规编辑出版工作流程
2 编辑出版业务流程再造
    2.1 编辑出版流程冗余设计及裁剪
    2.2 期刊审校及勘误设计
3 软件支持系统的功能适应性改进
    3.1 定制功能选项
    3.2 流程控制选项

(8)内部资本市场、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 ——基于集团财务公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介绍
        (一) 内部资本市场
        (二) 集团财务公司信贷
        (三) 债务融资
        (四) 企业创新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贡献
        (一) 理论意义与贡献
        (二) 实践意义与贡献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与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制度背景分析
    一、我国集团财务公司制度分析
        (一) 我国集团财务公司发展历程
        (二) 我国集团财务公司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分析
        (三) 我国集团财务公司的特色模式分析
        (四) 我国集团财务公司与成员上市公司关联关系分析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环境分析
        (一)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现状
        (二) 上市公司的金融机构借款现状
        (三) 银行信贷的数量与利率管制
        (四) 货币政策与企业信贷融资环境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回顾
    一、理论基础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 交易费用理论
        (三) 其他相关理论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 内部资本市场研究
        (二) 集团财务公司研究
第四章 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与企业债务融资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 文献回顾与述评
        (二) 假设提出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二) 变量选择
        (三) 实证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四) 内生性问题讨论
    四、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一) 描述性统计
        (二) 相关性与单变量分组检验
        (三) 多元回归分析
        (四) 内生性问题
        (五) 其他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一) 内外部融资分析
        (二) 企业融资约束分析
        (三) 信贷环境的影响
        (四) 资本结构偏离与企业融资分析
        (五) 稳健性检验
    六、小结
第五章 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与企业创新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二) 主要变量选择与定义
        (三) 实证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四) 内生性问题讨论
    四、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一) 描述性统计
        (二) 单变量分组检验
        (三) 多元回归分析
        (四) 其他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一) 信贷增量与企业创新
        (二) 考虑融资约束
        (三) 考虑信贷环境
        (四) 资本结构偏离的影响
        (五) 有效创新数的分析
        (六) 稳健性检验
    六、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政策启示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 研究局限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9)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财务诊断与哈佛分析框架的理论概述
    2.1 财务诊断理论
        2.1.1 财务诊断概念
        2.1.2 财务诊断方法
        2.1.3 财务诊断意义
    2.2 财务诊断与财务分析的关系
        2.2.1 财务分析概念
        2.2.2 诊断与分析的联系
        2.2.3 诊断与分析的区别
    2.3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概述
        2.3.1 哈佛分析框架整体逻辑思路
        2.3.2 哈佛分析框架具体应用步骤
        2.3.3 哈佛分析框架优势
第三章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过程
    3.1 Y种业公司经营情况介绍
        3.1.1 基本信息与组织架构简介
        3.1.2 生产与经营状况简介
        3.1.3 财务状况简介
    3.2 战略分析
        3.2.1 外部宏观条件分析
        3.2.2 自身竞争力识别
        3.2.3 自身战略实施情况分析
        3.2.4 战略分析小结
    3.3 会计分析
        3.3.1 识别Y种业公司关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3.3.2 分析Y种业公司关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3.3.3 会计分析小结
    3.4 财务分析
        3.4.1 Y种业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3.4.2 引入现金流的改进杜邦分析
        3.4.3 连环替代法下各因素影响情况分析
        3.4.4 财务分析小结
    3.5 前景分析
        3.5.1 Y种业公司机遇与风险预测
        3.5.2 基于“F分数模型”的Y种业公司财务预警
        3.5.3 前景分析小结
第四章 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结果
    4.1 战略诊断结果
        4.1.1 生产战略确保了产品品质
        4.1.2 销售战略紧跟市场潮流
        4.1.3 员工结构不够科学化
        4.1.4 战略的实施局限于单一经营品类
    4.2 会计诊断结果
        4.2.1 存货管理见成效
        4.2.2 固定资产未充分利用
        4.2.3 研发进程缓慢
        4.2.4 研发费用后续计量缺少对减值测试的关注
    4.3 财务诊断结果
        4.3.1 费用管控越来越严格
        4.3.2 高毛利率推动公司盈利
        4.3.3 财务风险水平较低
        4.3.4 盈利质量下滑
        4.3.5 现金流时而短缺
    4.4 诊断结果的原因分析
        4.4.1 营业收入水平逐年下降
        4.4.2 研发投入不足
        4.4.3 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4.4.4 公司人员专业程度较低
第五章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Y种业公司改进建议
    5.1 战略层面改进建议
        5.1.1 精简员工结构,重视高端人才
        5.1.2 稳住当下后拓展经营品类
        5.1.3 建设平台型种业公司
    5.2 会计层面改进建议
        5.2.1 对研发项目实施减值测试
        5.2.2 加强对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
    5.3 财务层面改进建议
        5.3.1 对固定资产精益管理,提升利用率
        5.3.2 加大研发投资,推进研发进程
        5.3.3 优化收入水平,加强成本控制
        5.3.4 加强经营现金流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隆平高科连续并购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并购
        2.1.2 连续并购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连续并购动因
        2.2.2 连续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2.2.3 连续并购绩效表现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并购动因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隆平高科连续并购案例介绍
    3.1 我国种业行业现状分析
        3.1.1 种企并购政策背景
        3.1.2 种企并购现状分析
        3.1.3 种企并购存在的问题
    3.2 隆平高科背景介绍
        3.2.1 公司简介
        3.2.2 公司市场竞争力
        3.2.3 公司主营业务
        3.2.4 公司发展战略
    3.3 连续并购过程及动因分析
        3.3.1 隆平高科连续并购过程
        3.3.2 隆平高科连续并购动因分析
4 隆平高科连续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选取
    4.1 连续并购绩效评价方法选取的原则
    4.2 连续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确定
        4.2.1 经济增加值初步评价
        4.2.2 改进平衡计分卡深入剖析
        4.2.3 主成分最终验证
    4.3 指标维度的构建
        4.3.1 评价指标的筛选
        4.3.2 指标传导分析
5 隆平高科连续并购绩效评价
    5.1 连续并购绩效结果初步评价
        5.1.1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计算
        5.1.2 资本总额(TC)计算
        5.1.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计算
        5.1.4 经济增加值(EVA)
    5.2 连续并购绩效结果深入剖析
        5.2.1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5.2.2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5.2.3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5.3 连续并购绩效结果最终验证
        5.3.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5.3.2 主成分提取计算
        5.3.3 主成分结果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建议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对隆平高科的建议
        6.2.2 对种业行业其他企业的建议
    6.3 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本期文章审定人员(论文参考文献)

  • [1]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 黄国文,肖琼. 中国外语, 2021(02)
  • [2]科技文本汉英翻译的术语难点及对策分析 ——以某光热发电项目工程设计书翻译项目为例[D]. 王逸迪.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3]吕文成年谱长编[D]. 冯希. 星海音乐学院, 2020(08)
  • [4]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D]. 朱厢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可持续视角下的我国中小型机场航站楼设计研究[D]. 贾长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研究(1978-2020年)[D]. 冯俊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再造及实践[J]. 张建业,刘勇. 编辑学报, 2019(06)
  • [8]内部资本市场、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 ——基于集团财务公司的研究[D]. 杨理强. 厦门大学, 2019(08)
  • [9]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Y种业公司财务诊断及改进研究[D]. 杨媛.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10]隆平高科连续并购绩效研究[D]. 杨博.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本文审稿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