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基因型检测芯片设计开发初报

HCV基因型检测芯片设计开发初报

一、HCV基因型检测芯片的设计与研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赵志腾[1](2016)在《山东省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三价灭活菌对小鼠的免疫效力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貂出血性肺炎是一种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引起的以肺部瘀血、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水貂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以地方性流行为主,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常造成水貂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病原菌存在广泛,耐药菌株较多,致使貂感染发病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前认为,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应用与致病菌血清型相匹配的灭活菌进行免疫接种。因此,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地区的致病菌分离鉴定,血清型调查是制备多价灭活疫苗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开展了山东省水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病原菌血清型分布调查和三价灭活菌对小鼠的免疫效力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病原菌分离鉴定。2013年至2014年,从山东省诸城、潍坊、临沂、文登、日照、莒县、胶南等地区的18个养貂场共采集77份病貂肺脏样本,分离得到120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经生化试验、16S r DNA的PCR扩增和血清型鉴定,最终确定其中53株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为44.2%(53/120)。53株铜绿假单胞菌包含11个已知血清型和一株未确定型。其中G型菌株最多,有27株;其次为B型、D型,分别为5株和4株。分离菌株中主要流行血清型为G型、B型和D型。免疫原的筛选。将分属于11个血清型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用甲醛灭活,与佐剂混合后对新西兰白兔连续免疫三次,采集免疫血清。用免疫血清分别与15株菌做交叉凝集试验,结果显示,G型、B型、D型、N型血清与多种血清型的菌株发生凝集。依据血清型鉴定结果和血清学交叉保护结果确定可以作为水貂出血性肺炎灭活疫苗的血清型为G、B、D型。通过血清交叉凝集试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测定和生长曲线测定,确定了候选疫苗株为SD004、SD050、SD052。三价灭活菌免疫效力检测。测定候选株SD004、SD050、SD052传代稳定性,结果显示候选株SD004、SD050、SD052在20代内连续传代菌体含量虽有所变化,但都在同一数量级内浮动;20代内3株疫苗候选株致病性也在同一数量级内波动,3株候选株20代内的生长性能、致病性均稳定;对三株疫苗株进行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温度、时间、培养基p H等培养条件的优化,发现37℃条件下p H7.07.5的肉汤培养基中培养2224h对候选株菌液生产应用最适宜;分别用相同菌体含量不同免疫剂量的三价灭活菌免疫昆明鼠,21 d后用10 LD5 0的候选株菌液攻毒,确定疫苗对小鼠的最小免疫剂量为0.15m L,即接种1.125×1011CFU三价灭活菌可以保证小鼠受到100%保护;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疫苗免疫剂量的增强可以有效保护小鼠,预防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血清抗体水平检测表明水貂出血性肺炎三价灭活菌免疫小鼠后在28 d血清抗体达到峰值,42 d开始下降,49 d仍能检测到抗体存在;同时发现对小鼠两次免疫血清抗体滴度比一次免疫的抗体滴度要高,保护效果更好;将三价灭活菌0.15m L/只免疫昆明鼠,21 d后攻毒,小鼠无一死亡,证明其受到100%免疫保护。同时剖取免疫组小鼠的肺、肾、肝等内脏,发现免疫过三价灭活菌的小鼠攻毒后小鼠内脏无明显病理学变化,进一步证明三价灭活菌可以对小鼠提供有效保护。本研究证明,通过血清学调查并对优势流行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检测,获得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可以作为预防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的候选疫苗菌株。

张力[2](2012)在《游离HCV核心抗原检测对不同基因型丙肝早期筛选早期治疗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验证HCV核心(游离)抗原ELISA实验特异性、敏感性及有效缩短HCV检测窗口期的作用。讨论HCV核心(游离)抗原检测和HCV RNA的一致性。比较HCVRNA和HCV核心(游离)抗原阳性、HCV ELISA阴性的有危险因素组治疗组和HCV RNA阳性HCV核心(游离)抗原阴性、HCV ELISA阳性的治疗对照组不同基因型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早期病毒学应答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方法比较300份正常体检人群组与35例随访确定HCV感染的有危险因素组HCV RAN和HCV(游离)核心抗原检测情况,危险因素为有与HCV感染者接触的暴露史。对35例有危险因素组中参与治疗的病人和40例病程在一年以上HCV慢性感染治疗对照组病人比较通过《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确定治疗方案后治疗12周EVR情况。所有病人均排除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均未经抗病毒治疗。结果300份HCV RNA和抗-HCV阴性体检人群组中有1例(0.33%)游离HCV核心抗原阳性,35例确诊HCV感染者丙肝核心抗原初次检测33例为阳性(94.29%),经统计HCV-核心抗原ELISA法比Anti-HCV ELISA法缩短窗口期约34-36天。有危险因素组和治疗对照组1型两组病人EVR P<0.01,有显着性差异,2型(非1型)病人标本总量小于40,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精确Sig.(单侧)<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CV核心(游离)抗原ELISA实验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HCV核心(游离)抗原检测可有效缩短HCV检测窗口期。HCV核心(游离)抗原检测和HCV RNA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1型和2型HCV RNA和HCV核心(游离)抗原阳性、Anti-HCV阴性有危险因素组EVR均高于HCV RNA阳性HCV核心(游离)抗原阴性、Anti-HCV阳性治疗对照组。HCV核心抗原检测可作为丙肝检测的有效补充实验。

缪红芬,蒋立新,戚传平[3](2010)在《苏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NK细胞比例异常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①了解苏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分布。②测定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的百分数。方法用基因芯片方法对103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病毒基因分型,并测定这103例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K细胞的百分数。结果 103例丙型肝炎中1b型95例(92.2%),2a型4例(3.9%),3b型1例(1.0%),1b+2a混合型3例(2.9%),未发现1a、3a。103例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的百分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丙肝基因型患者NK细胞的百分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苏南地区丙肝患者基因分型以1b型为优势株。②NK细胞的减少是导致丙型肝炎的慢性化过程与迁延不愈的一个重要因素。

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4](2009)在《蛋白质芯片在病毒感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肖国华,王宗保[5](2008)在《东方田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文中认为东方田鼠在分类、分布、形态、生态、实验室饲养、部分生物学特征、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近年来,东方田鼠开发为日本血吸虫病、糖尿病和自发性卵巢癌实验动物模型新品系。应用这些模型可对日本血吸虫病、糖尿病和自发性卵巢癌的病理学改变、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疫苗开发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就东方田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邓宁[6](2007)在《微阵列生物芯片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芯片技术在最近十几年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等前沿领域。尤其在近几年,所涉及的领域从研究型场合迅速扩展至应用型场合,在临床检验、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生物芯片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大特点是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实现多通道、高通量、全自动化的数据处理。生物芯片分析是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热点,包括靶点阵列定位、靶点分割、数据提取和表达分析等子过程。它不是单一的算法或方法,而是涵盖生物芯片分析全过程的系列算法的集合。目前生物芯片分析方法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某个分析环节。要真正实现高效、全自动的生物芯片分析,必须从两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对分析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解决每个分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需要在各个分析环节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随着生物芯片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领域,能否在各个分析环节形成公认有效的分析算法,如何建立连续的分析流程,提高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将显得越来越重要。论文对生物芯片分析方法中所包含的各个分析子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每个分析子过程建立了高性能的分析算法,并进行了实验分析验证。主要的工作包括:提出了基于投影的生物芯片网格阵列自动定位算法,通过引入网格阵列的分布参数,实现对靶点阵列的自动定位。利用图像投影的能量谱密度,实现对倾斜图像的自动校正,并通过多尺度快速校正算法进行性能优化。在分析并比较了现有生物芯片图像分割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结合邻域搜索的自适应圆形分割算法,实现了对生物芯片图像的分割。以临床检验生物芯片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面向临床应用的差异表达分析模型,关键算法包括:基于变异系数逼近的数据筛选策略,可调控的低表达水平信号分析模型等。该分析模型在丙型肝炎病毒检测芯片分析中进行了验证,提高了检测结果的一致率,降低了假阳性、假阴性率。面向临床应用,开展了生物芯片自动分析平台的研发工作,包括:激光共聚焦荧光分析仪的研制,生物芯片自动分析工作站,生物芯片数据库的构建等。分别用80例丙型肝炎病毒检测芯片标准品、256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基因芯片临床样本和63例过敏原检测芯片临床样本进行了实验和分析,验证了论文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和分析表明,论文所提出的一系列分析算法和方法能对微阵列生物芯片进行全自动分析,通过算法间的有效联系,实现了网格定位、靶点分割和表达分析等过程的自动串联: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论文所建立的生物芯片自动分析平台,为生物芯片研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滕光菊,邹正升,李保森[7](2006)在《基因芯片在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基因芯片是一种新型的基因功能分析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在基因诊断、基因表达、基因组研究、药物筛选、发现新基因及各种病原体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以后形成慢性感染、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甄国亮,齐名,陈亚利,熊华,王艾丽,李保仝,武建国[8](2005)在《HCV基因分型生物芯片探针设计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ctisCvirus,HCV)基因分型诊断芯片的探针设计方案。方法 用TaxonomyBrowser和BLAST工具搜索GenBank中所有已登录的HCV序列,用Clustal.W算法进行序列连配与比对,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 5′非编码区(5′UTR)和核心蛋白区(C区)的比对文件,根据探针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确定探针在序列中的位置。用Oligo6. 0和PrimerPremier5. 0软件设计探针。设计芯片上 6×6的探针阵列模式。结果 从 778个HCV序列中获得 5′UTR和C区序列变异比对文件,发现 7个存在活跃共突变的区域。根据序列分析数据设计了 5′UTR27个探针和C区 9个探针。设计了由不同的探针组合构成的 33种杂交阵列模式。结论 采用 5′UTR和C区多探针联合检测的基因芯片技术可简化HCV分型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特异性。

施英娟,张冬雷,王跃国,张芹,陈莲英,毛红菊,赵建龙,毛丽萍,王惠民[9](2005)在《基因芯片检测血清标本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 )基因分型检测芯片在临床的初步应用及意义。方法:基因芯片检测15 0例血清标本中HCV基因型,并与HCV RNA定性及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检出的阳性结果与HCV- RNA定性及测序结果的相对符合率为10 0 .0 %。结论: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是一种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的基因检测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保证

马达,王惠民,张芹,王万相,蒋玲,郭乃洲,张冬雷,赵建龙,孙悦[10](2004)在《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检测HBV基因多态性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建立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 ,用于DNA芯片检测HBV基因多态性 ,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引物进行HBVDNA前C/C区和P区双重PCR ,制备含地高辛标记的DNA样品目的片段 ,并将目的片段杂交于含HBVDNA核苷酸序列野生型及突变型探针的DNA芯片上 ,用抗地高辛抗体 碱性磷酸酶进行显色 ,并转印于尼龙膜上 ,最后用光学扫描仪读取结果。结果 通过一次杂交反应同时获取HBVDNA前C/C区 (1896、1814 )、BCP区 (176 2、176 4 )和P区 (5 5 2 )位点的信息。杂交温度与时间为 4 2℃ 1h、酶作用和显色时间分别为 30min和 4 5min时结果较理想 ,采用高盐浓度洗涤获满意杂交信号 ,批内CV均在 15 %左右 ,敏感度为 2 .0× 10 3 拷贝 /ml。 5 0例乙型肝炎患者突变率 5 2 .0 % (2 6 / 5 0 ) ,以上各位点突变率分别为 34.0 %、2 2 .0 %、38.0 %、38.0 %、4 .0 %。结论 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用于芯片检测HBV基因常见位点多态性 ,简便易行 ,试剂成本显着降低 ,不需特殊设备 ,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二、HCV基因型检测芯片的设计与研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CV基因型检测芯片的设计与研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三价灭活菌对小鼠的免疫效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
        1.1.1 分类及其理化特性
        1.1.2 铜绿假单胞菌分型
        1.1.3 致病性及毒力因子
        1.1.4 耐药性
    1.2 水貂出血性肺炎及其防治
        1.2.1 病原
        1.2.2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1.2.3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1.2.4 诊断
        1.2.5 防治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病料样本、参考菌株和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2.1.3 DNA扩增引物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2.2 分离菌部分生物学特性检测
        2.2.3 疫苗候选菌株培养及灭活条件优化
        2.2.4 候选菌株传代稳定性检测
        2.2.5 灭活菌的制备及免疫效力检测
3 结果
    3.1 细菌的分离鉴定
        3.1.1 分离菌的染色镜检和培养特性
        3.1.2 生化鉴定
        3.1.3 PCR鉴定
        3.1.4 血清型鉴定
    3.2 分离株部分生物学特性检测
        3.2.1 标准曲线测定
        3.2.2 血清交叉凝集试验
        3.2.3 致病性测定
        3.2.4 生长曲线测定
    3.3 疫苗株培养条件及甲醛灭活浓度优化
        3.3.1 培养基的选择
        3.3.2 培养温度确定
        3.3.3 培养基p H的确定
        3.3.4 培养时间确定
        3.3.5 甲醛灭活浓度确定
    3.4 候选菌株传代稳定性检测
        3.4.1 传代菌生长稳定性
        3.4.2 传代菌致病性
        3.4.3 传代菌对小鼠的免疫保护
    3.5 三价灭活菌免疫效力检测
        3.5.1 三价灭活菌制备及检验
        3.5.2 最小免疫剂量确定
        3.5.3 三价灭活菌对小鼠免疫保护
4 讨论
    4.1 细菌的分离鉴定
    4.2 三价灭活菌候选菌株的选择
    4.3 候选菌株致病性和传代稳定性
    4.4 三价灭活菌对小鼠免疫效力评估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游离HCV核心抗原检测对不同基因型丙肝早期筛选早期治疗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方法
    1.2 标本采集和处理
    1.3 试剂和仪器
        1.3.1 试剂
        1.3.2 仪器
    1.4 实验步骤
        1.4.1 Anti—HCV检测
        1.4.2 HCV RNA定量检测
        1.4.3 HCV core Ag检测
        1.4.4 HCV基因血清学分型测定
        1.4.5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2.1 特异性检测(300份正常体检人群)
    2.2 敏感性检测(35例有危险因素组人群)
    2.3 335例结果汇总
    2.4 HCV cAg、HCV-RNA、ANTI-HCV检测在缩短HCV窗口期的时间对比表
    2.5 接受治疗人群情况
    2.6 血清学分型
    2.7 EVR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的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3)苏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NK细胞比例异常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定量PCR法检测HCV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因分型
    2.2 外周血中NK细胞的含量比较
3 讨论

(5)东方田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学特征
    1.1 分类和分布
    1.2 形态和种群动态
    1.3 生长发育和繁殖
2 部分生物学特征
    2.1 部分解剖特征
    2.2 生理、血液和血清生化指标
    2.3 病理特征
3 遗传学研究
4 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研究
    4.1 野生东方田鼠体内微生物寄生状况
    4.2 封闭群东方田鼠体内微生物寄生状况
5 东方田鼠与实验动物化
    5.1 东方田鼠实验室化和封闭群东方田鼠的建立
    5.2 抗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
        5.2.1 东方田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现象:
        5.2.2 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抗性机制:
        5.2.3 日本血吸虫疫苗的研究:
    5.3 糖尿病动物模型
    5.4 自发性卵巢癌的动物模型
6 展望

(6)微阵列生物芯片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芯片概述
        1.2.1 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制备
        1.2.1.1 原位合成式生物芯片
        1.2.1.2 点样式生物芯片
        1.2.1.3 两种类型生物芯片的比较
    1.3 生物芯片图像获取
        1.3.1 生物芯片的信号检测
        1.3.2 生物芯片扫描仪的激光共焦扫描系统
        1.3.2.1 激光共焦扫描的基本原理
        1.3.2.2 共焦扫描系统
        1.3.3 扫描成像及相关的技术指标
        1.3.3.1 扫描成像与光学分辨率
        1.3.3.2 激光共聚焦扫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1.4 微阵列生物芯片数据分析
        1.4.1 图像分析
        1.4.2 数据提取与表达
        1.4.3 数据预处理和归一化
    1.5 数据存储与交换
        1.5.1 生物芯片数据库
        1.5.2 微阵列生物芯片的数据标准
第二章 微阵列生物芯片分析方法回顾
    2.1 引言
    2.2 网格定位
        2.2.1 定位参数的确定
        2.2.2 网格阵列的定位
        2.2.2.1 基于标记点的方法
        2.2.2.2 基于模板的方法
        2.2.2.3 基于投影的方法
    2.3 图像分割
        2.3.1 固定圆形分割法
        2.3.2 自适应圆形分割法
        2.3.3 自适应形状分割法
        2.3.4 直方图分割法
        2.3.5 图像分割的匹配策略
    2.4 数据提取与表达
        2.4.1 数据提取
        2.4.2 表达分析
        2.4.2.1 判定分析
        2.4.2.2 聚类分析
    2.5 生物芯片分析的关键问题
    2.6 论文研究任务与目标
        2.6.1 研究背景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2.6.2 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三章 微阵列生物芯片图像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投影结合数值统计的自动网格定位
        3.2.1 生物芯片的阵列特性
        3.2.2 基于投影的微阵列自动网格定位算法
        3.2.2.1 用投影对靶点阵列进行寻址
        3.2.2.2 图像投影的统计分析
        3.2.3 实验结果和比较
        3.2.4 讨论
    3.3 基于功率谱密度的图像自动倾斜校正算法
        3.3.1 产生倾斜的原因
        3.3.2 利用图像投影的功率谱密度实现自动倾斜校正
        3.3.2.1 图像相关性和能量谱
        3.3.2.2 生物芯片图像的自动倾斜校正算法
        3.3.2.3 实验结果
        3.3.3 自动倾斜校正改进算法
        3.3.3.1 原有校正方法的不足
        3.3.3.2 算法改进
        3.3.3.3 搜索步长的确定
        3.3.3.4 实验结果
    3.4 结合领域搜索的自适应圆形靶点分割算法
        3.4.1 靶点信号的分布及分割策略选择
        3.4.2 分割算法
        3.4.2.1 精确定位
        3.4.2.2 大小调整
        3.4.3 实验结果
    3.5 小结
第四章 微阵列生物芯片数据表达分析
    4.1 引言
    4.2 数据提取与预处理
        4.2.1 数据提取
        4.2.1.1 靶点信号提取及对比
        4.2.1.2 靶点背景提取及对比
        4.2.2 数据预处理
        4.2.2.1 描述方法
        4.2.2.2 数据的对数化
        4.2.2.3 其它预处理方法
        4.2.3 讨论
    4.3 临床检验生物芯片表达分析模型
        4.3.1 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生物芯片表达分析
        4.3.1.1 HCV的临床诊断基础
        4.3.1.2 表达分析模型的初步构建
        4.3.1.3 存在的不足
        4.3.1.4 采用变异系数逼近法进行数据筛选
        4.3.1.5 可调控低表达水平信号分析模型
        4.3.2 HCV芯片表达分析结果及讨论
        4.3.2.1 典型案例分析和讨论
        4.3.2.2 临床数据分析结果
    4.4 小结
    4.5 附表
第五章 面向临床应用的生物芯片自动分析平台
    5.1 引言
    5.2 激光共焦生物芯片荧光分析仪关键分析技术
        5.2.1 基于嵌入式系统和DSP处理器的生物芯片分析
        5.2.2 结果与性能评价
    5.3 生物芯片自动分析上位机工作站系统
        5.3.1 整体框架
        5.3.2 模块设计与实现
    5.4 面向检验分析的生物芯片数据库
    5.5 临床应用结果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主要工作
        6.1.2 结果和主要技术指标
        6.1.3 主要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7)基因芯片在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因芯片在肝炎病毒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二、基因芯片在肝炎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三、基因芯片在探讨肝炎病毒致病和致癌作用中的应用
    1. 基因芯片用来研究不同类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
    2. 基因芯片用来研究肝炎病毒的分子致癌机制
四、基因芯片在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8)HCV基因分型生物芯片探针设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探针设计
        1.1.1 HCV序列搜索方法
        1.1.2 HCV序列连配与比对[7]
        1.1.3 探针定位
        1.1.4 探针设计
        1.1.5 探针序列的筛选、优化
        1.1.6 6×6的探针阵列模式设计
    1.2 芯片制备
    1.3 样本检测
2 结果
    2.1 探针设计
        2.1.1 HCV序列查找搜索
        2.1.2 HCV序列连配与比对
        2.1.3 探针定位
        2.1.4 探针设计、优化
        2.1.5 探针的阵列模式设计
    2.2 芯片制备
    2.3 样本检测
3 讨论

(9)基因芯片检测血清标本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试剂
    1.3 HCV基因分型芯片检测
    1.4 HCV-RNA定性检测
    1.5 测序分析
    1.6 灵敏度实验
    1.7 特异性实验
2 结 果
    2.1 芯片检验结果
    2.2 基因分型芯片的特点
    2.3 芯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
3 讨 论

(10)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检测HBV基因多态性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标本来源
    1.2 HBV DNA多态性分析芯片
    1.3 上、下游引物
    1.4 PCR反应液
    1.5 其他试剂
    1.6 扩增仪和扫描仪
2 方法
    2.1 HBV DNA提取
    2.2 PCR扩增
    2.3 芯片杂交
    2.4 芯片结果显色及扫描
    2.5 结果判断
3 结果
    3.1 引物标记地高辛作为HBV多态性DNA芯片检测信号结果
    3.2 42例HBV DNA阳性患者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3.3 敏感度比较
    3.4 重复性测定
    3.5 杂交条件选择
    3.6 洗涤液选择
    3.7 酶联试剂反应时间选择
    3.8 50例各型肝炎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结果
4 讨论

四、HCV基因型检测芯片的设计与研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三价灭活菌对小鼠的免疫效力评价[D]. 赵志腾.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2]游离HCV核心抗原检测对不同基因型丙肝早期筛选早期治疗影响的研究[D]. 张力. 青岛大学, 2012(08)
  • [3]苏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NK细胞比例异常的关系[J]. 缪红芬,蒋立新,戚传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10(12)
  • [4]蛋白质芯片在病毒感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 临床检验杂志, 2009(04)
  • [5]东方田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J]. 肖国华,王宗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8(12)
  • [6]微阵列生物芯片分析方法研究[D]. 邓宁. 浙江大学, 2007(02)
  • [7]基因芯片在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应用[J]. 滕光菊,邹正升,李保森.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6(03)
  • [8]HCV基因分型生物芯片探针设计的探讨[J]. 甄国亮,齐名,陈亚利,熊华,王艾丽,李保仝,武建国. 临床检验杂志, 2005(02)
  • [9]基因芯片检测血清标本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J]. 施英娟,张冬雷,王跃国,张芹,陈莲英,毛红菊,赵建龙,毛丽萍,王惠民.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2)
  • [10]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检测HBV基因多态性及应用[J]. 马达,王惠民,张芹,王万相,蒋玲,郭乃洲,张冬雷,赵建龙,孙悦. 临床检验杂志, 2004(06)

标签:;  ;  ;  ;  ;  

HCV基因型检测芯片设计开发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