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 GPS 的时间同步装置

一种基于 GPS 的时间同步装置

一、一种基于GPS的时间同步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剧晶晶[1](2021)在《基于工频数据的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文中提出馈线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核心,它利用配电线路上装备的馈线终端,实时监视线路的运行状况,采集电气量信息,线路故障时,可快速进行故障定位、隔离与恢复供电。而馈线终端对电气量的采集、故障的处理都必须建立在统一的时间基准上,因此,研究馈线自动化中馈线终端之间的时钟同步技术是很有必要的。目前馈线自动化常用的时钟同步方式是:以北斗/GPS卫星授时信号作为标准时钟源,通过NTP/SNTP协议、IEEE1588协议、DL/T 634.5104协议对馈线终端本地时钟进行授时。由于这些协议都是用通信网络传输高精度时钟信号,因此传输过程中会出现难以确定的网络延时,这就必然会造成馈线终端间的时钟同步误差。本文从消除时钟同步误差入手,选择将网络延时最大的DL/T 634.5104规约对时方式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工频数据的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本时钟同步技术采用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将电网工频频率值作为对时参考量。根据电网频率值是时刻变化的,且同一时刻不同馈线终端计算的电网频率值是相同的这一特点,用电网频率值对每个周波进行标定;进而利用电网频率值和电压相位信息,通过频率值比对,确定馈线终端之间频率相同的时刻;计算其时钟偏差,实现时钟同步。本时钟同步技术可有效弥补DL/T 634.5104规约对时过程中产生的时钟同步误差,提高了馈线终端的对时精度,且提升了对时经济性和可靠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首先,本文对馈线终端之间时钟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本文将围绕消除时钟同步误差展开研究。2.其次,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时钟同步方式的分析与比较,最终确定了对DL/T634.5104规约对时方式进行优化,消除终端之间的对时误差。3.然后,本文研究了电网频率时刻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利用频率值对电压每个周波进行标定的思想。根据此思想,研究了一种基于修正采样序列的傅里叶测频算法,可精确测量出电压每个周波的平均频率。4.最后,本文分析了配电线路上首末端电压相位偏差不大的特点;接着从理论研究和实验仿真两方面对提出的时钟同步技术进行了验证,确定本时钟同步技术的精确性和可行性,同步精度可提升至1ms以内,可满足馈线终端的时钟同步精度要求。

郭明,周玉泉,陈才,周志杰,郭可才[2](2020)在《北斗导航授时的移动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时间同步装置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各测量传感器间的时空配准技术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其中时间同步问题尤为关键。针对惯导系统与激光雷达和全景相机之间的时间精确同步问题,结合北斗导航授时系统提出自行设计时间同步装置的方式,对集成激光雷达、惯性导航系统、全景相机等测绘传感器的车载测量平台,提供时空配准信息。以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移动测量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该系统采集点云数据,使用设计生产的时间同步装置和编制的上位机软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结合进行精确授时。最终时间同步精度达到了0.1μs,验证了时间同步装置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宋昱辰[3](2020)在《面向远距离时钟同步的电力系统时钟系统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依托统一的时钟同步系统。随着电力系统开展“三型两网”的建设,更多智能化、分布式装置接入电网,电力系统中部分装置的时钟同步精度需要达到纳秒级。针对传统的远距离时钟同步方式无法满足时钟同步尤其是远距离时钟同步高精度要求这一情况,本文研制了一种面向远距离时钟同步的电力系统时钟系统,该系统与传统时间同步设备相比精度和稳定性更高。对比多种时钟同步方式,通过PTP协议实现时钟同步可以达到更高的精度,但是PTP协议应用于以太网的时钟同步随着同步距离的提升需要多个交换机,成本上升的同时精度也急剧下降。本文结合电力系统成熟的SDH网络,提出通过PTP over SDH实现远距离高精度时钟同步方式的方案。本文研制的时钟同步系统还包含卫星时钟同步、B码时钟同步、基于PTP/NTP/SNTP协议的网络时钟同步。多种同步方式互备,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各个场景的应用要求。本文研制的时钟同步系统主要包含卫星信号接收模块、时间频率同步模块和电源模块。卫星信号接收模块实现接收GPS/BD卫星信号的功能。时间频率同步模块采用了“FPGA+ARM”的硬件架构,论文对该模块各种时钟同步方式的硬件设计进行综合阐述,介绍了各种核心芯片及辅助电路等。其中,PTP over SDH依靠FPGA结合E1信号转换芯片实现PTP协议在SDH网络内的E1信号传输。电源模块为时钟系统进行供电,设计的整体电源网络经过了仿真验证及去耦处理。时钟同步系统选用恒温晶振作为频率源,本文对晶振老化漂移进行误差分析,采用了外部标准频率结合锁相环的频率漂移控制方案,介绍了锁相环的硬件设计。对于缺乏外标频的情况,本文采用了北斗信号结合卡尔曼滤波和PID控制对晶振进行频率驯服的控制方案。两种方案经过测试验证均对晶振的频率控制有良好的效果。在无外标频且北斗信号丢失时,时钟同步系统采用卡尔曼滤波对晶振频率漂移进行预测及修正,完成时钟同步系统的守时。针对时钟同步系统的PCB设计,本文进行了层叠、走线、布局等设计,综合考虑了PCB信号完整性及电源完整性。最后,本文对于研制的时钟同步装置进行相关测试,包括各种时钟同步方式的精度测试,报文通信的测试以及守时功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的时间同步方式均工作正常,指标精度可以达到典型值;PTP over SDH精度可以满足电力系统远距离同步的时间精度要求;晶振守时精度可以在卫星信号丢失情况下保持较高。

钱斌,蔡梓文,肖勇,张恒,彭曙蓉,苏盛,曹一家[4](2020)在《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攻击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传统上,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主要依赖基于安全边界的纵深防护体系,对其他形态网络攻击考虑不足。分散分布的电力监控系统高度依赖时间同步系统进行电网的监视与保护控制,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可诱骗时间同步装置输出错误的时钟同步信号,造成时间紊乱,并通过电力监控系统工作机制造成攻击破坏后果。分析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的机制与时间同步欺骗攻击原理,结合典型电力监控系统工作机制,分析了时间同步攻击的危害模式和破坏后果,总结了应用各种检测技术检测和防护时间同步攻击的有效性,最后结合最新时间同步装置技术规范和不同电力监控系统对时间偏差的容许范围,分析了新规范对不同类型电力监控系统时间同步攻击防护的有效性。

刘亮,苏盛,钱斌,蔡梓文,肖勇[5](2020)在《计量自动化系统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危害与防护》文中认为针对卫星导航系统的网络攻击可造成时间和空间位置基本信息错乱,已发展成为网络空间的现实威胁。计量自动化系统以卫星时钟源为主用,通过分层级对时机制使得分散分布的计量终端工作在统一时间基准上。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可转发或发送伪造的卫星导航电文,诱使电力时间同步装置输出错误时间,进而借助电力监控系统工作机制展开攻击破坏。在分析电力时间同步装置工作机制与计量系统时间同步与业务功能实现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卫星时间同步攻击的攻击破坏模式及危害。基于卫星时钟信号与晶振频率误差特点,构建基于补偿恒温晶振频漂后的时间参考体系,检测卫星时钟源在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下是否异常,确保计量主站侧卫星时钟源的可靠性。基于FPGA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和规避虚构卫星时钟的时间同步攻击影响。

辛正祥[6](2019)在《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线路双端必须配备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实时时钟,且双端时钟必须保持绝对同步。同时,行波波速的不确定性对测距精度有较大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基于绝对时间同步和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法在无需外部同步装置对双端时钟对时条件下,即可获取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绝对时刻,实现双端故障测距。本文采用光纤作通信通道,给出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案。方案中提出了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和消除波速影响的行波测距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行波测距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光纤通信在故障测距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将光纤通信与行波测距原理结合实现故障定位思路。2.对基于绝对时间同步和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法的原理分别进行阐述,分析两种方法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评价。最终选取光纤作为通信通道,提出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案。3.分析所提定位方案的整体测距系统结构,并提出方案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专用通道和复用通道下脉冲信号的传输时延以及时延的测定方法,并对脉冲信号的选取和工作方式作详细分析。4.提出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该方法在线路两端分别配备信号收发信装置,利用两端得到的时间信息分别进行测距。将两端测距结果取平均值,得出最终测距结果,提高测距精度和可靠性。5.提出消除波速影响的行波测距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初始行波和脉冲信号的时间差作为故障区段判别依据,进而利用公式消去波速参数,最终得到不含波速的测距公式,消除了波速对测距结果的影响。6.搭建了220kV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模型以及点对点光纤通信系统模型。计算分析不同故障距离下的故障行波特性,并验证了本文所提两种定位方法的准确性和通用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无需双端对时条件下实现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测距精度满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要求。利用文中所提消除行波波速的测距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测距精度,测距可靠性高。本文所提的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故障定位方案在工程中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利用GPS同步方式的双端测距方法配合使用,两种方法能够保证测距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朱小锴,赵晓铎,李超,蔺立,许圣龙[7](2018)在《基于多时源的高稳时间同步装置的研制》文中指出时间同步装置作为智能变电站设备的时间同步源,对变电站各设备的正常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国家电网对时同步装置提出了"四统一"要求,对装置的外观和接口进行规范,提高了授时和守时的精度,改进了多时源切换逻辑等;在此背景下,按照的国家电网的新规范要求,从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等各方面对时间同步装置的开发提出了设计和实现方案,对时间同步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解决方法,采用时源优先级分组策略实现多源切换,并提出恒温晶振的预热补偿机制,有效的克服晶振预热不充分带来的守时时间累积误差增大问题。

王宇,陈伟,范晓东[8](2018)在《BDS多模授时技术在电力时间同步装置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卫星信号受环境影响时,会出现授时系统可靠性不够高、安全性差等问题,在原卫星授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IRIG-B时间码作为第3种外部时钟源,通过多模高精度授时算法和驯服守时技术,得到高精度时间同步。实验结果证明该电力时间同步装置能够满足设备的应用需求,可以明显提高授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周水斌,尹明,闫志辉,郑拓夫,严春香[9](2017)在《时间同步装置的高稳定性输出设计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为实现时间同步装置高稳定输出,针对多时源选择、守时算法、动态调整这3个关键环节提出了方法及实现步骤。在多时源选择方面,提出基于聚类算法的外部独立时源选择策略,对关联时源的品质输出进行了分析;在守时算法方面,提出了基于余数动态分摊的自适应精确守时算法,并分析了晶振参数对守时精度的影响;在动态调整方面,提出了基于硬件实现的频率与相位实时跟踪方法,当外部时源与本地时源相差较大时,本地时源频率与相位以小步长匀速逼近外部时源,并趋于稳定。试验证实,所提方法在守时精度与相位和频率动态调整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时间的高稳定性输出。

张健全[10](2016)在《一种异步双端行波测距校验新方法》文中认为为了检验行波测距装置的运行状态,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并解决跨区域线路双端行波测距装置同步测试协调等复杂问题,针对双端测距的校验,提出了基于B码对时的非同时双端测距检验方法。利用时间可重复设置的GPS时间同步装置,一方面以B码对时的方式授时给行波测距装置;另一方面给行波测距校验仪提供触发脉冲,这样,双端测距可不必在同一时刻进行,而只需约定好同组测试波形的触发时刻,两端分开进行即可。行波测距主站自动识别发生在同一故障时刻的双端故障数据,合成测距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基于B码对时的非同时双端测距检验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该方法给行波测距装置和校验仪时钟同步的问题以及异地非同时进行双端测距校验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为保障行波测距装置稳定、安全、经济运行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二、一种基于GPS的时间同步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GPS的时间同步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频数据的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时钟同步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2.1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安排
第2章 馈线自动化中的时钟同步技术
    2.1 馈线自动化技术
        2.1.1 就地式馈线自动化
        2.1.2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
        2.1.3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2.2 配电网时钟同步技术的应用
    2.3 馈线终端时钟同步需求
    2.4 馈线终端间的时钟误差
        2.4.1 时间的概念
        2.4.2 馈线终端间的时钟误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方式
    3.1 卫星授时
        3.1.1 GPS卫星授时
        3.1.2 北斗卫星授时
        3.1.3 北斗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势
    3.2 NTP/SNTP网络时钟同步技术
    3.3 IEEE1588 网络时钟同步技术
    3.4 DL/T634.5104 时钟同步技术
        3.4.1 DL/T634.5104 的应用规则与参数
        3.4.2 DL/T634.5104 规约时钟应用报文
        3.4.3 DL/T634.5104 规约时钟同步过程
    3.5 时钟同步方式的选择
        3.5.1 卫星授时在馈线自动化中的应用
        3.5.2 三种时钟同步协议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修正采样序列的傅里叶测频算法
    4.1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分析
        4.1.1 电力系统频率的概念
        4.1.2 电力系统频率偏移理论分析
        4.1.3 周波平均频率的概念
    4.2 傅里叶测频算法原理
        4.2.1 频率测量的本质
        4.2.2 傅里叶测频算法过程
        4.2.3 傅里叶测频算法理论误差
        4.2.4 傅里叶测频算法理论误差改进
    4.3 修正采样序列
        4.3.1 误差分析
        4.3.2 非同步采样下的测量方法
        4.3.3 修正采样序列方法
        4.3.4 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的建立
    4.4 算法实现流程
    4.5 算法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电网频率值的DL/T634.5104规约对时优化
    5.1 DL/T634.5104规约的时钟同步误差
    5.2 配电线路上首末端电压相位偏差分析
    5.3 利用电网频率值的馈线终端时钟同步方法
        5.3.1 时钟同步的系统结构
        5.3.2 技术要求
        5.3.3 整个系统时钟同步流程
    5.4 本文时钟同步方法的同步精度
    5.5 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对时优化仿真实验
        5.5.1 实验平台的搭建模型
        5.5.2 仿真实验过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北斗导航授时的移动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时间同步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时间同步系统方案设计
    1.1 硬件电路整体方案设计
    1.2 北斗卫星系统导航授时
    1.3 基于单片机的激光雷达与惯导驱动设计
        1.3.1 激光雷达CAN通信协议
        1.3.2 UTC时间转换算法
2 上位机软件设计
    2.1 软件架构设计
    2.2 软件界面设计与数据处理
3 整体系统测试与分析
    3.1 时间同步装置系统测试
    3.2 同步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3.2.1 系统运行时误差
        3.2.2 传感器自身误差
4 结论

(3)面向远距离时钟同步的电力系统时钟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时钟同步方式的研究内容
        1.2.1 GPS/BD卫星时钟同步
        1.2.2 有线时钟同步
        1.2.3 网络时钟同步
    1.3 论文安排
第二章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IEEE1588协议及远距离时钟同步授时方案
        2.1.1 IEEE1588协议时钟类型
        2.1.2 时钟同步报文
        2.1.3 IEEE1588协议时钟同步过程
        2.1.4 IEEE1588时间戳位置意义
    2.2 PTP over SDH
    2.3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4 整体硬件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3.1 卫星信号接收模块
    3.2 时间频率同步模块
        3.2.1 ARM芯片及ARM最小系统
        3.2.2 FPGA芯片及相关配置
        3.2.3 B码时钟同步的硬件设计
        3.2.4 NTP网络时钟同步的硬件设计
        3.2.5 PTP网络时钟同步的硬件设计
        3.2.6 PTP over SDH时钟同步的硬件设计
    3.3 电源模块
        3.3.1 电源网络设计及仿真
        3.3.2 去耦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晶振频率控制
    4.1 恒温晶振介绍及误差分析
        4.1.1 晶振参考指标
        4.1.2 晶振秒误差
    4.2 基于外部标准频率源的数字锁相环
        4.2.1 10M鉴相电路
        4.2.2 低通滤波器
        4.2.3 低通VCO压端控制
    4.3 基于北斗信号的晶振频率控制
        4.3.1 卡尔曼滤波
        4.3.2 PID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钟同步系统PCB及PI/SI设计
    5.1 时钟同步装置PCB层叠及走线设计
        5.1.1 PCB层叠设计
        5.1.2 PCB布线和布局
    5.2 时钟同步装置PCB信号完整性
        5.2.1 反射
        5.2.2 串扰
    5.3 时钟同步装置PCB电源完整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时钟同步系统功能指标测试
    6.1 数据收发功能测试
        6.1.1 PTP报文收发测试
        6.1.2 NTP报文收发测试
    6.2 通信指标测试
        6.2.1 GPS/BD卫星授时指标测试
        6.2.2 时钟同步系统守时功能测试
        6.2.3 多种同步方式通信指标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攻击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卫星同步时钟机制与时钟欺骗原理
2 时间同步攻击危害模式和后果分析
    2.1 集中分层式对时系统时间同步攻击
    2.2 分散分布式对时系统时间同步攻击
3 时间同步攻击防御识别技术
    3.1 基于电网视角的时间同步攻击检测技术
    3.2 基于时间跳变检测的时间同步攻击检测技术
    3.3 基于卫星信号的时间同步攻击检测技术
4 结语

(5)计量自动化系统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危害与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量系统对时机制与攻击危害分析
    1.1 分层对时机制
    1.2 计量系统时间同步攻击危害分析
2 计量系统时间同步攻击防护方案设计
    2.1 防护方案分析
    2.2 防护方案设计
3 时间同步攻击的检测实验
4 结论

(6)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行波测距技术研究现状
        1.2.2 通信系统在故障测距中的应用现状
        1.2.3 行波故障测距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3.1 本文所做的工作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双端行波法故障定位原理
    2.1 基于绝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
        2.1.1 测距原理
        2.1.2 对时方式
    2.2 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
        2.2.1 测距原理
        2.2.2 通道选择
    2.3 两种测距原理的比较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行波故障测距方案
    3.1 测距方案
        3.1.1 总体方案
        3.1.2 关键技术分析
    3.2 测定光纤通道时延
        3.2.1 专用光纤方式下的时延
        3.2.2 复用光纤方式下的时延
        3.2.3 通道时延测定方法
    3.3 脉冲信号的选择及工作方式
        3.3.1 脉冲信号的选择
        3.3.2 工作方式
    3.4 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
        3.4.1 测距原理
        3.4.2 计算故障距离
        3.4.3 故障定位流程
    3.5 消除行波波速影响的行波故障测距
        3.5.1 测距原理
        3.5.2 判断故障区段
        3.5.3 计算故障距离
        3.5.4 故障定位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验证
    4.1 仿真环境简介
    4.2 仿真建模
        4.2.1 仿真模型
        4.2.2 仿真模块及相关参数设置
    4.3 仿真验证分析
        4.3.1 光纤通道时延TC测定
        4.3.2 基于光纤时间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仿真验证
        4.3.3 消除波速影响的行波故障测距仿真验证
    4.4 两种方法测距精度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基于多时源的高稳时间同步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时钟的硬件设计
2 时钟的软件设计
3 关键技术
    3.1 外部时源信号采集
    3.2 多源选择策略
        3.2.1 初始化时源选择
        3.2.2 运行态时源选择
    3.3 基于高精度恒温晶振的守时策略
4 实验结果
5 结语

(8)BDS多模授时技术在电力时间同步装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多模授时方法
    1.1 卫星授时
    1.2 B码授时
    1.3 多模授时优势
2 系统架构
    2.1 时钟源接收单元
    2.2 驯服单元
    2.3 数据处理单元
    2.4 信号输出单元
    2.5 电源转换单元
3 多模高精度授时算法
4 系统应用
5 结束语

(9)时间同步装置的高稳定性输出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聚类算法的多源选择策略
    1.1 外部独立时源判别方法
    1.2 关联时源处理方法
2 基于余数动态分摊策略的守时技术
    2.1 理论依据
    2.2 基于余数动态分摊的守时算法
    2.3 OCXO的选择
3 时源切换过程的输出稳定性设计
    3.1 软件实现方法
    3.2 硬件系统架构
4 实验结果
5 结语

(10)一种异步双端行波测距校验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IRIG-B(DC)时间码(以下简称B码)
3 时间同步装置结构
4 检验方案
5 方案的优点
6 结语

四、一种基于GPS的时间同步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频数据的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D]. 剧晶晶.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2]北斗导航授时的移动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时间同步装置设计[J]. 郭明,周玉泉,陈才,周志杰,郭可才.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S2)
  • [3]面向远距离时钟同步的电力系统时钟系统研制[D]. 宋昱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4]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攻击研究综述[J]. 钱斌,蔡梓文,肖勇,张恒,彭曙蓉,苏盛,曹一家. 电网技术, 2020(10)
  • [5]计量自动化系统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危害与防护[J]. 刘亮,苏盛,钱斌,蔡梓文,肖勇. 南方电网技术, 2020(01)
  • [6]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D]. 辛正祥.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7]基于多时源的高稳时间同步装置的研制[J]. 朱小锴,赵晓铎,李超,蔺立,许圣龙.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12)
  • [8]BDS多模授时技术在电力时间同步装置中的应用[J]. 王宇,陈伟,范晓东. 导航定位学报, 2018(04)
  • [9]时间同步装置的高稳定性输出设计方法[J]. 周水斌,尹明,闫志辉,郑拓夫,严春香.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12)
  • [10]一种异步双端行波测距校验新方法[J]. 张健全. 企业技术开发, 2016(06)

标签:;  ;  ;  ;  ;  

一种基于 GPS 的时间同步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