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免缝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切口免缝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文献综述)

田春柳[1](2020)在《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观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治疗伴有瞳孔异常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共观察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伴有虹膜破损、瞳孔异常的无晶状体(包括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患者16例(16眼)。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568岁,平均(43.75±12.27)岁。所有患者均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力(转化为LogMAR)、眼压、瞳孔直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以及视功能问卷得分的差异,观察手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运用SPSS25.0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对各项指标术前以及术后的对比观察,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术后不同时间结果之间的检验运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手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平均UCVA为1.82±0.84,术后3天、1周、1月、3月、6月依次是0.68±0.17、0.63±0.21、0.53±0.19、0.49±0.19、0.48±0.19,和术前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UCVA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7,P<0.05),术后1周及1月之间的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值为0.39±0.23,术后3天、1周、1月、3月、6月依次是0.61±0.20、0.54±0.23、0.43±0.19、0.41±0.20、0.38±0.18;术前与术后3天、1周的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月、3月、6月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的增长BCVA有所恢复,术后1周与1月间的BCV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平均为(15.19±2.92)mmHg,术后3天、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6.02±3.89)mmHg、(15.80±4.91)mmHg、(14.38±2.02)mmHg、(14.26±2.10)mmHg、(14.29±1.85)mmHg,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瞳孔直径(6.52±0.62)mm,术后为(3.63±0.32)mm,二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术前瞳孔最长径和最短径的差值平均为(1.45±1.55)mm,术后(0.67±0.4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患者的瞳孔居中呈近圆,直径小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积。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平均为(241.00±39.30)μm,术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分别为(250.94±47.74)μm、(267.94±53.36)μm、(257.06±48.66)μm、(252.69±47.38)μm,术后CRT较术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平均为(287.56±62.38)μm,术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分别为(302.75±59.98)μm、(305.81±61.89)μm、(304.75±62.13)μm、(302.69±61.37)μm,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畏光、羞明症状缓解,对患者进行视觉质量调查,除了眼部不适和色觉两项在手术前后的得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术后子量表评估得分均大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术中1例出现前房少量出血,经止血操作后出血停止;术后3例眼压高,经降眼压眼药水点眼或临床观察之后得到恢复;1例出现人工晶状体轻度偏位。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临床效果安全、有效,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水平,还能够最大程度恢复眼前节形态,消除畏光、眩光等症状,进而满足患者对提高视觉质量的追求。

安良宝[2](2020)在《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和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两种不同术式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术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选择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方式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5年1月到2019年6月于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进行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9例(40眼),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划分为A、B两组,A组18例(19眼)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B组21例(21眼)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以上患者手术均由该医院同一位手术医生完成。收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应用SPSS 24.0软件对获得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收集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眼压异常、玻璃体积血与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记录缝线暴露、人工晶体位置、人工晶体再脱位、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晚期并发症。结果:1.A组手术时间34.3±7.4min、B组22.7±8.0min,A、B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2.A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5±0.24,B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7±0.26,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861,P>0.05)。术后1周A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48±0.17,B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6±0.14,A、B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8,P<0.05)。术后6个月A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log MAR0.25±0.15,B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24±0.1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53,P>0.05)。得出B组术式较A组术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提升视力更快,长期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相当。3.A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80±332个/mm2,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376±317个/mm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972,P>0.05),术后6个月A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14±321个/mm2,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275±297个/mm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843,P>0.05)。得出两组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数减少相当。4.眼压:收集患者术后1天,1周及3个月眼压数值;术后1天A组1例低眼压,予以包扎术眼,安静休息,1周后恢复正常;术后1天A组有2例高眼压,B组有1例高眼压,但均未超过30mmhg,予以2%美开朗滴眼液,日2次滴术眼,术后1周A、B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术后3个月A、B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5.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A组角膜水肿1例(5.3%),高眼压2例(10.5%),低眼压1例(5.3%),玻璃体积血1例(5.3%),;B组高眼压1例(4.8%),玻璃体积血2例(9.5%)。晚期并发症:A组缝线暴露5例(26.3%),人工晶体脱位1例(5.3%),网膜脱离1例(5.3%),黄斑水肿1例(5.3%),虹膜夹持1例(5.3%);B组黄斑水肿1例(4.8%),虹膜夹持1例(4.8%),随访观察中。A组早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6.3%,B组早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4.3%;A组晚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1.1%,B组晚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9.5%;因只有A组手术方式术中需悬吊缝线,所以A组晚期缝线暴露并发症未作为两组比较内容。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B组低于A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悬吊和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均能显着提高和改善缺少有效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两种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均可作为此类手术的选择。2.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手术是近年人工晶体悬吊固定的新技术,手术用时短,术后视力提升恢复迅速,规避了传统和既往改良悬吊手术中缝线相关并发症,其他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同时手术所用耗材少,患者花费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3.本研究两组患者入选病例数有限,缺乏大样本对照;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手术的长期稳定性还需更长时间随访观察。

姜秀颖[3](2019)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脱位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以期全面认识该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并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7年9月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收治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患者70例73眼。根据发生脱位的时间,分为早发型IOL脱位(<3个月)和迟发型IOL脱位(≥3个月)。分别对其原发病及合并症、白内障手术方式、眼轴、IOL脱位的原因、IOL脱位的时间、IOL脱位的类型和程度、IOL的类型,IOL脱位处理的手术方式、术前及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术后IOL稳定性等进行统计,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视力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后视力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早发型IOL脱位11眼,发生IOL脱位的平均时间为1.08±1.05月,时间最短的为术后一天,迟发型IOL脱位62眼,发生IOL脱位的平均时间为93.6±62.3月,时间最长的为术后21年。早发型IOL脱位多与术中后囊破裂、IOL放置位置不当等手术相关因素有关,其中1眼因外伤所致,在自发性IOL脱位中9眼(81.8%)因后囊破裂所致。迟发型IOL脱位多与悬韧带断裂以及囊袋皱缩有关,其中12眼因外伤所致,在自发性IOL脱位中27眼(43.5%)因悬韧带断裂所致,其中5眼因囊袋皱缩综合征引起悬韧带向心性牵拉导致悬韧带断裂,16眼(25.8%)因后囊破裂所致,2眼(3.2%)因IOL悬吊术后缝线断裂所致。另外,许多白内障术前即已存在的眼合并症及手术史能增加IOL脱位的发生危险,本组数据中,所占比例最多的为高度近视(30.1%),其次为玻璃体切割手术史(20.5%)、葡萄膜炎(10.9%)、视网膜色素变性(6.8%)、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5.5%)。本研究中,早发型IOL脱位均表现为IOL囊袋外脱位,而迟发型IOL脱位中30眼(48.4%)表现为IOL-囊袋复合体脱位,32眼(51.6%)表现为囊袋外脱位。本研究中共71眼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9眼(39.7%)行IOL复位术,8眼(10.9%)行IOL置换术,14眼(19.2%)行IOL复位联合玻璃体切割术,17眼(23.3%)行IOL置换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P<0.001),比较复位术组与置换术组治疗前后视力提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后房型IOL脱位是白内障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为为囊膜破裂和悬韧带断裂,许多合并的眼部疾病、眼部病理条件、既往的眼部手术史,如假性剥脱综合征、囊袋收缩综合征、高度近视、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龄、青光眼等均有可能增加IOL脱位发生的风险,术前系统的评估及术后严密的随访能预防IOL脱位的发生,正确、合理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视力。

郑晚秋[4](2019)在《前房维持器在眼前节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猪眼后囊破裂模型白内障摘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目的 在猪眼晶状体后囊破裂模型中应用前房维持器辅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验证有效而安全的ACM灌注压力。方法 将42只猪眼随机分为7组,每组6眼,制造后囊破裂模型后,均在ACM维持前房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房维持器灌注瓶高度(Bottle Height,BH)设置为40cm、50cm、60cm、70cm、80cm、90cm、100cm。记录每个ACM灌注瓶高度6只猪眼中出现角膜内皮皱褶、角膜水肿、前房波动、虹膜颤动的例数。结果 不同BH间角膜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P<0.001)。其中组间角膜情况比较,与BH50cm组比较,40cm组角膜更容易出现皱褶(X2=8.571,P=0.015)。BH50cm、60cm、70cm、80cm、90cm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X2=3.214,P>0.05)。BH100cm较90cm组角膜水肿比例更高(X2=8.571,P=0.015)。BH40cm较60cm、70cm、80cm、90cm、100cm组更多出现前房波动和虹膜震颤(X2=8.571,P=0.015)。结论 在猪眼晶状体后囊破裂模型中,前房维持器下保持适当的前房灌注压力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应用目的 研究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患者22例(22眼),前房维持器辅助下处理晶体残留皮质。统计患者术后1d、7d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情况、前房炎症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正常、角膜水肿轻、前房炎症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应用前房维持器可稳定前房,减轻玻璃体扰动,以免后囊破裂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晶体残留皮质清除。第三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中的应用研究目的 研究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中,前房维持器辅助处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患者,ACM辅助下手术,观察术前、术后第1d、术后第7d的视力、角膜情况、前房炎症、眼压情况,记录术中、术后3m有无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果 一共纳入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患者12例(18眼)。术后第1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显着高于术前(t=0.533,P=0.003);术后第1d,角膜水肿1级4眼(22.22%),2级3眼(16.67%);房水闪辉0级12眼(66.67%),1+级2眼(11.11%),2+级2眼(11.11%),3+级1眼(5.56%),4+级1眼(5.56%),前房细胞0级13(72.22%),0.5+级2(11.11%),1+级1眼(5.56%),2+级1眼(5.56%),3+级1眼(5.56%)。术后1d出现高眼压3眼(16.67%)。术后第7d所有患者角膜无水肿、前房无明显炎症反应,眼压正常,术中、术后随访3月所有患者无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房维持器辅助下施行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祛除术,手术操作步骤简易,术中前房稳定、IOP波动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王宇[5](2019)在《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住院部进行相关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共54例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视力稳定在(0.85±1.37)°左右,对照组视力稳定在(0.86±1.41)°左右(t=2.351,P=0.332),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共有4例,发生率为14.81%,远好于对照组并发症9例,发生率33.33%的情况。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1,P=0.002 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相比于其他手术方式,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较少,对患者比较友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于菁菁[6](2018)在《犬氧化损伤性白内障模型的建立及超乳—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超声乳化晶状体后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具有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快和效果良好等特点,成为医学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在人眼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试验采用氧化损伤方案制作犬白内障模型,然后采用超声乳化的方法破碎晶状体,比较硬质J-袢人工晶体植入术与折叠平板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的指标包括犬房水Diff-Quik染色、眼内压、外周血血常规、术后角膜组织切片以及虹膜和睫状体中IL-6、TNF-α和TGF-β1的基因表达水平等,具体试验情况报告如下:选取健康比格犬36只,年龄8月龄至1.5岁,体重4~8kg。12只犬用作氧化损伤性白内障模型的研究,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6只。B组犬,用1mL注射器抽取0.2mL自制造模液,于9~12点钟处沿角巩膜缘刺入前房,避开虹膜针头再刺入晶状体前囊进入晶状体皮质2~3mm,注入造模液,停留3min后拔出,无菌棉签按压进针点1min。造模后用双氯芬酸钠和诺氟沙星滴眼液交替点眼,每天3次。A组犬,用相同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每隔2天注入一次,连续注入3次。造模后分别在第7、14、21、28天用眼裂隙灯观察,并对晶状体的透明度评分,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和眼压测量。在造模后第14和28天摘取眼球做眼房水Diff-Quik染色和晶状体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造模后A、B两组犬在第7天裂隙灯下可见前房深度变浅,晶状体无明显颜色异常,但B组晶状体中央出现小块团状白色斑块,个别犬前囊膜有黑色斑点,角膜透明度正常。第14、21、28天,A组晶状体较第7天无明显变化,B组可见晶状体中央有白色斑块,皮质区出现放射状楔形浑浊、逐渐融合。组织学观察,第14天,A、B两组囊膜损伤、皮质断裂;第28天,A组对皮质区仍有损伤。B组晶状体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细胞质淡染,排列疏松,有大量空泡。A、B两组外周血WBC均正常,房水中未见WBC;第7天两组犬眼内压均低于正常值,之后恢复至正常值。选取24只氧化损伤性白内障模型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C组犬用超声乳化技术破碎晶状体,然后植入硬质人工晶体,D组犬用超声乳化技术破碎晶状体,植入折叠型人工晶体。分别在术后第7、14、21、28、35天用裂隙灯观察人工晶体的位置和眼表面情况,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眼压测量和视力评估,在术后第14、35天采集眼球进行房水Diff-Quik染色和角膜组织切片观察,对虹膜、睫状体中IL-6、TNF-α和TGF-β1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如下:(1)裂隙灯观察:C、D两组犬在术后第7、14天,角膜切口处水肿混浊,其它部分均透明,瞳孔形状规则,前房内未见絮状物,IOL颜色透明;术后第21、28和35天,角膜切口水肿逐渐消失,整个角膜透明,瞳孔形状规则,前房未见絮状物;两组试验犬术后均有少数出现IOL移位、虹膜色素减少、切口处虹膜与IOL粘连。(2)眼内压、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房水:C、D两组犬在术后第7、14、21、28和35天,眼内压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P>0.05)。在术后第14、35天,C、D两组犬房水中未见WBC。(3)角膜组织切片:术后第14天,C、D两组犬角膜表面上皮细胞覆盖创口,角膜切口交界处纤维排列紊乱,切口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内出现毛细血管;术后第35天,C、D两组犬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表面光滑,厚度与正常角膜相似,创缘处仍有少量炎性细胞,少量纤维排列不整。(4)虹膜和睫状体中IL-6、TNF-α和TGF-β的基因表达:术后第35天,C、D两组犬虹膜、睫状体组织中TNF-α、IL-6和TGF-β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5)犬术后视觉评估:Y型迷宫试验显示,术后第35天,C、D两组犬均能快速通过Y型迷宫,视觉恢复。综上所述,用自制氧化液体可成功制作犬氧化损伤白内障模型。通过超声乳化破碎氧化损伤的晶状体后植入人工晶体,硬质J-袢IOL与折叠平板型IOL都可快速提高白内障犬的术后视觉。植入的两种IOL,在术后少数试验犬会出现IOL移位,但折叠型平板IOL可移位入前房,硬质型J-袢IOL只是在囊袋内移位,稳定性良好。

龚元元[7](2017)在《205例“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术后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享受政府“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资助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适宜有效、方便可及、费用低廉、可持续的贫困白内障手术效率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术前视力、白内障类型、核硬度、相关全身疾病、眼部其他疾病、视力差(年)、术中并发症、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3d视力、费用等信息的白内障临床效果调查表,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2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受“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资助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贫困组205例205眼、非贫困组226例226眼进行术后效果、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所收集数据经过复核无误后,采用多重回归模型进行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医师、护理标准无区别,所有信息采集及信息录入由同一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人员完成。结果:1.贫困组和非贫困组术前术后视力比较:⑴贫困组与非贫困组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贫困组术前视力平均值低于非贫困组;⑵贫困组与非贫困组术后3d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组较术前视力提高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贫困组较贫困组视力提高更为明显,手术效果好;⑶贫困组与非贫困组术前视力与术后3d视力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⑷贫困组术后脱盲率为94.1%,脱残率为76.6%;非贫困组术后脱盲率为98.7%,脱残率为89.4%,达到国家扶贫白内障手术相关标准要求。2.贫困组与非贫困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⑴贫困组术中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玻璃体丢失、晶状体核沉入玻璃体1例及悬韧带断裂1例,非贫困组未见术中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⑵贫困组术后38例有角膜水肿、2例有高眼压表现,非贫困组术后角膜水肿9例、黄斑水肿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贫困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贫困组。3.贫困组与非贫困组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⑴贫困组术后3d视力影响因素有视力差(年)、白内障分类、核硬度及眼部其他疾病(P<0.05),而年龄、性别对术后视力无明显影响(P>0.05);⑵非贫困组术后3d视力主要影响因素有白内障分类及眼部其他疾病(P<0.05),年龄、性别及核硬度对术后视力无明显影响;⑶综合组术后3d视力影响因素主要有白内障分类、核硬度及眼部其他疾病(P<0.05),年龄、性别对术后视力无明显影响。4.贫困组与非贫困组多重回归模型对术后视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⑴眼部其他疾病、核硬度是贫困组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Y=3.817-0.384X1+0.159 X2;⑵眼部其他疾病是非贫困组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Y=2.793+0.15 X。5.贫困组手术成本及成本/效果分析:⑴贫困组患者总费用为(2098.707±353.478)元,非贫困组(5077.190±1753.44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贫困组治愈的成本/效果为3284.362元,低于非贫困组治愈成本/效果6154.170元;⑶贫困组白内障患者手术脱盲的成本/效果为2220.854元,低于非贫困组白内障患者手术成本/效果5144.063元;⑷贫困组白内障患者手术脱残的成本/效果为2739.826元,低于非贫困白内障患者脱残手术成本/效果5679.183元。结论:1.白内障分类、眼部其他疾病、核硬度是贫困组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2.贫困组手术费用低于非贫困组,且贫困组手术成本/效果较非贫困组低。3.贫困组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效果确切。脱盲率为94.1%,脱残率为76.6%,达到国家相关对贫困患者复明手术的相关要求,“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是费用低廉、效果确切的白内障扶贫复明策略之一。

杨钊,黎海平[8](2017)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的100例(100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裸眼视力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5±0.1和0.8±0.2。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其中,有2例(2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1例(1只眼)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有8例(8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3例(3只眼)、青光眼3例(3只眼)及玻璃体积血2例(2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较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龚元元,张红[9](2016)在《白内障复明扶贫工程手术效果分析》文中指出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盲协会提出"2020年前消除可避免盲"的防盲治盲全球性战略目标,到2020年要在全球消除包括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导致的可避免盲,我国政府做出承诺并积极参与实现这一目标。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防治白内障盲人一直是全球防盲的重点。2006年全国九省眼病调查表明,在50岁及以

许振[10](2016)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白内障患者120例(140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然后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于术后第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明显的恢复,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白内障具有一定疗效。

二、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主要设备和药品
        2.1 主要设备
        2.2 主要药品
    3 方法
        3.1 术前检查及准备
        3.2 手术步骤
        3.3 术后处理
        3.4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裸眼视力(UCVA)
    2 最佳矫正视力(BCVA)
    3 眼压
    4 瞳孔直径
    5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
    6 自觉症状和视功能问卷
    7 并发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术前检查
    三、手术方法
    四、术后检查数据收录采集
    五、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
    1.3 严重程度分度
    1.4 治疗方案及手术过程
    1.5 分组
    1.6 最佳矫正视力表示方法
    1.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原发病及白内障手术方式
    2.3 脱位的时间间隔
    2.4 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2.5 眼合并症及手术史
    2.6 IOL脱位的表现形式及程度
    2.7 治疗方式
    2.8 复位术与置换术治疗效果的比较
讨论
    3.1 一般资料及发病率
    3.2 人工晶状体脱位发生的时间
    3.3 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3.4 治疗及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4)前房维持器在眼前节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猪眼后囊破裂模型白内障摘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作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中的应用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无囊膜支撑的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5)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眼睛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6)犬氧化损伤性白内障模型的建立及超乳—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
    1 晶状体的解剖与组织学特征
        1.1 晶状体解剖
        1.2 晶状体的组织学特征
    2 白内障的类型及病因
        2.1 白内障的类型
        2.2 白内障的病因
        2.2.1 氧化损伤
        2.2.2 糖代谢异常
        2.2.3 辐射损伤
        2.2.4 中毒性损伤
        2.2.5 遗传性白内障
    3 白内障手术疗法的研究进展
        3.1 囊内白内障摘除术
        3.2 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3.3 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3.4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3.5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4 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4.1 人工晶状体的发展史
        4.2 人工晶状体的分类
    5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中并发症
        5.1 角膜内皮损伤
        5.2 晶状体核及碎片坠入玻璃体腔
        5.3 后囊膜破裂
    6 国内白内障手术在兽医临床上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犬氧化损伤性白内障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1.3 试剂的配制
        1.4 眼科手术器械及相关耗材
        2 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分组
        2.2 白内障模型的制作
        2.3 临床指标观察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犬眼裂隙灯下的观察结果
        3.2 晶状体混浊过程及分级
        3.3 犬眼内压变化
        3.4 犬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3.5 犬晶状体组织学变化
        3.6 犬眼房水Diff-Quik染色的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二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犬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试剂配制
        1.4 眼科手术器械
        2 试验动物分组、用药方法及术前准备
        2.1 试验动物
        2.2 术后用药方法
        2.3 术前准备
        2.4 术前麻醉与保定
        2.5 术眼消毒
        3 手术方法
        3.1 透明角膜切口
        3.2 连续环形撕囊
        3.3 水分离和水分层
        3.4 晶状体超声乳化
        3.5 注吸皮质
        3.6 植入人工晶状体
        3.7 切口闭合
        4 临床指标的观察
        4.1 裂隙灯观察
        4.2 犬眼压测量
        4.3 犬外周静脉血的采集
        4.4 犬视觉测试
        4.5 术后角膜切口处的组织学观察
        4.6 术后眼房水Diff-Quik染色观察
        4.7 数据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超声乳化术后裂隙灯下观察结果
        5.2 术后并发症
        5.3 术后犬眼内压的变化
        5.4 术后犬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5.5 术后犬视觉测试结果
        5.6 术后第14和35天犬角膜组织结构的变化
        5.7 术后第14和35天眼房水Diff-Quick染色观察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三 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犬白内障对虹膜、睫状体中IL-6、TNF-α和TGF-β1的基因表达影响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主要药品和试剂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
        2.2 犬虹膜、睫状体组织总RNA的提取
        2.3 反转录合成cDNA
        2.4 cDNA序列的PCR扩增
        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犬虹膜、睫状体组织TNF-α、IL-6和TGF-β的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
        5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7)205例“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术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资料分析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术前术后视力比较
    2.3 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
    2.4 术后视力相关因素分析
    2.5 术后视力多因素分析
    2.6 成本/效果分析
3 讨论
    3.1 脱盲率、脱残率与相关研究持平
    3.2 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同类研究
    3.3 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多样化
    3.4 较低的成本/效果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具体体现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9)白内障复明扶贫工程手术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六省白内障复明扶贫工程手术情况
    1.1 陕西省:
    1.2 甘肃省:
    1.3 广东省:
    1.4 黑龙江省:
    1.5 青海省:
    1.6 山东省:
2 复明扶贫白内障工程手术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1 常见及严重并发症:
    2.2 手术方式:
    2.3 护理干预:
    2.4 相关疾病:
    2.5 其他:
3 讨论

四、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D]. 田春柳. 青岛大学, 2020(01)
  • [2]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D]. 安良宝.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3]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临床分析[D]. 姜秀颖. 青岛大学, 2019(02)
  • [4]前房维持器在眼前节手术中的应用[D]. 郑晚秋.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5]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J]. 王宇. 系统医学, 2019(01)
  • [6]犬氧化损伤性白内障模型的建立及超乳—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D]. 于菁菁. 扬州大学, 2018(01)
  • [7]205例“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术后效果分析[D]. 龚元元.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8]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疗效比较[J]. 杨钊,黎海平.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01)
  • [9]白内障复明扶贫工程手术效果分析[J]. 龚元元,张红. 山西医药杂志, 2016(18)
  • [10]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临床观察[J]. 许振. 中国社区医师, 2016(16)

标签:;  ;  ;  ;  ;  

小切口免缝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