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的移动增值业务看移动终端的发展

从新的移动增值业务看移动终端的发展

一、从移动增值新业务看移动终端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倩[1](2021)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研究》文中认为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已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移动互联网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和缩影,影响和改变着国家治理模式、企业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无论在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价值转移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本文基于相关理论与文献研究,以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为主线,采用实证研究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驱动因素和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系统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动因与演进路径。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价值转移、驱动因素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对数字经济与共享经济、移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平台型企业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科学界定,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特征绘制出移动互联网产业图谱,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形成条件与基础,归纳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动因与演进路径,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研究假设,本文建立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概念模型,借助确定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阐述了潜变量与观测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特征进行研究,系统探讨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与数字消费需求变化的耦合关系,进而分析了数字消费行为及演变趋势、数字消费者在价值转移中的行为以及网络外部性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影响;再次,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竞合博弈的分析,结合案例研究,验证了相关研究假设,探讨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实现机制。基于上述研究逻辑与思路,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开放式平台型组织是开放式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新型主体;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价值转移受若干关键因素的影响;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与数字消费行为存在耦合关系;以“用户需求”为宗旨的价值共创主导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与价值创造;数字赋能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主体之间耦合共轭;平台型企业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节点;移动互联网产业场景中的数字赋能具有客观性和倍增效应。研究表明,由于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价值转移形成条件与基础不同,产业价值转移的驱动因素有共性和特性之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驱动因素为顾客需求、技术进步、数据资源、开放式平台、价值共创、网络能力和创新绩效。本文主要的创新点:第一,揭示并归纳出移动互联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驱动因素。数字经济视阈下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驱动因素为顾客需求、技术进步、数据资源、开放式平台、价值共创、网络能力和创新绩效。第二,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厘清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各驱动因素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概念模型。第三,揭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实现路径与关键节点。本研究基于数字化视角,系统研究了价值转移对企业战略动态演化的驱动作用与机制,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实现路径包括依托于新兴技术并有效利用数据资源,打造开放式平台组织,建立价值共创场所和机制,全方位扩大企业网络能力。平台型企业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节点。

林东岱,田有亮,田呈亮[2](2014)在《移动安全技术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移动通信与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但移动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关键移动安全技术亟待解决。本文从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两方面研究了移动安全技术问题。第一,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终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介绍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移动通信在各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所面临的安全技术问题,重点阐述了4G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移动终端发展状况;第二,从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本身的特性综述所面临的主要移动安全问题,重点介绍了3G和4G的安全问题、移动终端安全问题和威胁;第三,介绍目前解决移动安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移动安全接入机制、各种移动网络安全标准、相关密码标准和算法、移动终端安全评测体系等;第四,针对当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主要技术手段未能解决的移动安全技术问题,综述移动应用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和挑战,同时提出建议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李晶晶[3](2012)在《辽宁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08年电信体制改革重组,中国电信承接中国联通CDMA移动业务资产和用户以来,中国电信推出移动业务自主品牌“天翼”,并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截至2012年5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达到1.43亿,其中3G用户达到4800万,有线宽带用户达到8200万,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68亿。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电信的3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42个地市、2055个县(市)和6000多个发达乡镇,是中国大陆目前覆盖最广最好的3G网络。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辽宁省分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包括省分公司和14个地市分公司,是2002年电信拆分之后(南方21省中电信,北方10省中网通)中国电信在辽宁省成立的分支机构。随着2008年通信业重新分割,辽宁联通CDMA移动业务同时划转至辽宁电信承接经营。虽通过几年的探索经营,辽宁电信将CDMA移动业务从接手时不足80万用户发展到至今的300余万用户,但由于电信缺乏移动业务经营经验和南电信、北移动的潜在分配规则等因素,辽宁电信的移动业务市场拓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困难,目前,中国电信CDMA业务仅占辽宁移动用户市场份额的10%。本论文通过辽宁电信内外部环境分析及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针对辽宁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在市场营销推广上的品牌策略、产品套餐设计、价格策略、营销体制、渠道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分析;深入阐述了辽宁电信在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与改进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此外,论文在营销策略的“营销模式选择”一节中提出辽宁电信移动通信业务新的营销模式——“体验跟进式”外呼营销。即运用体验营销的方式提高移动增值业务的电话营销成功率,从而提升移动用户附加值,增加企业收入及用户忠诚度。从目前通信业语音资费下调的政策看,运营商都将移动通信业务的收入重点转向增值产品的营销推广中,而作为增值业务的有效营销方式,“体验跟进式”外呼营销模式必然是首选。论文也通过该电话营销模式的优劣势分析,制定出更好的实施策略,已达更优效果。

张志军[4](2012)在《信息经济视角下的电信服务市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经济视角下,新的电信服务市场策略不可能仅仅是简单的业务结构调整,运营商需要从信息经济的特性出发,结合对电信服务市场形势的把握,努力围绕核心竞争力重构更有效的策略方案,才能保持基业长青。我国电信业在经历长时间高速发展阶段后,近几年步入了转型期,转型的最终方向是由单一的业务提供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发展。融合、移动、3G是目前最热门的短语,本文聚焦在新形势下电信服务市场多个维度的企业策略研究。本论文的目标是:深入研究信息经济的新特点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电信服务市场、信息经济、电信产品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电信服务市场分析的角度,涵盖了市场定位、产品设计、产品定价、产品创新、用户锁定、渠道选择等各个方面,指导或直接服务于电信服务企业管理的实践。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基于信息经济相关理论,研究信息经济视角下的电信服务市场结构,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2.通过对电信服务渠道选择的博弈分析,研究了渠道适配性问题,并且应用专家问卷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信服务渠道效益评估指标体系;3.研究了电信产品等级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不同用户群差别定价研究模型;4.研究了在信息经济条件下,电信用户锁定与转换的利益和成本,提出了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用户锁定或转换是有利的,如何才能最经济地进行用户转换的研究模型;5.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电信运营商,在位者与新进入者,主导运营商与中小运营商之间创新与跟随策略的选择模型及纳什均衡;6.研究了由网络外部性所引发的电信产品设计的竞合关系,是先要市场,还是先要利润,两者如何才能达到平衡等问题,并提出了分析模型;7.研究并提出了电信服务产品用户接受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关产品改进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了用户差异化问题博弈分析模型,探讨了多重定价模式对博弈方及整体社会效率的影响;2、探讨了静态、动态情况下,存在转移成本和网络外部性情况下,运营商和用户之间,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关系,推导出纳什均衡条件,并从此提出策略建议;3、通过合作和产品兼容性数学模型,推导出一系列竞合关系规则。

向洪锐[5](2010)在《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研究》文中提出从2008年10月接手CDMA资产和用户以来,中国电信展开了自主品牌的“天翼行动”。在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09年7月底,中国电信的3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42个地市、2055个县(市)和6000多个发达乡镇,是中国大陆目前覆盖最广最好的3G网络;在用户发展方面,不仅成功地扭转了用户不断流失的局面,还实现了用户规模的正增长。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电信移动用户高达4678万户,与运营之初的有效用户数2840万户相比,净增1838万户,而四川电信也从接手时不足80万用户发展到至今300多万用户。与其他两家运营商比较,在3G终端的应用方面,其天翼品牌的CDMA2000, EVDO 3G手机在销量上一直名列前茅,在3G数据卡的市场占有率上,更是遥遥领先,这也意味着中国电信在当前的3G应用上先拔头筹,取得了领先的优势。纵观中国电信在运营CDMA网络一年来的表现,其成绩可圈可点。但如果中国电信因此而放弃进一步的努力和自我完善的话,那中国电信宏大的市场目标,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了!原因很简单,仅仅从规模上来看,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已经突破5亿,达到5.08亿户,中国联通移动用户达到1.43亿户。相比起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规模而言,中国电信4千多万的移动用户规模实在是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远远不能和上述两家运营商相提并论。在网络覆盖层面来看,中国电信虽然建成了目前国内覆盖最广的3G网络,但在2G覆盖水平上,仍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有较大差距;在移动网络和移动业务运营经验来看,中国电信则是不折不扣的新兵,实在没有资本而固步自封。因此本论文主要是针对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在市场营销推广上的广告促销宣传、产品套餐设计、价格策略、营销体制、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电信目前现状提出了优化和改进,即将中国电信打造成为全业务经营运营商,在中国电信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融合业务套餐形式,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推出不同的套餐模式,优化套餐形式,提高套餐使用率;在渠道建设方面要增强社会化渠道尤其是大卖场等核心渠道的捆绑力度和营销能力和提高代理商渠道的终端普及率。本文主要是分为前言和五个章节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绪论主要是简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一章首先对市场营销及市场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则主要介绍了中国电信的发展史和移动发展情况。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市场竞争分析,介绍了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G-PEST分析,SWOT分析和主要竞争对手竞争分析。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营销策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五章则针对第四章提出问题进行优化和提出改进的措施。规划出中国电信在移动业务发展前景和方向。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市场环境与营销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深入阐述了中国电信在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与改进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此外,提出了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新的营销模式-差异化营销。即众多“红海领域”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也就是在移动比较占优势的城市范围能开辟自己融合的营销模式,将中国电信的网络优势与移动业务结合起来与移动抗衡,在广大的农村用自己资费低廉的优势在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就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红海”竞争,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优势。

欧志[6](2010)在《基于3G的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3G网络的建设,全球3G近年来快速成长,2008年下半年开始至2010年,全球3G用户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截止2009年底,全球3G用户已超8.85亿,年增长率达29%,随着3G网络的不断建设,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成为今年及未来全球3G增长的亮点。语音业务作为传统的电信业务仍是一种稳定的、可以持续带来盈利的业务。但由于用户数量的饱和,而业务量又没有增加,价格持续降低的情况下,语音业务的收入增长率已出现下降。因此,只有出现新的业务,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收入来源,3G的到来导致中国电信业开始了新的融合和转型,曾经较为单一的通信产业链,通过交错式的融合正变得更为多变和复杂。移动多媒体增值业务作为通信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是这一阶段各家竞争的焦点。对于各大运营商而言,获得3G移动业务牌照的意义不仅是新技术的应用,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开展以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增值业务而获得新的收入增长来源。那么,如何高效的通过市场营销的手段来发展移动多媒体增值业务以赢得消费者则是摆在各运营商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先进国家运营商3G多媒体增值业务发展状况的研究,根据国内3G多媒体增值业务的业务特点,市场状态,结合中国国情,应用STP理论,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等分析方法,对我国3G多媒体增值业务的内外部资源,政策,环境,技术,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市场营销策略。论文总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交代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论文研究的内容,范围和方法。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3G网络建设及发展状况。第三章针对基于3G的增值业务进行了专门的概述,包括对无线流媒体增值业务的概念界定和分类,业务特征及其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作了分析。第四章分析了当前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的营销环境,包括经济和政策环境,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第五章对增值业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消费观念、不同消费方式进行详细的阐明。为3G多媒体增值业务的市场营销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和方法。结尾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研究的相关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鲁克[7](2009)在《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世界主要移动通信市场进入成熟期的同时,语音通信的增长逐渐放缓,而以短信、彩铃、WAP等为代表的移动增值业务的飞速发展表现出惊人的发展前景,让大家看到了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并吸引了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程度不仅代表国家通信水平的高低,更能让通信运营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得主动。因此,如何发展移动增值业务具有现实意义,也成为中国通信运营商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在对与移动增值业务经营策略相关的价值链理论、消费行为理论以及产业竞争结构模型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其次对全球和我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影响我国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为进一步分析移动增值业务的经营策略提供基础准备;再次,在基于对移动增值业务的价值链结构的分析下,分别从移动增值业务的营销模式、产品营销策略、品牌营销策略等方面探讨了移动增值业务的营销策略;最后,在对我国移动增值业务价值链各环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前提下,分别从政府相关部门、移动网络营运商、内容及服务提供商、消费者、设备厂商等不同主体对移动增值业务的经营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本文对移动增值业务的营销策略及经营发展策略的系统分析,旨在对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李海莉[8](2009)在《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促生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基于客户价值以及网格理论,对移动商务产业的价值创造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基于客户价值促生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的思想,并借鉴网格理论的体系结构构建了移动商务的价值网格,在此基础上深入透彻的分析了我国移动商务产业的价值形成机理。将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产业价值形成机理,通过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创造的最佳形式价值网,阐述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的价值促生机制,以此有效地解释了实现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创造的方式。本论文首先对产业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对目前移动商务领域研究成果以及我国移动商务发展历程的梳理,提出目前需要从产业研究的高度对移动商务进行研究的客观必要性。通过引入经济学及IT领域的先进理论思想,使得本文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创造的研究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对指导我国移动商务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深入分析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以及价值网体系结构基础上,首次将客户价值及网格理论引入移动商务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客户价值构建移动商务价值网的全新的研究视角。拓宽了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创造的分析内涵。并对移动商务客户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明确了移动商务客户价值的内涵,清晰了各种类型的客户需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基点构建了产业价值链。达到以客户价值促进、保障产业价值实现的目的。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移动商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理论研究指导现实实际,创造实际价值的目的。

钱晓金[9](2009)在《基于3G的移动增值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经过了多年的准备和努力,人们期待己久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已经发放。3G业务的技术特点,以及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必将带来电信行业发展格局的重要变化,为电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中国3G市场也将由原来的基础业务普及所带来的用户数量增长型,转变为通过业务吸引和全新的运营模式推动的新一轮消费型增长,以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代表的增值业务必将取代传统的语音业务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国内运营商迫切需要广泛地吸取其他国家的3G增值业务营销经验,针对中国市场制订出合理、高效的营销策略。本文首先从了解、借鉴欧美、日韩等国外运营商3G增值业务发展状况,总结出国外运营商发展3G增值业务中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及国外3G增值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3G增值业务的发展特点,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3G增值业务发展营销模式。本文最后对照传统市场营销方式在增值业务中的应用及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在3G增值业务发展中的局限性。提出了针对3G增值业务营销新的营销策略,并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消费观念、不同消费方式进行详细的阐明。为今后3G增值业务的营销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

王昕[10](2009)在《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据业务时代和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地变革,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以产业协作为纽带的移动通信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将成为移动通信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在3G时代取得稳定的市场地位,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提高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成为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现状,提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概念。通过对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的分析,构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图,并分析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特征及构成、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功能及系统的运行机制,探讨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及演进规律,构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从知识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

二、从移动增值新业务看移动终端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移动增值新业务看移动终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数字经济与共享经济
        2.1.2 移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产业
        2.1.3 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
        2.1.4 平台型企业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理论界的研究进展
        2.2.2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2.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关键驱动因素研究
    3.1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形成条件与基础
        3.1.1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形成条件
        3.1.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表现形式
        3.1.3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形成基础
    3.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动因与演进
        3.2.1 动因分析
        3.2.2 演进过程
    3.3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内在机理分析
        3.3.1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自组织研究
        3.3.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增值与价值网络重构
        3.3.3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创造与价值汇聚的关键节点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1.1 数据资源
        4.1.2 开放式平台
        4.1.3 价值共创
        4.1.4 网络能力
        4.1.5 创新绩效
        4.1.6 客户需求
        4.1.7 技术进步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假设模型
        4.2.2 变量的定义与测度
        4.2.3 调查方式及样本回收
    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2 问卷信度分析
        4.3.3 问卷效度分析
    4.4 结构方程模型
        4.4.1 模型建构
        4.4.2 确定性因素分析和测评指标
    4.5 研究假设验证与修正后模型
        4.5.1 相关性检验
        4.5.2 修正后模型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演化路径
    5.1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与数字消费需求变化耦合关系
        5.1.1 数字消费行为及演变趋势
        5.1.2 数字消费者在价值转移中的行为研究
        5.1.3 网络外部性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影响
    5.2 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主体博弈分析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研究设计
        5.2.3 Lotka-Volterra模型
        5.2.4 竞合博弈分析
        5.2.5 耦和共轭下创新主体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的关联分析
        5.2.6 移动互联创新主体耦合共轭价值创造的机理分析
第六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实证研究
    6.1 研究问题的界定
    6.2 案例研究背景
    6.3 研究设计
        6.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6.3.2 研究样本选取
        6.3.3 数据获取与编码
    6.4 目标案例简介
        6.4.1 阿里巴巴简介
        6.4.2 海尔集团简介
    6.5 案例内分析
        6.5.1 阿里巴巴与价值转移
        6.5.2 海尔集团与价值转移
    6.6 案例间比较研究
        6.6.1 目标案例研究的异同点
        6.6.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实现路径和关键节点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管理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驱动因素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移动安全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2 移动安全研究现状
3 移动安全问题与威胁
    3.1 3G安全问题
    3.2 4G安全问题
        3.2.1 LTE体系结构的安全问题
        3.2.2 LTE访问机制的安全问题
        3.2.3 LTE切换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2.4 IMS安全机制中的安全问题
        3.2.5 HeNB安全机制中的安全问题
        3.2.6 MTC安全机制中的安全问题
    3.3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
4 主要移动安全技术
    4.1 移动网络安全接入机制
        4.1.1 临时身份鉴别
        4.1.2 永久身份鉴别
        4.1.3 认证和密钥协商
        4.1.4 本地认证和连接的建立
        4.1.5 3GPP数据完整性
        4.1.6 3GPP数据保密性
        4.1.7 2G/3G网络共存时的漫游用户鉴权
    4.2 CDMA2000安全机制
    4.3 SAE/LTE安全机制
    4.4 GAA框架
    4.5 3GPP国际密码标准算法
        4.5.1 SNOW算法
        4.5.2 AES算法
        4.5.3 ZUC算法
    4.6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评测体系[45]
5 移动安全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1 问题与挑战
    5.2 发展趋势与展望
6 结语

(3)辽宁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行业背景
1.2 公司简介及面临的问题
    1.2.1 公司简介
    1.2.2 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要技术路线 2 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经济及政策环境分析
    2.1.2 技术环境分析
2.2 客户需求及消费者行为分析
    2.2.1 辽宁省移动用户总规模预测
    2.2.2 移动用户需求分析
    2.2.3 消费者行为分析
2.3 竞争环境分析
    2.3.1 辽宁移动优劣势分析
    2.3.2 辽宁联通优劣势分析 3 内部环境及营销现状分析
3.1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1 组织结构及人员状况
    3.1.2 成本效率分析
3.2 辽宁电信SWOT分析
    3.2.1 辽宁电信优劣势分析
    3.2.2 辽宁电信机会与威胁分析
3.3 辽宁电信移动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4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定位
4.1 市场细分
    4.1.1 市场细分变量
    4.1.2 市场细分潜在发展机会
4.2 目标市场定位 5 市场营销策略优化与改进
5.1 品牌及产品策略
    5.1.1 品牌策略
    5.1.2 融合产品套餐设计
    5.1.3 完善无线上网业务
5.2 价格策略
    5.2.1 客户群划分
    5.2.2 避免价格战
    5.2.3 提升移动增值业务收入
5.3 渠道建设策略
    5.3.1 销售及服务渠道建设
    5.3.2 移动终端渠道拓展
5.4 营销策略
    5.4.1 广告宣传
    5.4.2 慎用“全员营销”
    5.4.3 电话营销模式应用
    5.4.4 “体验跟进式”外呼营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信息经济视角下的电信服务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2.1 本文的研究对象
        1.2.1.1 信息经济
        1.2.1.2 电信服务市场
        1.2.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2.3 研究方法
        1.2.4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电信服务市场相关理论
    2.1 电信服务概述
        2.1.1 电信服务的概念
        2.1.2 电信服务的特征
        2.1.3 电信服务的层次结构
    2.2 电信业务和电信产品
        2.2.1 电信业务
        2.2.1.1 电信业务定义
        2.2.1.2 电信业务分类
        2.2.2 电信产品
    2.3 信息经济相关概念及理论
        2.3.1 信息
        2.3.2 信息经济
        2.3.2.1 信息经济的来源及概念
        2.3.2.2 信息经济的涵义和特点
        2.3.2.3 信息经济中几类常见问题
        2.3.3 电信产品的信息经济特征
    2.4 博弈论及其在电信服务市场中的应用
        2.4.1 博弈论概述
        2.4.2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4.3 博弈理论在电信市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4.4 经典博弈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信服务市场及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3.1 电信服务市场
        3.1.1 电信服务市场结构
        3.1.2 电信服务市场特征
        3.1.3 国内电信服务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
        3.1.3.1 国内电信服务市场发展历程
        3.1.3.2 国内电信服务市场现状
        3.1.4 电信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3.2 电信服务市场的网络外部性与市场结构
        3.2.1 电信服务市场的网络外部性
        3.2.2 电信服务市场结构新特点
        3.2.2.1 电信服务市场结构呈现出“新寡头垄断”格局
        3.2.2.2 自由进入并不能够保证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3.2.2.3 市场主导地位不等同于不正当竞争
        3.2.2.4 “垄断”形式多元化
        3.2.2.5 路径依赖与市场结构的动态演变
    3.3 电信服务产品发展趋势
        3.3.1 固网业务发展趋势
        3.3.2 移动与固网的融合产品(FMC)
        3.3.3 移动互联网产品
        3.3.3.1 移动互联网市场现状
        3.3.3.2 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体系与产品创新
        3.3.3.3 移动互联网产品典型应用
        3.3.3.4 移动互联网产品发展趋势及定位
        3.3.4 三网融合产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结构-行为-绩效分析的电信服务市场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结构-行为-绩效理论的沿革与发展
        4.1.2 结构-行为-绩效之内涵
    4.2 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轨迹
        4.2.1 “垄断经营”阶段(1949-1993年)
        4.2.2 引入竞争阶段(1994-1998年)
        4.2.3 扩大竞争阶段(1999-2001年)
        4.2.4 “全面竞争”阶段(2002至今)
    4.3 中国电信服务市场的结构-行为-绩效研究
        4.3.1 市场结构分析
        4.3.1.1 市场集中度
        4.3.1.2 产品差异化
        4.3.1.3 进入和退出壁垒
        4.3.2 市场行为分析
        4.3.2.1 价格行为
        4.3.2.2 非价格行为
        4.3.3 市场绩效分析
        4.3.3.1 产业发展分析
        4.3.3.2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4.3.3.3 竞争力分析
        4.3.3.4 社会福利分析
    4.4 分析结论与建议
        4.4.1 分析结论
        4.4.1.1 关于电信业市场结构
        4.4.1.2 关于电信业市场绩效
        4.4.1.3 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关系
        4.4.2 提高中国电信业市场绩效的对策建议
        4.4.2.1 政府方面
        4.4.2.2 企业方面
第五章 基于渠道选择和效益评估的电信服务市场研究
    5.1 渠道的专业化定位
    5.2 渠道利用率现状
        5.2.1 实体渠道
        5.2.2 呼叫中心
        5.2.3 其他电子渠道
    5.3 电信产品与渠道适配性分析
    5.4 电信服务渠道选择及渠道商关系分析
        5.4.1 基于博弈分析的渠道商选择
        5.4.1.1 模型假设与博弈过程描述
        5.4.1.2 均衡博弈分析
        5.4.2 渠道商关系分析及策略建议
    5.5 电信服务渠道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5.5.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5.2 指标体系的建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创新博弈分析的电信服务市场研究
    6.1 电信服务产品创新策略
        6.1.1 创新问题的博弈论模型和计算
        6.1.1.1 模型假设
        6.1.1.2 模型计算及分析
        6.1.2 电信服务产品创新策略
    6.2 产品兼容性策略
        6.2.1 建立模型
        6.2.2 模型计算与分析
        6.2.2.1 主导厂商和跟随厂商之间的情况
        6.2.2.2 N个厂商的情况,考虑跟随厂商的情况
        6.2.3 模型分析及产品竞合策略
        6.2.3.1 建立联盟
        6.2.3.2 开发蓝海
        6.2.3.3 做标准的发起者
        6.2.3.4 市场占有者和创新者要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用户锁定的电信服务市场研究
    7.1 用户锁定基础
    7.2 用户锁定类型
    7.3 基于用户锁定基础的博弈模型
        7.3.1 几个假设
        7.3.1.1 假设一:有关用户需求弹性及用户分布的假设
        7.2.1.2 假设二:有关厂商的假设
        7.3.1.3 假设三:市场环境假设
        7.3.1.4 假设四:一些简化假设
        7.3.2 第一种情况
        7.3.2.1 建立模型
        7.3.2.2 模型计算与分析
        7.3.3 第二种情况
        7.3.3.1 建立模型
        7.3.3.2 模型计算与分析
        7.3.4 第三种情况
        7.3.4.1 建立模型
        7.3.4.2 模型计算
        7.3.5 第四种情况
        7.3.5.1 建立模型
        7.3.5.2 模型计算
    7.4 主要结论
    7.5 实施电信用户锁定策略对策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电信服务市场研究
    8.1 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产生
    8.2 TAM模型的理论基础
    8.3 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
        8.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8.3.2 三类经典技术接受模型比较分析
        8.3.3 三类模型中关键因素间的假设说明
    8.4 模型改进--电信服务产品的技术接受模型
        8.4.1 电信服务产品的TAM
        8.4.2 主要指标解释
        8.4.2.1 外部变量
        8.4.2.2 内部变量
    8.5 实证性研究
        8.5.1 研究和测量方法
        8.5.2 观测变量的定义与设计
        8.5.3 数据收集
        8.5.4 数据分析
        8.5.5 模型分析
        8.5.5.1 结构方程模型
        8.5.5.2 测量方程模型
        8.5.5.3 结果分析
        8.5.5.4 结论
    8.6 基于TAM的电信产品设计策略建议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于差别定价的电信服务市场研究
    9.1 差异化营销策略
    9.2 电信产品差别定价策略分析
        9.2.1 电信产品采取差别定价策略的条件
        9.2.2 施行价格歧视的方法
        9.2.3 差别定价的类型及运用
    9.3 电信产品差别定价模型
    9.4 电信产品差别定价带来社会效率的增加
    9.5 捆绑销售也可以提高生产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9.6 差别定价主要策略及其在电信企业产品定价中的运用
    9.7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电信服务市场策略研究
    10.1 信息经济视角下电信服务市场营销策略
        10.1.1 传统产品营销
        10.1.1.1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s营销
        10.1.1.2 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s营销
        10.1.1.3 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s营销
        10.1.1.4 4Ps、4CS和4Rs三种营销的关系
        10.1.1.5 STP差异化战略
        10.1.2 信息经济视角下的电信服务产品营销创新
        10.1.2.1 “4I”营销
        10.1.2.2 电信产品市场定位
        10.1.2.3 电信产品定价策略
        10.1.3 电信服务产品营销框架
    10.2 信息经济视角下电信产品策略总体思路
        10.2.1 电信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10.2.2 电信服务产品评估方法(美国通用电气法)
        10.2.3 电信服务产品发展策略
        10.2.3.1 固网语音发展目标及策略
        10.2.3.2 移动语音发展目标及策略
        10.2.3.3 宽带产品发展目标及策略
        10.2.3.4 移动互联网发展目标
        10.2.3.5 增值产品发展目标及策略
        10.2.3.6 IT服务及应用产品发展目标及策略
第十一章 总结和展望
    11.1 主要研究成果
    11.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电信服务渠道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专家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策略 第二章
    中国电信及其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电信简介及基本业务介绍 第二节
    移动通信简介及业务分类 第三节
    CDMA业务国内外发展史 第四节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现状 第三章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竞争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市场环境的G-PEST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SWOT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第四章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营销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营销策略 第二节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对策 第一节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优化与改进 第二节
    基于消费者行为及离网分析的用户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6)基于3G的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范围和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3G 网络建设及发展概况
    2.1 3G 国际标准及主要技术
    2.2 国外3G 网络建设及发展概况
    2.3 国内3G 网络建设及发展概况
第三章 基于3G 的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概述
    3.1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的概念界定和分类
    3.2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的业务特征
第四章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4.1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面临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分析
    4.2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的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4.3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4.4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消费者行为调查分析
第五章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1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营销战略STP
    5.2 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的营销推广策略
    5.3 中国移动G3 增值业务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1.3.3 本文研究框架图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价值链、产业竞争结构模型相关理论
    2.1 移动增值业务的定义及分类
        2.1.1 移动增值业务的定义
        2.1.2 移动增值业务的分类
    2.2 价值链的理论综述
        2.2.1 价值链的定义
        2.2.2 价值链理论的发展
    2.3 消费行为相关理论
        2.3.1 用户消费行为理论
        2.3.2 需要、需求和动机理论
    2.4 产业竞争结构模型理论
第3章 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3.1 全球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发展的现状、前景
        3.1.1 全球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现状
        3.1.2 全球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前景
    3.2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发展的现状、前景
        3.2.1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现状
        3.2.2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发展趋势
第4章 影响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相关因素分析
    4.1 产业政策因素分析
    4.2 市场竞争因素分析
    4.3 产业合作模式因素分析
        4.3.1 运营商与 SP 合作模式
        4.3.2 SP 与CP 合作模式
    4.4 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因素分析
        4.4.1 消费需求因素分析
        4.4.2 消费动机因素分析
        4.4.3 消费行为因素分析
第5章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营销策略分析
    5.1 移动增值业务营销模式比较与选择
        5.1.1 传统移动增值业务营销模式
        5.1.2 移动增值业务的新型营销模式分析
        5.1.3 移动增值业务两种营销模式的比较分析
    5.2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移动增值业务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分析
        5.2.1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价值链构成
        5.2.2 移动增值业务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分析
    5.3 移动增值业务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5.3.1 塑造强势品牌的内涵
        5.3.2 实施强势品牌营销策略的步骤
        5.3.3 案例分析:韩国SK 的移动增值业务品牌经营策略
第6章 基于价值链的移动增值业务经营发展策略分析
    6.1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价值链分析
        6.1.1 价值链各环节主体现状分析
        6.1.2 移动增值业务价值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6.2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经营发展策略分析
        6.2.1 政府相关部门
        6.2.2 移动网络运营商
        6.2.3 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
        6.2.4 消费者
        6.2.5 对于设备厂商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促生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网格理论及应用
        2.1.1 网格的概念
        2.1.2 网格技术及其体系结构
        2.1.3 网格理论的应用及其对本文研究的借鉴意义
    2.2 产业理论基础
        2.2.1 产业及现代产业观
        2.2.2 产业链的概念
        2.2.3 产业链的形成
    2.3 价值链及价值网研究综述
        2.3.1 价值链研究综述
        2.3.2 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及其特点
        2.3.3 价值网的研究现状
        2.3.4 网格理论与价值网的关系
    2.4 价值网格及其价值创造
    2.5 移动商务研究综述
        2.5.1 移动商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2.5.2 移动商务价值网研究述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商务产业的内涵及其结构分析
    3.1 移动商务产业观
    3.2 移动商务产业的基本界定原则
        3.2.1 移动商务产业的核心
        3.2.2 区分移动商务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3.2.3 移动商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3.2.4 移动商务的应用及趋势分析
    3.3 移动商务产业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3.3.1 移动商务的内涵
        3.3.2 移动商务产业的本质特征
        3.3.3 移动商务运营模式的内涵
        3.3.4 推动移动商务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因
    3.4 移动商务产业发展历程
        3.4.1 导入阶段
        3.4.2 成长阶段
        3.4.3 发展阶段
        3.4.4 成熟阶段
    3.5 移动商务产业的结构模型
        3.5.1 移动商务产业的组成
        3.5.2 移动商务产业结构
        3.5.3 基于“信息论”的移动商务产业结构分析
        3.5.4 基于价值链的移动商务产业结构分析
        3.5.5 以客户为核心的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商务产业的价值形成机理研究
    4.1 基于网格理论的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构成
        4.1.1 基于网格思想的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系统分析
        4.1.2 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构成的经济学逻辑
        4.1.3 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模型
    4.2 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节点企业间的博弈分析
        4.2.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4.2.2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4.2.3 结论
    4.3 移动商务价值网体系结构
        4.3.1 移动商务客户的涵义
        4.3.2 移动商务价值网体系结构
        4.3.3 移动商务价值网系统运作机理
    4.4 移动商务价值网格的价值构成机理模型
        4.4.1 移动商务的价值网格
        4.4.2 价值网格的价值形成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商务客户价值实证研究
    5.1 移动商务的客户价值及其构成
        5.1.1 客户价值理论
        5.1.2 移动商务客户价值的概念
        5.1.3 移动商务客户价值的构成
    5.2 移动商务客户的分类
        5.2.1 企业型客户
        5.2.2 商务型客户
        5.2.3 实利型客户
        5.2.4 享乐型客户
    5.3 移动商务客户价值的调查研究
        5.3.1 研究思路及研究路线介绍
        5.3.2 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5.3.3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5.3.4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5.4 数据结果与探讨
        5.4.1 客户价值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5.4.2 各类客户的客户价值综合评价的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创造
    6.1 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网核心企业选择机制
        6.1.1 基于客户价值最大化的价值网核心企业选择
        6.1.2 基于资源能力的核心企业选择
        6.1.3 基于客户价值和资源能力的核心企业选择
    6.2 由核心企业主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构建
        6.2.1 以通信运营商为主导的价值链
        6.2.2 以业务平台及软件开发商为主导的价值链
        6.2.3 以金融服务机构为主导的价值链
        6.2.4 以门户网站为主导的价值链
        6.2.5 由核心企业主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
    6.3 移动商务价值网格的价值促生
        6.3.1 移动商务价值网格的价值模块配置
        6.3.2 价值网格的价值创造及流转
    6.4 移动商务价值网格的利益分配机制
        6.4.1 移动商务动态联盟利益分配模型
        6.4.2 利益分配及风险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移动商务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7.1 打造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对策建议
        7.1.1 依托核心资源打造商务平台
        7.1.2 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形象
        7.1.3 构建营销渠道实现持续发展
        7.1.4 建立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享
    7.2 利用客户价值实现产业价值的对策建议
        7.2.1 市场细分、成行开发
        7.2.2 挖掘需求、创新服务
        7.2.3 体验营销、打造样板
    7.3 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9)基于3G的移动增值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思路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的目标
    1.3 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理论回顾
        1.3.1 国外理论界的研究概述
        1.3.2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移动增值业务概述
    2.1 移动增值业务的定义与分类
    2.2 移动增值业务和传统话音业务的区别与联系
        2.2.1 两者的相互转换关系
        2.2.2 两者的对渠道的要求
    2.3 移动增值业务营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4 相关问题原因剖析
第三章: 国内外3G增值业务市场发展比较及分析
    3.1 国外3G增值业务市场发展比较及分析
    3.2 国外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中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3.2.1 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价值链
        3.2.2 锁定用户的渠道模式
        3.2.3 专业化的组织模式
    3.3 国外3G增值业务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激烈的价格战
        3.3.2 增值业务价格昂贵
        3.3.3 赢利模式并不突出
    3.4 我国3G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比较及分析
    3.5 我国3G增值业务的发展趋势
    3.6 国内3G增值业务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6.1 没有形成“共赢”的盈利模式
        3.6.2 移动增值业务的应用开发和客户需求不完全一致
        3.6.3 政策问题制约虚拟运营商的发展
        3.6.4 终端的问题
        3.6.5 政府与运营商的监管问题
    3.7 我国3G增值业务产业链及发展
第四章: 移动增值业务营销现状
    4.1 我国移动增值业务市场营销现状
    4.2 移动增值业务与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相关分析
    4.3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3.1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
        4.3.2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 3G增值业务的营销策略研究
    5.1 3G增值业务营销推广模式
    5.2 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在增值业务发展中的应用
        5.2.1 传统市场营销模式架构
        5.2.2 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在3G增值业务发展中的局限
    5.3 基于移动增值业务的营销推广策略
        5.3.1 品牌营销
        5.3.2 精细化营销
        5.3.3 植入式营销
        5.3.4 事件营销
        5.3.5 无线营销
        5.3.6 嫁接营销
        5.3.7 位置营销
第六章: 研究总结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本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10)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构成及演进研究现状
        1.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发展研究现状
        1.3.3 移动通信创新的研究现状
        1.3.4 产业链创新系统理论相关研究
        1.3.5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理论相关研究
        1.3.6 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供应链的概念
    2.2 价值链的概念
    2.3 产业链的概念
    2.4 产业集群的概念
    2.5 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
        2.5.1 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区别与联系
        2.5.2 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区别与联系
        2.5.3 产业集群、产业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5.4 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集群、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分析
    2.6 创新的概念
        2.6.1 技术创新
        2.6.2 产业创新
        2.6.3 产业集群创新
    2.7 创新系统的相关理论
        2.7.1 国家创新系统
        2.7.2 区域创新系统
        2.7.3 产业创新系统
        2.7.4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
        2.7.5 产业链创新系统
        2.7.6 企业创新系统
        2.7.7 各个创新系统的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概述
    3.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概念及组成
        3.1.1 移动通信产业链概念的提出
        3.1.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组成分析
    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结构特征
        3.2.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结构
        3.2.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介绍
        3.2.3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子产业链分析
    3.3 移动通信产业链演进路径比较分析
        3.3.1 移动通信产业链技术演进路径分析
        3.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演进路径
    3.4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4.1 移动通信产业链终端产品的市场分析
        3.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3.5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概念
        3.5.2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比较的分类
        3.5.3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
    4.1 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创新系统
        4.1.1 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创新活动
        4.1.2 构建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必要性
        4.1.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概念
        4.1.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特征
    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构成及演进
        4.2.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子系统
        4.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及演进
        4.2.3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
        4.2.4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4.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
        4.3.1 整合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
        4.3.2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3.3 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提高
        4.3.4 提高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竞争力
    4.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4.4.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
        4.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
    5.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的概念
    5.2 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特点分析
        5.2.1 模仿创新
        5.2.2 自主创新
        5.2.3 合作创新
        5.2.4 协同创新
        5.2.5 各种创新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5.3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的现状分析
        5.3.1 模仿创新模式现状
        5.3.2 自主创新模式现状
        5.3.3 合作创新模式现状
        5.3.4 协同创新模式现状
        5.2.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模式发展路径
    5.4 国内外移动通信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5.4.1 日本DoCoMo 公司的创新模式
        5.4.2 韩国SK 电讯的创新模式
        5.4.3 英国电信的创新模式
        5.4.4 美国高通公司的创新模式
        5.4.5 法国电信的创新模式
        5.4.6 国外创新模式经验总结
    5.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
    6.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概念
    6.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现状
        6.2.1 移动通信产业链知识创新能力
        6.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工艺创新能力
        6.2.3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创新能力
        6.2.4 移动通信产业链市场营销创新能力
        6.2.5 移动通信产业链组织创新能力
        6.2.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制度创新能力
        6.2.7 移动通信产业链综合创新能力
    6.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6.3.1 指标选取原则
        6.3.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产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7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6.4 基于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6.4.1 模型的选取
        6.4.2 因子分析法
        6.4.3 聚类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研究
    7.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知识创新比较分析
        7.1.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运营商知识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7.1.2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设备制造业知识创新比较分析
        7.1.3 移动通信产业链知识创新的国际比较分析
        7.1.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的对策建议
    7.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运营商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3 移动通信产业链工艺创新国际比较
        7.2.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的对策建议
    7.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产品创新比较分析
        7.3.1 新移动的产品创新
        7.3.2 新联通的产品创新
        7.3.3 新电信的产品创新
        7.3.4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经营现状比较分析
        7.3.5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创新国际比较
        7.3.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
    7.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市场营销创新比较分析
        7.4.1 中国移动的市场营销创新
        7.4.2 中国联通的市场营销
        7.4.3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营销能力对比分析
        7.4.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比较分析
        7.4.5 国外通信运营商品牌营销策略
        7.4.6 移动通信产业链市场营销创新国际比较
        7.4.7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的对策建议
    7.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1 中国移动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2 中国联通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3 中国电信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4 电信业的三次制度创新
        7.5.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制度、组织、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7.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发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运营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产出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综合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7.6.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综合创新的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四、从移动增值新业务看移动终端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研究[D]. 王文倩.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移动安全技术研究综述[J]. 林东岱,田有亮,田呈亮. 保密科学技术, 2014(03)
  • [3]辽宁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李晶晶. 大连理工大学, 2012(S1)
  • [4]信息经济视角下的电信服务市场研究[D]. 张志军.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5]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研究[D]. 向洪锐.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
  • [6]基于3G的无线多媒体增值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欧志. 天津大学, 2010(03)
  • [7]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经营策略研究[D]. 鲁克. 湖南大学, 2009(02)
  • [8]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促生机制研究[D]. 李海莉. 吉林大学, 2009(08)
  • [9]基于3G的移动增值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钱晓金.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10]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D]. 王昕. 吉林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从新的移动增值业务看移动终端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