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玻璃微球化学镀镍预处理工艺研究

中空玻璃微球化学镀镍预处理工艺研究

一、空心玻璃微球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贾贤潇[1](2021)在《镀银铝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铝的价格相对金银铜等金属材料也比较便宜,并且其质量较轻,颜色较浅,在实际应用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纯净的铝暴露在空气中,极其容易和氧气发生作用,在表面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铝膜。这层氧化膜一方面可以隔绝外部空气和内部的铝接触,保护内部的纯铝不被氧化;另一方面,氧化铝本身是不导电的,氧化铝膜的生成会导致微纳米级的铝粉失去导电能力。银是性质稳定的贵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在诸多领域均有应用,但是其价格比较昂贵。通常采用银包覆的方法,使材料具有银的性能并且节约成本,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镀银铜粉、镀银镍粉、镀银玻璃微珠、镀银石墨等。本文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镀银铝粉,并对其进一步处理得到空壳结构银粉。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酸、碱腐蚀法,镀铜中间层法和氟化物络合法四种方法对铝粉进行前处理。经镀银验证发现氟化物络合法对铝粉进行前处理后,铝粉表面银沉积效果较好。2.制备镀银铝粉的工艺条件为:铝粉粒径为1-20μm,前处理使用浓度为1.8 g/L的氟化铵溶液,p H值为6-8,分散剂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使用葡萄糖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进行反应。得到的镀银铝粉银层为网状结构的,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能。3.对镀银铝粉制备过程的应机理进行分析:在镀银过程中由于存在银-铝电偶微电池效应,在微电池的正极区域得到电子,银离子沉积为网状结构的骨架;负极区域失去电子银离子无法沉积,所以银层最终形成网状结构。对比抗坏血酸、葡萄糖、酒石酸钾钠和柠檬酸钠四种还原剂对镀银效果的影响,发现加入适当的还原剂可以改善银颗粒的沉积形貌并提高镀银层的致密性,从而降低镀银铝粉的压片电阻,为镀银铝粉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4.对镀银铝粉进一步处理,得到松装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空壳结构银粉,在银的催化、杀菌及填充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姜斌[2](2016)在《超轻泡沫金属的简易高效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超轻泡沫材料具有超低的密度、高比表面积、吸收冲击能等特点,在催化剂载体、能量吸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成功制备的密度小于10mg/cm3的超轻泡沫材料非常少,主要由碳、硅等非金属轻元素构成。由于金属相对于碳等非金属比重大,要制备孔隙率大于99%或密度小于10 mg/cm3的超轻金属泡沫宏观体面临更大的挑战。传统的制备方法只能获得孔隙率为40%97%的泡沫金属,而超轻非金属泡沫的制备方法对于金属泡沫并不适用。迄今为止,尚未找到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制备超轻泡沫金属的通用方法。本文选取一种廉价的日用清洁海绵-三聚氰胺泡沫为模板,以传统的化学镀为基础,首次采用无钯活化工艺,成功制备了银、镍、钴、铜等多种超轻泡沫金属宏观体。孔隙率均在99.5%以上,最轻的泡沫镍密度仅7.4 mg/cm3,孔隙率高达99.9%。采用无活化一步法进行化学镀银,在泡沫模板三维尺度形成了连续的超薄银膜,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银膜的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此工艺过程与银镜反应相同,工艺简单;银镀层均匀连续,最薄的银层厚度仅200 nm,和理论计算结果相符;镀层的形成机理表明,控制溶液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可以改变化学镀银的形核和长大速度,从而形成不同结构的镀层;无活化一步法化学镀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溶液为20 g/L AgNO3、100 ml/L氨水、100 g/L葡萄糖,反应温度为20℃。采用化学镀银三聚氰胺泡沫,加热去除模板后,成功制备了密度低至18.7mg/cm3的超轻泡沫银。孔隙率高达99.8%,是目前已知最轻的泡沫银宏观体。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泡沫银微观结构的影响,测试了不同结构泡沫银的压缩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观测了随温度变化泡沫银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化学镀银泡沫经烧结处理即获得超轻泡沫银宏观体;泡沫银由不同壁厚的中空银管构成,泡沫银的结构和烧结温度有关,烧结温度从660℃升高到700℃时,组成泡沫银的空心管转变为实心结构,泡沫银密度增大;超轻泡沫银的压缩强度随孔隙率增大而降低,中空管构成的泡沫银具有更大的压缩强度;对泡沫银制备过程进行原位观察发现,银在较低的温度下会发生再结晶和长大,组成泡沫银的银丝径会发生结构变化并产生收缩,使泡沫银宏观体和去除模板前相比出现了体积收缩。以化学镀银泡沫为基体,实现了银层上无钯活化的自触发化学镀镍,获得Ni/Ag/Ni三明治结构复合镀层,形成的超薄连续镀镍层厚度仅50 nm。经烧结处理即获得超轻泡沫镍。研究了无钯化学镀镍的镀层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研究了泡沫镍的制备工艺、结构和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镍能够在无钯活化的银层上进行,机理研究表明超薄连续银层的良好导电性促进了三维化学镀镍层的产生;去除模板后产物为超轻镍银复合泡沫,其孔壁由Ni/Ag/Ni三明治结构金属层组成,机理分析表明化学镀镍的强驱动力和氢气的产生促进了三明治结构的形成;超轻泡沫镍密度低至7.4 mg/cm3,孔隙率高达99.9%;其压缩曲线具有超长的压缩平台区,平台应变可达到82%,并且应力在平台区内保持不变,从而使泡沫镍的能量吸收效率高达98%。采用化学镀银泡沫,同样采用无钯活化工艺进行化学镀钴、化学镀铜后制备了超轻泡沫钴、超轻泡沫铜。研究了制备工艺、结构和泡沫钴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无钯活化法在高分子表面进行化学镀钴,形成了厚度为150 nm的超薄连续镀钴层,经过烧结即获得超轻泡沫钴。泡沫钴的孔壁由Co/Ag双层结构金属层组成,密度低至12.7 mg/cm3,孔隙率高达99.9%;其压缩曲线与超轻泡沫镍相似,压缩平台应力可以在应变87%内保持不变;银层上化学镀的机理表明,金属离子吸收还原剂脱氢产生的电子后析出,连续超薄银层能够促进电子传输,加速金属沉积于银层表面而形成连续的金属镀层。本研究制备的镀银泡沫对各种化学镀具有普适性,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简易高效的制备超轻泡沫金属的通用方法。

汪超[3](2011)在《空心微球化学镀Ni和FeNi工艺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空心微球化学镀Ni和FeNi不同前处理工艺对化学镀效果的影响规律,总结出AgNO3催化化学镀Ni和FeNi的前处理工艺:氢氧化钠碱洗和银氨溶液活化两个步骤。简化前处理工艺与传统的碱洗、粗化、敏化、活化以及还原的前处理工艺相比,省掉了粗化和敏化步骤,并将催化剂的还原与化学镀中Ni2+的还原步骤合并为一步,实现了在空心微球表面化学镀Ni和FeNi镀层。实验结果说明空心微球表面化学镀Ni和FeNi后具有一定的磁性能,化学镀FeNi比化学镀Ni制备的空心微球的磁性能更强。分析了AgNO3催化在空心微球表面化学镀Ni和NiFe的可能机理:通过碱化强化了空心微球表面羟基化,提高微球表面吸附[Ag(NH3)2]+离子的能力。[Ag(NH3)2]+离子通过氢键与微球表面Al2O3和SiO2相结合,在镀液中被H2PO2-还原成金属银,为后续的化学镀提供催化活性中心。化学镀工艺条件和镀液组成对化学镀Ni和FeNi的反应过程的影响较大。增加镍盐浓度可以提高沉积速度,但要同时增加还原剂的浓度。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的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但当次亚磷酸钠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反应速度变化不大。柠檬酸钠浓度越低,反应速度越慢,有机物柠檬酸根离子吸附在微球表面后使次亚磷酸盐活性增强,从而提高沉积速度。pH值在8.5至9.5之间,反应速度较快。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装载量越大,活性中心数量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陈艳容,龙晋明,石小钊[4](2009)在《化学镀镍预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化学镀镍预处理的一般工艺,介绍了铜及铜合金,石墨及其粉末,塑料,陶瓷,玻璃,石英,PCB等基体材料化学镀镍前表面预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程斌[5](2008)在《玻璃微珠为基的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文中提出吸波材料的作用原理是把外来的电磁波能量转换为热能,降低反射波的强度,使雷达无法接收,达到隐身或抗干扰的效果。吸波材料对航空领域、雷达、军用设施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吸波材料存在着吸波能力有限、或密度大、或频带范围小等缺点,要同时克服以上缺点,对现有吸波材料进行复合,研究制备新型复合吸波材料,将有可能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六角晶磁铅石型铁氧体,其优点是高的电阻率,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吸波能力强,频带应用范围大,但同时也存在密度大、高温特性差等缺点。而金属粉末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但频带应用范围小。由此可见,铁氧体吸波材料和金属粉末吸波材料的电磁特性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能兼顾二者的优点,有望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复合吸波材料。但是铁氧体和金属粉末密度都较大,不利于制备出质量轻的吸波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用质量轻、力学性能好的玻璃微珠为基核,用化学镀和溶胶凝胶法包裹玻璃微珠,有可能得到质量较轻、吸波性能较好的复合复合吸波材料。为此,本文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玻璃微珠化学镀的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玻璃微珠的清洗工艺及对化学镀的影响;通过选用两种不同的活化剂PdCl2和AgNO3进行活化-化学镀的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化学镀效果及活化机理。(2)研究了镀液成分、温度、pH值、装载量等因素对玻璃微珠化学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较好的工艺条件,获得的Ni-P合金镀层饱和磁化强度为2.18emu/g、矫顽力为29.93KA/m。(3)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微珠Ni-P镀层表面包裹一层均匀钡铁氧体,涂层厚度较薄。玻璃微珠复合涂层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6.59 emu/g,315.6KA/m,电磁性能有所提高。上述工作对丰富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孙伟[6](2008)在《非晶态合金Ni-P、Ni-Co-B金属微球的制备与表征》文中指出空心微球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粒材料。作为一种价廉质轻的材料,空心微球具有许多优点,它无毒、自润滑、分散性和流动性好,导热系数小、保温、电绝缘、隔音、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物理、化学、电绝缘及军事领域。模板法由于具有简单、可控、有序、通用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制备纳微米材料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研究了以铁片为基体优化了化学镀Ni-Co-B镀液的配方。重点研究了以空心玻璃微球作为模板材料,利用化学镀镍磷及化学镀镍钴硼工艺,制备了空心镍磷金属微球和空心镍钴硼金属微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模板的预处理、化学镀及去模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INCE型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S)、粉末-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镀模板法可以获得不同成分的金属微球,其空腔尺寸取决于模板尺寸,壳层厚度可通过改变反应时间控制。本文还通过利用硝基苯液相加氢的试验,对不同结构的Ni-P及Ni-Co-B产物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硝基苯的转化率从高至低顺序依次为: Ni-P metal hollowspheres > Raney-Ni > Ni-P/cenosphere;Ni-Co-B metal hollowspheres > Raney-Ni > Ni-Co-B/cenosphere;从不同结构的的Ni-P及Ni-Co-B产物催化剂的使用次数对硝基苯转化率的影响上来看,上述几种催化剂的活性较好,使用寿命高,重复使用5次活性无明显下降。结合XRD及SEM表征对其催化性能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晶态Ni-P及Ni-Co-B催化剂对硝基苯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在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负载Ni-P和Ni-Co-B非晶态合金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粉末-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表征。同时,还利用硝基苯液相加氢的试验,对Ni-P/CNFs及Ni-Co-B/CNFs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硝基苯的转化率从高至低顺序依次为:Ni-P/CNFs﹥Raney-Ni﹥Ni-Co-B/CNFs。结果表面负载型Ni-P/CNFs及Ni-Co-B/CNFs对硝基苯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

俞晓正[7](2008)在《微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镀膜研究》文中认为在粉体颗粒表面镀薄膜可显着增强其应用功效。磁控溅射沉积作为一种高质量的镀膜方法,也逐渐被应用于粉体颗粒表面镀膜。本论文根据磁控溅射及粉体颗粒的特点,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微颗粒磁控溅射镀膜设备;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在粉体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镀金属薄膜和氧化物薄膜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对粉体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镀膜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微颗粒表面镀金属膜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根据微颗粒具有比表面积和表面能较大、颗粒之间易团聚、曲率半径小的特点,设计研制了一套微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镀膜设备,该设备是在普通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既可振动又可摇摆的样品台。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使微颗粒保持较好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使微颗粒可以等概率地暴露在溅射束流中,从而达到了在微颗粒表面高质量镀膜的目的。(2)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开展了在空心微珠表面镀金属Ag、Cu、Ni和Co膜的实验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透射电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测试仪器,对空心微珠表面金属膜的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微结构及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所镀的空心微珠表面金属膜具有均匀性好、纯度高、致密性高及附着力强等特点。不同溅射条件对金属薄膜质量(表面形貌、厚度、表面粗糙度及结晶)有着直接的影响。溅射时间越长或溅射功率越大或装载量越少,薄膜的平均厚度越厚,薄膜表面越粗糙,金属薄膜的结晶度就越高。由于金属Ag、Cu、Ni和Co的溅射率的差异(YAg>YCu> YNi> YCo),在相同溅射条件下,制备的四种不同金属膜具有不同的厚度,其表面粗糙度也不同,它们的增长趋势与溅射率的增长相同。同时,用磁控溅射方法,也成功地在SiC微颗粒表面镀上了金属铜膜。(3)利用脉冲磁控溅射方法,开展了在空心微珠表面镀TiO2薄膜的实验研究。SEM结果表明,薄膜表面均匀致密;XPS结果表明,Ti元素主要以Ti4+存在,这说明空心微珠表面已成功地镀覆上了TiO2薄膜;XRD结果表明,溅射时间对TiO2薄膜的结晶有着重要的影响,溅射时间越长,TiO2薄膜越容易结晶。该方法所制备的二氧化钛薄膜有较高的均匀性和附着力。(4)开展了磁控溅射对空心微珠表面金属薄膜的沉积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溅射原子不断变化的相对沉积角度,可以消除普通溅射镀膜所引起的物理阴影效应,同时可以促进均匀性好、致密性高、孔隙率低及粗糙度值小的薄膜的生成。薄膜的溅射条件及吸附原子的迁移特性决定了沉积岛的尺寸。在薄膜生长的最后阶段,由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空心微珠表面获得了具有较低粗糙度的均匀金属膜,但其生长方式仍为三维岛状生长模式。(5)开展了对微颗粒表面镀金属薄膜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把表面镀金属膜的轻质微颗粒用于屏蔽和干扰电磁波的设想。利用微颗粒磁控溅射镀膜设备,在直径为13mm的发泡聚苯乙烯(EPS)颗粒和轻质擦镜纸表面镀金属铜、镍和银薄膜。把镀膜样品进行3mm电磁波的静态和动态衰减试验研究。静态衰减试验表明:镀金属膜EPS、镀金属膜擦镜纸及镀金属膜空心微珠,对3mm电磁波的静态衰减效果都要好于超薄导电片和箔条。动态衰减试验表明:在浓度相近的情况下,镀铜膜擦镜纸、镀铜膜EPS颗粒和镀镍膜EPS颗粒样品对3mm电磁波单位长度的衰减分贝数都要大于超薄导电片。

李小丽[8](2007)在《化学镀模板法制备纳/微米金属管、空心金属微球及其催化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具有管状结构的纳微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管以其特殊的管状结构,独特的力学、化学、电学和光学性质以及材料的多样性在众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这种独特的中空管状结构,使其在催化、传感、燃料电池、生物分离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模板法由于具有简单、可控、有序、通用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制备纳米材料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本文重点研究了以纳米螺旋碳纤维、蜘蛛丝纤维以及玻璃微球作为模板材料,利用化学镀镍及化学镀铜工艺,制备了金属镍和金属铜的纳米管、金属镍的微管以及金属镍的空心微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模板的预处理、化学镀、去模板及产物的还原。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X)、粉末-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镀模板法可以获得不同成分的金属纳微管及金属微球,其空腔尺寸取决于模板尺寸,壳层厚度可通过改变反应时间控制。本文还通过利用硝基苯液相加氢的试验,对不同结构形貌镍-磷产物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硝基苯的转化率从高至低顺序依次为:Ni-P(hollowspheres)>Ni-P(tubes,spider silk)>Raney-Ni>>Ni-P(tubes,480℃);从不同结构形貌的镍-磷产物催化剂的使用次数对硝基苯转化率的影响上来看,Ni-P(tubes,480℃)的活性较差,其余两种催化剂的活性较好,使用寿命高,重复使用5次活性无明显下降。结合XRD及SEM表征对其催化性能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晶态Ni-P催化剂表面的Ni原子催化活性高,对硝基苯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

谢广文[9](2007)在《纳米碳纤维表面化学镀层及模板法纳微结构的制备与表征》文中认为近年来,纳米碳纤维的表面涂层与改性研究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其中纳米碳纤维表面金属镀层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表面金属化的纳米碳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复合材料、电子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催化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考虑到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化学镀是纳米碳纤维表面金属化的首选方法。目前,对应用化学镀方法在纳米碳纤维表面沉积金属镀层的研究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特别是对镀层成分、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另外,利用化学镀技术来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的纳、微米材料以及纳米复合镀层材料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本文首先利用石墨基片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镍铁钴磷合金和镍钴硼合金工艺,然后利用优化的化学镀工艺在纳米碳纤维表面镀覆了Ni-P、Ni-Fe-Co-P和Ni-Co-B镀层;研究了镀层的成分、结构以及镀层纳米碳纤维的性能。利用非金属表面化学镀工艺,研究了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纳微材料的新方法。最后,研究了一步法纳米化学复合镀工艺。主要结果如下:(1)前处理工艺对纳米碳纤维表面镀层的连续性、均匀性至关重要。(2)镍磷镀层纳米碳纤维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微波吸收性能。与无镀层的纳米碳纤维相比,其吸收峰往低频方向移动,吸收强度略有增加。含磷量较高的Ni-P镀层纳米碳纤维具有非晶态结构,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负载型催化剂,在催化硝基苯液相加氢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稳定性。(3)镍铁钴磷合金镀层纳米碳纤维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微波吸收性能。与镍磷镀层纳米碳纤维的吸波性能向相比,吸收强度和频带宽度都有明显的提高。(4)镍钴硼合金镀层纳米碳纤维的磁性能明显优于镍磷合金镀层纳米碳纤维和镍铁钴磷合金镀层纳米碳纤维。在吸波性能方面,镍钴硼合金镀层纳米碳纤维的吸收强度远高于镍磷合金镀层纳米碳纤维和镍铁钴磷合金镀层纳米碳纤维,频带宽度小于镍铁钴磷合金镀层纳米碳纤维而大于镍磷合金镀层纳米碳纤维。(5)将镀层纳米碳纤维在空气中热处理,可以去除纳米碳纤维,获得纳米金属管。这种制备纳米金属管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更为简单、高效。(6)利用化学镀方法在空心玻璃微球模板表面镀覆金属镀层,然后利用化学溶解方法去除模板,可以获得空心金属微球。同其他制备金属微球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更为简单、高效。非晶态镍磷合金空心微球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7)一步法纳米化学复合镀制备Ni-P-TiO2复合镀层,很好地解决了纳米粒子在镀液和镀层中的分散问题,为纳米复合镀层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

张辉[10](2006)在《红外迷彩伪装织物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红外伪装织物的研究历来都受到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开发具有高性能的红外防伪服装不仅可以提高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安全性,而且能够极大地增强部队的战斗力。近年来,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和探测器材的使用,迷彩作训服不仅要具备近红外伪装能力,而且还应具备热红外伪装能力,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军事作战的需求。本文根据红外物理学和电磁波辐射理论,针对人体红外伪装织物展开研究。在近红外迷彩伪装方面,以绿色树叶为模拟对象,分别使用分散和还原染料对涤、棉织物进行染色试验,重点研究了染料结构与染色织物反射光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热红外伪装方面,采用化学镀技术制备出了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电磁波屏蔽性能的低发射率织物,同时还制备出了金属化空心微珠,并将其添加到涂层剂中,制作了具有热防护功能的防伪织物。以自然界中常见的绿色树叶为背景颜色,选用分散、还原染料对涤、棉织物进行染色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散蓝E-4R、分散黄E-3RL和分散黑S-2BL可以拼色出具有近红外绿色伪装能力的涤纶织物;采用还原嫩黄L-2LY、还原黄L-LDY、还原蓝L-MG(或汽巴能蓝83962)和还原橄榄R也可以拼色出具有近红外绿色伪装功能的棉织物。分散蓝E-4R和还原蓝L-MG是实现近红外绿色伪装的关键性染料。随着分散蓝E-4R(或还原蓝L-MG)染料用量的增加,反射率逐渐减小,但吸收峰位置并未发生改变。当染料用量为1~2%owf时,染色织物的反射光谱与绿色树叶的反射光谱在0.67~0.78μm(A区)重合。拼色织物的近红外反射光谱与所使用的染料结构有关,其由最靠近长波方向的染料的反射光谱决定。当染色配方相同时,织物组织对近红外反射光谱影响不大。对于涤棉混纺织物,涤纶纤维染色与否对近红外绿色伪装性能影响很小,而主要取决于棉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化学镀方法实现了涤纶织物表面化学镀镍、镀铜和镀银,制备了低发射率织物,同时还获得了优良的导电性能和电磁波屏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纱线结构和织物紧度对纤维表面金属镀层的包覆有一定影响。当增重率基本相同时,酸性镀镍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明显大于碱性镀镍织物。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表面电阻有所减小,电磁波屏蔽效能开始时增加比较明显,随后趋于某一稳定值。化学镀镍、镀铜织物的耐磨性很好,镀银织物的耐磨性较差。不同还原剂化学镀银层的表面形貌、晶粒大小有所不同,银元素含量都在95%以上,结晶度都在45~60%之间,其中蔗糖镀银表面光滑、晶粒最小,肼镀银晶粒较大,其他还原剂镀银晶粒居中。当增重率基本相同时,蔗糖镀银织物电磁波屏蔽性能最好,屏蔽效能可以达到75dB以上,其次为肼、酒石酸钾钠和甲醛镀银织物,葡萄糖镀银织物电磁波屏蔽效果较差。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化学镀银最佳工艺配方为:硝酸银5.4g/L,氨水12g/L,蔗糖25g/L,氢氧化钾为3.5g/L,乙醇100ml/L,pH值12.5,温度35℃。采用化学镀技术对空心微珠表面分别包覆了金属镍、铜和银,制备了质轻、低发射率的粉体及其功能涂层织物。试验结果表明,空心微珠化学镀前处理对镀层质量影响很大。使用偶联剂可以改善化学镀层的牢度,提高沉积速度。不同还原剂化学镀银微珠表面形貌有明显区别,晶体结构和单质银相似,均为面心立方结构,其中葡萄糖镀银微珠外观光亮,表面最为致密。当添加量相同时,葡萄糖镀银微珠屏蔽效果好于酒石酸钾钠镀银微珠,而且随着填加量的增加,电阻率逐渐降低,屏蔽效能增大。织物经空心微珠涂层整理后,热防护性能得到提高,当添加量相同时,热防护大小顺序为:未镀空心微珠>葡萄糖镀银微珠>镀铜微珠>镀镍微珠。使用特制的黑体样品炉和红外光谱辐射计,测试了常见的棉、毛、亚麻、涤、锦、涤棉、毛涤织物,化学镀镍、镀铜、镀银织物,以及各种涂层织物在8~14μm波段的热红外辐射特性,并建立了测量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透过率随着织物紧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棉织物紧度小于65%,涤纶织物紧度小于75%时,对透过率影响比较大。对于非常紧密的织物,红外线透过率也不为零。纱线毛羽对红外线透过率影响较大,棉织物的透过率曲线呈下凹形,涤纶织物的透过率曲线呈直线形。当紧度相同时,棉织物的透过率要小于涤纶织物的透过率。透过率随着织物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两者符合负指数关系。在厚度相差不大时,透过率与面密度呈负线性关系。发射率指标能够表征不同纤维材料的红外辐射特性,其大小顺序为:锦纶织物>涤纶织物>毛织物>棉织物>化学镀金属织物。混纺织物的发射率由组成该织物的纤维材料决定。涂层织物的发射率很大程度上受粘合剂的影响。在8~14μm波段,对于相同的材料,织物颜色对发射率影响很小。提高表面反射能力,可以明显地降低织物的发射率。在200℃以下,织物红外线透过率和发射率基本没有变化。热成像测试结果表明,化学镀织物和表面金属化空心微珠涂层织物具有热红外伪装能力。

二、空心玻璃微球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心玻璃微球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镀银铝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粉体化学镀概述
        1.2.1 粉体化学镀特点
        1.2.2 工艺参数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1.2.3 粉体化学镀的研究现状
    1.3 铝粉表面化学镀
        1.3.1 铝粉表面化学镀的特点
        1.3.2 铝粉表面化学镀的研究现状
    1.4 镀银铝粉制备过程存在的问题
        1.4.1 铝粉的前处理工艺
        1.4.2 镀液稳定性的问题
    1.5 空壳结构微纳材料的研究
        1.5.1 空壳结构微纳材料简介
        1.5.2 空壳结构微纳材料的制备方法
    1.6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2 制备工艺
        2.2.1 技术路线
        2.2.2 镀银铝粉的制备
        2.2.3 空壳结构银粉的制备
    2.3 表征手段
        2.3.1 导电性
        2.3.2 松装密度
        2.3.3 比表面积
        2.3.4 微观形貌
        2.3.5 物相分析
        2.3.6 开路电位
        2.3.7 抗氧化性
第三章 镀银铝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3.1 铝粉前处理工艺的选择
        3.1.1 酸、碱腐蚀法
        3.1.2 镀中间层法
        3.1.3 氟化物络合法
    3.2 氟化铵前处理制备镀银铝粉
        3.2.1 微观形貌分析
        3.2.2 物相分析
    3.3 氟化铵浓度的影响
    3.4 反应pH的影响
    3.5 镀银铝粉制备过程反应机理探讨
        3.5.1 铝粉前处理过程
        3.5.2 镀银过程
    3.6 还原剂对镀银效果的影响
    3.7 分散剂对镀银铝粉形貌的影响
        3.7.1 分散剂的影响效果对比
        3.7.2 PVP的作用机理分析
    3.8 反应时间的影响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镀银铝粉的性能分析
    4.1 压片电阻
        4.1.1 银含量的影响
        4.1.2 铝粉粒径的影响
    4.2 松装密度
    4.3 比表面积
    4.4 抗氧化性
    4.5 截面和包覆均匀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壳结构银粉材料的研究
    5.1 引言
    5.2 空壳结构银粉制备工艺研究
        5.2.1 银含量的影响
        5.2.2 铝粉粒径的影响
    5.3 空壳结构银粉的元素和物相分析
        5.3.1 元素分析
        5.3.2 物相分析
    5.4 松装密度
    5.5 比表面积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2)超轻泡沫金属的简易高效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泡沫金属的研究现状
        1.2.1 泡沫金属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1.2.2 泡沫金属的制备方法
        1.2.3 泡沫金属孔隙率
    1.3 超轻泡沫材料研究现状
        1.3.1 碳海绵
        1.3.2 硅凝胶
        1.3.3 碳纳米管海绵
        1.3.4 石墨烯海绵
        1.3.5 高分子海绵
        1.3.6 超轻金属泡沫
    1.4 化学镀
        1.4.1 化学镀银(银镜反应)
        1.4.2 化学镀镍
        1.4.3 化学镀钴
        1.4.4 化学镀铜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设备及实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化学试剂
        2.1.2 高分子泡沫模板
    2.2 试验用设备及测试仪器
        2.2.1 材料制备用仪器和设备
        2.2.2 材料表征测试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原料准备
        2.3.2 银镜反应
        2.3.3 化学镀镍
        2.3.4 化学镀钴
        2.3.5 化学镀铜
        2.3.6 高分子模板去除
    2.4 测试方法
        2.4.1 泡沫金属密度的计算
        2.4.2 孔隙率的计算
        2.4.3 扫描电镜分析
        2.4.4 压缩性能试验
        2.4.5 光催化实验
第三章 模板的选取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聚氨酯泡沫化学镀前处理工艺及存在问题
    3.3 模板选取的要求
    3.4 三聚氰胺泡沫的选择及简介
    3.5 三聚氰胺泡沫结构性能分析
        3.5.1 三聚氰胺泡沫结构分析
        3.5.2 三聚氰胺泡沫耐化学腐蚀性能分析
        3.5.3 三聚氰胺泡沫热解条件研究
    3.6 三聚氰胺泡沫为模板制备泡沫金属密度的理论预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活化一步法化学镀银
    4.1 引言
    4.2 无活化一步法化学镀银原理及实验方法
        4.2.1 化学镀银(银镜反应)原理
        4.2.2 无活化一步法化学镀银实验方法
    4.3 化学镀银工艺条件对镀层结构的影响
        4.3.1 无活化一步法化学镀银工艺条件选取
        4.3.2 常规银镜反应对镀层结构的影响
        4.3.3 常规化学镀银对镀层结构的影响
        4.3.4 分散颗粒镀层的结构研究
        4.3.5 连续镀层的结构研究
    4.4 化学镀银镀层形成机理研究
        4.4.1 常规银镜反应镀层的形成机理
        4.4.2 常规化学镀银镀层的形成机理
        4.4.3 分散颗粒镀层的形成机理
        4.4.4 连续镀层的形成机理
    4.5 镀银泡沫负载TiO_2光催化性能研究
        4.5.1 引言
        4.5.2 负载纳米TiO_2镀银泡沫的制备
        4.5.3 镀银泡沫负载TiO_2光催化亚甲基蓝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轻泡沫银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超轻泡沫银的制备工艺研究
        5.2.1 三聚氰胺泡沫模板去除方法
        5.2.2 模板去除工艺最优化
    5.3 超轻泡沫银的结构研究
        5.3.1 连续银膜制备的超轻泡沫银的结构
        5.3.2 多孔银膜制备的超轻泡沫银的结构
        5.3.3 粘附银束银膜制备的超轻泡沫银的结构
    5.4 扫描电镜下原位加热观测超轻泡沫银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5.5 超轻泡沫银压缩性能研究
        5.5.1 不同孔隙率下中空管丝径泡沫银的压缩性能研究
        5.5.2 不同丝径结构泡沫银的压缩性能研究
        5.5.3 粘附银束对泡沫银压缩性能的影响
        5.5.4 粘附银束的空心和实心结构泡沫银的压缩性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轻泡沫镍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超轻泡沫镍制备工艺的研究
        6.2.1 超轻泡沫镍制备工艺流程
        6.2.2 化学镀银工艺条件选取
        6.2.3 化学镀镍工艺
        6.2.4 模板去除工艺
    6.3 超轻泡沫镍的结构与化学镀机理
        6.3.1 化学镀镍后镀层的结构
        6.3.2 银层上无钯化学镀镍机理
        6.3.3 超轻泡沫镍的结构研究
        6.3.4 超轻泡沫镍三明治结构镀层形成机理
    6.4 超轻泡沫镍压缩性能及能量吸收性能的研究
        6.4.1 引言
        6.4.2 泡沫金属的压缩特性
        6.4.3 超轻泡沫镍压缩性能研究
        6.4.4 超轻泡沫镍压缩强度的计算与拟合
        6.4.5 超轻泡沫镍的能量吸收性能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钴、铜、纯镍超轻泡沫金属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7.1 引言
    7.2 超轻泡沫钴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7.2.1 超轻泡沫钴制备方法
        7.2.2 超轻泡沫钴的结构研究
        7.2.3 超轻泡沫钴的压缩性能研究
    7.3 超轻泡沫铜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7.3.1 超轻泡沫铜的制备
        7.3.2 超轻泡沫铜的结构研究
    7.4 超轻泡沫纯镍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7.4.1 超轻泡沫纯镍的制备
        7.4.2 超轻泡沫纯镍的结构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空心微球化学镀Ni和FeNi工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磁性材料简介与制备
        1.2.1 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2.2 磁性材料的制备
    1.3 空心微球的研究概况
        1.3.1 空心微球的形成
        1.3.2 空心微球分类和提取
        1.3.3 空心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
        1.3.4 空心微球的应用
    1.4 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案的制定
    2.1 化学镀研究现状
        2.1.1 粉体化学镀技术
        2.1.2 化学镀镍的热力学
        2.1.3 化学镀镍动力学
        2.1.4 化学镀镍的沉积机理
        2.1.5 镀液各成分的作用
        2.1.6 化学镀镍工艺影响因素
    2.2 化学镀镍一般实验步骤
        2.2.1 前处理
        2.2.2 化学镀
        2.2.3 后处理
        2.2.4 化学镀的特点
    2.3 化学镀法制备Ni和FeNi薄膜的磁性空心微球
        2.3.1. 空心微球粉末基体
        2.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3 测试方法
        2.3.4 前处理工艺
        2.3.4.1 碱洗工艺
        2.3.4.2 粗化工艺
        2.3.4.3 活化工艺
        2.3.4.4 还原工艺
        2.3.5 化学镀液组成及工艺
        2.3.5.1 化学镀液的配制过程
        2.3.5.2 化学镀施镀工艺
    2.4 测试结果与分析
        2.4.1 化学镀Ni薄膜结果与分析
        2.4.1.1 表面形貌与成分分析
        2.4.1.2 镀Ni空心微球磁性能分析
        2.4.2 化学镀FeNi薄膜结果与分析
        2.4.2.1 表面形貌与成分分析
        2.4.2.2 镀FeNi空心微球磁性能分析
    2.5 空心微球表面化学镀前处理新工艺的机理分析
        2.5.1 在氧化物-水界面上的表面络合物
        2.5.1.1 氧化物表面羟基化
        2.5.1.2 氧化物羟基化表面的反应
        2.5.2 微球表面化学镀前处理新工艺的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心微球化学镀Ni
    3.1 实验方案
    3.2 空心微球化学镀Ni的影响因素
        3.2.1 Ni~(2+)浓度的影响
        3.2.2 次亚磷酸钠浓度的影响
        3.2.3 Ni~(2+)/柠檬酸根离子比值的影响
        3.2.4 pH值的影响
        3.2.5 温度的影响
        3.2.6 装载量对化学镀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心微球化学镀FeNi
    4.1 实验方案
    4.2 空心微球化学镀FeNi的影响因素
        4.2.1 Ni~(2+)/Fe~(2+)+Ni~(2+)浓度的影响
        4.2.2 次亚磷酸钠浓度的影响
        4.2.3 柠檬酸钠浓度的影响
        4.2.4 pH值的影响
        4.2.5 温度的影响
        4.2.6 装载量对化学镀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化学镀镍预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化学镀镍预处理工艺[1]
3 化学镀镍与基体材料
4 各种基体的预处理工艺
    4.1 无活性也不能置换出金属镍的导体
        4.4.1铜及铜合金
        4.1.2 石墨及其粉末
    4.2 非导体
        4.2.1 塑料
        4.3.2陶瓷、玻璃、石英
    4.3导体与非导体的复合体
5 结论

(5)玻璃微珠为基的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背景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吸波材料理论基础与设计思路
    2.1 材料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规律
    2.2 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
    2.3 吸波体的设计目标与设计思路
        2.3.1 设计目标
        2.3.2 吸波体的设计思想
3 玻璃微珠表面化学镀预处理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预处理工艺
    3.3 实验原料与设备
    3.4 预处理实验
        3.4.1 玻璃微珠清洗工艺
        3.4.2 活化实验
        3.4.3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玻璃微珠表面化学镀Ni-P合金及其工艺条件研究
    4.1 引言
    4.2 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理论基础
        4.2.1 化学镀镍的原子氢理论
        4.2.2 化学镀镍的氢化物理论
        4.2.3 化学镀镍的热力学
    4.3 化学镀液组成及其作用
        4.3.1 主盐的选择
        4.3.2 还原剂的选择
        4.3.3 络合剂的选择
        4.3.4 缓冲剂的选择
    4.4 玻璃微珠表面化学镀Ni-P实验
        4.4.1 实验原料与设备
        4.4.2 实验流程
        4.4.3 化学镀镍溶液中镍含量的测定
        4.4.4 化学镀镍溶液稳定性测定
        4.4.5 测定沉积速率
    4.5 结果与分析
        4.5.1 Ni~(2+)浓度对镀层增加量的影响
        4.5.2 Ni~(2+)浓度对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
        4.5.3 还原剂的浓度对镀层增加量和沉积速度的影响
        4.5.4 主盐和还原剂浓度对化学镀的影响
        4.5.5 主盐与还原剂的浓度比对化学镀的影响
        4.5.6 络合剂对化学镀的影响
        4.5.7 pH值对化学镀的影响
        4.5.8 温度对化学镀的影响
        4.5.9 装载量对化学镀的影响
        4.5.10 扫描电镜(SEM)分析
        4.5.11 磁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玻璃微珠表面钡铁氧体涂层的制备与磁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制备原理
    5.3 包裹钡铁氧体实验
        5.3.1 实验原料与设备
        5.3.2 实验流程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5.4.2 磁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非晶态合金Ni-P、Ni-Co-B金属微球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序言
    1.2 空心微球概述
        1.2.1 空心微球的形成
        1.2.2 空心微球的分类和分选
        1.2.3 空心微球的应用
    1.3 化学镀技术
        1.3.1 化学镀简介
        1.3.2 化学镀反应的基本原理
        1.3.3 化学镀的影响因素
        1.3.4 空心微球化学镀的研究现状
    1.4 非晶态合金研究现状
        1.4.1 非晶态合金的主要特点
        1.4.2 非晶态合金的制备
        1.4.3 非晶态催化剂的应用
        1.4.4 非晶态合金的研究前景
    1.5 硝基苯的液相加氢
        1.5.1 液相加氢还原法
        1.5.2 硝基苯加氢的反应机理
        1.5.3 液相加氢反应器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非晶态 Ni-P 合金金属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2.1 序言
    2.2 实验的流程图
    2.3 具体实验步骤
    2.4 Ni-P 金属微球的表征
        2.4.1 Ni-P/玻璃微球的形貌表征
        2.4.2 Ni-P 金属微球的形貌表征
        2.4.3 Ni-P 金属微球的EDS 及XRD 表征
        2.4.4 Ni-P 金属微球催化活性的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晶态 Ni-Co-B 合金金属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3.1 序言
    3.2 基本实验流程
        3.2.1 化学镀Ni-Co-B 镀液的优化
        3.2.2 化学镀Ni-Co-B 金属微球
    3.3 镀液的影响因素及 Ni-Co-B 金属微球的表征
        3.3.1 化学镀Ni-Co-B 镀液的影响因素
        3.3.2 Ni-Co-B/玻璃微球的形貌表征
        3.3.3 Ni-Co-B 空心金属微球的表征
        3.3.4 Ni-Co-B 金属微球的EDS 及XRD 表征
        3.3.5 Ni-Co-B 催化剂性能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Ni-P/CNFs、Ni-Co-B/CNFs 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4.1 序言
    4.2 碳纤维表面负载 Ni-P 和 Ni-Co-B 涂层
        4.2.1 实验的具体流程
        4.2.2 具体实验步骤
    4.3 负载型 Ni-P/CNFs、Ni-Co-B/CNFs 的形貌表征
    4.4 负载型 Ni-P/CNFs、Ni-Co-B/CNFs 的 XRD 表征
    4.5 负载型 Ni-P/CNFs、Ni-Co-B/CNFs 的催化性能的表征
    4.6 本章小结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7)微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镀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微颗粒表面镀膜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微颗粒表面镀膜的研究现状
        1.2.1 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1.2.2 液相沉积
        1.2.3 气相还原法
        1.2.4 化学镀方法
        1.2.5 溶胶-凝胶法
        1.2.6 物理气相沉积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颗粒磁控溅射镀膜实验设备的研制
    2.1 微颗粒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的设计
    2.2 设备运行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心微珠表面磁控溅射镀金属膜研究
    3.1 空心微珠的预处理及理化特性分析
        3.1.1 空心微珠的预处理
        3.1.2 空心微珠的理化特性分析
    3.2 磁控溅射镀镍膜、铜膜及银膜实验与结果
        3.2.1 实验过程
        3.2.2 空心微珠表面镀镍膜实验
        3.2.3 空心微珠表面镀铜膜实验
        3.2.4 空心微珠表面镀银膜实验
    3.3 不同金属膜的表面形貌比较
    3.4 空心微珠表面镀多层金属膜的实验研究
        3.4.1 多层金属膜的形貌比较
        3.4.2 多层金属膜的XRD 比较
    3.5 超声波振动和样品架的摆动对金属膜性能的影响
    3.6 磁控溅射与化学镀方法比较
        3.6.1 化学镀的原理
        3.6.2 化学镀方法镀膜的过程
        3.6.3 光学显微镜下的比较
        3.6.4 SEM 下的薄膜形貌比较
        3.6.5 薄膜断面的比较
        3.6.6 原子力显微镜下的表面粗糙度比较
        3.6.7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碳化硅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镀金属膜研究
    4.1 SiC 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镀金属铜膜实验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表面形貌分析
        4.2.2 表面成份分析
        4.2.3 结构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磁控溅射在微颗粒表面镀金属膜的机理研究
    5.1 磁控溅射沉积技术的特点
        5.1.1 溅射机理
        5.1.2 溅射镀膜的特点
        5.1.3 磁控溅射的工作原理
    5.2 薄膜生长过程及生长机理
    5.3 各种因素对薄膜最终结构的影响
    5.4 微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金属膜的生长机理研究
    5.5 小结
第六章 空心微珠表面磁控溅射镀二氧化钛膜的研究
    6.1 实验过程
        6.1.1 空心微珠的表面预处理
        6.1.2 磁控溅射镀膜过程
        6.1.3 分析仪器
    6.2 实验结果
        6.2.1 表面形貌分析
        6.2.2 薄膜的厚度测量
        6.2.3 薄膜成份的分析
        6.2.4 薄膜的结构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微颗粒表面镀金属薄膜的应用
    7.1 屏蔽和干扰毫米电磁波的特种颗粒的制备
        7.1.1 材料和颗粒尺寸形状的选择
        7.1.2 颗粒表面镀金属薄膜
    7.2 毫米电磁波衰减性能试验
        7.2.1 毫米波测试仪器、原理和方法
        7.2.2 毫米波静态衰减测试
        7.2.3 毫米波动态衰减测试
        7.2.4 讨论
    7.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化学镀模板法制备纳/微米金属管、空心金属微球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序言
    1.2 低维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分子自组装制备低维纳米材料
        1.2.2 模板法制备低维纳米材料
        1.2.3 低维纳米材料的模板合成方法和技术要点
    1.3 金属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3.1 金属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1.3.2 金属纳米管的应用
    1.4 化学镀技术简介
        1.4.1 化学镀的影响因素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引言
    2.2 制备方案的选择和实验步骤
        2.2.1 以纳米螺旋碳纤维为模板制备纳米镍管和纳米铜管
        2.2.2 以天然蜘蛛丝纤维为模板制备金属微管
        2.2.3 以玻璃微球为模板制备金属镍空心微球
    2.3 试验结果的表征手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以纳米螺旋碳纤维为模板制备纳米镍管的分析
        3.1.1 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包覆镍的扫描电镜分析
        3.1.2 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包覆镍的TG/DSC分析
        3.1.3 产物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
        3.1.4 产物的EDX及XRD分析
    3.2 以纳米螺旋碳纤维为模板制备纳米铜管的分析
        3.2.1 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包覆铜的扫描电镜分析
        3.2.2 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包覆铜的TG/DSC分析
        3.2.3 产物的透射电镜分析
        3.2.4 产物的XRD分析
    3.3 以蜘蛛丝为模板制备金属微管的分析
        3.3.1 蜘蛛丝纤维表面包覆镍的扫描电镜分析
        3.3.2 镍包覆的蜘蛛丝纤维TG/DSC分析
        3.3.3 去模板处理后产物的扫描电镜分析
        3.3.4 产物的EDX及XRD分析
    3.4 以玻璃微球为模板制备中空金属镍微球的分析
        3.4.1 产物的扫描电镜分析
        3.4.2 产物的XRD分析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镍磷催化剂上硝基苯加氢反应的研究
    4.1 序言
        4.1.1 液相加氢还原法
        4.1.2 硝基苯加氢的反应机理
        4.1.3 液相加氢反应器
    4.2 催化剂的制备
        4.2.1 以纳米螺旋碳纤维为模板的纳米镍管的制备
        4.2.2 以蜘蛛丝纤维为模板的镍微管的制备
        4.2.3 以空心玻璃微球为模板的金属镍空心微球的制备
    4.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与产物分析
        4.3.1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及操作步骤
        4.3.2 产物分析
        4.3.3 反应活性、选择性及收率计算方法
    4.4 不同镍磷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4.4.1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4.4.2 不同催化剂的成分及形貌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结论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9)纳米碳纤维表面化学镀层及模板法纳微结构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碳纤维的研究进展
        1.1.1 概述
        1.1.2 纳米碳纤维的结构
        1.1.3 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1.1.4 纳米碳纤维的应用
    1.2 纳米碳纤维的表面改性与涂层
    1.3 化学镀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模板法制备纳米结构
    1.5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纳米碳纤维表面镍磷合金涂层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工艺流程
        2.2.3 化学镀镍工艺配方研究
        2.2.4 化学镀镍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2.2.5 镀层沉积速率的测定方法
        2.2.6 镀层纳米碳纤维表征及成分分析
        2.2.7 镀层纳米碳纤维的性能表征
        2.2.8 利用镀层纳米碳纤维制备纳米金属管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纳米碳纤维表面前处理工艺的研究
        2.3.2 纳米碳纤维化学镀工艺的研究
        2.3.3 镀层成分及结构研究
        2.3.4 镀层纳米碳纤维的磁性能研究
        2.3.5 镀层纳米碳纤维TG/DSC热性能的研究
        2.3.6 镀层纳米碳纤维吸波性能的研究
        2.3.7 镀层纳米碳纤维催化性能的研究
        2.3.8 利用镀层纳米碳纤维制备金属纳米管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纳米碳纤维表面镍铁钴磷合金涂层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工艺流程
        3.2.3 化学镀镍-铁-钴-磷工艺配方研究
        3.2.4 化学镀镍-铁-钴-磷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3.2.5 镀层沉积速率的测定方法
        3.2.6 镀层纳米碳纤维表征及成分分析
        3.2.7 镀层纳米碳纤维的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碳纤维表面前处理工艺的研究
        3.3.2 化学镀镍铁钴磷工艺配方的研究
        3.3.3 纳米碳纤维表面镀层的形貌与成分
        3.3.4 镀覆Ni-Fe-Co-P合金纳米碳纤维的磁性能及微波吸收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碳纤维表面镍钴硼合金涂层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工艺流程
        4.2.3 化学镀镍-钴-硼工艺配方研究
        4.2.4 化学镀镍-钴-硼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4.2.5 镀层沉积速率的测定方法
        4.2.6 镀层纳米碳纤维表征及成分分析
        4.2.7 镀层纳米碳纤维的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碳纤维表面前处理工艺的研究
        4.3.2 化学镀镍-钴-硼工艺配方的研究
        4.3.3 化学镀镍-钴-硼工艺配方的研究
        4.3.4 Ni-Co-B镀层纳米碳纤维的磁性能
        4.3.5 Ni-Co-B镀层纳米碳纤维的微波吸收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镀模板法制备空心金属微球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2 化学镀空心玻璃微球模板法制备空心金属微球
        5.2.3 空心金属微球的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镍磷合金空心微球的形貌、成分与结构
        5.3.2 金属铜空心微球的形貌、成分与结构
        5.3.3 金属镍空心微球的形貌、成分与结构
        5.3.4 非晶态镍磷合金空心微球的催化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步法纳米化学复合镀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6.2.2 试样
        6.2.3 化学镀工艺配方
        6.2.4 钛溶胶的制备
        6.2.5 化学复合镀液的制备
        6.2.6 一步法纳米化学复合镀工艺流程
        6.2.7 镀层沉积速率的测定方法
        6.2.8 纳米复合镀层的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一步法纳米化学复合镀沉积速率的影响因素
        6.3.2 一步法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形貌研究
        6.3.3 一步法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成分研究
        6.3.4 一步法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热性能研究
        6.3.5 一步法纳米化学复合镀的共沉积机理研究
    6.4 本章小结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的预测和评价
今后研究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与参与的科研课题

(10)红外迷彩伪装织物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总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近红外迷彩伪装研究
        1.3.2 热红外伪装研究
    1.4 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涤棉织物近红外绿色伪装性能的研
    2.1 引言
    2.2 绿色树叶反射光谱特性分析
        2.2.1 近红外反射光谱
        2.2.2 绿色树叶可见光反射光谱
        2.2.3 树叶近红外反射光谱
    2.3 涤纶织物近红外绿色伪装性能研究
        2.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测试指标
        2.3.4 结果与讨论
    2.4 棉织物近红外绿色伪装性能研究
        2.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4.3 测试指标
        2.4.4 结果与讨论
    2.5 涤棉织物近红外绿色伪装性能研究
        2.5.1 实验
        2.5.2 结果与分析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低发射率面料制备及电磁波屏蔽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化学镀原理
    3.3 实验方法
        3.3.1 涤纶织物前处理
        3.3.2 织物化学镀
        3.3.3 镀层结构表征
        3.3.4 电磁波屏蔽效能测定
        3.3.5 表面电阻测定
        3.3.6 耐磨性测定
        3.3.7 增重率和镀速的测定
        3.3.8 红外辐射性能测定
    3.4 涤纶织物化学镀镍
        3.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4.2 化学镀液配方
        3.4.3 结果与讨论
    3.5 涤纶织物化学镀铜
        3.5.1 实验材料
        3.5.2 化学镀铜配方
        3.5.3 结果与分析
    3.6 不同还原剂化学镀银研究
        3.6.1 实验材料
        3.6.2 化学镀银液配方
        3.6.3 结果与讨论
    3.7 超声波化学镀银工艺研究
        3.7.1 超声波简介
        3.7.2 实验材料
        3.7.3 化学镀银液配方
        3.7.4 结果与讨论
    3.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空心微珠表面金属化研究及织物涂层整理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空心微珠前处理
        4.2.2 空心微珠化学镀
        4.2.3 性能测试
    4.3 空心微珠化学镀镍、镀铜和镀银
        4.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3.2 化学镀液配方
        4.3.3 结果与讨论
    4.4 空心微珠织物涂层整理
        4.4.1 织物涂层整理
        4.4.2 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纺织材料红外辐射特性研究及热成像测定
    5.1 引言
    5.2 样品炉的研制
        5.2.1 样品炉设计
        5.2.2 腔体加热功率设计
    5.3 织物对8~14μm红外线透过性能
        5.3.1 红外光谱辐射计简介
        5.3.2 红外线辐射透过率测量模型
        5.3.3 实验部分
        5.3.4 结果讨论
    5.4 织物在8~14μm波段发射率研究
        5.4.1 红外辐射基本理论
        5.4.2 织物光谱发射率测量模型
        5.4.3 实验部分
        5.4.4 结果与分析
    5.5 织物热红外防伪效果测定
        5.5.1 实验部分
        5.5.2 结果与讨论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1、涤棉织物近红外绿色伪装性能的研究
    2、低发射率面料制备及电磁波屏蔽性能研究
    3、空心微珠表面金属化研究及织物涂层整理
    4、纺织材料红外辐射特性研究及热成像测定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空心玻璃微球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镀银铝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贾贤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超轻泡沫金属的简易高效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姜斌. 天津大学, 2016(12)
  • [3]空心微球化学镀Ni和FeNi工艺及机理研究[D]. 汪超.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4]化学镀镍预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J]. 陈艳容,龙晋明,石小钊. 电镀与涂饰, 2009(04)
  • [5]玻璃微珠为基的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D]. 程斌.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2)
  • [6]非晶态合金Ni-P、Ni-Co-B金属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 孙伟. 青岛科技大学, 2008(05)
  • [7]微颗粒表面磁控溅射镀膜研究[D]. 俞晓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10)
  • [8]化学镀模板法制备纳/微米金属管、空心金属微球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 李小丽. 青岛科技大学, 2007(01)
  • [9]纳米碳纤维表面化学镀层及模板法纳微结构的制备与表征[D]. 谢广文. 青岛科技大学, 2007(03)
  • [10]红外迷彩伪装织物研究与实践[D]. 张辉. 东华大学, 2006(05)

标签:;  ;  ;  ;  ;  

中空玻璃微球化学镀镍预处理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