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单元1试题(2)

中文单元1试题(2)

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二)(论文文献综述)

吴苇良[1](2021)在《美国母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表现与启示 ——以《财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张艺潇[2](2021)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着新的挑战与新的要求,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内容的整合及教学活动的统筹安排。但目前教学中单篇教学仍占主流。面对教学中繁复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很多教师往往选择精讲重点,对其他内容则一带而过。初中语文散文篇目多,教学任务重,单篇教学缺乏统筹整合,难以避免陷入此类境地。而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整合性极强、教学效率更高的教学方式。将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引入散文教学是改变传统散文单篇教学弊病的有效途径,能够整合单元教学资源,发挥单元整体教学功能。因而,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亟待研究。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访谈研究法等进行研究,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展开进一步思考与探究,旨在寻找适合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课型。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六个部分组成。正文包括:第一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相关概述。这一部分结合文献资料介绍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特点及目标,明确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散文篇目,进而阐释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独特性与适切性,奠定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问题剖析。这一部分是基于24名初中一线语文教师的线上线下访谈,结合实际教学调查,针对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的问题研究。以单元整体教学观念为尺度,衡量目前散文篇目单元整体教学案例与实践,从备课与预习、教与学、练习与反思三个维度对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予以归纳与剖析。第三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索。这一部分目的在于解决第二章提出的问题。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的相关理论与策略,关注散文文类独特性,从备课与预习、教与学、练习与反思三个维度,研究如何整合教材内容,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估量教学成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散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第四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型建构。这一部分旨在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具体单元,建构适合散文的分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课型体系。首先,简单介绍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课型,包括单元导读指向课、单元整合教学课、单元总结过关课。其次,根据散文独特性进行分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课型及案例展示。最后,针对课型建构展开反思。

张思雨[3](2020)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阅读的深度,决定了青少年的思维范式。高中生接触的优质阅读文本多是课内定篇,因此课堂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责任。但本研究发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却呈现出浅层化的特点,使课堂阅读流于文本表面。如此一来,学生难免管中窥豹,难以达到高考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作为标准的能力考查要求。深度阅读是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的相对于“浅阅读”的一个概念,强调读者从文本表层逐渐深入,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因此,为改善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流于模式化、表面化、形式化的现状,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本研究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借鉴了李海龙的阅读教学理论,设计了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框架,为教师提供深度阅读教学指导。本研究主要分为文献研究、框架构建、案例实施、效果分析及结论四大部分。首先,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要求,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要求确定了教学目标。并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深度教学理论,以李海龙提出的“阅读教学能力要求”为借鉴,运用“演绎—归纳”的方法,从目标维度层、操作维度层设计了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框架,确定了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感知文本、提前筛选整合文本、分析文本、鉴赏阅读、评价文本、形成阅读方法”六大维度。其次,进行了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框架的课例设计与实施,包括了对深度阅读教学现状的境脉调查、课例设计及案例实施,并以教学课例形式呈现。最后,分别对学生深度阅读能力测试和深度阅读自我评估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对深度阅读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论发现,本研究设计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具有渐进性和序列性,它虽以浅层阅读为基础,但对学生浅层阅读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深度阅读教学策略通过设置主问题进行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能够显着提升学生的鉴赏文本能力、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群文阅读;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要注意适度把握阅读教学中的“深浅关系”,要坚持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针对不同文本应灵活运用。

双靖玉[4](2020)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词汇是最基本的语言元素,词汇量是语言学习者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更是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这门语言的必备条件。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储备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体现出他们的英语水平。国家教育部颁布的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作出了明确要求。词汇学习不仅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还是难点。通常情况下学生会采取机械式记忆的方法,这种短时间记忆的学习方法效率低,效果差。因此,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英语词汇成绩的有效学习方法。本研究以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为课题,本文选择此研究课题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中能否提高学生的词汇成绩?(2)学生对利用思维导图法复习英语词汇学习的态度如何?为研究上述问题,本次实验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某初级中学的七年级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并以词汇测试卷、调查问卷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工具。对实验班的40名英语学习者采取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词汇复习教学。最后将调查问卷和测试卷材料收集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词汇成绩变化和对思维导图的态度,探知用思维导图复习英语词汇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成为中学生复习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词汇成绩;(2)学生对思维导图法复习词汇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可以成为初中学生复习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

白雪娇[5](2020)在《“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位一体”课型是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体例上的重要创新点,这种课型设计加大了对阅读教学课型的区分度,将阅读教学课型明确地分为“教读课”、“自读课”和“课外阅读课”三种。这一创新对于改善当前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课型不清、教法不明”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整合导向”作为一种基于整合性教学内涵的教学思想,对于提升“三位一体”课型内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环节要素的整合性,开展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议论文具有语言准确、逻辑严密的文体特点,对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议论文教学实践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编写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随着统编语文教材全面投入使用,关于如何正确解读和践行其编写理念,更好地利用教材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当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整合思维,对“三位一体”课型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践行教材编写理念,发挥“三位一体”课型设计的优点。本文基于“整合导向”研究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希望能够改善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课型不清、教法不明”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和观点:第一、实施“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研究具有必要性。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议论文的选文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在编排上凸显出明显的注重综合实践性和“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性的特点。“三位一体”课型具有阅读教学精准化、阅读范围全面化、文本类型多样化、阅读能力提升化和语文知识体系化的特点,力图践行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解决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课型不清、教法不明”问题,强调由单篇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更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开展“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顺应了统编语文教材的改变,符合教材编写理念,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质量。第二、由于学校和教师的多方面原因,导致当前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存在问题。在教学理念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议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议论文教学重点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大多数教师对“三位一体”课型的特点认识模糊,远远达不到有效地教利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整合性,教学资源选择随意,语文要素的教学缺乏梯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课型不清、教法不明”和“分数至上,评价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困难。第三、各个学校可根据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等客观因素的差异,采取“分课型教学”和“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教学两种模式,进行“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分课型教学,即“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教读课教学策略、自读课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教学策略,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合教学策略。教读课的教学要践行“给方法”的理念,发挥导语和习题的作用,引入比较阅读文本,开展语文要素层递训练,注重阅读方法的习得。自读课的教学要落实“练方法”的理念,凸显提示和旁批的作用,训练学生批注能力,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聚焦阅读方法的应用。课外阅读教学要落实“验证方法”理念,利用阅读计划表格,开展主题阅读活动,阅读与积累相结合,课内外联动教学,切实提高阅读质量。“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应着眼于议论文的特点,以文体、论点、论证方法、主题和作者为中心,展开教学。第四、通过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的分析,当前的初中语文议论文教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资源和语文要素、教学方法上体现出一定的整合性,但是要注意教学目标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上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的明确。“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的教学设计应包括整合教学主题、整合语文要素、整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部分,以打通课型之间的界限,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质量。本文在剖析“三位一体”课型特点的基础上,引入“整合”思维,构建“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丰富当下对于“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的研究,为初中语文教师进行高效议论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李璐君[6](2020)在《小学中高年级说明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有统编版教材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编排理念,突出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编排模式,更加注重单元、年段、整套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及知识的整体性。本研究将聚焦于单元结构,开展整体性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梳理了有关单元教学的文献,发现有以下一些问题仍值得探索:一是单元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二是单元教学设计背后各个环节关联性和整体性,三是如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发展学生学科思维,提升学科整体学习能力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所体现并可以进行有效评价。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尝试从“单元结构”的角度设计出与教材编排更为贴合的整体教学模式。首先,研究明晰了小学语文单元结构等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基于定义,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知识、部编版教材编排理念等要素,对研究所选单元的单元结构进行具体分析,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控整个单元结构,同时对学生基于本单元结构的学习心理过程从一般性学习心理和语文学科学习心理两方面展开分析。接着,基于第二、三章对单元结构的具体内容和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在第四及第五章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评价。研究运用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增进对目标的理解,提高目标的准确性,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保证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对本单元学生学习活动做出具体的组织与安排,在整个学习活动安排中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基于单元结构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整体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心理过程出发,依据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制定教学评价,最终组织并安排具体教学活动,以及基于此模式所设计的“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前者应该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而后者尝试提升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最大不足之处是缺乏实践的检验,期待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反思实践,开展实践性研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研究素养。

何紫颖[7](2019)在《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与小学的英语衔接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英语教学界的重视。相对而言,对英语阅读衔接教学、英语写作衔接教学和英语听力衔接教学上的研究较多,但对英语语音衔接教学的研究甚少。近年来,在幼儿和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推行自然拼读法,但在初中却多半采用系统学习音标的方法来进行语音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与初中语音教学的差异导致许多初中生难以适应初中的语音教学,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不少困难,语音教学效果亦差强人意。由此,笔者决定摸索一个较为有效的语音衔接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适应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转变。本研究从小学与初中的语音课教学的对比入手,揭示出自然拼读法与音标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四条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设计原则,它们是:音标分类简化原则、音标教学从“音”出发原则、音标教学拼读化原则,以及音标教学活动多样化原则。然后,笔者根据这些原则设计了一套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方案。为了验证这套方案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本教学实验以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的89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这些学生入学时被随机分为两个行政班,在实验中笔者随机抽取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外一个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的语音教学老师同为笔者。实验采用“番禺区化龙中学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口语摸底考试”和“番禺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英语口语考试”为前测和后测的测量工具,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口语成绩来验证该教学实验的效果。对前测和后测的口语考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笔者发现本次语音教学实验有效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口语成绩,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笔者提炼的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设计原则有效,可操作性强,按照这些原则设计的衔接教学方案有利于帮助初中生顺利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语音学习的转变。

吴金芳[8](2019)在《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2011)一个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由于出现的时间较晚,因此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师,它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本文的研究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访谈、一线观察、案例分析等方式,对H市中心城区9所学校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问卷调查,对60位语文教师进行了访谈。根据调研所得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教材内已有的文本资源运用不足,跨学科文本资源开发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对此类文本的阅读上表现出明显的能力不强。教师除主观关注研究意识薄弱外,在教学中对所有非连续性文本一视同仁,讲授为主,不做区分,教学方法缺少针对性。通过研究,本文认为,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独有的特性,以多维分布、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既区别于连续性文本而一枝独秀,又融合于连续性文本起到补充辅助的作用。提高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要将语文学科内的非连续性文本与一篇篇课文灵活机动转化,引入并科学加工其它学科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充盈教学资源;要对非连续性文本实施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教学,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认读、解释、表达等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重视学习过程的方法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丹[9](2019)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途径和教育教学方式日益多元化,以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初期,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应用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教育信息化新样态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发挥数字化学习环境优势,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学习发展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梳理以往自主学习的研究,了解国内外自,主学习基本现状,同时发现以往研究不足,提出本研究的问题。选择X小学四、五年级小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及教师为若干样本。该校四、五年级小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9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目的性抽样对教师和学生访谈,做质性研究,并通过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三种方式评估该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校四、五年级小学生及教师研究,发现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对自己自主学习能力评估高,而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估相对较低;同伴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较大;教师评价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小学生对教育资源利用较低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能力较低。根据这些问题研究如何更好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最终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张晴[10](2019)在《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非连续性文本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能够阅读该文本是对每一个现代公民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将“非连续性文本”纳入阅读教学中,并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了具体要求。“非连续性文本”为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开启了阅读教学的新篇章。然而,由于非连续性文本被引进的时间较短,我国该文本的教学尚不成熟。正因为如此,开展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很有必要。在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方式了解到一线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助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走出困境。全文分为四章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第一章是非连续性文本概述。首先从源头出发界定非连续性文本与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理清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与特点;其次结合PISA和“课程标准”探讨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指向;最后探讨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第二章是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非连续性文本分析。首先从学科性质、“课程标准”要求、信息化时代发展三个方面论述非连续性文本编入教科书的学理依据;接着分析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整体分布情况及类型;最后总结教科书中该文本的编制特点。第三章是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首先以初中学生、初中语文教师、以及江苏省四市中考试卷为调查对象,进行教学现状调查。其次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缺乏阅读方法,教师教学策略单一,非连续性文本试题轻生活运用等。最后分析问题成因,一是“课程标准”界定模糊;二是应试教育的桎梏;三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影响。第四章是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首先学生要端正态度,主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在生活中应用该文本的意识。其次教师要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和研究;教给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开发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与多样的教学活动相结合。最后是评价方面,主要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二)(论文提纲范文)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相关概述
    第一节 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概述
    第三节 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一、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二、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独特性
        三、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的适切性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问题剖析
    第一节 教学前——备课与预习维度的问题
        一、文类目标指向不明,目标层次分布模糊
        二、整体教学理解片面,有效整合策略缺乏
        三、整体预习指导不足,学生课前准备随意
    第二节 教学中——教与学维度的问题
        一、教师教维度的问题
        二、学生学维度的问题
    第三节 教学后——练习与反思维度的问题
        一、课后练习检测力不足,知识能力迁移缺乏保障
        二、评价系统匹配度不高,学习效果评定不够全面
        三、教学反思深刻性不够,整体教学经验难以推广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索
    第一节 教学前——备课与预习维度的策略
        一、聚焦散文序列系统,多维考察,明确教学目标
        二、重视散文共性特质,把握整体,灵活整合内容
        三、强调散文文类意识,确立方向,做好课前预习
    第二节 教学中——教与学维度的策略
        一、教师教维度的策略
        二、学生学维度的策略
    第三节 教学后——练习与反思维度的策略
        一、强化整体检查力度,保证知识能力迁移
        二、关注散文能力考察,全面评价教学效果
        三、深化整合教学反思,归纳经验与不足
第四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型建构
    第一节 单元整体教学基本课型介绍
    第二节 散文分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课型及案例展示
        一、七年级——培养阅读技能,侧重教读的课型体系
        二、八年级——渗透文类意识,侧重自读的课型体系
        三、九年级——复习巩固知识,侧重训练的课型体系
    第三节 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型体系建构的反思
        一、课型体系建构的亮点
        二、课型体系建构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层化
        1.1.2 浅层阅读教学难以达到高考改革下能力考查要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层化现状
        1.3.2 提高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
        1.3.3 适应高考改革下高阶阅读能力考查要求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
    2.1 教学策略
        2.1.1 教学策略的内涵
        2.1.2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区别
    2.2 深度阅读
        2.2.1 深度阅读概念的提出
        2.2.2 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阅读
第3章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深度学习理论
    3.2 深度教学理论
    3.3 李海龙阅读教学理论
第4章 建构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框架
    4.1 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框架的建构
        4.1.1 策略框架的理论融合
        4.1.2 策略框架的描述
    4.2 确定深度阅读教学目标
        4.2.1 激活知识体系,奠定语言基础
        4.2.2 深入探究文本,发展“双线”思维
        4.2.3 激发共情能力,感悟审美与创造
        4.2.4 形成正确价值,提高文化自信与认同
    4.3 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操作流程
        4.3.1 感知文本
        4.3.2 提取、筛选整合文本
        4.3.3 分析文本
        4.3.4 鉴赏阅读
        4.3.5 评价文本
        4.3.6 形成阅读方法
第5章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课例设计及实施
    5.1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实测境脉调查
        5.1.1 探究文本内涵成为阅读教学终点
        5.1.2 应试下教师学生双受限,深度阅读实施难度大
        5.1.3 教师对深度阅读接受度高,为语文教学必要环节
    5.2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课例实施
        5.2.1 《滕王阁序》——学习如何运用骈文“对偶”
        5.2.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感受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5.2.3 《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合时代背景解析“套子”隐喻
第6章 深度阅读教学实施效果评价
    6.1 评价对象
    6.2 评价工具
    6.3 信效度分析
    6.4 实施效果分析
        6.4.1 学生深度阅读能力测试情况分析
        6.4.2 语文深度阅读能力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6.4.3 深度阅读教学后课外阅读情况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价值讨论
        7.1.1 教学渐进性:设置主问题,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
        7.1.2 教学序列性:提高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群文阅读
    7.2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走向深度化
        7.2.1 适度把握阅读教学中的“浅”与“深”
        7.2.2 阅读教学目标要将培养能力转化为形成素养
        7.2.3 针对不同文本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需要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英语词汇对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1.1.2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1.1.3 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思维导图的定义
        2.1.2 思维导图的特征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2.2.1 国外相关理论现状研究
        2.2.2 国内相关理论现状研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信息加工理论
    3.2 建构主义理论
    3.3 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 实验研究方法
    4.1 实验研究问题
    4.2 实验研究对象
    4.3 实验研究工具
        4.3.1 测试卷
        4.3.2 调查问卷
    4.4 实验研究过程安排
        4.4.1 实验措施
        4.4.2 实验过程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学生用思维导图复习词汇的成绩变化分析
        5.1.1 第一次即时测试成绩分析
        5.1.2 第二次即时测试成绩分析
        5.1.3 第三次即时测试成绩分析
        5.1.4 延时测试成绩分析
    5.2 学生对用思维导图复习英语词汇的态度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性
    6.4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前测测试卷
附录二 第一次即时词汇测试卷
附录三 第二次即时词汇测试卷
附录四 第三次即时词汇测试卷
附录五 延时词汇测试卷
附录六 调查问卷
附录七 实验教学案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现状
    第一节 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概述
        一、初中语文议论文选文情况
        二、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的特点
        三、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原则
    第二节 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现状调查
        一、《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二、初中语文教师访谈情况
        三、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二章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教读课教学策略
        一、突出导语习题,提升教学目标整合性
        二、引入比较文本,增强教学资源整合性
        三、展开层递训练,落实语文要素整合性
        四、关注提问生成,注重教学方法整合性
        五、注重阅读方法习得,贯彻教学评价整合性
    第二节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自读课教学策略
        一、凸显提示旁批作用,提升教学目标整合性
        二、以训练批注能力为中心,增强教学资源整合性
        三、发挥导学案作用,落实语文要素整合性
        四、问题导向与组织引导结合,优化教学方法整合性
        五、聚焦阅读方法应用,贯彻教学评价整合性
    第三节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一、利用阅读计划表格,提升教学目标整合性
        二、以主题活动为中心,增强教学资源整合性
        三、阅读与积累相结合,落实语文要素整合性
        四、课内外联动,优化教学方法整合性
        五、落实阅读质量,贯彻教学评价整合性
    第四节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教学策略
        一、以文体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二、以论点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三、以论证方法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四、以主题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五、以作者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第三章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设计
    第一节 初中语文议论文教读课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节选)
        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分析
    第二节 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整合课教学设计
        一、“三位一体”课型教学主题
        二、“三位一体”课型语文要素
        三、“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目标
        四、“三位一体”课型教学资源
        五、“三位一体”课型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历

(6)小学中高年级说明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教材改革的深化之义
        二、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
        三、个人实践的感性体验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单元教学的内涵界定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单元教学的教材分析与整合
        三、课型设计及基本模式
        四、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评价
        (一)单元教学目标的研究
        (二)单元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
        (二)内容分析
        (三)案例分析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小学语文单元结构
        二、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系统思维
        一、系统思维的定义
        (一)系统
        (二)系统思维
        二、系统的特征
        (一)一体性
        (二)相关性
        (三)自组织
        三、小学语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的系统观
        (一)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二)单元教学的相关性
        (三)单元教学的有序性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
        (二)学习观
        1.自主性
        2.情境性
        3.互动性
        (三)教学观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语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
    第三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一)布鲁纳认知结理论基本内涵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单元整体教学上的应用
        二、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一)认知结构迁移相关理论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单元整体教学上的应用
    第四节 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一、具体阐释
        (一)知识类别
        1.事实性知识
        2.概念性知识
        3.程序性知识
        4.反省认知知识
        (二)认知维度
        二、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单元教学中运用
第二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结构的具体分析
    第一节 说明文概述
        一、说明文的定义
        二、说明文的特点
        (一)内容特点
        (二)语言特点
        (三)结构特点
        (四)标题特点
        三、说明文的分类
        四、基本的说明方法
        五、说明文的写作
        (一)抓住特征——针对说明对象
        (二)厘清结构——文章结构
        (三)表达客观——说明语言
        (四)关照读者
    第二节 说明文单元内部结构分析
        一、教材单元整体结构与内容分析
        (一)单元内容梳理
        (二)结构分析
        (三)教材中说明文习作学习的内容梳理
        二、说明文单元结构内部的具体分析
        (一)本单元四篇课文的特点
        1.内容特点
        2.语言特点
        3.结构特点
        4.标题特点
        (二)本单元说明性文章的分类
        (三)本单元课文中使用的具体的说明方法
    第三节 说明文单元外部知识联系
        一、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一)学生生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正向反馈
        (二)学生生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负向反馈
    第四节 说明文习作单元结构的确立
第三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学习学生心理过程的建构
    第一节 说明文单元学习心理过程的建构
        一、学习心理过程内涵
        二、说明文单元学习心理过程建构依据
        (一)一般性学习心理
        1.语文学习与相关心理学学习观
        2.不同类型知识对应的学习心理过程
        (二)学科学习心理
        1.阅读心理
        2.习作心理转化论
    第二节 本单元具体心理过程
        一、建构过程
        (一)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
        (二)具体的心理过程
        二、具体的心理过程呈现
第四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结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把握
    第一节 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及作用
        一、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
        二、安德森教育分类表的作用
    第二节 分类表在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一)确立依据
        1.课程标准的解读
        2.教材内容的梳理
        3.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
        (二)本单元具体教学目标确立
        二、把握单元教学重难点
        (一)单元教学重难点确定原则
        1.教学目标
        2.学生学习心理
        3.教师教学经验
        (二)本单元具体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第五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教学评价的制定
    第一节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定义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诊断性评价
        (二)过程性评价
        (三)终结性评价
    第二节 小学说明文单元教学评价
        一、单元教学评价制定依据
        (一)确立的单元结构
        (二)学生心理过程
        (三)单元结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单元教学评价类型
    第三节 本单元的教学评价具体呈现
        一、制定思路
        二、示例分析
        三、具体呈现
第六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结构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第一节 说明文单元学习活动组织依据
        一、确立的单元结构
        (一)分析课标与教材
        (二)把握单元内外部部联系
        二、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
        三、单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四、单元学习评价
    第二节 说明文单元学习活动的安排
        一、整体思路
        二、具体安排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说明文(含科学小品文)的纵向学习安排
    附录二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外部结构
    附录三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测试A
    附录四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测试B
    附录五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结构学习活动具体呈现
致谢

(7)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自然拼读法
        2.1.2 衔接教学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设计
    3.1 自然拼读法与音标教学的对比
        3.1.1 教学内容
        3.1.2 教学方式
        3.1.3 教学评价
    3.2 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设计原则
        3.2.1 音标分类简化原则
        3.2.2 音标教学从“音”出发
        3.2.3 音标教学拼读化原则
        3.2.4 音标教学活动多样化原则
    3.3 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方案示例
        3.3.1 教材内容的整合方案示例
        3.3.2 衔接教学的教学活动示例
4 自然拼读法与初中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实验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对象
    4.3 实验工具
    4.4 实验过程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衔接教学对学生口语成绩的作用
        4.5.2 衔接教学方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用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2.2 六层次阅读能力理论
    2.3 知识迁移理论
3 小学语文教材非连续性文本研究
    3.1 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特点及意义
        3.1.1 非连续性文本概念和特点
        3.1.2 研究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意义
    3.2 小学语文教材内的非连续性文本研究
        3.2.1 小学语文教材非连续性文本的分布与类型
        3.2.2 小学语文教材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3.2.3 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构成
        3.2.4 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3.3 小结
4 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现状调查
    4.1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4.1.1 问卷设计
        4.1.2 样本选取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学生调查结果
        4.2.2 教师调查结果
    4.3 存在问题分析
        4.3.1 文本资源运用存在的问题
        4.3.2 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4.3.3 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4.4 小结
5 提升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策略
    5.1 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5.1.1 深挖教材资源,实现不同文本的灵活转化
        5.1.2 突破学科限制,探索多样资源的兼收并蓄
        5.1.3 调整课程设置,实现教学资源的日新月异
    5.2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5.2.1 循序渐进,由简至繁,打好认读提取能力这一基础
        5.2.2 引导为重,变客为主,强化解释表达能力这一核心
        5.2.3 适当提及,简单运用,涉猎反思评价能力这一难点
    5.3 改进不同类型文本教学的策略
        5.3.1 开展客观信息与主观表达的转换训练
        5.3.2 开展表面数据分析和隐形结论概括的演练
        5.3.3 开展间接信息识别和隐藏含义获取的实践
        5.3.4 开展简单的文本创作活动
    5.4 不同类型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改进的实践
        5.4.1 实践情况
        5.4.2 实践结果
        5.4.3 存在问题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下阶段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B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C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测试题(一)
附录D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测试题(二)
致谢

(9)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二章 自主学习文献综述
    一、国外自主学习研究
        (一) 国外学习研究
        (二) 国外自主学习研究
    二、国内自主学习研究
        (一) 国内学习研究
        (二) 国内自主学习研究
    三、数字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思路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三、研究步骤
第四章 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与问题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现状分析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 学生自评自主学习能力
        (二)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三、影响自主学习的问题
        (一) 教师与学生测评存在显着差异
        (二) 小学生学业求助行为
        (三) 评价方式单一
        (四) 数字化资源利用不足
第五章 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一、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
    三、落实学生评价方式多样性
    四、合理利用自主学习大数据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非连续性文本概述
    第一节 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概念界定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第二节 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指向
        一、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二、整合理解能力
        三、反思评价能力
    第三节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丰富语文教学的文本形式
        四、增加语文学科的实用性
第二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非连续性文本分析
    第一节 编入的学理依据
        一、语文课程性质决定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
        三、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第二节 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分析
        一、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整体分布情况
        二、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
    第三节 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编制特点
        一、编排难度螺旋式提高
        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三、接近生活,应用性强
第三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中考试题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问题的成因
        一、“课程标准”界定模糊
        二、应试教育的桎梏
        三、传统语文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第一节 学生提高非连续性文本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端正态度,主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二、提高在生活中应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意识
    第二节 教师提高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和研究
        二、教给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三、开发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
        四、与多样的教学活动相结合
    第三节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目标精准化
        二、评价内容生活化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二)(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母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表现与启示 ——以《财富》为例[D]. 吴苇良. 西南大学, 2021
  •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 张艺潇.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张思雨.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4]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双靖玉. 延安大学, 2020(12)
  • [5]“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研究[D]. 白雪娇. 鲁东大学, 2020(01)
  • [6]小学中高年级说明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D]. 李璐君.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从自然拼读法到音标教学的衔接教学研究[D]. 何紫颖.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8]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 吴金芳. 宁波大学, 2019(06)
  • [9]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王丹. 广州大学, 2019(01)
  • [10]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D]. 张晴.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中文单元1试题(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