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或扑动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或扑动

一、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合用治疗房颤或房扑(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1](2022)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心房颤动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经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64名专家对《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2018)》进行修订, 专家们在充分讨论、提炼、升华的基础上, 形成该文。

杨雅舒,宋旭东,刘磊,阙冬冬,余文杰,杨平珍[2](2020)在《伊布利特的电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文中认为伊布利特是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甲基磺酰胺的衍生物,结构与索他洛尔相似,目前临床上常运用于心房扑动(房扑)和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然而,伊布利特在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疗效的同时,亦存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故把握好伊布利特的适应征、禁忌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时相应的处理措施十分重要。就伊布利特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邓绍文[3](2020)在《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进行转复时的成功率、转复所需时间等参数,同时记录给药后是否出现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进而评价伊布利特及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转复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1.68±5.87岁,平均体重78.64±13.75kg,合并高血压的46例,合并糖尿病的6例,合并脑卒中的5例,合并心脏瓣膜病的1例。所有患者经术中环肺静脉隔离及左心房顶部线形消融后房颤未完全终止,随机分为尼非卡兰及伊布利特组,分别给予尼非卡兰以0.3mg/kg在5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伊布利特1mg在10分钟内注射完毕。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资料、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转复即刻的校正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间期)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同时分析影响转复成功率相关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伊布利特组与尼非卡兰组转复成功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55.3%VS 61.5%,P>0.05),但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短于伊布利特组(7.04±1.58 VS 10.63±4.39,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种药物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无统计学差异。2.在两组各自转复成功的亚组中,用药前QTc间期均无统计学差异,伊布利特和尼非卡兰组中转复成功亚组的转复即刻QTc间期相似,无统计学差异(434.11±30.03 VS 431.35±33.99,P>0.05)。3.伊布利特组用药后的AA间期、QTc间期高于用药前(AA间期:286.55±100.06 VS192.23±25.58,P<0.05;QTc间期:429.03±31.39 VS 393.63±35.48,P<0.05);尼非卡兰组用药后的AA间期、QTc间期高于用药前(AA间期:260.89±61.14 VS 190.81±21.70,P<0.05;QTc间期:427.49±29.22 VS 397.51±25.11,P<0.05)。4.在两组各自的转复成功与转复失败的亚组中,转复成功组的左心房瘢痕区比例均要小于转复失败组的瘢痕区比例(伊布利特组:8.63±4.74%VS 15.18±6.99%,P<0.05;尼非卡兰组:11.11±11.16%VS 17.35±7.09%,P<0.05),而左心房内径大小及房颤病史在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要优于伊布利特,主要体现在转复所需时间较短,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需要注意其潜在的致恶性心律失常作用。2.左心房瘢痕区面积比例是两组药物术中转复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辛昊,梁宇,姜明燕[4](2020)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纳入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比较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标准进行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伊布利特组较胺碘酮组治疗房颤的有效性(OR=2.65,95%CI=2.03~3.46,P<0.000 01)、房颤转复时间(WMD=-21.54,95%CI=-24.73~-18.34,P<0.000 01)均优于胺碘酮组;两组治疗房颤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4, 95%CI=0.46~1.18, P=0.20),但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36%)稍高于伊布利特组(16.18%)。结论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有效率显着高于胺碘酮,转复时间亦较胺碘酮短,在安全性方面二者无显着差异。由于纳入样本量较少,以后研究中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确认以期得到可靠的结果。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5](2018)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文中认为一、前言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 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来, 有关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 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6](2018)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文中指出1前言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来,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王萌,丁汉锦,王古岩[7](2016)在《伊布利特在房颤、房扑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伊布利特是一种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发挥作用。伊布利特可以应用于新发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和心脏手术后的房颤、房扑,与其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相比有起效快、疗效高等特点。伊布利特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尖端扭转型室速(Td P),可以通过预先给予硫酸镁等措施来降低Td P的发生率。

李泽霖,张玲,汤宝鹏[8](2016)在《伊布利特治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临床上能够有效且快速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药物还比较少,伊布利特(ibutilide)转复房颤、房扑具有起效快,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其治疗心律失常的基本作用原理为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来终止折返激动。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胺碘酮、电复律、镁剂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贾振[9](2016)在《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治疗房颤/房扑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文中指出目的:评估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和单独使用伊布利特治疗房颤和房扑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过检索历年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的方式,纳入符合标准的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和单独使用伊布利特治疗房扑或房颤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依次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荟萃分析显示:(1)房扑/房颤总转复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71%)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8,95%CI1.342.12,P<0.05);(2)房颤转复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57%)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0.422.63,P>0.05);(3)房扑转复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79%)高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5,95%CI1.064.33,P<0.05);(4)总心律失常发生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4.3%)低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260.72,P<0.05);(5)TDP发生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0%)低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95%CI0.070.68,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相比,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具有更高的转复率和安全性。

宋长军[10](2016)在《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房扑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PubMed、CNKI、EMbase、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等发表的所有关于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房扑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网站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5个RCT,共计6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组有效率(66.99%)高于单用伊布利特组(46.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4,95%CI(1.33,4.10),P<0.004]。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组有效率(66.67%)高于单用普罗帕酮组(48.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2,95%CI(1.42,3.17),P<0.0002];(2)3个研究分析显示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组有效率(64.84%)高于单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组(4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7,95%CI(1.32,4.27),P=0.004];(3)3个研究结果显示,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时间明显长于单用伊布利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75,95%CI(11.04,30.46),P<0.0001];(4)3个研究结果显示,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66%)高于单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组(2.7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4,95%CI(0.09,0.18),P=0.53]。结论: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房颤、房扑的总转复率和单独转复房颤的成功率均高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但转复房扑和房颤的时间明显长于单独用药组;根据现有研究,尚不能认为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独用药组。因纳入研究中大部分质量偏低,样本量偏少,本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进一步确认。

二、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合用治疗房颤或房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合用治疗房颤或房扑(论文提纲范文)

(2)伊布利特的电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1.1 对离子通道的作用
    1.2 对心肌组织的作用
        1.2.1对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
        1.2.2 对心肌细胞的作用
    1.3 药代动力学
2 临床应用
    2.1 用法用量
    2.2 房颤及房扑中的应用
        2.2.1 新发房颤房扑转复
        2.2.2 联合手术应用
    2.3 其他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3 与其他药物对比
    3.1 与普鲁卡因
    3.2 与胺碘酮
    3.3 与普罗帕酮
4 联合用药
    4.1 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4.2 与普罗帕酮合用
    4.3 与胺碘酮合用
    4.4 与硫酸镁合用
5 不良反应
6 小结

(3)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胺碘酮、伊布利特和尼非卡兰对房颤治疗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研究类型
        1.1.2研究对象
        1.1.3干预措施
        1.1.4结局指标
        1.1.5排除标准
    1.2检索策略
    1.3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文献质量评价
    1.5统计分析
2结果
    2.1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2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房颤转复有效率
        2.3.2房颤转复时间
        2.3.3不良反应发生率
    2.4发表偏倚
3讨论
    3.1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研究现状
    3.2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系统评价
    3.3可行性建议
    3.4本研究的局限性

(6)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1 房颤的流行病学
    2.1.1 房颤的患病率
    2.1.2 房颤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医疗负担
2.2 房颤的危害
    2.2.1 脑卒中及血栓栓塞
    2.2.2 心衰
    2.2.3 心肌梗死
    2.2.4 认知功能下降、痴呆
    2.2.5 肾功能损伤 3 房颤的分类 4 房颤的发生机制
4.1 电生理机制:房颤的发生需触发和维持机制。
    4.1.1 触发机制
    4.1.2 维持机制
4.2 病理生理学机制
    4.2.1 心房重构
    4.2.2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的作用
    4.2.3 遗传学基础
    4.2.4 其他 5 房颤的临床评估
5.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5.1.1 症状
    5.1.2 体征
5.2 实验室检查
5.3 影像学检查
    5.3.1 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5.3.2 TEE
    5.3.3 心腔内超声 (ICE)
    5.3.4 X线胸片
    5.3.5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
    5.3.6 心脏磁共振成像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I)
5.4 房颤的监测和诊断
    5.4.1 心电图
    5.4.2 动态心电图
    5.4.3 植入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 及心电事件记录仪等
    5.4.4 心脏电生理检查
    5.4.5 新型检测手段
    5.4.6 其他检查 6 房颤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疾病的管理
6.1 高血压
6.2 糖尿病
6.3 肥胖
6.4 睡眠呼吸暂停
6.5 酒精
6.6 运动 7 房颤的卒中预防
7.1 卒中与出血评分
    7.1.1 血栓栓塞危险评估 (CHADS2和CHA2DS2-VASc积分)
    7.1.2 抗凝出血危险评估 (HAS-BLED评分)
7.2 抗栓药物选择
    7.2.1 抗血小板药物的评价
    7.2.2 华法林
    7.2.3 NOAC
    7.2.4 选择抗凝药物应考虑的事项
7.3 房颤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
    7.3.1 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7.3.2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房颤患者抗栓治疗
    7.3.3 卒中后患者的抗凝治疗
7.4 抗栓治疗的中断和桥接
    7.4.1 抗栓治疗的中断
    7.4.2 抗栓治疗的桥接
    7.4.3 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
7.5 抗凝治疗时出血事件的防治
    7.5.1 减少抗凝出血的策略
    7.5.2 抗凝出血并发症的治疗
    7.5.3 有出血风险或发生出血事件患者的抗凝治疗
7.6 经皮左心耳封堵 8 心室率控制
8.1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8.2 房室结消融+植入永久起搏器 9 节律控制
9.1 药物复律与电复律
    9.1.1 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窦性心律
    9.1.2“口袋药” (‘pill in the pocket’) 复律策略
    9.1.3 电复律
    9.1.4 复律前后的抗凝治疗
9.2 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9.2.1 抗心律失常药物
    9.2.2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9.3 导管消融
    9.3.1 经导管消融房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9.3.2 能源
    9.3.3 房颤导管消融术式和终点
    
9.3.3. 1 CPVI
    
9.3.3. 2 CPVI基础上复合术式
    
9.3.3. 3 复杂碎裂心房电位 (CFAEs) 消融
    
9.3.3. 4 转子样激动的标测及消融
    
9.3.3. 5 左房神经节丛消融
    9.3.4 并发症及处理
    
9.3.4. 1 心脏压塞和/或穿孔
    
9.3.4. 2 栓塞并发症
    
9.3.4. 3 肺静脉狭窄
    
9.3.4. 4 左心房-食管瘘/左心房-心包瘘
    
9.3.4. 5 膈神经损伤
    
9.3.4. 6 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
    
9.3.4. 7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9.3.4. 8 血管并发症
    9.3.5 围术期管理
    9.3.6 随访及复发病例处理[48] 1 0 房颤的外科和杂交手术治疗
1 0.1 房颤的外科治疗
    1 0.1.1 迷宫手术
    1 0.1.2 心脏外科手术同期房颤消融的现状
    1 0.1.3 微创外科房颤手术
1 0.2 房颤的内外科杂交手术 1 1 特殊人群的房颤消融治疗
1 1.1 运动员
1 1.2 老年人
1 1.3 肥厚型心肌病
1 1.4 预激综合征
1 1.5 心衰
1 1.6 年轻人 1 2 急性房颤的治疗
1 2.1 急性房颤发作的定义
1 2.2 急性房颤的危害
1 2.3 急性房颤的评估
1 2.4 房颤的急诊处理策略
1 2.5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急性房颤的处理
1 2.6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处理
    1 2.6.1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1 2.6.2 急性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1 2.6.3 急性房颤的节律控制
    
1 2.6.3. 1 复律的适应证
    
1 2.6.3. 2 复律的最佳时机
    
1 2.6.3. 3 复律的方式
1 2.7 急性房颤处理流程及随访 1 3 起搏治疗与房颤
1 3.1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
1 3.2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临床疗效的评价
1 3.3 右心室起搏对房颤的影响
1 3.4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1 4 尚待研究明确的重要临床问题
1 4.1 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2, 48]
1 4.2 房颤抗凝或其他卒中预防治疗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2, 48]
1 4.3 房颤其他证据不足的领域

(7)伊布利特在房颤、房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2 伊布利特的临床应用
    2.1 在新发房颤、房扑中的应用
    2.2 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颤、房扑中的应用
    2.3 在心脏术后房颤、房扑中的应用
3 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
4 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较
5 不良反应

(8)伊布利特治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伊布利特转复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药理作用
二、伊布利特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安全性
三、伊布利特与其他药物的疗效对比及联合应用
四、伊布利特引起不良反应及防治
五、小结

(9)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治疗房颤/房扑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文献检索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文献质量评估与资料的提取
    4 结局指标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房扑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文献检索
    2.纳入与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4.结局指标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合用治疗房颤或房扑(论文参考文献)

  • [1]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01)
  • [2]伊布利特的电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 杨雅舒,宋旭东,刘磊,阙冬冬,余文杰,杨平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3]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D]. 邓绍文.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J]. 辛昊,梁宇,姜明燕. 药物评价研究, 2020(02)
  • [5]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J].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04)
  • [6]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J].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04)
  • [7]伊布利特在房颤、房扑中的临床应用[J]. 王萌,丁汉锦,王古岩. 中国当代医药, 2016(17)
  • [8]伊布利特治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 李泽霖,张玲,汤宝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05)
  • [9]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治疗房颤/房扑疗效和安全性评估[D]. 贾振.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10]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房扑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宋长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标签:;  ;  ;  ;  ;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或扑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