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菜篮子”做出新贡献

为丰富“菜篮子”做出新贡献

一、为丰富“菜篮子”做出新贡献(论文文献综述)

李忠鹏[1](2019)在《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于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青海生态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分析之基,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成就、困境和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诞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期间对于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重要指示和要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二是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三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当前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指导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根本遵循,青海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战略目标,作出了“一优两高”重要战略部署,有力地推动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成就总结为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化发展,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与生态建设建设项目不断落地实施,高原生态经济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统筹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生态领域的政策供给不断加快,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移民就业及后续产业发展等等;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面临的困境归纳为局部地区仍有生态恶化趋势,总体上保护任务繁重,生态保护文明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移民就业及后续产业发展较缓慢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实施生态文明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大力发展高原生态经济以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改善民生以巩固生态保护成果、对青海民众及核心生态功能区居民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等等,期望在正确施策、多方努力下青海能够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做出青海的重要贡献。

福建省水产学会[2](2018)在《2016—2017年福建省淡水养殖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该报告阐述了2016—2017年福建省淡水养殖学科新进展和新成果、国内外淡水养殖学科进展等,在总结学科发展成就的基础上,预测学科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方向,提出促进学科发展的建议。

王宇宏[3](2018)在《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1867-1942)军事词汇研究》文中提出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也被称为日本军用中国语教科书,是近代以来日本为在中国领土执行侵略任务的日本士兵学习汉语军事语言使用的教材。这些教科书中记载了规范的汉语军事词汇及词条解析,并附有大量的情景会话以及各种军用文书。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的编撰时间主要是从1867年(明治初年)至1942年(昭和17年),这一时段正是中国近现代汉语的交替时期,准确的说是现代汉语的初期、准备期。伴随着西方先进科技的影响,日本文化的不断渗透,现代汉语在特殊的国情下开始孕育和萌芽,大量新词不断产生,尤其是关于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的词汇快速发展,构词规律、造词特点都发生极大的改变,对现代汉语言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毋庸置疑,对这一时期军事词汇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的研究对探讨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规律、现代军语的发展方向都具有裨益。同时,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作为记录汉语和日语(翻译)军事词汇的原始文献,保留了许多日本运用汉字字形创制的军事词汇(表述或翻译当时先进的武器研发和军事设施),它们中的一部分后被采录到早期的汉语军语中,成为现代军语的一支源头,因此对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及其军事词汇的研究为探讨现代军语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辑录的汉语军事词汇从音节构成、构词和造词三个角度分别进行量化统计与分析,探讨了近现代交替时期汉语军事词汇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其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现代军语产生的影响;并根据现代语言学理论,尝试对这些现象、特点和规律做出合理的解释。全文共分六章,具体而言:第一章,绪论。首先,论述了汉语军事词汇和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研究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研究的对象和语料来源,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广义上的军语,语料来源于十五部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再次,论述了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汉语军事词汇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明确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即基于词汇学和语义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运用计算机统计方法,通过对汉语军事词汇音节构成体系、构词体系和造词体系的量化统计分析,从共时的表现与历时的演变两个维度分析和推演汉语军事词汇的发展规律、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第二章,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文献概述。首先,从经济、政治、军事和历史文化渊源三个角度阐述了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及其原因。其次,分别从编撰体例、编写内容、语言教学意识三个方面介绍了六部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评述了它们的优长和特点。第三章,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音节构成研究。首先,根据语言系统的平衡性理论对汉语词汇音节构成的研究提出质疑,并介绍了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的收录情况。其次,带着质疑从共时与历时不同角度对各个音节军事词汇数量进行量化统计与比较分析,得出军事词汇多音节化的发展演变趋势且以三音节为主的结论;并从军事言语交际的严密性、单义性和趋简性原则作出解释。最后,拟定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多音节化发展方向和再升级再平衡的推论,以及现代军语对特定音节优先选择的趋势。第四章,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构词研究。首先,阐述了区别词与短语的相关语言学理论及其不足,明确了本文在研究军事词汇构词特点过程中不做词与短语区分的原因和理由,阐述了核心构词法的概念及特点。其次,从共时与历时不同角度对各个音节军事词汇的构词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定中偏正式成为军事词汇的主要构词方式且语义关系丰富复杂化、军事词汇构词法整体趋简的结论。再次,从语言学的角度,结合偏正式构词法的特点分析解释了军事词汇以偏正式为主要结构方式的原因,并得出现代军语、现代汉语构词方式也会以偏正式为主且构词体系逐渐简化的结论。第五章,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造词研究。首先,阐释了军事词汇造词研究的理论依据。其次,从共时与历时不同角度对各个音节军事词汇的造词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说明法是产生新词的主要方法,且与偏正式结构关系密切;语音造词的“双音法”应用频次很高,所造词在结构上基本为联合式;类推置换法具有较强的造词潜力,是多音节军事词汇发展的助推剂;借用造词法表现活跃,是近现代军事外来词产生的主渠道等结论。再次,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和各种造词法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军事词汇的造词特点、规律及原因,并进一步推断出:说明法的造词力度虽然开始减弱,但与其他造词法相比,其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依然会保持一定的优势,并产生大量偏正式词语;借用造词法必将成为外来词产生的重要途径,但借形词不再占有优势;类推置换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由此产生大批词族和多音节词汇等结论。第六章,结论。主要归纳总结了军事词汇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影响。近现代军事词汇的发展规律主要有:(1)多音节化趋势明显,尤以三音节为代表;(2)偏正式成为军事词汇的主要构词方式,定中型发展最快;(3)说明法的造词力度开始减弱,所造词的构词方式多为偏正式;(4)类推置换法有一定发展潜力,是多音节军事词汇产生的重要途径;(5)借用造词法表现活跃,是近现代外来词产生的主要渠道;(6)伴随多音节化的发展趋势,构词法和造词法呈现不同程度简化趋势。军事词汇的发展演变规律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现代军语产生的影响主要有:(1)打破以双音节为主体的词汇系统,引导多音节语感的适应性;(2)三音节的快速发展预示了现代军语对特定音节的优先选择;(3)说明法将成为专业术语的主要创制方法,偏正式构词法也随之快速发展;(4)类推置换法会促使大量词族产生,类词缀和合成词语素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方俊[4](2013)在《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问题,试图回应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思想的原初样态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树?在新的党情、国情、世情发生剧烈变革的现时代,不管是主动求变求适应也好,还是现实政治生态变迁形成的巨大倒逼机制也罢,作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实样板”,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进行怎样的样态变革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要求,实现协同戮力善治格局?国家与社会,是人类组织构造和秩序生成的两大载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的重要命题和理论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当代公共治理范式探究的管理哲学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谱系中,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有着十分深厚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现实价值。荦荦大者计有“国家源于社会”、“社会决定国家”、“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国家与社会的分化、对立与统一”、“国家消亡与社会复归”等观点和原理,刻画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轮廓。于喷沫鸣溅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洗礼的中国共产党人也一直在探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真谛。卓越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们在理论道路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承续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形成了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图谱。这一样态图谱包括理论样态和实践样态两种样态呈现。理论样态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阐释的丰富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文章对上述思想的核心内容、基本框架和理论流变着力进行爬梳。实践样态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形而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化为“形而下”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材料“原产地”。国家的治理以政府为载体,社会的发展以社会组织为依托。现实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成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实样板”。论文有六章构成。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明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主旨、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逻辑框架结构,并进行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综合述评和概念的界定和厘清,为本体研究开启序幕。第二章,经典创建: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缔造本章从历史的、理论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学说进行梳理与解读。认为,以批判黑格尔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关系的曲解作为逻辑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包括市民社会理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思想和国家源于社会并复归社会的思想。之后,列宁全力扞卫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思想,包括“国家消亡”的学说、劳动者享有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力和最大限度地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况等一系列新的理论主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给我们的启示。第三章,理论承续: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接力探索本章从历史的、文献揽读的角度研究了几代卓越的中国共产党政治领袖们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系列真知灼见,包括毛泽东的民本民权观、邓小平的民主公权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党、国家、社会理论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管理问题一系列新的思考和探索。毛泽东的民本民权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权力属于、源于并造福于人民的思想、和人民打成一片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关心群众疾苦攸关政权之存亡的观点。邓小平的民主公权理论主要见之于三个方面:对于群众团体正确引导而不包办的思想;权力要为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服务的思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党、国家、社会理论具体体现为: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管理问题的新探索体现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上务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协同参与共治的社会管理格局。第四章,样态呈现: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中国化显示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学说的理论样态梳理与解读后,逻辑上本章进而转向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现实样态。较之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的理论务虚性,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务实性。为此,本章立足广东,实证性研究了近年来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继而,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得出现实语境下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尚未建立起破除心理隔阂的互信关系和良好互动关系的结论。第五章,样态检视: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的力场博弈与传统的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并由此造成国家相对于社会的单线性发展的观点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博弈是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循着一条从社会—国家—复归社会的路径演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博弈观为分析根基,本章主要回应这么一个问题: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的构建面临哪些动力的支持和阻力的牵制?文章认为,社会组织对治理政府失灵的矫正力、源于体制改革的合作关系的催生力、基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合作关系的回应力、面向公共利益这一共同目标的合作关系的契合力是支持和促进合作关系构建的强大驱动力;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二者互信关系远未建立起来、“总体性社会”格局难以冰释、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危机重重、制度、利益与激励难题亟待破解等问题是支离和牵制合作关系构建的巨大阻滞力。第六章,样态趋势: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实现的路径勘察从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中有关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思想以及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两个方面反映出马克思的社会制约公权观。以马克思的社会制约公权观审视和指导构建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在现实层面就是要构建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这一合作关系的构建亟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作为地方政府,要为合作关系的实现做出积极而审慎的行为选择,包括:转变政府管理思路,变“防范”为“规范”;扬弃双重管理体制,创设备案登记制度;破解社会组织困局,政府亟需管理智慧;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构筑五道防线体系。作为社会组织,要为合作关系的实现做出诚挚而高效的自身努力,体现为:夯实根基,加强公信力建设;筑实架构,健全自组织体系;充实内涵,保持自身独立性;丰实关系,拓展国际化交往。

志强[5](2011)在《回顾光辉历程 唱响红色旋律 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隆重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文中研究说明[本刊讯]6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周年华诞前夕,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共产党员、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在京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共同回顾党的历程,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创新党建工作。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李希荣,全国畜牧总

李新[6](2010)在《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古语有云“牧以畜为体,畜以饲为天”,饲料对于牲畜的重要作用正如食物之于人类,不可轻忽。营养物质在“土壤—植物—动物—人”之食物链中的流向与转移,不但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现代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快速和高效转移与回流。动物营养学正是一门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因此,动物营养学不但是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也是生命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回顾总结其百年的发展历程对于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中国驯养动物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积累了许多畜禽饲养方面的经验,其中不乏饲料选择与如何喂养的内容,这在古代农书中多有涉及。然而,那只是建筑在长期生产实践基础上的经验积累,并非以科学试验为依据,所以还称不上动物营养科学。回顾我国动物营养科学史,大体上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如今已然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1949年的肇始与奠基阶段;第二阶段,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曲折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的转折与蓬勃发展阶段。当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我们的祖国正处于内忧与外患并存之际,晚清以来的衰颓局面未见好转,频繁的战争和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民生凋敝,国家经济几近破产;就是在危机之中,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出来,也由此备受重视。而较之中国传统的基于感性经验的畜牧饲养方式,西方利用科学试验得来的现代技术,对于增产增收效果更好,动物营养科学恰是近现代科学畜牧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于是这门科学开始在中国扎根发芽并成长起来。虽然当时此方面的科研教育机构乃至学会组织等还大都蕴含在大畜牧之中,但无疑已作为大畜牧科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及,甚至专门成立这方面的专门系组从事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对于科学畜养风气的形成颇有助益,同时也为此后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研究、管理经验,为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受国内政治经济大背景的影响,我国动物营养科学虽走了些弯路,但也有曲折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终于迎来它发展的春天,开始了蓬勃发展的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动物营养专业正式设立并发展完善,1980年成立了专业学会,1989年本专业学术刊物创刊发行,至此,一个学科独立的三个标志已经全部具备。30多年来,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在养殖业及饲料工业上的普遍应用,使得我国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国人民膳食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推动下,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经过百年发展,终于取得了现在来之不易的成绩;同时它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将会使人们对动物营养科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于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来讲既是挑战也是希望。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研究正经历着从常量到微量,从静态到动态,从整体到组织,从表观到内涵,从单因子对比到多因子互作的深入发展。由描述为主的科学向控制科学转变,由“分析时代”进入“系统时代”已然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整体趋势,中国自不能例外。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动物营养科学还是要根据国情,在继承传统,重视当下,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论文正是以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史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之后分别从组织机构、相关书刊、人才队伍以及科研内容和成果等方面对中国动物营养学在20世纪前、后50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进而对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动因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一章总结了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贾莹,王纯朴,杨贵智[7](2009)在《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工奠基》文中研究说明本报讯 彩烟飞腾、礼炮轰鸣。6月3日的兰州大青山充满节日的气氛,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工奠基仪式盛大举行。这一物流中心的开工,标志着东部物流基地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必将为丰富兰州市民的“菜篮子”和高原夏菜的集散辐射做出贡献。 陆武成、张津梁、哈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课题组[8](2001)在《我国农业科技和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一、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意义及战略思考 (一)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紧迫性。 1.适应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从总体科技领域说,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

谭竹洲[9](2001)在《为丰富“菜篮子”做出新贡献》文中提出

匡开源,吴世昌,王冬生,袁永达[10](1998)在《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和为害初步研究》文中指出上海市郊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已有2000多么顷,而且连栋大棚、现代温室等还在增加,使蔬菜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为丰富城市菜篮子作出新贡献;由于保护地蔬菜多样化和周年生产以及连茬作业,有利于病虫的滋生蔓延,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为此,开展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和为害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调查方法 (一)基地选择:在中远郊新的蔬菜生产示范区青浦县梅桥园艺场设立主要调查基地,并在南汇县下沙、宣桥和东海农场、五四农场;闵行区华漕、新泾和鲁汇;青浦县赵巷;嘉定区黄渡、徐行等;以及宝山区罗店、闵行区马桥和南汇县新场等引进温室,设立10多个面上的调查基地。 (二)蔬菜种类:主要以果菜类(番茄、茄子、青椒、黄瓜、甜瓜和草莓等)为主,还有部分叶菜类(芹菜、生菜、橄榄菜和草头等),豆类(食荚豌豆、豇豆和刀豆等)、以及长白萝卜、花菜等。

二、为丰富“菜篮子”做出新贡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丰富“菜篮子”做出新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难点、重点与创新
第2章 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相关借鉴及深刻内涵
    2.1 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2.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2.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概述
    2.2 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相关借鉴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2.2.2 青海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2.2.3 西方国家先进生态文明思想
        2.2.4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
    2.3 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刻内涵
        2.3.1 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2.3.2 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2.3.3 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性
        2.3.4 新时代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新要求
        2.3.5 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指导理念不断深化
第3章 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就及目前困境分析
    3.1 新时代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3.1.1 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且成效显着
        3.1.2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推进
        3.1.3 通过提供更多的生态红利来大力改善民生
        3.1.4 不断推进和完善生态环境领域的制度建设
        3.1.5 多措并举来促进移民就业及后续产业发展
    3.2 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目前面临的困境
        3.2.1 局部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繁重
        3.2.2 生态补偿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3.2.3 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缓慢
        3.2.4 生态移民后续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4章 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对策
    4.1 实施生态文明保护与建设工程
        4.1.1 大力实施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绿色工程项目
        4.1.2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为主抓手推进生态保护
        4.1.3 运用成熟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加强青海生态保护
    4.2 发展高原生态经济以推进绿色发展
        4.2.1 科学发展高原生态农业
        4.2.2 适度发展高原生态工业
        4.2.3 积极发展高原旅游经济
    4.3 构建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4.3.1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4.3.2 构建生态保护多元共治参与体系
        4.3.3 建立生态资产管理监督体制机制
    4.4 着力改善民生以巩固生态保护成果
        4.4.1 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产业体系
        4.4.2 出台新举措促进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
    4.5 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以培育生态公民
        4.5.1 青海各族群众的生态价值观教育
        4.5.2 生态保护区居民生态价值观教育
结论
附录 A
附录 B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2)2016—2017年福建省淡水养殖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2016—2017年福建省淡水养殖学科发展现状
    1.1 淡水养殖生物苗种生产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2 养殖与工程设施技术研究进展
    1.3 池塘养殖模式研究进展
    1.4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进展
    1.5 网箱养殖研究进展
    1.6 稻 (莲) 田养鱼研究进展
2 国内外淡水养殖学科发展现状
    2.1 国内淡水养殖进展
        2.1.1 淡水水产种业
        2.1.1. 1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日臻完善
        2.1.1. 2 育种技术发展迅速
        2.1.2 养殖与工程设施设备
        2.1.3 养殖模式
        2.1.3. 1 池塘养殖
        2.1.3. 2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2.1.3. 3 稻渔综合种养
    2.2 国外淡水养殖进展
3 福建省淡水养殖发展趋势预测
    3.1 发展需求
    3.2 重点发展方向
        3.2.1 水产种业工程建设
        3.2.2 淡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4 福建省淡水养殖发展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正常扶持
    4.2 加强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4.3 加快水产种业体系建设
    4.4 加强渔业人才队伍建设

(3)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1867-1942)军事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文献概述
    一、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编撰的背景及成因
    二、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编撰类型的分析与研究
    三、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对《亚细亚言语集》的继承与发挥
第三章 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音节构成研究
    一、汉语词汇系统音节构成研究的不足
    二、单音节、双音节军事词汇量化分析与研究
    三、三音节、四音节以上军事词汇量化分析与研究
    四、军事词汇音节构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原因及影响
第四章 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构词研究
    一、军事词汇构词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双音节军事词汇构词法分析与研究
    三、三音节军事词汇构词法分析与研究
    四、四音节以上的军事词汇构词法分析与研究
    五、军事词汇构词发展变化的规律、原因及影响
第五章 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造词研究
    一、军事词汇造词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单音节、双音节军事词汇造词法分析与研究
    三、三音节军事词汇造词法分析与研究
    四、四音节以上军事词汇造词法分析与研究
    五、军事词汇造词发展变化的规律、原因及影响
第六章 结语
    一、军事词汇的发展演变规律
    二、军事词汇的发展演变规律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附录Ⅱ 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辑录
后记

(4)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内研究综述
        1.3.3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相关概念厘清
        1.6.1 国家
        1.6.2 社会
        1.6.3 政府
        1.6.4 社会组织
        1.6.5 样态
第二章 经典创建: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缔造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2.1.1 重构市民社会理论
        2.1.2 公共管理的社会性
        2.1.3 国家复归社会思想
    2.2 列宁的社会管理思想
        2.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论
        2.2.2 劳动者享有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力
        2.2.3 最大限度地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
    2.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学说之启示
        2.3.1 着力倡导推进公民社会有序建构
        2.3.2 社会事务管理的人民主体性原则
        2.3.3 国家权力向社会本体的回复归位
第三章 理论承续: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接力探索
    3.1 毛泽东的民权民本观
        3.1.1 权力属于、源于并造福于人民的思想
        3.1.2 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3.1.3 关心群众疾苦攸关政权之存亡的观点
    3.2 邓小平的民主公权理论
        3.2.1 对于群众团体正确引导而不包办的思想
        3.2.2 权力要为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服务的思想
        3.2.3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
    3.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政党、国家、社会理论
        3.3.1 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3.2 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3.3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
    3.4 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管理问题的新探索
        3.4.1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4.2 社会管理上务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3.4.3 完善协同参与共治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四章 样态呈现: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中国化显示
    4.1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中国实践平台的现实观照
        4.1.1 体制改革深水区探索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推进器”
        4.1.2 中产阶层的渐趋壮大促进社会阶层结构“橄榄形化”
        4.1.3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实样板”: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
    4.2 广东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4.2.1 广东社会组织发展概况
        4.2.2 广东社会组织业务分类
        4.2.3 广东社会组织功能初显
    4.3 广东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问题的实证分析
        4.3.1 调研方法设计与实施
        4.3.2 问题实证分析与检验
        4.3.2.1 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4.3.2.2 x~2检验原理与应用
第五章 样态检视: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的力场博弈
    5.1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博弈观
    5.2 支持与促进:合作关系的驱动力分析
        5.2.1 治理政府失灵:社会组织的矫正力
        5.2.2 体制改革助动:合作关系的催生力
        5.2.3 构建服务型政府:合作关系的回应力
        5.2.4 增进公共利益:合作关系生成的契合力
    5.3 支离与限制:合作关系的阻滞力分析
        5.3.1 阻滞力之一:互信关系远未建立起来
        5.3.2 阻滞力之二:“总体性社会”格局难破解
        5.3.3 阻滞力之三: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危机
        5.3.4 阻滞力之四:社会组织建构的多重约束
        5.3.5 阻滞力之五:几大现实难题亟待破解
第六章 样态趋势: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实现的路径勘察
    6.1 路径开凿:遵循马克思的社会制约公权观
    6.2 合作关系实现的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6.2.1 转变政府管理思路,变“防范”为“规范”
        6.2.2 扬弃双重管理体制,创设备案登记制度
        6.2.3 破解社会组织困局,政府亟需管理智慧
        6.2.4 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构筑五道防线体系
    6.3 合作关系实现的社会组织自身努力
        6.3.1 夯实根基,加强公信力建设
        6.3.2 筑实架构,健全自组织体系
        6.3.3 充实内涵,保持自身独立性
        6.3.4 丰实关系,拓展国际化交往
结束语
    之一:研究结论
    之二:可能的创新
    之三:未竟问题
    之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面向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面向政府行政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附录四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和规范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第一节 中国古代畜牧业发展概况与家畜饲养管理经验
        一、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二、中国古代在家畜饲喂方面的主要技术
        三、中国古代家畜饲喂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近代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及传统畜牧业面临的危机
        一、鸦片战争以来的战乱影响了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二、国外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被引介到中国
        三、中国传统饲养方式的延续与面临的危机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营养学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现代畜牧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三、动物营养学日益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力量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第一节 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建立
        一、相关科研机构的建立
        二、相关教育机构的建立
        三、相关学会组织的建立
    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相关学术着作与刊物
        一、相关刊物的刊行
        二、相关书籍的出版
    第三节 中国动物营养学先驱人物及其贡献
        一、陈宰均先生—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奠基者
        二、王栋先生—通研植物动物生产的畜牧大家
        三、许振英先生—为祖国工作六十年的动物营养科学先驱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物营养研究内容和成果
        一、动物营养及营养生理研究
        二、科学饲养方式与传统习惯饲养方式效果比较研究
        三、国内各种常见廉价饲料的畜禽肥育效果研究
        四、不同饲料饲用效能比较及替代试验研究
        五、中外不同品种家畜比较饲养试验研究
第三章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第一节 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建立
        一、1978年以前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学会组织
        二、1978年以后动物营养学会组织和科研机构等的独立设置
        三、畜牧教育资源的调整重组和动物营养专业的设置
    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重要书刊的出版和刊行
        一、动物营养学重要书籍的出版
        二、动物营养学相关刊物的刊行
    第三节 动物营养学人才队伍
        一、成名于此时的几位主要动物营养学大家
        二、几支重要的动物营养学研究队伍
    第四节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
        一、1949~1978年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二、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三、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第四章 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动因分析及社会影响
    第一节 中国落后的畜牧业亟待改进
        一、中国畜牧业落后情形日显
        二、国外先进动物营养科技的直接影响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本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动物营养学发展
        一、国家政策因素的重要影响
        二、科技投入和本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营养学发展空间拓展
        一、粮食有余和畜牧业的大发展
        二、饲料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急需动物营养学的跟进
    第四节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对我国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影响
        一、动物营养科学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方式
        二、动物营养科学直接影响着饲料工业的发展
    第五节 动物营养科学在改善人民膳食的同时影响着农业结构
        一、动物营养科学为提高人民的膳食水平做出了贡献
        二、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对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第六节 动物营养科学与畜牧业污染
        一、现代化畜牧业的污染问题
        二、动物营养在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上的作用
第五章 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启示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国动物营养学历史进程及经验总结
        一、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二、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启示
    第二节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动物营养相关问题及需求
        一、缓解饲料资源紧缺需要动物营养学发挥作用
        二、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动物营养学方法加以调控
        三、改善畜产品品质依赖动物营养新技术新产品
        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动物营养研究改变传统观念
    第三节 未来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趋势
        一、研究领域和视野的扩展与目标思路的调整转变
        二、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研究发展趋势
        三、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与实践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为丰富“菜篮子”做出新贡献(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 李忠鹏. 青海大学, 2019(04)
  • [2]2016—2017年福建省淡水养殖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福建省水产学会. 海峡科学, 2018(10)
  • [3]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1867-1942)军事词汇研究[D]. 王宇宏.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1)
  • [4]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研究[D]. 方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13(12)
  • [5]回顾光辉历程 唱响红色旋律 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隆重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J]. 志强. 中国饲料, 2011(13)
  • [6]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D]. 李新.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7]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工奠基[N]. 贾莹,王纯朴,杨贵智. 兰州日报, 2009
  • [8]我国农业科技和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2001(06)
  • [9]为丰富“菜篮子”做出新贡献[J]. 谭竹洲. 中国饲料, 2001(01)
  • [10]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和为害初步研究[J]. 匡开源,吴世昌,王冬生,袁永达. 上海蔬菜, 1998(02)

标签:;  ;  ;  ;  ;  

为丰富“菜篮子”做出新贡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