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曹鱼不同组织中五种同工酶的研究

军曹鱼不同组织中五种同工酶的研究

一、军曹鱼不同组织5种同工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申建飞[1](2020)在《饲料中添加糖酶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糖代谢及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本实验以肉食性鱼类卵形鲳鲹、珍珠龙胆石斑鱼以及草食性鱼类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了卵形鲳鲹GLUT2基因,并分析了三种鱼类GLUT2序列差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同时通过养殖实验进行比较,1)在高糖水平下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生长、糖代谢、消化酶和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2)不同糖脂比条件下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糖代谢、消化酶和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3)不同糖水平条件下添加糖酶对草鱼生长、糖代谢、消化酶和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究不同食性鱼类GLUT2的表达差异,解析其在饲料中添加糖酶作用下对不同食性鱼类相关糖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卵形鲳鲹GLUT2基因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通过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了卵形鲳鲹葡萄糖转运蛋白2基因(Trachnotus ovatus,To GLUT2),并在卵形鲳鲹的各组织中进行了表达分析。To GLUT2全长c DNA由2280 bp和32 bp的5’-UTR,163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610 bp的3’-UTR组成,编码546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MK649830)。To GLUT2的分子量和等电点p I分别为53.1 k Da和8.78。To GLUT2的分子量与其他物种相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它是GLUT家族I类的成员。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To GLUT2的表达在肝脏组织中最高,其次是肠,脑组织。而在肌肉组织,心脏和肾脏组织中检测到的值是相对较低。系统进化发育分析表明To GLUT2与海鲈GLUT2的相似性最高。To GLUT2氨基酸序列存在QLS基序和GL基序,该基序对葡萄糖转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To GLUT2中存在第七细胞外环的STSIF基序和第十螺旋的PGPIPW基序,属于GLUTⅠ类转运蛋白特异性基序。但是我们发现第七螺旋的QLS基序在不同动物中发生改变,草鱼、小鼠、山齿鹑、斑马鱼和智人中均为QFS基序,其他肉食性鱼类为QLS基序。基于以上的结果,肉食性鱼类对于糖类不耐受的原因是由于基序的改变。2.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糖代谢、消化酶及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个体均匀卵形鲳鲹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实验配制成五种36%糖水平的等氮等脂饲料(高糖组H、淀粉酶组A、糖化酶组G、普鲁兰酶组P复合酶组C)。糖酶为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和复合酶,其中复合酶的成分是其他三种糖酶按1:1:1的比例添加。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C)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复合酶组(C)糖酵解相关限速酶6磷酸果糖激酶(PKF)、葡萄糖激酶(GK)和丙酮酸激酶(PK)显着低于高糖组(H)(P<0.05)。复合酶组(C)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显着高于高糖组(H)(P<0.05)。复合酶组(C)胰蛋白酶显着高于高糖组(H)(P<0.05)。高糖组(H)中淀粉酶含量显着高于复合酶组(C)(P<0.05)。淀粉酶组(A)中脂肪酶含量显着高于高糖组(P<0.05)。糖化酶组(G)GLUT2基因表达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淀粉酶组(A)和普鲁兰酶酶组(P)的肝糖原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而高糖组(H)跟糖化酶组(G)肌糖原则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因此在高糖营养背景下,饲料中添加复合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有显着的提高;饲料中添加不同的糖酶可以影响卵形鲳鲹幼鱼的糖代谢能力,提高消化酶活性。饲料中添加糖化酶可显着上调肠道组织GLUT2基因表达。3.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糖代谢及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个体均匀健康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实验配方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磷脂油为脂肪源,玉米淀粉为糖源,其中蛋白质水平约为43%。糖酶的成分是三种酶(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按1:1:1的比例添加,配制成六种的等氮等能饲料(0.91、1.92、3.91、0.91ENZ、1.92ENZ、3.91ENZ),ENZ表示添加糖酶组。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受糖脂比、饲料添加糖酶组因素影响显着(P<0.05)。中、高糖脂比及其加酶组显着较高(P<0.05),高糖脂比组丙酮酸激酶(PK)含量显着较高(P<0.05),加酶组显着高于不加酶组(P<0.05)。高糖脂比组6磷酸果糖激酶(PKF)显着最高(P<0.05)。高糖脂比组葡萄糖激酶(GK)显着高于中、低糖脂比组(P<0.05),且加酶组显着低于不加酶组(P<0.05)。高糖脂比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含量显着较高(P<0.05),且加酶组显着低于不加酶组(P<0.05)。高糖脂比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显着较高(P<0.05),加酶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显着低于不加酶组(P<0.05)。高糖脂比组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显着较高(P<0.05)。肝脏组织中高糖脂比组GLUT2基因表达量显着最低(P<0.05);肠道组织中高糖脂比组GLUT2基因表达量显着最高(P<0.05)。结论在高糖脂比营养背景下添加复合酶可以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高糖脂比营养背景下添加糖酶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肠道GLUT2基因表达。高糖脂比营养背景下添加糖酶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消化酶活性。4.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的生长性能,糖代谢及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健康的草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实验配方以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小麦淀粉为糖源,其中蛋白质水平约为28%,脂肪水平为5%。糖酶的成分是三种酶(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按1:1:1的比例添加,配制成六种的等氮等脂饲料(34、42、50、34ENZ、42ENZ、50ENZ),ENZ为添加糖酶组。实验结果表明:草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不受糖水平、糖酶因素影响(P>0.05)。高糖组丙酮酸激酶(PK)、6磷酸果糖激酶(PKF)、葡萄糖激酶(GK)含量显着较高(P<0.05)。加酶组显着高于不加酶组(P<0.05)。高糖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含量显着较高(P<0.05),且加酶组显着高于不加酶组(P<0.05)。高糖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显着较高(P<0.05),加酶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显着低于不加酶组(P<0.05)。高糖组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显着较高(P<0.05);胰蛋白酶、淀粉酶含量是加酶组显着高于不加酶组(P<0.05)。因此我们推测,在高糖水平营养背景下添加糖酶可以提高草鱼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提高草鱼消化酶活性。但由于草食性鱼类糖耐受及糖利用能力较强,因此糖酶的添加在生长性能方面没有较强的提升。

崔晓[2](2020)在《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物理和免疫屏障的影响机制》文中指出精氨酸作为一种功能性氨基酸,需要通过相应的转运载体进入细胞内,发挥其在鱼类的生长、免疫及肠道黏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鱼类肠道作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对机体的防御系统意义重大。因此,精氨酸的吸收转运及对鱼类肠道物理和免疫屏障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精氨酸的吸收转运机制入手,探讨其对肠道物理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探究精氨酸在肠道的吸收转运机制,运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珍珠龙胆石斑鱼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基因(SLC7A1)c DNA的全长序列,并且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AT1基因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AT1基因序列全长2319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938bp,编码645个氨基酸,5’-UTR为208bp,3’-UTR为173bp,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69.7KDa,理论等电点5.31。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珍珠龙胆石斑鱼CAT1基因与其他物种的CAT1具有较高的保守性。SMART软件对CAT1 c DNA进行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它包含14个跨膜区。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珍珠龙胆石斑鱼后肠、脑、体肾、前肠、中肠、心脏、头肾、皮肤、鳃、肌肉、胃和脾脏这12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在后肠表达量最高,肝脏中不表达。2.为探究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和肠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3种精氨酸水平(1.96%、3.06%、3.74%干物质)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随机挑选初重为20.79±0.04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进行为期6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率(SR)无显着影响(P>0.05)。饲喂含3.06%精氨酸饲料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肥满度(CF)均显着高于1.96%和3.74%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着低于1.96%和3.74%组。在体成分方面,精氨酸对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以及肌肉氨基酸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与1.96%和3.74%组相比,3.06%组石斑鱼肠道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着升高(P<0.05);3.06%组石斑鱼肠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着高于1.96%组(P<0.05);3.06%组与1.96%组石斑鱼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着性差异(P>0.05),显着高于3.74%组(P<0.05);3.06%组石斑鱼肠道丙二醛(MAD)含量显着低于1.96%组和3.74%组(P<0.05)。石斑鱼肠道总一氧化氮酶(TNOS)活性和NO含量均随着饲料精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3.饲料精氨酸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免疫屏障及抗病力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TLR22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m RNA在3.06%组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低于1.96%和3.74%组(P<0.05)。IL-1β和TNF-α基因在3.06%和3.74%组石斑鱼肠道中的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显着低于1.96%组(P<0.05)。3.06%组石斑鱼肠道TGF-β和IL-10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1.96%和3.74%组(P<0.05)。注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后第16h(hour post-injection,hpi),各处理组的肠道TLR22和My D88 m RNA表达水平均达到最高值(P<0.05),且在16hpi 3.06%组TLR22和My D88 m RNA表达水平最低(P<0.05)。1.96%、3.06%和3.74%组最高的石斑鱼肠道TGF-βm RNA表达水平分别出现在12hpi、8hpi和4 hpi。各组肠道IL-10 m RNA表达水平均在12hpi达到最大值。攻毒后的3.06%组肠道TGF-β和IL-10 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1.96%和3.74%组(P<0.05)。4.饲料精氨酸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形态、物理屏障及肠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精氨酸对肠道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有显着影响。3.06%组的石斑鱼肠道绒毛高度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3.06%组石斑鱼肠道肌层厚度和3.74%组无显着差异(P>0.05),显着高于1.96%组(P>0.05)。TUNEL染色结果表明,与3.06%组相比,1.96%组和3.74%组肠道凋亡细胞数量增加。在转录水平上,3.06%组鱼肠道caspase3和p53基因表达均低于1.96%和3.74%组(P<0.05)。1.96%组和3.06%组肠道caspase9基因表达显着低于3.74%组(P<0.05)。3.06%组的石斑鱼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claudin12,claudin15a及ZO-1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1.96%组和3.74%组。综上,饲料精氨酸可以上调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降低肠道细胞的凋亡并可能通过PI3K/Akt/TOR通路调控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增强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免疫与物理屏障,促进鱼体健康生长。

岳鼎鼎[3](2019)在《茶多酚对草鱼生长、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肝脏转录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碳水化合物(CHO)代谢及肝脏转录组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50、500、1000、2000、4000 mg/kg 的 TPs,进行 8 周养殖试验。结果显示,TPs对草鱼摄食率(FR)无显着影响(P>0.05),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饲料转化效率(FCE),其中500mg/kg TPs显着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从而提高了特定生长率(SGR)(P<0.05)。TPs对全鱼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随着TPs增加,丙酮酸激酶(PK)活性变化无明显趋势,在250mg/kg和500mg/kg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50mg/kg~1000mg/kg范围内均显着升高(P<0.05)。TPs对胰岛素(INS)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降低了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P<0.05),且各TPs组之间无显着差异。取对照组与500 mg/kg TPs组草鱼肝脏进行RNA-seq分析,共鉴定出1209个上调基因和 714 个下调基因(qvalue<0.05,|log2Foldchange|>1)。筛选 qvalue<0.001,且|log2Foldchange|>1的差异基因并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前30个显着富集(qvalue<0.05)的 GO terms 中,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单一有机体过程(Single-organism process)、细胞器(Organelle)、细胞(Cell)、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和结合(Binding)等GO terms均富集到大量差异基因。前20条显着富集(qvalue<0.05)的KEGG通路中,12条通路一级分类属于代谢,包括CHO代谢、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代谢通路(Metabolicpathways)富集到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淀粉与蔗糖代谢通路(Starch and sucrose metabolism)和半乳糖代谢(Galactose metabolism)2条通路的富集程度最高。在显着富集(qvalue<0.05)的KEGG通路中,共有胰岛素信号通路(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淀粉与蔗糖代谢通路(Starch and sucrose metabolism)、糖酵解通路(Glycolysis pathway)、磷酸戊糖通路(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等 8 个 CHO 代谢相关通路。上述通路中,糖原磷酸化酶(PYG)和蔗糖-异麦芽糖酶(SI)等基因表达上调,葡萄糖-6-磷酸酶(G6PC)基因表达下调,促进了糖原分解代谢;葡萄糖激酶(GK)、丙酮酸激酶(PK)、6-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ALDOA)等基因表达上调,促进了葡萄糖分解代谢。经qRT-PCR分析,上述CHO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性与RNA-seq结果一致。结果表明,适量TPs可使草鱼肝脏中CHO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提高CHO相关代谢酶活性,加强鱼体糖原的分解利用,提高CHO利用率,从而改善了饲料转化效率,促进了草鱼生长;TPs适宜添加范围在250 mg/kg~1000 mg/kg,本研究中最适添加量为500 mg/kg。

宋娇[4](2016)在《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鱼粉作为鲟鱼饲料中的主要蛋白源,因其价格持续升高,增加了鲟鱼养殖成本。与鱼粉相比,由于植物蛋白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低廉,因此针对植物蛋白源的开发研究备受关注。目前,针对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生长、饲料利用、机体营养组成的研究,而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后对鱼体氧化应激胁迫、呼吸代谢的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以杂交鲟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动物营养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氨基酸平衡和营养能量学角度入手,以生长、饲料利用、肌肉营养组成、呼吸代谢和抗氧化机能等方面的参数为评价指标,以期有效提高鲟鱼幼鱼对植物蛋白的利用率,研究结果对饼粕类植物蛋白在鲟鱼饲料中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1.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混合植物蛋白(豆粕:菜粕:棉粕=5:6:7)替代饲料中鱼粉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共设计了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以混合植物蛋白替代0%(FM60)、25%(FM45)、50%(FM30)、75%(FM15)和100%(FM0)的鱼粉,以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为脂肪源,晶体纤维素作为填充成分,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粘合剂,养殖周期为84天。结果显示:(1)FM60、FM45、FM30和FM15组间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无显着差异(P>0.05)。(2)各试验组间日摄食率无显着差异(P>0.05);FM60组饲料系数最低,显着低于FM0组(P<0.05);FM60组蛋白质效率、蛋白质储积率和能量储积率显着高于FM15、FM0组(P<0.05),但与FM45、FM30组无显着差异(P>0.05)。(3)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水平升高,鲟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基本呈现降低的趋势,但FM60、FM45、FM30组间上述三种消化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4)FM60、FM45、FM30组间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显着高于fm15、fm0组(p<0.05);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蛋氨酸的消化率无显着影响(p>0.05),对其于氨基酸均产生显着影响(p<0.05);fm60、fm45、fm30组总氨基酸的消化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显着高于fm15、fm0组(p<0.05)。(5)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达75%后,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着降低(p<0.05)。肌肉中游离棉酚含量随植物蛋白替代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各试验组杂交鲟幼鱼肌肉氨基酸总量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80%82%左右;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在必需氨基酸中,各试验组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酪氨酸无显着差异(p>0.05);在非必需氨基酸中,各试验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胱氨酸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综合考虑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组成数据,建议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比例不宜超过50%。2.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排氨率、耗氧率及转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比例升高,幼鱼的排氨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fm45和fm30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显着低于fm60、fm15和fm0组(p<0.05)。fm60组耗氧率显着低于其它各组(p<0.05)。o:n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比例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数值介于9.2715.39间,fm30组显着高于fm60,fm15和fm0(p<0.05)。(2)fm60、fm45、fm30组的肝脏gpt活性与got活性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显着高于fm15和fm0组(p<0.05)。结论: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比例高于50%后杂交鲟幼鱼机体氨基酸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加强。3.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免疫指标和hsp70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fm60、fm45、fm30组间血清lsz和sod无显着差异(p>0.05)。血清mda含量随着替代比例升高先升高,后降低,fm30和fm15组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fm60、fm45、fm30组间肝脏sod无显着差异(p>0.05),但显着高于FM15和FM0组(P<0.05)。肝脏MDA含量随着替代比例升高而升高,FM0组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2)FM60、FM45、FM30组血清GPT和GOT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但显着高于FM15和FM0组(P<0.05)。(3)以β-actin为内参,杂交鲟幼鱼肝脏HSP70mRNA表达量随替代比例升高先升高后降低,FM15组表达量最高,除FM30组外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FM60、FM45和FM30组杂交鲟幼鱼肠道HSP70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差异,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比例达75%后,HSP70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从杂交鲟幼鱼免疫机能角度出发,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高于50%。4.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肠道及肝脏组织学影响结果显示:FM60组杂交鲟幼鱼肠道绒毛膜结构完整、清晰。随着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的比例升高,杂交鲟幼鱼的肠道结构病变增强。替代比例低于50%时,杂交鲟幼鱼肠道结构病变不明显。替代比例达到75%后,肠道结构完整性遭到进一步破坏,细胞空泡化严重,肠道微绒毛出现脱落、断裂现象。随着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比例升高,杂交鲟幼鱼肝脏逐渐出现病变。由图10可以看出,FM60组杂交鲟幼鱼肝脏细胞界限清晰明显,细胞核清晰可见,肝细胞浆均匀。随着替代比例升高,肝细胞浆内出现空泡。当替代比例达到50%时,空泡数量明显增多,肝细胞核溶解、消失,同时肝脏实质组织有溶解的趋势,细胞界限模糊。结论: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比例高于50%后,杂交鲟幼鱼肠道和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病变。

李淑云[5](2015)在《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关键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实验以不同食性海水养殖鱼类——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为研究对象,初始体重分别为(31.5±0.29)g、(85.17±1.89)g和(23.33±0.29)g。以糊精为饲料糖源,共设置6个处理组,分低(LD,20%、13%和12%)、中(MD,30%、26%和24%)、高(HD,40%、39%和36%)不同添加水平,以及持续饥饿(S)、饥饿再投喂(R,饥饿4周+投喂4周,投喂MD组饲料)、持续投喂(C,投喂MD组饲料)不同营养状态组,高低水平依次设置等氮等能(罗非鱼:粗蛋白35%、总能13.8KJ;卵形鲳鲹:粗蛋白42%、总能16.0KJ;军曹鱼:粗蛋白45%、总能16.9KJ)。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鱼20尾,养殖实验持续8W。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研究这三种鱼糖代谢关键酶GK、PK和PEPCK在蛋白质结构和进化上的区别;比较分析不同食性海水养殖鱼类在不同饲料糖水平和营养状态下GK、PK和PEPCK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及其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关键酶GK、PK和PEPCK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成功克隆了卵形鲳鲹的GK、PK(登录号:KM262819)和PEPCK(KJ438292),以及军曹鱼的GK和PK(KM262818)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五条基因的ORF:卵形鲳鲹的GK基因ORF为1437 bp;卵形鲳鲹PK基因ORF为1593 bp;卵形鲳鲹的PEPCK基因ORF为1875 bp;军曹鱼GK基因核心片段1356 bp;军曹鱼的PK基因ORF为1599 bp。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食性鱼类GK、PK和PEPCK基因同源性和进化关系与食性相关,食性相近的物种相似度更高,进化关系更近。2、饲料糖水平和营养状态对不同食性鱼类肝脏GK基因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不同饲料糖水平下,三种不同食性鱼类肝脏GK的表达量均随饲料糖水平的上升而显着升高(P<0.05),三种鱼GK活性整体呈现差异不显着(P>0.05)。同饲料糖水平下,军曹鱼的GK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卵形鲳鲹和罗非鱼,而在同一水平HD组,GK活性变化表明杂食性罗非鱼高于温和肉食性卵形鲳鲹,卵形鲳鲹高于凶猛肉食性军曹鱼。不同营养状态下,三种不同食性海水鱼肝脏GK的表达量均为S组与R组显着低于C组(P<0.05);在相同营养状态下,杂食性罗非鱼和温和肉食性卵形鲳鲹S和R组GK m RNA高于凶猛肉食性军曹鱼;而C组GK表达量军曹鱼的显着高于罗非鱼和卵形鲳鲹(P<0.05),同时C组军曹鱼GK活性增加,显着高于卵形鲳鲹(P<0.05),而稍低于罗非鱼,整体趋势同GK基因表达量的变化。3、饲料糖水平和营养状态对不同食性鱼类肝脏PK的基因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不同饲料糖水平下,三种鱼类肝脏中PK表达量均随饲料糖水平增加而显着上升(P<0.05),PK活性升高不显着(P>0.05);相同糖水平下,三个处理组罗非鱼PK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卵形鲳鲹和军曹鱼(P<0.05),两种肉食性鱼类PK表达量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PK活性在LD组和MD组中,罗非鱼和卵形鲳鲹显着高于凶猛肉食性军曹鱼(P<0.05)。不同营养状态下,三种鱼类肝脏PK的表达量在R组和C组均显着高于S组(P<0.05),而PK活性在S组和R组无显着差异(P>0.05),军曹鱼PK活性在C组显着降低(P<0.05)。相同营养状态下,凶猛肉食性军曹鱼S和R组PK m RNA水平显着高于温和肉食性卵形鲳鲹(P<0.05),而与杂食性罗非鱼差异不明显(P>0.05),在C组中,卵形鲳鲹和军曹鱼PK表达量持平,两者均显着低于罗非鱼(P<0.05)。S和R组PK活性均表现为凶猛肉食性军曹鱼显着低于罗非鱼和卵形鲳鲹(P<0.05),而罗非鱼和卵形鲳鲹则无差异(P>0.05)。卵形鲳鲹C组PK活性显着高于罗非鱼,罗非鱼显着高于军曹鱼(P<0.05)。4、饲料糖水平和营养状态对不同食性鱼类肝脏PEPCK的基因表达和活性的影响随着饲料糖含量的升高,三种不同食性鱼类肝脏PEPCK表达量呈显着性降低(P<0.05),PEPCK酶活性也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同一饲料糖水平下,军曹鱼PEPCK基因表达量高于卵形鲳鲹,卵形鲳鲹高于罗非鱼,而PEPCK活性在罗非鱼中显着高于军曹鱼,而与卵形鲳鲹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营养状态下,三种不同食性鱼类S组肝脏PEPCK表达量均显着高于R组,R组显着高于C组(P<0.05);PEPCK活性在军曹鱼中无显着差异(P>0.05),在卵形鲳鲹中仅S组显着高于C组,罗非鱼S组PEPCK活性显着高于R组,R组又显着高于C组(P<0.05)。在相同的营养状态下,凶猛肉食性军曹鱼S、R和C组PEPCK表达量显着高于卵形鲳鲹和罗非鱼(P<0.05);S、R和C组PEPCK活性均表现为杂食性罗非鱼的高于卵形鲳鲹,卵形鲳鲹显着高于凶猛肉食性军曹鱼(P<0.05)。

王裕玉[6](2013)在《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品质评价、适宜蛋白能量水平和氨基酸需要量及对豆粕的利用研究》文中认为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是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水系特有的江河野生经济鱼类。多栖息于缓流中,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迄今对于其营养生理研究报道非常有限,因此,开展乌苏里拟鲿营养需求的研究已成为乌苏里拟鲿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2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野生及养殖乌苏里拟鲿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二是采用营养学、能量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乌苏里拟鲿对蛋白质、脂肪、适宜的蛋能比、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需要量以及对豆粕的利用,为该鱼的配合饲料配制提供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乌苏里拟鲿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定方法,分析了野生和养殖乌苏里拟鲿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野生乌苏里拟鲿肌肉中水分的含量(72.91%)显着高于人工养殖乌苏里拟鲿(70.82%)(P<0.05),而粗脂肪含量却显着低于人工养殖乌苏里拟鲿(P<0.05),两者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野生和养殖乌苏里拟鲿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野生鱼必需氨基酸含量(29.29%)和鲜味氨基酸含量(27.74%)显着高于养殖鱼的必需氨基酸(26.53%)和鲜味氨基酸含量(23.75%)(P<0.05);野生苏里拟鲿与养殖乌苏里拟鲿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2.78%,43.0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85.52%和87.74%,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苏里拟鲿与养殖乌苏里拟鲿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野生乌苏里拟鲿的∑SFA(31.36%)显着高于养殖乌苏里拟鲿(25.01%),而∑PUFA(11.67%)却显着低于养殖乌苏里拟鲿(17.19%),∑MUFA的差异则不显着,分别为47.92%和48.10%。野生乌苏里拟鲿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26%和3.44%,低于养殖乌苏里拟鲿中EPA和DHA的含量(1.8%和5.45%)。综合分析认为,乌苏里拟鲿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2.乌苏里拟鲿适宜蛋白能量比的研究以乌苏里拟鲿稚鱼(初始体重为3.40±0.01g)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脂肪含量对乌苏里拟鲿生长、饲料利用及体组成的影响。设置4个蛋白质水平(35%、40%、45%和5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置3个脂肪水平(5%、10%和15%),配制出12种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玻璃缸(150L)25尾乌苏里拟鲿,饱饲投喂,养殖试验持续8周。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蛋白质水平下,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与5%和10%组相比,脂肪水平为15%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显着高于5%和10%组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和氮沉积率显着降低,5%和10%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同一脂肪水平下,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从35%增加到45%时,WG和SGR均显着升高(P<0.05),当蛋白质水平超过45%后,WG和SGR降低,但是与45%组差异不显着(P>0.05);当饲料蛋白质含量从35%升高至50%时,蛋白质效率(PER)由198%降至165%,其中,40%、45%和50%组PER分别比35%组降低4.55%、9.09%和16.67%,各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乌苏里拟鲿摄食率、蛋白质效率和氮沉积率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乌苏里拟鲿全鱼水分的影响不显着(P>0.05)。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乌苏里拟鲿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影响显着(P<0.05)。在同一脂肪水平下,鱼体中蛋白含量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45%组全鱼体蛋白质显着高于35%组和40%组(P<0.05),与50%组差异不显着(P>0.05)。鱼体中脂肪含量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着下降(P<0.05)。在同一蛋白水平下,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鱼体中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而鱼体中脂肪含量逐渐升高。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全鱼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影响显着(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未产生明显的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未产生明显的影响(P>0.05),对肝体比影响显着(P<0.05)。3.乌苏里拟鲿赖氨酸需求量的研究以初始体重(0.60±0.00g)的乌苏里拟鲿稚鱼为实验对象,在玻璃缸(1.0×0.5×0.8m3)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乌苏里拟鲿稚鱼对饲料中赖氨酸(Lys)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ys使饲料中Lys含量分别达到1.34%、2.04%、2.74%、3.44%、4.14%和4.84%,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50尾鱼。每天饱饲投喂2次(08:00和16:00)。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6.67%-92.67%)无显着差异。当饲料中Lys水平由1.34%(占饲料蛋白3.32%)增加到3.44%(占饲料蛋白8.43%)时,乌苏里拟鲿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着提高(P<0.05),而饲料系数显着降低(P<0.05);随着饲料Lys水平由3.44%增加到4.84%,乌苏里拟鲿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逐渐降低,但均与3.44%组无显着差异。乌苏里拟鲿全鱼、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中Lys水平由1.34%增加到3.44%而显着提高(P<0.05),当Lys水平进一步增加时,乌苏里拟鲿全鱼蛋白质略有降低,但均与3.44%组无显着差异;饲料中Lys水平对乌苏里拟鲿全鱼水分、脂肪、肌肉水分的影响不显着,而随着饲料中Lys水平由1.34%增加到2.74%,肌肉脂肪含量显着升高(P<0.05),之后随着Lys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随着饲料中Lys水平由1.34%增加到4.84%,肝体指数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着;1.34%组乌苏里拟鲿的肥满度指数显着低于其它组(P<0.05),而其它组之间差异不显着;3.44%和4.14%组的脏体比指数显着低于1.34%、2.04%、2.74%和4.84%组(P<0.05)。根据饲料中Lys水平与乌苏里拟鲿增重率的关系,采用折线模型拟合得出,当增重率达到最大时,饲料中Lys的最适水平为3.38%(占饲料蛋白8.31%);采用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得出,当PER达到最大时,饲料中Lys的最适水平为3.91%(占饲料蛋白9.61%)。4.乌苏里拟鲿蛋氨酸需求量的研究以初始体重(0.60±0.00g)的乌苏里拟鲿稚鱼为实验对象,在玻璃缸(1.0×0.5x0.8m3)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乌苏里拟鲿稚鱼对饲料中蛋氨酸(Met)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Met使饲料中Met含量分别达到0.55%、0.85%、1.15%、1.45%、1.75%和2.05%,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50尾鱼。每天饱饲投喂2次(08:00和16:00)。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4.67%-91.33%)无显着差异。在饲料中胱氨酸含量为0.25%(占饲料蛋白0.62%)时,当饲料中Met水平由0.55%(占饲料蛋白1.35%)增加到1.15%(占饲料蛋白2.84%)时,乌苏里拟鲿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着提高(P<0.05),而饲料系数显着降低(P<0.05);之后,随着饲料Met水平由1.15%(占饲料蛋白2.84%)增加到2.05%(占饲料蛋白5.08%),乌苏里拟鲿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逐渐降低,而饲料系数显着上升,其中,2.05%组WG、SGR显着低于1.15%、1.45%和1.75%组(P<0.05)。乌苏里拟鲿全鱼、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中Met水平由0.55%增加到1.15%而显着提高(P<0.05),全鱼、肌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中Met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当Met水平进一步增加时,脂肪含量降低。饲料中Met水平对乌苏里拟鲿全鱼水分和灰分的影响不显着。1.15%组肌肉水分含量显着低于1.45%组,但与其它组之间差异不显着。1.45%、1.75%和2.05%组肌肉灰分含量显着高于0.85%和1.15%组(P<0.05),但均与0.55%组差异不显着。肥满度随着饲料中Met水平由0.55%增加到1.15%而显着提高,当Met水平进一步增加时,肥满度降低,但与1.15%组无显着差异;肝体比随着Met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其中,0.55%、0.85%、1.15%和1.45%组显着高于1.75%和2.05%组(P<0.05);0.55%、0.85%、1.15%组脏体指数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高于1.45%、1.75%和2.05%组。根据增重率和饲料中Met水平的关系拟合二次曲线方程得出,当乌苏里拟鲿增重率达到最大时,其饲料中Met的适宜需求量为1.42%(占饲料蛋白3.51%),以蛋白质效率为响应指标时,得出其饲料中Met的适宜需求量为1.39%(占饲料蛋白3.44%)。5.乌苏里拟鲿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研究以豆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0%、10%、20%、30%、40%、50%和60%的鱼粉,配制7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另外60%组添加0.3%蛋氨酸。以初始体重0.50±0.00g的乌苏里拟鲿稚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试验结果表明,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SBM替代比例的增大,鱼体的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为逐渐降低,但S10、S20、S30、S40与S0之间差异不显着,S50、S60显着低于S0组(P<0.05),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S20、S30、S40、S50与S60之间差异不显着,S60组添加晶体蛋氨酸后,其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S60相比有所提高,但与其无显着差异,且与S20、S30、S40、S50之间无显着差异,但还是显着低于S0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的趋势正好相反;当饲料中SBM替代水平由0%增加到20%时,乌苏里拟鲿的摄食率由3.22%提高到3.55%,而后随着替代比例进一步增加,摄食率逐渐降低,但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差异不显着;这一结果表明,豆粕可以替代乌苏里拟鲿饲料中40%鱼粉蛋白,并没有对乌苏里拟鲿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产生不利影响,此替代比例下。饲料中鱼粉和豆粕的含量分别为30%和28.4%。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着,而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肌肉水分逐渐升高,其中,S0组最低;全鱼、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其中,S0、S10、S20、S30、S40和S50组间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高于S60和S60+Met组(P<0.05),随着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全鱼、肌肉脂肪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S60和S60+Met组显着高于其它替代组(P<0.05),从本试验结果可知,乌苏里拟鲿的肥满度有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在组间差异不显着;在0~50%替代组,肝体比、脏体比指数差异不显着,但是当SBM替代鱼粉比例为S60%时,肝体比、脏体比指数显着升高(P<0.05),这表明高比例豆粕替代鱼粉会影响肝脏的形态。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显着(P<0.05)。当替代水平由0%升高到40%时,各实验组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着,50%,60%组的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P<0.05);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替代比例小于40%时,各实验组蛋白质消化率差异不显着,而50%和60%组显着降低(P<0.05),在本实验中,随着SBM替代比例由0%升高到60%,磷表观消化率由36.07%升高到66.50%。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氮、磷排泄的影响显着(P<0.05)。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增加,氮排泄逐渐升高,而氮的沉积率则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S20、S30、S40、S50和S60组的氮排泄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高于S0组和S10组(P<0.05);氮沉积率则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S0与S10、S20、S40和S50组间差异不显着,显着高于S30和S60组(P<0.05),60%组添加蛋氨酸后,显着提高氮沉积率,对氮排泄无显着影响,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增加,磷排泄显着降低,而磷的沉积率则表现出显着升高的趋势(P<0.05)。

聂琴[7](2013)在《饲料糖类物质对大菱鲆糖代谢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海水肉食性鱼类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糖类对大菱鲆糖代谢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3×4双因素实验设计,以初始质量为(8.06±0.08)g的大菱鲆幼鱼为对象,研究在饲料中添加3种糖源(葡萄糖、蔗糖和糊精)及4个水平(0、5%、15%和28%)对大菱鲆肝脏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K)、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和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糖添加量从0升高到15%时,大菱鲆的糖酵解酶GK和PK活性随饲料葡萄糖或糊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饲料中葡萄糖或糊精含量为28%时,GK和PK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三种糖源的4个添加水平对HK和PFK活性均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葡萄糖对大菱鲆糖异生途径的PEPCK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但饲料中葡萄糖添加量为5%时显着促进了FBPase活性(P <0.05),当葡萄糖添加量升高为15%或28%时,FBPase活性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糊精作为饲料糖源时抑制了大菱鲆肝脏FBPase和PEPCK的活性,而添加不同水平的蔗糖对FBPase和PEPCK活性的影响均不显着(P>0.05)。总的来说,从大菱鲆幼鱼肝脏糖代谢角度而言,饲料添加15%的葡萄糖或糊精时,可以有效促进大菱鲆肝脏糖酵解能力;较添加葡萄糖,糊精在促进大菱鲆肝脏糖酵解的同时对糖异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蔗糖作为饲料糖源时,仅在添加量为28%时显着促进糖酵解酶GK活性,糖酵解其他酶活性以及糖异生酶活性均不受蔗糖水平的显着影响。2.同时,我们利用RACE技术从大菱鲆肝脏中克隆得到了糖酵解关键酶葡萄糖激酶(GK)、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细胞质型和线粒体型,cPEPCK和mPEPCK)、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葡萄糖-6-磷酸酶(两种不同亚型,G6Pase1和G6Pase2)的cDNA序列全长。分析发现:(1)大菱鲆GK序列全长2226bp,开放阅读框1434bp,编码478aa(序列登录号NO.JX678944)。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有较高的相似性,与金头鲷(Sparus aurata)同源性最高,为94%。其主要功能位点(ATP结合位点、葡萄糖结合位点、N-连接糖基化位点等)的氨基酸残基与其他脊椎动物的一致。大菱鲆GK在肝脏、肾、肠、心脏、鳃、肌肉、脑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2)大菱鲆FBPase序列全长1314bp,开放阅读框共1014bp,编码337aa(序列登录号NO. KC184130)。其氨基酸序列与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相似度最高,为96%。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菱鲆的FBPase序列可能为肝脏型,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肾中的表达量次之,鳃中最低。在大菱鲆中是否存在也肌肉型的FBPase,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3)从大菱鲆肝脏中克隆得到的G6Pase1和G6Pase2两个序列的同源性为52%:G6Pase1序列全长1641bp,开放阅读框1083bp,编码360aa(序列登录号NO. KC184131);G6Pase2序列全长1357bp,开放阅读框1058bp,编码352a(a序列登录号NO. KC184132)。G6Pase两种亚型都主要在肝脏、肠、肾脏中表达,其中肝脏中G6Pase1的表达量约为G6Pase2基因表达量的2.6倍。根据系统进化结果并分析功能结构域发现,从大菱鲆肝脏中克隆得到的G6Pase1可能为G6Pase基本型,G6Pase2可能为其他亚型。(4)大菱鲆肝脏中存在两种构型的PEPCK,cPEPCK全长2833bp,开放阅读框从134-2008bp,编码624aa(序列登录号KC149517);mPEPCK全长3124bp,开放阅读框从137-2044bp,编码635aa(序列登录号KC149516)。大菱鲆的cPEPCK与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cPEPCK同源性最高,而mPEPCK与鲈鱼的mPEPCK同源性最高,在大菱鲆肝脏中的mPEPCK约占70%,而cPEPCK约为30%。大菱鲆的cPEPCK和mPEPCK氨基酸序列都同样具有和底物草酰乙酸结合的结构域、与GTP结合的激酶-1基序以及与Mg2+结合的激酶-2基序,由cPEPCK和mPEPCK氨基酸序列所反映的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菱鲆中存在的上述糖代谢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均是保守的,这一结果为研究大菱鲆糖代谢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法分析饲料糖源(葡萄糖、蔗糖和糊精)和糖水平(0、15%、28%)对大菱鲆肝脏糖代谢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饲料中糖显着促进了大菱鲆肝脏葡萄糖激酶(GK)的基因表达量,在葡萄糖添加量为15%时GK表达量与添加量为28%时无显着差异,但添加15%蔗糖或糊精时GK基因表达量都显着高于添加28%蔗糖或糊精时。(2)大菱鲆肝脏中线粒体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mPEPCK)基因的表达量不受饲料糖源和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细胞质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PEPCK)基因的表达量不受饲料中添加葡萄糖和蔗糖的影响(P>0.05),饲料添加糊精显着抑制了cPEPCK的表达(P <0.05)。(3)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基因的表达量不受饲料中添加葡萄糖和蔗糖的影响(P>0.05);饲料添加糊精显着抑制了FBPase基因的表达(P <0.05)。(4)大菱鲆肝脏中存在两种亚型的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其中饲料中糖类对G6Pase1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糊精对G6Pase2表达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28%葡萄糖组的G6Pase2表达量显着低于添加15%时(P <0.05),15%蔗糖组的G6Pase2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菱鲆中饲料添加葡萄糖对GK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都显着高于添加糊精,大菱鲆GK活性和基因表达都受到饲料糖类的一致调控;在本实验条件下,糊精对大菱鲆肝脏糖异生酶(FBPase、cPEPCK)的基因表达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对G6Pase的两种亚型都无影响;添加葡萄糖或蔗糖都对上述酶的基因表达无影响;大菱鲆肝脏mPEPCK的表达不受饲料糖的影响,为组成型表达。

段彪,刘鸿艳[8](2010)在《细鳞裂腹鱼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细鳞裂腹鱼的5种组织(心脏、肝、脾、肌肉、脑)进行了5种同工酶(ADH、LDH、MDH、MEP、POD)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细鳞裂腹鱼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ADH同工酶表达为3条酶带,肝脏的Adh-A2为优势表达带;LDH同工酶在组织中表达为5条酶带,Ldh-B4在心脏中优势表达,Ldh-A4在肌肉中优势表达;MDH同工酶共有4条酶带,脾脏活性最强;测到的MEP共有4条酶带,脑只表达不明显的2条酶带(Mep2、Mep3),活性均较低;POD同工酶在心脏中出现2条酶带,其他组织均表达为1条酶带,在心脏和脾脏中优势表达.

张建明[9](2010)在《不同湖泊瓦氏雅罗鱼血液指标和同工酶的研究》文中认为瓦氏雅罗鱼为达里诺尔湖的主产经济鱼类,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本文主要对生活于半咸水水域(达里诺尔湖)和淡水水域(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的血液生化指标、Na+,K+—ATP酶活性、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探索瓦氏雅罗鱼耐盐碱机理做基础性的研究,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的引种、放流和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的研究:(1)第一部分的试验主要研究了瓦氏雅罗鱼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结果得出:两种水域中瓦氏雅罗鱼的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磷酸根离子、尿酸、钾、氯、钠、钙、镁、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差异极显着(P<0.01);总蛋白差异不显着(P>0.05)。(2)第二部分的试验主要研究了瓦氏雅罗鱼的Na+,K+—ATP酶活性,研究结果得出: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的Na+,K+—ATP酶活性显着高于岗更湖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Na+,K+—ATP酶活性,而两湖中瓦氏雅罗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Na+,K+—ATP酶活性差异不显着;同时试验结果也表明同一水域中瓦氏雅罗鱼的鳃丝组织的Na+,K+—ATP酶活性显着高于肌肉和肝脏组织的Na+,K+—ATP酶活性。(3)第三部分的试验主要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两种水域中瓦氏雅罗鱼的骨骼肌、肝脏、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研究结果得出:两湖中瓦氏雅罗鱼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等同工酶酶带和酶的活性均有差异性,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差异不显着。

罗土炎,饶小珍,林岗,饶秋华,黄敏敏,龚晖[10](2009)在《4种鳗鲡同工酶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澳洲鳗鲡(A.australis)、欧洲鳗鲡(A.anguilla)和美洲鳗鲡(A.rostrata)成体为试验材料,应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4种鳗鲡的眼球、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5种组织的8种同工酶(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脱氢酶GC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醇脱氢酶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氨酸脱氢酶G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DH在5种组织中均没有表达,7种同工酶(EST、LDH、MDH、GCDH、G6PD、ADH、SOD)在4种鳗鲡均表现出很强的组织特异性。4种鳗鲡的同工酶谱表型非常相似,在同一组织中同工酶的存在位点、表达形态、活性等方面是类似的,但也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性。应用酶谱差异指数D对4种鳗鲡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日本鳗鲡和澳洲鳗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与4种鳗鲡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相吻合。

二、军曹鱼不同组织5种同工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曹鱼不同组织5种同工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饲料中添加糖酶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糖代谢及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不同食性鱼类对糖利用的研究
    1.2 外源酶调控的研究进展
    1.3 鱼类GLUT2的表达调控
    1.4 鱼类机体的糖代谢机制
    1.5 鱼类肠道菌群与糖代谢
    1.6 养殖对象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卵形鲳鲹GLUT2基因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设计
        2.1.2 RNA提取和基因克隆
        2.1.3 荧光定量PCR
        2.1.4 数据分析
    2.2 实验结果
        2.2.1 核心片段
        2.2.2 卵形鲳鲹GLUT2 c DNA全长及序列分析
        2.2.3 GLUT2蛋白跨膜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
        2.2.4 卵形鲳鲹GLUT2基因同源性分析
        2.2.5 GLUT2系统进化树分析
        2.2.6 卵形鲳鲹GLUT2组织分布
    2.3 讨论
    2.4 小结
3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糖代谢及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设计及管理
        3.1.2 样本采集及测定分析
        3.1.3 糖代谢相关指标及消化酶指标测定
        3.1.4 组织提取总RNA及荧光定量PCR
        3.1.5 16sV3-V4区测序分析
        3.1.6 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
    3.2 实验结果
        3.2.1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2.2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3.2.3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血清生化的影响
        3.2.4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肝脏糖代谢指标的影响
        3.2.5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肠道消化酶指标的影响
        3.2.6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GLUT2m RNA表达及肝、肌糖原变化的影响
        3.2.7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3.2.8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
        3.2.9 高糖饲料中添加糖酶对卵形鲳鲹幼鱼肠道菌群门水平相对丰度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糖代谢及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设计及管理
        4.1.2 样本采集及测定分析
        4.1.3 糖代谢相关指标及消化酶指标测定
        4.1.4 GLUT2m RNA表达分析
        4.1.5 16sV3-V4区测序分析
        4.1.6 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4.2.2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常规成分的影响
        4.2.3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血清生化的影响
        4.2.4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糖代谢指标及肝、肌糖原的影响
        4.2.5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肝脏和肠道的GLUT2mRNA表达的影响
        4.2.6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4.2.7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4.2.8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
        4.2.9 不同糖脂比饲料中添加糖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肠道菌群门水平相对丰度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5 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的生长性能,糖代谢及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设计及管理
        5.1.2 样本采集及测定分析
        5.1.3 糖代谢相关指标及消化酶指标测定
        5.1.4 GLUT2m RNA表达分析
        5.1.5 16sV3-V4区测序分析
        5.1.6 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
    5.2 实验结果
        5.2.1 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5.2.2 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常规体成分的影响
        5.2.3 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2.4 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糖代谢指标及肝、肌糖原的影响
        5.2.5 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肝脏和肠道GLUT2m RNA表达的影响
        5.2.6 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5.2.7 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
        5.2.8 不同糖水平饲料中添加糖酶对草鱼肠道菌群门水平相对丰度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6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2)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物理和免疫屏障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肠道的形态结构与屏障功能
        1.1.1 肠道的形态结构
        1.1.2 肠道屏障功能
    1.2 精氨酸的研究进展
        1.2.1 精氨酸的转运
        1.2.2 精氨酸的分解代谢
    1.3 精氨酸对肠道的保护作用
        1.3.1 精氨酸对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1.3.2 精氨酸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珍珠龙胆石斑鱼CAT1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2.1.3 CAT1 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
        2.1.4 序列生物学分析
        2.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T1 的组织分布表达
        2.1.6 统计分析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珍珠龙胆石斑鱼CAT1基因的序列分析
        2.2.2 CAT1氨基酸序列蛋白跨膜结构域和三级结构的预测
        2.2.3 CAT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2.2.4 珍珠龙胆石斑鱼CAT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2.3 讨论
    2.4 小结
3 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及肠道免疫屏障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设计、用鱼及养殖管理
        3.1.2 样品采集和攻毒
        3.1.3 生长指标分析
        3.1.4 饲料和全鱼常规成分分析
        3.1.5 饲料与肌肉氨基酸检测
        3.1.6 肠道抗氧化酶指标、TNOS、iNOS及 NO的检测
        3.1.7 肠道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3.1.8 统计分析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饲料精氨酸对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成分及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2.2 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抗氧化指标和TNOS、i NOS、NO的影响
        3.2.3 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免疫基因的表达
        3.2.4 攻毒后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免疫基因的表达
    3.3 讨论
    3.4 小结
4 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形态及肠道物理屏障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样品采集
        4.1.1 测定方法
        4.1.2 统计分析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形态的影响
        4.2.2 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细胞凋亡、凋亡基因及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4.2.3 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转运载体CAT1和b0+基因表达的影响
        4.2.4 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PI3K/Akt/TOR通路及claudin3 蛋白表达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茶多酚对草鱼生长、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肝脏转录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文献综述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试验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养殖系统
        1.1.3 试验饲料
    1.2 养殖试验方法
        1.2.1 饲养管理
        1.2.2 样品采集
        1.2.3 生化成分分析
        1.2.4 碳水化合物代谢指标测定
        1.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3 转录组测序分析方法
        1.3.1 RNA样本检测
        1.3.2 转录组测序的文库制备
        1.3.3 聚类和测序
        1.3.4 mRNA的数据分析
    1.4 碳水化合物代谢KEGG通路分析
        1.4.1 碳水化合物代谢KEGG通路富集
        1.4.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多酚对草鱼生长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指标影响
        2.1.1 茶多酚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2.1.2 茶多酚对全鱼生化成分的影响
        2.1.3 茶多酚对草鱼碳水化合物代谢酶的影响
        2.1.4 茶多酚对胰岛素、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影响
    2.2 茶多酚对草鱼肝脏转录影响
        2.2.1 mRNA文库概述
        2.2.2 基因表达差异性
        2.2.3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2.2.4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2.3 茶多酚对草鱼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的影响
        2.3.1 胰岛素信号通路
        2.3.2 淀粉与蔗糖代谢通路
        2.3.3 糖酵解通路
        2.3.4 磷酸戊糖通路
        2.3.5 茶多酚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影响
3 讨论
    3.1 茶多酚对草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3.2 茶多酚对草鱼肝脏转录的影响
    3.3 茶多酚对草鱼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我国鲟鱼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鲟鱼养殖现状
        2、存在的问题
        3、贵州省鲟鱼养殖情况简介
    第二节 主要饼粕类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现状
        1、鱼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2、寻找鱼粉替代蛋白源的意义
        3、豆粕、棉粕和菜粕替代鱼粉对鱼类的影响研究进展
    第三节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及养殖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饲料利用的影响
        2.3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消化能力的影响
        2.4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肌肉营养组成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饲料利用的影响
        3.3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消化能力的影响
        3.4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肌肉营养组成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
第三章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排氨率、耗氧率及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及养殖管理
        1.3 排氨率、耗氧率测定
        1.4 样品采集和酶活性测定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排氨率、耗氧率的影响
        2.2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肝脏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排氨率、耗氧率的影响
        3.2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肝脏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免疫指标和HSP70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及养殖管理
        1.3 样品采集和酶活测定
        1.4 HSP70全序列
        1.5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HSP70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LSZ、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2.2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2.3 HSP70 cDNA全长序列
        2.4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肠道和肝脏HSP70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LSZ、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3.2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3.3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肝脏和肠道HSP70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第五章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肠道及肝脏组织学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及养殖管理
        1.3 仪器和试剂
        1.4 样品采集
        1.5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肠道组织学影响
        2.2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肝脏组织学影响
    3 讨论
        3.1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肠道组织学的影响
        3.2 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关键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不同食性鱼类对糖利用的研究进展
    1.2 鱼体内的糖代谢途径
    1.3 鱼类糖代谢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1.3.1 糖酵解酶
        1.3.1.1 葡萄糖激酶
        1.3.1.2 丙酮酸激酶
        1.3.2 糖异生酶
        1.3.2.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4 三种不同食性鱼类研究简介
        1.4.1 罗非鱼
        1.4.2 卵形鲳鲹
        1.4.3 军曹鱼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2 三种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关键酶GK、PK和PEPCK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2.1 材料
        2.1.1 实验用鱼
        2.1.2 质粒和受体菌
        2.1.3 实验仪器设备
        2.1.4 主要试剂
        2.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2.1.6 生物信息学分析所用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样品采集
        2.2.2 总RNA的提取
        2.2.3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2.4 DH5α感受态的制备
        2.2.5 卵形鲳鲹GK、PK、PEPCK基因的RACE克隆
        2.2.6 军曹鱼 GK、PK 基因的 RACE 克隆
    2.3 结果和分析
        2.3.1 总RNA分离
        2.3.2 GK克隆结果与序列分析
        2.3.3 PK克隆结果与序列分析
        2.3.4 PEPCK克隆结果和序列分析
    2.4 讨论
3 饲料糖水平和不同营养状态对不同食性鱼类肝脏GK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鱼及饲养管理
        3.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3 样品采集
        3.1.4 荧光定量PCR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和分析
        3.2.1 不同饲料糖水平对GK基因表达的影响
        3.2.2 不同营养状态对GK基因表达的影响
        3.2.3 不同饲料糖水平对GK活性的影响
        3.2.4 不同营养状态对GK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三种不同食性海水鱼类GK基因表达讨论
        3.3.2 三种不同食性海水鱼类GK活性讨论
4 饲料糖水平和营养状态对不同食性鱼类肝脏PK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鱼及饲养管理
        4.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4.1.3 样品采集
        4.1.4 荧光定量PCR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和分析
        4.2.1 不同饲料糖水平对PK基因表达的影响
        4.2.2 不同营养状态对PK基因表达的影响
        4.2.3 不同饲料糖水平对PK活性的影响
        4.2.4 不同营养状态对PK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三种不同食性海水鱼类PK基因表达讨论
        4.3.2 三种不同食性海水鱼类PK活性的讨论
5 饲料糖水平和不同营养状态对不同食性鱼类肝脏PEPCK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鱼及饲养管理
        5.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5.1.3 样品采集
        5.1.4 荧光定量PCR
        5.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和分析
        5.2.1 不同饲料糖水平对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
        5.2.2 不同营养状态对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
        5.2.3 不同饲料糖水平对PEPCK活性的影响
        5.2.4 不同营养状态对PEPCK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三种不同食性海水鱼类PEPCK基因表达讨论
        5.3.2 三种不同食性海水鱼类PEPCK酶活性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品质评价、适宜蛋白能量水平和氨基酸需要量及对豆粕的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乌苏里拟鲿简介
        1.1.1 乌苏里拟鲿
        1.1.2 乌苏里拟鲿的生物学特征
        1.1.3 乌苏里拟鲿的研究概况
    1.2 鱼类营养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1.2.1 鱼类营养综合评价指标
        1.2.2 营养评价方法
        1.2.3 影响鱼类营养价值的因素
    1.3 鱼类的营养研究概况
        1.3.1 鱼类蛋白质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1.3.2 鱼类脂肪及脂肪酸研究概况
        1.3.3 鱼类蛋白质能量比的研究进展
        1.3.4 鱼类氨基酸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
    1.4 动植物蛋白源替代水产饲料中鱼粉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进展
        1.4.2 动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乌苏里拟鲿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2.1.1 试验材料
        2.1.2 样品处理
        2.1.3 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2.1.4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2.1.5 统计分析
    2.2 乌苏里拟鲿稚鱼对适宜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2.2.1 饲料配方组成及饲料制备
        2.2.2 试验鱼的饲养管理
        2.2.3 样品收集
        2.2.4 分析方法
        2.2.5 计算公式以及统计分析
    2.3 乌苏里拟鲿赖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2.3.1 饲料配方组成及饲料制备
        2.3.2 试验鱼的饲养管理
        2.3.3 样品收集
        2.3.4 分析方法
        2.3.5 计算公式以及统计分析
    2.4 乌苏里拟鲿蛋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2.4.1 饲料配方组成及饲料制备
        2.4.2 试验鱼的饲养管理
        2.4.3 样品收集
        2.4.4 分析方法
        2.4.5 计算公式以及统计分析
    2.5 乌苏里拟鲿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研究
        2.5.1 饲料配方组成及饲料制备
        2.5.2 试验鱼的饲养管理
        2.5.3 样品收集
        2.5.4 消化率测定方法
        2.5.5 分析方法
        2.5.6 计算公式以及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乌苏里拟鲿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3.1.1 常规营养成分
        3.1.2 氨基酸组成分析及品质评价
        3.1.3 脂肪酸组成分析
    3.2 蛋白和能量比对乌苏里拟鲿生长性能等的影响
        3.2.1 蛋白和能量比对乌苏里拟鲿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3.2.2 蛋白和能量比对乌苏里拟鲿体成分的影响
    3.3 乌苏里拟鲿对赖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3.3.1 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对乌苏里拟鲿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3.3.2 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对乌苏里拟鲿体成分的影响
        3.3.3 饲料中赖氨酸对乌苏里拟鲿肥满度、肝体比和内脏比的影响
        3.3.4 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乌苏里拟鲿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4 乌苏里拟鲿对蛋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3.4.1 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乌苏里拟鲿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3.4.2 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乌苏里拟鲿体成分的影响
        3.4.3 饲料中蛋氨酸对乌苏里拟鲿肥满度、肝体比和内脏比的影响
        3.4.4 饲料中蛋氨酸水平对乌苏里拟鲿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5 乌苏里拟鲿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研究
        3.5.1 豆粕替代鱼粉对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3.5.2 豆粕替代鱼粉对体组成的影响
        3.5.3 豆粕替代鱼粉对形态指数的影响
        3.5.4 豆粕替代鱼粉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5.5 豆粕替代鱼粉对氮、磷代谢的影响
4 讨论
    4.1 乌苏里拟鲿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4.1.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4.1.2 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品质的评价
        4.1.3 脂肪酸组成分析
    4.2 乌苏里拟鲿稚鱼对适宜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4.2.1. 蛋白和能量比对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4.2.2 蛋白和能量比对体成分的影响
        4.2.3 蛋白和能量比对肥满度、肝体比的影响
    4.3 乌苏里拟鲿对饲料中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4.3.1 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对乌苏里拟鲿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4.3.2 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对乌苏里拟鲿体成分的影响
        4.3.3 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乌苏里拟鲿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4.4 乌苏里拟鲿对饲料中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4.4.1 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乌苏里拟鲿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4.4.2 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乌苏里拟鲿体成分的影响
        4.4.3 饲料中蛋氨酸水平对乌苏里拟鲿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4.5 乌苏里拟鲿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研究
        4.5.1 豆粕替代鱼粉对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4.5.2 豆粕替代鱼粉对形态指数和体组成的影响
        4.5.3 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5.4 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氮、磷代谢的影响
        4.5.5 成本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饲料糖类物质对大菱鲆糖代谢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脊椎动物中糖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2 糖酵解途径的研究进展
        2.1 葡萄糖激酶(GK)
        2.2 6-磷酸果糖激酶(PFK)
        2.3 丙酮酸激酶(PK)
    3 糖异生途径的研究进展
        3.1 果糖-1, 6-二磷酸酶(FBPase)
        3.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
        3.3 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
    4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4.1 研究的目的
        4.2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饲料中糖对大菱鲆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饲料配方与制作
        2.2 养殖过程与管理
        2.3 样品收集与分析
        2.4 计算及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饲料中糖对大菱鲆肝脏中糖酵解酶活性的影响
        3.2 饲料中糖对大菱鲆肝脏中糖异生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饲料中糖对大菱鲆糖酵解酶活性的影响
        4.2 饲料中糖对大菱鲆糖异生酶活性的影响
        4.3 小结
    附表和图
第三章 大菱鲆糖代谢酶的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总 RNA 的提取
        2.3 肝脏 cDNA 第一链合成
        2.4 GK 基因全长的克隆
        2.5 FBPase 基因全长的克隆
        2.6 G6Pase 基因全长的克隆
        2.7 PEPCK 基因全长的克隆
        2.8 大菱鲆 4 种糖代谢酶的基因全长序列分析
        2.9 大菱鲆 4 种糖代谢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3 结果
        3.1 GK 基因全长序列的分析
        3.2 FBPase 基因全长序列的分析
        3.3 G6Pase 基因全长序列的分析
        3.4 PEPCK 基因全长序列的分析
        3.5 大菱鲆的 4 种糖代谢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4 讨论
        4.1 GK 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比较
        4.2 FBPase 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比较
        4.3 G6Pase 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比较
        4.4 PEPCK 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比较
        4.5 小结
    附表和图
第四章 饲料糖对大菱鲆糖代谢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饲料配方与制作
        2.2 养殖过程与管理
        2.3 样品收集与分析
        2.4 计算及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饲料中糖对大菱鲆肝脏中糖酵解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2 饲料中糖对大菱鲆肝脏中糖异生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饲料中糖对大菱鲆肝脏中糖酵解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2 饲料中糖对大菱鲆肝脏中糖异生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3 小结
    附表和图
全文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已发表和拟发表的论文

(8)细鳞裂腹鱼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乙醇脱氢酶ADH
    2.2 乳酸脱氢酶LDH
    2.3 苹果酸脱氢酶MDH
    2.4 苹果酸酶MEP
    2.5 过氧化物酶POD
3 分析与讨论
    3.1 ADH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分析
    3.2 LDH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分析
    3.3 MDH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分析
    3.4 MEP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分析
    3.5 POD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分析

(9)不同湖泊瓦氏雅罗鱼血液指标和同工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盐碱胁迫的研究意义
    1.2 盐碱胁迫对鱼类的影响
    1.3 鱼类的盐碱调节机制
    1.4 鱼类血液指标的研究意义
        1.4.1 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意义
        1.4.2 盐度对鱼类血液指标的影响
    1.5 NA~+,K~+—ATP 酶的研究意义
        1.5.1 盐度对 NA~+,K~+—ATP 酶活性的影响
        1.5.2 PH 值对 NA~+,K~+—ATP 酶活性的影响
    1.6 同工酶研究意义
        1.6.1 同工酶及同工酶的研究意义
        1.6.2 同工酶分析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
    1.7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概况
        1.7.1 达里诺尔湖概况
        1.7.2 岗更湖概况
        1.7.3 水质划分标准
        1.7.4 达里诺尔湖的水质状况
        1.7.5 岗更湖的水质状况
    1.8 瓦氏雅罗鱼的生态生物学及研究现状
        1.8.1 瓦氏雅罗鱼的分类学地位
        1.8.2 瓦氏雅罗鱼的生态生物学
    1.9 研究瓦氏雅罗鱼的目的与意义
2 试验研究
    2.1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试验一)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小结
    2.2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 NA~+,K~+—ATP 酶活性的研究(试验二)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小结
    2.3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同工酶的研究(试验三)
        2.3.1 材料
        2.3.2 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3.4 小结
3 讨论
    3.1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3.2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 NA~+,K~+—ATP 酶活性的研究
    3.3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同工酶的研究
        3.3.1 四种同工酶的生理意义
        3.3.2 同工酶表达的差异
4 结论
5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4种鳗鲡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样品制备
    1.3电泳与染色
    1.4结果记录
2结果与分析
    2.1酶谱分析
3讨论
    3.1 4种鳗鲡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
    3.2 4种鳗鲡同工酶的差异及亲缘关系的探讨

四、军曹鱼不同组织5种同工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饲料中添加糖酶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糖代谢及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D]. 申建飞.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2]饲料精氨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物理和免疫屏障的影响机制[D]. 崔晓.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3]茶多酚对草鱼生长、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肝脏转录组影响[D]. 岳鼎鼎.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混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杂交鲟幼鱼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D]. 宋娇. 贵州大学, 2016(03)
  • [5]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关键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比较研究[D]. 李淑云. 广东海洋大学, 2015(01)
  • [6]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品质评价、适宜蛋白能量水平和氨基酸需要量及对豆粕的利用研究[D]. 王裕玉. 东北农业大学, 2013(05)
  • [7]饲料糖类物质对大菱鲆糖代谢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D]. 聂琴.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8]细鳞裂腹鱼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J]. 段彪,刘鸿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9]不同湖泊瓦氏雅罗鱼血液指标和同工酶的研究[D]. 张建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2)
  • [10]4种鳗鲡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 罗土炎,饶小珍,林岗,饶秋华,黄敏敏,龚晖. 福建农业学报, 2009(05)

标签:;  ;  ;  ;  ;  

军曹鱼不同组织中五种同工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