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服务和宽带接入网络技术

宽带服务和宽带接入网络技术

一、宽带业务与宽带接入网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邵亚波,韩沛[1](2021)在《中国电信千兆宽带接入网用户带宽模型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当前,EPON/GPON作为宽带接入网的主要接入方式,当用户带宽速率持续提升的情况下,接入带宽往往不能满足需求。从E/GPON向10G PON网络升级演进中,本文根据10G PON新建、10G PON与EPON/GPON共存两种组网模式下的用户带宽模型计算,得出10G PON网络在建设中的用户带宽和最佳用户数配置,以确定增加PON带宽或降低分光比达到千兆宽带接入网建设的最佳选择,为千兆宽带接入建设、快速部署10G PON网络提供参考。

王国举[2](2021)在《绵阳移动有线宽带接入网投资类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提出

马俊,刘德强,王烁,王泽龙[3](2020)在《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关策略及发展建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近些年不断发展国家通信网络,其中宽带接入网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不断发展,电信业务逐渐完善,我国需要加快建设宽带接入网。因此,分析宽带机入网建设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加强宽带接入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信业务更好地发展。

赵天翼[4](2020)在《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资源调度与优化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5G网络建设成本的提高,独立建网的方式将不再成为未来接入网建设的主流方案,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支撑固移融合业务成为了光接入网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网络架构方面,传统接入网架构灵活性较差,不能满足固移融合业务灵活多变的高动态性需求;在资源管控方面,目前接入网普遍采用人工部署的方式开通业务,网络资源灵活性低下,网络业务部署困难,不能满足未来网络业务的灵活性需求;在业务支撑方面,传统接入网还没有较为高效的机制支撑固移融合网络,时延性能和带宽利用率不能很好的得到平衡。针对上述支撑固移融合业务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资源调度与优化机制,并提出了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网络架构,在此基础之上对资源管控、网络传输两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具体创新成果如下:在资源管控方面,本论文提出了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多维跨层资源调度机制。针对PON网络缺少灵活统一的管控机制问题,本论文通过自研代理器将不同PON网络设备的带宽资源统一池化在一起,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时域、波域、空域”三域多维度联合资源调度机制,使PON网络设备的带宽资源可以灵活、快捷地分配给不同的业务。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设计了跨层资源调度机制,将顶层业务与底层设备进行映射,以实现业务需求与底层资源的多维度匹配;在上述管控机制的基础之上,本论文设计了 FF-GA联合业务分配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PON网络的波长使用率,提高带宽利用率。在本论文的仿真条件下,该算法在部署新业务的时候,相较于随机部署业务的机制,能节省23%左右的波长使用数量,提升PON网络的带宽资源利用率。在网络传输方面,本论文提出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时隙分配优化机制。针对目前PON网络DBA对于差异化QoS服务的高效传输能力较弱的问题,本论文首先提出了面向固移融合时延敏感业务的Sc-DBA时隙分配机制。该机制在保证子周期内部时延缩短1/3的情况下,相较于静态带宽分配机制更节省网络带宽资源,并且几乎不会影响外部周期的网络传输性能。同时,针对PON网络上行带宽抖动性能较差的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Q-learning组合排序的PON上行时隙抖动性能优化机制。本论文通过仿真实验发现,该组合排序优化机制可以在不额外使用带宽资源的情况下,降低17%左右的上行时延抖动。与此同时,本算法根据PON网络的实际场景考虑,不仅为该算法引入了离线训练和在线使用机制,还为其增加了算法精度控制的参数。这些机制都使得该算法可以在传输不同种类的业务时,根据时延和抖动性能的具体需要调整到最适合业务传输的状态。

陆洋[5](2018)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宽带接入网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兴起也给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宽带接入网依然是通信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选用适当的接入网技术高效地进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部署是解决如今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述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接入网技术的必要性;概述了宽带接入技术架构,对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传输效率、传输方式、部署成本、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特性;(2)分析研究了FTTH技术的典型方案和部署原则,从网络结构对FTTH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LT、ONU和ODN的功能和具体的部署策略,分析说明了FTTH所适用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建模,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的多种建设方案模型;(3)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淮阴师范学院两个校区的宽带接入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接入层OLT、BRAS设备、网管系统、双机热备和光猫的部署。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可行性、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测试结果。

喻聪[6](2019)在《无源光网络中节能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网络的节能降耗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无源光网络(PON)具有大容量、低损耗、低成本及对业务透明等显着优点,是当前宽带接入网络的首选技术之一。而将无源光网络与无线网络结合的光无线混合宽带接入网(HOWBAN),既具备光接入网的上述优点,同时又具备了无线网络灵活性高、易于部署、支持可移动性等优点,是未来宽带接入技术的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论文针对PON和HOWBAN系统的节能策略及其应用,分别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等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简述了PON和HOWBAN系统的基本概念、网络架构、系统网元以及关键技术,并分别针对PON系统和HOWBAN系统,详细地分析了现有的节能方案,从基本原理及性能分析等方面对比了现有节能方案的优缺点。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LT缓存的节能方案,该节能方案引入了一种模块化的节能技术,在OLT处设置一个缓存器用于缓存来自核心网的数据,OLT根据缓存器中的下行数据业务大小动态地向各ONU授权带宽,并控制ONU中不同模块的收发状态。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相对传统无节能方案可以节能75%,在下行链路负载较低时,下行分组平均时延相对传统节能方案有明显改善。论文针对典型的商住混合楼宇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转移的光无线混合节能方案。该方案通过系统中处于低负载的网元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并将该部分负载通过重路由转移到其他活跃网元设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相对于传统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平均节能效率,当家庭用户分别占总用户的25%与50%时,在白天用户总负载较大的情况下平均节能效率分别提高约11.3%与20.4%。

张鸿[7](2019)在《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故障容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有效地融合了光接入网的大容量、长距离与无线接入网的高灵活、低成本等优势,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Fiber-Wireless Access Network,FiWi Access Network)被认为是下一代宽带接入网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可见,FiWi能够为大量用户提供较强的接入及传输能力,然而,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影响,FiWi接入网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其所承载的大量业务发生中断,严重影响业务的可用性,降低用户的体验质量。因此,FiWi接入网中的故障容忍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针对FiWi接入网故障容忍机制展开研究。面向FiWi接入网的故障类型多样、拓扑结构复杂、网络环境多变、传输媒介异构等特点,以提高网络生存性及保障业务可用性为目标,围绕动态路径倒换、快速数据恢复、高效资源配置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着力增强FiWi接入网对分段内故障和分段级故障的容忍能力,构建具有强故障容忍能力的下一代宽带接入网。(1)动态路径倒换针对业务恢复过程中由网络拥塞导致的业务传输质量恶化问题,分析了业务恢复时传输质量恶化的内在因素,提出带有负载均衡的动态业务恢复机制(Dynamic Traffic Recovery Mechanism with Load Balancing,DTRM-LB),建立了大量业务并发恢复下的业务流量疏导模型。从全局视角充分考虑当前网络资源使用状态,提出带有节点分割的二分图模型,实现合理的网关资源配置。同时,针对大量业务并发进行业务恢复时容易出现路径聚集现象的问题,提出带有拥塞避免的路径分配方案为受损业务动态分配传输质量较高的恢复路径。数值结果表明,该机制较好地提升了网络的负载均衡程度,缓解了由于网络拥塞导致的时延和丢包率性能恶化问题,保障了业务的传输质量。(2)快速数据恢复针对业务恢复过程中的大量数据丢失问题,研究跨域协同可靠传输机理,提出联合网络编码的并行路径传输机制(A Lossless Fault-Tolerance Mechanism Combining with Parallel Routing and Network Coding,LFTM-PR-NC)。结合网络编码的信息融合性和并行路径的高可靠性,建立了跨域协同并行传输模型,突破业务恢复的常规思路,将业务恢复与路由编码相融合,容忍由于网络故障导致的单路径失效,实现快速的数据恢复。数值结果表明,LFTM-PR-NC机制大幅度降低了业务的恢复时间,改善了业务传输时延。(3)高效资源配置针对备用资源部署成本高和恢复时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量互补特性的备用光纤部署机制(Backup Fiber Deployment Algorithm Based on Traffic Complementarity,BFDA-TC),建立了时空尺度下的备用资源部署模型。设计一种带有备用保护切换功能的远端节点,通过在远端节点间部署备用资源,消除业务恢复过程中的瓶颈链路,提升业务恢复速度。围绕人类社会生活规律所带来的分段流量互补性特点,利用时间尺度下空闲资源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空间尺度下配置成本与恢复速度的动态博弈规律,结合流网络中的最小代价最大流理论在具有显着流量互补特征的分段间部署备用资源,更细粒度地共享网络空闲资源,降低了备用资源的部署成本和提升了业务恢复速度。数值结果表明,BFDA-TC机制在大部分场景下均显着降低了备用资源的部署成本,在任何场景下均有效降低了业务的恢复时延。

杨德静[8](2019)在《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功能与便捷的使用,在市场中得以迅速崛起,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的有线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形势也变得日益严峻。为此,本文对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技术要点与具体实施,以此深入研究宽带接入网技术,以期能够帮助传统的有线电视行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刘庆华[9](2018)在《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对现阶段常见的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进行调查,分析了有线电视接入网技术的优势,最后结合具体的有线宽带接入网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的应用策略,并对其优化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HFC技术在当前有线电视接入网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效果好、价格低等优点,能满足多种条件下的高质量电视数据传输要求,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刘鹏[10](2016)在《浅析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宽带接入网技术”课程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以计算机通信专业核心课程"宽带接入网技术"为研究载体,依托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四环相扣"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背景,应用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基于混合学习的"宽带接入网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强调课前学生的知识内化环节,又重视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教学,通过混合学习为学生带来更佳的教学效果。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宽带业务与宽带接入网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宽带业务与宽带接入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信千兆宽带接入网用户带宽模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10G PON技术原理
    1.1 关键指标
    1.2 10G PON技术原理
2 10G PON演进策略
    2.1 10G PON演进策略
    2.2 10G PON演进方案
3 10G PON带宽计算
    3.1 10G PON网络带宽计算
    3.2 10G PON带宽覆盖用户数计算
    3.3 10G PON接口带宽计算
    3.4 用户接入带宽模型
4结束语

(3)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关策略及发展建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宽带接入网技术
    1.1 DSL接入技术
    1.2 PON接入技术
2 宽带接入网的建设现状
3 宽带接入网问题解决对策
    3.1 加强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基础设施
    3.2 提升宽带接入网的服务水平
        3.2.1 提高小区光纤维覆盖面
        3.2.2 加快建设电信ODN
        3.2.3 建设电信服务大用户
    3.3 DSL发展建议
4 宽带接入网发展建议
    4.1 定位宽带网主要服务对象
    4.2 确定宽带城域网总宽带容量
    4.3 确定使用期间的网路流量宽带
    4.4 数据中心服务器技术
    4.5 合理选择接入模式
        4.5.1 FTTX+EOC方式
        4.5.2 EPON+ADSL/VDSL接入方式
        4.5.3 FTTH/P或FTT/O方式
5 结论

(4)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资源调度与优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固移融合接入网背景介绍
        1.1.2 固移融合接入网面临的挑战
        1.1.3 小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3.1 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网络架构设计
        1.3.2 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多维跨层资源调度机制的设计
        1.3.3 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时隙分配优化机制的设计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网络架构
    2.1 固移融合接入网架构介绍
        2.1.1 接入网架构变革的需求与动力
        2.1.2 固移融合接入网架构CO内部设计与分析
        2.1.3 固移融合接入网架构部署场景设计与分析
        2.1.4 小结
    2.2 关键技术介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多维跨层资源调度机制
    3.1 需求分析
    3.2 接入网资源跨层管控系统与调度机制
        3.2.1 接入网资源池化控制设计——硬件层
        3.2.2 面向固移融合的多维跨层网络资源管控系统建立——控制层
        3.2.3 面向固移融合场景的业务跨层映射机制
        3.2.4 面向固移融合场景的多维度资源调度流程
    3.3 FF-GA联合业务分配算法
        3.3.1 问题描述
        3.3.2 基于FF的业务分配算法流程
        3.3.3 FF-GA联合业务分配算法流程
    3.4 平台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
        3.4.1 实验平台搭建
        3.4.2 网络架构及管控实验结果与分析
        3.4.3 基于FF-GA联合业务分配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时隙分配优化机制
    4.1 需求分析
    4.2 面向固移融合时延敏感业务的Sc-DBA时隙分配机制
        4.2.1 Sc-DBA时隙分配机制整体设计
        4.2.2 Sc-DBA子周期内部时隙分配机制
    4.3 基于Q-learning组合排序的PON上行时隙抖动性能优化机制
        4.3.1 问题描述
        4.3.2 建立数学模型
        4.3.3 基于Q-learning组合排序的PON上行时隙抖动性能优化算法流程
    4.4 实验仿真结果与分析
        4.4.1 Sc-DBA时隙分配机制仿真结果与分析
        4.4.2 PON网络上行时隙调度组合排序优化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互联网宽带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2.1 宽带接入技术架构
    2.2 ADSL接入技术
        2.2.1 ADSL技术特点与性能
        2.2.2 ADSL接入方式
        2.2.3 ADSL调制原理
        2.2.4 ADSL接入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3 光纤接入技术
        2.3.1 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与结构
        2.3.2 PON技术结构与特点
        2.3.3 EPON接入技术
        2.3.4 GPON接入技术
        2.3.5 EPON与 GPON的对比
        2.3.6 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4 HFC接入技术
        2.4.1 CATV网络简介
        2.4.2 HFC宽带接入技术
    2.5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2.6 无线接入技术
        2.6.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2.6.2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方案分析
    3.1 基于GPON的 FTTH网络结构
    3.2 基于GPON的 FTTH部署规划
        3.2.1 OLT部署
        3.2.2 ONT/ONU部署
        3.2.3 ODN部署
    3.3 FTTH场景方案模型
        3.3.1 新建多层住宅方案模型
        3.3.2 新建高层住宅方案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技术工程实践
    4.1 淮阴师范学院FTTH接入方案设计
        4.1.1 网络拓扑结构及设计思路
        4.1.2 接入层OLT
        4.1.3 BRAS设备
        4.1.4 网管系统
        4.1.5 双机热备部署方案
        4.1.6 设备面板
        4.1.7 光猫
    4.2 宽带线路工程实施
        4.2.1 宽带线路工程概况
        4.2.2 工程施工方案
        4.2.3 分布施工方法
    4.3 宽带线路工程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无源光网络中节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无源光网络概述
        1.2.1 光线路终端
        1.2.2 光网络单元
        1.2.3 光分配网
    1.3 HOWBAN概述
        1.3.1 HOWBAN的基本结构
        1.3.2 HOWBAN的技术特点
    1.4 HOWBAN的关键技术
        1.4.1 网元部署策略
        1.4.2 路由机制
        1.4.3 生存性机制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接入网的绿色节能技术
    2.1 接入网节能技术概述
        2.1.1 节能性能指标分析
        2.1.2 ITU-T节能标准方案及分类
    2.2 无源光网络睡眠节能技术
        2.2.1 ONU周期内睡眠节能技术
        2.2.2 OLT睡眠节能技术
    2.3 HOWBAN的节能技术
        2.3.1 节点的低能耗架构
        2.3.2 OLT的休眠
        2.3.3 不同结构下的ONU休眠
        2.3.4 无线路由器的休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LT缓存的节能方案
    3.1 无源光网络的基本结构
    3.2 基于OLT缓存的节能方案的提出
        3.2.1 背景研究
        3.2.2 基于ONU模块化的节能技术
    3.3 改进的节能方案
        3.3.1 改进方案的时序管理
        3.3.2 改进方案的算法流程
    3.4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3.4.1 仿真参数与模型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负载转移的光无线混合节能方案
    4.1 基于负载转移的光无线混合节能方案概述
        4.1.1 背景研究
        4.1.2 应用场景
    4.2 改进的节能方案
        4.2.1 负载转移机制
        4.2.2 改进的节能算法
    4.3 改进方案的性能分析
        4.3.1 仿真参数确定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的总结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致谢

(7)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故障容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宽带接入网
    1.3 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
        1.3.1 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的系统结构
        1.3.2 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的传输原理
        1.3.3 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的应用前景
    1.4 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中的故障容忍机制
        1.4.1 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中的故障分类
        1.4.2 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故障容忍机制研究现状
        1.4.3 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故障容忍机制研究面临的挑战
    1.5 主要贡献与结构安排
        1.5.1 本文的主要贡献
        1.5.2 本文的结构安排
2 带有负载均衡的动态路径倒换机制
    2.1 引言
    2.2 网络模型
        2.2.1 负载均衡性评价模型
        2.2.2 带有节点分割的二分图模型
    2.3 带有负载均衡的动态业务恢复机制
        2.3.1 选取目标WONU子问题
        2.3.2 寻找高质量无线路径子问题
    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2.4.1 视频业务评价模型
        2.4.2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联合网络编码和并行路径的快速数据恢复机制
    3.1 引言
    3.2 网络模型
        3.2.1 网络时延模型
        3.2.2 并行传输模型
    3.3 联合网络编码的并行路径传输机制
        3.3.1 网络时延计算
        3.3.2 队列长度计算
        3.3.3 并行路径计算
        3.3.4 路径流量分配
        3.3.5 最优编码包数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流量互补特性的高效资源配置机制
    4.1 引言
    4.2 网络模型
        4.2.1 网络分段模型
        4.2.2 远端节点模型
        4.2.3 BFDA-TC机制的数学模型
    4.3 基于流量互补特性的备用光纤部署机制
        4.3.1 工作区分段与住宅区分段间的备用光纤部署
        4.3.2 混合区分段与B-R分段组之间的备用光纤部署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目录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8)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 价格优势
    (二) 安装优势
    (三) 信号传输优势
    (四) 功能优势
二、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
    (一) 技术要点
    (二) 方案实施

(9)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分析
    1.1 主要技术内容
    1.2 技术应用优势
2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策略
    2.1 HFC技术简介
    2.2 HFC接入技术的具体应用思路
    2.3 旧系统的改造与升级
3 有线宽带接入网技术研究
    3.1 技术要点
    3.2 实例研究
4 结束语

(10)浅析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宽带接入网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宽带接入网技术”课程设置基础
2基于混合学习的“宽带接入网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3基于混合学习的“宽带接入网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4 结语

四、宽带业务与宽带接入网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信千兆宽带接入网用户带宽模型探讨[J]. 邵亚波,韩沛. 江苏通信, 2021(06)
  • [2]绵阳移动有线宽带接入网投资类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王国举.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关策略及发展建议分析[J]. 马俊,刘德强,王烁,王泽龙. 通信电源技术, 2020(10)
  • [4]面向固移融合的接入网资源调度与优化机制研究[D]. 赵天翼.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5]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D]. 陆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6]无源光网络中节能策略研究[D]. 喻聪.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7]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网故障容忍机制研究[D]. 张鸿.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1)
  • [8]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J]. 杨德静. 传播力研究, 2019(16)
  • [9]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分析[J]. 刘庆华. 中国有线电视, 2018(04)
  • [10]浅析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宽带接入网技术”课程为例[J]. 刘鹏.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05)

标签:;  ;  ;  ;  ;  

宽带服务和宽带接入网络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