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几个问题

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几个问题

一、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周彪[1](2021)在《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阶段,小微企业由于产业类型多样、覆盖范围广、市场反应敏感等特征,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运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特别是传统融资的困境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转向民间信贷融资又使得小微企业面临融资贵的风险,并加剧了市场动荡。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快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既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提供条件,又为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水平相关信息的获取提供重要手段。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有力方式;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问题展开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该方式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1)评价机理分析。研究国外小微企业特征及信贷服务实践的成功经验,分析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数据来源、剖析小微企业传统渠道与互联网渠道下融资信用评价的异同点等,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机理。(2)评价体系构建。加快适用于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体系的针对性研究,强化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有效性,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防控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风险的重要举措;(3)数据模型构建。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对海量、多元信息的获取能力,利用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技术如何改进小微企业融资信用评价模型及模型精确度;(4)评价结果及应用。研究信用评价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互联网融资信任关系形成的作用机理,是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文章在基本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大类问题的研究,产生如下的研究成果:(1)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评价机理模型。针对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及融资流程不明晰、不系统的现状,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途径及大数据信用评价机理展开分析。我国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国外小微企业特征及信贷服务实践的分析入手,实现我国小微企业特征的详细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我国小微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等总体情况、金融行为、竞争力、社会关联性以及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上,表现出显着差异性特征。基于案例提出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共包含传统融资业务的互联网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全新模式以及上市融资四种类型。提出信息不对称风险、财务风险、关联关系复杂性风险、脆弱性风险四类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的风险来源,剖析小微企业传统渠道与互联网渠道下融资信用评价的异同点,界定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四维概念模型。研讨大数据技术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中的应用机理,提出评价的基本框架。(2)“互联网+”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评价体系模型。充分利用“互联网+”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拓宽所带来的海量信息获取优势,分析影响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针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专门指标框架,形成具体、细致的评价指标储备。界定反映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水平的硬信息、软信息,从双重维度提炼81项影响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水平的具体因素。继而,从经营活动信息、金融行为信息、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竞争力信息、企业关联关系信息系和企业融资申请陈述信息等六个维度提炼、储备90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指标类型、评分方法及数据的标准化方法。构建融合熵值法、CRITIC方法、方差齐性检验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指标组合赋权方法,强化指标体系区分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履约客户和违约客户的能力。(3)基于主题挖掘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数据获取模型。信息量暴增、数据结构多元化,是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评价的鲜明特征,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研究需围绕硬信息、软信息多元结构的融合展开。基于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指标框架中的部分软信息变量,构建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相关软信息LDA主题挖掘模型,获取17个主题变量及各主题对应每条样本的概率分布,实现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软信息的量化挖掘。(4)基于神经网络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评价模型。针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二分类问题,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模型。选取同花顺行情中心新三板作为数据来源开展案例分析,分别将硬信息、软信息、硬信息+软信息纳入BP神经网络模型,形成三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硬信息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的偿债能力、偿债意愿,相对于单独使用软信息进行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而言,单独使用硬信息进行评价的精确度更高;融入软信息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精确度高于仅使用软信息或硬信息进行评价的精确度,因而将软信息、硬信息同时纳入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模型,是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评估准确性的重要方式。(5)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发展政策建议。以多元数据的合理化运用为脉络,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信用评价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信任关系形成的作用机理,给出促进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互联网融资信任体系良性发展的策略和管理建议。明确了不同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多元信息的处理范式,分析小微企业多元信息发挥作用的方式。将小微企业的互联网融资行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抽象为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互联网融资信任关系形成的博弈问题,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二者互联网融资信任关系形成过程中的策略选择,逆向推理信用评价中的相关因素对二者策略选择的影响,进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管理建议。本文产生的创新点可能包括:(1)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体系总体框架。从我国小微企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入手,具体考虑我国小微企业特征,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针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范式参考。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大量财务管理数据等结构性硬信息获取不足的问题,致使银行等经融机构难以作出准确的风险评估,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进而加剧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难度。非结构性文本信息等软信息暴增、数据结构多元化,是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评价的鲜明特征,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研究需围绕硬信息、软信息多元结构的融合展开。针对我国小微企业特征,综合考虑小微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硬信息、软信息的双重维度,提炼影响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水平的多项因素,构建针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确定具体评价指标及指标类型、标准化方法。大数据技术能够大大提升不同类型、不同来源数据的可得性,因而该数据集合在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获取更多数据成为可能,这也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大数据技术下非结构性软信息的获取方式、使用方式。软信息暴增、数据结构多元化,是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评价的鲜明特征。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非结构性软信息的量化方法,实现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结构性硬信息和非结构性软信息的量化融合。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模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多元数据获取方法。案例分析设计三重实验,分别采用硬信息数据集、软信息数据集、硬信息+软信息数据集,将三类数据集合分别纳入评价模型中,发现不同数据类型的使用对模型精度具有显着影响。硬信息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的偿债能力、偿债意愿,相对于单独使用软信息进行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而言,单独使用硬信息进行评价的精确度更高;融入软信息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精确度高于仅使用软信息或硬信息进行评价的精确度。(3)基于演化博弈的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任的关系模型。针对我国小微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信任不足的特征,构建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下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不同策略选择,实现信用评价的改进、促进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互联网融资互利互信共赢的最终目标。围绕多元数据的合理化运用脉络,将小微企业的互联网融资行为和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抽象为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互联网融资信任关系形成的博弈问题,构建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演化博弈均衡的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模拟二者互联网融资信任关系形成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发现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中的潜在损益、体现小微企业信用水平的结构性软信息潜在损益以及对软信息硬化边界、机器评价与人际沟通关系的掌握,是影响二者策略选择和良好信任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管理建议,以期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效果的提升。图58幅,表27个,参考文献204篇。

秦浩然[2](2021)在《注册制下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证券发行注册制已经陆续在科创板与创业板推行。注册制改革要求证券发行人应当充分且真实地披露投资者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披露成为证券发行注册制的核心议题。招股说明书作为公司公开发行证券信息披露文件中的核心材料,完善相应法律机制,提高其信息披露的质量,对于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无论是从法理逻辑出发,还是回归经济学理论分析,完善注册制下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机制都有其必要性。从法理逻辑上看,招股说明书是股票发行阶段最重要的信息披露载体,当证券发行注册制度转变为注册制后,其信息披露理念也转变为了以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为导向,而招股说明书作为一种特殊的要约邀请,对其信息披露的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发行人、证券发行中介机构与投资者之间法律关系也要求提高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证券发行阶段中投资者与发行人两者间各自占有的信息是严重失衡的,保障招股书的信息披露质量可以一定程度均衡市场信息不对称。同时依据有效市场假说,我国证券市场仍是弱式有效市场,保障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可以促进有效市场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并不充分,如果单纯依靠证券市场来配置资源往往会导致信息供给与投资者信息需求之间严重不平衡,保障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缺陷。从当前我国注册制下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的制度层面来看。一方面,我国当前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规范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其中涵盖了《证券法》、相关涉及招股书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证监会制定的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证券交易所制定的相关自律性规则等。另一方面,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准则》对与科创板与创业板的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也有确立了新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注册制下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制度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我国证券法律法规仍然存在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不畅、对简明性、全面性、差异化、重要事项的披露标准不明确、相关规范与责任追究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科创板是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因此再结合科创板招股说明书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来发现实践中的问题是必要的。从上交所对科创板招股书信息披露的审核监管的层面来看,在上交所审核问询过程中,对于发行人基本情况与财务信息之外的其他“重要信息”的也十分关注,这些信息的披露程度影响着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质量;而且通过对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审核自律监管的观察,也可以发现科创板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再进一步通过对选取的三个科创板企业招股说明书进行多方面地分析,也可以发现无论是非基本情况与非财务的其他“重要信息”事项的披露程度还是“共性问题”中的招股说明书语言的“简洁性”、“可理解性”;或是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差异化”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可以从健全规范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则、完善对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与追责机制、建立配套机制,提高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这三个方面入手,来保障招股书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与质量。具体而言,应健全并细化保障信息披露简明性、差异化、真实性与全面性规则来规范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内容,给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以明确指引;完善保荐机构撰写招股说明书过程中的内核机制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以督促保荐机构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工作质量;建立投资者招股说明书质量评价机制与投资者教育机制以强化市场力量对于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有效性与质量的约束。

李朔琪[3](2021)在《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日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进行信息披露,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也成为了信息需求者们的新的要求。上市公司通过积极、及时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等行为,企业的投资者能够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有充分全面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由于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上市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程度较为严重,阻碍企业发展。而促使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高企业价值,企业提高自身的价值主要就是通过筹资、投资以及生产经营三种方式,为股东创造财富最大化。基于此,将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作用机制,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契约理论以及市场有效性假说作为理论基础,对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本文选取2013-2018年1451家深交所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会减弱融资约束对企业价值的负向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二是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伍凯[4](2020)在《中煤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重要支柱,在可替代能源匮乏的背景下,对我国煤炭业、冶金业、钢铁业、化工业等行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撑着这些行业的基本生产运营。但由于这些年行业发展越来越迅猛,重污染行业越来越多,煤炭资源被无节制地开采,不仅对自然资源是一种威胁,还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牺牲良好的生态环境来谋取经济的发展是万万不可取的,在此情形下,国家为了平衡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开始推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环保理念,将环境保护问题纳为我国目前重要议题之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将企业的环保制度、环保治理成效、污染物排放与达标情况、环保投入等信息公布于众,对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选择煤炭行业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非常有必要。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及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文献资料,有了初步的研究思路,结合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定义和理论基础,整理归纳出环境会计信息理论基础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接着遵循必要性与代表性的原则,选取了33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整体的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研讨分析,结果显示煤炭行业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乏规范统一的披露模式,披露信息未经审计,环境会计信息总体量化程度不足。为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决定以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做更进一步的分析评价。通过选取公司2014年至2018年披露的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为分析资料,提取报告中有关于环境会计的信息,就公司在披露方式和披露内容上的表现进行了详细说明,为了更直观的展现出公司的披露质量,为公司设计了一套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确定了六个一级指标并细化为21个二级指标,基于内容分析法从显着性、量化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对该公司在2014年-2018年五年里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行评分判定。结果显示,公司存在披露信息不全面、不具备独立的环境报告、缺乏第三方审计的核查和监督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造成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缺乏,尚未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缺少第三方审计。据此,提出几点改善煤炭行业信息披露现状的建议: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环境会计准则,加强外部环境审计的监督。

姚鹭[5](2020)在《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发放问询函的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以期发现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从2014年开始,交易所在其官网公开披露问询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师关注风险。交易所出具的问询函可能提示了哪些审计风险?审计师如何利用问询函来识别与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问询函以及审计风险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问询函及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界定和分类。其次,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本文理论框架。进一步运用规范研究法分析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阐述在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最后,将内容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相结合,以康得新为案例阐述审计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了解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基本情况,运用内容分析法总结问询及回复内容,具体阐述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针对康得新案例提出可采取的措施。本文结合理论与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所问询函通过问询问题能够提示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交易所问询函信息含量丰富,能够作为审计师风险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审计师可以利用交易所问询函来识别、评估审计风险,判断高风险领域;审计师也可以利用问询函的回复内容进一步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且回复内容的可靠性也是审计师需要验证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的贡献在于,将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相联系,既丰富了两个领域的研究,也为审计师识别、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周恒冰[6](2020)在《合伙人制度对A公司绩效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赴美上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只有国外允许企业使用双重股权结构上市。多年以来,“同股同权”一直都是中国整个市场所默认的标准原则,而双重股权结构与中国多年以来遵从的“同股同权”的原则相悖,这一项原则使得这些企业只能转向国外。合伙人制度是在双重股权结构的基础衍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制度,但它本质上与双重股权结构是一样的,都是让创始人团队以少数的股权拥有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双重股权结构。合伙人制度是由A公司于14年提出并使用的一种制度,该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对企业的影响都存在争议,也正因如此才有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基于使用合伙人制度的A公司的案例,根据目前现有的理论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探讨合伙人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先对案例中的公司及其使用的合伙人制度进行了介绍,使读者能够对本文研究的案例有一定的了解,再主要分析了A公司实行合伙人制度的动因、合伙人制度对A公司绩效影响的途径以及对绩效的影响。在绩效影响的分析中通过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方面的变化去证明上文提到的影响途径。在财务绩效分析中先分析其采用合伙人制度后的财务指标变化,再通过对比其前后两次使用不同股权结构上市时的数据加强说服力。最后根据得到的结果,分析了合伙人制度下的A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对于这些风险提出一些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两个结论:合伙人制度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A公司实施合伙人制度是战略性的选择。本文通过对A公司以合伙人制度在美国上市的案例分析,深入研究分析合伙人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双重股权结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途径以及影响结果,为我国引入双重股权结构或我国企业采用双重股权结构提供借鉴意义。

杨宁[7](2020)在《中国外贸企业上市公司异质性对经营效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让中国外贸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多机遇与挑战。经济与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让外贸上市公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外贸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公司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风险控制、管理水平、战略规划等方面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中国外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就如何提升中国外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尝试给予分析和解答。首先,本文通过DEA模型从投入和产出视角对企业经营效率进行量化分析,继而以企业异质性为出发点研究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各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人力资本、财务风险、企业性质。在研究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创新,以区别于此前的企业偿债能力、技术效率、社会责任等角度研究,最后,对中国外贸上市公司如何改善经营效率给出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外贸上市公司异质性与经营效率的理论研究,为企业经营效率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外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研究结果中有86.75%的企业未达到经营效率最优水平,仅有13.25%的企业处于最优水平,且平均规模效率高于平均纯技术效率,说明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仍有一定进步空间;以企业性质角度分析,总资产、应付职工薪酬、产权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影响显着,对民营企业无显着影响;净利润增长率、从业人数、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民营企业经营效率影响显着,对国有企业无显着影响,其中,基本每股收益、总资产周转率对国有、民营企业经营效率均起到积极作用。以企业规模角度分析,总资产、净利润、总资产周转率、从业人数对大型企业影响显着,对中、小型企业无显着影响,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小型企业影响显着,对大、中型企业无显着影响,基本每股收益对大、中型企业影响显着,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对大、小型企业影响显着,应付职工薪酬对大、中、小型企业经营效率均有显着抑制作用。

陈蓉[8](2020)在《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关于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行为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无疑成了会计理论及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并购商誉是企业最难辨认、最难处理的资产之一。学者们无论是在商誉的会计处理,还是计量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国内外会计界积极致力于商誉处理方式的探索,以期对这种无法辨认的商誉本质进行客观、真实地反映。基于对商誉理论发展及准则制度变化情况的梳理和分析,笔者发现学者们无论是在商誉的初始确认,还是后续计量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争议,而这一争议却是因行业差异所致,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为后续的实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针对商誉比重排名靠前的传媒娱乐行业,选取雷柏科技并购乐汇天下作为研究案例,从商誉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披露等方面着手,对商誉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归纳,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和策略,使用案例分析法可以更直观的发现企业会计处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对整个行业的同类型企业也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本文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商誉初始确认过程中标的公司的估值方法选用不当,企业存在推高并购溢价的动机,导致商誉初始确认的金额被盲目高估。(2)商誉后续计量的处理中,商誉减值的确认时点不当,减值金额确认的方式过于草率,疑似存在盈余管理、“洗大澡”的动机。(3)商誉评估信息披露不完善。针对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1)外部监管与企业内控双管齐下,监管机构可以为评估机构制定出商誉确认时所用的每种评估方法的行业指标作为参考,企业内部可以特设重大并购管理机制,针对了解标的企业,保证商誉初始确认的客观性。(2)商誉后续计量中,可以合理利用系统摊销法,细化减值测试时点及减值测试单元,压缩相关人员的判断空间。(3)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大对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包也[9](2020)在《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社会责任报告是公司向投资者、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群体传递社会责任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利益相关者群体评价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社会责任报告具有定性描述多、主观性强、相关披露准则不完善的特点,这给公司管理层实施印象管理行为提供了客观环境上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公司高管薪酬备受政府、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面对内外部压力,公司高管为了证明自身薪酬的合理性,体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发展战略,从而产生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的主观动机。鉴于此,本文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声誉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连续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机编程技术,使用词汇匹配技术法(又名“词袋法”)和内容分析法识别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特征词语,并统计社会责任报告的字数和图表数,形成“修饰性操控”和“可读性操控”二维印象管理行为的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探究高管薪酬与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不同产权、不同行业下,高管薪酬对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影响的差异性。最后,在拓展分析中引入会计稳健性,探究其在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概括如下: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普遍存在修饰性操控和可读性操控这两种印象管理行为。第二,高管薪酬越高,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修饰性操控和可读性操控越强,即社会责任报告呈现出越模糊、越强烈、越乐观的修饰性特点。同时呈现出披露字数多、图表数量多的可读性特点。第三,相比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报告修饰性操控、可读性操控的相关性在国有企业中更显着。第四,相比非重污染企业,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报告修饰性操控、可读性操控的相关性在重污染企业中更显着。第五,会计稳健性对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报告修饰性操控、可读性操控的关系均具有抑制作用。控制变量选择问题和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的研究,也揭示了高管利用社会责任报告作为薪酬辩护工具时采取的具体方式。

李晋宇[10](2020)在《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獐子岛事件的审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目前我国审计采用的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流程分为了审计计划阶段、风险评估阶段、风险应对阶段以及审计完成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各个阶段使用合理的审计策略控制检查风险,从而控制审计风险。近年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各类财务造假手段花样繁多,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农业类上市公司时,由于审计策略不合理多次被证监会处罚,人们开始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提出质疑,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业类上市公司中极具代表性的獐子岛,在2014年以来多次核销虾夷扇贝或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对獐子岛的经营状况造成了巨大影响,并于2019年受到证监会处罚,而注册会计师在近几年的审计中,并未发现獐子岛的造假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在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并未合理使用审计策略。因此,以现代风险导向为基础,将獐子岛作为案例从而研究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内应当如何执行审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15-2018年近4年上市公司以及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和被处罚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更为谨慎,其审计失败的风险也更高,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主要造假手段包括存货、收入、成本与关联方交易等科目,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失败的案例中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审计策略问题主要集中在风险评估阶段、风险应对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随后针对獐子岛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獐子岛的主营业务入手,对其几次计提大额减值准备或核销存货的过程以及獐子岛年报的审计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没有严格执行初步业务活动,在风险评估阶段没有合理应用分析性程序,风险应对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等问题,导致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并未发现獐子岛的相关问题。最后本文将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与獐子岛相结合,针对审计失败的原因,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各个阶段入手,提出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对项目组独立性、业务能力、时间资源的评估,加强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诚信的评估,充分实施分析性程序,综合使用分析方法,对重大错报风险需要制定合理的总体应对措施,对高风险领域执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完善事务所底稿复核制度等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完善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策略,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参考。

二、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与基础理论综述
    2.1 小微企业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2.1.1 小微企业的概念
        2.1.2 小微企业的范围
    2.2 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互联网融资
        2.2.1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2.2 小微企业的互联网融资
    2.3 小微企业融资信用评价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2.3.1 硬信息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的影响
        2.3.2 软信息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的影响
    2.4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模型及方法
        2.4.1 传统信用评价技术
        2.4.2 大数据技术下的企业融资信用评价方法
    2.5 文献述评
    2.6 本章小结
3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机理分析
    3.1 国外小微企业特征及信贷服务实践
        3.1.1 国外小微企业发展模式及传统渠道融资特征
        3.1.2 国外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的发展
    3.2 我国小微企业特征
        3.2.1 小微企业的总体特征
        3.2.2 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征
        3.2.3 小微企业的金融行为特征
        3.2.4 小微企业的竞争力特征
        3.2.5 小微企业的社会关联性特征
        3.2.6 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特征
    3.3 我国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及途径
        3.3.1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
        3.3.2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途径
    3.4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分析
        3.4.1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数据的来源
        3.4.2 小微企业传统与互联网渠道融资信用评价的异同
        3.4.3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四维概念模型与要素
    3.5 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机理
        3.5.1 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目的
        3.5.2 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审核流程分析
        3.5.3 大数据技术在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指标构建
        4.1.1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硬信息与软信息界定
        4.1.2 影响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水平的硬信息
        4.1.3 影响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水平的软信息
    4.2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指标界定与预处理
        4.2.1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指标框架
        4.2.2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指标类型及标准化方法
    4.3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指标组合赋权
        4.3.1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指标单一客观赋权方法
        4.3.2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指标组合赋权方法
        4.3.3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熵评价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数据获取模型
    5.1 软信息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作用方式
        5.1.1 软信息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直接作用
        5.1.2 软信息文本特征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间接作用
        5.1.3 软信息主题特征对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间接作用
    5.2 融合多元信息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数据获取
        5.2.1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软信息分类
        5.2.2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软信息量化方法
        5.2.3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软硬信息变量选取
    5.3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数据模型
        5.3.1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数据来源
        5.3.2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信息量化处理
    5.4 本章小结
6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
    6.1 基于博弈的评价主体关系分析
        6.1.1 评价主体的互联网融资信任博弈模型假设
        6.1.2 评价主体的互联网融资信任博弈模型构建
        6.1.3 评价主体的互联网融资信任博弈演化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6.2 基于演化的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模型
        6.2.1 评价主体的互联网融资信用特征
        6.2.2 基于神经网络和物元可拓的评价方法
        6.2.3 模型精确度测量
    6.3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结果分析
        6.3.1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数据来源
        6.3.2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实验设计
        6.3.3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实验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总结与政策建议
    7.1 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内涵总结
        7.1.1 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
        7.1.2 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优势
    7.2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要素
        7.2.1 传统融资过程中的信用评价与信任关系
        7.2.2 互联网融资过程中的信用评价与信任关系
    7.3 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的管理建议
        7.3.1 基于激励政策执行力的信用评价技术研究
        7.3.2 基于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价的风险防控
        7.3.3 基于大数据来平衡评价技术与人际沟通的关系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词云图代码
附录 B LDA模型代码
附录 C BP神经网络代码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注册制下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
一、注册制下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的理论基础
    (一)法理学基础
        1.注册制改革背景下招股书信息披露的理念革新
        2.注册制下招股书作为特殊要约邀请的法律属性
        3.注册制下招股书信息披露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经济学基础
        1.保障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以平衡市场信息不对称
        2.保障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以影响有效市场的形成
        3.保障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二、注册制下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的制度述评
    (一)我国规范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述评
        1.全国人大及其常务会制定的相关法律
        2.证监会制定的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3.证券交易所制定的相关自律性规则
    (二)科创板与“沪深主板”的招股书信息披露规则述评
        1.相关《内容与格式准则》“总则”部分规定的异同
        2.相关《格式与内容准则》“招股说明书部分”规定的异同
三、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实践——以科创板为例
    (一)上交所对科创板招股书信息披露的审核监管评析
        1.上交所对科创板招股书信息披露的问询重点
        2.上交所对科创板招股书信息披露的自律监管
    (二)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评析
        1.“简洁性”、“可理解性”与“客观性”分析
        2.非基本情况或财务的其他“重要信息”披露程度分析
        3.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差异化”分析
四、完善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机制的建议
    (一)完善规范招股书信息披露内容的行为规则
        1.细化规范招股书信息披露“简明性”的规则
        2.优化规范招股书信息披露“差异化”的规则
        3.健全规范招股书信息披露“真实性与全面性”的规则
    (二)强化对招股书信息披露的监管与追责
        1.加强对保荐机构撰写招股说明书的内核程序监管
        2.完善招股书信息披露违法责任追究机制
    (三)健全保障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的其他配套机制
        1.探索构建投资者招股说明书质量评价机制
        2.注重完善提高投资者信息分析能力的教育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息披露
        2.1.2 信息披露质量
        2.1.3 融资约束
        2.1.4 企业价值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2.4 契约理论
        2.2.5 市场有效性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3.1 理论分析
        3.1.1 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理论分析
        3.1.2 融资约束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理论分析
        3.1.3 信息披露质量对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
    3.2 研究假设
    3.3 本章小结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2 研究变量及度量方法
        4.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4.2.2 解释变量的选取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
        5.2.1 相关性分析
        5.2.2 多元回归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4 实证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建议及展望
    6.1 研究建议
    6.2 研究展望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4)中煤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基础
    2.1 环境会计概述
        2.1.1 环境会计的含义
        2.1.2 环境会计信息
        2.1.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
        2.2.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必要性分析
        2.3.1 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2.3.2 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2.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行性分析
        2.4.1 国家政策的支持
        2.4.2 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探索
        2.4.3 成本效益原则的论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
    3.1 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3.1.1 样本选取
        3.1.2 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3.1.3 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3.2 煤炭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统一规范的披露模式
        3.2.2 披露的信息总体量化程度不足
        3.2.3 披露信息未经审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4.1 新集能源基本情况
    4.2 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渠道
    4.3 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
        4.3.1 招股说明书
        4.3.2 年度报告
        4.3.3 社会责任报告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 新集能源环境信息质量的评价
        5.1.1 煤炭行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参考规范
        5.1.2 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标准的设计
    5.2 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5.2.1 披露信息不全面
        5.2.2 不具备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5.2.3 不具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专项审计
    5.3 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5.3.1 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缺乏
        5.3.2 尚未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
        5.3.3 缺少第三方审计
        5.3.4 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局限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对策
    6.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2 建立环境会计准则
    6.3 加强外部环境审计的监督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贡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问询函研究
        二、关于审计风险研究
        三、关于问询函与审计风险关系研究
        四、文献述评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信号传递理论
        三、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第三章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及现状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定义及构成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展
        三、交易所问询函的类别
    第二节 交易所问询函现状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函现状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行业分布现状
        三、交易所问询函要求审计师回复的现状
第四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
        一、审计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二、交易所问询函影响审计风险评估路径
        三、交易所问询函在审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
        一、了解交易所问询函及回复情况
        二、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
        三、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的措施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康得新案例
    第一节 康得新案例介绍
        一、康得新简介
        二、康得新年报审计意见情况
        三、康得新事件回顾
    第二节 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
        一、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情况
        二、康得新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情况
    第三节 在康得新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
        一、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
        二、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的措施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二、审计师层面
        三、监管机构层面
    第三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合伙人制度对A公司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双重股权结构选择上的研究
    2.2 双重股权结构对绩效影响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双重股权结构
        3.1.2 合伙人制度
        3.1.3 公司绩效
    3.2 合伙人制度影响绩效的理论基础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股权制衡理论
        3.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5 合伙人制度影响绩效的机理
第四章 A公司合伙人制度案例介绍
    4.1 公司概况
    4.2 合伙人制度概况
    4.3 A公司融资过程及股权结构变化过程
    4.4 A公司的生命周期
    4.5 A公司实行合伙人制度的动因
        4.5.1 夺回控制权
        4.5.2 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合伙人制度对A公司绩效影响途径分析
        5.1.1 内部治理
        5.1.2 组织结构和战略决策的影响
        5.1.3 员工激励作用
        5.1.4 影响途径分析图
    5.2 合伙人制度对A公司绩效的影响
        5.2.1 绩效评价体系
        5.2.2 财务绩效分析
        5.2.3 非财务绩效分析
    5.3 合伙人制度潜在风险
        5.3.1 难以保障投资者的基本权益
        5.3.2 管理层权力的滥用
        5.3.3 合伙人内部问题
    5.4 建议
        5.4.1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5.4.2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5.4.3 严格审核合伙人的候选人员
        5.4.4 协调好股东和管理层的关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合伙人制度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6.1.2 A公司实施合伙人制度是战略性的选择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外贸企业上市公司异质性对经营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点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异质性理论
    2.2 经营效率的理论研究
    2.3 关于外贸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与外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有关的几个问题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外贸上市公司的界定
        3.1.2 经营效率的界定
    3.2 经营效率的评价方法
        3.2.1 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
        3.2.2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
        3.2.3 杜邦分析法
        3.2.4 经济增加值法
        3.2.5 平衡计分卡法
        3.2.6 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法
    3.3 DEA、Tobit模型的理论及分析
        3.3.1 DEA模型
        3.3.2 Tobit模型
    3.4 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
        3.4.1 企业规模
        3.4.2 盈利能力
        3.4.3 营运能力
        3.4.4 成长能力
        3.4.5 资本结构
        3.4.6 股权结构
        3.4.7 人力资本
        3.4.8 财务风险
        3.4.9 企业性质
4 外贸上市公司异质性影响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4.1 外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评估
        4.1.1 样本的选择
        4.1.2 指标体系的选择
        4.1.3 指标相关性分析
        4.1.4 DEA模型输出结果
        4.1.5 结论分析
    4.2 外贸上市公司异质性影响经营效率的因素分析
        4.2.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4.2.2 DEA-Tobit模型构建
        4.2.3 DEA-Tobit模型实证结果
        4.2.4 稳健性检验
        4.2.5 DEA-Tobit模型结论分析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咨询与建议
        5.2.1 政府层面
        5.2.2 企业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研究综合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
2 概念界定及商誉相关准则
    2.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
    2.2 商誉的相关准则
        2.2.1 商誉初始确认
        2.2.2 商誉后续计量
        2.2.3 商誉会计披露
3 雷柏科技并购案基本情况
    3.1 行业背景
        3.1.1 行业现状
        3.1.2 行业特点
    3.2 并购双方简介
        3.2.1 购买方企业介绍
        3.2.2 标的方企业介绍
    3.3 并购流程简述
    3.4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的会计处理
        3.4.1 商誉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3.4.2 商誉后续计量及减值的会计处理
4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1 商誉初始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2 商誉后续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3 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1.4 商誉减值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4.2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4.2.1 高估利润增长,低估整合难度
        4.2.2 背负高业绩承诺,缺乏有效内部控制
        4.2.3 用商誉减值进行利润调节
5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的建议
    5.1 完善商誉初始计量过程
    5.2 调整商誉后续计量方法
    5.3 加强商誉信息披露监管
    5.4 吸取经验教训,注重商誉减值风险防范
    5.5 考虑人为动机,保证会计处理的客观性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商誉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6.1.2 我国实际执行中对于商誉信息披露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
        2.1.1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及载体
        2.1.2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2.1.3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效果
    2.2 关于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研究
        2.2.1 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概念演变
        2.2.2 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动机
        2.2.3 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策略
        2.2.4 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量化方法
    2.3 关于高管薪酬的研究
        2.3.1 高管薪酬与公司社会责任
        2.3.2 高管薪酬辩护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相关概念
        3.1.1 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
        3.1.2 高管薪酬
    3.2 理论基础
        3.2.1 印象管理理论
        3.2.2 声誉理论
        3.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4 信号传递理论
    3.3 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可行性分析
        3.3.1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现状
        3.3.2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制度环境
        3.3.3 社会责任报告的自身特征
    3.4 高管薪酬对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的影响路径
        3.4.1 主观影响路径
        3.4.2 客观影响路径
    3.5 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的指标构建
        3.5.1 修饰性操控指标
        3.5.2 可读性操控指标
    3.6 研究假设
        3.6.1 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
        3.6.2 高管薪酬、产权性质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
        3.6.3 高管薪酬、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研究模型
第五章 实证检验及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皮尔逊相关性检验
    5.3 多重共线性检验
    5.4 多元回归分析
        5.4.1 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
        5.4.2 高管薪酬、产权性质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
        5.4.3 高管薪酬、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
    5.5 拓展分析
    5.6 稳健性检验
        5.6.1 替代变量检验
        5.6.2 滞后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獐子岛事件的审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述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成本效益理论
    2.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相关概述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及审计策略应用状况
    3.1 审计状况分析
        3.1.1 上市公司整体层面
        3.1.2 农业类上市公司层面
    3.2 审计策略应用分析
        3.2.1 上市公司整体层面
        3.2.2 农业类上市公司层面
    3.3 小结
第4章 獐子岛事件及其事务所审计策略应用分析
    4.1 公司基本概况
        4.1.1 组织结构
        4.1.2 主要业务
        4.1.3 财务状况
    4.2 公司业务经营分析
        4.2.1 主营业务分析
        4.2.2 经营状况分析
    4.3 獐子岛事件
        4.3.1 2014年獐子岛事件
        4.3.2 2018年獐子岛事件
        4.3.3 2019年一季度事件
        4.3.4 2019年11月事件
        4.3.5 小结
    4.4 獐子岛事件中事务所审计策略存在的问题
        4.4.1 初步业务活动不合理
        4.4.2 风险评估程序不充分
        4.4.3 风险应对程序不合理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獐子岛事件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策略优化
    5.1 审计计划阶段的审计策略优化
        5.1.1 加强管理层诚信评估
        5.1.2 加强项目组业务能力评估
        5.1.3 评估项目组职业道德规范
        5.1.4 评估项目组开展业务的时间和资源
    5.2 利用分析程序完善风险评估程序
        5.2.1 完善分析程序的实施过程
        5.2.2 重视相关信息的运用
        5.2.3 综合使用分析方法
    5.3 完善风险应对程序
        5.3.1 制定恰当的总体应对措施
        5.3.2 提升控制测试的有效性
        5.3.3 提升实质性程序的有效性
    5.4 审计完成阶段的审计策略优化
        5.4.1 加强审计复核人员管理
        5.4.2 严格执行项目复核制度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信用评价研究[D]. 周彪.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注册制下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 秦浩然.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D]. 李朔琪.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4]中煤新集能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伍凯.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5]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D]. 姚鹭.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6]合伙人制度对A公司绩效影响研究[D]. 周恒冰.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7]中国外贸企业上市公司异质性对经营效率的影响[D]. 杨宁.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8]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D]. 陈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9]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研究[D]. 包也.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8)
  • [10]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獐子岛事件的审计策略研究[D]. 李晋宇.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