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渠截流水文监测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明渠截流水文监测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一、明渠截流水文监测中的高新技术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琼方,闫金波,伍勇,田苏茂[1](2020)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水文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述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期间采用的水文监测技术手段,通过无人立尺测量及集电子浮标、侧扫雷达、无人机携载电波流速仪等组成的流速矢量场应急监测系统应用,结合水文预报、龙口水动力数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截流全过程截流河段各水文要素的变化特征及规律,为截流施工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水文数据支撑,也为今后类似的截流设计优化、截流施工管理及应急水文监测等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伍勇,田苏茂[2](2020)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水文多因素变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全面了解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期间的水文情势,摸清水文因子变化规律,通过连续动态监测河段水文水力学资料,及时发布可靠水文信息,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分析了测区各时段水位、比降、断面流量、戗堤口门宽、流场、龙口形态等水文因子变化,不仅了解到在水文监测中站网和流量断面随施工进度调整的重要性,且探讨了分流比、龙口流速与水位落差及口门宽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和区域特殊性,提出了利用特殊情况下采用高新技术施测龙口水面流速手段及修正最大流速方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戴润泉[3](2019)在《长江水文三阶段实践及新时代发展思考》文中指出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水文发展的三个阶段,通过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长江水文在服务防汛测报、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总结经验,并根据新时代对长江水文的新要求,提出了下一步长江水文发展的展望。

梁贵生,谢永勇,宁鑫[4](2018)在《ADCP在黄河游荡型河道截流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瑞谱型相控阵声学多普勒剖面仪是一款新型的走航式流量测量仪器,其在工作过程中可同步测量水深和流速,具有体积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安装使用便捷的特点,适用于不同水深和水流条件。在黄河宁夏四排口游荡型河道沙质河床裁弯取直工程截流施工期间,利用该仪器开展了龙口断面进占合龙、上下游河势变化和引河内流速、流量、断面等要素的水文监测及资料分析,为实现黄河宁夏四排口河段成功截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监测成果满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需求,积累了在游荡型河道沙质河床上截流期水文监测的经验。

孙志禹,陈先明,朱红兵[5](2017)在《三峡工程截流技术》文中指出三峡工程建设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的施工导流方案,大江截流最大水深60 m、实测最大流量11600 m3 s-1大,河床深厚覆盖层达20 m,截流过程潜在堤头坍塌风险;明渠截流最大设计流量10300 m3 s-1、落差4.11 m、龙口流速7 m s-1、水深20 m,明渠基面平整光滑、不利抛投料稳定,截流进占抛投强度11.46万立方米/日;大江截流和明渠截流均需兼顾施工期通航要求.大江截流采用"预平抛垫底,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进占"的截流方案;导流明渠截流采用"垫底加糙、双戗立堵、上游双向进占、下游单向进占"的方案.大江截流和明渠截流的综合困难程度乃世界截流史所罕见,两次截流的成功实施,标志中国河道截流技术跻身世界领先地位.

赵璇[6](2015)在《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煤矿水害事故频繁,使得研制开发高性能矿井水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矿井水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主要用于监测矿井地面附近的湖泊、池塘、水库、地面河流水量变化情况以及监测井下各处的排水情况、出水情况、水温情况。依据地面各处水位变化情况、矿井下各处汇聚水量的异常以及与矿井开采煤层的电法勘探数据相结合来预警水害的发生。本课题首先对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在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在全面认识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开发意义以及相关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其进行需求分析,基于所得结论,提出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以及上位机设计方案,进而确定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本文首先综合利用GSM短消息业务以及GPRS技术完成上位机与下位机的信息传输,同时完成系统所需工具及相关技术的选择;然后利用B/S三层架构,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开发技术,同时采用.NET平台里的ADO.NET进行数据库访问,最后应用基于Java语言的JSP技术,从而完成矿井水文监测系统上位机部分的搭建。本文对矿井水害预警方法进行了研究,把矿井水文地质参数的实时监测数据和矿井开采煤层的电法勘探数据相结合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预警分析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协同变化的局部极值和时序局部变异极值的预警极值搜索算法,并结合预警决策规则,建立数学模型,实现了预警功能。该矿井水文监测系统是一个集接收、汇总、统计、分析于一体的平台,同时具有动态实时监测、报警数据查询、历史数据查询、日志查询、曲线分析、时段统计、测点管理等一系列功能,操作界面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经研究与测试得知,该系统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准确性较高,实时监测功能不仅减少了安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免了许多矿井下方水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赵青[7](2015)在《导流明渠截流中双频水深测量技术在某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国内某些水利工程中的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截流流速大、落差高等特点,明渠内的紊乱流态及众多影响因素使常规水文测量技术无法实现准确测量,直接影响截流工程施工质量。针对这一现状,在整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双频水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表明,双频水深测量技术能够改变回波质量,提高测量正确率。

丁中海[8](2013)在《基于五律协同原理的江苏太湖水污染治理研究》文中提出太湖是国家水污染重点治理的“三湖”之首,也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2007-2012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第一阶段治理任务己经完成,虽然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得到全面推进,但太湖流域水质没有根本性好转,水华依然频发,生态系统恢复缓慢。为了更好地推进第二阶段(2013至2020年)的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本文从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五律解析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技术应用等对太湖流域水污染负荷产生、控制和削减的影响,探讨太湖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对水污染负荷承载的响应,以明晰太湖水污染久治难清的关键瓶颈;运用五律协同系统综合方法,以社会管理难易程度、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目标可达性为重点,面向太湖治理的国家目标,系统分析现行控源减排、调水引排途径的协同性,简要判断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五律协同性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构建优化的太湖水污染治理系统方案,以加快实现太湖变清。论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太湖水污染是社会、经济、技术、自然和环境五类规律联合作用的结果,太湖水质改善与生态恢复瓶颈主要包括:入湖污染负荷长期大于太湖的纳污能力,导致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削弱了流域环境承载力;人口的聚集与城镇化促使社会生活成为太湖水污染负荷的首要来源,水环境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部门和区域协调等问题制约了工程技术措施治污能力的有效、稳定发挥;流域经济正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造纸、纺织、石化等行业对流域水环境造成的压力最大,但水环境压力随经济发展上升趋势己有所减缓,发达的经济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充足的资金来源;廉价的深度处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尚不能全面覆盖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所有领域,现有成熟技术的系统集成与优化是当前太湖治理的重要技术方向。2、控源减排是根治太湖水污染的治本之道。现行的控源减排途径基于当前流域社会管理体系和经济条件,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实现太湖水变清目标总体协同,应作为今后治太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现阶段大范围深度处理不具有经济可行性,无法低成本、高效率地稳定实现所有行业、所有部门的高标准达标排放;即便所有污染源都能达标排放,由于流域污水量极大,加上难以控制的面源和内源污染,其污染负荷依然超过太湖的纳污能力;达标排放的尾水如何实现其污染物对太湖流域敏感水体的“零排放”,亟待寻求出路。3、江苏省太湖流域引排工程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五律协同度,工程的自然、技术条件成熟,经济成本可承受,社会管理和环境容量改善方面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和协作予以解决,充分发挥工程“以清释污、以丰补枯、以动治静、改善水质”的作用。4、现行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途径强调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总体上是五律协同的,但协同度不够高,难以短时间内实现太湖变清。主要问题在于,以当前和未来较短一段时期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达标尾水依然带入大量污染负荷,需要寻求经济技术可行的过渡性控制措施。5、为了尽快实现太湖变清的国家目标,在继续实施“总体方案”既定策略的同时,建议对现阶段控源减排后依然对流域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尾水进行归槽导流、湿地净化,形成“控源减排、尾水归槽、湿地净化”的系统方案,为控源减排深度治理等太湖水污染治本之道争取宝贵的缓冲时间。

代水平,李云中,叶德旭[9](2012)在《高新技术在三峡水文勘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天然时期的长江三峡河道,到葛洲坝、三峡大坝形成的库区、坝区、两坝间和坝下游河段,水文、河道条件复杂多变,迫使水文勘测必须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也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自20世纪70年代起,先后引进了数十种新设备、新技术,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及应用,为长江上第一座大坝——葛洲坝和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的设计、施工、监理、调度及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水文数据与成果。

杨世林,李智[10](2009)在《溪洛渡水电站截流中的水文监测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截流是水电站工程建设施工的关键工程,而水文监测成果是截流重要的基础信息。溪洛渡水电站截流水文监测,有传统的方法,更突出了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这些监测技术的成功实践,既为本次截流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帮助,也为以后在类似河流上开展监测贡献了有益的经验。

二、明渠截流水文监测中的高新技术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明渠截流水文监测中的高新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大藤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水文多因素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及监测概况
2 水位落差及比降变化
3 流量变化
    3.1 分流量及相关性
    3.2 导流比与龙口宽关系
    3.3 龙口流量系数验证
4 测区流速分布
5 最大流速及相关性
6 结论

(3)长江水文三阶段实践及新时代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长江水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1 迅速发展阶段
    1.2 曲折前进阶段
    1.3 全面发展提高阶段
    1.4 持续探索发展之路
2 改革开放40年长江水文工作回顾
    2.1 当好防汛“耳目”和“参谋”
    2.2 积极做好水文基础工作
    2.3 积极服务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
    2.4 服务长江河道治理
    2.5 扎实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
    2.6 不断提高应急工作能力
    2.7 破解自身发展难题
3 长江水文新时代发展展望
    3.1 新时代对长江水文的新要求
        (1) 服务流域综合管理
        (2) 服务流域防汛抗旱
        (3) 服务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3.2 长江水文的优势和短板
    3.3 需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4)ADCP在黄河游荡型河道截流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瑞谱相控阵ADCP原理
2 ADCP在截流工程中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2.2 应用与实践
        2.2.1 断面形状变化监测
        2.2.2 断面流量变化
        2.2.3 截流河段水下地形测量
3 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5)三峡工程截流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
3 大江截流
    3.1 工程难点与施工特点
    3.2 截流方案
    3.3 截流准备
    3.4 截流实施
4 导流明渠截流
    4.1 工程难点与施工特点
    4.2 截流方案
    4.3 截流准备
    4.4 截流实施
5 三峡工程截流施工的技术突破
    5.1 深水截流技术
    5.2 双戗堤截流技术
    5.3 截流期通航
    5.4 全方位截流综合保障服务技术体系
    5.5 截流施工组织
6 结束语

(6)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1.4 本文主要内容
2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1 数据编码方案的应用
    2.2 矿井水害预警方法理论
    2.3 多线程技术
        2.3.1 多线程技术
        2.3.2 多线程技术在水文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2.4 JSP技术
    2.5 数据传输技术
        2.5.1 GSM通信技术
        2.5.2 GPRS技术
    2.6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2.6.1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2.6.2 B/S架构模式的选择
    2.7 数据库开发技术
        2.7.1 数据模型分析
        2.7.2 SQL SERVER2008数据库
    2.8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3.1 矿井水文监测现状
    3.2 系统需求分析
    3.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矿井水文监测系统部分功能详细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和要求
    4.2 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1 数据采集模块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4.2.2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4.2.3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4.2.4 预警专家系统设计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后台数据库总体设计
        4.3.2 矿井配置数据库组织结构
        4.3.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4 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4.4.1 网络安全
        4.4.2 数据库级安全控制
        4.4.3 系统权限控制
        4.4.4 数据存储安全
    4.5 基于ADO数据访问技术的设计
    4.6 系统的维护管理
        4.6.1 数据库备份数据
        4.6.2 数据库恢复数据
    4.7 本章小结
5 上位机监测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用户信息管理功能
    5.2 系统界面实现与测试
    5.3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5.3.1 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5.3.2 数据处理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5.3.3 预警专家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3.4 基于GSM的异常信息发布的实现与测试
        5.3.5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5.4 报表打印功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五律协同原理的江苏太湖水污染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江苏省太湖流域概况
        1.1.2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1.1.3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历程
    1.2 国内外湖泊水污染治理研究综述
        1.2.1 典型国家水污染治理模式
        1.2.2 典型湖泊的水污染治理途径
        1.2.3 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措施
        1.2.4 我国湖泊污染状况
        1.2.5 我国湖泊治理模式
        1.2.6 江苏水系污染控制研究与实践
    1.3 五律协同原理与方法
        1.3.1 五类规律
        1.3.2 五律协同原理
        1.3.3 五律解析系统分析方法
        1.3.4 五律协同系统综合方法
    1.4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污染五律解析
    2.1 社会解析
        2.1.1 人口发展与水污染
        2.1.2 流域管理与水污染
        2.1.3 公众参与和水环境
        2.1.4 分析与总结
    2.2 经济解析
        2.2.1 经济发展特征
        2.2.2 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物排放
        2.2.3 经济发展与水污染治理
        2.2.4 分析与总结
    2.3 技术解析
        2.3.1 控源减排技术
        2.3.2 水环境整治技术
        2.3.3 调水引排技术
        2.3.4 监测和预警技术
        2.3.5 分析与总结
    2.4 自然及环境解析
        2.4.1 平原水网,浅水碟形湖泊,吞吐性差,水力停留时间长
        2.4.2 良好的生态条件赋予流域较强的自然净化与生态恢复潜力
        2.4.3 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超过水环境承载力
        2.4.4 水质虽有改善,但依然超标严重,TN、TP成为主要限制因子
        2.4.5 富营养化形势依然严峻,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
        2.4.6 分析与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污染治理途径五律协同分析
    3.1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体系与途径概述
    3.2 控源减排途径的五律协同分析
        3.2.1 重点工业源治理工程协同分析
        3.2.2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协同分析
        3.2.3 农业源治理工程协同性分析
        3.2.4 控源减排途径协同性分析
    3.3 引排工程五律协同分析
        3.3.1 引排工程五律解析
        3.3.2 引排工程五律协同度分析
    3.4 综合治理途径的五律协同分析
        3.4.1“控源减排、达标排放”五律协同分析
        3.4.2“控源截污、引排工程”五律协同分析
        3.4.3 综合治理途径的优势与问题
    3.5 完善治理途径的策略建议
        3.5.1 尾水归槽已有实施条件
        3.5.2 尾水归槽能同时改善区域河网与太湖湖体的水质
        3.5.3 导流技术、湿地净化技术成熟
        3.5.4 “控源减排、尾水归槽、湿地净化”的五律协同度高
第四章 结语
    4.1 主要研究结论
    4.2 研究创新之处
    4.3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溪洛渡水电站截流中的水文监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水文监测目的及内容
    2.1 截流水文监测的目的
    2.2 水文监测的特点
    2.3 截流水文监测点分布
    2.4 截流水文监测主要内容
3 监测技术的应用
    3.1 控制测量
    3.2 截流前的河道本底观测
        3.2.1 导流洞口地形
        3.2.2 特征部位的断面测量
    3.3 水位、落差监测[2]
    3.4 龙口流速监测
        3.4.1 电波流速仪法
        3.4.2 浮标法[4]
    3.5 龙口宽测量
    3.6 流量 (总流量、龙口流量、分流比) 监测
        3.6.1 总流量
        3.6.2 龙口流量
        3.6.3 导流洞流量
    3.7 监测信息传输和发布
4 监测成果
5 结 论

四、明渠截流水文监测中的高新技术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水文监测分析[A]. 胡琼方,闫金波,伍勇,田苏茂. 中国水利学会2020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 2020
  • [2]大藤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水文多因素变化分析[J]. 伍勇,田苏茂. 水利水电快报, 2020(10)
  • [3]长江水文三阶段实践及新时代发展思考[J]. 戴润泉. 长江技术经济, 2019(01)
  • [4]ADCP在黄河游荡型河道截流工程中的应用[J]. 梁贵生,谢永勇,宁鑫. 人民黄河, 2018(10)
  • [5]三峡工程截流技术[J]. 孙志禹,陈先明,朱红兵.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7(08)
  • [6]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 赵璇. 河南理工大学, 2015(11)
  • [7]导流明渠截流中双频水深测量技术在某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赵青.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02)
  • [8]基于五律协同原理的江苏太湖水污染治理研究[D]. 丁中海. 南京大学, 2013(04)
  • [9]高新技术在三峡水文勘测中的应用[J]. 代水平,李云中,叶德旭. 水利水电快报, 2012(07)
  • [10]溪洛渡水电站截流中的水文监测技术[J]. 杨世林,李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标签:;  ;  ;  ;  ;  

明渠截流水文监测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