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赢在发展的明天——专访北京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小龙博士

创投赢在发展的明天——专访北京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小龙博士

一、风险投资在发展中赢得明天——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龙博士访谈录(论文文献综述)

窦金启[1](2019)在《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中国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看出,从十六大期间开始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产业,其也必然要以此为其发展依据,从而形成影视“走出去”布局。影视“走出去”其实是在文化“走出去”整体战略下形成的影视产业对外传播的体系,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影视国际传播与交流的一种具有中国时代理论特色的理论。其既涉及硬性的影视产业“走出去”,也包含软性的影视文化“走出去”,但所有这些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以此,向国际社会展示良好而积极的国家形象。其实,在新世纪初,我国的影视行业就开始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方式和方法。本文采用面相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以影视“走出去”为本体,通过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颁布以来到现阶段,我国的影视行业的“走出去”的理论形成,影视“走出去”构成内容的盘整与分析,影视个案及产品的调查与研究和影视“走出去”对我国国家形象体系构建的影响等几方面作为论述和研究的对象,梳理和盘整出我国影视“走出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得出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及方法。影视对外传播理论的不断创新是形成影视“走出去”的根本。本文的第一章,侧重探讨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影视“走出去”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特性。通过对十七大到十九大期间关于影视“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影视工作指导意见的梳理,可以得出,影视“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组成之一,是在其理论指导之下所形成的。并且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其形象性、时效性和导向性的特征,进而对文化“走出去”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第二、三章,以影视“走出去”的内容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把影视“走出去”及对外影视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内容—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这四种艺术形态,在新世纪“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盘整和梳理,进而得出:我国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型和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影视“走出去”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要配合国家外交方针及政策。本文第四章,以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方针为语境,分别从大国、周边、“一带一路”、以及中非“战略合作伙伴”这四个角度,对我国影视产业在这四种对外交往策略中的重点国家的“走出去”现状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我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综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关于提升我国影视产业整体“走出去”的可行性路径。无论是影视产业“走出去”,还是影视文化对外传播,其在实现经济目的的同时,最高级的目标是要实现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表达,树立积极的国家形象。所以,本文最后一部分就影视“走出去”对于国家形象构建体系的丰富和提升进行研究,并认为,影视“走出去”无论从内容还是方式上都已经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影视产业的对外发展在提升自身的品牌意识和影响力的同时,要自觉的肩负起对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的责任。

孙博,曾晓文[2](2019)在《中国芯传奇》文中提出第一章情缘花开1袁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罗伯特·墨菲教授的办公室。秘书告诉他,罗伯特在斯坦福大学的纪念教堂里。他走进了教堂,看到罗伯特正坐在那儿沉思冥想,便悄悄坐到了他后排的位置上。过了一会儿,罗伯特转过头来,袁焜立即做了自我介绍。罗伯特50多岁年

李锐[3](2013)在《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向国人展示出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也向世界展示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全球金融危机后,民营企业的快速复苏再一次展示其强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户数及注册资本(金)、个体工商户户数及注册资本(金)都比上一年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实现利润方面,2012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也分别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并且其增速大大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此外,在创新、税收等方面,民营企业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我国最富有活力、内生动力和创新精神的力量,它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竞争。近几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并且呈现不平衡的特征。此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世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可见,当前民营企业正处于大分化、大变动时期。党的十八大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同时还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我国逐渐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对民营企业来讲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民营企业应该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国民营企业所处的新历史时期为时代背景,揭示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通过分别以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企业体制、技术、品牌和融资为线索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理清民营企业各方面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规律,深刻剖析当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岳蓉[4](2013)在《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经济中,风险投资展现出日益突出的作用。新的公司、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甚至新的行业,很多时候都与风险投资的支持与推动分不开。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引入风险投资,近三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募资渠道和资金来源相对有限,退出通道也有待多元化,更重要的是,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机制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这些都是影响风险投资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理论与组织理论,对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首先,关于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目前国外主要有公司制、有限合伙制与信托制三种形式,其中有限合伙制占重要地位,而国内则以公司制为主。针对国内大多数人主张大力发展有限合伙制的观点,作者认为,公司制与合伙制各有短长,允许它们相互竞争,通过竞争完成进化,是政府应采取的基本态度。根据笔者的经验,升级型公司制可以较好地综合有限合伙制与公司制各自优势,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者的缺陷。但这种制度的有效运行依然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依然需要在与其他组织的竞争中发展。其次,关于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针对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融资渠道单一且主要来自政府及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之现状,提出政府的资金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可以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发挥“诱导效应”,但风险投资的真正运行主体应该是市场主体,因为风险投资本质上是对市场机会的一种运用。而通过市场来筹集资金,需要根据市场主体的偏好,设计其最大化的合约安排,发掘潜在的交易机会,实现分工与专业化的利益。因此,加强对民间投资主体的培育,通过多样化的合约安排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应有之义。第三.关于风险投资的决策机制,作者在描述风险投资项目选择的程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风险投资的评估体系,在改造AHP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灰色多层次评估模型,提供了评估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的依据。论文同时揭示了目前投资决策环节存在的决策成本过高、专业人才匮乏和尽职调查不够等缺陷。第四,关于风险投资的资金运用监管问题,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风险投资基金加强投资后管理而不是干预决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把创业投资后管理活动分为监控活动和增值活动两部分,其中,创业投资家的监控活动包括监控财务状况、监控市场营销状况、监控股权变动、监控CEO的报酬、监控追加借款等;增值活动包括制定战略计划、充当管理团队的参谋、招募CEO或CFO等高层管理人员、招募新员工、联系潜在客户、组建有效运行的董事会、运作管理等。作者特别以早期项目为例,说明了从项目选择到退出的整个管理过程。第五,关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作者重点讨论了风险投资在退出环节遇到的三个重要问题:退出时间、退出价格和退出方式,作者分析了选择最佳退出时间,协商退出价格和决定退出方式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强调创业投资应该应用多种退出渠道相互配合、灵活运用。创业投资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处处存在风险,而市场中投机机会的增多也使得创业投资不能及时退出的代价增大;由于创业投资退出是以回收资本、实现增值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实现退出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退出决策,减少退出风险。最后,作者根据前面关于风险投资组织形式、融资机制、决策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的分析,得出了优化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梁晓艳[5](2007)在《公司创业投资(CVC)的价值创造机制与信息困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经过一轮新的调整,现已走出低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06年中国大陆的创业投资总额更创下了17.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有望成为仪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业资本市场。我国的创业资本市场在资本来源结构上与西方的创业资本市场存在明显差异:在美国、欧洲的创业资本市场中,独立创业投资(independent venture capital,简称IVC,即传统创业投资)所占份额最大;在我国,虽然公司创业投资(corporateventure capital,简称CVC)出现的历史较短,但是已经占到了创业资本来源的半数以上,具有明确主营业务的非金融类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创业投资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CVC的出现比IVC晚了20年左右,对CVC的研究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与对传统创业投资的研究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关于CVC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这与公司创业资本在市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极不相称的。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开展CVC的公司而言,投资业绩至少不比传统创业投资机构差,并且还提高了公司内部创新率。而在国内,本土创业投资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以公司创业投资为研究对象,围绕公司创业投资的价值创造机制及价值创造过程中特有的信息困境问题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国内公司创业投资的实践者提供参考,从而充分发挥公司创业投资活动价值创造的潜力。本文主要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第2章,对公司创业投资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按照研究的视角和研究内容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个主题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作者还从研究数量、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评论,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第3章,介绍了公司创业投资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描述了国外CVC活动在历史上所经历的三次起伏,并重点研究了国内公司创业投资的发展和现状。对国内情况的研究包括:国内公司创业投资出现的政策背景、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公司创业投资活动的现状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参与创业投资的情况。第4章,研究了公司创业投资的价值创造机制和障碍。公司创业投资活动具有明确的战略目的,因此,与仅追求财务回报的其他投资形式相比,其创造价值的机制也有所不同,作者将之概括为“双重双向的价值创造过程”。所谓“双重”价值指的是财务价值和战略价值,“双向”指的是既为公司投资者创造价值,也为创业企业创造价值。文中用基于资源的观点对公司创业投资的价值创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朗讯开展CVC实践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解释了CVC的价值创造过程。本文还识别了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障碍及其来源,并指出,CVC价值创造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障碍大多与一个共同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就是信息困境问题。第5章,研究了与CVC价值创造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障碍密切相关的信息披露困境问题。本文对CVC市场的信息困境问题进行了界定,从公司投资者的战略目标以及创业企业的创新与母公司产品和R&D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维度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讨论了不同情况下信息困境出现概率的高低,并描述了信息困境形成的过程和造成的影响。然后分别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框架下,运用博弈论中的声誉模型、复制动态模型研究了声誉机制和知识产权环境对信息困境问题的影响。第6章,分析了公司投资者与独立创业投资者联合投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描述了创业资本市场的联合投资现象,然后分析了公司投资者参与联合投资的特殊动机,并指出,公司创业投资者与独立创业投资者的联合投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价值创造产生了正向影响:一方面,公司投资者与独立创业投资者的互补资源和知识有效地促进了创业投资的成功;另一方面,公司投资者通过与独立投资者合作,向创业企业传递了一种信号,这种信号机制有助于解决信息困境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在4个方面取得了创新:(1)通过对845家沪市上市公司和592家深市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的年报和投资项目公告的查询和筛选,提供了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参与创业投资活动的基础性信息;(2)将CVC的价值创造概括为“双向双重的价值创造过程”,扩展了CVC价值创造的研究视角;(3)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信息困境问题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并讨论了声誉机制、知识产权环境及信号传递机制对信息困境的影响;(4)分析了公司投资者与独立创业投资者联合投资的特殊动机及联合投资对CVC价值创造的影响。

张晓晴[6](2006)在《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自1985年中国首次引入了“创业投资”概念以来,创业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二十余年,但无论从创业投资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科技产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讲,制度引入后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绩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长期以来注重创业投资形式上的引入,轻视创业投资公司内生治理机制的构建,最终解决不了高运营成本、高代理成本和弱激励机制等基本问题。论文力图从理论上揭示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困扰中国创业投资业发展的问题的政策建议,为繁荣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理论、推进和完善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践做出贡献。 创业投资涉及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三个行为主体和两层委托—代理契约,面临着特定的公司治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带来了公司治理问题,创业投资高交易费用的运行特征引起人们对创业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的高度关注。论文将交易费用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共同治理理论以及金融契约理论进行理论综述,作为研究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论文采用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简述创业投资的起源、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法律法规、金融、社会中介服务和文化等环境要素方面对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对中国创业投资的微观治理机制的困境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论文提出,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制度变迁的认知阶段、兴起和缓慢发展阶段、完善和调整制度结构阶段、制度创新阶段;中国创业投资微观治理机制的主要问题包括运作问题、投资主体问题、人才资源稀缺、组织制度滞后等。 论文以创业投资公司运作中两层激励约束契约的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与此相关的创业投资机构组织形式、创业投资契约和创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等问题。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创业投资中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论文对创业投资组织形式的变迁和有限合伙契约形成的制度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有限合伙契约的历史、产生原因及其制度框架,揭示了有限合伙契约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及其制度优势。论文对创业投资家激励约束机制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包括中国创业投资组织形式的历史考察、中国有限合伙契约的实践及适应性分析和中国创业投资家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由于大多数政府创业投资机构都是公司制,不能实现有限合伙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经营管理人员缺乏激励,经营者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与经营打算,比较注重眼前利益,与创业投资者中长期投资的属性相悖,导致创业投资机构缺乏发展后劲,影响创业投资的效率。

孙养学[7](2006)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研究》文中认为以农业高新技术为特质的现代生物物质不仅体现着人类社会对自然的高级能动关系和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正在被应用于更多的产业领域。但是作为从事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示范、产品生产和营销推广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AHTE)却未得到充分扩张和快速成长。因此,如何实现AHTE持续成长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AHTE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论文以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为技术路线,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理论,通过对AHTE生成背景、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揭示其生命周期特征;抓住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分析影响其成长因素,探讨成长培育的着力点,构建科学的成长模型,并通过杨凌AHTE样本资料进行成长性度量,提出了AHTE成长的战略对策。论文由八章构成,摘要如下:第一章导论。首先从农业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农业发展呼唤AHTE和农业科技企业家追求成长的大背景下,论证了AHTE成长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对国内外企业成长理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理论和AHTE成长理论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最后提出了本文的核心概念、研究思路、总体框架、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点。第二章AHTE成长的立论之基。即生命论、资源论和方式论。生命是成长的支点,没有生命就无从成长。AHTE的生命性表现在技术、产品和生产系统的生命性,从生命遗传、延续和成长的本质上看,其成长的生命基因就是难以模仿的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资源是成长的动力,没有资源就缺失了成长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冗余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动力,资源聚集、配置和利用是企业资源成长的三个关键环节;方式是成长的路径,方式不当便找不到成长的通道。AHTE的成长方式表现出三种成长形态和五种成长路经。通过“三论”阐明了AHTE成长的规律性。第三章AHTE生成与现状剖析。本章着重探讨AHTE的六大特点、生成的四大类型和五大技术分类,并通过袁隆高科、锦绣大地、大连韩伟三个典型案例论述了AHTE生成过程和技术基础。通过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国内有关企业调研,提出了AHTE存在主要问题是企业成长不足。第四章影响AHTE成长的主要因素。本章深入分析了影响AHTE成长的五大因素。技术是AHTE成长的第一影响因素,决定着企业的生产函数和成长曲线。环境与AHTE成长具有高度相关性,成长不仅表现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更表现为外部环境因素通过企业自身组织机制的传导,转变为企业内部成长的动力或阻力。资本与

陈雯[8](2006)在《创业投资业发展态势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技术变革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现技术变革,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在促进技术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现代的创业投资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并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创业投资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1997年至2000年,每年的创业资本总量增长70%以上,2000年以后由于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增长趋势有所放缓,创业投资业进入调整阶段。我们注意到,我国创业投资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创业投资刚刚起步之际,上海的创业投资规模一直低于北京。即使到了20世纪末,上海创业投资的活跃度也不能与北京同日而语。然而,近两年上海创业投资业却逆流而上,甚至超越北京成为国内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对此我们发出疑问,什么才是影响地区创业投资发展的主导因素?上海吸引创业投资的优势在哪里? 因此,本文综合了多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并就上海市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研,在取得充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各地区创业投资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加以应用,最后根据模型检验的结果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张小玲[9](2005)在《发展江苏风险投资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而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引擎”的风险投资业,无疑是发展高科技、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江苏省的风险投资业尽管已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不畅等许多因素,造成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 本文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 第一部分介绍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运作程序,阐述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发展风险投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二部分通过与国内风险投资发展较好的京沪深三地从发展规模、资本构成、组织模式等八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江苏省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采用 SWOT 模型分析发展江苏省风险投资业的优劣势以及存在的机会和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江苏省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第四部分,根据前文比较分析、SWOT 模型分析以及层次分析提出促进江苏省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戴志敏[10](2004)在《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风险投资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有效形式。一批高技术企业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脱颖而出,不少高技术企业成功地进入了国内或海外的资本市场,实现了风险投资的完整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九十年代以来,国外一些风险资本正悄然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领域,他们已经成为引进外资中的一种独特而新出现的投资行为,其发展势头和影响不可小视。今后几年将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继续蓬勃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关键年份,经历了波折的中国高技术风险投资业将会以全新的投资环境、人才市场、项目质量来迎接更多的资金。网络股的降温使得国际风险投资家变得理性,但它们并没有因为遇到挫折而退缩。国内外的风险投资者都必然看好这个市场并大施手脚。 对于国际风险资本的进入,理论界和实际界已开始进行初步的研究。但鉴于国际风险资本的特殊性,国内目前对于这种有别于一般合资模式的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规模、行业、运作方式以及对我国经济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由于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的不畅通使得国际风险资本疑虑重重。这就使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研究探讨。本文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搜集,指出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规模、特征、原因及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投资所存在的退出障碍,在评价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退出渠道后,对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的必要性进行了具体制度设计,并提出应建立相应的制度环境。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一、对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的运作特征作总体描述(第1-3章)。 论文在从理论上分析了风险投资的基本原理和运作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后。论文指出了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投资总体规模、投资的行业与企业发展阶段特征、投资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了国际风险资本选择项目的依据及评价项目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也有其特殊性,论文对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组织形式与投资策略也进行了分析。 二、分析了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与成因(第4章)。 国际风险资本既然已进入中国,那么它们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等方面必然会有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本论文分析了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作用与影

二、风险投资在发展中赢得明天——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龙博士访谈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险投资在发展中赢得明天——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龙博士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1)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依据
    二、相关概念的厘清和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五、研究意义及创新
第一章 影视“走出去”的文化理论支撑
    第一节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影视对外传播
        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成
        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义
        三、文化“走出去”的方式
        四、影视对外传播结合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时代理论成果
    第二节 影视“走出去”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影视“走出去”的媒介特性
        二、中国影视“走出去”的影响力分析
        三、制约影视“走出去”影响力的因素
    第三节 影视“走出去”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一、影视艺术具有天生的文化责任
        二、影视媒介影响文化认同
        三、影视产品转变价值取向
第二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上)
    第一节 映像东方--国产电影“走出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利好的电影“走出去”政策
        二、国产电影海外推广与传播内容
        三、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影响力及问题分析
    第二节 剧领天下--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环境
        二、国产电视剧海外推广与发行内容
        三、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下)
    第一节 纪录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国产纪录片及其“走出去”环境
        二、国产纪录片“走出去”的路径及内容
        三、国产纪录片“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多彩世界--国产动画片“走出去”及问题分析
        一、国产动画“走出去”的环境及利好政策
        二、国产动画片的海外销售与发行
        三、国产动画片的国际合作分析
第四章 影视“走出去”在外交语境中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第一节 中国影视在欧美大国“走出去”影响力的提升
        一、美国
        二、法国
        三、俄罗斯
    第二节 中国影视在周边国家“走出去”影响力的扩大
        一、越南
        二、蒙古
        三、印度
    第三节 深耕“一带一路”的中国影视“走出去”
        一、匈牙利
        二、泰国
        三、埃及
    第四节 中国影视在非洲主流国家“走出去”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中国影视业在非洲发展概况
        二、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传播的优势
        三、中国影视在非洲传播的问题分析
    第五节 中国影视“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一、多途径调控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
        二、主抓影视节目内容,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多元化传播渠道,建设基础化数字平台
        四、完善对外影视人才培养建构
        五、建立良性的监督反馈机制
第五章 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研究
    第一节 文化形象与影视媒介
        一、文化形象与国家形象塑造
        二、西方映像中的中国形象
        三、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生成
    第二节 影视媒介塑造国家形象的规律
        一、对外宣传让位于国际传播
        二、不断拓展对外传播平台
        三、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四、影视创作要保持文化自觉
    第三节 影视创作表达国家形象的问题与不足
        一、文本创作方面,缺乏思想力量
        二、作品表达方面,缺乏视觉感染力
        三、推广发行方面,缺乏民族基础层面的统筹
        四、学术研究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引和批评
        五、文化消费方面,缺乏民族意识引导的力量
    第四节 影视“走出去”塑造国家形象的方式与原则
        一、影视媒介对于国家形象传播的优势
        二、影视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
        三、其他的影视文化形式与国家形象塑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
附录B 《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倡议书》
附录C 《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D 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奖作品目录
附录E 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获奖名单一览
附录F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优单元优胜作品
附表G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对外影视节目一览
附录H 三大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一、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时代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二、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四、 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相关理论
        一、 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有关论述
        二、 马克思企业理论有关论述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关民营企业的论述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民营经济的论述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企业的一般论述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
        一、 经济增长理论
        二、 产业升级相关理论
        三、 企业理论
第二章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国际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一、 国际背景
        二、 国际方面的挑战
        三、 国际方面的机遇
    第二节 国内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一、 国内背景
        二、 国内方面的挑战
        三、 国内方面的机遇
第三章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涵义、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涵义和内容
        一、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涵义
        二、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容
    第二节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企业内部因素
        二、 企业外部因素
    第三节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一、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总体特征
        二、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企业家精神
    第一节 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与民营企业家的成长
        一、 第一阶段(1978-1982年):个体经济发展期
        二、 第二阶段(1983-1986年):私营企业萌发期
        三、 第三阶段(1987-1991年):民营企业摸索前进期
        四、 第四阶段(1992.1998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期
        五、 第五阶段(1999-2004年):民营经济地位提升期
        六、 第六阶段(2005年至今):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期
    第二节 民营企业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原因分析
    第三节 提升企业家精神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建议
        一、 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家精神的经验借鉴
        二、 企业家精神的提升需要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自身的不断努力
        三、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第五章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体制创新
    第一节 民营企业体制的历史变迁——以家族企业为例
        一、 第一阶段(1978-1981年):个体经济家庭作坊阶段
        二、 第二阶段(1982-1987年):“红帽子”企业阶段
        三、 第三阶段(1988-2000年):家族式股份制企业阶段
        四、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第二节 民营企业体制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原因分析
    第三节 民营企业体制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建议
        一、 美国、日本、德国企业体制和治理的经验借鉴
        二、 对民营企业体制创新的建议
        三、 政府应为民营企业体制创新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
第六章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
    第一节 我国科技政策发展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一、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技术发展准备期
        二、 第二阶段(1985-1994年):技术逐步发展期
        三、 第三阶段(1995-2005年):技术快速发展期
        四、 第四阶段(2006至今):技术全面升级期
    第二节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原因分析
    第三节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建议
        一、 美国、日本、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借鉴
        二、 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三、 政府应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
第七章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品牌创新
    第一节 民营企业品牌发展的历程
        一、 第一阶段(1978-1989年):品牌启蒙期
        二、 第二阶段(1990-2000年):品牌发展期
        三、 第三阶段(2001-2007年):品牌国际化期
        四、 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品牌战略创新期
    第二节 民营企业品牌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原因分析
    第三节 民营企业品牌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建议
        一、 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品牌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
        二、 民营企业品牌创新的建议
第八章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融资
    第一节 我国金融改革与民营企业融资历程
        一、 第一阶段(1978-1984年):金融体系恢复阶段
        二、 第二阶段(1985-1997年):现代金融体系逐渐形成并多元化阶段
        三、 第三阶段(1998-2007年):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阶段
        四、 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金融体制深化改革阶段
    第二节 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原因分析
    第三节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建议
        一、 美国、日本、德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借鉴
        二、 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建议——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完善企业财务制度
        三、 政府对民营企业融资应采取的政策建议
第九章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政府职能创新
    第一节 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态度和主要政策回顾
        一、 第一阶段(1978-1985年):政策探索期
        二、 第二阶段(1986-1991年):政策发展期
        三、 第三阶段(1992-1997年):政策巩固期
        四、 第四阶段(1997-2004年):政策深入期
        五、 第五阶段(2005年至今):政策转型升级期
    第二节 政府职能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原因分析
    第三节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国际政策借鉴及建议
        一、 美国、日本、德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借鉴
        二、 我国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主要创新点
2 分析风险投资基金运行的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
    2.2 控制权理论
    2.3 控制权理论在风险投资中的运用
    2.4 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理论
    2.5 合约理论在企业估值问题上的应用
    2.6 新制度经济学的组织理论
3 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
    3.1 国外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
    3.2 中国现阶段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
    3.3 升级型公司制
4 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与决策机制
    4.1 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
    4.2 风险投资的决策机制
    4.3 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方法
    4.4 中国风险投资的决策问题
5 风险投资的管理机制
    5.1 投资后管理的内涵与内容
    5.2 风险投资对早期项目的投资策略管理
    5.3 投资后管理的理论——内部人控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
    5.4 国内外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实践
    5.5 中国风险投资后管理的不足及建议
6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6.1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概述
    6.2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的现状
    6.3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
    6.4 完善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7 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优化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公司创业投资(CVC)的价值创造机制与信息困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的问题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论文研究的问题
1.3 论文的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1.3.2 论文的框架结构和章节安排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第2章 公司创业投资的理论研究综述
2.1 国外公司创业投资的理论研究综述
    2.1.1 国外公司创业投资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2.1.2 对国外公司创业投资理论研究的评价
2.2 国内公司创业投资的理论研究综述
    2.2.1 国内公司创业投资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2.2.2 国内公司创业投资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
    2.2.3 对国内公司创业投资理论研究的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章 公司创业投资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现状
3.1 国外公司创业投资的实践发展
3.2 国内公司创业投资的实践发展
    3.2.1 国内公司创业投资出现的政策背景
    3.2.2 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CVC的情况
    3.2.3 国内上市公司参与CVC的情况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公司创业投资的价值创造机制与障碍
4.1 公司创业投资活动的价值创造:基于公司投资者的视角
    4.1.1 CVC活动为公司投资者创造的财务价值
    4.1.2 CVC活动为公司投资者创造的战略价值
    4.1.3 CVC活动中公司投资者实现价值创造的学习机制
4.2 公司创业投资活动的价值创造:基于创业企业的视角
    4.2.1 CVC活动为创业企业创造的价值
    4.2.2 CVC活动为创业企业创造价值的机制
4.3 公司创业投资的双重双向价值创造机制
    4.3.1 公司创业投资的双重双向价值创造过程
    4.3.2 朗讯科技公司开展CVC的实践和启示
4.4 公司创业投资价值创造的障碍
    4.4.1 CVC价值创造障碍的来源
    4.4.2 产生于公司投资者内部的价值创造障碍
    4.4.3 公司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障碍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公司创业投资市场中的信息困境问题研究
5.1 信息困境的产生和影响
    5.1.1 信息困境产生的原因
    5.1.2 信息困境的形成过程和影响
5.2 单个公司投资者与多个创业企业的信息困境博弈
    5.2.1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模型和均衡
    5.2.2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模型和均衡
    5.2.3 对博弈结果的说明
5.3 公司投资者群体与创业企业群体的信息困境博弈和演化
    5.3.1 弱知识产权保护下的演化博弈
    5.3.2 强知识产权保护下的演化博弈
    5.3.3 对博弈结果的说明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CVC与IVC的联合投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6.1 创业投资市场中的联合投资现象
6.2 联合投资的动机
    6.2.1 VC联合投资的一般性动机
    6.2.2 CVC参与联合投资的特殊动机
6.3 CVC和IVC的互补资源和知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6.3.1 CVC与IVC的资源和知识的比较
    6.3.2 CVC与IVC联合投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6.4 联合投资的信号传递机制对信息困境的影响
    6.4.1 联合投资的信号传递博弈
    6.4.2 联合投资信号传递机制的理论基础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全文回顾与展望
7.1 全文回顾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Intel Capital在中国的投资组合 附录Ⅱ:国内上市公司参与创业投资的情况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6)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框架结构和内容简介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2.1 创业投资概述
        2.1.1 创业投资的概念和内涵
        2.1.2 创业投资的运行机制
        2.1.3 创业投资的交易特征
    2.2 公司治理理论在创业投资研究中的运用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共同治理理论
    2.3 金融契约理论在创业投资研究中的运用
        2.3.1 资本结构理论
        2.3.2 控制权理论
3 中国创业投资的历史考察
    3.1 中国创业投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1.1 创业投资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兴起
        3.1.2 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历程
    3.2 中国创业投资的现状
        3.2.1 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投资资本
        3.2.2 创业投资的资本来源和资本规模分布
        3.2.3 创业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效果
        3.2.4 创业投资项目结构与总体运行情况
    3.3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困境
        3.3.1 创业投资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滞后
        3.3.2 创业投资的金融环境不完善
        3.3.3 创业投资中介服务机构支撑体系功能不完善
        3.3.4 文化等非制度因素制约创业投资的发展
    3.4 中国创业投资微观治理机制的制度缺陷
        3.4.1 创业投资的运作问题
        3.4.2 创业投资的投资主体问题
        3.4.3 创业投资管理人才缺乏
        3.4.4 创业投资机构的组织制度相对滞后
4 创业投资公司中创业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4.1 创业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
        4.1.1 创业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类别
        4.1.2 创业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变迁
        4.1.3 有限合伙契约的历史演进与制度环境分析
    4.2 有限合伙契约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和约束
        4.2.1 有限合伙契约的制度框架
        4.2.2 有限合伙契约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
        4.2.3 有限合伙契约对创业投资家的约束
    4.3 创业投资家激励机制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4.3.1 中国创业投资组织制度的历史考察
        4.3.2 中国有限合伙契约的实践及适应性分析
        4.3.3 中国创业投资家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5 创业投资公司中创业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5.1 创业企业家融资契约选择的简单模型
        5.1.1 基本假设
        5.1.2 外部投资者参与投资的条件
        5.1.3 创业企业家的最佳融资契约选择—创业投资契约
    5.2 创业企业家的代理风险及其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5.2.1 创业企业家的代理风险
        5.2.2 创业企业家的激励机制
        5.2.3 创业企业家的约束机制
        5.2.4 创业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国外的实证分析
    5.3 创业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5.3.1 中国创业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
        5.3.2 中国创业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6 创业投资公司的风险控制机制分析
    6.1 创业投资的风险来源
        6.1.1 创业企业自身的风险
        6.1.2 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风险
        6.1.3 外部风险
    6.2 创业投资项目风险控制
        6.2.1 项目甄别
        6.2.2 投资策略
    6.3 委托-代理风险控制
        6.3.1 解决委托-代理风险的制度安排
        6.3.2 创业投资家监督的有效性分析
        6.3.3 外部市场约束的有效性分析
    6.4 退出风险控制
        6.4.1 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6.4.2 创业投资的退出方式及其比较制度分析
        6.4.3 创业投资退出的实践
    6.5 风险控制机制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6.5.1 中国风险控制机制的实践
        6.5.2 中国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7 制度创新与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7.1 中国创业投资外部环境创新
        7.1.1 法律制度创新
        7.1.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7.1.3 加快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7.1.4 积极培育中介服务机构
    7.2 创业投资家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7.2.1 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准有限合伙制
        7.2.2 准有限合伙制的框架
    7.3 创业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7.3.1 灵活多样而不失控制权的投资方式
        7.3.2 制订退出计划并根据创业者行为进行修正和执行
        7.3.3 管理层与雇员股票期权
        7.3.4 创业企业家声誉机制创新
    7.4 风险控制机制创新
        7.4.1 尽可能制订严密的投资协议,并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
        7.4.2 建立同业交流的创业投资家网络和全面的创业企业家网络
        7.4.3 实行参与决策型即关系型投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1 企业成长理论
        1.3.1.2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理论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1 企业成长理论
        1.3.2.2 高技术企业成长理论
        1.3.2.3 AHTE 成长理论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研究思路的内在逻辑
        1.4.3 研究框架
        1.4.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立论之基
    2.1 AHTE 成长生命论
        2.1.1 AHTE 的生命性
        2.1.2 AHTE 成长的生命特征
        2.1.3 AHTE 成长的生命基因
    2.2 AHTE 成长资源论
        2.2.1 资源与AHTE 经营资源
        2.2.2 经营资源对AHTE 的作用
        2.2.3 AHTE 成长的资源效果
    2.3 AHTE 成长方式论
        2.3.1 AHTE 的成长形态
        2.3.2 AHTE 成长方式
        2.3.3 AHTE 成长路径
第三章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生成与现状剖析
    3.1 AHTE 的生成
        3.1.1 AHTE 的生成基础
        3.1.2 AHTE 的特性
        3.1.3 当今AHTE 生成的类型
        3.1.4 AHTE 技术类型
    3.2 AHTE 生成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袁隆高科:30 年农业科研的历史积淀
        【案例二】锦绣大地:用高科技舞起农业龙头
        【案例三】大连韩伟:打造中国高科技绿色产业航母
    3.3 AHTE 发展现状
        3.3.1 全国AHTE 简况
        3.3.2 杨凌AHTE 的现状
    3.4 AHTE 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影响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4.1 技术与AHTE 成长
        4.1.1 AHTE 成长的技术动因
        4.1.2 AHTE 成长的技术“瓶颈”
    4.2 环境与AHTE 成长
        4.2.1 AHTE 成长的环境支持
        4.2.2 影响AHTE 成长环境体系
    4.3 资本与AHTE 成长
        4.3.1 AHTE 成长的资本力量
        4.3.2 AHTE 成长的资本约束
    4.4 市场与 AHTE 成长
        4.4.1 AHTE 成长的市场拉力
        4.4.2 AHTE 成长的市场障碍
    4.5 管理与 AHTE 成长
        4.5.1 AHTE 成长的管理创新
        4.5.2 AHTE 成长的管理难点
第五章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解悟
    5.1 AHTE 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和特点
        5.1.1 创业期
        5.1.2 成长期
        5.1.3 成熟期
        5.1.4 衰老期
    5.2 AHTE 生命周期曲线及其关键点
        5.2.1 AHTE 与一般企业生命周期曲线比较
        5.2.2 AHTE 生命周期曲线的转折与陷阱
    5.3 AHTE 生命周期的危机和蜕变
        【案例一】秦丰农业危机重组
        【案例二】丰乐种业蜕变重生
    5.4 AHTE 生命周期的管理变革
        5.4.1 决定AHTE 生命周期的因素
        5.4.2 成长管理是生命周期延续的核心
        5.4.3 AHTE 生命周期延展的“五部曲”
第六章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着力点培育
    6.1 打破惯例:营造AHTE 成长点
        6.1.1 AHTE 的成长点的涵义和价值
        6.1.2 AHTE 成长点的寻找
        6.1.3 AHTE 成长点的培育
    6.2 塑造企业家:培育 AHTE 成长核
        6.2.1 AHTE 成长核的构成
        6.2.2 AHTE 成长核的特质——异质型人力资本
        6.2.3 AHTE 成长核的培育
    6.3 整合资源:提升 AHTE 成长力
        6.3.1 企业成长力系结构概念
        6.3.2 AHTE 成长的力系结构
        6.3.3 AHTE 成长力的培育
第七章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度量
    7.1 AHTE 成长性度量的理性认识
        7.1.1 单一产品成长率
        7.1.2 多元化成长率
        7.1.3 联合并购成长率
    7.2 AHTE 成长性分析的 GEP 模型
        7.2.1 GEP 模型含义
        7.2.2 AHTE 成长性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7.2.3 AHTE 成长性指标的设计
        7.2.4 AHTE 成长性评价模型
    7.3 杨凌 AHTE 成长现状分析
        7.3.1 杨凌20 家AHTE 筛选与调查
        7.3.2 杨凌20 家 AHTE 总量成长性分析
        7.3.3 杨凌20 家 AHTE 产业成长性分析
    7.4 杨凌20 家AHTE 成长性评价
        7.4.1 指标数据处理程序
        7.4.2 几点说明
        7.4.3 计算结果分析
        7.4.4 杨凌 AHTE 成长性分析启示
第八章 AHTE 的外延成长和政府驱动
    8.1 AHTE 成长的外延战略
        8.1.1 AHTE 国际化成长经营
        8.1.2 AHTE 成长上市运作
        8.1.3 AHTE 成长联盟策略
        8.1.4 AHTE 成长并购策略
    8.2 AHTE 成长的政府驱动战略
        8.2.1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8.2.2 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8.2.3 国家科技计划向AHTE 倾斜
        8.2.4 充分发挥农业高科技园平台作用
        8.2.5 强化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
        8.2.6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8)创业投资业发展态势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创业投资的发展趋势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2.3 启示
第3章 创业投资业在我国及上海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现状
        3.1.1 创业投资机构分析
        3.1.2 创业资本分析
        3.1.3 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管理规模
        3.1.4 创业投资机构的人力资源状况
    3.2 上海市创业投资业的发展现状
        3.2.1 创业投资的总体情况
        3.2.2 创业投资机构类型分布
        3.2.3 创业投资的资本构成
        3.2.4 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管理规模
        3.2.5 创业投资机构的人力资源状况
第4章 创业投资业的发展态势评价模型
    4.1 典型地区选择
    4.2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 投资环境
        4.3.2 市场运行
        4.3.3 投资机构规模
    4.4 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4.5 评价方法
第5章 模型的检验
    5.1 上海与其他地区创业投资业发展基本现状分析
        5.1.1 各地区创业投资业发展综合指数的比较
        5.1.2 各地区投资环境指数
        5.1.3 各地区市场运行指数
        5.1.4 各地区投资机构规模指数
        5.1.5 各地区创业投资业发展态势相关性检验
    5.2 上海创业投资业发展态势具体指标分析
        5.2.1 主要地区具体指标排名情况
        5.2.2 投资环境方面具体指标分析
        5.2.3 市场表现方面具体指标分析
        5.2.4 投资机构规模方面具体指标分析
    5.3 上海创业投资业发展优势劣势及其成因分析
        5.3.1 优势成因分析
        5.3.2 劣势成因分析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发展江苏风险投资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风险投资概述
    2.1 风险投资的概念及特征
    2.2 风险投资的运作程序
    2.3 发展风险投资的意义
        2.3.1 风险投资可以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融资机制,有利于科研成果商品化
        2.3.2 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3.3 风险投资可以积极调动民间资本,弥补科研资金的不足
    2.4 发展风险投资事业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2.4.1 科技发展程度
        2.4.2 综合性的专业人才队伍
        2.4.3 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2.4.4 所有者权益变现的出路,即风险投资退出的途径
        2.4.5 有利的政策法规环境
第三章 江苏省风险投资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3.1 我国以及典型省市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3.1.1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3.1.2 深圳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3.1.3 上海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3.2 江苏与相关城市风险投资比较分析
        3.2.1 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比较
        3.2.2 风险资本构成的比较
        3.2.3 组织模式比较
        3.2.4 政策法规比较
        3.2.5 中介机构比较
        3.2.6 资本市场环境比较
        3.2.7 文化氛围上的比较
        3.2.8 人才环境比较
    3.3 江苏省发展风险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3.1 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3.3.2 现行税制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3.3.3 缺乏畅通的退出渠道
        3.3.4 缺乏专业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
        3.3.5 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较少,缺乏可投资的科研项目
        3.3.6 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3.3.7 政府介入过多,计划经济色彩浓重,政企不分
        3.3.8 缺乏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
第四章 发展江苏省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4.1 江苏省发展风险投资的SWOT 分析
        4.1.1 江苏省发展风险投资的优势分析
        4.1.2 江苏省发展风险投资面临的劣势
        4.1.3 江苏省发展风险投资的外部机遇
        4.1.4 江苏省发展风险投资面临的挑战
    4.2 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
        4.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4.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2.3 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
        4.3.4 单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2.5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第五章 发展江苏省风险投资事业的政策建议
    5.1 建立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环境
    5.2 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5.3 开辟多渠道的风险投资来源
    5.4 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5.5 扶持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5.6 建立并充实项目库和风险投资项目推介机制
    5.7 明确政府职能
    5.8 加强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建设
    5.9 扩大风险投资宣传
    5.10 实施政府采购政策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表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方法与基本内容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2.风险投资的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关于风险投资及其作用研究
    2.2 风险投资中的信息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
    2.3 关于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研究
    2.4 关于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行为研究
    2.5 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6 关于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定量化方法分析
    2.7 关于风险投资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
3.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运作特征分析
    3.1 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概况
    3.2 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投资的行业与阶段特征
    3.3 国际风险资本投资的区域特征
    3.4 国际风险资本的项目选择特征
    3.5 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组织形式与投资策略
    3.6 近年来国际风险资本的动向
4.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与成因
    4.1 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
    4.2 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成因
    4.3 双重整合优势互动投资模型
5.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退出问题分析
    5.1 风险投资退出的作用
    5.2 风险资本退出方式决策的理论模型
    5.3 国际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的选择
    5.4 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退出障碍
6.国际风险资本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
    6.1 风险投资的退出特征决定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6.2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理论分析—基于分工理论的研究
    6.3 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风险资本退出
    6.4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国际风险资本退出的制度安排
7.国际风险资本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的完善
    7.1 从制度上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
    7.2 正确引导国际风险资本的行为,加强监管与风险控制。
    7.3 完善国际风险资本退出的法律体系
8.结论
附录
    附录1 表3.1进入中国的部分国际风险资本一览表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发表的论着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风险投资在发展中赢得明天——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龙博士访谈录(论文参考文献)

  • [1]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D]. 窦金启.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中国芯传奇[J]. 孙博,曾晓文. 百花洲, 2019(02)
  • [3]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 李锐. 福建师范大学, 2013(11)
  • [4]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D]. 岳蓉.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2)
  • [5]公司创业投资(CVC)的价值创造机制与信息困境问题研究[D]. 梁晓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4)
  • [6]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 张晓晴. 西北大学, 2006(11)
  • [7]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研究[D]. 孙养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8]创业投资业发展态势评价研究[D]. 陈雯. 同济大学, 2006(08)
  • [9]发展江苏风险投资的对策研究[D]. 张小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05)
  • [10]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D]. 戴志敏. 浙江大学, 2004(07)

标签:;  ;  ;  ;  ;  

创投赢在发展的明天——专访北京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小龙博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