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吸毒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一、吸毒成瘾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鑫灿[1](2021)在《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环路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毒品成瘾已经成为危害全球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且各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明显,而运动干预戒毒以成本低、方便、安全、有效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大量研究证实运动训练能够促进毒品成瘾者身心健康,但不同训练模式对成瘾者的干预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毒品成瘾环路,旨在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毒品成瘾的康复作用。研究方法:以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为实验对象,选取符合条件的60名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n=15)、高强度间歇训练组(n=15)、NuCalm对照组(n=15)、安静对照组(n=15)(以下简称中强组、高强组、NuCalm组、对照组)。其中,中强组进行为期4周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高强组进行为期4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NuCalm组进行为期4周的NuCalm专业放松治疗(将戒毒所内所开展的NuCalm治疗与运动疗法对照比较差别),对照组不安排任何干预任务,仅保持常规戒治内容。采用量表测试法评定干预前、干预2周、干预4周大脑成瘾的奖赏、记忆、控制和动机四大环路功能。得出结果,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运用4×3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各组和各时间点大脑成瘾环路功能的差异性。研究结果:(1)在奖赏环路功能方面,各组前测毒品渴求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和NuCalm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毒品渴求度在中、后测时显着降低(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渴求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各组前测体育活动愉悦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和NuCalm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体育活动愉悦感在中、后测时显着提高(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2)在记忆环路功能方面,各组前测成瘾记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成瘾记忆在中测时显着降低(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以及NuCalm组的成瘾记忆在后测时显着降低.(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NuCalm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3)在控制环路功能方面,各组前测自我控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以及NuCalm组的自我控制在中、后测时显着提高(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NuCalm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各组前测冲动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和NuCalm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冲动性在中、后测时显着降低(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4)在动机环路功能方面,四组前测戒毒动机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戒毒动机在中测时显着提高(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以及NuCalm组的戒毒动机在后测时显着提高(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NuCalm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结论:(1)为期4周、每周3次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奖赏、记忆、控制和动机环路均有改善效果。(2)实验结果发现,相较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与NuCalm治疗,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干预效率更佳。

刘梁煜[2](2021)在《运动干预毒品成瘾者心理状态的网状Meta分析 ——基于焦虑、抑郁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已有的各类型运动干预毒品成瘾者心境状态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为运动干预改善毒品成瘾者心理健康的推广和精准化治疗策略的建立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由普通Meta方法和网状Meta分析方法两部分组成,研究步骤包括:制定纳入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网络数据库,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通过阅读全文确定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对纳入分析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行Meta分析,以及得出结论。纳入分析的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诊断的成年毒品成瘾者,分为试验组(运动干预+传统康复)对比对照组(传统康复),观察指标为心理健康程度、抑郁和焦虑的相关量表。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EMBASE.com、Pub Med、Cochrane Library,会议论文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外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学位论文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参考《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s(Version 6.1,2020)》标准和GRADE标准检索并评估。利用Stata1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初步检索共获得文献数5832篇,通过初步筛选排除4505篇,阅读全文进一步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7篇;17篇文献共涉及8种运动方式,其中气功2篇、瑜伽2篇、中等强度有氧运动5篇、太极拳4篇、太极康复操1篇、健心操1篇、八段锦1篇、有氧运动2篇。文献总体质量不高,5分以上共有9篇,占52.9%,较高质量的文献不足30%。普通Meta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以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敌对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偏执、精神病性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两项的漏斗图呈现不对称分布,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而对以SCL-90量表为结局指标的研究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则提示无发表偏倚。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焦虑、抑郁两个结局指标进行研究。焦虑方面,有氧运动联合传统康复干预效果最优,依次为有氧运动、气功、八段锦、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太极拳、瑜伽和太极康复操;抑郁方面,有氧运动联合传统康复干预效果最优,依次为有氧运动、健心操、八段锦、瑜伽、气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太极拳和太极康复操。研究结论:1.与单纯的传统康复相比,运动联合传统康复可进一步改善毒品成瘾者的心境状态;2.焦虑方面,传统康复的基础上联合有氧运动效果最好,其次是联合气功、八段锦、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太极拳、瑜伽和太极康复操,说明传统康复的基础上联合有氧运动最有助于改善毒品成瘾者的焦虑状态;3.抑郁方面,传统康复的基础上联合有氧运动效果也最好,其次是联合健心操、八段锦、瑜伽、气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太极拳和太极康复操,说明传统康复的基础上联合有氧运动同样最有助于改善毒品成瘾者的抑郁状态,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陈荣燕[3](2021)在《结合深度学习的海洛因成瘾人群戒断前后静息态脑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吸食海洛因会引起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强制戒断是我国治疗吸毒成瘾的主要方式之一,强制戒断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延长戒断时间能否提升戒毒效果均值得探究。同时,探索一种优于传统人体生物样本检测的快速、客观的吸毒成瘾认定方法极为重要。围绕以上两方面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海洛因成瘾者(AHA1)、海洛因成瘾者短期戒断后(AHA2)以及正常对照组(HC)的静息态脑电在5个频段、63个导联以及7个非线性特征上的差异进行研究。首先提取成瘾组、戒断组和对照组的闭眼静息态脑电的非线性特征,对非线性特征集进行Relief特征选择和SVM分类,得到使AHA1与HC识别率最高的最优特征子集,对三组人群的最优特征子集进行脑地形图分析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HC相比,AHA1在额区、顶区和颞区的Beta频段的奇异值分解熵明显降低,经过五个月的强制戒断也没有明显改善;AHA1与HC相比,顶区Beta频段的C0复杂度明显降低,经过五个月戒断后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相比于HC,AHA1颞区Gamma频段的LZ复杂度、香农熵、关联维数和C0复杂度显着增大,但短期强制戒断后,AHA2的四个非线性特征值相比于戒断前明显降低,恢复到了正常对照组水平。因此,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看,海洛因成瘾者的大脑非线性活动存在异常,经过5个月的短期戒断,部分脑区的非线性活动异常有所改善,但成瘾者在奇异值分解熵上的异常不能通过短期戒断恢复正常。2.传统机器学习提取脑电信号特征费时费力,直接将脑电信号作为输入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率较低,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了一个七层网络模型My Net-7,其包括六层卷积层和一层全连接层。卷积层使用大小为3×3和1×1的卷积核交错堆叠而成,卷积核的数量呈递减结构,比递增结构拥有更少的参数。My Net-7网络能以92.77%的准确率识别海洛因成瘾者与健康人,高于VGG-6的80.27%;其预测单个样本平均只需0.15秒,远低于VGG-16的3.4秒。因此,My Net-7在AHA1与HC上的分类准确率及单个样本预测时间均优于VGG-16,可以为快速有效地进行海洛因成瘾检测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黄锐,田俊钦[4](2020)在《社区戒毒康复模式下综合诊断评估体系的完善》文中指出目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模式下的综合诊断评估体系存在吸毒成瘾认定标准价值取向矛盾,认定主体资质差异较大,诊断评估标准不统一、针对性不强,诊断评估机制缺乏连续性,诊断评估检测技术方法选择单一、无法完全满足检测需求等问题。通过探讨社区戒毒康复诊断评估的法律依据,分析比较诊断评估检测的不同技术方法,提出加强吸毒成瘾认定医学标准、完善强戒诊断评估标准、建立连续的社区戒毒康复诊评估标准和推广毛发检测等建议,以促进社区戒毒康复综合诊断评估体系的完善。

张文怡[5](2020)在《运动影响甲基苯丙胺戒断者ΔFosB和c-Fos血浆水平对渴求程度的改善作用》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吸食甲基苯丙胺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6周的运动干预,检测其运动干预前后对毒品的渴求水平及其ΔFosB和c-Fos血浆水平变化情况,探讨运动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渴求程度的影响以及分析相关机制。为将来的运动干预戒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经过对1200例在湖南省白泥湖强制戒毒所的男性强戒人员的初步筛选,筛选出METH的戒断者共539名。用具体的筛选标准进一步对539名吸食METH的人员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符合参与运动干预标准的METH戒断人员120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选出80名METH戒断者参与本次研究。而在运动干预前的抽血过程中,由于吸毒者血管下沉以及抽血前有吃早餐等原因,导致了血样采集困难。在这过程中剔除了22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剩余的58名受试者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采用有氧结合抗阻训练对受试者进行运动干预,运动组29人接受每周5次,每次60分钟(包括5分钟热身,30分钟有氧训练,20分钟抗阻训练及5分钟的放松拉伸)的运动干预6周。对照组29人仅进行常规的强制戒断生活。运动干预结束后,运动组中途退出1人,对照组提前出所2人,最终纳入分析受试者人数为55人。运动干预前后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模拟视觉量表(VAS)对戒断者心理渴求程度进行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ΔFos B和c-Fos血浆水平。采用协方差对运动组和对照组两组METH戒断者的ΔFosB、c-Fos血浆水平和VAS渴求程度分值进行前后测差异性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VAS渴求程度与METH戒断者的吸毒年限进行相关性分析;对VAS渴求程度与ΔFos B和c-Fos血浆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比较,运动组VAS渴求程度降低,差异非常显着(P<0.01),而对照组VAS渴求程度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前后比较,运动组ΔFosB血浆水平升高,差异非常显着(P<0.01),而对照组ΔFosB血浆水平下降,差异非常显着(P<0.01)。干预前后比较,运动组c-Fos血浆水平升高,差异非常显着(P<0.01)。而对照组c-Fos血浆水平下降,差异非常显着(P<0.01)。干预前,VAS渴求程度与吸毒时间呈正相关(r=0.47;P<0.01);VAS渴求程度与ΔFosB血浆水平呈负相关(r=﹣0.68;P<0.01);VAS渴求程度与c-Fos血浆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1)。结论:1.6周运动训练降低了METH戒断者对毒品的渴求程度。2.6周运动训练促进METH戒断者ΔFos B和c-Fos血浆水平的升高。3.METH戒断者ΔFos B和c-Fos血浆水平和VAS渴求程度有关联,运动训练可能通过上调ΔFos B和c-Fos血浆水平改善METH戒断者的渴求程度。这为在外周中寻找反映戒断人员渴求程度的血浆标志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4.此外,本研究还发现:METH戒断者吸毒年限越长,渴求程度越高。

余德刚[6](2019)在《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毒品的危害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吸毒人员的数量仍然庞大。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每百人就有一人吸毒,禁毒戒毒形势不容乐观。戒毒作为禁毒的重要环节,已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习近平同志指出,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坚持多策并举、综合治理,坚持部门协同、社会共治,保持对毒品的“零容忍”,锲而不舍,常抓不懈,坚定不移打赢禁毒人民战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司法部2014年颁布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明确规定了教育矫治工作目标,即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矫治方法和手段,帮助戒毒人员认清毒品危害,树立法制观念,提升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改善不良心理,掌握就业谋生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戒除毒瘾,成功融入社会。没有消费,就没有买卖。减少甚至消除毒品消费群体,是禁毒斗争重要一环,这需要在对吸毒人员处罚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教育矫治,使他们从思想上戒除毒瘾。这是减少毒品消费,拯救无数家庭于水火的重要举措。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多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这是一个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介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研究对象是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关于毒品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多个研究方向,有禁毒研究、吸毒预防研究、毒品犯罪研究、戒毒研究、艾滋病研究,还有就毒品本身的药品属性进行的研究,本文针对被公安机关确定为吸毒人员并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或社区进行戒毒的这部分戒毒人员开展的思想教育矫治研究。在我国,戒毒人员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戒毒:一是自愿戒毒,二是社区戒毒,三是强制隔离戒毒,四是社区康复。四类戒毒人员不是孤立不变的,他们的身份视其成瘾的程度经公安机关的认定是可以转化的。本文侧重研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也有所涉及。研究涵盖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基本范畴、理论基础、历史沿革、性质特征、功能、原则、运行环节和机制,最后分析当前影响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因素、原因和解决对策。确切地讲,思想教育矫治工作是戒毒人员身心戒毒的过程,即从生理到心理戒毒的过程,其中生理戒毒是前提和基础,心理戒毒是目标和落脚点,而思想教育矫治工作则是实现生理戒毒到心理戒毒的桥梁。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依托社会治理理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上述理论贯穿于论文始终。同时注重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研究,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相互借鉴。具体运用了调查访谈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交叉研究法、观念与制度相结合研究方法。文章主要观点:一是政治观点。我国国情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区别,我国政府提出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多种戒毒措施,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思想教育矫治之路;二是社会观点。即做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工作是维护社会治安与稳定,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三是学科观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用于对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实践,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应用范围,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融入实际,融入生活,在为戒毒教育矫治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文章基本框架:在导论部分,文章针对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将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提出论文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除导论外,正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回答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基本问题。首先是问题从何而来,即有吸毒的产生才有戒毒的存在,而研究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工作必须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范畴问题,因此要阐述从起点到终点的一系列基本范畴,这个过程中,要对戒毒人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其次是解决问题的依据,即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从实践中归纳出的理论是指导社会实践的强有力武器,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来说,更不能离开理论指导、理论依托、理论应用和理论借鉴几方面。在现实性上,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思想教育矫治效益、尊重戒毒人员基本权利三方面阐述本研究的现实基础。第二部分:解决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历史沿革、性质、特征和功能的问题。从西方国家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历史变迁,到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渊源和发展概况分析本研究所涉及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其性质体现了思想性与政治性、自愿性与强制性、基础性与创新性;其特征表现为“三个过程”:一是思想教育矫治是戒毒人员从生理戒毒到心理戒毒的过程,二是思想教育矫治是戒毒人员人性复归的过程,三是思想教育矫治是戒毒人员重塑“三观”的过程;其功能表现为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第三部分:论述当前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原则、运行环节和机制。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脱毒、思想观念的转变、道德的内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一定的原则框架下,由主体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完成的,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思想教育矫治运行环节与运行机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戒毒人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转化,需要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出主体与客体的良性互动,从而体现整个过程的动态性、发展性、连续性特点。思想教育矫治的结果需要多种相互联系的机制共同作用,尤如“平行四边形”原理一样,体现的是多种机制的合力效应。第四部分:影响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因素和原因。思想教育矫治实质上是一个由教育主体实施的对戒毒人员的外在规制到内在约束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际工作中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羁绊。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共同作用于思想教育矫治活动的整个过程。在现阶段,有四类因素在起作用:一是思想观念,包括消极社会思潮和大众歧视观念;二是主客体基本素质;三是既有的内容与方法;四是矫治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而分析上述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活动的影响则为下一步提出对策提供了依据。第五部分:完善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对策分析。根据当前我国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的现状,结合近几年来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对策:一是转变观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从肃清当代消极社会思潮到转变对主、客体的认识观念来分析;二是提高素质,促进主客体的良性互动;三是夯实内容,把握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矫治质量;四是优化环境即优化有利于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社会环境与精神环境等。以上五个方面的研究思路,从范畴、时间和空间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从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的过程。文章的创新之处及主要贡献:一是选题问题。选择以戒毒人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戒毒人员游走于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因其自身的“污名”而常常遭到社会的唾弃,人们唯恐避之而不及,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对边缘群体的转化工作研究是应有之义;二是在理论上,将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家庭,使理论回归实践,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的生命力;三是是研究内容上,提出了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思想认识发展和道德水准提高的规律”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戒毒工作方针政策的规律”是一般规律。在一般规律基础上分析了特殊规律,即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统一的规律,吸毒与戒毒相互转化的规律,主、客体互动规律,管理与教育、内容与方法相结合的规律,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规律;四是在实践上,提出了提高思想教育矫治质量,减少复吸对策。毒情来势凶猛,在某种程度上让我国政府措手不及,对戒毒人员的思想教育矫治工作可以说是仓促上阵的。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完善治理体系,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就一定能做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工作,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庞喆[7](2019)在《黎明社区戒毒康复实践过程的研究》文中认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毒品在我国的渗透蔓延态势仍将持续,毒品违法犯罪依然猖獗,吸毒人数持续增长,毒品危害进一步扩大,禁毒工作任重道远。吸毒在当前被认为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是集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因而,戒除吸毒人员对毒品的生理依赖,使其身心康复,从而实现社会回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后,《禁毒法》新增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制度,制定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建立了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兼备的戒毒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各地区结合社区戒毒康复的相关规定,因地制宜,衍生出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社区戒毒康复模式。然而,社区戒毒康复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我国推行的集生物心理社会为一体的社区戒毒康复模式,需要一个强大而有力的社会支持网为基础,即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以维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持续运作,保障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以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小组访谈等方式探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在生理脱毒、心理脱瘾、回归社会三阶段的工作情况。以丰富社区戒毒康复的理论研究,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建议和对策。首先,在对文献和基本概念的梳理及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历史上的禁毒运动及当前毒品滥用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在当前我国要全面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的基础上,引出社会支持理论,并对社会支持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文章对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实地研究结果进行了描述分析。然后,通过以社区戒毒康复的生理脱毒、心理脱瘾、回归社会三阶段为基础,梳理总结了吸毒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机制及生理脱毒和心理脱瘾的治疗,分析了吸毒的危害及吸毒人员的心理特征,描述了当前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在三阶段的现状,提出问题及建议。

王云翠[8](2019)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索褪黑素对急性甲基苯丙胺诱导的ICR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为后续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方法提供依据。2.评价“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对自愿戒毒医院及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改变、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和(或)注意偏向、一般反应抑制能力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1.将100只雄性ICR小鼠(18-22 g)编号后随机分成居住鼠和入侵鼠,每组各50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居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5组分别为对照组(溶剂组),甲基苯丙胺(MA)组,褪黑素(MT)2.5 mg/kg、5mg/kg、10mg/kg三个剂量组。溶剂组通过灌胃(i.g.)给予0.5%CMC-Na,然后腹腔注射(i.p.)0.9%生理盐水;MA组用0.5%CMC-Na(i.g.)处理,然后腹腔注射MA(3mg/kg,i.p.);在MA注射前15分钟(3mg/kg,i.p.)用褪黑素(分别为2.5,5,10mg/kg)预处理成为三种不同的治疗组;完成给药15分钟后,利用居住-攻击模型将单个入侵小鼠轻轻放入居住小鼠笼中,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路径跟踪系统居住鼠首次攻击的潜伏时间(latency to initial attacks,LIA)、攻击总时长(total duration of attacks,TDA)及总攻击次数(number of attacks,NA),共持续15分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测定溶剂组、MA组以及MA+MT阳性组的小鼠海马中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以及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DA的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浓度。2.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要求的湖北省武汉市3所自愿戒毒医院的135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27例)、动机组(26例)、脱敏组(27例)、褪黑素组(27例)、综合组(28例)。对照组患者除接受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及戒毒康复训练之外,不接受其它任何干预措施;其它各干预组均在接受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及戒毒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相应干预措施。其中,动机组接受连续5天,每天90分钟的动机强化治疗(懵懂期、思考期、准备期);脱敏组接受连续5天,每天90分钟的脱敏治疗(回想加快速眼动脱敏、内观加快速眼动脱敏、催眠脱敏、NLP改变记忆元素脱敏);褪黑素组接受褪黑素(国食健字批准文号)口服补给15天,补充剂量为每天口服6mg;综合组首先接受5天动机强化治疗,之后接受连续5天脱敏治疗,在动机强化及脱敏治疗的同时接受褪黑素补给15天,补充方式及剂量同褪黑素干预组。干预前后分别用罗德岛大学动机转变评估量表(URICA)、成瘾记忆强度量表(AM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的动机水平、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并通过ERP点探测和GO/NOGO范式评价患者干预前后注意偏向及一般反应抑制能力。采用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广义估计方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3.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要求的湖北省武汉市5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318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63例)、动机组(64例)、脱敏组(65例)、褪黑素组(63例)、综合组(63例)。干预方法同自愿戒毒医院内的患者,但对动机访谈进行了改进,结合West和Brow提出的基于动机的成瘾综合理论,借助更多的图片信息,帮助成瘾者深入挖掘其最在乎的事物,与其成瘾行为形成强烈的对立冲突,施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让其明白自己期望的目标与继续吸毒带来的后果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患者寻求持续戒毒动机的重要资源。干预前后分别用转变阶段及治疗迫切程度量表(SOCRATES)、AMIS、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评估患者动机水平、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及自尊水平。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干预前所有量表得分后,对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的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亚组比较。结果1.急性给予MA(3 mg/kg,i.p.)后可致雄性ICR小鼠的攻击性增加,并伴随小鼠海马内5-HIAA和HVA浓度降低;中等剂量的褪黑素(5 mg/kg,i.g.)预处理,能显对抗小鼠因腹腔注射MA导致的LIA缩短(= 0.04),并减少NA(P=0.004)和TDA(P<0.001),同时也增加小鼠海马内 5-HIAA(P<0.001),DA(P=0.015)和HVA(P<0.001)的含量。另外,褪黑素(5 mg/kg,i.g.)预处理后可提高DA(HVA/DA,(DOPAC+HVA)/DA)和5-HT(5-HIAA/5-HT)的转化率(P均<0.001),尤其是逆转低5-HIAA/5-HT 比值。2.虽然自愿戒毒医院内的五组患者接受干预后戒毒动机得分均有所提高,但五组患者干预后的URICA及无意图期、思考期及行动期分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脱敏组(P=0.032)及综合组(P=0.032)干预后与对照组AMI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五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1;P=0.417);在条件一致和不一致情况下脱敏组和综合组在缩短患者反应时方面均有优势(P均<0.001),但尚不能认为本研究采用的点探测范式可以测试出患者对毒品图片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差异;干预前后中性图片引起的P3波幅有统计学差异(P=0.011),同时,干预后毒品图片与中性图片引起的P3波幅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35);干预后脱敏组和综合组的P3潜伏期均较干预前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脱敏组干预后的NOGO误报率低于干预前(P=0.01),但褪黑素组误报率高于干预前(P=0.04),其他组干预前后NOGO误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OGO-N2波幅及潜伏期各组干预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综合组NOGO-P3波幅干预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和脱敏组干预前后NOGO-P3成分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P=0.009;P=0.002),其中脱敏组干预后NOGO-P3成分潜伏期短于干预前,但对照组干预后NOGO-P3成分潜伏期长于干预前。3.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接受干预后的患者,综合组的采取行动的动机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脱敏组和褪黑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P=0.001);脱敏组和综合组患者的AMI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各组研究对象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外向激惹及内向激惹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8;P=0.221;P=0.107;P=0.328);脱敏组和综合组患者的RSES得分高于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06)。结论1.褪黑素(5mg/kg,i.g.)预处理可以逆转急性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攻击行为,且DA和5-HT系统参与了攻击行为的加工。2.“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的成瘾记忆强度,提高自愿戒毒医院内患者的一般反应抑制能力。同时本干预模式还可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患者采取行动方面的动机水平及自尊水平。

赵文龙[9](2015)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吸毒成瘾用穴规律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吸毒成瘾戒断综合征相关临床、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收集、甄别、筛选、整理、统计分析并总纳符合要求的文献中针刺取穴组方,统计分析总结出针灸戒毒常用腧穴的腧穴总共使用次数、腧穴搭配关系及常用的经络分布,以探索针灸治疗药物成瘾戒断综合征的用穴选经规律,发掘腧穴的运用特点及最佳经穴搭配组合关系,为针灸治疗吸毒成瘾戒断综合征临床实践奠定合理的、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为针灸戒毒机制研究、针灸戒毒临床标准化给与一定的指向性以及为针灸戒毒理法处方探究给予一定的启示。方法:收集近几年针灸治疗药物成瘾戒断综合症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自编程序和Excel等软件建立针灸治疗药物成瘾戒断综合征数据库,进行常用穴位的使用次数及搭配的关联分析,总结发掘强关联。结果:源于66篇的文献,共整理到有效针灸处方总数为68个,收录44个穴位,组成的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药物依赖针灸治疗数据库中,用穴频次居于前六的经穴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百会、肾俞和神门,其中足三里、内关和三阴交是针灸戒毒中的常用配伍腧穴;在本次研究可信文献中被选用治疗吸毒成瘾戒断综合征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胃经、心包经和脾经上面;被运用于治疗的穴位中的特定穴主要是五腧穴,再其次运用比较多的是交会穴以及下合穴,其中,双下肢的穴位被运用的次数最为频繁,其次取穴较多的是头面部。本探究有以下结论:三阴交、内关、足三里为针灸戒毒选穴处方的首要考虑;针灸戒毒选经取穴多在选取胃经、心包经和脾经的基础上进行的;另外,发掘出的关联规则为针灸治疗吸毒成瘾戒断综合征取穴选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为针灸戒毒理法处方探究给予一定的启示。结论:

李维[10](2015)在《中国大陆戒毒模式的应然走向》文中研究说明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2011年国务院《戒毒条例》的制定实施以来,我国大陆地区戒毒活动进入法制化、规范化阶段。《禁毒法》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和药物维持治疗四位一体的戒毒模式,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社区戒毒缺乏法律支持,公安与司法强戒缺乏法律系统规制的状况。随着决策者、管理者和公众对滥用药物病理的认知程度日深,戒毒理念、相关制度运行重点以及社会对成瘾者的态度都在发生悄然变化。把握这一时机,加大对戒毒理论基础的研究,以问题为先导探讨相关制度建设的应然走向,近期目标是有效救助特殊人群和抑制毒品犯罪;长远目标是推进法治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自08年《禁毒法》实施至今已有7年时间,除了国务院出台了一部《戒毒条例》之外,并没有其他实施细则颁布,规制戒毒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仍显粗糙。戒毒体制并未理顺,强制隔离戒毒与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管理没有明显区别,社区戒毒流于形式,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对策分析,不仅必要而且紧迫。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共三万余字。第一部分通过介绍我国面临严峻的禁毒形势、戒毒立法进程、大陆戒毒模式运行现状及特点,可知我国原先的戒毒模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禁毒法》的出台拉开了我国戒毒模式改革的序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吸毒与病理的因果关系,及药物和心理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对国际主流的戒毒模式有简略介绍,为我国戒毒模式选择提供借鉴。第三部分介绍对于吸食不同种类毒品的不同病理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的不同医疗救治措施,还对强制隔离戒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进行了简单论述。第四部分主要谈及的是社区戒毒,通过贵州阳光工程探讨社区戒毒的规律。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有简单介绍,最后对吸毒人员的管控系统展开叙述。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通过前面的铺垫,得出回归治疗本位,抛弃封闭式的戒毒模式,得出紧缩强制戒毒场所,形成大戒毒大矫治的戒毒体系的必要性结论。运用循证治疗原理调整我国戒毒治疗方法,其也为我国戒毒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最后对家庭戒毒人员纳入低保、医保做出总结。本文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以及对照国外的戒毒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吸毒者的重新定义;对戒毒工作人员角色理念的转变展开论述;着重对我国未来的戒毒模式如何在法治视野下构建和运行展开论述。对我国《禁毒法》确定的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戒毒工作中四个不同环节都展开必要的论述。为我国新的戒毒模式方向的确定提一些设想和建议,旨意为我国刚刚起步的新戒毒模式的构建带来些许启发和帮助。

二、吸毒成瘾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毒成瘾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环路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假设
    1.6 研究创新点
    1.7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毒品成瘾机制
        2.1.1 毒品成瘾定义
        2.1.2 大脑成瘾环路理论
    2.2 国内外康复治疗现状
    2.3 毒品成瘾戒断的效果评价
        2.3.1 评价指标
        2.3.2 评估方法
    2.4 运动干预戒毒的效果和机理
        2.4.1 运动干预戒毒的机理
        2.4.2 运动干预戒毒的效果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观察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奖赏环路的干预结果
        4.1.1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毒品渴求度的干预结果
        4.1.2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体育活动愉悦度的干预结果
    4.2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记忆环路的干预结果
    4.3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控制环路的干预结果
        4.3.1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自我控制的干预结果
        4.3.2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的干预结果
    4.4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动机环路的干预结果
5 讨论与分析
    5.1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奖赏环路的干预效果
    5.2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记忆环路的干预效果
    5.3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控制环路的干预效果
    5.4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动机环路的干预效果
6 研究结论
7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运动干预毒品成瘾者心理状态的网状Meta分析 ——基于焦虑、抑郁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毒品成瘾的概念及定义
        1.1.1 成瘾和毒品成瘾的定义
        1.1.2 毒品成瘾的诊断与严重程度
    1.2 毒品对成瘾者的影响
        1.2.1 生理病理
        1.2.2 心理健康
    1.3 毒品成瘾者的干预治疗现状
        1.3.1 药物治疗
        1.3.2 物理治疗
        1.3.3 营养支持治疗
        1.3.4 心理治疗
        1.3.5 中医治疗
    1.4 运动干预毒品成瘾的方法研究
        1.4.1 运动干预的生理作用机制
        1.4.2 运动干预对心理的影响
        1.4.3 运动治疗毒品成瘾的优势
    1.5 总结
2 材料和方法
    2.1 技术路线
        2.1.1 研究思路
        2.1.2 间接比较方法
        2.1.3 网状Meta分析方法
        2.1.4 运动干预毒品成瘾效果比较
    2.2 纳入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检索
        2.3.1 文献获取主要途径
        2.3.2 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选
    2.5 数据提取
    2.6 质量评价
        2.6.1 RCT方法学质量评价
        2.6.2 证据分级和推荐评估
    2.7 统计分析
        2.7.1 异质性检测
        2.7.2 合并效应量
        2.7.3 亚组分析
        2.7.4 敏感性分析
        2.7.5 发表偏倚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4 运动联合传统康复干预毒品成瘾者心理状态的Meta分析
    3.5 发表偏倚
    3.6 运动联合传统康复干预毒品成瘾者焦虑、抑郁的网状Meta分析
        3.6.1 纳入RCTs的一般情况
        3.6.2 焦虑状态的网状Meta分析
        3.6.3 抑郁状态的网状Meta分析
4 讨论
    4.1 纳入RCTs的文献质量分析
        4.1.1 伦理要求
        4.1.2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4.2 运动联合传统康复对毒品成瘾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4.3 有氧运动对毒品成瘾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4.4 总结
5 结论
6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结合深度学习的海洛因成瘾人群戒断前后静息态脑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海洛因成瘾的现状与危害
        1.1.2 基于脑电的海洛因成瘾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脑电信号及其相关研究方法
    2.1 脑电信号概述
        2.1.1 脑电信号的特征及其分类
        2.1.2 脑电信号的采集
    2.2 非线性特征提取
    2.3 特征选择算法Relief
    2.4 支持向量机
        2.4.1 支持向量机原理
        2.4.2 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
    2.5 卷积神经网络
        2.5.1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2.5.2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
        2.5.3 模型评估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洛因成瘾者短期戒断前后特征分析
    3.1 材料及数据预处理
        3.1.1 实验对象
        3.1.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3.2 最优特征子集的选取
        3.2.1 构建特征向量
        3.2.2 最优特征子集
        3.2.3 AHA1与AHA2 分类结果
    3.3 脑地形图分析与数据分析
        3.3.1 统计贡献度
        3.3.2 脑地形图分析
        3.3.3 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海洛因成瘾者识别
    4.1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成瘾识别
        4.1.1 数据预处理
        4.1.2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4.1.3 人工神经网络的构建
    4.2 适用于成瘾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My Net-7
        4.2.1 MyNet最佳模型确定
        4.2.2 MyNet-7 超参数的确定
    4.3 VGG-16 用于成瘾识别
        4.3.1 VGG-16 的结构
        4.3.2 VGG-16 模型进行迁移学习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MyNet-7与VGG-16 分类结果
        4.4.2 分析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社区戒毒康复模式下综合诊断评估体系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运行模式
    (一)社区戒毒模式
    (二)社区康复模式
    (三)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运行管理
二、国外一些社区戒毒康复的模式及评估
    (一)美国社区戒毒治疗模式
    (二)英国社区治疗与康复模式
    (三)日本的治疗性社区戒毒治疗模式
三、我国社区戒毒康复诊断评估法律依据及存在问题
    (一)吸毒成瘾认定标准存在取向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二)吸毒成瘾认定主体的资质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三)诊断评估标准体系存在缺陷
        1. 针对不同种类毒品的诊断评估标准有缺陷
        2. 诊断评估标准内容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冲突
        3. 诊断评估缺乏全国性统一标准
    (四)社区戒毒康复缺乏连续的诊断评估机制
四、社区戒毒康复诊断评估的实践检测方法问题
    (一)诊断评估实践检测方法选择单一
    (二)诊断评估检测方法技术支撑
五、完善综合诊断评估体系的建议
    (一)强化吸毒成瘾认定条件的医学标准
    (二)缩小不同认定主体的资质差异
    (三)完善强制戒毒诊断评估标准
    (四)建立连续的社区戒毒康复诊断评估机制
    (五)推广实施毛发检测技术
六、结论

(5)运动影响甲基苯丙胺戒断者ΔFosB和c-Fos血浆水平对渴求程度的改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1.1 研究对象筛选
        2.1.2 研究对象分组
    2.2 运动干预方案
        2.2.1 运动方案的设计
        2.2.2 运动干预的阶段
        2.2.3 运动干预的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血浆 ΔFos B 和 c-Fos 水平检测
        2.3.2 METH戒断者渴求程度的测评
    2.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纳入分析的受试者基本情况
    3.2 VAS 渴求度测评结果
        3.2.1 运动干预前 VAS 渴求度组间分析
        3.2.2 运动干预前后 VAS 渴求度分析结果
    3.3 ΔFos B和 c-Fos血浆水平检测结果
        3.3.1 运动干预前ΔFos B和 c-Fos血浆水平检测结果
        3.3.2 运动干预前后ΔFos B和 c-Fos血浆水平检测结果
    3.4 VAS渴求程度与ΔFos B、c-Fos血浆水平、吸毒年限的相关性分析
4 分析与讨论
    4.1 运动对METH戒断人员渴求程度的影响
    4.2 运动对ΔFos B和 c-Fos血浆水平的影响
        4.2.1 运动对ΔFosB血浆水平的影响
        4.2.2 运动对c-Fos血浆水平的影响
    4.3 ΔFos B和 c-Fos血浆水平与VAS渴求程度之间的关联
    4.4 研究的不足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6)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导论
    0.1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0.1.1 研究的背景
        0.1.2 研究的意义
    0.2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研究现状分析
        0.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0.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0.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0.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3.3 创新点
1.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基本范畴和研究基础
    1.1 戒毒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矫治基本范畴
        1.1.1 起点范畴:吸毒与戒毒
        1.1.2 中心范畴:矫治主体与矫治客体
        1.1.3 中介范畴:管理与教育、内容与方法
        1.1.4 成果范畴:内化与外化
        1.1.5 终点范畴:出所与融入社会
    1.2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理论依据
        1.2.1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1.2.2 理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
        1.2.3 理论依托——社会治理理论
        1.2.4 理论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3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现实基础
        1.3.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1.3.2 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的需要
        1.3.3 尊重戒毒人员基本权利的需要
2.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历史沿革、性质、特征和功能
    2.1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历史沿革
        2.1.1 国外戒毒人员戒毒矫治的历史变迁
        2.1.2 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渊源和发展概况
        2.1.3 中外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联系与区别
    2.2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性质
        2.2.1 思想性与政治性
        2.2.2 自愿性与强制性
        2.2.3 基础性与创新性
    2.3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特征
        2.3.1 身心戒毒的过程
        2.3.2 人性复归的过程
        2.3.3 重塑“三观”的过程
    2.4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功能
        2.4.1 一般功能
        2.4.2 特殊功能
3.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原则、运行环节和机制
    3.1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原则
        3.1.1 以人为本原则
        3.1.2 因人施教原则
        3.1.3 综合矫治原则
        3.1.4 面向社会原则
        3.1.5 科学创新原则
    3.2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运行环节
        3.2.1 时间环节——从起点到终点
        3.2.2 内涵环节——从异质到同质
        3.2.3 过程环节——从施教到受教
    3.3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运行机制
        3.3.1 预警与引导机制
        3.3.2 动力与接受机制
        3.3.3 整合与调控机制
        3.3.4 保障与评价机制
4.影响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4.1 思想观念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1.1 消极社会思潮对戒毒人员自身的影响
        4.1.2 既有管理教育观念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1.3 社会歧视观念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1.4 思想观念影响思想教育矫治的原因分析
    4.2 主、客体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2.1 矫治主体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2.2 矫治客体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2.3 矫治主、客体因素影响思想教育矫治的原因分析
    4.3 既有的内容与方法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3.1 既有的内容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3.2 既有的方法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3.3 既有的内容与方法影响思想教育矫治的原因分析
    4.4 环境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4.1 社会环境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4.2 精神环境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4.3 环境因素影响思想教育矫治的原因分析
5.完善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对策分析
    5.1 转变观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5.1.1 肃清消极社会思潮,培育主流意识观念
        5.1.2 正确认识矫治主体,更新管理教育观念
        5.1.3 正确认识矫治客体,摒弃社会歧视观念
    5.2 提高素质,促进思想教育矫治主客体的良性互动
        5.2.1 提高思想教育矫治主体素质
        5.2.2 提高思想教育矫治客体素质
    5.3 夯实内容,把握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矫治质量
        5.3.1 夯实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内容
        5.3.2 把握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方法
        5.3.3 提高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质量
    5.4 优化环境,拓展思想教育矫治范畴
        5.4.1 优化社会环境
        5.4.2 优化精神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黎明社区戒毒康复实践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社会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文献简评
    三、基本概念
        (一)社区戒毒
        (二)社区康复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小组访谈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黎明社区戒毒康复概述
    一、我国社区戒毒康复的概况
        (一)我国社区戒毒康复的发展
        (二)我国的禁毒运动及毒品滥用现状
    二、黎明社区戒毒康复的发展
        (一)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特殊地理环境
        (二)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建立
    三、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戒毒人员概况
        (一)戒毒康复人员人口学特征
        (二)研究对象非法物质使用情况
第二章 黎明社区戒毒康复的生理脱毒阶段
    一、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生理脱毒的实践
        (一)毒品对健康的危害
        (二)生理脱毒的方法
        (三)黎明社区戒毒康复生理脱毒的成效
    二、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生理脱毒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生理脱毒知识匮乏
        (二)医疗专干及资源短缺
        (三)医学矫治未能贯穿始终
    三、完善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生理脱毒阶段的路径
        (一)重视生理脱毒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引入医疗专业人员及资源
        (三)严格监控,使医学矫治贯穿始终
第三章 黎明社区戒毒康复的心理脱瘾阶段
    一、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心理脱瘾的实践
        (一)吸毒的心理特征
        (二)戒毒心理康复治疗的个案研究
        (三)黎明社区戒毒康复心理脱瘾的成效
    二、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心理脱瘾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矫治专干资源匮乏
        (二)心理矫治普及度及接纳度低
        (三)忽视在戒人员的心理健康
    三、完善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心理脱瘾的路径
        (一)引入心理矫治专干及资源
        (二)大力普及心理矫治,提高接纳度
        (三)重视在戒人员的心理健康
第四章 黎明社区戒毒康复的回归社会阶段
    一、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实践
        (一)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二)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支持网
        (三)黎明社区戒毒康复回归社会的成效
    二、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存在的问题
        (一)标签污名化影响严重
        (二)吸毒亚文化影响深远
        (三)社会支持网“破裂”
    三、完善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路径
        (一)营造非歧视社会氛围
        (二)打破毒品亚文化
        (三)健全社会支持网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苯丙胺类物质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褪黑素对急性甲基苯丙胺致雄性ICR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流程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甲基苯丙胺依赖自愿戒毒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甲基苯丙胺依赖强制戒毒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成瘾理论视角下毒品成瘾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博士在读期间工作小结
致谢

(9)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吸毒成瘾用穴规律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药物成瘾的概况
        1.2.1“毒品”认识
        1.2.2 吸毒成瘾的认识
        1.2.3 吸毒成瘾戒断认识
    1.3 药物成瘾的治疗概况
    1.4 针灸戒毒研究的概况
    1.5 针灸戒毒的优势
第二章 数据准备和数据处理
    2.1 数据准备
        2.1.1 检索方法
        2.1.2 文献纳入标准
        2.1.3 文献剔除标准
    2.2 数据挖掘理论和技术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 腧穴选用的累计频次规律与分析
    3.2 穴位搭配规律与分析
    3.3 腧穴所属经络选用累计频次规律与分析
    3.4 特定穴选用频次规律与分析
    3.5 腧穴所在部位规律与分析
讨论
    1 结合针灸戒毒常用腧穴规律,对针灸治疗戒断综合征作出讨论
    2 针灸戒毒及本研究的不足
    3 从针灸戒毒机制相关研究中得到的认识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大陆戒毒模式的应然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大陆戒毒模式运行现状及特点
    (一)禁毒及戒毒形势依然严峻
    (二)戒毒在禁毒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禁毒的立法进程
    (四)戒毒模式及特点
    (五)戒毒模式存在问题与困境
二、域外戒毒学说评述及模式选择
    (一)药品滥用与脑部疾病的因果结论
    (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案
    (三)国际上存在的主流戒毒模式及评述
三、对强制隔离戒毒机制的合理调整
    (一)强制隔离戒毒职能划分和场所的合理调整
    (二)从湖南模式看强制隔离戒毒的规律
    (三)滥用自然毒品人员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案
    (四)滥用新型毒品人员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案
    (五)强制隔离戒毒监督与救济程序
四、对社区戒毒康复机制的合理调整
    (一)社区戒毒与康复管理体制
    (二)从贵州“阳光工程”看落实社区戒毒的要点
    (三)美沙酮维持治疗机制有很高的借鉴的价值
    (四)吸毒成瘾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及改进
五、结论
    (一)改变治疗与违法矫正相捆绑的做法
    (二)紧缩强戒场所规模的必要性
    (三)形成大戒毒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四)根据循证治疗原理调整治疗体制
    (五)扶助家庭治疗,跟进低保和医保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吸毒成瘾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环路功能的影响研究[D]. 赵鑫灿.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运动干预毒品成瘾者心理状态的网状Meta分析 ——基于焦虑、抑郁的观察[D]. 刘梁煜.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结合深度学习的海洛因成瘾人群戒断前后静息态脑电研究[D]. 陈荣燕. 兰州大学, 2021(12)
  • [4]社区戒毒康复模式下综合诊断评估体系的完善[J]. 黄锐,田俊钦.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6)
  • [5]运动影响甲基苯丙胺戒断者ΔFosB和c-Fos血浆水平对渴求程度的改善作用[D]. 张文怡.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研究[D]. 余德刚. 西南财经大学, 2019
  • [7]黎明社区戒毒康复实践过程的研究[D]. 庞喆.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D]. 王云翠.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吸毒成瘾用穴规律的探究[D]. 赵文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03)
  • [10]中国大陆戒毒模式的应然走向[D]. 李维. 西南政法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吸毒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