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122例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胆囊息肉122例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一、122例胆囊息肉病理与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绍辉[1](2021)在《邯郸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邯郸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恶性PLG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这一时间段内入住邯郸市中心医院的236例主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且住院期间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病理学资料。根据两种分组方法对236例患者进行分组:(1)根据手术后取样标本所作的病理报告把236例患者区分为恶性息肉组和良性息肉组(2)按照Christensen以及Ishak发布的胆囊息肉病变病理分型标准把236例患者区分为肿瘤性息肉组和非肿瘤性息肉组。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以及息肉的具体情况、是否合并临床症状及是否合并结石、息肉是否含蒂等临床特征来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与此同时,分步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计算,筛选出胆囊息肉病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数据,确定最佳临界值,以此对危险因素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1)良性息肉共228例,占比约为96.6%(228/236),恶性息肉共8例,占比为3.4%(8/236)。据患者单因素资料分析:年龄(P=0.008)、症状(P=0.021)、息肉数量(P=0.033)、息肉大小(P=0.014)、合并胆囊结石(P=0.047)、含蒂与否(P=0.013)是恶性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50岁(P=0.006)、息肉≥1cm(P=0.014)、单发息肉(P=0.025)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以息肉大小来预测恶性息肉的ROC曲线P=0.014,(P<0.05)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大于0.7,表明以息肉大小进行恶性息肉的预测准确性较高。最佳临界值是1.523,为方便临床应用调整为1.5。即息肉直径≥1.5cm为预测恶性息肉的临界值。绘制的以年龄来预测恶性息肉的ROC曲线P=0.026,(P<0.05)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最佳临界值是49.50,为方便临床应用调整为50。即年龄≥50岁为预测恶性息肉的临界值。(2)肿瘤性性息肉共44例,占比约为18%(44/236),非肿瘤性性息肉共192例,占比为82%(192/236)。据患者单因素资料分析:年龄(P=0.016)、息肉数量(P=0.024)、息肉大小(P=0.011)是肿瘤性息肉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P=0.011)、息肉≥1cm(P=0.001)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以息肉大小来预测肿瘤性息肉,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曲线下面积(AUC)为0.666,小于0.7,表明仅用息肉大小进行肿瘤性息肉的预测准确性不高。绘制以年龄来预测肿瘤性息肉ROC曲线,AUC为0.623,小于0.7,表明仅以患者年龄进行肿瘤性息肉的预测准确性也不高。结论:(1)年龄≥50岁、息肉直径≥1cm时要考虑肿瘤性息肉的可能。(2)年龄≥50岁、单发且息肉直径≥1.5cm时高度怀疑恶性息肉,应尽早手术治疗。

常毅刚[2](2020)在《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利用1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胆囊癌患者预后列线图并进行验证;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考察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考察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治疗周期结束的患者进行电话方式的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结束事件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6.1,最后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绘制使用R语言(The R Projec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Vienna,Austria)的survival包及rms包实现,变量得分使用nomogram Ex包计算。列线图的准确性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正曲线判断。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方法分别为Bootstrap法和验证集法,内部验证的重复取样次数为1000次。比较预后列线图与AJCC分期的预测能力。(2)资料来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者250例。分别进行CA199、CEA、CA125、和CA242检测及病理学诊断。诊断结果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其中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112例,胆囊癌患者138例。考察各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具有手术记录,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为749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LC或开腹)、围胆囊床切除术、肝IVb+V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扩大根治术、短路手术或姑息切除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等)。考察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影响。(4)选取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意外胆囊癌患者188例,分析并总结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存在淋巴结转移、发生癌旁浸润和发生远处转移(P<0.05)等,危险度分别为1.237,1.551,2.969,1.957,1.492以及1.446。(2)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76(95%CI 0.74~0.78),术后5年DSS校正曲线提示在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AJCC分期的C-index为0.70(95%CI 0.67~0.73),本列线图的预测能力优于AJCC分期,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验证集的中位DSS生存期为25.14个月,术后1、3、5年DSS相关生存率为71.0%、38.7%、30.5%。外部验证C-index为0.73(95%CI 0.68~0.78),以5年生存率为例,外部验证与训练集的一致性较好。(4)观察组与对照组CA199、CEA的阳性率差异提示存在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此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为CA242与CA125相比较的阳性率(P>0.05)。观察组CA199的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CEA的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5)CA199用于胆囊癌诊断的灵敏度最高,可达到48.55%;CA199的特异度最高,可达到99.11%,同时其阳性预测值可达98.53%。(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EA、CA199+CEA、CA199+CA125、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EA阳性率、CA199+CEA阳性率、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观察组CA199+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7)两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诊断时,CA242+CA199、CA199+CA125的灵敏度可超过50%,分别为53.75%和51.72%。同时,CA199+CA125的特异度为76.3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分别可达到63.83%和66.27%。(8)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A199+CEA阳性率、CA199+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9)三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的诊断时,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的灵敏度均超过了50%,达到59.49%和52.63%。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均表现不良。(10)LC或剖腹进行的手术患者有221例,占所有手术患者的比例为29.51%,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7.61%、1.20%和14.69%。(11)对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胆囊切除术组、围胆囊床切除术组、肝S4b+S5段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组和扩大根治术组,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是否是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临床资料之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12)生存期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切除术和扩大根治术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单纯胆囊切除术和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P<0.05)。(13)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有181例有完整的预后生存时间记录,生存时间分布1.93~85.41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8.8月)。患者1年生存率为91.71%(166/181),3年生存率为54.70%(99/181),5年生存率为21.55%(39/181)。结论:(1)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癌旁浸润、发生远处转移等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基于影响胆囊肿瘤患者的7项预后因素建立预后列线图,具有准确、直观、个性化的预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优势。(2)CA199+CA125的灵敏度为诊断胆囊癌的最佳方法。(3)LC或剖腹进行的胆囊切除术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治2和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生存期和生存率显着优于根治1和根治3患者。(4)中老年女性患者意外性胆囊癌发病率较高,而且发病率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也呈上升趋势;(5)目前临床上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的患者包括:胆囊单发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及多发结石、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胰胆管汇合、粘膜有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直径在0.5-1.0cm之间的胆囊息肉(6)对于早期胆囊癌只要能够达到R0切除,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预后生存期无明显差别。

文明[3](2020)在《VEGF和FGF-2在胆囊胆固醇息肉中的表达和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明确胆固醇息肉和其周围正常胆囊壁粘膜下固有层组织中VEGF、FGF-2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各自表达特点。进而探讨VEGF、FGF-2的表达及其差异性与胆固醇息肉的发生和生长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因胆囊息肉就诊于赤峰市第二医院实施胆囊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固醇息肉患者的病理蜡块组织标本,共计40例,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各例胆固醇息肉组织细胞结构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对各例胆固醇息肉和其周围正常胆囊壁组织切片做VEGF、FGF-2染色,镜下观察两组中VEGF、FGF-2的表达情况及其特点,应用IPP(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各例切片中VEGF、FGF-2表达的光密度值,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两组两因子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HE染色观察:各例胆固醇息肉在镜下切片中均为凸向胆囊腔的半圆形隆起或指状突起,有完整黏膜上皮细胞覆盖,息肉内含有大量吞噬了胆固醇的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其间有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其蒂部毛细血管较丰富。与其周围正常胆囊壁粘膜下层组织对比观察发现其毛细血管密度相对要高,部分胆囊壁黏膜下层可见少量胆固醇沉积。2.VEGF在正常胆囊壁组织和胆固醇息肉内表达情况:VEGF在正常胆囊壁组织的粘膜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膜上皮细胞表达略为明显。VEGF在胆固醇息肉组织中黏膜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泡沫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有表达,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膜上皮细胞、泡沫细胞表达更为强烈。结果显示:镜下肉眼观,VEGF在胆固醇息肉组表达强度要高于正常胆囊壁组,以IPP(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显示正常胆囊壁组VEGF表达为0.04±0.02(IOD/Area);胆固醇息肉组VEGF表达为0.1±0.03(IOD/Area);与正常胆囊壁组相比VEGF在胆固醇息肉组中表达明显上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FGF-2在正常胆囊壁组织和胆固醇息肉内表达情况:FGF-2在正常胆囊壁组织的粘膜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以成纤维细胞、粘膜上皮细胞表达略为明显。FGF-2在胆固醇息肉组织中黏膜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泡沫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有表达,以成纤维细胞、粘膜上皮细胞、泡沫细胞表达更为强烈。结果显示:镜下肉眼观,FGF-2在胆固醇息肉组表达强度要高于正常胆囊壁组,以IPP(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显示正常胆囊壁组FGF-2表达为0.04±0.01(IOD/Area);胆固醇息肉组VEGF表达为0.1±0.02(IOD/Area);与正常胆囊壁组相比FGF-2在胆固醇息肉组中表达明显上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1、胆固醇息肉和正常胆囊壁粘膜下固有层组织中VEGF、FGF-2的表达存在差异,并且在胆固醇息肉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胆囊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EGF、FGF-2在胆固醇息肉的发生和生长过程中存在相关性,可能有促进作用。

杨明,刘宁,王星[4](2020)在《CT增强扫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综合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到本院接收的已经病理确诊的8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均予以超声诊断及CT增强扫描,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综合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学诊断,发现45例胆固醇息肉、10例胆囊腺瘤、10例胆囊腺肌症、9例胆囊炎症、12例慢性厚壁胆囊炎。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胆固醇息肉确诊率为84.44%、误诊率为15.56%;胆囊腺瘤确诊率为60.00%、误诊率为40.00%;胆囊腺肌症确诊率100.00%;胆囊炎性确诊率为88.89%、误诊率为11.11%;慢性厚壁胆囊炎确诊量率为100.00%。CT增强诊断结果显示:胆固醇息肉确诊率为73.33%、误诊率为26.67%;胆囊腺瘤确诊率为80.00%、误诊率为20.00%;胆囊腺肌症确诊率为90.00%、误诊率为10.00%;胆囊炎性确诊率为77.78%、误诊率为22.22%;慢性厚壁胆囊炎确诊率为91.67%、误诊率为9.09%。结论对超声、CT增强扫描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效果均好,但CT增强扫描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效果显着优于超声,而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效果现在显着优于CT增强扫描,二者可联合应用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中。

连峰[5](2020)在《原发性胆囊癌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探讨胆囊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重点分析影响胆囊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胆囊癌的临床诊治水平和精准的预后评估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78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和手术术式,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性别、年龄、胆囊结石、黄疸、胆管侵犯、肝脏侵犯、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组织分化、TNM分期、抽烟史、饮酒史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生存分析。应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性,多因素之间的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0.05认为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发病年龄以高龄为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平均发病年龄63.64岁,男女比例为1:1.52。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就诊时手术治疗患者仅47.5%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平均生存11个月,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3.6%、14.1%、11.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原发性胆囊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有黄疸、既往饮酒史、肿瘤标志物CA199增高、CA125增高、手术方式、TNM分期、胆管侵犯、肝脏侵犯、组织分化等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TNM分期、肝脏、胆管侵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胆囊癌预后较差,手术方式、肝脏胆管侵犯及TNM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延长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最有效方法。

郝鹏[6](2020)在《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的镜下特点、病理分型及中医证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作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癌前病变,其具有发病率高、易漏诊、易复发的特点。结直肠腺瘤经病理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其中HGIN异型程度及恶变率更高。HGIN是影响结直肠腺瘤治疗方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作为进展期腺瘤,与LGIN的治疗方案选择存在差异,现有的评估手段过度依赖病理结果,治疗方案易受到腺瘤切除不完整或取检不足的影响。对结直肠腺瘤术前进行上皮内瘤变程度评估尤为重要,但现阶段此方向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对于结直肠腺瘤的治疗手段以单纯切除及术后复查肠镜为主,西医方面预防术后复发的干预方法副作用较大,未做临床推广,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应用中医药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准确的辨证分型是保证临床疗效的根本,而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根据四诊合参人为地进行分辨,易受主观影响,缺乏客观评判标准。研究目的探究结直肠腺瘤HGIN的结肠镜下特点、病理分型、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根据特征对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进展程度进行初步判断,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检查、治疗与结肠镜复查方案提供参考。探究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证型与镜下表现、病理分型等情况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提供客观指标,以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瘤伴发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年龄为50岁及以上的患者。以免疫组化结果作为划分HGIN或LGIN的依据,将患者分为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若患者有多发腺瘤,同时具有HGIN和LGIN时,将患者纳入高级别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病位置、腺瘤充血情况、多发息肉情况、是否有蒂、腺瘤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等资料。分析性别、发病位置、充血情况、病理类型、多发息肉、是否有蒂、中医证型等与HGIN的相关性。此外,分析中医证型与发病位置、充血情况、是否多发息肉、是否有蒂等情况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资料总体情况共有32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入组,患者年龄分布在50岁-82岁,平均年龄60.04±6.80岁;男性211例,女性114例,男女性别比为1.85:1。其中高级别组158例(48.6%)、低级别组167例(51.4%)。所有患者中,发病位置分布情况:直肠152例(46.8%)>乙状结肠87例(26.8%)>降结肠57例(17.5%)>升结肠有5例(1.5%)>横结肠21例(6.5%)>回盲部3例(0.9%);腺瘤是否充血分布情况:非充血状态258例(79.4%)>充血状态67例(20.6%);是否多发息肉分布情况:多发息肉207例(63.7%)>单发息肉118例(36.3%);是否有蒂分布情况:无蒂息肉289例(88.9%)>有蒂息肉36例(11.1%);病理分型分布情况:管状腺瘤220例(67.7%)>管状-绒毛状腺瘤90例(27.7%)>绒毛状腺瘤15例(4.6%);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湿热下注证123例(37.8%)>脾气亏虚证112例(34.5%)>气滞血瘀证90例(27.7%)。2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因素统计结果两组不同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年龄和性别分布特点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病位置、腺瘤充血情况、腺瘤病理类型、是否多发息肉及不同中医证型在高、低级别组的发病比例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结直肠腺瘤伴随多发息肉与否,并非HGIN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发病位置、腺瘤充血情况、腺瘤病理类型、中医证型,均是HGI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发病位置组中,直肠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OR值比较,直肠(1.000)>乙状结肠(0.356)>横结肠(0.270)>降结肠(0.129);直肠与升结肠、回盲部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OR值比较升结肠(1.336)>直肠(1.000)>回盲部(0.641)。腺瘤病理类型组中,绒毛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比较,管状-绒毛状腺瘤(3.730)>绒毛状腺瘤(1.000);绒毛状腺瘤与管状腺瘤无统计学差异(P>0.05),OR值比较,绒毛状腺瘤(1.000)>管状腺瘤(0.568)。中医证型组中,湿热下注与气滞血瘀、脾气亏虚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OR值比较,湿热下注(1.000)>脾气亏虚(0.457)>气滞血瘀(0.449)。3结直肠腺瘤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因素统计结果不同中医证型在结直肠腺瘤发病位置、是否多发息肉、是否有蒂等情况中均无显着差异(均为P>0.05)。不同中医证型在结直肠腺瘤是否充血状态、病理分型比较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且湿热下注证组在充血状态中例数显着多于气滞血瘀证组和脾气亏虚证组,同时湿热下注证组中绒毛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的例数多于其他两组。结论1 资料总体分析结论本研究发现,结直肠腺瘤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管状腺瘤、非充血状态、多发息肉、无蒂息肉较其它类型多见。发病在直肠的结直肠腺瘤最常见。中医证型为湿热下注证的结直肠腺瘤发病数量多于其它证型。2 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因素分析结论HGIN与发病位置、腺瘤充血情况、病理分型及中医证型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其中发病在直肠或升结肠、腺瘤充血状态、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湿热下注型均是HGIN的独立危险因素。3 结直肠腺瘤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因素分析结论结直肠腺瘤的不同中医证型在是否充血状态、病理分型中分布具有差异性,其中湿热下注型中充血状态、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最常见。

廉思谊[7](2020)在《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绝经期392例,绝经后60例。比较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形态特点及临床表现的异同,以及息肉数目、大小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结果:(1)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在两个生理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内膜息肉的数目、大小在两个生理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以多发常见(68.9%)、绝经后以单发常见(71.7%);(3)两个生理阶段,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与息肉形态比较,仅围绝经期息肉大小与异常子宫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与超声下提示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后女性患子宫内膜息肉者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多发,直径≥10mm者更容易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症状,在临床上一经出血,推荐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症状隐匿,息肉较小,易恶变,不易在妇科超声检查时发现,建议绝经后女性定期体检,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反复超声检查,必要时宫腔镜检查,及早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邢人伟,牟永华,李文巨,李波,聂寒秋,殷平[8](2019)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胆囊息肉样病变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结果,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1.0 cm共68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常规B超、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影像学方法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常规B超比较,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15,P=0.26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度92.6%,明显高于常规B超的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超声造影与与增强CT比较,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41,P<0.001);诊断准确度上,超声造影92.6%,与增强CT的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中与增强CT价值相当,值得推广应用。

朱宇伟[9](2019)在《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胆囊息肉患者临床调查,归纳其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完善胆囊息肉的临床诊疗辨证体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胆囊息肉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胆囊息肉患者300例,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不良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及四诊信息等。依据朱文峰主编的《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量表”提取相关证素,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胆囊息肉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发病相关因素。结果:1.在收集的300例胆囊息肉患者中,男性155例,女性145例,男女比例1.07:1,男性多于女性。2.胆囊息肉单发者占49.67%,多发者占50.33%。息肉大小在0.3-0.6cm为多,占80.33%。300例胆囊息肉患者中有不良生活习惯者高达237例,其中以饮酒、嗜食荤菜、吸烟者多见,均达100例以上。在合并症方面,合并脂肪肝者最多,占21.00%;其次为合并胆囊结石(7.00%),胆囊炎(5.33%)。根据BMI计算属超重/肥胖者达125例,占41.76%。3.300例胆囊息肉患者中可提取出病位证素者222例。排除频数分布比例≤2%的证素,胆囊息肉病位证素主要有肝(53.15%)、胃(50.45%)、胆(18.02%)、脾(16.22%)。证素组合以单病位为主,占65.33%,双病位有28.89%,三病位有16.22%。病位证素组合在胃者最多,其次是肝、肝胆。根据证素诊断标准,可提取出病性证素者共261例。主要病性证素有气滞(78.54%),湿(19.54%),气虚(15.33%),阴虚(1 1.49%),阳虚(9.96%),热(8.81%),血瘀(5.75%)。病性证素组合为气滞者最多,占46.36%;单病性组合较多,占56.32%;其次是双病性(34.87%),三病性及以上者较少见,仅占8.81%。实证189例(72.41%);虚实夹杂证43例(16.48%);虚证29例(1 1.1 1%)。4.胆囊息肉病性证素分布与年龄有相关性,其中以气虚组及阳虚组差异最为显着,而病位证素分布与年龄无关。5.胆囊息肉的中医证素分布与患者性别、息肉的数目、BMI、合并症等均无相关(P>0.05)。结论:胆囊息肉好发于31-60岁,男性多于女性。息肉数目单发与多发比例相当,息肉大小多在0.3-0.6cm。胆囊息肉患者伴有饮酒、嗜食荤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合并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炎、超重/肥胖者偏多。胆囊息肉的病位证素有肝、胃、胆、脾;病位组合以单病位为主,组合在胃者最多,其次为肝、肝胆。其病性证素有气滞、湿、气虚、阴虚、阳虚、热、血瘀。病性组合以单病性为主,病性在气滞者最多,实证多于虚实夹杂证或虚证。胆囊息肉的病性证素分布与年龄有相关性,而病位证素分布与年龄无关。胆囊息肉的中医证素分布与患者性别、息肉的数目、BMI、合并症等均无相关。

王新[10](2018)在《胆囊结石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讨论分析胆囊结石超声检查成像,以及出现误诊、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45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超声图像诊断结果,分析漏诊、误诊的影响因素。结果对胆囊结石患者行超声检查,并对比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超声诊断407例患者为胆囊结石,有43例患者漏诊、误诊,胆囊结石诊断率为90.44%;407例胆囊结石患者中,包括224例为单发胆囊结石,159例为多发性胆囊结石,12例为充满型胆囊结石,12例为泥沙样结石。出现漏诊、误诊结果包括胆囊息肉、胆汁淤积、药物性结石、胆囊折叠、息肉、肿瘤等,原因主要为超声医师扫查不到位、患者病史认知不足以及胆囊结石声像图辨能力薄弱等。结论胆囊结石临床诊断中,对患者行超声检查,诊断率较为可靠,而且超声刚检查存在经济成本低、无创、操作灵活等特点,易于患者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医师需要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提高自身对患者病史的了解程度,扫描时确保仔细、准确,以此减少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二、122例胆囊息肉病理与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2例胆囊息肉病理与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邯郸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3 病理学结果
    2.4 分组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情况
    3.2 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组的比较
    3.3 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1 胆囊癌
        2 胆囊癌治疗研究
        3 胆囊癌诊断方法
        4 胆囊癌预后研究
    研究目的、方法
一、114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及预后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纳入资料的临床病例情况
        1.2.2 训练集与验证集基线资料比较
        1.2.3 训练集患者的Cox预后结果
        1.2.4 预后列线图
        1.2.5 列线图预测准确性的外部验证
    1.3 讨论
        1.3.1 影响胆囊癌患者DS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1.3.2 列线图进行胆囊癌患者预后预测
        1.3.3 列线图与TNM分期应用价值比较
        1.3.4 局限性
    1.4 小结
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2 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3 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4 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5 肿瘤标志物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不同手术方式对胆囊癌预后的影响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手术治疗方式统计
        3.2.2 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2.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3.3 讨论
        3.3.1 胆囊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3.3.2 不同手术方式临床资料差异分析
        3.3.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影响
        3.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小结
四、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1.3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患者基本资料
        4.2.2 患者临床表现
        4.2.3 意外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2.4 患者预后分析
        4.2.5 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
    4.3 讨论
        4.3.1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
        4.3.2 意外胆囊癌的手术治疗探讨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胆囊癌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VEGF和FGF-2在胆囊胆固醇息肉中的表达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标本来源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设备
        2.1.4 其他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观察指标及实验步骤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附图
6 讨论
    6.1 胆固醇息肉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6.2 胆固醇息肉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6.3 VEGF在胆固醇息肉内表达及其作用
    6.4 FGF-2在胆固醇息肉内表达及其作用
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囊息肉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作者简介

(4)CT增强扫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综合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超声、CT增强对比
    2.2 病灶彩超、CT增强扫描的特点分析
3 讨论

(5)原发性胆囊癌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原发性胆囊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资料收集
    3.3 术后随访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发病的人口学特点
    4.2 临床病史结果
    4.3 影像学及临床生化检测结果
    4.4 手术方式及TNM分期
    4.5 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4.6 术后总体生存分析结果
    4.7 影响预后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4.8 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的镜下特点、病理分型及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结直肠腺瘤的研究
        1 结直肠腺瘤的概念与发病机制研究
        2 有关结直肠腺瘤影响因素的研究
        3 关于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的研究
        4 结肠镜检查、病理学分型在结直肠腺瘤中的应用
        5 目前对于结直肠腺瘤的治疗方法
        6 现有对于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干预措施
        7 总结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结直肠腺瘤的研究
        1 祖国医学对结直肠腺瘤认识
        2 关于结直肠腺瘤病因病机的研究
        3 有关结直肠腺瘤中医证型的研究
        4 中医基础理论在结直肠腺瘤中的应用
        5 结直肠腺瘤术后的中医药干预方法
        6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研究部分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数据收集
        7 观察指标
        8 统计分析
        9 质量控制
    第二节 结果
        1 资料总体情况
        2 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因素统计结果
        3 结直肠腺瘤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因素统计结果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1 资料总体情况分析
        2 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因素结果分析
        3 结直肠腺瘤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因素结果分析
        4 从中医角度对本次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中医证型调查表
附录2 病例信息登记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3.质量控制
        3.1 相关诊断标准
        3.2 指控原则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超声造影检查:
        1.2.2 增强CT检查: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情况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2.2.1 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特点及形态特征:
        2.2.2超声造影良恶性病变临近胆囊壁连续性比较:
        2.2.3 三种影像学方法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
3 讨论

(9)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胆囊息肉的研究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胆囊息肉的分型
        1.4 临床表现
        1.5 诊断方法
        1.6 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胆囊息肉的研究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研究
        2.4 中医治疗方法
    3. 证素辩证法的研究概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案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及年龄分布
        2.2 发病情况
        2.3 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规律
第三部分 讨论
    1. 胆囊息肉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2. 胆囊息肉发病情况的研究
    3. 胆囊息肉的中医证素分布
    4. 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及其他因素相关性研究
    5. 不足与展望
        5.1 问题及不足
        5.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胆囊息肉主要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表
    附录3 临床证素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胆囊结石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患者超声诊断准确情况
    2.2 超声诊断漏诊、误诊分析
3 讨论
4 结语

四、122例胆囊息肉病理与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邯郸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D]. 张绍辉. 河北工程大学, 2021
  • [2]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D]. 常毅刚.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VEGF和FGF-2在胆囊胆固醇息肉中的表达和意义[D]. 文明.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4]CT增强扫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综合诊断价值分析[J]. 杨明,刘宁,王星. 肝胆外科杂志, 2020(03)
  • [5]原发性胆囊癌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连峰. 吉林大学, 2020(08)
  • [6]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的镜下特点、病理分型及中医证型研究[D]. 郝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对比分析[D]. 廉思谊.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比较[J]. 邢人伟,牟永华,李文巨,李波,聂寒秋,殷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06)
  • [9]胆囊息肉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D]. 朱宇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胆囊结石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王新. 心理月刊, 2018(10)

标签:;  ;  ;  ;  ;  

胆囊息肉122例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