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推动“大改革”

世贸组织推动“大改革”

一、WTO推动“大变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勇坚,夏杰长,胡东兰[1](2018)在《财政压力对深化改革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年代服务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20世纪90年代时,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财政压力。如何通过深化改革缓解财政压力,是当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90年代,通过对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与价格改革,有效地增加了财政收入,并减少政府在此方面的财政支出,从而缓解了财政压力。但是,这一时期的服务业改革,强调了服务业改革对缓解财政压力的作用,而对政府责任没有厘清,并为实现收入最大化而维持行政垄断,这导致了服务业改革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从未来看,全面深化服务业改革对提高服务业发展效率、缓解财政压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陈立雄[2](2013)在《商鞅“法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首先介绍了商鞅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商鞅以“重法少赏”而着称,他认为“法治”乃是最好的治国方略,并指出唯有“以法为本”才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手段。他着手从两个方面来论证法治实施的必要性:一方面,商鞅认为人性好利恶害,社会道德不能抑制人的自私自利,需要靠法律来震慑百姓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定。另一方面,他认为“仁义之治”是不可取的,儒家那套仁政已不能适应历史的发展。在弱肉强食、争于力气的战国时代,统治者只有通过颁布法令,将国家的人力和物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在这一点上,法治显然是优于仁义之治的。商鞅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以法治国、刑赏分明和推进农战。在以法治国理念上,商鞅强调“法”、“信”、“权”是治理国家的三个法宝。“法”则是治国的关键所在,它起到了定纷止争的目的。君主要行法就必须树立他的权威,这样推行法才有保障。在刑赏分明方面,商鞅主张“刑无等级”和“轻罪重罚”,君主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必须剔除个人的喜好,从而树立法令在民众心中的权威。他还认为,君主只奖赏那些对国家有军功的人。在推进农战方面,商鞅主张用法律来要求人民加入到农战的大军中去,从而实现国家的富国强兵。商鞅法治理论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一些学者对他在推行法治改革的中所采取的措施和主张进行了批判。这些学者认为商鞅的功利主义的法律论、重刑主义等思想不符合当今法治的发展趋势,是需要进行辩证批判的。诚然,商鞅的法治思想中有不足的地方,但是他的改革举措使秦国实现了富强,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商鞅法治思想对我们当代的法治建设仍有启示意义。当今,我国加快了与西方法治的接轨,而法律文化的交流也会不断加深,在吸收西方法律思想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遗产。商鞅的法治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致力于改革创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因而赢得了领导层的支持,这是他改革成功的关键一步。他采取的以法治国主张,则是让秦国强盛起来的重要举措。他将别国的法律移植到秦国并加以改进表明他勇于改革的魄力。因而他的法治思想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法制建设的借鉴。

陈东[3](2011)在《评《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兼论“基督教治下”的WTO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有限政府"、"透明度"、"司法审查"、"国民待遇"等核心理念为基石的WTO的规则、体制及价值观根植于"基督教治下的"法律文化,此种文化在基于中国国家利益不受大损的前提下已经在中国法治的各个层面获得了某种程度"成功的入侵"。《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一文以典型的西方主流法律职业文风和尖刻辛辣的语言从某个侧面隐晦地展示了这样的"入侵"。WTO对中国法治影响的实质体现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对撞,此种对撞在转型期的中国还将长期持续。

白小利[4](2007)在《学习型政府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文中提出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突出的特征。如何协调好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借助全球化浪潮这把“双刃剑”加速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现代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全球化进程施加中国应有的影响,发挥其独特作用,而非相反。这已经成为21世纪摆在中国政府案头的一项新的挑战。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它不仅有助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且能够推动其他各种组织的创新和发展,因而成为国际公认的现代管理理论。政府是社会组织中最有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构成部分。因此,而对于政府组织来说,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应用,其价值和意义比企业还要重大。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共分六个部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包括引言、学习型政府的理论范畴和重要意义、我国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实践进程和初步成效、我国构建学习型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基本思路以及结语。在引言部分,介绍了全球化时代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冲击,以及由此使得构建学习型政府日益必要。在第二部分,阐述了学习型政府的基本含义,学习型政府的基本特征,学习型政府的产生背景,我国构建学习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在第三部分,笔者认为,我国构建学习型政府还处在初级阶段。从全国范围来讲,只有少数的政府组织基本建成了学习型政府,也就是说,我国还未建成学习型政府的整体格局。在第四部分,列举了我国当前构建学习型政府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如政府组织缺乏明确的目标,政府成员学习时间缺乏,政府组织创新不足,政府组织中形式主义较为严重,政府组织中文化守旧比较明显,政府成效不易评估等。在第五部分,提出进一步搞好学习型政府建设的一些基本思路,包括:树立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坚定信念、科学定位领导角色、大力推行政府工作人员学习的新路径——电子学习、为构建学习型政府提供健全的组织和法制保证、构建学习型政府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基本步骤、建立学习型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等。在结语部分,笔者指出,学习型政府作为现代政府管理的新模式,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从整体上建成学习型政府。因此,构建学习型政府既没有现成模式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有在我国的构建活动中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孙东辉,葛萌萌[5](2006)在《WTO规则下的国内“变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论是否唯一的神话,花旗银行11月16日还是作了一次“Super Star” ——竞购广发行胜出,成为首次获得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权的外资银行。 无论是做秀还是巧合,花旗银行选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颁布的同一天签约,被更多的人看成是外?

何茂春[6](2005)在《大国七论》文中指出大国都有由小到大的辉煌和悲壮,无史不足以称大; 大国承担人类最重的责任,无忧不足以称大; 大国有道,无德不足以称大; 大国敢做敢当,无勇不足以称大; 大国自律,无信不足以称大; 大国海纳百川,无容不足以称大; 大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无梦不足以称大。

阎锐[7](2005)在《部分报刊新闻策划套路解析》文中研究表明 在这个媒体纷争的时代,要想在经营上有所作为,首先得把内容做得有声有色,这已经成为传媒人的共识。而要想把内容做得有声有色就离不开新闻策划。纵观近年来在报刊市场上独领风骚的强势媒体,无一不是得益于新闻策划的精巧与独特。因此,对这些媒体新闻策划套路的解析有利于其他媒体的借鉴与创新。

魏凤春[8](2005)在《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下的政府行为 ——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一个财政压力周期变动的框架内考察了政府的行为变化,旨在重新阐释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研究,核心是搞清楚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行为的研究历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经济学家习惯于认为政府应该随着制度的变迁而依次转化角色。即制度变迁的初期,政府首先构造出一个市场的基本框架;然后政府职能转变为呵护民间部门的协调发展;民间部门足够发达,亦即市场发育相当成熟之后,政府开始退居幕后,为市场失灵拾遗补缺。这是国家推动发展论、市场增进论与亲善市场论的观点。这些认识是在制度变迁具有确定性和可预见性的隐含假设下做出的。制度变迁具有过程复杂性和结果不可预知性的主要特征,因而它的最终目标是随机的。这一点对于转轨时期的政府行为的研究尤其重要。此外,对政府行为进行的规范分析也违背了经济解释的初衷。结果必然是对经济学家来讲,公共政策的研究既是挑战,又会遭受挫折。不仅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而且其结果均不符合人们的期望。本文坚持在一个周期变动的制度框架内对政府行为进行经济解释。作者认为制度变迁是公共政策的存在缘由,穷则思变,财政压力是引起制度变迁的最重要变量。基于“财政手段是政府的神经,政府的税收等于政府本身,实际上政府的一切都依赖于它”的公理,政策的变化可以看作是政府为获取财政收入而进行的公共收支的调整,改革只不过是相对剧烈的政策而已。在一个财政压力波动的基础上考察政府行为,研究公共政策的理论前提随之需要改变。首先是政府的行为目标的改变。本文考察了经济学家对政府行为目标假定的变化,先是从天堂的模型过渡到理性的政府模型,然后将政府从一个整体分解为个人。在坚持政府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加入了达尔文主义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并放弃了经济人同质

杨永福[9](2004)在《政府间的竞争、合作和联动与我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以“社会转型”为背景 ,分析我国政府间竞争、合作与联动的基本特征 ,指出研究政府间竞争、合作与联动的重要意义在于 :竞争、合作与联动是各地区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提高各地区政府的学习能力 ,达到增强各地区政府施政绩效之目的的必要措施和可靠保证。

杨永福[10](2003)在《“规则”的分析与建构:制度的社会网络基础》文中指出规则的塑造(formation)、效能和演化,秩序的维护、重塑(reshaping)和扩展以及社会网络的描述、整合(reassemble)和作用(ensembles)既是重大的理论前沿,亦是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各国政府和人民——尤其是处于“体制转型”中的国家和人民——共同面临的巨大的历史性挑战。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采取“简约主义”(reductionism)的方法,即基于主流理论的框架、用线性化的模式、在既定的规则和秩序的架构中,研究规则博弈和秩序变化。因而很难反映规则塑造和秩序扩展的实际的复杂过程和生动的(lively)而非条文式(clausal)的特点。本文从元规则(meta-rule)出发,应用跨学科的方法,对规则的形成、变化、作用和秩序的重塑、扩展及其社会环境,结合有关实例和案例作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观点和方法。 一 确定了基于元规则和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描述和分析规则形成及秩序扩展的跨学科的研究路线,而非流行的、一涉及规则、秩序、制度就要把它们与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相联系,并进行分析、探讨的做法。认为现代社会既是组织化的时代,也是多元社会组织体系之间形成网络互动的时代,人们不能靠了解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就能理解规则的生发机制和过程。网络是变个体行动为总体型态的因果连结的关键媒介。所以,应对规则进行社会性分析。 二 以立宪意义的规则型构为基点,阐述了演化理性、建构理性和多中心理论等,在现代社会的规则型构和秩序安排的不同层面上,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并以“体制转型”的复杂性和网络化特征为例,剖析了“对于”认识模式,即“非此即彼”、“抑此扬彼”式地观察事物、解决问题之方法的局限性。 三 分析了网络社会和信息空间环境中,规则认同及交易规则的动态化、交互性和复杂性,指出现代社会存在网络相变现象,即自由竞争环境下追求个别交易的最佳效率,不如合作关系下的限制竞争来得更有效率。它再次证明了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这个古老的格言。如此,“公民社会”与政府便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中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角色。 四 探讨了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给人们带来自由、财富、幸福与安宁的规则塑造和秩序扩展的有效途径就是营造良好的超文本式的组织学习环境,即“小生境”(niche)的“自生自发”与组织的赋权和强制功能有机结合。社会发展的进程表明:规则的强制功能是历史“自生”出来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二、WTO推动“大变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TO推动“大变法”(论文提纲范文)

(1)财政压力对深化改革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年代服务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已有研究回顾与理论分析框架
    (一) 已有研究回顾
    (二) 理论分析框架
三、1990年代服务业改革的动力
    (一) 财政压力日益增加
    (二) 百姓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
    (三) 对服务业的认识不断深化
四、基于财政压力的服务业价格改革和市场化改革
    (一) 铁路运输领域
    (二) 住房领域
    (三) 电信领域
    (四) 医疗卫生领域
    (五) 教育领域
    (六) 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推进
        1. 对事业单位进行放权让利
        2. 推动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实行企业化管理
        3. 鼓励事业单位多元化发展
五、1990年代服务业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一) 1990年代服务业改革的成就
    (二) 1990年代服务业改革的经验
六、1990年代服务业改革的教训与启示
    (一) 明确政府责任是服务业改革的前提
    (二) 正确的市场化是缓解财政压力并同时强化政府责任的长效机制
    (三)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改革的关键
    (四) 处理好长期改革与短期改革的关系是改革的保障

(2)商鞅“法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商鞅法治思想的形成
    (一) 商鞅法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商鞅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商鞅法治思想的内容
    (一) 以法治国
    (二) 刑赏分明
    (三) 推进农战
    (四) 小结
三、商鞅法治思想中值得辨析的几个问题
    (一) 人性好利论
    (二) 重刑主义
    (三) 功利主义法律论
    (四) 弱民思想
    (五) 小结
四、商鞅法治思想的借鉴意义
    (一) 锐意改革,开拓创新
    (二) 依法治国,富国强兵
    (三) 移植法律,大胆借鉴
    (四) 法治措施,良性遗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3)评《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兼论“基督教治下”的WTO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WTO与《马太福音》何干
一、 《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精要概览
    (一) “蜜月期的终结”和汽车零部件案
        1. 案情的发端
        2. 争端焦点
        (1) 中国被诉措施的税费性质:“普通关税” (16) 还是“国内税”?
        (2) 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国民待遇/数量限制/当地成分问题。
    (二) 专家组及上诉机构报告的“鬼斧神工”
        1. 事实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对事实背后的法律信号的敏感度
        2. “金科玉律”究竟该如何适用以及如何“精妙地将事实与法律适用相结合”以论证中国的主张缺乏说服力
        3. 关于条约解释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二、 “基督教治下”的WTO法律文化
    (一) 基督教与西方法治传统的勾连
        1. 有限政府与个人权利
        2. 契约精神
        3. 理性主义精神
    (二) WTO法律文化中的基督教精神
三、 新千禧年的“入侵”
    (一) 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撞
    (二) “有限政府”、“透明度”、“司法审查”及“国民待遇”
        1. “透明度”
        2. “司法审查”
        3. “国民待遇”

(4)学习型政府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学习型政府的理论范畴和重要意义
    1.1 学习型政府的基本含义
        1.1.1 自我超越
        1.1.2 改善心智模式
        1.1.3 建立共同愿景
        1.1.4 团队学习
        1.1.5 系统思考
    1.2 学习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1.2.1 “学习型政府”发展新模式的特征
        1.2.2 “学习型政府”的政府现代化特征
    1.3 学习型政府理论的产生背景
    1.4 我国构建学习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1.4.1 构建学习型政府是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1.4.2 构建学习型政府是提升政府能力、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
        1.4.3 构建学习型政府是强化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1.4.4 构建学习型政府是全面提升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重要措施
第二章 我国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实践进程和初步成效
    2.1 成功做法
        2.1.1 从三个层面抓好理念导入,激发原动力
        2.1.2 以三个机制构建学习体系,提高学习力
        2.1.3 由三个主体勾划愿景体系,提高凝聚力
        2.1.4 以五项措施构建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力
    2.2 初步成效
        2.2.1 促进了队伍素质的持续提高
        2.2.2 推动了政府工作的持续改进
第三章 我国构建学习型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政府组织缺乏明确的目标
    3.2 政府成员学习时间缺乏
    3.3 政府组织创新不足
    3.4 政府组织中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3.5 政府组织中文化守旧比较明显
    3.6 政府组织成效不易评估
第四章 进一步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基本思路
    4.1 树立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坚定信念
    4.2 科学定位领导角色
        4.2.1 领导者是成员而非官员
        4.2.2 领导者是教员而非职员
        4.2.3 领导者是授权者而非控制者
    4.3 大力推行政府工作人员学习的新路径——电子学习
        4.3.1 政府工作人员电子学习的益处
        4.3.2 在学习型政府中开展电子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
    4.4 为构建学习型政府提供健全的组织和法制保证
        4.4.1 构建学习型政府的组织保证
        4.4.2 构建学习型政府的法律保证
    4.5 构建学习型政府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4.6 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基本步骤
    4.7 建立学习型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下的政府行为 ——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写作背景
        一、研究的兴趣
        二、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回答
        三、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深入与扩展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政府行为的理想路径
        二、财政视角下对政府行为的经济解释
        三、时间不一致性
        四、政府的行为目标
        五、转轨经济研究下的财政视角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突破
    第四节 结构安排及内容简介
第二章 政府行为目标的重新解释
    第一节 从天堂到地面的政府
        一、政府的天堂模型
        二、义理性最大化的政府
        三、短期政策操作与长期制度建设的不一致性
    第二节 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政府
        一、经济人同质性假定的讨论
        二、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的政府
        三、达尔文主义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四、义理性最大化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矛盾
    第三节 行为目标变动的政府
        一、政府行为目标随风险的变化而变化
        二、政府行为目标动态化的说明
第三章 基于财政约束的政府行为生命周期模型
    第一节 政府是有生命周期的
        一、青春永葆的政府
        二、财政失败与政府失败
    第二节 财政压力周期变动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一、财政约束与政府行为
        二、财政约束与领导者偏好
    第三节 政府行为生命周期模型
        一、模型的几个前提条件
        二、模型
第四章 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与制度周期变迁的关系
    第一节 制度周期变动与财政压力周期变动的一般关系
        一、制度周期变动
        二、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与制度周期变动的一致性
        三、制度僵滞与财政危机
    第二节 制度僵滞解决的自我执行
        一、穷人集团与富人集团的博弈
        二、富人集团与富人集团的博弈
        三、市场自我解决的不可能性总结
    第三节 政府与制度僵滞
        一、作为局外人的政府与财政危机时的两难选择
        二、与富人妥协的政府
        三、外来的挑战:制度竞争与社会福利的提升
    第四节 制度周期变动下的权威
        一、权威的形成
        二、权威的作用——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视角
第五章 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下的短期政策操作
    第一节 政府的心理账户
        一、财政幻觉
        二、个人心理账户
        三、政府的心理账户
    第二节 政府短期政策操作的次序
        一、公共政策操作次序的基本理论
        二、公共政策操作的次序——不同政策工具的运用分析
    第三节 政府短期政策操作的遗产
        一、政府短期政策操作的路径依赖
        二、不同政府间的短期政策操作
        三、短期政策操作与长期制度建设的矛盾
第六章 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下的长期制度建设
    第一节 长期制度建设与短期政策操作的累积效应
        一、短期政策操作的累积效应与长期的制度形成
        二、短期政策操作的外部效应
        三、长期制度建设的内涵
    第二节 财政危机与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权的改革
        二、收入分化
        三、对外开放中的博弈
    第三节 不同决策机制下的长期制度建设
        一、集中决策的短期化
        二、分散决策的长期化
第七章 短期政策操作与长期制度建设的冲突与耦合
    第一节 长期制度建设和短期政策操作的冲突
        一、二者冲突的普遍性
        二、二者冲突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短期政策操作与长期制度建设的耦合
        一、二者耦合基本条件的探讨
        二、二者耦合的逻辑
    第三节 基本的结论
第八章 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第一节 1949-1978 年的公共政策演化
    第二节 1978-2001 公共政策的演化
        一、甩包袱的改革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财政压力的变化
        三、市场的形成
        四、收入的分化与对外开放
        五、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第三节 2002 年以后公共政策的演化
参考文献
后记

(10)“规则”的分析与建构:制度的社会网络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1章 绪论 制度研究的选择性评述
    1.1 选题的目的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论文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立宪意义的规则理论研究
    2.1 波兰尼与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方法
    2.2 布坎南的立宪经济学方法
    2.3 格雷夫的历史制度分析方法
    2.4 青木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方法
    2.5 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规则”与秩序理论分析
    3.1 两个概念:规则与秩序
    3.2 规则的层级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
    3.3 规则与秩序的关系及其互动分析
    3.4 秩序的扩展与规则的演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社会理论与规则认同分析
    4.1 网络社会理论与秩序
    4.2 信息网络化
    4.3 网络社会与治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空间与交易规则分析
    5.1 信息空间及其结构
    5.2 交易类型及其规则
    5.3 复杂且多状态的交易类型市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规则“博弈”和塑造分析:以“体制转型”为例
    6.1 “体制转型”与“公民社会”—“国家”关系
    6.2 “政府间竞争—合作”:规则型塑与博弈的一般分析
    6.3 “政府间竞争—合作”的动态机制:一个制度学习的例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组织学习、规则变化和秩序扩展分析
    7.1 学习模式
    7.2 作为规则与知识发现过程的组织学习
    7.3 规则演化与秩序扩展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WTO推动“大变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财政压力对深化改革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年代服务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J]. 李勇坚,夏杰长,胡东兰. 财政研究, 2018(02)
  • [2]商鞅“法治”思想研究[D]. 陈立雄. 西南大学, 2013(01)
  • [3]评《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兼论“基督教治下”的WTO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的影响[J]. 陈东.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11(03)
  • [4]学习型政府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D]. 白小利. 山西大学, 2007(06)
  • [5]WTO规则下的国内“变法”[N]. 孙东辉,葛萌萌. 中国经济时报, 2006
  • [6]大国七论[J]. 何茂春. 中国招标, 2005(47)
  • [7]部分报刊新闻策划套路解析[J]. 阎锐. 中国报业, 2005(04)
  • [8]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下的政府行为 ——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D]. 魏凤春. 南开大学, 2005(07)
  • [9]政府间的竞争、合作和联动与我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 杨永福.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6)
  • [10]“规则”的分析与建构:制度的社会网络基础[D]. 杨永福.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世贸组织推动“大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