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与悬架参数的设计

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与悬架参数的设计

一、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及悬挂参数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高超[1](2021)在《后轮独立驱动的电动汽车底盘协调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乘坐舒适、操纵方便、安全可靠和人类不断追求完美的要求,车辆智能化控制以及多目标综合控制无疑成为了车辆控制的发展方向。汽车底盘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改善汽车整体的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底盘系统由转向、悬架和驱动等子系统构成,虽然实现各自系统的控制目标可以改善汽车的性能,但是由于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的问题,这无疑对汽车底盘集成系统的协调控制来说是个重大挑战。近年来研究火热的分布式控制,可以对每个子系统协调控制,本文提出的电动汽车底盘协调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复杂问题的有效求解。本文根据汽车动力学与汽车理论的相关知识,依次建立主动转向模型、主动悬架模型以及驱动限滑模型。针对主动转向系统和直接横摆力矩系统协调控制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整车稳定性控制方法,后轮驱动的车辆可以更加方便精准地控制横摆力矩,保证车辆在复杂工况下的横向稳定性。针对底盘转向系统、悬架系统以及驱动限滑系统的理想给定信号未知情况,提出基于多智能体观测器的底盘子系统给定信号估计方法;运用状态反馈,提出电动汽车底盘转向系统、悬架系统以及驱动限滑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以明显改善电动汽车底盘的综合性能,提高整车的平顺性、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最后,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Car Sim-Simulink联合仿真。在双移线工况和鱼钩工况下,分别进行了博弈控制和无控制的仿真研究,以及传统集中式控制和基于多智能体的底盘协调控制方法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博弈控制和基于多智能体的电动汽车底盘协调控制方法下,两个后轮可以单独控制每个轮子的驱动力,可以更好的控制横摆力矩和驱动防滑,提高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朱海燕,曾庆涛,王宇豪,曾京,邬平波,朱志和,王超文,袁遥,肖乾[2](2021)在《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为更深入全面了解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综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对车辆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总结了列车安全评价方法和动力学试验方法在车辆动力学中的应用,基于轮轨间作用力,分析了轮轨磨耗对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概括了车-桥耦合模型、弓网系统以及列车空气动力模型在车辆系统动力学中的研究内容。分析结果表明:车轮异常磨耗会导致舒适性下降,合理的车轮镟修能有效降低车轮非圆化和车辆系统关键部件的振动,降低车内振动噪声,增加列车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平稳性;合适的轮对定位刚度和抗蛇行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有利于提高列车蛇行运动稳定性和转向架运动临界速度;钢轨波磨严重时会导致钢轨扣件松动,缩短车辆构架和钢轨的使用寿命;通过合理的钢轨廓型打磨可消除曲线波磨,改善轮轨关系;行波效应对车辆安全性影响很大,与相同激励下的各项参数相比,车速为350 km·h-1、行波速度为300 m·s-1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轨横向力都有所降低;横风作用下受电弓气动抬升力增大,影响接触网安全,增大弓头阻尼和弓头刚度可改善弓网受流特性。

郑石[3](2021)在《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某拱桥改造前后振动特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桥梁建设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展,其中,钢管混凝土拱桥也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纷纷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另一方面随着交通量的增大,桥上行驶车辆的增多,桥梁长时间受车辆荷载的影响产生的病害也越来越多,车辆通过时结构会产生较大振动,从而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影响行车舒适性,所以近年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加固改造前后的某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对桥梁建成后存在的一些病害及车辆通过时产生的振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进而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三种改造加固方案,并利用车桥耦合振动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对改造前后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综述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概况以及国内外车桥耦合振动理论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2)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桥梁模型并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分别建立2自由度与12自由度两种车辆振动分析模型,并推导得出车桥耦合振动方程。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车辆-桥梁耦合振动数值模拟程序,介绍了程序的主要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并与其他相关文献结果对比验证本程序的正确性。(3)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进行桥梁主跨部分的特征值分析,计算得到主跨部分的各阶振型及自振频率,并讨论了拱肋简化、桥面板建模方法以及拱底链接方法等因素对桥梁自振特性的影响。(4)利用自主研发的数值仿真计算机程序进行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从桥梁刚度、路面平顺度、行车速度、车辆重量等方面对于某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响应及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基于吊杆、桥面板和纵梁的三种改造加固方案,并进行了桥梁改造加固后的静力验算分析,最后对改造前后桥梁的振动特性以及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进行效果评价分析。

杜苗苗[4](2021)在《多轴应急救援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灾害事故频发,多轴应急救援车辆作为陆地救援的主要装备,需要在复杂路面行驶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目前,被动悬架是多轴应急救援车辆常采用的结构,但其参数不可随路面不平度和车辆的振动状态实时调节,导致应急救援车辆在低等级路面上的行驶性能较差,严重影响救援作业的效率。主动悬架系统通过控制执行器输出能量来抵消路面冲击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车辆在不同等级路面条件下的机动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满足应急救援车辆对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作为主动悬架系统的核心,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已成为近年来车辆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另外,整车的机动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水平不仅取决于悬架系统,还依赖于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协调工作。目前针对多轴车辆主动悬架和转向系统集成控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机动性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802902),为使多轴应急救援车辆在复杂道路行驶条件下的机动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得到提高,对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主动悬架和转向系统集成控制策略进行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模块化和分块建模的思想,完成了所研究车辆原有的互联式油气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建模,分析了互联式油气弹簧和整车互联式油气悬架系统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为后续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对比基准。(2)研究了基于自抗扰技术的主动悬架系统非线性控制策略。充分考虑主动悬架系统中的众多非线性和不确定因素,基于自抗扰控制和有限时间稳定控制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有限时间稳定输出反馈控制策略,驱使车身的振动状态于有限时间内收敛。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几何齐次性理论,以车身的垂向运动为例,系统地证明了有限时间稳定输出反馈控制器的稳定性,解决了基于非线性ESO的控制器稳定性证明困难的难题。通过分析剩余子系统的零动态特性,确保了整车主动悬架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和约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油气悬架和基于线性ESO的渐进稳定输出反馈控制器相比,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更好地提高三轴应急救援车辆的机动性和平顺性,同时满足操纵稳定性的约束要求。(3)研究了基于位移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液伺服作动器位移控制方法。分析了基于位移控制的主动悬架控制器的控制思路,将其分为主环控制和子环控制。主环控制器参考本项目组的发明专利CN110281727A,利用车辆的逆运动学和位姿偏差补偿的思想,解算可提高车辆平顺性的各个作动器的理想位移量。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采样数据状态观测器(Non-linear Sampled-data ESO,NLSDESO)的子环输出反馈控制器,有效消除了电液伺服作动器系统的复杂非线性、匹配和非匹配扰动以及传感器输出信号离散性对作动器实际控制效果的不利影响,实现对理想位移信号的高性能跟踪控制。同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NLSDESO的收敛性和电液伺服(离散-连续)混合系统的闭环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证明。Matlab和AMESim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考虑输出信号离散性的子环控制器是可行的,且可以提高电液伺服作动器的瞬态和稳态位移跟踪精度。(4)研究了多轴车辆主动悬架和全轮转向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分析了主动悬架和转向系统的耦合机理,建立了三轴车辆整车的十一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轮胎的非线性“Dugoff”模型。考虑转向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基于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思想和有限时间分离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轴车全轮转向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策略,避免了传统滑模控制中常出现的抖动现象,且可使转向系统状态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于理想参考轨迹。三种典型转向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前轴转向、全轮转向比例控制、不连续切换滑模控制等策略,所提出的全轮转向控制器具有显着的优越性,可以更好地提高三轴应急救援车辆的机动性和操纵稳定性。基于已设计的主动悬架有限时间稳定控制器和全轮转向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器,进一步设计了多轴车辆主动悬架和转向耦合系统上层协调控制器,仿真结果验证了耦合系统协调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整车的综合行驶性能。(5)对整车主动悬架系统进行试验研究。搭建了悬架单元试验平台,在不同控制增益、不同采样周期和不同控制方法下进行多组电液伺服作动器位移跟踪控制试验,验证了考虑输出信号离散性的子环控制器的可行性和高性能位置伺服控制效果。搭建了三轴应急救援车辆整车试验平台,在不同路障工况下进行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互联式油气悬架系统,采用基于位移控制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可将车身的垂向位移、俯仰角和侧倾角均方根值降低30%左右,有效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苏欣[5](2021)在《某汽车油气悬架主动控制的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悬架系统是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主要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元件构成。被动悬架弹性元件的形式主要为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等金属弹簧,这种类型的弹簧刚度和阻尼不可改变,主要为某种特定的路况设计,一旦路况改变,它将无法满足新路况对汽车性能的要求,因此,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油气悬架作为一种新型悬架,其弹性元件为油气弹簧,它在传统被动悬架的基础上,结合了液压传动技术和主动控制技术,能根据实时路况的改变来主动调节油气弹簧的刚度和阻尼,进而能适应各种路况,成为性能优越的主动悬架。本文以某汽车的油气悬架为例,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并设计了主动控制策略和控制器来有效控制油气悬架的弹性力和阻尼力。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了解和掌握各高校和各企业对油气悬架主动控制研究的现状,介绍悬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及有关知识,掌握相关控制算法并精通模糊控制算法的原理,为接下来的建模分析做好充分准备。介绍油气悬架可实现的几种工作状态和油气弹簧的工作原理,并建立油气弹簧的物理模型和非线性数学模型。确定车型及有关的仿真参数,如流量系数、液压油密度等;其次,推导阻尼力、阻尼系数和弹性力、刚度系数公式,对油气悬架的变刚度和非线性阻尼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分析相关参数对悬架特性的影响;再次,为本文的油气悬架设计控制器以控制该油气悬架的阻尼力和弹性力,并给出悬架系统的三项动力学评价指标。最后,建立二自由度主、被动悬架模型,得到主、被动悬架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中搭建主被动悬架的仿真模型,对脉冲信号激励和随机信号激励下的悬架系统进行仿真,整理并分析时域和频域仿真结果,从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车轮动载荷这三方面对该车的平顺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是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车辆的平顺性。

陈鑫淼[6](2021)在《载货汽车驾驶室半主动悬置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货物运输技术要求也不断地提高。载货汽车作为运输工具中的中坚力量,在物流运输行业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其长途运输过程中,驾驶室的振动直接影响乘员的身心健康和运输安全。驾驶室悬置系统支撑着整个驾驶室,对驾驶室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半主动悬置兼具主动悬置振动控制效果好、被动悬置价格低的优点,受到汽车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研究团队与某整车企业合作,开展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研究。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半主动悬置从模型建立-算法仿真-软硬件集成-样车试验这一闭环过程,建立整个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驾驶室悬置空气弹簧模型与阻尼力特性曲线数学模型。建立装有高度阀且带附加气缸的空气弹簧模型。针对所分析的连续阻尼可调(CDC)减振器,在充分考虑电流对减振器阻尼力影响的情况下,根据企业提供的CDC减振器测试数据,建立CDC减振器在通入不同电流的情况下,激振速度与复原和压缩阻尼力的特性曲线。所建立的减振器模型为后续载货汽车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的振动特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2)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整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以某公司生产的载货汽车为例,建立12自由度的载货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以整车天棚阻尼控制算法为例,通过Matlab/Simulink对半主动悬置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被动悬置系统,整车天棚阻尼控制算法在舒适性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提升。(3)设计半主动悬置控制系统硬件、软件并进行集成。选取ST公司开发的STM32F407ZGT6微控制器作为半主动悬置系统的控制芯片,设计并制作半主动悬置控制硬件;开发半主动悬置控制程序;实现了半主动悬置控制系统软硬件集成。以某公司载货汽车产品为例,对半主动悬置进行样车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被动悬置,半主动悬置在二级水泥路面上,驾驶室座椅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13.9%,横向降低19.5%。

田力[7](2021)在《具有主动悬挂的三轴应急救援车辆转向操纵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以具有主动悬挂的三轴重型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为研究对象,为改善多轴转向系统与主动悬挂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提高车辆的转向性能,对多轴转向系统和主动悬挂系统的协调控制进行研究,此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6YFC0802902)。,建立考虑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耦合关系的整车数学模型,设计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协调控制器,提高车辆驾驶的操纵的稳定性。首先,建立B级路面下的九自由度主动悬挂模型,设计主动悬挂作动器的LQG控制器。其次,优化转向机械结构,对转向结构的关键零部件的应力分析。然后,计算车辆前轴与中后轴转向比例系数,建立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影响的轮胎模型下的三自由度非线性转向动力学模型,并设计车辆转向系统的最优反馈控制器。之后,建立多轴转向系统和主动悬挂系统耦合模型,设计灰预测模糊PID协调控制器用于改善车辆转向系统与主动悬挂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后,基于三轴惯性调控悬挂系统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被动悬挂三轴救援车辆,协调控制主动悬挂三轴救援车辆的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下降了24.0%,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下降了28.4%,俯仰角加速度均方根下降了26.7%,横摆角加速度均方根下降了19.8%,侧向加速度均方根下降了30.8%。证明本文针对多轴转向系统和主动悬挂系统的耦合问题设计的协调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郝春友[8](2021)在《应急救援车辆复合型主动悬挂作动器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802902),以提高悬挂作动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为目的,对基于电液伺服控制的主动悬挂系统作动器动态特性影响参数和控制策略设计进行了研究。因应急救援车辆的悬挂作动器主动悬挂模式和被动悬挂模式共用的执行器,因此本研究对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首先,本文分析了主动悬挂液压作动器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建立了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液压作动器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其次,采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主动悬挂液压作动器液压系统中各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计算机仿真工具得到各参数的灵敏度时程曲线,并将各个影响因素对控制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用来衡量系统中各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确定出对动态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参数和次要参数。再次,对于液压作动器存在动态性能差、响应滞后的缺陷,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器对作动器进行优化。建立了随机路面模型和主动悬挂前轴动力学模型。然后,将天棚阻尼控制策略用于主动悬挂控制。通过模糊控制策略实现了天棚阻尼系数的在线调节。针对车身出现的运动情况,分别设计了各自的模糊控制器;运用Matlab/Simulink对主/被动悬挂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为验证所设计悬挂作动器动态响应性能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电液伺服控制单作动器试验台,进行了阶跃、方波和正弦信号跟随信号下的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作动器动态响应性能和控制策略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郑德喜[9](2021)在《三轴重型车辆行驶操纵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应急救援车辆因为工作环境和自身结构的原因,所以对其机动性和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调查,国内外学者对多轴重型车辆转向行驶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对应急救援车辆的行驶操纵稳定性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依托重点研发项目“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发(编号:2016YFC0802902)”,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为研究目标,对三轴重型车辆的操纵模型、主动悬挂控制器、转向状态控制器以及整车系统的仿真和试验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了三轴车辆操纵模型,根据不同的工况和影响因素,分别搭建了车辆的理想二自由度模型、九自由度模型和十五自由度模型。其次,基于LQR理论设计了车辆的主动悬挂控制器,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悬挂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然后,根据建立的操纵模型,分别设计了基于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以及二者联合控制的模糊反馈控制器,以联合模糊反馈控制器为基础,设计了具有动态模糊因子的模糊控制器。最后,进行了主/被动悬挂车辆转向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挂相比,具有主动悬挂的车辆在纯(联合)工况时侧倾角与俯仰角的均方值以及侧向加速度的方差分别下降了49.08%(4.47%)、22.78%(5.66%)和87.19%(71.76%),验证了本文建立车辆操纵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器的有效性。

马磊[10](2021)在《液压主动悬架的车身平稳和车辆平顺性研究》文中指出应急救援车辆作为陆地救援设备,经常行驶在凹凸不平的非结构化路面上,传统的被动悬架已无法满足应急救援车辆的机动性、平顺性、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需求。而主动悬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的实时控制,实现调整车身姿态和减小振动幅度等功能,可显着提高应急救援车辆的行驶平顺性、通过性和操纵稳定性。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FYC0802902),考虑悬架系统中刚度阻尼的非线性特点、车体运动耦合因素,以提升车身平稳及行驶平顺性为目标,研究非线性整车液压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全文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液压主动悬架系统模型。以二轴原型车为研究对象,依次建立非线性二自由度和七自由度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为研究电液伺服控制和主动悬架控制算法,分别建立液压执行器的阀控非对称缸模型和四轮相关路面输入模型。(2)设计主动悬架系统的线性反馈控制器。将悬架的升沉、俯仰和侧倾动力学方程概括为二阶非线性系统,分别设计线性反馈控制器,求解控制力矩。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二阶系统中的路面扰动、运动力矩耦合因素,得到控制器反馈变量。控制器参数采用遗传算法整定,保证满足悬架行程约束和轮胎接地约束。控制力矩解耦后,经过各作动器的电液伺服控制器,调节车辆姿态。(3)搭建Simscape物理模型并进行液压主动悬架系统仿真分析。对比Simscape与状态空间模型,仿真效果表明两者具有一致性。在Simscape模型中验证电液伺服控制的力跟踪性能,并进行整车线性反馈控制主动悬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的控制器能满足给定约束条件,提高液压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车身平稳和行驶平顺性。(4)进行二轴原型车试验。对电控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节和标定,设计试验上位机VB程序,在双边桥上进行主动悬架路面试验。结果表明,对比被动悬架,线性反馈控制液压主动悬架在质心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上分别降低了22.69%、24.23%和18.84%,俯仰角和侧倾角的均方根值、峰值均有显着减小。

二、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及悬挂参数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及悬挂参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后轮独立驱动的电动汽车底盘协调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后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
    1.3 后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底盘控制思想
    1.4 电动汽车底盘协调控制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5 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技术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动汽车底盘系统模型建立
    2.1 主动转向(AFS)子系统模型
    2.2 1/4 主动悬架(ASS)子系统模型
    2.3 驱动限滑(ASR)子系统模型
        2.3.1 车轮模型
        2.3.2 车轮滑移率
        2.3.3 驱动限滑子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Nash博弈的电动汽车底盘AFS与DYC协调控制
    3.1 博弈论概述
        3.1.1 博弈论分类
        3.1.2 非合作Nash博弈
    3.2 基于Nash博弈的电动汽车AFS和DYC协调控制
        3.2.1 AFS和DYC的协调控制区间
        3.2.2 基于Nash博弈的电动汽车AFS与DYC协调控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智能体的电动汽车底盘AFS、ASS与ASR协调控制
    4.1 图论基础
    4.2 基于多智能体的电动汽车底盘理想值观测器设计
    4.3 电动汽车底盘的AFS、ASS与ASR协调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动汽车底盘协调控制仿真实验分析
    5.1 软件介绍
    5.2 仿真参数设置
    5.3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5.3.1 电动汽车底盘AFS与DYC协调控制仿真结果及分析
        5.3.2 电动汽车底盘AFS、ASS与ASR协调控制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列车安全评价方法
    1.1 脱轨安全评判方法
    1.2 蛇行失稳评判方法
    1.3 列车连挂救援安全评估方法
2 动力学试验
    2.1 台架试验
    2.2 线路试验
    2.3 比例模型试验
3 动力学仿真
    3.1 车辆构件建模仿真
    3.2 不同参数选取建模仿真
    3.3 平稳性
        3.3.1 多刚体建模分析
        3.3.2 刚柔耦合建模分析
    3.4 舒适度
    3.5 安全性
        3.5.1 风载荷作用下的安全性分析
        3.5.2 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安全性分析
        3.5.3 车辆碰撞作用下的安全性分析
4 轮轨关系动力学
    4.1 车轮磨耗对列车动力学性能影响
    4.2 钢轨磨耗对列车动力学性能影响
5 轨道车辆耦合动力学影响
    5.1 轨道车辆与线桥耦合动力学性能影响
    5.2 轨道车辆与弓网耦合动力学性能影响
    5.3 轨道车辆与空气动力学性能影响
6 结 语

(3)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某拱桥改造前后振动特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某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特性
        1.1.3 研究意义
    1.2 钢管混凝土拱桥发展现状
        1.2.1 钢管混凝土结构特征
        1.2.2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
        1.2.3 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改造研究现状
    1.3 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研究现状
        1.3.1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经典理论
        1.3.2 国内车桥振动理论研究现状
        1.3.3 国外车桥振动理论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车桥耦合分析模型的建立
    2.1 桥梁有限元模型
        2.1.1 拱圈结构模拟
        2.1.2 梁格法划分桥面板
        2.1.3 有限元桥梁振动方程
    2.2 车辆振动模型
        2.2.1 车辆振动的自由度
        2.2.2 车辆振动的基本假定
        2.2.3 车辆振动方程
    2.3 车桥耦合振动方程
        2.3.1 位移耦合关系
        2.3.2 接触力耦合关系
        2.3.3 车桥耦合振动系统方程
    2.4 本章小结
3 车桥耦合分析程序及验证
    3.1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求解方法
        3.1.1 线性加速度法
        3.1.2 Wilson-θ法
        3.1.3 New Mark’β法
    3.2 数值模拟路面不平整度
        3.2.1 路面不平整度表示方法
        3.2.2 路面不平整度的模拟
    3.3 程序的编制及说明
        3.3.1 求解程序流程图
        3.3.2 程序主要分析模块
        3.3.3 程序特点
    3.4 程序验证
        3.4.1 桥梁自振频率验证
        3.4.2 车桥耦合振动响应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改造前后桥梁自振特性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主跨部分空间模型
        4.2.1 拱肋模拟
        4.2.2 桥面系模拟
        4.2.3 全桥有限元模型
    4.3 桥梁振动频率分析
    4.4 改造前后桥梁振动特性比较
        4.4.1 改造吊杆
        4.4.2 新增纵梁
        4.4.3 桥面板厚度
    4.5 建模方式对桥梁振动特性的影响
        4.5.1 拱底约束方式影响
        4.5.2 拱肋简化影响
        4.5.3 桥面系梁格法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及改造效果评价
    5.1 桥梁振动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5.1.1 车辆行驶速度对桥梁振动响应的影响
        5.1.2 路面等级对桥梁振动响应的影响
        5.1.3 桥面板厚度对桥梁振动响应的影响
        5.1.4 吊杆面积对桥梁振动响应的影响
        5.1.5 新增纵梁对桥梁振动响应的影响
    5.2 改造方案
    5.3 改造后桥梁静力验算
        5.3.1 桥梁刚度验算
        5.3.2 吊杆力验算
        5.3.3 拱肋强度验算
    5.4 桥梁改造效果评价
        5.4.1 桥梁振动特性评价
        5.4.2 车辆行驶舒适性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多轴应急救援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油气悬架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1.2.1 油气悬架的应用现状
        1.2.2 油气悬架的研究现状
    1.3 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3.1 主动悬架的应用现状
        1.3.2 经典天棚阻尼控制策略
        1.3.3 基于线性模型的控制策略
        1.3.4 基于非线性不确定模型的控制策略
    1.4 主动悬架与全轮转向系统集成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4.1 主动悬架和转向系统集成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4.2 多轴车辆全轮转向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章节安排
第2章 互联式油气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建模和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整车互联式油气悬架系统非线性建模
        2.2.1 油气弹簧主要单元的数学模型
        2.2.2 互联式油气弹簧的数学模型
        2.2.3 二自由度油气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4 整车九自由度油气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互联式油气弹簧和整车互联式油气悬架系统特性分析
        2.3.1 互联式油气弹簧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分析
        2.3.2 刚度和阻尼参数对整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自抗扰技术的主动悬架系统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整车主动悬架系统非线性建模与运动解耦
        3.2.1 整车九自由度非线性不确定主动悬架系统模型
        3.2.2 车身运动解耦
        3.2.3 悬架系统的性能评估
    3.3 基于非线性ESO的有限时间稳定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3.3.1 系统假设和几何齐次性理论相关引理
        3.3.2 垂向运动有限时间稳定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证明
        3.3.3 俯仰运动有限时间稳定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3.3.4 侧倾运动有限时间稳定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3.3.5 零动态稳定性分析及主动悬架系统的约束性能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拱形路面输入
        3.4.2 随机路面输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位移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整车行驶平顺性控制思路
    4.3 基于位姿偏差的主环控制器设计
    4.4 考虑输出信号离散性的子环控制器设计
        4.4.1 电液伺服作动器系统建模
        4.4.2 NLSDESO及补偿控制器设计
        4.4.3 NLSDESO的收敛性证明
        4.4.4 电液伺服作动器混合系统的闭环系统稳定性证明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1 不同控制增益下的仿真结果
        4.5.2 不同采样周期下的仿真结果
        4.5.3 不同控制方法下的仿真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轴车辆主动悬架与全轮转向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5.1 引言
    5.2 主动悬架与全轮转向系统耦合动力学建模
        5.2.1 主动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的耦合机理分析
        5.2.2 十一自由度非线性车辆模型
        5.2.3 非线性Dugoff轮胎模型
    5.3 全轮转向系统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器设计
        5.3.1 车辆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
        5.3.2 有限时间稳定的相关引理
        5.3.3 理想参考模型
        5.3.4 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率设计及稳定性证明
        5.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多轴车辆主动悬架与全轮转向系统协调控制器设计
        5.4.1 协调控制的评价指标选取
        5.4.2 协调控制器设计
        5.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整车主动悬架系统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悬架单元试验平台搭建
    6.3 液压作动器位置伺服控制试验结果分析
        6.3.1 不同控制增益下的试验结果分析
        6.3.2 不同采样周期下的试验结果分析
        6.3.3 不同控制方法下的试验结果分析
    6.4 整车试验平台搭建
    6.5 实车道路试验结果分析
        6.5.1 路障一下的试验结果分析
        6.5.2 路障二下的试验结果分析
        6.5.3 路障三下的试验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
    7.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路面输入模型
    附录A.1 拱形路面输入
    附录A.2 随机路面输入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某汽车油气悬架主动控制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悬架系统概述
        1.2.1 悬架的功能
        1.2.2 悬架的分类
    1.3 油气悬架系统概述
    1.4 油气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
    1.5 模糊控制算法概述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油气悬架模型的建立
    2.1 油气悬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油气悬架的几种工作状态
    2.3 油气悬架模型的建立
        2.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2.3.2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2.4 油气悬架非线性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2.4.1 流量系数的确定
        2.4.2 液压油的选择及密度值的确定
        2.4.3 蓄能器气体多变指数值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油气悬架特性分析
    3.1 油气悬架的阻尼特性
        3.1.1 阻尼力和阻尼系数的计算
        3.1.2 油气悬架非线性阻尼特性的分析
        3.1.3 悬架阻尼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因素
    3.2 油气悬架的刚度特性
        3.2.1 弹性力和刚度系数的计算
        3.2.2 油气悬架非线性刚度特性的分析
        3.2.3 悬架刚度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因素
    3.3 本章小结
4 模糊控制策略的制定
    4.1 模糊控制概述
    4.2 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及模糊度
        4.2.1 模糊集合
        4.2.2 隶属函数
        4.2.3 模糊度
    4.3 模糊逻辑与模糊推理和解模糊
        4.3.1 模糊逻辑及其公式
        4.3.2 模糊推理
        4.3.3 解模糊
    4.4 模糊控制系统
        4.4.1 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4.2 基本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4.5 主动油气悬架模型的建立
        4.5.1 油气悬架控制模型的建立
        4.5.2 油气悬架动力学评价指标
    4.6 本文控制策略的设计
        4.6.1 对阻尼力的控制
        4.6.2 对弹性力的控制
    4.7 本章小结
5 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5.1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5.2 建立路面输入模型
    5.3 建立主、被动悬架系统仿真模型
        5.3.1 确定油气悬架仿真模型的参数
        5.3.2 建立被动悬架仿真模型
        5.3.3 建立主动悬架仿真模型
        5.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论文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载货汽车驾驶室半主动悬置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悬置系统研究现状
        §1.2.1 驾驶室悬置系统简介
        §1.2.2 被动悬置
        §1.2.3 主动悬置
        §1.2.4 半主动悬置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驾驶室悬置减振器模型建立与仿真
    §2.1 空气弹簧与CDC减振器模型建立
        §2.2.1 驾驶室空气弹簧系统模型
        §2.2.2 空气弹簧总成动力学方程
        §2.2.3 CDC减振器阻尼特性及决策电流模型
    §2.2 空气弹簧振动特性仿真分析
        §2.2.1 模型建立与数值仿真
        §2.2.2 空气弹簧等效刚度模型建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整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3.1 整车动力学系统建模
        §3.1.1 整车动力学模型
        §3.1.2 随机路面激励建模
        §3.1.3 整车模型相关参数获取与设置
    §3.2 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控制策略
        §3.2.1 舒适性评价方法
        §3.2.2 被动阻尼调节设计
        §3.2.3 天棚阻尼控制器设计
    §3.3 整车半主动悬置平顺性仿真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车半主动悬置软硬件集成与应用验证
    §4.1 半主动悬置控制器硬件开发
        §4.1.1 芯片选型
        §4.1.2 CDC减震器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
        §4.1.3 总电路制作
    §4.2 半主动悬置控制程序开发
        §4.2.1 STM32Cube MX自动生成初始化函数
        §4.2.2 算法部分c语言生成
        §4.2.3 代码集成
    §4.3 整车试验
    §4.4 测试结果处理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7)具有主动悬挂的三轴应急救援车辆转向操纵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主动悬挂技术发展现状
        1.2.2 多轴转向技术发展现状
        1.2.3 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协调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三轴车辆主动悬挂模型建立
    2.1 路面模型建立
        2.1.1 路面不平度及功率谱密度
        2.1.2 路面输入模型建立
    2.2 三轴车辆主动悬挂模型
        2.2.1 三轴车辆主动悬挂模型
        2.2.2 主动悬挂系统状态空间方程
        2.2.3 主动悬挂系统输出空间方程
    2.3 主动悬挂控制器设计
        2.3.1 主动悬挂的LQG控制器设计
        2.3.2 LQG控制器加权矩阵求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轴车辆转向机构分析
    3.1 主动转向机械机构
        3.1.1 转向梯形机械结构
        3.1.2 车轮转角范围
    3.2 三轴车辆转向梯形结构优化
        3.2.1 转向角理想数学模型
        3.2.2 转向梯形结构数学模型
        3.2.3 转向梯形结构优化
    3.3 转向结构主要部件仿真分析
        3.3.1 ABAQUS软件
        3.3.2 零部件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轴车辆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
    4.1 转向比例系数推导
        4.1.1 车辆二自由度稳定性模型建模
        4.1.2 三轴车辆轮间转向比例系数
    4.2 轮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4.2.1 轮胎侧向力模型
        4.2.2 轮胎纵向力模型
        4.2.3 联合工况下Pacejka89 轮胎模型
        4.2.4 轮胎垂直载荷
        4.2.5 轮胎侧倾角
    4.3 全轮转向非线性模型
    4.4 多轴转向控制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整车悬挂及转向协调控制研究
    5.1 整车多自由度耦合模型控制策略
    5.2 灰色预测
        5.2.1 灰色预测系统理论
        5.2.2 灰色预测等维新息模型
    5.3 灰预测PID控制
        5.3.1 传统PID控制
        5.3.2 灰预测PID控制
    5.4 灰预测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5.4.1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5.4.2 灰预测模糊PID控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轴应急救援车辆转向仿真及试验
    6.1 转向行驶协调控制仿真分析
    6.2 试验样车构成
        6.2.1 试验重要元器件及其主要参数
        6.2.2 试验样车工作流程
    6.3 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应急救援车辆复合型主动悬挂作动器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主动悬挂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主动悬挂常用控制策略
        1.2.3 主动悬挂作动器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及分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主动悬挂作动器数学建模与分析
    2.1 引言
    2.2 作动器液压系统分析
    2.3 液压作动器系统的结构
    2.4 主动悬挂作动器建模分析
        2.4.1 建模条件
        2.4.2 液压动力机构的传递函数
        2.4.3 伺服阀传递函数
    2.5 作动器系统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作动器动态特性影响参数研究
    3.1 引言
    3.2 作动器力伺服系统灵敏度方程建立
        3.2.1 状态方程建立及推导
        3.2.2 系数项与自由项矩阵计算
    3.3 作动器力伺服系统灵敏度方程解算
        3.3.1 灵敏度函数计算
        3.3.2 参数灵敏度衡量方法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作动器控制策略与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作动器控制策略研究
        4.2.1 作动器的自适应控制
        4.2.2 参考模型的建立
        4.2.3 作动器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4.2.4 作动器自适应控制仿真与分析
    4.3 主动悬挂系统动力学建模
        4.3.1 车辆路面输入模型
        4.3.2 主动悬挂系统动力学模型
        4.3.3 主动悬挂性能评价指标
    4.4 主动悬挂控制策略研究
        4.4.1 天棚阻尼控制策略
        4.4.2 模糊控制策略
    4.5 主动悬挂仿真模型建立
        4.5.1 前轴悬挂仿真模型
        4.5.2 前轴悬挂随机路面仿真模型
        4.5.3 模糊控制器仿真模型
    4.6 主动悬挂系统控制仿真与分析
        4.6.1 车辆行驶平顺性分析
        4.6.2 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动悬挂作动器试验与分析
    5.1 引言
    5.2 试验台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5.3 试验台系统的硬件设计
    5.4 试验台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9)三轴重型车辆行驶操纵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主动悬挂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主动悬挂国外发展现状
        1.2.2 主动悬挂国内发展现状
    1.3 车辆转向行驶操纵稳定性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操纵稳定性国外发展现状
        1.3.2 操纵稳定性国内发展情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建立车辆操纵模型及仿真分析
    2.1 建立理想操纵模型
        2.1.1 三轴二自由度理想操纵数学模型
        2.1.2 转角比例系数计算
        2.1.3 理想二自由度操纵模型仿真
    2.2 建立纯转弯工况操纵模型
        2.2.1 非线性九自由度车辆操纵数学模型
        2.2.2 纯转弯轮胎侧向力模型
        2.2.3 纯转弯工况操纵模型仿真
    2.3 建立驱动/制动工况操纵模型
        2.3.1 非线性十五自由度车辆操纵方程
        2.3.2 纯驱动/制动轮胎纵向力模型
        2.3.3 驱动/制动力对侧向力的影响
        2.3.4 联合工况操纵模型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主动悬挂控制设计及优化
    3.1 主/被悬挂系统数学模型
    3.2 LQR作动器设计
        3.2.1 最优控制基本理论
        3.2.2 主动悬挂LQR控制
    3.3 基于改进遗传算的LQR参数优化
        3.3.1 个体编码与解码
        3.3.2 小生境(Niche)惩罚式择优选择
        3.3.3 自适应交叉和变异
        3.3.4 建立适应度函数
    3.4 主动作动器仿真及分析
        3.4.1 LQR控制器优化结果
        3.4.2 主/被动悬挂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向控制器设计及仿真分析
    4.1 路面激励建模及仿真
        4.1.1 单轮随机路面时域模型
        4.1.2 左右及前后相关车轮输入
        4.1.3 路面输入模型仿真
    4.2 零质心侧偏角模糊控制器设计
        4.2.1 质心侧偏角反馈模糊控制器设计
        4.2.2 横摆角速度反馈模糊控制器设计
        4.2.3 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联合控制
    4.3 自适应模糊控制设计
        4.3.1 控制原理概述
        4.3.2 控制策略分析
        4.3.3 自适应控制器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辆转向稳定性仿真及试验
    5.1 引言
    5.2 试验车的悬挂系统及整车控制系统
        5.2.1 悬挂系统
        5.2.2 试验车控制系统
    5.3 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10)液压主动悬架的车身平稳和车辆平顺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车辆悬架系统概述
        1.2.1 悬架系统分类
        1.2.2 主动悬架国内外发展状况
        1.2.3 主动悬架常用控制策略
    1.3 主动悬架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液压主动悬架系统模型
    2.1 车辆悬架系统模型
        2.1.1 二自由度1/4车辆悬架模型
        2.1.2 七自由度整车悬架模型
        2.1.3 悬架系统性能指标
    2.2 液压系统模型
    2.3 路面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器设计和参数优化
    3.1 基于ESO的线性反馈控制器
        3.1.1 线性反馈控制器
        3.1.2 扩张状态观测器
    3.2 控制器参数的遗传算法整定
    3.3 作动器的电液伺服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压主动悬架仿真与分析
    4.1 路面仿真
    4.2 悬架系统的2种仿真模型
        4.2.1 二自由度悬架系统的仿真模型
        4.2.2 七自由度悬架系统的仿真模型
        4.2.3 电液伺服系统仿真模型
    4.3 模型仿真结果
        4.3.1 悬架2种模型输出对比
        4.3.2 电液伺服系统仿真结果
        4.3.3 控制器参数的GA整定结果
        4.3.4 主动悬架控制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样车试验
    5.1 样车介绍
    5.2 试验预处理
        5.2.1 电控系统标定
        5.2.2 伺服控制器参数调节
        5.2.3 惯导数据处理
    5.3 试验上位机
        5.3.1 测试流程
        5.3.2 自动控制流程
    5.4 路面试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四、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及悬挂参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后轮独立驱动的电动汽车底盘协调方法研究[D]. 高超.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1)
  • [2]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 朱海燕,曾庆涛,王宇豪,曾京,邬平波,朱志和,王超文,袁遥,肖乾.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1(03)
  • [3]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某拱桥改造前后振动特性评价[D]. 郑石.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多轴应急救援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 杜苗苗. 吉林大学, 2021(01)
  • [5]某汽车油气悬架主动控制的仿真研究[D]. 苏欣.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6]载货汽车驾驶室半主动悬置关键技术研究[D]. 陈鑫淼.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7]具有主动悬挂的三轴应急救援车辆转向操纵稳定性研究[D]. 田力. 燕山大学, 2021(01)
  • [8]应急救援车辆复合型主动悬挂作动器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 郝春友. 燕山大学, 2021(01)
  • [9]三轴重型车辆行驶操纵稳定性研究[D]. 郑德喜. 燕山大学, 2021(01)
  • [10]液压主动悬架的车身平稳和车辆平顺性研究[D]. 马磊. 燕山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与悬架参数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