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歌曲艺术处理交给学生

将歌曲艺术处理交给学生

一、将歌曲艺术处理权交给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包杰[1](2021)在《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以衡水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艺术教育事业也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高等院校不断完善艺术类专业设置并扩大招生人数,随之而来的是高中生及其家长通过艺术类高考进入大学的殷切期待,以及层出不穷的艺术类考试培训机构,也就是人们口中说的“艺考热”。尽管热度逐年提升,但艺术类考生相较于文化课考生的数量仍然是“九牛一毛”,绝大部分艺考生特别是考入名校的艺考生,自高三伊始甚至更早便离开高中,接受社会培训机构的辅导,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高中对艺考生的教学难以满足其升学需求。对于高中来讲,急需关注艺术类考生的需求,思考如何帮助高中阶段的艺考生提高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考上自己理想和适合的大学,从而帮助其更好的在艺术领域获得成就。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就目前的声乐艺术考试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和改进。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教育领域不同分支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就是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情况,主要调查和研究当地培养声乐艺考生的实际客观情况,总结其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可以帮助当地积极开展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还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高中培养声乐艺术人才提供可参考的教学策略。第一章绪论中重点介绍选题背景、意义和重要概念界定,并对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理论依据和研究创新点进行介绍。第二章客观介绍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整体情况。第三章和第四章总结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管理经验和不足之处。第五章通过对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提出高中阶段针对声乐艺考生的教学策略建议。

彭成秋[2](2021)在《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以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受到相应的重视。在东西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和激荡碰撞中,有几种着名的外国音乐教学法引起了国人的注意。比较着名的有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和俄罗斯的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学法。其中以前三种音乐教学法影响最大,最为各国音乐教育界所认可。本文从研究和学习的目的出发,结合2011版义务教育新《音乐课程标准》和本人所在县区的两所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对目前国际上主流的上述前三种音乐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比较研究,对三大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结合作者本人所在县区学校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亿童学校的一些实践课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期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在实践中怎么运用这三大外国音乐教学法打开思路。

张艳林[3](2021)在《李双江歌唱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李双江是中国声乐“美声民族化”实践探索中的一个代表,他的演唱以西洋“美声唱法”为基础,继承中国传统唱法中的润腔手法,秉承“情”“声”“字”“趣”“味”的歌唱要诀,构建了丰富的“歌唱意象”,形成了“中西结合”的独特唱法,在一段时期内影响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中西声乐的历史文化为其产生提供了文化“土壤”,“气、声、乐、意之和”是其技术特征。其歌唱的语言表达、润腔处理和情感表现体现其浓郁的民族化特征,其“三位一体”的“姿态”表演、二度创作手法以及听众的“期待视野”等内容反映出其独特的审美接受特点,演唱中的“歌唱意象”的创造和运用表现出其独创的美学特征。李双江歌唱艺术,从中国戏曲、民歌和书法艺术中吸取艺术精华,其少年的励志、青年的学习、中年的实践构成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真”与“和”并存于其歌唱艺术之中,其“真”大于“和”,“真、善、美”结合,构建了歌唱的“自由”之境。

王隽[4](2020)在《《新学堂歌》在小学音乐课作为增补教材的实践性探究》文中提出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结晶,将代代传承的精华融为一体,涵盖历史、思想、哲学乃至医学、音乐等诸多类别,是各民族的智慧宝库。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文化复兴,国学复兴,在国学所包含的内容中,古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代代传诵的经典。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教学中教材的选用也趋于多种多样,力求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将学习内容与时代接轨。《新学堂歌》是一本全部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的歌曲集,全书共计五十首曲目,由谷建芬老师历经十余年编着而成,期间多次修改,力求与时代相接适应当代儿童发展,书中选取的诗词均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本文中选择《新学堂歌》进行研究,探索其应用与小学音乐教学的适配性,通过对本书内容的研究分析认为其作为增补教材进入到小学音乐课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新学堂歌》与学堂乐歌相较同为给孩子们唱的歌,却是全然不同的写作方法,亦是因不同的社会需求而产生,《新学堂歌》是为传承中华文化、让新时代的孩子们有歌可唱而生。作者谷建芬在这本书中为古诗词配以优美而富有鲜明特征的旋律,使其从书中走出,变成围绕在孩子们身边朗朗上口的歌曲,将众多传统元素运用其中,这样的改编不仅仅赋予了这些歌曲深厚的研究价值,也为文化和古诗词的广泛传播增添了新的途径。目前呼和浩特市小学音乐教学要求以及使用教材是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本文中简称《标准》)制定的,从2011年出台到2020年已使用了九年,对于时下新颁布的一些要求无法在《标准》中一一体现,这就需要一些补充性教材的使用来及时跟进,鉴于《新学堂歌》这本曲集在使用中呈现的应用多样性,使其不仅可以在音乐课上使用,在音乐二课堂以及学校艺术活动中同样非常适用,本文围绕《新学堂歌》作为增补教材的可行性展开论述,对于课堂和二课堂的适用性均有研究,统称为在小学音乐课的可行性探究。根据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传承的要求,教育部鼓励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并举办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新学堂歌》是由国家资金扶持出版的、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展开创作的,呼应时代需求,在创作完成后的在儿童当中初期使用中反响较好,获得孩子们的喜爱,好评如潮。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教材的适用性的大致调查,对《新学堂歌》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与现今呼和浩特市小学音乐教材进行对接,发掘将其作为补充性教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并进行实践探究。

胥光松[5](2020)在《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呈现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蔡元培先生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以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依美启真,依美储善,在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理念显得尤为迫切。如何立足于中学语文教材,并以音乐为孔道探寻其中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理想,以中学语文教学中音乐元素的应用研究为导向,给中学语文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音乐元素,使其在学生审美教育中发挥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乐教功能,这将有利于学生更为全面、深入地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内涵,有助于启迪学生更为深刻地领略艺术原理及价值。第一章挖掘整理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存在的音乐知识、歌声和音乐场景等音乐元素,此类显性音乐元素的客观呈现需要得到教师、学生和相关研究者的重视,这些音乐元素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关联性美育教育资源应该被合理利用,这样才能重新架设音乐与文学之间的桥梁,以便人们更好的探寻乐教的本质和内涵。第二章对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予以阐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等隐性音乐元素的理解把握,可以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韵律;通过对音乐元素的合理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的艺术精神。第三章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对音乐元素的应用进行分析。用音乐创造情境可以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文章初读环节启发动机;在文章细读环节强化感知;在精读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可以让文学的美得到升华,配乐朗诵的实践方式可以语文、音乐、舞蹈等学科综合的形式得以更好的实现。将流行音乐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研究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呈现与应用,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文学审美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本论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

李仪琳[6](2020)在《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以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音乐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存在一种现象,喜欢音乐,却讨厌音乐课。在音乐课堂上表现的兴趣怏怏,不张口唱,或者说话,捣乱,做其他事情。而在课下却听到他们在唱一些曲调并不简单的通俗歌曲。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就提出“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但是音乐课堂却总是不尽人意,老师很卖力,学生依旧无动于衷。初中生之所以不喜欢音乐课,也是由于兴趣的原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提高兴趣,尤其显得重要。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生理、心理变化发展变化波动比较大的时期,对音乐课的喜恶直接影响兴趣的产生。而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由于老师过多的将理论化的课程带入课堂,并不了解学生真正的兴趣所在,导致了学生普遍不喜欢音乐课,不重视音乐课的现状,以此笔者认为面对这种现象,必须采取行动,如何提高音乐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成为了我们音乐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本研究将着眼点和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研究上,并提供大量教学案例,有助于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情操,实现音乐的审美功能,同时促进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与论证将在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了本课题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关于单县地理位置和教育概况;第三部分是在立足于初中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以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为例,对此中学的6-8年级部分班级学生及任教音乐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出:“受学区划分原因,生源受教育水平差距大、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教学设备的完善及社团时间管理的稳定”、“学生对音乐教师的喜好决定上课的态度”、“初中生的从众心理,使他们更喜欢追寻潮流且兴趣广泛,但受流行音乐影响最大及学生自身音乐基础知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是影响初中生音乐课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主要根据调查结果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提出“争取领导重视,加大教学投入”、“学科融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注重自身专业发展”、“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等策略,结合课堂以创设情景、借助表演、巧用流行音乐、合理利用体态律动、小组合作五种方法为切入点,展开提高初中音乐课趣味性教学。第五部分是笔者主要从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教师评价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通过八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音乐课趣味性教学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提高课堂趣味性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李莹[7](2019)在《STEAM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学生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对能力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基于严峻的国际形势,探究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ematics)教育在世界各国中都是焦点,STEAM学习模式在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广为认同,并且成为多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终将促进21世纪教育事业的辉煌发展,被称为“21世纪技能之基石”。本研究将STEAM教育理念引入到初中生物课程当中,设计STEAM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希望为初中生物教学增添特色,发扬本学科内在优势作用,燃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好感,形成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操办问题的能力,为初中生物教学注入活力,让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影响教育主体,呈现本课程的特色和育人价值。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STEAM教育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明确其教学理念,其教育理念下的整合模式,以生物学教学理论基础为依据,分析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策划了两个案例,在实践活动课中展开实施,获得相对的成效。本研究共包括六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综述和研究的创新之处的阐述。第二是核心概念界定、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分析。主要对STEM和STEAM教育进行了区别和辨析,明确STEAM教育区别于STEM的主要因素,确定好研究方向,对STEAM教育核心观点金字塔结构框架深入研究,解读STEAM教育之核心,分析了STEAM教学方式的分类。第三,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案例很少,只针对几个相关的案例进行了参考。梳理了教学的理论基础,对STEAM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构建初步教学模式框架。第四,设计STEAM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并根据教学对象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时,展开实施。第五,教学实践和实践结果分析。本研究最后确定的教学模式是实践活动的形式,实践发现,STEAM教育促进了学生对生物课的热爱,也比较喜欢这样的动手操作教学形式,也会自己动手制作作品,有意思考其价值和需求,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第六,总结与展望。指出了研究的盲点,并提出展望。

纪雨薇[8](2019)在《从雷佳博士毕业音乐会看多样化风格作品演唱能力的培养》文中提出雷佳是我国年轻一代歌唱家中的代表,其演唱技术的精湛、舞台表演的丰满、人物塑造的准确都很值得声乐学习者们研究学习。2013年雷佳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中国民族艺术表演博士学位,博士学习期间,雷佳求新、求变,尝试、涉猎、挑战用声能力极限,演唱了多样化风格的作品,为声乐界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可能,那就是一名成熟的歌者可以兼容演唱多种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是一种演唱能力。什么是演唱风格?演唱风格是指歌唱者演唱一种特定的音乐风格、语言风格以及情感风格作品时,所呈现出的集用声技术、情感状态、语言字腔状态等方面的差异性把握。不同的音乐风格、语言风格及情感风格作品,应该使用不同的演唱风格。本文通过对雷佳博士系列音乐会现场演唱实况,进行了梳理性研究,同时结合其本人的声乐学习之路,及其音乐会所呈现出的多风格作品演唱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中引出了本文要探讨的话题——多样化风格作品演唱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话题中笔者从以下六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块,叙述介绍了雷佳的学习经历,从少年学“戏”、到青年学“民”、再到博士求“变”,回顾雷佳一路以来的艺术之路及其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对雷佳博士毕业音乐会—综合歌曲专场音乐会和民族民间歌曲专场音乐会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第三部分从多样化风格作品的驾驭、多种风格演唱技术的运用到多样化风格语言能力的运用看雷佳博士多样化风格作品的演唱能力的展现。第四部分从多样化审美意识的建立、歌唱用声能力的培养和挖掘、情感风格的自我定位调控与、歌唱技术的全面掌握与针对性训练、舞台唱演的综合实践、歌唱者多元化思维的养成6个方面谈多样化风格作品演唱能力的培养途径。第五部分列举了吴碧霞、廖昌永、石倚洁等优秀范例,对比歌唱家在演唱不同风格作品时所展现的不同技术,以展现其多风格演唱能力。第六部分作者对多样化风格作品演唱能力培养探索中的提出几点思考。文中运用了归纳法、文献研究法、音像资料收集法、比较法、歌曲分析等研究方法尽力阐述演唱者多样化风格作品演唱能力的培养。尝试通过对青年歌唱家雷佳在不同风格作品中,展现的多风格作品演唱能力进行梳理总结,希望给广大声乐学习者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郑艺伟[9](2019)在《论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复杂化的大背景下,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依存。社会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诸多问题都对全球的教育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总核心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和塑造。而身为音乐教育研究者,有义务和责任去探讨和研究音乐教育能为人的自由发展和幸福生活做些什么。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人类整个音乐学习进程的开端,一直承担着“美育”的重要任务。自21世纪以来,“以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目标的中心,成为音乐课程对“美育”的回应。如今二十年过去,我们看到小学音乐教育谈的都是“美育”,做的却依旧是知识、技能的覆盖和积累。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生活的意义被挤压的少之又少,音乐教育的更多价值被忽略了,而这些价值关乎着“育人”。本文以小学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唱歌课作为研究出发点,从指导唱歌课内容、教学、评价的课程目标切入,站在“育人”的角度来研究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实际上本文核心阐述的关键问题是:当前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落实反映出对“人”的教育的忽略,而我们要从“育人”的角度来落实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本文总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包括了选题依据、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章,探究了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理论内涵,通过对我国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纵向分析,总结了当下我国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变革方向。第二章,是对小学唱歌课堂现状的整体调查,涵盖了北京市三个区三所小学的唱歌课教学实录、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第三章,结合上一章的调查结果,调查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第四章,探讨了小学唱歌课程的教育价值,并继续分析了小学唱歌课中的教育缺失。最后,本文再理解了课程目标,并阐述如何从“育人”出发,落实小学唱歌课的课程目标。本文认为,只有站在“育人”的角度,重新理解和落实小学唱歌课的课程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唱歌课依旧偏重知识技能目标的现状,实现完整的唱歌课课程目标。

李梦瑶[10](2019)在《论混声合唱《新阿里郎》的艺术处理》文中提出合唱艺术起源于西方,在传入我国的一个世纪之中,在以西方先进理念为支撑的同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碰撞出许多优秀的民族合唱作品。这类作品由于极具民族地域文化特征,在指挥的艺术处理中面临着多种挑战。朝鲜族合唱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但由于其音乐中特有的长短的变化、非常规节奏的运用以及逻辑重音的改变,成了解析朝鲜族音乐的难点,而将朝鲜族风格的作品放入要求律动、吐字都相对统一的合唱中,便是难上加难,混声合唱《新阿里郎》是作曲家王天乙先生根据朝鲜族民谣阿里郎改编创作的,该作品意在挖掘解析朝鲜族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把地域文化精髓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象征着朝鲜民族为爱坚守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作品在继承了朝鲜族民谣阿里郎的同时,注入现代思维,融入了现代的合唱技法与音响效果。用人声搭配朝鲜族杖鼓,在保护《阿里郎》民谣原有旋律基础上加以创新。2017年,《新阿里郎》获得了中国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作为小型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对作品进行一次修改。本文对混声合唱《新阿里郎》的艺术特色、艺术处理等进行详细阐释、在艺术处理中分别从速度与力度、节奏与节拍、纵横布局、画面、情绪、音色、音响、指挥动作等方面进行研究,弘扬民族和地方文化,为多元音乐文化融合探索一条道路。全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在尊重作品文化内涵的同时,为更多合唱爱好者提供参考。

二、将歌曲艺术处理权交给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将歌曲艺术处理权交给学生(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以衡水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艺考生的界定
        1.3.2 声乐艺考生与特长生的区别
    1.4 研究方法
    1.5 文献综述
    1.6 理论依据
    1.7 研究创新
第2章 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整体情况概述
    2.1 课程设置
    2.2 教学目标
    2.3 教学内容
    2.4 学习情况
第3章 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管理经验
    3.1 严格的生源遴选制度
    3.2 重视艺术类实践教学
    3.3 善于借助优秀外援师资力量
    3.4 一对一针对性考前冲刺学习计划
    3.5 善于利用社会资源
    3.6 衡水中学经典案例介绍
第4章 衡水中学声乐艺考生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非考前教学过程管理相对松散
    4.2 学校教学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课程设置细化程度不足,针对性有待加强
        4.2.2 教学目标笼统,需因材进行区分
        4.2.3 教学方式不当
        4.2.4 缺失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
    4.3 专业教师资源短缺
第5章 针对衡水中学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策略的建议
    5.1 教学客体方面:扩大生源范围,建立完善的进出制度
        5.1.1 扩大生源范围
        5.1.2 入学后建立完善的进出制度
        5.1.3 培养声乐艺考生的学习兴趣
    5.2 教学主体方面:聘请长期专职专业教师,提高教师持续学习能力
    5.3 教学内容方面:重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平衡
        5.3.1 重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节奏
        5.3.2 注重加试内容的培养
    5.4 专业教育方面: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性发展
        5.4.1 注重基础理论学习
        5.4.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4.3 提高学生音乐的创新能力
    5.5 教学的原则方面:坚持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5.5.1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5.5.2 注重启发性原则
        5.5.3 把握因材施教原则
    5.6 声乐教学实践方案设计与实施
        5.6.1 灵活选择教学形式
        5.6.2 培养表现能力与审美能力
        5.6.3 建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
        5.6.4 科学地选择教材
        5.6.5 教学安排
        5.6.6 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估
        5.6.7 声乐入门基础发声问题的归类与解决
        5.6.8 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慕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以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三大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教学手段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形成过程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三大音乐教学方法的比较
    一、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共同特点
    二、三大音乐教学法各自显着的特点
第四章 三大音乐教学法综合运用启示与课例分析
    一、三大教学法课堂运用原则
    二、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亿童学校音乐教学基本情况
        (一)两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二)音乐课程设置、硬件设施及音乐教学活动情况
    三、三大音乐教学法实践课例分析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课例分析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课例分析
        (三)奥尔夫教学法课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李双江歌唱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几对概念
    四、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歌唱艺术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美声唱法”的史学考查
        一、产生与确立
        二、发展与繁盛
        三、分流与多元
    第二节 民族唱法的历史背景
        一、积累与沉淀
        二、传播与推进
        三、土洋之争
        四、中西结合
    第三节 “美声民族化”的艺术历程
        一、歌唱定位
        二、根植于传统
        三、军旅实践
        四、历史贡献
    小结
第二章 歌唱的技法特征
    第一节 呼吸技法
        一、“美声”呼吸理论
        二、李双江的呼吸理论
        三、歌唱呼吸的再认识
    第二节 共鸣技法
        一、“美声”歌唱的共鸣理论
        二、李双江的共鸣理论
        三、共鸣方法的再认识
    第三节 “哼鸣”训练
        一、“哼鸣”唱法
        二、“哼鸣”练习
        三、“哼鸣”唱高音
    第四节 歌唱之“三和”
        一、气与声和
        二、声与乐和
        三、乐与意和
    小结
第三章 歌唱的民族化方式
    第一节 语言表达
        一、横韵竖唱、宽韵窄唱
        二、后韵前唱、窄韵宽唱
        三、前韵后唱、竖韵横唱
        四、其他方法
    第二节 韵味呈现
        一、装饰音润腔
        二、速度与力度变化
        三、断音与音色之韵
        四、特殊的韵味
    第三节 情感表达
        一、构建歌唱情境
        二、提升歌曲内涵
        三、传达民族情感
    小结
第四章 歌唱的审美接受
    第一节 感官享受
        一、动作手势
        二、身形表演
        三、歌唱表情
        四、三位一体
        五、高音演唱
    第二节 句法享受
        一、速度偏离
        二、力度偏离
        三、换气与顿挫
        四、个案分析
    第三节 听众的想象性
        一、自由想象
        二、模拟联想
        三、通感联想
        四、情境联想
    第四节 期待视野
        一、概念的界定
        二、合法偏见
        三、视界融合
        四、效果历史
    小结
第五章 歌唱的创造性特征
    第一节 歌唱想象力
        一、生活体验
        二、歌唱联想
        三、审美意象
    第二节 独创性
        一、运腔方式
        二、情感表现
        三、意象表达
    第三节 歌唱自由
        一、真善美
        二、诗性的歌唱自由
        三、文化内涵
    小结
结语
附录1 李双江大事记
附录2:李双江歌唱艺术教学常用语汇集
附录3:李双江演唱的歌曲目录
附录4-1:民族声乐润腔技法符号表格1
附录4-2:民族声乐润腔技法符号表格2
附录4-3:民族声乐润腔手法符号表格3
附录4-4:民族声乐润腔手法符号表格4
附录4-5:民族声乐润腔手法符号表格5
附录5:普通话声、韵母四呼配合简表
附录6:普通话声韵母音节配合表格
附录7:汉语普通话辅音成阻、除阻情况表
附录8:汉语普通话十三辙行腔与收音表
附录9:歌唱语言分类表
附录10:歌唱语言一般规律表
附录11:汉语十三辙咬字收音舌位图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4)《新学堂歌》在小学音乐课作为增补教材的实践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新学堂歌》本体分析
    (一)《新学堂歌》的基本结构
    (二)《新学堂歌》的选编原则
        1. 为新时代儿童歌唱而编
        2. 艺术与思想性兼容
    (三)《新学堂歌》的内容构成
        1. 所涉及的音乐知识
        2. 创作围绕诗词展开
二、呼和浩特小学的音乐教材调查
    (一) 学校的基本情况
        1. 音乐教师的情况
        2. 小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
        3. 音乐教材的使用状况
    (二)对所调查学校的学生、教师的教材认可度调查
        1. 学生调查问卷及分析
        2. 教师访谈及分析
三、《新学堂歌》的价值
    (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 传承诗词经典
        2. 紧跟时代需求
    (二)艺术与科学性并重
        1. 符合儿童发展规律
        2. 细化歌曲中的艺术处理
    (三) 关注学科综合
        1. 音乐课标结合语文课标
        2. 应用多样化
四、《新学堂歌》的应用性探索
    (一) 在课堂中的应用
        1. 将《新学堂歌》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
        2. 演唱中体会诗词歌曲的韵律美
    (二) 在小学二课堂合唱团中的应用
        1. 课堂上的声音训练
        2. 作品选择与应用
    (三) 评价与启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5)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呈现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音乐知识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歌声
        一、天籁似曲:大自然的歌声
        二、岁月如歌:古今人的歌声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音乐场景
第二章 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第一节 循音入情,感受文学语言韵律
        一、语文课文是富有音乐美的“语言形式”
        二、吟咏诵读是体味艺术韵味的有效手段
        三、格律声韵是绵延音乐时间性特质的路径
    第二节 静听妙赏,顿悟课文语义韵味
        一、音乐联类审美联觉和情绪
        二、音乐触发审美移情与想象
    第三节 乐与境偕,领略教材乐教境界
第三章 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节 因声入境:用音乐创造教学情境
    第二节 乐以化人: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第三节 情动于中:流行音乐融入语文教学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6)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以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由
    2.选题价值
    3.相关概念界定
    4.文献综述
    5.研究方法
1. 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音乐教育概况
    1.1 单县地理位置
    1.2 音乐教育概况
2. 初中生音乐兴趣影响因素
    2.1 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2.2 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内容调查分析
    2.3 影响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
3.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趣味性的教学策略及方法
    3.1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趣味性的教学策略
    3.2 提高初中生音乐课堂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4.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趣味性的应用实验分析
    4.1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趣味性的应用调查实验
    4.2 教学效果的对比
    4.3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STEAM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1.2 STEAM教育的兴起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综述
        1.5.1 国内外STEAM研究现状
        1.5.2 国内外初中生物教学的研究现状
        1.5.3 国内外基于STEAM的生物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STEAM教育
        2.1.1 STEAM核心观点——金字塔结构框架
        2.1.2 STEAM教学方式分类
    2.2 STEAM教育与STEM教育
    2.3 生物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基础
3 基于STEAM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模式建构
    3.1 STEAM生物案例分析
    3.2 STEAM理念下教学活动设计的整合模式
    3.3 STEAM视角下生物教学设计模式建构
4 基于STEAM的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设计
    4.1 教学案例设计前期分析
        4.1.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分析
        4.1.2 教学对象的分析
    4.2 教学案例设计
        4.2.1 案例一:《神奇叶脉》
        4.2.2 案例二:《解密秋色》
5 基于STEAM的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实施及效果评价
    5.1 基于STEAM视角的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实施
        5.1.1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5.1.2 《神奇叶脉》课堂教学活动过程
        5.1.3 教学反思
    5.2 基于STEAM视角的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分析
        5.2.1 前测和后测的评价设计
        5.2.2 STEAM视角下的学科素养效果分析
        5.2.3 学科整合层面教学效果分析
    5.3 结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局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从雷佳博士毕业音乐会看多样化风格作品演唱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雷佳“成长之路”
    (一)少年学“戏”
    (二)青年学“民”
    (三)博士求“变”
二、雷佳博士系列音乐会简述
    (一)雷佳博士毕业音乐会—综合歌曲专场音乐会
        1.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及早期艺术歌曲
        2.外国歌剧咏叹调
        3.中国歌剧选段
        4.中国当代创作歌曲
    (二)雷佳博士毕业音乐会—民族民间歌曲专场音乐会
三、雷佳博士系列音乐会所展现的演唱能力
    (一)多样化风格曲目的驾驭
        1.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及早期艺术歌曲
        2.外国歌剧咏叹调
        3.中国歌剧选段
        4.中国当代创作歌曲
        5.中国民族民间歌曲
    (二)多种风格演唱技术的运用
        1.悠长古韵“中国腔”
        2.典雅立体“异国腔”
        3.高低强弱“剧中人”
        4.立足民间“原生态”
    (三)多样化风格语言能力的运用
        1.多民族语言的风格化运用
        2.巧用地方方言塑造特色语境
        3.风格化元音衬腔技术
四、多样化风格作品演唱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多样化审美意识的建立
        1.紧跟时代脉搏,积极求变
        2.广泛感知和涉猎多样化艺术流派
        3.尝试接受和欣赏多样化风格的艺术形式
    (二)歌唱用声能力的培养和挖掘
        1.音域的拓展
        2.音色的调试
    (三)情感风格的自我定位与调控
        1.人物风格
        2.时代风格
    (四)歌唱技术的全面掌握与针对性运用训练
        1.对人声乐器的认知
        2.声门与气流关系的把握
        3.共鸣技术的科学运用
        4.字声关系的有效把握
        5.真假声机能的训练
        6.混声用法
    (五)舞台唱、演的综合实践
    (六)歌唱者多元化思维的养成
五、多样化风格作品中的优秀范例
    (一)吴碧霞“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二)廖昌永“世界级跨界”
    (三)石倚洁“声入人心”
六、多样化风格作品演唱能力培养探索中的几点思考
    (一)多样化风格演唱能力相交相融中的“限度”
    (二)立足自身,把握风格,适度“跨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论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相关概念
    五、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理论探究
    第一节 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理论探索
        一、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概念和内涵
        二、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三、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目标取向
    第二节 我国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探究
        一、我国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
        二、21世纪我国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转变
        三、当今我国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二章 小学唱歌课课堂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北京市三所小学的唱歌课过程实录
    第二节 北京市三所小学的教师问卷调查
    第三节 北京市三所小学的学生问卷调查
第三章 小学唱歌课唱歌教学特点与课程目标实现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小学唱歌课的教学特点
        一、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丰富且形式多样
        二、与歌曲情境相关的演唱教学活动被弱化
        三、关于歌曲情感体验与文化背景的教学形式匮乏且单一
    第二节 小学唱歌教学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唱歌教学与知识技能目标
        二、唱歌教学与过程方法目标
        三、唱歌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四章 小学唱歌课的教育价值与课程目标
    第一节 小学唱歌课与音乐教育价值
        一、小学音乐教育——自我成长价值
        二、小学音乐教育——社会生活价值
        三、小学音乐教育——音乐学习价值
    第二节 小学唱歌课的教育缺失
        一、知识技能目标成为首要课程目标
        二、“审美教育”理解的偏差
    第三节 小学唱歌课的课程目标
        一、“三维课程目标”的再理解
        二、从“育人”出发落实小学唱歌课的课程目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历

(10)论混声合唱《新阿里郎》的艺术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问题
    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
本论
    一、关于《新阿里郎》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三)内容简介
        (四)艺术特色
        (五)作品版本及修改主要内容
    二、《新阿里郎》的艺术处理
        (一)速度与力度、节奏与节拍的变化及处理
        1.速度与力度的变化
        2.速度与力度的处理
        3.节奏的变化及处理
        4.节拍的变化及处理
        (二)纵向与横向的布局及处理
        1.纵向与横向的布局
        2.纵向与横向的处理
        (三)画面与情绪的渲染及带动
        (四)音色的溶合、变化与音响的多样性
        1.音色的溶合
        2.音色的变化
        3.音响的多样性
        (五)歌词的处理
        (六)伴奏乐器的运用
        (七)指挥的动作设计
    三、关于《新阿里郎》的舞台展示中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律动
        (二)关于服装造型
        (三)关于队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将歌曲艺术处理权交给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声乐艺考生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以衡水中学为例[D]. 包杰. 扬州大学, 2021(09)
  • [2]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以正阳一中及其附属学校为例[D]. 彭成秋.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3]李双江歌唱艺术研究[D]. 张艳林.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4]《新学堂歌》在小学音乐课作为增补教材的实践性探究[D]. 王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呈现与应用研究[D]. 胥光松.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6]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以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为例[D]. 李仪琳. 西南大学, 2020(01)
  • [7]STEAM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D]. 李莹.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8]从雷佳博士毕业音乐会看多样化风格作品演唱能力的培养[D]. 纪雨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9]论小学唱歌课课程目标[D]. 郑艺伟. 中国音乐学院, 2019(09)
  • [10]论混声合唱《新阿里郎》的艺术处理[D]. 李梦瑶.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将歌曲艺术处理交给学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