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铅酸蓄电池工艺装备的发展与改进

我国铅酸蓄电池工艺装备的发展与改进

一、中国铅酸蓄电池工艺装备的发展与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喻剑平,杨金堂,江志刚,张华[1](2020)在《面向精细拆解的废铅酸蓄电池切割分选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废铅酸电池拆解过程中存在有色金属(锑、锡、硒等)回收利用率低和拆解收益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精细拆解方法——切割分选工艺。综合考虑资源利用率、环境影响和成本,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建立拆解收益模型,分析确定精细化拆解方法;根据废铅酸电池的基本结构和拆解特点,设计了切割分选工艺和自动化拆解设备以实现精细拆解目标。最后,将切割分选工艺与现有破碎分选工艺分别应用于两个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进行拆解收益对比。结果表明,切割分选工艺显着提高了废铅酸电池的资源利用率和拆解收益,节约了自然资源及能源,降低了拆卸成本和环境污染。

蒋邦超[2](2020)在《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拆装置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开发相应的控制系统,是为了改变铅酸蓄电池破拆装置自动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自动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破拆装置的整体性能及破拆效率,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控制系统主要是由PLC作为下位机,运用组态王开发上位机监控系统来设计。硬件主要是由主站控制器、从站控制器、驱动器和步进电机组成,上盖和壳底破拆单元装置控制系统采用PLC发送高速脉冲的接线方式。软件设计包括下位机软件设计和开发监控组态系统。分析六个工位的工艺过程,以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为基础,运用S7-200 smart PLC的编程软件,通过比较指令控制时间的方法控制脉冲数,编写破拆系统的PLC控制程序,最终实现下位机软件设计。调用运动控制模块编写PLC控制程序,方便调节脉冲数、方向和频率,最终完成上盖和壳底破拆单元装置下位机软件设计。根据破拆装置及步进电机参数,计算出驱动器接收的脉冲数。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铅和腐蚀性强的酸等有害物体,威胁人体的身体健康,开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减少人体的直接接触。借助组态王软件开发监控组态系统,包括登录系统、报警系统、安全检查系统、主操控监控系统、参数设置系统、历史报表查询系统及针对六个工位的子监控系统。模拟破拆设备的机械运动系统,开发仿真测试系统。通过组态王OPC实现监控系统与测试系统通信,进行监控组态系统仿真测试实验,实现监控系统信息传输、发送指令、历史报表查询、报警和实时监控等功能,并且对车间现场设备实时模拟,自动跳转到下一个工位。实验验证整体PLC控制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的先后逻辑顺序运行,步进电机的运行时间节点与预期的一致,电机转速误差值在±2%之间,符合预期结果。通过上盖和壳底破拆单元装置控制系统,能够设定不同的脉冲数、频率和方向,实现对长度范围为227mm~258mm,宽度范围为164mm~174mm,高度范围为200mm~228mm尺寸的电池上盖和壳底切割,移动距离误差在±2%之间,提高了稳定运行速度,达到了精度要求。

杨晓庆[3](2020)在《H公司蓄电池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与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徐子晗[4](2020)在《面向废动力铅酸蓄电池自适应拆解的变间距凸轮机构研究》文中指出现行的废动力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动力电池)预处理回收工艺多采用电池整体破碎或半人工拆解的方式。前者在回收处理中产生的铅渣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还导致电池各组分回收率低;后者虽不会产生铅渣,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对工人身体伤害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对废动力电池回收业即将到来的爆发期,本文进行了绿色高效且能适应多种类型动力电池的拆解工艺研究,设计了提高拆解工艺适应性的变间距凸轮机构,并以此机构为对象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以绿色高效预处理工艺为指导,综合考虑多种动力电池结构特点及组成成分等因素,提出动力电池拆解要求,并以此要求制定拆解方案。通过动力电池拆解的可行性探究,完善拆解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规划自适应拆解工艺流程。(2)针对自适应拆解工艺中拆解装置难以调节切刀间距以适应多种类型动力电池槽体与极群组切割分离的问题,提出能调节切刀间距的变间距凸轮机构设计构想。并按照规范的凸轮机构设计流程,对凸轮机构进行完整设计。利用MATLAB软件仿真从动件运动方程,以验证从动件运动规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对变间距凸轮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在全面分析受力的基础上,建立凸轮机构自锁条件的数学模型,确定自锁条件的关键因子自锁系数对驱动阻力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确定组成自锁系数的凸轮设计参数对凸轮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参数的优化,最后依照优化参数组合改进凸轮设计。(4)利用ADAMS对凸轮机构进行运动仿真,以及进行凸轮机构样机运动可行性试验,来验证理论计算和动力学优化的正确性,及凸轮机构实际运动可行性。(5)运用ANSYS Workbench对凸轮机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其强度和变形远远满足设计要求,故存在轻量化优化空间。由于其它零件结构同动力学性能密切相关,故只对凸轮板进行拓扑优化与尺寸优化的两级轻量化设计,效果明显。

王亮[5](2019)在《动力型铅酸蓄电池轻量化设计及性能分析》文中提出铅酸动力蓄电池是电动自行车上的重要核心部件。随着电动自行车新标准以及铅酸动力电池新国标的实施,对铅酸动力电池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铅酸动力蓄电池的比能量提升是对电动自行车设计及节能增效起到了积极意义。提升铅酸蓄电池的比能量一直是行业里大部分人研究的课题。大部分研究人员都热衷于对新材料的应用,使铅酸蓄电池的活性物质利用率提升,达到提升比能量的目的。还有就是在工艺技术上的研究,而对于轻量化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却很少。然而对铅酸动力蓄电池进行轻量化结构设计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材料及工艺上就可以获得比能量的提升。对于生产应用较为方便,更能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关于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本学位论文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以铅酸动力蓄电池比能量提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的研究。通过对铅酸动力蓄电池结构的分析,建立起系统的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法。对板栅、极板、汇流排采用数字建模及有限元分析结合,对其导电性及其它性能进行轻量化结构设计的方法。对塑壳采用数字建模及有限元分析结合,对其使用时的变形及结构的改善进行轻量化结构设计的方法。针对边负板及电解液量根据其在蓄电池的具体特性制定轻量化结构设计的方法。对制定的系统化的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法进行理论模拟与实际实验验证的研究。采用有限元模拟、拉力试验、腐蚀试验、理化试验、样品电性能寿命测试试验。以及采用金相显微镜、SEM、XRD等仪器对微观的物质形貌成分等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各个部件轻量化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导出有效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依据。根据验证的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法进行实际的产品设计应用。运用轻量化设计方法及设计依据,通过系统的数字模拟分析,做出最优设计方案。通过具体设计及计算,设计出一款轻量化高比能量产品,使铅酸动力蓄电池比能量提升至42Wh/kg,使行业里有了新的突破。经过对该成果与现有产品进行了标准的测试对比,验证了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张琪[6](2019)在《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摆脱对石油的单一依赖,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才是长久之计。煤矿井下车辆致力于以新能源来改善动力源,但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暴露出过充电、过放电、热失控等情况,从而导致其循环次数短、使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研究蓄电池的管理与控制系统,对蓄电池的运行状态提供实时检测和早期预报,使其能够合理的充放电,也让使用者及时了解到蓄电池的状态信息,以便合理健康的使用,降低或杜绝蓄电池事故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铅酸蓄电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矿用铅酸蓄电池的整车匹配问题,确定蓄电池额定电压与容量以及蓄电池研究参数和整车合理应用措施。通过对矿用铅酸蓄电池特性试验分析,从其内部电化学反应到充放电特性来寻找对容量及循环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特性参数是如何影响电池容量与循环次数,并进行电池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重点研究了蓄电池荷电状态的估算,通过对常用估算方法的分析,主要应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蓄电池荷电状态的估算建模、采样训练与仿真。结合车辆在煤矿井下应用的工况分析,对其管理与控制系统做出整体方案设计,以STM32F103C8T6为主控单元,设计了电压、电流与温度等采集模块,通过NRF24LE1内嵌2.4GHz GFSK收发器对从控单元之间、从控与主控单元间进行无线通讯,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充电机进行通讯;在MDK-arm环境下进行相应模块的软件开发,尤其是蓄电池信息采集与荷电状态估算子程序、充电子程序、放电子程序及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以矿用WJX-10FB胶轮车铅酸蓄电池为例,对矿用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了功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荷电状态估算方法,可将误差控制在4%左右,不超行业要求5%;充电控制策略将电压误差可控在0.05V以内,充电电流与电压波动幅度有所减小。本文通过对矿用铅酸蓄电池管理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实现了蓄电池以更健康的方式运行,保持和提升其循环次数与综合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矿用胶轮车更加安全可靠长久的运行,也为其他井下车型的类似设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价值。

徐宏[7](2018)在《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技术优化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能源蓄电池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领域如煤矿、交通、电力等。内化成是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一道重要的工艺步骤,对蓄电池的性能好坏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内化成技术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内化成过程是一个在硫酸溶液中进行的复杂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反应过程中,既要考虑电能到化学能能量转换的效率问题,也要考虑电解液和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效果。因此,提高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技术效率以及化成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在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过程的分析基础上,研究内化成充电技术的优化策略及内化成充电控制技术的优化,最终目的是提高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内化成充电技术优化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内化成两个阶段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得出反应过程中的极化现象是影响内化成的重要因素,然后分析为去极化而采用的内化成充电技术策略,最后在综合充电技术的优点确定了采用多阶段恒流-正负脉冲化成充电技术策略,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其次,对内化成充电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电池SOC监控技术对电池内化成充电技术策略进行控制,实现充电技术策略各阶段切换更加准确,达到电池化成过程节能的效果。为此,本文对电池SOC准确估算进行优化研究。首先改进PSO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其优越性,然后将改进的PSO算法应用到电池SOC的BPNN模型中进行电池SOC估算。然后,对内化成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硬件设计体现在芯片选型、电压采集电路设计、电流采集电路设计、温度采集电路设计及CAN-bus接口电路等,软件设计体现在控制后端与前端软件设计、CAN-bus通讯协议及触摸屏设计。最后本文根据内化成技术控制系统的指标要求,针对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技术优化策略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电池内化成充电技术优化策略可以实现一次充电完成化成,与传统的“三充两放”充电技术相比在化成时间上有明显优势。同时,采用改进的PSO-BPNN算法能得到更加精确的电池SOC估算值,为电池化成过程的节能提供了技术保障。综上,本文研究的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技术优化策略能有效提高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过程效率。

马永喜,喻伟,王娟丽[8](2017)在《铅酸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铅酸蓄电池行业是当前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研究在分析铅酸蓄电池产业各环节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产业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行实例案例分析,总结其成功做法和实践经验。最后,研究得出有效实施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政策启示: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和绿色改造、开展绿色生产与技术创新、提升监管措施和管理手段和开展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

刘巍[9](2016)在《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和铅元素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十几年间,中国铅酸蓄电池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长,促进了铅工业的蓬勃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铅污染事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本研究以铅酸蓄电池行业为切入点,研究了铅酸蓄电池产业链铅的利用效率和铅排放动态变化规律,系统评价了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揭示中国社会经济系统铅流量和存量动态演化并分析未来情景,提出了中国铅资源管理和铅污染控制的技术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行业研究层面,调研了铅酸蓄电池产业链80余家企业,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从铅生产到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全过程动态铅产排系数,研究了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铅排放时空变化,定量分析了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水平提升的铅减排效果。研究表明,20002014年,铅酸蓄电池行业平均铅利用效率从93.6%提升到97.3%;再生铅行业平均铅回收率从83.3%提升到94.2%。2011年以来的国家持续的重金属污染整治扭转了相关行业铅排放继续上升的趋势。在产品层面,以近年用量增长最快的电动自行车动力铅酸蓄电池为对象,建立了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分析了从原材料生产、电池生产、运输、使用和废旧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物回收处理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精铅等原材料生产是资源消耗类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者;电池使用阶段的电耗是能源相关影响的主要贡献者;废旧铅酸蓄电池和含铅废物回收再生铅和塑料可抵消大部分原材料生产的环境影响。与传统铅锑镉外化成工艺相比,无镉内化成技术可减少53%镉排放,从而能减少电池1021%的全生命周期人体和生态毒性潜值。在国家层面,搭建了国家层面铅元素流动态分析模型,分析了中国社会经济系统铅流量、存量动态演化。20002014年,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中铅使用存量从153万t增加到1198万t,其中铅酸蓄电池中铅使用存量占7577%,是全社会铅使用存量增加的驱动力。19902014年,中国人均铅使用存量从0.70 kg/人增加到8.7kg/人。在情景分析环节,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模拟了20152030年中国铅酸蓄电池铅使用存量变化情景。基于使用存量驱动模型,分析了铅酸蓄电池行业及社会经济系统铅的需求量。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铅需求量将出现明显的增速放缓甚至减少,铅资源供大于求进一步加剧。冗余的铅资源将在精铅矿和废旧铅酸蓄电池中积累,2030年这部分冗余量将达到铅使用存量的2.23.8倍。

吕志良[10](2015)在《长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文中研究指明长兴县传统产业相对发达,占比较高,并在推动经济增长、助推城市升值、促进群众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规模的扩大、竞争的加剧,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竞争能力差、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问题日益暴露。近年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长兴县以行业专项整治为抓手,不断加快以铅酸蓄电池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走出了具有长兴特色的转型升级新路子,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

二、中国铅酸蓄电池工艺装备的发展与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铅酸蓄电池工艺装备的发展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精细拆解的废铅酸蓄电池切割分选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拆解工艺过程与收益模型
    1.1 拆解工艺过程
    1.2 拆解收益模型
2 面向精细拆解的切割分选工艺
    2.1 汇流条高度测量工艺
    2.2 切割、翻转与振动分离工艺
    2.3 破碎分选工艺
3 拆解工艺收益对比分析
4 结束语

(2)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拆装置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5 研究技术方案及技术路线
    1.6 小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1 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拆系统的工艺过程
    2.2 功能要求及设计指标
    2.3 开环数字控制
    2.4 操控状态分析
    2.5 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2.6 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整体设计
    3.2 控制器的选型
    3.3 下位机硬件设计
    3.4 通讯单元设计
    3.5 执行单元设计
    3.6 驱动单元设计
    3.7 电源选择
    3.8 上盖和壳底破拆单元装置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9 小结
第四章 破拆装置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各环节的数学模型
    4.2 控制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4.3 监控组态系统设计
    4.4 仿真测试系统设计
    4.5 上盖和壳底破拆单元装置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6 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搭建与测试实验
    5.1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
    5.2 控制系统的仿真测试实验
    5.3 控制系统实验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面向废动力铅酸蓄电池自适应拆解的变间距凸轮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项目的背景与意义
        1.1.2 预处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间距调节装置的研究
        1.2.2 凸轮机构综合的研究
        1.2.3 结构优化方法的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自适应拆解的变间距凸轮机构的设计
    2.1 自适应拆解工艺的研究
        2.1.1 项目用电池结构组成及特点分析
        2.1.2 自适应拆解工艺的方案设计
    2.2 从动件运动要求分析及凸轮类型的选择
        2.2.1 从动件运动要求分析
        2.2.2 凸轮类型的选择
    2.3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与求解
    2.4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2.5 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2.6 MATLAB仿真验证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间距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3.1 变间距凸轮机构运动时的受力分析
    3.2 变间距凸轮机构的自锁性研究
        3.2.1 变间距凸轮机构自锁条件的建立及分析
        3.2.2 自锁系数对凸轮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变间距凸轮机构动力学性能优化
        3.3.1 各关键设计参数对动力学性能影响
        3.3.2 各关键设计参数优选组合确定
        3.3.3 变间距凸轮机构的改进设计与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间距凸轮机构的运动仿真与样机试验验证
    4.1 变间距凸轮机构虚拟样机的运动仿真
        4.1.1 接触碰撞理论模型
        4.1.2 虚拟样机仿真设置
        4.1.3 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
    4.2 变间距凸轮机构可行性样机试验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样机与仪器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凸轮机构有限元分析及轻量化设计
    5.1 结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5.1.1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理论
        5.1.2 有限元静力学模型建立
        5.1.3 有限元静力学结果分析
    5.2 凸轮板结构拓扑优化
    5.3 凸轮板结构尺寸参数优化
        5.3.1 借助灵敏度分析确定优化设计变量
        5.3.2 试验设计及采集样本点
        5.3.3 建立Kriging插值法的响应面模型
        5.3.4 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优解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动力型铅酸蓄电池轻量化设计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铅酸动力蓄电池现状分析
        1.2.1 铅酸动力蓄电池简介
        1.2.2 铅酸动力蓄电池设计现状
        1.2.3 铅酸动力蓄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设计分析及方法
    2.1 引言
    2.2 板栅设计分析
        2.2.1 板栅导电性优化
        2.2.2 板栅耐腐蚀性优选
        2.2.3 板栅机械性能优化设计
        2.2.4 板栅浇铸性验证
    2.3 极板设计分析
        2.3.1 正极板导电性模拟
        2.3.2 边负极板利用率提升
    2.4 汇流排结构分析
        2.4.1 汇流排截面积优化
        2.4.2 汇流排直连结构优势
        2.4.3 汇流排导电性模拟
    2.5 塑壳结构及酸量设计分析
        2.5.1 塑壳力学性能优化
        2.5.2 塑壳单格一致性影响
        2.5.3 电解液量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设计方法验证
    3.1 引言
    3.2 板栅轻量化设计验证
        3.2.1 板栅导电性优化设计验证
        3.2.2 板栅耐腐蚀性实验验证
        3.2.3 板栅机械性能对比
        3.2.4 板栅浇铸性验证
    3.3 极板轻量化设计验证
        3.3.1 正极板导电性验证
        3.3.2 边负极板利用率验证
    3.4 汇流排结构验证
        3.4.1 汇流排截面积设计验证
        3.4.2 汇流排直连结构验证
    3.5 塑壳结构及酸量设计验证
        3.5.1 塑壳力学性能验证
        3.5.2 塑壳单格一致性影响
        3.5.3 电解液量设计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应用
    4.1 引言
    4.2 外观结构设计
        4.2.1 外观尺寸及排布方式确定
        4.2.2 塑壳尺寸结构设计
    4.3 极群结构及汇流排设计
        4.3.1 极群结构方式确定
        4.3.2 汇流排结构设计
    4.4 极板结构设计
        4.4.1 板栅结构设计
        4.4.2 极板活性物质量设计
    4.5 隔板尺寸及酸量设计
        4.5.1 隔板尺寸及用量设计
        4.5.2 电解液参数设计
        4.5.3 含酸量设计
        4.5.4 加酸量及密度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轻量化高比能量电池测试验证
    5.1 引言
    5.2 常温容量测试对比
        5.2.1 常温初容量测试
        5.2.2 能量密度测试
        5.2.3 常温恒功率测试
        5.2.4 常温大电流测试
        5.2.5 快速充电能力测试
    5.3 低温容量测试对比
        5.3.1 常温充低温放电测试
        5.3.2 低温充低温放电测试
    5.4 循环寿命对比
        5.4.1 寿命可靠性测试
        5.4.2 全寿命循环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6)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2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的特性分析
    2.1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的特性分析
        2.1.1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匹配分析
        2.1.2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电化学过程分析及相关技术参数
        2.1.3 影响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容量及寿命因素分析
        2.1.4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失效原因分析
    2.2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2.2.1 蓄电池管理系统概述
        2.2.2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内容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的研究
    3.1 荷电状态估算方法
    3.2 基于BP神经网络估算电池荷电状态
        3.2.1 BP神经网络算法概述
        3.2.2 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3.2.3 BP神经网络算法训练及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4.1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架构
    4.2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4.2.1 主控单元模块选择
        4.2.2 电池信息采集电路
        4.2.3 通信电路模块
    4.3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4.3.1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4.3.2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软件技术架构
        4.3.3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功能试验
    5.1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5.2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无线通讯测试
    5.3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均衡控制试验
    5.4 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荷电状态估算精度试验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技术优化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内化成技术国内外现状
        1.2.1 内化成技术国内现状
        1.2.2 内化成技术国外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技术的方案研究
    2.1 蓄电池的内化成两阶段理论
        2.1.1 内化成的电化学原理
        2.1.2 内化成的两个阶段理论
    2.2 内化成的极化与去极化方法
        2.2.1 内化成极化现象
        2.2.2 内化成的去极化方法
    2.3 内化成的重要指标和参数变化
        2.3.1 内化成的指标
        2.3.2 内化成参数的变化
    2.4 内化成技术方案的设计
        2.4.1 内化成充电技术策略的方案
        2.4.2 充电控制技术中SOC估算的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技术优化策略的研究
    3.1 优化电池SOC估算的研究
        3.1.1 PSO算法以及改进算法
        3.1.2 改进PSO-BPNN算法及电池SOC建模
    3.2 化成两阶段充电技术优化策略的研究
        3.2.1 第一阶段的化成充电技术策略
        3.2.2 第二阶段化成充电技术策略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设计指标
    4.2 控制系统硬件部分
        4.2.1 控制单元选型
        4.2.2 电压检测电路
        4.2.3 电流检测电路
        4.2.4 温度检测电路
        4.2.5 CAN-bus接口电路
    4.3 控制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4.3.1 控制后端软件设计
        4.3.2 控制前端软件设计
        4.3.3 CAN-bus通信协议
        4.3.4 触摸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技术优化策略的实验研究
    5.1 电池SOC估算研究
        5.1.1 获取电池数据
        5.1.2 电池SOC仿真分析
    5.2 化成技术控制策略实验
        5.2.1 化成第一阶段实验分析
        5.2.2 化成第二阶段实验分析
        5.2.3 化成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5.2.4 电池化成后放电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铅酸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铅酸蓄电池行业环境影响
    1.1 生产环节的环境影响
    1.2 回收环节的环境影响
    1.3 再生利用环节的环境影响
2 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环境整治措施
    2.1 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环境整治措施
        2.1.1 实施产业集聚、推动转型升级
        2.1.2 推进技术改造、提升环保水平
        2.1.3 强化环境监管、完善管理机制
    2.2 取得的效果
3 结语
    3.1 推进产业集聚和绿色改造
    3.2 开展绿色生产与技术创新
    3.3 提升监管措施与管理手段
    3.4 开展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

(9)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和铅元素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铅污染源分析
        1.1.2 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
        1.1.3 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控制
    1.2 研究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铅酸蓄电池系统产排污系数测算
        2.1.1 产排污系数相关概念
        2.1.2 国内外铅酸蓄电池系统产排污系数研究
        2.1.3 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2.2 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
        2.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概述
        2.2.2 国内外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
        2.2.3 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2.3 铅元素流分析
        2.3.1 元素流分析方法
        2.3.2 国内外铅元素流研究进展
        2.3.3 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第3章 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铅排放时空变化
    3.1 铅酸蓄电池行业铅排放时空变化
        3.1.1 铅酸蓄电池生产工艺和产排污节点
        3.1.2 2000~2014 年铅酸蓄电池行业铅产排系数测算
        3.1.3 2000~2014 年铅酸蓄电池行业铅排放变化
        3.1.4 2000~2014 年省际层面铅酸蓄电池行业铅排放变化
    3.2 再生铅行业铅排放时空变化
        3.2.1 再生铅冶炼工艺和产排污节点
        3.2.2 2000~2014 年再生铅行业铅产排系数测算
        3.2.3 2000~2014 年再生铅行业铅排放变化
        3.2.4 2000~2014 年省际层面再生铅行业铅排放变化
    3.3 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水平提升的铅污染减排分析
        3.3.1 主要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
        3.3.2 铅污染减排分析
    3.4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4.1 存在的问题
        3.4.2 改进措施
    3.5 小结
第4章 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4.1 目标和范围定义
    4.2 清单分析
        4.2.1 原材料生产
        4.2.2 电池生产
        4.2.3 电池运输
        4.2.4 电池使用
        4.2.5 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
        4.2.6 生命周期排放清单
    4.3 环境影响评价
    4.4 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4.4.1 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4.4.2 资源与能源消耗
        4.4.3 一般环境影响
        4.4.4 人体和生态毒性
        4.4.5 灵敏度分析
    4.5 无镉内化成工艺技术环境效益分析
        4.5.1 无镉内化成技术工艺发展
        4.5.2 数据收集和处理
        4.5.3 内外化成工艺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4.6 电池修复技术环境效益分析
        4.6.1 电池修复技术
        4.6.2 数据收集和处理
        4.6.3 修复前后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4.7 改善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建议
    4.8 小结
第5章 2000~2014 年中国社会经济系统铅流量和存量分析
    5.1 铅元素分析方法
        5.1.1 系统边界和分析模型
        5.1.2 流量和存量分类
        5.1.3 流量核算
        5.1.4 存量核算
    5.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1 含铅产品产量和铅消费量
        5.2.2 铅生产和消费过程的铅损失率及产排污系数
        5.2.3 含铅产品的铅含量
        5.2.4 含铅产品进出口量
        5.2.5 含铅终端产品的服务年限
    5.3 2000~2014 年铅流量及其结构变化
        5.3.1 铅生产量、消费量及其结构变化
        5.3.2 铅进出口量及其结构变化
        5.3.3 铅损失量及其结构变化
    5.4 2000~2014 年铅存量及结构变化
        5.4.1 铅矿储量、精铅矿和精铅库存
        5.4.2 铅使用存量
        5.4.3 铅酸蓄电池中铅使用存量
        5.4.4 铅损失存量
    5.5 铅流量和存量的不确定性分析
        5.5.1 数据质量分析
        5.5.2 铅消费结构对铅使用存量和损失流量的影响
        5.5.3 产品服务年限及分布对铅使用存量和报废流量的影响
    5.6 小结
第6章 2015~2030 年中国铅使用存量与供求情景分析
    6.1 物质流情景分析模型
    6.2 2015~2030 年中国铅使用存量及铅需求量情景分析
        6.2.1 铅酸蓄电池及其中铅使用存量
        6.2.2 铅酸蓄电池行业铅需求量
        6.2.3 中国铅需求量和铅使用存量
    6.3 2015~2030 年中国铅供应模式情景分析
        6.3.1 原生铅产量
        6.3.2 再生铅产量
        6.3.3 铅供应模式分析
    6.4 2015~2030 年中国铅流量和存量情景分析
        6.4.1 铅排放和损失量
        6.4.2 铅流量和存量
        6.4.3 资源环境政策建议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长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铅酸蓄电池产业整治提升的经验启示
    (一)两次整治提升情况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二、长兴县传统产业现状
三、铅酸蓄电池产业整治提升的重要意义

四、中国铅酸蓄电池工艺装备的发展与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精细拆解的废铅酸蓄电池切割分选工艺[J]. 喻剑平,杨金堂,江志刚,张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0(12)
  • [2]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拆装置控制系统设计[D]. 蒋邦超. 宁夏大学, 2020
  • [3]H公司蓄电池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与防范研究[D]. 杨晓庆. 江苏科技大学, 2020
  • [4]面向废动力铅酸蓄电池自适应拆解的变间距凸轮机构研究[D]. 徐子晗. 武汉科技大学, 2020
  • [5]动力型铅酸蓄电池轻量化设计及性能分析[D]. 王亮. 浙江大学, 2019(02)
  • [6]矿用胶轮车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研究[D]. 张琪.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铅酸蓄电池内化成技术优化策略的研究[D]. 徐宏. 长春工业大学, 2018(08)
  • [8]铅酸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研究[J]. 马永喜,喻伟,王娟丽.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01)
  • [9]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和铅元素流研究[D]. 刘巍. 清华大学, 2016(05)
  • [10]长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J]. 吕志良. 政策了望, 2015(09)

标签:;  ;  ;  ;  ;  

我国铅酸蓄电池工艺装备的发展与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