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医用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韦美理,黄锁义[1](2019)在《临床医学“5+3”教学模式下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医用化学是高等医学院中一门与医学密切相关的、面向医学生开设的一项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其中包括的内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本文通过现行的医用化学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根据临床医学"5+3"教学模式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化学基础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方式进行论述。有助于推进临床医学"5+3"教学模式下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今后的医用化学改革提供参考有效提升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以适应新时代医院用人单位对医用人才的新要求。

杨雪英[2](2019)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高中化学的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航天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PBL教学模式强调以真实的情境对问题展开探究,逐步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小组学习、共享结果等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PBL独特的教学方式,对化学学科部分内容极具适用性,因此笔者对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展开实践研究。本文以中学教学实践研究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PBL教学模式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PBL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课堂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研究针对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部分内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第三章、第四章进行PBL教学实践,以“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铝和铝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和硅酸”、“铁的重要化合物复习课”为例说明PBL教学模式在不同化学教学内容和课型的应用。以问卷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问能力、合作意识进行前后测研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化学成绩进行对比,综合分析PBL教学模式对高中化学相关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pss软件对学生成绩进行后测分析,得出PBL教学模式能显着提高学生化学成绩;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得出PBL教学模式对高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问能力、合作意识都有显着提高;PBL教学模式不仅对事实性知识的新授课适用,对理论性知识及复习课也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次研究遇到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对策,包括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容量小,仅在高一一个班级开展教学实践,笔者今后将在高中其他年级及不同层次的班级开展PBL教学实践,以进一步研究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张倩[3](2018)在《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及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不断加强。作为医疗服务的供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估与提升方面。医疗质量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医疗质量主要指临床直接相关的诊断、治疗、技术、效率等给患者治疗带来的效果。广义的医疗质量不仅包括临床医疗质量,还包括病人的满意度、医院的软硬件环境、系统性和安全性等。国际上对医院医疗质量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主要的体系有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标准(JCI)、国际医疗质量体系(IQIP)、医院质量改进的绩效评价工具(PATH)、英国星级评审制度、临床服务质量指标项目(CIP)、美国百佳医院评价体系等。国内主要的医疗质量体系有中国医疗质量指标体系(CHQIS)、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等。以上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角度及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主要都遵循了质量评价三层次理论,即结构、过程、结果,将医疗质量分解为基础条件质量、工作环节质量和服务终末质量三个部分。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临床诊疗的进步,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医用金属材料、医用生物复合物和医用生物衍生材料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改变着传统的医学模式与临床手段。西南医院近年来提出“生物强院”战略,不仅催生了诸如生物干细胞治疗、3D打印、组织工程等医疗高新生物材料技术来提升临床医疗水平,还推动了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的SCI论文,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目前关于生物材料是否影响临床医疗质量,如何影响临床医疗质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在分析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提升作用的理论基础上,力图阐明生物材料的投入与临床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以西南医院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生物材料在医院的发展情况以及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综合评价其对构成临床医疗质量关键要素的影响,探讨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为医院在生物科技时代的创立新型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焦点组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用于建立医院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西南医院的实证研究数据对指标体系及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估。采用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Cronbach’s alPha)系数计算进行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评估,采用GLM模型和Logistic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的区分度。最后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探讨了使用了生物材料之后,西南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得分的变化趋势及其合理性。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以西南医院为研究对象,从第三方的角度对临床医疗质量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将该指标体系与生物材料的使用联系在一起。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临床医疗质量的评价理论,确立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结构。(2)通过焦点组访谈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一步筛选指标体系。(3)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4)利用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系数等统计方法计算指标体系的信效度。(5)利用西南医院妇产科、骨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四个科室使用生物材料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生物材料使用对临床诊疗过程的影响。(6)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评价西南医院四个科室使用生物材料后临床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本研究最终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构建了以质量基础、质量效果和质量发展三大类指标为结构的具有层次性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24个。其中质量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学科建设2个二级指标,质量效果包括诊疗强度、诊疗质量和诊疗效率3个二级指标,质量发展包括诊疗创新1个二级指标。(2)确定了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其中质量基础权重0.293,诊疗效果权重0.499,质量发展权重0.208,人力资源权重0.126,学科建设权重0.167,诊疗强度权重0.125,诊疗质量权重0.166,诊疗效率权重0.208,诊疗创新0.208。(3)因子分析显示,按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共有6个公因子被提取,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4%。其中第一因子主要反应临床服务的强度及结果,第二因子主要反应科研创新能力,第三因子主要反应临床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因子主要反应科研相关的人力资源,第五因子主要反应科研成果的产出,第六因子主要反应诊疗过程的效率。因子分析结果与二级指标的构建基本一致,反应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效度。(4)通过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一级指标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质量基础”0.732、“质量效果”0.807、“质量发展”0.863,二级指标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人力资源0.426、学科建设0.667、诊疗强度0.884、诊疗质量0.964、诊疗效率0.748、诊疗创新0.863,三级指标的克朗巴赫a系数为0.879,说明内部一致性较高。总体而言,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较好,指标体系设计较为合理。(5)研究西南医院四个科室的患者数据,结果显示生物材料的使用主要降低病人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长。妇科子宫悬吊术病例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05天,手术时长1.57小时,未使用生物材料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51天,手术时长1.75小时。骨科病例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1.75天,手术时长3.67小时,未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66天,手术时长3.99小时。神经外科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8.85天,未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0.35天。胸外科病例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3.59天,手术时长1.83小时,未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4.53天,手术时长1.82小时。(6)评价四个科室的医疗质量得分。妇产科2008-2013年的医疗质量得分为4.939、5.260、5.795、7.003、6.858、7.066。骨科2014-2016年医疗质量得分为5.752、4.958、5.270。胸外科2009-2011年医疗质量得分为2.406、3.008、2.938。神经外科2011-2013年医疗质量得分为3.429、3.532、3.557。(7)科室水平临床医疗质量总得分与生物材料使用数量的相关系数r=0.55(P=0.065),提示二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但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及建议:(1)建立的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覆盖全面,信度、效度良好;(2)评估指标的筛选方法是合理的;(3)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的方法是科学的,结果是相对准确的;(4)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得分与生物材料的使用有一定的相关性。(5)生物材料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主要机制是缩短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和诊疗强度,从而提升医疗质量。(6)总体来看,生物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65接近0.05),但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陶李明,刘文奇,李传华,周芸,刘卉,李爱桃[4](2016)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文中认为根据医学专业特色,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成绩评价等方面,对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王飞,陈慧慧[5](2016)在《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授课经验及教学效果,对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探。从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具体探究,提出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及开展网络教学平台等具体的改革措施,从而提高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史传国[6](2015)在《独立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本文根据医用化学课程和独立学院全科医学专业生源等特点,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重点从分层次教学、统筹优选内容和集体备课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全科医学应用型人才。

康文斌,张鹏程,郭佳,朱本超,王建国[7](2014)在《医药类高等院校生物物理课程建设的思考》文中认为医用生物物理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生命过程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规律以及物理因素对生物系统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在促进物理学和生命科学进步方面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基于医用生物物理学发展和我校学科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讨论了我校建设医用生物物理学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的必要性,并从本课程和学校学生特点两个方面考虑,对该课程建设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整合。旨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增加一些新概念、新知识及前沿动态,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了一起,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缓解目前学时少、内容多这一矛盾。

材料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8](2004)在《2020年中国材料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一、前言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具有一定功能和使用价值的器件的物质,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物质基础,也是科学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材料一直扮演着划分时代的角色。历史证明,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往往孕育着一批新技术产业的诞生,给人类社会的进步以革命性的巨大推进。

化学物理课题组[9](1997)在《医学成人专科改考后临床医学专业化学物理课程设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 1993年我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科目由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改考为语文、数学、政治、生理、解剖。由于物理、化学一直被认为是医学专业必要的公共基础课,它即是学习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基础,又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不断取得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条件。因此改考后如何设置化学物理课程就引起了医学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普遍采取了各自的对策,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采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学时,理由是成人专科教育对象主要是来自中专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他们的理化基础不够牢固,随工作年限的增加,部分知识已有遗忘,而物理化

鞠丽荣,鲁玮瑗,薛会君[10](2001)在《成人医专临床医学专业医用物理、化学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通过 10余所成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问卷调查以及相关课程专家咨询 ,结果表明 :医用物理与医用化学课程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 ,是医学生学好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以及毕业后继续获得新知识的重要保证。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特点 ,了解并适应复杂的生源结构 ,因材施教 ,补缺补新 ,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医用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用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医学“5+3”教学模式下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医用化学教学现存的问题
2 对现存教学方式问题的解决
    2.1 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
    2.2 医用化学内容的改革
    2.3 医用化学教学方式改革
        2.3.1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2.3.2 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改进
    2.4 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
3 结语

(2)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高中化学的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航天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
        1.1.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2 PBL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PBL教学模式
        2.1.2 教学问题
    2.2 PBL教学模式在中学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研究的不足
    2.3 PBL教学模式在中学课堂的理论基础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 信息加工理论
3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准备
    3.1 实验方案
    3.2 确定适合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3.3 问卷设计及信效度分析
    3.4 前测问卷结果分析
        3.4.1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情况
        3.4.2 学生提问能力的情况
        3.4.3 学生合作意识的情况
4 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
    4.1 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原则
    4.2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4.3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4.3.1 案例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4.3.2 案例二:铝和铝的氧化物
        4.3.3 案例三:铁的重要化合物复习课
        4.3.4 案例四:二氧化硅和硅酸
5 PBL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5.1 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认同感分析
    5.2 实验前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分析
    5.3 实验前后学生提问能力的分析
    5.4 实验前后学生合作意识的分析
    5.5 实验前后学生成绩的分析
    5.6 成绩与学生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5.7 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
6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课堂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6.1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课堂的问题
    6.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3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的对策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前测问卷
附录2:后测问卷
附录3:学生前后测成绩
附录4:访谈提纲
附录5: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展示
附录6:课堂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致谢

(3)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及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医院医疗质量
    1.2 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情况
    1.3 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
第二章 医院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1 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生物医用材料的使用对临床医疗质量的改善
    3.1 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与前景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医疗质量管理及常用工具的概述
    参考文献
附件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5)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用化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2 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无机化学方面的改革
    2.2 有机化学方面的改革
    2.3 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
    3.2 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展合理的实验教学
    3.3 增加课下师生交流的机会———开展网络教学平台
    3.4 增强医用化学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开展专题讲解
4 结语

(6)独立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独立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二、独立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 分析学情, 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 统筹兼顾, 优选授课内容。
    (三) 集思广益, 多维度集体备课。

(7)医药类高等院校生物物理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医用生物物理学课程性质与作用
2 开设医用生物物理学选修课程必要性的思考
    2.1《医用生物物理学》学科发展的客观需要
    2.2 我校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
    2.3 课程内容体系对医药类学生的重要性
3 课程建设思路
4 预修课程与教学方法
5 教学内容的整合
6 结论

(10)成人医专临床医学专业医用物理、化学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一、专家情况
    二、毕业生情况
    三、物理、化学课程所需知识内容的专家咨询结果
    四、毕业生对医用物理与化学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
    五、医用物理、医用化学课程的讲授形式与课时的安排
讨论
    一、成人高等教育应定位于一种大众化的教育
    二、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应充分适应复杂的生源结构
    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进行课程改革

四、医用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医学“5+3”教学模式下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 韦美理,黄锁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9)
  • [2]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高中化学的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航天中学为例[D]. 杨雪英.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3]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及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D]. 张倩.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4]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 陶李明,刘文奇,李传华,周芸,刘卉,李爱桃.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03)
  • [5]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 王飞,陈慧慧. 广州化工, 2016(18)
  • [6]独立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 史传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24)
  • [7]医药类高等院校生物物理课程建设的思考[J]. 康文斌,张鹏程,郭佳,朱本超,王建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25)
  • [8]2020年中国材料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 材料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 2004
  • [9]医学成人专科改考后临床医学专业化学物理课程设置的研究[J]. 化学物理课题组. 继续医学教育, 1997(02)
  • [10]成人医专临床医学专业医用物理、化学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 鞠丽荣,鲁玮瑗,薛会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01)

标签:;  ;  

医学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