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测井技术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核测井技术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一、核测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赖锦,王贵文,庞小娇,韩宗晏,李栋,赵仪迪,王松,江程舟,李红斌,黎雨航[1](2021)在《测井地质学前世、今生与未来——写在《测井地质学·第二版》出版之时》文中认为测井地质学以地质学和测井学的方法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测井信息,来解决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的地质问题。经过数十年发展,测井地质学在油气勘探开发各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非常规油气的兴起使得测井地质学正面临多重挑战和全新探索,亟需建立针对非常规油气的测井地质学综合方法理论体系。本文以《测井地质学·第二版》出版为契机,系统归纳了测井地质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流程。然后总结了测井资料与地震、地质信息的匹配性,并分析了不同探测特性测井方法纵向分辨率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评述了测井地质学在井旁构造解析、沉积学特征研究、层序地层划分、地应力方向判别及大小计算、井壁裂缝识别与评价、烃源岩评价以及非常规油气"七性关系"综合评价当中的应用。但由于测井资料的负载能力有限性、测井与地质信息属性不对应性以及测井资料本身的多解性,使得测井地质学在测井—地质转换、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及其与人工智能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基础岩石物理研究,挖掘测井曲线中包含的地质信息,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拓展测井地质学研究的精度和广度,从而使其未来可更好地应用至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等实践工作中。

贾承造[2](2020)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文中指出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1)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2)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3)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4)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5)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1)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2)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3)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4)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5)"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6)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李长文,王江波,鲁保平,任晓荣,黄诗明[3](2020)在《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文中指出文章介绍了石油测井专用计量的技术发展现状和石油工业测井计量站"十三·五"标准装置建设情况,分析了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工作面临的挑战,从工作计量器具、计量标准器具、计量管理创新三个方面对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发展进行了展望,重点探讨了绿色环保多功能核测井仪设计方案、可控源密度标准装置设计方案、远程智能化测井计量刻度系统设计方案,为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占许文[4](2020)在《基于可控源的伽马能谱测井及解谱应用》文中认为国内的油气资源消耗与日俱增,而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接近尾声。由于非常规油气开发难度极大,对油气勘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新的测井和开采手段。伽马能谱测井是利用中子与地层元素原子核发生核反应,通过测量分析携带地层信息的伽马射线,进而计算出地层各元素相对含量的测井技术。斯伦贝谢公司在1991年推出并得到广泛使用的元素俘获谱测井仪只能得到七种(Si、Fe、S、Ca、Ti、Ba、Gd)元素含量以及其组合的不同矿物含量。但斯伦贝谢在2012年推出的Litho Scanner(岩性扫描测井仪)能够实现对非弹性散射和俘获伽马能谱的测量,不仅可以得到碳的含量,还能得到其他种类更丰富、精度更高的元素含量,这类扫描测井仪在非常规油气藏勘采中被广泛使用。本论文旨在针对可控源的伽马能谱测井及解释分析。以斯伦贝谢的Litho Scanner为例,通过MCNP(Monte Carlo N-Particle Transport Code)模拟的方法,对测井的模型进行了设置,采用4π立体角发射中子的D-T脉冲中子源,使用了LaBr3:Ce探测器并对其能量分辨率进行了设置。并使用NJOY2016程序对MCNP5中缺失的元素(Mg、Cl、K、Ti、Ge、Ba、Ce、La、Gd)及其同位素反应截面进行了补充,对于已补充的截面数据进行了验证,确定了截面的正确性。与此同时,根据元素在发生非弹性散射反应及俘获反应的中子反应截面、能量和反应时间的对比,提出了针对单元素非弹性散射伽马、忽略非弹性散射影响的俘获伽马及考虑非弹性散射伽马的俘获伽马中本底伽马的处理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地层单元素非弹性伽马能谱及俘获伽马能谱。本文研究了同时利用非弹性散射和俘获伽马能谱的可控源测井能谱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了5点Savitzky-Golay滤波器是伽马能谱平滑滤波最优方法,确定了能量道址的转化关系,并进行寻峰、谱漂校正和能谱计数归一处理。并通过引进随地层深度变化的扣除因子,得到了净的非弹性散射及净俘获伽马能谱。之外还研究了针对此类型仪器的解谱方法,根据单元素伽马能谱、净谱和最小二乘法计算出了各种元素的相对产额,实现了净非弹性和净俘获伽马能谱的解谱及分析比较,最终达到了较好的解谱效果。总之,本文从理论、模拟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测井所获取的测井数据,采用完整的流程对基于可控源的伽马能谱测井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到了较好的元素相对产额。为进一步研究可控源的伽马能谱测井解析奠定了基础。

杨书博[5](2020)在《基于相控阵技术的随钻前视声波测井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业务量不断增加,钻头前方地质异常体的探测成为了石油行业的迫切愿望。然而,对于该问题,目前几乎没有可行的井下声波测量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基于相控阵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钻前地质异常体探测的随钻前视声波测井方案。利用数值模拟算法,研究了相控阵声波测井仪器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测量响应特征,分析了相控阵声波测井仪器在随钻前视探测中的可行性。本文工作有助于解决随钻前视声波测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后续随钻前视声波测井工业样机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分别推导了适用于井孔声场数值模拟的二维柱坐标系有限差分算法和三维直角坐标系有限差分算法。以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为平台,基于MPI和Open MP混合编程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弹性波方程并行有限差分算法。该算法基于MPI将总任务分配给多个进程,同时在每个进程中基于Open MP将子任务分配给多个线程。各个进程具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各个线程共享所在进程的内存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Open MP的并行有限差分算法相比,基于MPI和Open MP的混合并行有限差分算法可以利用计算机集群的多个节点进行并行计算,既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又有效地降低了单个节点的内存消耗。介绍了基于相控阵声波辐射器实现声波能量定向辐射的原理。利用有限差分算法分别模拟了随钻条件下相控线阵声波辐射器在井孔内外产生的声场,分析了相控线阵声波辐射器在控制井内导波幅度以及井外地层纵波声场分布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极声波辐射器相比,通过调整相控线阵声波辐射器的阵元个数、相邻阵元所施加的激励信号的延迟时间及各阵元所施加的激励信号的幅度权重等参数,不仅可以增强井内滑行纵波和滑行横波的幅度,还可以控制井外地层中纵波辐射主声束的角宽和偏转角。与扫描辐射方案相比,实现难度较低的定向辐射方案在实际测量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基于相控阵声波接收站实现声波能量扫描接收的原理。利用有限差分算法分别模拟了随钻条件下井旁存在一个或两个地层界面时的相控阵声波测井响应,分析了相控圆弧阵和相控柱面阵声波接收站在获取井外地质异常体方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统计相控圆弧阵声波接收站中不同方位接收阵元接收到的回波的幅度,可以近似确定井外单个地质异常体的方位。与独立接收模式相比,基于扫描接收模式的相控圆弧阵声波接收站具有更高的方位测量准确度,可以有效地对井外的单个地质异常体进行探测,但对井外的两个地质异常体同时进行探测的效果较差。与相控圆弧阵扫描接收方案相比,采用相控柱面阵扫描接收方案可以更加准确地对井外两个地质异常体的方位同时进行测量。利用有限差分算法分别模拟了随钻条件下钻头前方存在一个地层界面时的单极和相控阵声波测井响应,分析了相控阵声波辐射器和接收站在随钻前视声波测井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反射声波测井相比,随钻前视声波测井的波场更为复杂,但仍有诸多相似之处。与单极声波辐射器相比,利用相控线阵声波辐射器定向增强辐射到钻头前方地层中的声波能量,可以使得P-P回波的幅度得到明显增强;与单极声波接收器相比,通过统计相控圆弧阵或相控柱面阵声波接收站扫描接收到的不同方位P-P回波的幅度,可以准确地判断钻前地质异常体的方位。常规反射声波测井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被应用于随钻前视声波测井中。

吴志芳,刘锡明,王立强,苗积臣[6](2020)在《射线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文中指出射线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世界民用非动力核技术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万亿美元。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射线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状况,尤其是我国在工业核仪器仪表、核分析、核测井、无损检测和辐照加工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取得的进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展望发展趋势。

吕庆田,张晓培,汤井田,金胜,梁连仲,牛建军,王绪本,林品荣,姚长利,高文利,顾建松,韩立国,蔡耀泽,张金昌,刘宝林,赵金花[7](2019)在《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仪器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勘查技术无论仪器设备,还是方法、软件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深部矿产勘查需求."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设立了"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以提高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深度、精度、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为目标,研发高精度重磁探测技术、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地震探测、钻探和井中探测技术和装备.经过4年的攻关研究,突破了高精度微重力传感器、铯光泵磁场传感器、宽带感应式电磁传感器等10余项关键技术;研发、完善和升级了地面高精度数字重力仪、质子磁力仪、大功率伪随机广域电磁探测系统、分布式多参数电磁探测系统等18套勘探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创新和完善了20余项勘探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正反演方法,研发和完善了2套适合金属矿数据处理及解释的大型软件系统,和8套其他专用软件系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本文旨在介绍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首先回顾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再重点介绍"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最后对发展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唐若飞[8](2019)在《CNET脉冲中子能谱测井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脉冲中子元素测井是一种利用脉冲中子源产生的快中子进入地层,通过测量中子与地层元素原子核作用放出的伽马射线,得到元素含量进而确定矿物含量的先进核测井技术,广泛应用于复杂储层岩性识别、非常规储层评价等方面。CNET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研发设计的一支三探测器多功能脉冲中子能谱测井仪,上一代采集系统采用传统模拟核能谱测量方式,存在着系统死时间较长、系统分辨率较低等问题。本文将数字多道脉冲幅度分析理论与核测井仪器采集系统相结合,提出一种适用在CNET测井仪上的新型数字化核能谱采集系统,提高以往核能谱采集系统的数字化,使得采集速率提升,从而减少仪器的数据处理所造成的死时间,进一步提高仪器的分辨率。本文首先分析了核探测器信号特征,总结了数字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原理以及和传统模拟测量系统的区别,影响数字核能谱采集系统的主要因素,并对几种数字滤波成形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比。综合考虑到高计数率场景、弹道亏损等因素,最终确定采用梯形成形作为系统的数字滤波方法。然后对梯形成形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并对其成形参数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快中慢三梯形成形法作为系统的采集方案,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其次,对采集系统硬件部分进行设计,包括FPGA、ADC的选型及前置放大器的选型设计,周边配置电路的设计。最后,对FPGA内部程序进行了设计,包括梯形成形算法的实现,软件整体架构的实现。系统整体架构包括时钟模块,高速ADC控制模块,以及作为系统采集方案的三梯形成形法模块,并对该方法各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及仿真验证。通过对系统模拟电路部分测试,能量线性测试,实际现场打靶测试,可以证明新型数字化采集系统满足实际测量需要,与传统核能谱采集系统相比,性能上有显着提高。

谢媛[9](2019)在《利用电磁波测井探测直井水力裂缝的正演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井下水力裂缝,本文依托电磁波测井原理开展了基于有限元算法的正演模拟研究。本文从电磁波测井的基本理论入手,介绍了电磁测井仪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由电磁场的基本原理推导出电磁波测井过程中的电场分布函数及其所满足的电场边界条件。本研究利用COMSOL软件分别建立了圆盘形裂缝模型、椭圆形裂缝模型、矩形裂缝模型以及不规则形裂缝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测井仪器接收线圈之间感应电动势的振幅比和相位差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通过对裂缝直径、裂缝高度、支撑剂电导率、裂缝形状和裂缝与井眼之间的角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再探究测井工具的工作频率及源距对探测效果的影响。最后,本文完成了电磁波测井对同时存在多条不同裂缝的正演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可知:裂缝位置的正演模拟结果准确;振幅比与相位差曲线中尖峰现象明显;不同的裂缝高度、直径、形状、支撑剂电导率及裂缝与井眼夹角角度产生不同的敏感度;测井工具频率和源距对正演模拟产生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利用电磁波传播测井进行水力压裂探测是可行的,对识别裂缝位置信息、判断裂缝有效性、确定裂缝系统区域有效性、优化测井工具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取得的结论为水力裂缝探测和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徐春春,邹伟宏,杨跃明,段勇,沈扬,罗冰,倪超,付小东,张建勇[10](2017)在《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展望》文中指出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尚无系统的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概括了深层油气资源5点基本特征:(1)气多油少,相态类型复杂;(2)高温高压普遍,不同盆地或层系差异大;(3)多元供烃,多源复合;(4)储层相对致密,但发育规模中高效储层;(5)成藏过程复杂,多期成藏改造。梳理了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认为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目前处于"规模发现阶段",在深层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三大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面临4方面挑战,主要表现为:(1)生烃、成储、成藏过程复杂,制约了勘探方向与目标选择;(2)钻完井周期长成本高,制约油气发现进程与效益开发;(3)高温压小井眼测井技术不成熟,制约了油气层识别精度;(4)开发方式及采油采气技术装备不适应,制约了有效开发和规模动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集中于三大领域六大盆地,勘探潜力巨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建议集中相关油气公司、石油院校及科研单位研究力量,攻克制约深层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难题,集成涉及深层领域相关成果,构建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体系,支撑深层领域快速发展。

二、核测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测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测井地质学前世、今生与未来——写在《测井地质学·第二版》出版之时(论文提纲范文)

1 测井地质学起源及发展历程
2 测井地质学内涵和外延
    2.1 测井地质学研究内容
        (1)测井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
        (2)测井层序地层分析:
        (3)测井沉积学研究:
        (4)测井井旁构造解析:
        (5)测井地应力分析:
        (6)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
        (7)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
        (8)非常规油气资源测井识别与评价:
    2.2 测井地质学研究方法流程
        (1)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2)钻井岩芯和野外露头的观察与实验。
        (3)测井资料的预处理。
        (4)“地质刻度测井”。
        (5)测井资料处理。
        (6)测井资料的综合地质解释。
        (7)测井地质目标评价。
3 不同测井方法探测特性及纵向分辨率
4 测井地质学主要应用及启示
    4.1 测井井旁构造解析
    4.2 测井沉积学研究
    4.3 测井层序地层学分析
    4.4 测井地应力分析
    4.5 裂缝测井识别
    4.6 烃源岩测井评价
    4.7 非常规油气测井“七性关系”评价
5 当测井地质学遇见人工智能
    (1)测井曲线预测。
    (2)岩性与孔洞缝的识别。
    (3)自动地层对比。
    (4)储层参数的自动预测。
    (5)测井知识库建立及沉积微相、岩相等自动判别技术。
    (6)水力压裂等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支持。
6 测井地质学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6.1 测井资料“一孔之见”与负载能力有限性
    6.2 测井资料多解性
    6.3 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属性与尺度不对应性
    6.4 问题与对策
    6.5 创新未来
7 结束语

(2)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成就
    1.1 油气是全球最重要的一次能源
    1.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成就显着
    1.3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7项主要科技成果
        1.3.1 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
        1.3.2 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1.3.3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低渗透油田和稠油开发技术
        1.3.4 工程技术装备自主化及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1.3.5 海洋深水工程技术装备
        1.3.6 海外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特色技术
        1.3.7 页岩气、煤层气与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
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
    2.1 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的挑战
        2.1.1 全球未来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
        2.1.2 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能源需求
        2.1.3 中国基本油气供应安全的保障
        2.1.4 面临的挑战与技术需求
    2.2 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的挑战
        2.2.1 中国原油生产的总体困境
        2.2.2 未来中国原油产量的趋势与技术需求
    2.3 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的挑战
        2.3.1 深层和海洋深水天然气勘探技术的挑战
        2.3.2 提高复杂气田开发水平、发展复杂天然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挑战
        2.3.3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技术的挑战
    2.4 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的挑战
    2.5 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3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攻关方向
    3.1 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3.1.1 中—高渗透、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1.2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1.3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3.1.4 复杂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3.2 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2.1 大型气田勘探技术
        3.2.2 复杂气藏高效开发与提高采收率技术
        3.2.3 新储气库建设与优化运行技术
    3.3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3.1 以大数据、高精度、可视化为核心的地质-地球物理-钻井一体化“甜点区”预测与评价关键技术
        3.3.2 以长水平段水平井优快钻完井及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为核心的提高单井产量关键技术
        3.3.3 以井网优化和立体多层多井平台式“工厂化”为核心的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
        3.3.4 以加热转化为核心的油页岩原位开发技术与工艺
    3.4 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
        3.4.1 深水勘探技术及工程技术装备
        3.4.2 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技术
        3.4.3 低渗透天然气高效开发技术
        3.4.4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3.5 “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5.1 全球复杂前沿勘探领域油气资源评价与海外投资选区技术
        3.5.2 海外大型碳酸盐岩油田注水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3.5.3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超深水勘探开发技术
    3.6 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3.6.1 全波场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技术的研发和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升级换代
        3.6.2 地层扫描测井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实现
        3.6.3 高端钻完井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全面国产化
        3.6.4 先进高效压裂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3.6.5 石油工业的数字化转型
        (1) 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油田关键技术。
        (2) 石油工业智能云网平台技术。
        (3) 石油工业人工智能机器人。
        (4) 面向未来的石油工程智能与仿生材料技术。
        (5) 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工业上游耦合集成技术。
4 结 论

(3)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发展现状
    1.1 工作计量器具现状
    1.2 计量标准器具现状
    1.3 标准装置建设情况
        1.3.1 地层元素标准井群为复杂岩性和非常规油气勘探提供计量支撑
        1.3.2 中子寿命和碳氧比能谱标准井群为老油田剩余油评价提供计量支撑
2 石油测井专用计量面临的挑战
3 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发展探讨
    3.1 工作计量器具
    3.2 计量标准器具
    3.3 测井计量管理创新
        3.3.1 促进量值传递及溯源管理体系建设
        3.3.2 实现计量刻度服务快速准确和低成本发展
4 结束语

(4)基于可控源的伽马能谱测井及解谱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1.2.2 地球化学测井
        1.2.3 元素俘获能谱测井
        1.2.4 脉冲中子元素能谱测井
        1.2.5 国内测井技术发展状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岩性扫描测井
    2.1 测井理论基础
        2.1.1 快中子的非弹性散射
        2.1.2 弹性散射反应
        2.1.3 热中子俘获反应
        2.1.4 中子活化反应
    2.2 Litho Scanner的仪器介绍
        2.2.1 脉冲中子发生器
        2.2.2 溴化镧(LaBr3:Ce)探测器
    2.3 测井流程
第三章 岩性扫描测井的蒙特卡罗模拟
    3.1 蒙特卡罗方法
    3.2 Litho Scanner的蒙特卡罗模型建立
        3.2.1 蒙特卡罗模型设定
        3.2.2 蒙特卡罗模拟中中子源的设定
        3.2.3 蒙特卡罗模拟中探测器分辨率设定
        3.2.4 NJOY2016对MCNP5 的中子截面库进行补充
第四章 单元素伽马能谱谱库的建立
    4.1 蒙特卡罗模拟处理方法
    4.2 单元素伽马能谱结果分析
        4.2.1 单元素非弹性伽马能谱的模拟
        4.2.2 单元素俘获伽马能谱的模拟
    4.3 单元素伽马能谱模拟结果正确性验证
第五章 岩性扫描测井的伽马能谱分析
    5.1 Litho Scanner地层伽马测量能谱的预处理
        5.1.1 测量谱平滑滤波
        5.1.2 能量与道址的转化关系
        5.1.3 测量谱的谱漂校正
        5.1.4 测量谱的解谱能量区间选择
    5.2 地层净非弹性散射和净俘获能谱的获取
        5.2.1 净非弹性伽马能谱获取
        5.2.2 净俘获伽马能谱获取
        5.2.3 能谱计数归一
第六章 岩性扫描测井的解谱方法研究
    6.1 解谱算法
        6.1.1 最小二乘法
        6.1.2 剥谱法
    6.2 岩性扫描测井解谱程序设计
        6.2.1 数学基础
        6.2.2 程序实现
        6.2.3 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CIFLog
第七章 解谱方法在实测谱中的应用
    7.1 解谱应用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相控阵技术的随钻前视声波测井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随钻声波测井技术的发展
        1.2.2 反射声波测井技术的发展
        1.2.3 相控阵声波测井技术的发展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井孔声场有限差分算法
    2.1 二维柱坐标系有限差分算法
        2.1.1 一阶弹性波方程组
        2.1.2 差分格式
        2.1.3 边界处理
        2.1.4 声源加载
        2.1.5 频散和稳定性条件
    2.2 三维直角坐标系有限差分算法
        2.2.1 一阶弹性波方程组
        2.2.2 差分格式
        2.2.3 边界处理
        2.2.4 声源加载
        2.2.5 频散和稳定性条件
    2.3 并行化设计
        2.3.1 实现方法
        2.3.2 程序设计流程
        2.3.3 可行性验证
        2.3.4 效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控阵声波辐射器在随钻声波测井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3.1 相控阵声波辐射器定向辐射原理
        3.1.1 相控线阵声波辐射器
        3.1.2 相控圆弧阵声波辐射器
        3.1.3 相控柱面阵声波辐射器
    3.2 相控线阵声波辐射器在井孔中产生的声场
        3.2.1 计算模型
        3.2.2 波形特征分析
        3.2.3 延迟时间和声束偏转角之间的关系
        3.2.4 延迟时间的影响
        3.2.5 阵元个数的影响
        3.2.6 幅度加权的影响
    3.3 相控线阵声波辐射器在井外地层中产生的声场
        3.3.1 计算模型
        3.3.2 波形特征分析
        3.3.3 延迟时间的影响
        3.3.4 阵元个数的影响
        3.3.5 幅度加权的影响
    3.4 定向辐射和扫描辐射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相控阵声波接收站在随钻声波测井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4.1 相控阵声波接收站扫描接收原理
        4.1.1 相控线阵声波接收站
        4.1.2 相控圆弧阵声波接收站
        4.1.3 相控柱面阵声波接收站
    4.2 随钻条件下利用相控柱面阵声波接收站获取井外地质异常体方位
        4.2.1 计算模型
        4.2.2 波形特征分析
        4.2.3 基于相控圆弧阵声波接收站的独立接收效果
        4.2.4 基于相控圆弧阵声波接收站的扫描接收效果
        4.2.5 基于相控柱面阵声波接收站的扫描接收效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控阵技术在随钻前视声波测井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5.1 单深度点随钻前视声波测井响应
        5.1.1 计算模型
        5.1.2 波形特征分析
        5.1.3 基于相控线阵声波辐射器的定向辐射效果
        5.1.4 基于相控圆弧阵声波接收站的独立接收效果
        5.1.5 基于相控圆弧阵声波接收站的扫描接收效果
        5.1.6 基于相控柱面阵声波接收站的扫描接收效果
    5.2 多深度点随钻前视声波测井响应
        5.2.1 计算模型
        5.2.2 波形特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射线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业核仪器仪表
    1.1 料位测量
    1.2 密度测量
    1.3 厚度测量
        ① 同位素测厚仪。
        ② X射线测厚仪。
        ③ X射线多功能板型仪(凸度仪)。
    1.4 水分测量
    1.5 流量/输送量测量
2 核分析
    2.1 X射线荧光分析
    2.2 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
    2.3 煤灰分测量
        ① 低能γ射线反散射法。
        ② 天然γ射线测量法。
        ③ 高能γ电子对效应法。
        ④ 双能γ射线透射法。
3 核测井
4 射线无损检测
    4.1 计算机射线照相
    4.2 数字辐射成像
    4.3 工业CT
    4.4 中子成像
5 辐照加工
6 建议与展望

(7)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金属矿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1.1 重、磁勘探技术
    1.2 电法及电磁勘探技术
    1.3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
    1.4 井中物探及测井技术
    1.5 硬岩深井岩心钻探技术
2 金属矿勘探技术新进展
    2.1 重磁探测技术
        2.1.1 进展概述
        2.1.2 代表性成果
    2.2 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
        2.2.1 进展概述
        2.2.2 代表性成果
    2.3 金属矿地震探测技术
        2.3.1 进展概述
        2.3.2 代表性成果
    2.4 钻探及井中物探与测井技术
        2.4.1 进展概述
        2.4.2 代表性成果
3 挑战及下一步研发方向
4 结论

(8)CNET脉冲中子能谱测井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脉冲中子能谱测井仪发展现状
        1.2.2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字核能谱测量原理
    2.1 核探测器信号特征
    2.2 数字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原理
    2.3 数字滤波成形方法研究
    2.4 影响数字核能谱采集系统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采集方案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3.2 梯形成形算法研究
        3.2.1 梯形算法原理
        3.2.2 梯形成形参数选取
    3.3 三梯形成形法的仿真研究
        3.3.1 三梯形成形法原理
        3.3.2 算法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4.1 采集系统芯片选型
        4.1.1 FPGA芯片选型
        4.1.2 ADC芯片选型
    4.2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4.3 数字芯片配置电路
        4.3.1 ADC差分驱动电路
        4.3.2 ADC差分时钟输入
        4.3.3 供电电源模块
        4.3.4 FPGA时钟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5.1 梯形成形算法的FPGA实现研究
        5.1.1 梯形成形算法的FPGA实现原理
        5.1.2 梯形成形的FPGA实现噪声影响研究
    5.2 FPGA整体系统构架设计
        5.2.1 系统时钟模块
        5.2.2 高速ADC控制模块
        5.2.3 快中慢三梯形成形法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采集系统性能测试
    6.1 模拟电路部分测试
    6.2 能量线性测试
    6.3 系统整机测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利用电磁波测井探测直井水力裂缝的正演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电磁波测井技术概述
        1.2.1 电磁波测井原理
        1.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有限元方法概述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技术路线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章节安排
第2章 水力压裂原理及发展现状
    2.1 水力裂缝产生原理
        2.1.1 水力压裂的基本原理
        2.1.2 水力裂缝产生过程
        2.1.3 垂直裂缝与水平裂缝
    2.2 水力压裂发展历程
    2.3 水力裂缝探测方法现状与趋势
        2.3.1 发展现状
        2.3.2 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磁波测井及有限元算法
    3.1 电磁波测井原理
        3.1.1 电磁波测井简介
        3.1.2 电磁波测井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电磁场理论
        3.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3.2.2 时谐电磁场理论
        3.2.3 边界条件
    3.3 基于时谐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3.4 有限元算法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力裂缝正演模拟算例
    4.1 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
    4.2 模型可行性验证
    4.3 裂缝模型正演算例
        4.3.1 圆盘形裂缝模型
        4.3.2 椭圆形裂缝模型
        4.3.3 矩形裂缝模型
        4.3.4 不规则形裂缝模型
    4.4 多条裂缝模型
        4.4.1 两条裂缝模型
        4.4.2 三条裂缝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影响因素分析
    5.1 水力裂缝敏感性分析
        5.1.1 裂缝高度对探测的影响
        5.1.2 支撑剂对探测的影响
        5.1.3 裂缝直径对探测的影响
        5.1.4 裂缝形状对探测的影响
        5.1.5 裂缝与井眼之间不同角度对探测的影响
    5.2 电磁波测井仪器影响因素
        5.2.1 仪器源距影响
        5.2.2 发射频率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深层油气资源基本特征
    1.1 气多油少, 相态类型复杂
    1.2 高温高压普遍, 不同盆地或层系差异大
    1.3 多元供烃, 多源复合
    1.4 储层相对致密, 但发育规模中高效储层
    1.5 成藏过程复杂, 多期成藏改造
2 中国陆上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2.1 早期探索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
    2.2 突破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
    2.3 规模发现阶段 (21世纪以来)
        2.3.1 深层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
        2.3.2 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成果
        2.3.3 深层火山岩油气勘探
3 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
    3.1 生烃、成储、成藏过程复杂, 制约了勘探方向与目标选择
    3.2 钻完井周期长成本高, 制约油气发现进程与效益开发
    3.3 高温压小井眼测井技术不成熟, 制约了油气层识别精度
    3.4 开发方式及采油采气技术装备不适应, 制约了有效开发和规模动用
4 我国陆上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4.1 我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具有重要的能源安全战略地位
    4.2 陆上深层油气资源集中于三大领域六大盆地
    4.3 我国陆上深层将是未来油气开发的重要领域
5 结语

四、核测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测井地质学前世、今生与未来——写在《测井地质学·第二版》出版之时[J]. 赖锦,王贵文,庞小娇,韩宗晏,李栋,赵仪迪,王松,江程舟,李红斌,黎雨航. 地质论评, 2021(06)
  • [2]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J]. 贾承造. 石油学报, 2020(12)
  • [3]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李长文,王江波,鲁保平,任晓荣,黄诗明. 工业计量, 2020(05)
  • [4]基于可控源的伽马能谱测井及解谱应用[D]. 占许文. 兰州大学, 2020(01)
  • [5]基于相控阵技术的随钻前视声波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 杨书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02)
  • [6]射线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J]. 吴志芳,刘锡明,王立强,苗积臣. 同位素, 2020(01)
  • [7]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J]. 吕庆田,张晓培,汤井田,金胜,梁连仲,牛建军,王绪本,林品荣,姚长利,高文利,顾建松,韩立国,蔡耀泽,张金昌,刘宝林,赵金花.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0)
  • [8]CNET脉冲中子能谱测井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研究[D]. 唐若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9]利用电磁波测井探测直井水力裂缝的正演模拟[D]. 谢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10]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展望[J]. 徐春春,邹伟宏,杨跃明,段勇,沈扬,罗冰,倪超,付小东,张建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8)

标签:;  ;  ;  ;  

核测井技术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