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社会的法律制度

论循环社会的法律制度

一、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明,任中山,桑宇,赵虎,滕婧杰[1](2021)在《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历程、成效及启示》文中认为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并且把建设循环型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通过梳理分析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建议:制定梯次推进"无废城市"和"无废社会"建设的长期战略;加快推进与"无废城市"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多渠道、常态化宣传教育体系,引导全社会践行"无废城市"理念。

高畅[2](2020)在《「第四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画」(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了日本「第四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画」即《推进第四次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基本计划》(2018.06)第一章和第二章的部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日本作为环境保护先进国,其先进的政策理论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本翻译报告以文本类型理论为标准,全译方法论为指导,从词汇翻译、标题翻译以及长句翻译三个层面,对翻译时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归纳,并进一步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旨在为今后此类日文材料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使之能够从中获得指导和启示。同时,希望能够为我国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翻译报告共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叙述了阅读相关文献、进行文本分析、学习翻译理论和准备翻译工具等翻译前的基本准备工作,并且简要概括了整个翻译实践过程;第二章列举了文本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在专业术语、专有名词、日语标题和长句的翻译四个方面对翻译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分析总结;第三章总结整个翻译实践过程,阐述译后心得。

谭琦璐,康艳兵[3](2020)在《资源贫国到资源强国: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经验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乏力等因素的驱动下,日本经过二十多年实践已建成循环型社会,实现了资源强国目标。从目标和规划制定、法律体系构建、经济手段运用、地域和行业两个维度推进、废弃物有效管理等方面总结归纳了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主要举措,并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经济发展等角度评价建设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目标、规划、法律、经济激励等方面需完善加强的具体建议。

杭正芳,徐波[4](2019)在《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文中指出本文基于原始文献和实地调研资料研究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的内容、优化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构建循环型社会制度体系,推行一系列经济手段,制定科学、严谨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并持续、有效地执行,是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的核心内容。提高循环的质量并着手建立国际物质循环系统,以小型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为样本推进静脉市场的正规化实现产业成熟,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的指标群范围扩展至整个环境、经济、社会层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整合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日本循环型社会路径的完善、深化和创新,日本的上述经验对于积极探索更有效的中国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具有启示作用。

叶军[5](2019)在《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研究:基于3R原则》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开始实施循环型社会建设,并依托废弃物减量化(reducing)、资源循环使用(recycling)与废弃物再生利用(reusing)(简称3R政策),成为世界上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本文以此切入点,首先对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内涵、基本目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绩效动态监控指标进行了翔实描述。在此基础上,从立法体系的构建、抑制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促进废弃物的循环使用与再生利用、安全完备的废弃物处理体系、环境教育的推广体系等层面,阐述日本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中采取的对策与措施。最后,针对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政策措施的渐进变革做了简要阐述。

王彬力[6](2016)在《关于日本循环型社会的研究 ——以3R为中心》文中认为本文以“3R”为中心对日本的循环型社会进行了初步研究。循环型社会是通过抑制产品成为废物、当产品成为可循环资源时促进产品的适当循环、并确保不可循环的回收资源得到适当处置,从而使自然资源的消耗受到抑制,环境负荷得到削减的社会形态。3R是由Reduce(减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再生利用)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新单词。3R原则主张按照减少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的顺序来削减废弃物的产生。日本从高度成长期开始只重视经济发展,导致大量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废弃物问题不断爆发,大量资源遭到浪费。经过重新审视和反思,决定构建循环型社会模式。日本循环型社会能够顺利发展,与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的构建、以3R为中心的社会活动的普及、环境意识的培养密切相关。现在的中国与过去的日本一样面临着环境问题。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环境政策中国从2009年开始发展循环经济。然而,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废弃物相关法律不健全、社会参与活动缺乏等一些问题。参考日本在构建循环型社会方面的实践经验会使中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启发。本篇论文通过文献调查及网络检索等方法,收集了日本循环型社会相关资料并且进行了分析。首先,从背景、历史、现状三个方面介绍了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其次,依次考察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法、回收再利用六法,明确了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再次,论述了以3R为中心的社会参与活动。具体考察了3R技术、与废弃物减量化及再次使用相关的社会活动、3R的普及运动、环境教育等内容。最后,本论文分析得出了日本在构建循环型社会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菁[7](2013)在《循环型社会中消费者环境义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层次及方式日益影响甚至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消费已不仅仅事关消费者的权利问题,其环境义务更是现实存在并值得重视的。然而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的权利,或是相对地更在乎企业、政府等主体在构建循环型社会中的责任,而忽略了消费者的义务。本文就此背景下从法律角度对这一群体的义务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其作出适当地规范和引导。

王越[8](2012)在《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设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已成为许多国家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和法律的重要理念。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对传统环境法提出了诸多挑战。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有助于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建立以及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应本着环境利益优先、预防为主和公众参与等原则,完善传统环境资源法律,以便通过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推进我国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刘学龙[9](2012)在《对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的探析》文中认为为了建设循环型社会,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保证其顺利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个环节,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的构建。对于循环经济在我国如何实行,我国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试点,并对其遇到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王红征[10](2012)在《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处在经济高速成长重要阶段的中国,每一个举动都与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西方世界的崛起是以占世界人口20%的国家消耗世界资源的80%以及污染环境为条件的。如今,同样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也要“崛起”,那么按照西方经验,中国也一定要争夺世界资源和污染环境。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在西方,上世纪70年代起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综合学派上升为主流学派。它们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占主导地位的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资本”为主体、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方式、以获取资本高额利润为目标、以不惜牺牲人类利益和自然环境为手段的生产方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发展初始期就不得不为发达国家已经造成的问题“埋单”。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硫压缩了未来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排放空间,使发展中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限制和困难。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西方垄断资本集团一直在把污染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世界经济发展不仅付出了巨大环境成本和廉价劳动力,还付出了巨大经济成本和高昂的金融外汇成本。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现状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已经难以为继了;低成本出口战略和以低端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难以继续为继;收入分配不公、国内市场发展不足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难以为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投资需求膨胀,经常造成总量失衡……。可以肯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新经济体、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上选择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相结合的指导模式,从而实现了从节约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到构建“循环型社会”的飞跃;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上选择了资源节约的指导模式,从而实现了从单纯的环境卫生措施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转变,并用循环经济指导和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建设;美国发展循环经济选择了重视环保的指导模式。因此,必须坚持从基本国情,在坚持和传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上,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成果,创新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刻不容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创新循环经济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第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作为科学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循环经济研究者至今没有阐述清楚的问题――自然、人类自身、人类活动、社会、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统地揭示了人类活动、劳动、活劳动、人类主观能动性与社会组织形式之间的内在逻辑,为循环经济学科学阐释人类活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层次地揭示了劳动、生产劳动、生产活动如何借助生产方式转换为经济活动、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如何借助经济学范畴建立循环经济理论框架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逻辑方法。第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全面地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革命同经济增长模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思路。第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资本循环的理论为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构建循环经济理论提供了直接可参考的理论模式。资本循环就是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是各种形式的资本循环中惟一能够直接承载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关系的资本形式。第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不是承载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永恒方式;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借助世界市场网络将其内部矛盾外溢,不仅造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矛盾而且造成整个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与矛盾;③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制造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些至今依然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纽结。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是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集中,认识以人为本,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方法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发展循环经济,实际就是在走用生态文明、信息化引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笔者认为,不管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么严重,也不管我国保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物价的压力有多么巨大,摆在世界和中国面前最大的危机依然是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借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实现低碳、增长目标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机理进行了较系统梳理;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观点,尝试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的航天发展模式,提出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静脉产业资源化模式,并对此进行了延伸分析。1.我国整个经济系统就像一个航天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就像主推进器,动脉产业生态化和静脉产业资源化就像航天器的二个助推器,实施的途径就像助推器与船体的连接机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就像航天器的运行轨道。2.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从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和社会层面系统阐述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实施途径。3.静脉产业资源化模式。借鉴德国经验提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和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4.从科学发展观入手,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进措施。未来中国时刻都要清醒:当代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它既是占总人口20%的西方人在占有全球80%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了工业化的世界,又是80%的人在占有20%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化的世界,还是当代80%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和全球100%人民的子孙无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二、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历程、成效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四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末端处置阶段(1954—1970)
    1.2 第二阶段:生活垃圾分类阶段(1970—1990)
    1.3 第三阶段:资源回收利用阶段(1990—2000)
    1.4 第四阶段:循环型社会构建阶段(2000年至今)
2 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制定长期战略和定期评估机制,持续推动目标实现
    2.2 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动措施,有效促进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2.3 建立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全社会参与
3 对我国建设“无废城市”的启示
    3.1 制定梯次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和“无废社会”建设的长期战略
    3.2 加快推进与“无废城市”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3 建立多渠道、常态化宣传教育体系,引导全社会践行“无废城市”理念

(2)「第四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画」(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翻译过程描述
    第一节 译前准备
        一、译前资料准备
        二、理论准备
    第二节 文本分析
        一、文本类型
        二、文本特点及难点
    第三节 翻译中所使用的工具
    第四节 翻译实施
        一、初译阶段
        二、再译阶段
        三、校对审核阶段
第二章 文本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专业术语的翻译
    第二节 专有名词的翻译
    第三节 日语标题的翻译
    第四节 长句的翻译
        一、分译
        二、减译
        三、换译
第三章 翻译实践总结
    第一节 翻译中发现的问题
    第二节 翻译心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原文/译文
附录2 :译文中的图表
附录3 :术语表

(3)资源贫国到资源强国: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经验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从理念到实践经历三个时期
    (一)第一时期:20世纪70年代
    (二)第二时期:20世纪90年代
    (三)第三时期:2000年以后
二、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主要举措
    (一)基于目标治理持续制定详细、明确的规划规划
    (二)构建层次分明、内容完善的法律体系
    (三)广泛采用经济手段对企业和居民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
    (四)以区域、行业两个主要维度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
    (五)以废弃物减量和正确处置为核心进行废弃物管理
三、日本第4期计划中的最新措施及效果评价
    (一)第4期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的新措施
    (二)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效果评价
四、对我国的启示及建议
    (一)持续制定循环经济专项规划,确保循环经济建设目标和行动的一致和延续性
    (二)科学研究支撑规划的目标指标体系,完善相应的监测统计核算体系
    (三)综合使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尤其要注重市场和经济手段的激励作用
    (四)强化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减量化和再利用的2R原则,探索发展2R新模式

(4)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一) 日本关于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的研究
        1.理论基础。
        2.建设重点。
        3.优化和深化。
    (二) 中国对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的研究
二、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的内容
    (一) 构建制度性基础设施
        1.硬法。
        2.软法。
        (1) 环境自主行动计划。
        (2) 生产者责任延伸。
    (二) 运用经济手段
        1.家庭垃圾收费制。
        2.收银台塑料袋收费制。
        3.产废税。
    (三) 制定《基本计划》
三、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的深化
    (一) 建立小型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
    (二) 《第4次基本计划 (2018年) 》中指标群的演化
四、对中国的启示
    (一) 构建软法治理模式
    (二) 逐步导入EPR
    (三) 开展废弃物处理行政的费用效益分析
    (四) 完善中国特色的小型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
    (五) 制定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的计划并定期点检

(6)关于日本循环型社会的研究 ——以3R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谢辞

(7)循环型社会中消费者环境义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循环型社会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和内容
    (二)循环型社会概念产生的背景
    (二)构建循环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二、消费者在循环社会构建过程中的角色及影响
    (一)对消费者在循环型社会中角色的阐释
三、循环型社会中消费者的环境义务及其立法现状
四、促进消费者履行循环型社会中环境义务的主要途径
    (一)国外经验借鉴
    (二)我国做法
        1、对消费者的建议
        2、对政府、企业的建议

(8)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 是促进循环型社会建立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三、建设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应坚持的原则
    (一) 环境利益优先原则
    (二) 预防为主原则
    (三) 公众参与原则
四、循环经济对传统环境资源法提出的挑战
    (一) 缺乏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规定
    (二) 经济发展功能与环境保护功能脱节
    (三) 以行政强制为主要法律手段
    (四) 环境资源公益诉讼权利缺失
五、健全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思考
    (一) 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 加速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二) 明确国家推进循环经济的职责, 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协调发展
    (三) 确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 与行政管理进行分权
    (四) 建立环境资源公益诉讼制度

(9)对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循环型社会及循环型社会法
    (一) 循环型社会
    (二) 循环型社会法
二、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
    (一) 立法目的
    (二) 对重要概念的法律界定
    (三) 建立循环型社会必须依靠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因此, 该法对它们规定了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我国走循环型社会之路的必要性
    (一)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
    (二) 是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的有力保证
    (三) 是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四、我国在构建循环型社会进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五、法制建设与循环型社会

(10)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一)研究思路的出发点
        (二)具体研究思路
        (三)论文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循环经济思想的历史追溯
    一、中国古代的人与自然、环保的思想、观点
        (一)“人与自然和谐”和“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环保观价值观
        (二)“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演变
    二、西方的环境运动到与循环经济
        (一)环境运动的初兴:资源保护运动
        (二)环境运动的再起:卡逊和世界地球日
        (三)现代环境运动的高潮:绿党与激进环境运动
        (四)西方社会的环境思潮
    三、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活依靠自然界”
        (二)社会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媒介
        (三)人同自然界物质能量的变换——依靠劳动
        (四)小结
    二、马恩在分析生产一般时体现出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人与自然关系中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
        (二)一般财富生产中的循环经济问题
    三、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体现出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循环经济相关问题
        (二)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剥削劳动力、过度利用资源环境
        (三)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规模化工业生产与科技带来的增值
        (四)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资本循环中不变资本的节约
        (五)“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技术的“资本主义的应用”与循环经济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循环经济思想给我们的指导和启示
    五、小结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 《资本论》中有关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
        一、循环经济的内容与原则
        (一)主要内容
        (二)重要原则
        二、《资本论》中有关循环经济运行机理的先声
        (一)《资本论》中的三个系统
        (二)《资本论》中的“3R”思想
        (三)《资本论》中的“循环”思想
        (四)《资本论》中的自然资源价值
        三、小结
    第二节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循环经济运行一般机理
        一、市场经济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二、外部性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三、资源定价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四、公共物品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五、代际分配理论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六、制度经济学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七、政府干预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政府干预理论
        (二)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三)效益理论与政府干预
        八、制度变迁与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变迁理论
        (二)技术变迁与循环经济
        (三)制度变迁与循环经济
        九、基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社会分工理论
        (二)社会分工与循环经济运行
        十、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循环经济运行机理
        (一)产业价值链理论
        (二)产业价值链与循环经济运行
第四章 循环经济运行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应用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启示
        一、德国循环经济实践
        (一)发展历程
        (二)法律体系
        (三)政府支持
        (四)中介组织
        (五)实施效果
        (六)未来方向
        (七)经验总结
        二、日本循环经济实践
        (一)发展历程
        (二)法律体系
        (三)角色定位
        (四)实施途径
        (五)政策措施
        (六)经验总结
        三、其他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
        (一)美国社区中的契约安排模式
        (二)芬兰的公众参与模式
        (三)丹麦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第二节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难点与实证分析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与现状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动因
        (二)循环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主要难点与障碍因素分析
        (二)解决与推进措施
        三、对目前循环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
        (一)农业生态园区的典型实践
        (二)工业生态园区的典型实践
        (三)试点城市——贵阳的典型实践
        (四)试点省——辽宁的典型实践
        四、总结
第五章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构建与定位
    第零节
        一、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处于快速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二)经济面临复杂的环境问题
        (三)循环经济实践从工业领域开始
        二、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航天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的产生过程
        (二)航天发展模式的主要内涵
        (三)航天模式的主要特点
        (四)航天模式的推进流程
    第一节 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
        一、生态农业的实现
        (一)生态农业的实施
        (二)单个农户的实现途径
        (三)农业产业生态园的实现途径
        (四)社会的实现途径
        二、生态工业的实现
        (一)生态工业的实施
        (二)企业的实现途径
        (三)园区的实现途径
        (四)社会的实现途径
        三、生态服务业的实现
        (一)服务主体生态化
        (二)服务途径清洁化
        (三)消费模式绿色化
        (四)与其他产业生态耦合化
    第二节 静脉产业资源化模式
        一、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
        (四)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的运作
        二、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
        (一)废旧家电处理的现状
        (二)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位与推进措施
        一、全国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
        二、确立静脉产业的产业地位
        三、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
        四、从发展规划入手加强宏观导向
        五、构建循环经济评价体系
        六、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历程、成效及启示[J]. 王永明,任中山,桑宇,赵虎,滕婧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04)
  • [2]「第四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画」(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高畅.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3]资源贫国到资源强国: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经验及启示[J]. 谭琦璐,康艳兵.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0(01)
  • [4]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J]. 杭正芳,徐波. 经济研究参考, 2019(07)
  • [5]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研究:基于3R原则[J]. 叶军. 国外社会科学, 2019(01)
  • [6]关于日本循环型社会的研究 ——以3R为中心[D]. 王彬力. 北京林业大学, 2016(12)
  • [7]循环型社会中消费者环境义务问题研究[A]. 张菁. 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2013
  • [8]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设探析[J]. 王越.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2(04)
  • [9]对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的探析[J]. 刘学龙. 法制与社会, 2012(18)
  • [10]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 王红征. 河南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论循环社会的法律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