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型盐碱地池塘水化学特性研究

氯化型盐碱地池塘水化学特性研究

一、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水化学特征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世丹[1](2020)在《艾比湖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艾比湖流域的水环境研究为切入点,基于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水文学原理,结合数理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对流域一个水文年内的不同时期(4月、5月、8月、10月)不同水体(湖水、河水、水库及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形成机制以及水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此外,结合其它数据源探讨自然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水化学参数及氢氧同位素的驱动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的科学治理、合理利用及开发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1)pH高值多出现于人类聚居地或保护区附近,且春季>秋季>初春>夏季;EC和主要阴阳离子变化规律相似:初春>春季>秋季>夏季,且湖水>保护区内地表水>河流下游及城镇附近>河流上游。除初春流域水体多以SO42-和Ca2+为主,其余季节博河、精河区域以SO42-和Ca2+为主,保护区及奎屯绿洲则多以SO42-和Na+为主。(2)春季:博河和精河上地表水多为Ca2+-HCO3-型,阿奇克苏河及湖水周边为Ca2+-Cl-型或Ca2+-SO42-型,地下水多在Ca2+-Mg2+-Cl-型;夏季:精河和部分博河水化学类型Ca2+-Cl-型,大多Ca2+-Mg2+-Cl-型,湖水、河水入湖口属于Na+-Cl--SO42-型;初春:大多水体为Ca2+-SO42-型,阿奇克苏河多为Ca2+-HCO3-型水;秋季:该期博河上游及精河河水为Ca2+-Cl-型,河流下游及奎屯绿洲部水库和人工渠为Ca2+-Mg2+-Cl-型,入湖口和保护区水体为Na+-Cl--SO42-型。(3)流域内水体离子来源受海拔、地形、气候等综合影响,对比各期水样Gibbs分布情况可知湖水多在强蒸发-浓缩端,表明其水化学成分受蒸发和结晶影响较大;各季流域大多水体位于图的中上方,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较大,且随河流沿程,其受蒸发作用影响逐渐增强;大气降水控制端的水样较少,唯有春季和夏季河流上游水样位于该区域,说明流域水中离子自然起源在强自身蒸发-结晶及岩石风化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大气降水的输入作用显得十分微弱,与我国西北干旱区河流研究一致。(4)对流域水体进行有机污染指标综合评价可知:初春污染程度最轻,唯有温泉县、精河下游及奎屯绿洲区个别水样污染程度较高;春季污染等级略为升高,一般河流中、下游城镇附近及奎屯绿洲西北部污染严重;流域夏季水体有机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与其气温高,且为农耕期有关;秋季污染同样严重,但博河中上游污染程度有所降低,可能与秋季作物成熟,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活动降低有关,由于中下游设有农副产品加工厂,故该区有机污染程度仍较为严重。对人体健康有所影响的微量元素污染程度整体较低(4月初<5月),一般污染较为严重的水体多分布于城镇、河流下游、奎屯绿洲西部及湖区附近。(5)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位于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流域各种水体均受降水补给,但随着河流流程,沿线蒸发作用逐渐增强,而降水量减少,氢氧同位素趋于富集,符合降雨过程的一般规律。地下水多分布于河流附近,但较地表水贫化;位于流域绿洲地区水库氢氧同位素大于地下水及其上游河流;河流入湖口及湖水位于流域最低处,且处于阿拉山口风口带,氢氧同位素富集。河水氢氧同位素同大多离子、锌、硫酸盐、有机参数相关,与河水离子交换作用活跃及多受有机污染的特征相似;而湖水与Na+、K+、pH、含盐量等盐分相关指标相关性较好,与艾比湖含盐量高的特征相关;因此,可用稳定同位素对流域水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示踪分析。(6)选取4km缓冲区内对水质参数、氢氧同位素影响较大的驱动因子,建立并选取拟合度较好最优驱动力模型。其中对流域水体污染影响最大的有机污染指标,盐分指标及具有示踪性的同位素数据的驱动力模型拟合度较高,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因此,可用建立的最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各期驱动因子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为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帮助。

曾凡勇,罗坤,栾生,曹宝祥,卢霞,谭建,陈宝龙,孟宪红,孔杰[2](2018)在《凡纳滨对虾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环境下不同家系间生长、存活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61个家系为材料,开展了为期50 d的氯化物型盐碱水混合养殖测试,分析了各个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家系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环境下的体重和存活率均存在显着差异,且家系间体重和存活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6.26%和46.82%;凡纳滨对虾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均值和特定增重率均值分别为0.09g/d和1.82%/d,绝对增重最快的家系比绝对增重率均值高7.54个百分点,比增重最慢家系高12.95个百分点;凡纳滨对虾家系存活率范围为1.00%63.33%,家系平均存活率为26.61%,家系最高存活率比家系最低存活率高了62.33个百分点,比家系存活率均值高了36.72个百分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家系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条件下生长、存活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和选育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凡纳滨对虾盐碱水选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王振怀,宋学章,李春岭,孙家强,丁军[3](2015)在《沧州地区盐碱水水质特点及养虾水质调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盐碱地在我国19个省、市和自治区均有分布,由于盐碱水水质水化学组成的复杂性造成了盐碱水水域生物量少,品种单一,开展盐碱地水产养殖具有一定困难。沧州市盐碱地分布广泛,多年来,为了开发盐碱地水产养殖实施了多个项目,针对盐碱水养殖做了大量的试验,试验证明掌握盐碱水水质特点并经过有针对性的改良和调控,完全可以进行正常的水产养殖生产。南美白对虾对水质要求相对严格,盐碱水养殖难度更大,河北省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成立以

李亮[4](2013)在《土壤—地下水系统对天然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敦煌盆地为例》文中提出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极其脆弱,干旱区的天然植被系统是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盆地位于河西走廊西段,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近几十年来,敦煌盆地以地下水资源为中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天然植被系统和湿地退化严重,区内天然植被系统已经严重影响河西走廊乃至我国西北的生态安全,其天然植被系统的生态恢复已经成为“引哈济党”工程的首要目标。论文以敦煌盆地为研究区,对敦煌盆地浅地表层0-100cm内的土壤含盐量、含水量、有机质和地下水盐赋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遥感技术定量反演植被覆盖度和植物群落分布特征,深入开展了地下水-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确定了地下水对天然植被格局的控制作用及其表现形态。通过研究地下水系统对天然植被系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敦煌盆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支撑,也为“引哈济党”工程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并为内陆干旱区依赖地下水天然植被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思路。本论文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2010年Rapideye影像,基于宏观尺度对敦煌盆地的天然植被信息进行提取,并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分类出芦苇群落、骆驼刺群落、红柳群落、胡杨林群落、盐穗木群落、白刺群落、黑枸杞群落分布的空间位置以及他们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13.1%、8.6%、8.2%、4.2%、3.8%、3.4%、2.8%。(2)研究区浅地表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通过分析5个不同深度梯度环境下(0-20cm、20-40cm、40-60cm、60-80cm和80-100cm)土壤盐渍化(含盐量、有机质、含水量.K+、Na+、ca2+、Mg2+、cl-、SO42-、NO3-)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确定了土壤盐渍化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工作区盐分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表聚性,土壤含盐量按其含量大小呈自上而下递减的垂直分异规律:有机质含量最高层位在20-40cm,研究区东湖和北湖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含量低;含水量由高到低分别为40-60cm、60-80cm、80-100cm、20-40cm和0-20cm,在0-60cm深度下,含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60-80cm内土壤含水量基本保持不变。(3)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类型划分:依据土壤Cl-/SO42-当量比值结果,显示5个不同深度下的土壤盐渍化主要类型以氯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和硫酸盐-氯化物为主。氯化物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表现出很强的表聚性;硫酸盐呈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氯化物-硫酸盐基本保持不变和硫酸盐-氯化物有自上而下增加的趋势,表现出强底聚性。此外,土壤含盐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盐盐渍化主要是以Na2SO4和NaCl为主。(4)研究区不同深度下土壤含盐量、有机质与盐基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深度下土壤含盐量与Cl-、Na+、SO42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在深度为80-100cm时,土壤含盐量与Cl-、SO42-、Ca2+、K+和Na+(P<0.01)呈现较好相关性;0-20cm内有机质与含盐量、C1-和Na+(P<0.01)有着较好相关性;.在深度为0-60cm时,C1-.与5042-、Na+之间都具有较好正相关性;深度为60-100cm时,主要以C1-与S042-为主。(5)研究区不同深度下土壤含盐量与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响应关系:在0-80cm深度下的植被覆盖度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均有减小的趋势,其中0-40cm内对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比较大;有机质在0-20cm、20-40cm、40-60cm、60-80cm范围内随着有机质的增高植被覆盖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说明有机质与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关系非常弱且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6)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土壤含盐量与植被盖度关系:按照CI/SO42-比值范围分三类,硫酸盐型、硫酸盐-氯化物型和氯化物-硫酸盐型、氯化物型下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10.4%、9.7%和7.1%,在硫酸盐类型随着盐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而在硫酸盐-氯化物型和氯化物-硫酸盐型、氯化物型下植被覆盖度与盐度没有明显趋势。(7)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地下水潜水埋深与植被盖度的关系:在硫酸盐型地区、氯化物-硫酸盐类型地区、氯化物型地区三类不同的盐渍化地区适宜植被生长的最大地下水潜水埋深分别是1.82m、2.17m和3.3m,超过这个潜水埋深植被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说明不同盐渍化类型下,相同地下水潜水埋深,对天然植被生长影响存在着差异。(8)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TDS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天然植被覆盖度和TDS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适宜植被发育的土壤盐渍化类型顺序为硫酸盐地区>硫酸盐-氯化物地区>氯化物地区;当TDS大于10g/L时,任何土壤盐渍化类型下的植被覆盖度都有明显降低的趋势。(9)土壤含水量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对植被覆盖度的关系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深度在0-60cm表现突出,且当土壤含水量达到25%左右,植被覆盖度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含水量的增大,植被覆盖度迅速降低。(10)植物群落分布与地下水补、径、排关系研究:不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下,植被群落分布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一是植物在地下水排泄到地表之前植物对其进行吸收利用,主要是从潜水面或毛细上升带内直接吸收利用地下水而存在的耐干旱植物;二是在地下水排泄到地表之后对其进行利用的喜水性植物。(11)地下水对天然植被格局的控制作用研究:依据天然植物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天然植物对地下水的利用方式和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把敦煌盆地地下水作用的天然植被系统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1)非地下水作用的植被系统;(2)地下水部分作用的植被系统;(3)地下水作用的植被系统,并根据每个GEDs进行了区域的划分和植被面积统计。(12)地下水流系统对天然植被群落格局具有宏观的控制影响,其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发育着不同的优势植被群落。而在排泄区的地下水位埋深、土壤含盐量和含水量等对局部植被群落局部格局的演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亮[5](2013)在《土壤—地下水系统对天然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敦煌盆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极其脆弱,干旱区的天然植被系统是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盆地位于河西走廊西段,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近几十年来,敦煌盆地以地下水资源为中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天然植被系统和湿地退化严重,区内天然植被系统已经严重影响河西走廊乃至我国西北的生态安全,其天然植被系统的生态恢复已经成为“引哈济党”工程的首要目标。论文以敦煌盆地为研究区,对敦煌盆地浅地表层0-100cm内的土壤含盐量、含水量、有机质和地下水盐赋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遥感技术定量反演植被覆盖度和植物群落分布特征,深入开展了地下水-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确定了地下水对天然植被格局的控制作用及其表现形态。通过研究地下水系统对天然植被系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敦煌盆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支撑,也为“引哈济党”工程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并为内陆干旱区依赖地下水天然植被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思路。本论文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2010年Rapideye影像,基于宏观尺度对敦煌盆地的天然植被信息进行提取,并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分类出芦苇群落、骆驼刺群落、红柳群落、胡杨林群落、盐穗木群落、白刺群落、黑枸杞群落分布的空间位置以及他们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13.1%、8.6%、8.2%、4.2%、3.8%、3.4%、2.8%。(2)研究区浅地表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通过分析5个不同深度梯度环境下(0-20cm、20-40cm、40-60cm、60-80cm和80-100cm)土壤盐渍化(含盐量、有机质、含水量.K+、Na+、ca2+、Mg2+、cl-、SO42-、NO3-)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确定了土壤盐渍化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工作区盐分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表聚性,土壤含盐量按其含量大小呈自上而下递减的垂直分异规律:有机质含量最高层位在20-40cm,研究区东湖和北湖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含量低;含水量由高到低分别为40-60cm、60-80cm、80-100cm、20-40cm和0-20cm,在0-60cm深度下,含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60-80cm内土壤含水量基本保持不变。(3)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类型划分:依据土壤Cl-/SO42-当量比值结果,显示5个不同深度下的土壤盐渍化主要类型以氯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和硫酸盐-氯化物为主。氯化物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表现出很强的表聚性;硫酸盐呈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氯化物-硫酸盐基本保持不变和硫酸盐-氯化物有自上而下增加的趋势,表现出强底聚性。此外,土壤含盐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盐盐渍化主要是以Na2SO4和NaCl为主。(4)研究区不同深度下土壤含盐量、有机质与盐基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深度下土壤含盐量与Cl-、Na+、SO42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在深度为80-100cm时,土壤含盐量与Cl-、SO42-、Ca2+、K+和Na+(P<0.01)呈现较好相关性;0-20cm内有机质与含盐量、C1-和Na+(P<0.01)有着较好相关性;.在深度为0-60cm时,C1-.与5042-、Na+之间都具有较好正相关性;深度为60-100cm时,主要以C1-与S042-为主。(5)研究区不同深度下土壤含盐量与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响应关系:在0-80cm深度下的植被覆盖度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均有减小的趋势,其中0-40cm内对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比较大;有机质在0-20cm、20-40cm、40-60cm、60-80cm范围内随着有机质的增高植被覆盖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说明有机质与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关系非常弱且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6)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土壤含盐量与植被盖度关系:按照CI/SO42-比值范围分三类,硫酸盐型、硫酸盐-氯化物型和氯化物-硫酸盐型、氯化物型下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10.4%、9.7%和7.1%,在硫酸盐类型随着盐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而在硫酸盐-氯化物型和氯化物-硫酸盐型、氯化物型下植被覆盖度与盐度没有明显趋势。(7)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地下水潜水埋深与植被盖度的关系:在硫酸盐型地区、氯化物-硫酸盐类型地区、氯化物型地区三类不同的盐渍化地区适宜植被生长的最大地下水潜水埋深分别是1.82m、2.17m和3.3m,超过这个潜水埋深植被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说明不同盐渍化类型下,相同地下水潜水埋深,对天然植被生长影响存在着差异。(8)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TDS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天然植被覆盖度和TDS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适宜植被发育的土壤盐渍化类型顺序为硫酸盐地区>硫酸盐-氯化物地区>氯化物地区;当TDS大于10g/L时,任何土壤盐渍化类型下的植被覆盖度都有明显降低的趋势。(9)土壤含水量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对植被覆盖度的关系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深度在0-60cm表现突出,且当土壤含水量达到25%左右,植被覆盖度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含水量的增大,植被覆盖度迅速降低。(10)植物群落分布与地下水补、径、排关系研究:不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下,植被群落分布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一是植物在地下水排泄到地表之前植物对其进行吸收利用,主要是从潜水面或毛细上升带内直接吸收利用地下水而存在的耐干旱植物;二是在地下水排泄到地表之后对其进行利用的喜水性植物。(11)地下水对天然植被格局的控制作用研究:依据天然植物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天然植物对地下水的利用方式和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把敦煌盆地地下水作用的天然植被系统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1)非地下水作用的植被系统;(2)地下水部分作用的植被系统;(3)地下水作用的植被系统,并根据每个GEDs进行了区域的划分和植被面积统计。(12)地下水流系统对天然植被群落格局具有宏观的控制影响,其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发育着不同的优势植被群落。而在排泄区的地下水位埋深、土壤含盐量和含水量等对局部植被群落局部格局的演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飞[6](2010)在《河南沿黄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南省黄河沿岸有大量的盐碱地,发展盐碱地池塘养殖是渔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但由于盐碱地的池塘水位往往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加之高温季节,池塘中的残饵、鱼类的排泄物等极易使水质恶化,不利于渔业生产。因此,开展盐碱地健康养殖技术示范,进行不同生态位间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构建起以渔业生态调配为主、渔农林牧结合的大农业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可以达到综合开发利用盐碱地,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的。本项目初步探索了微生态制剂对盐碱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总结出利用生物综合调控盐碱水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1)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各理化因子有相关性,在适宜的水体环境中,如水温30℃、pH值8.0、溶解氧5mg/L以上、营养盐含量达到6.8mg/L时,浮游植物出现机会明显增多,生物量也有明显上升;(2)EM益生菌的施入,浮游植物种类没有发生变化,但数量和生物量发生了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浮游植物种类趋向于小型化,从而增加了鱼类有效的天然饵料;(3)T检验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养殖后期浮游植物生物量表现出了显着差异(P<0.05),因而EM益生菌在后期施入,对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增长效果显着。确定了养殖区域的水质类型。结果表明:(1)试验区盐碱地池塘水源水基本为CMgⅠ和CNaⅠ水型;总碱度和总硬度较高,变化范围分别为6.947~10.87mmol/L和3.481~5.565mmol/L;含盐量较低,在1.0‰左右,处于淡水和盐化水界限或属低盐水;(2)总结制订了盐碱地池塘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调控技术。在集成现有健康养鱼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黄河鲤、团头鲂、草鱼、泥鳅、多品种混养等8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实现了成果的集成与创新,并逐步自成体系。

王志忠,段登选,杜兴华,孙栋,陈金萍,刘红彩[7](2010)在《重盐碱地池塘高密度养殖淡水鲳对水质和底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进行了重盐碱地池塘高密度养殖淡水鲳对水质和底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体pH平均值为8.40,加注新的黄河水显着降低了水体pH值;低DO出现在高温季节的8月份;CODMn平均值为15.78 mg/L,呈逐渐上升趋势;8月份水体铵态氮含量较高,9月份亚硝酸态氮含量较高;磷酸盐含量先逐渐下降,后逐渐升高并在8月份达到顶峰,然后迅速下降。底泥中TN和TP先下降,后逐渐上升,且TP变幅较大;全盐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加注新水可降低底泥全盐量。试验池塘鱼类每667m2净产量为111.38 kg,纯利润4893.10元,产出投入比为1.79。

杜兴华,段登选,刘飞,张明磊,石玉龙,巩俊霞,刘红彩,王妹[8](2010)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池塘土壤对其水体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类型土壤对池塘养殖效果的影响,分别对砂质土和砂壤土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水质、浮游生物和底质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砂壤土池塘的DO、总碱度和NH+4-N高于砂质土池塘,pH、NO-2-N、TP和含盐量低于砂质土池塘,而COD差别不大。砂壤土池塘水体浮游生物的优势指数(D)、均匀度(J)好于砂质土池塘,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H)变化稳定。砂壤土池塘底质pH高于砂质土池塘、砂质土池塘底质TN、TP、水溶全盐量高于砂壤土池塘。南美白对虾平均单产量砂壤土池塘好于砂质土池塘。

石玉龙,段登选,王志忠,杜兴华,张明磊[9](2009)在《重盐碱地养殖池塘水化学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6月~10月对位于黄河下游重盐碱地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的水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水体的水型主要表现为ClNaⅢ,总含盐量较高,平均(2143.77±859.18)mg/L,在阴离子中,氯离子含量最高,平均(944.07±477.57)mg/L。(2)pH值较高,各池塘平均值为8.79~9.15,在整个养殖周期中水体pH>8.5的比例占87.9%,pH>9的比例占47.0%。(3)总硬度较高,平均为(11.96±3.69)mmol/L,极值范围为7.05~22.4mmol/L,主要表现为镁硬度。(4)水体中营养元素氮的含量较高,活性磷的含量相对较低,而总磷含量较丰富,能够满足浮游植物生长的需求。

杜兴华,段登选,王志忠,孙栋,林玉霞,陈金萍,张明磊,石玉龙[10](2008)在《重盐碱地池塘养殖期水体理化因子变化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黄河下游利津重盐碱地池塘的水化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类水体水型基本为ClⅡNa,总含盐量899.6~3 336.6 mg/L,在阴离子中.Cl->SO42->HCO3-+CO32-,其含量分别为703.52 mg/L,302.83 mg/L和167.82 mg/L。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K++Na+>1/2Mg2+>1/2Ca2+。其含量分别为479.43 mg/L,92.21mg/L,72.29 mg/L。2)各塘总碱度平均值为2.12~4.29 mmol/L,其组成主要是HCO3-碱度;pH为8.37~8.96,极值范围为8.10~10.39;总硬度含量较高,各塘平均在8.08~14.35 mmol/L,极值范围为7.05~17.20 mmol/L。养鱼池塘的Ca2+含量大于Mg2+含量,而养虾池塘Mg2+含量大于Ca2+的含量。3)氮的含量较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而大部分养虾池塘总磷的含量很低,但养鱼池塘总磷含量相对较高。

二、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水化学特征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水化学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艾比湖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概括
    2.2 自然条件
    2.3 社会经济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收集及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
    3.2 研究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艾比湖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4.1 艾比湖流域水化学组成沿程分布特征
    4.2 艾比湖流域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形成机理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艾比湖流域水质空间分布格局识别
    5.1 流域水化学参数的沿程分布特征
    5.2 流域水质等级空间分布特征
    5.3 流域水质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艾比湖流域氢氧同位素特征
    6.1 流域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间关系
    6.2 流域氢氧同位素季节变化特征
    6.3 流域氢氧同位素沿程分布特征
    6.4 流域氢氧同位素对水环境的示踪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艾比湖流域水环境驱动力分析
    7.1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
    7.2 流域气温、降水分布特征
    7.3 流域社会经济变化特征
    7.4 流域春、夏、秋季水环境驱动力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讨论
    8.3 特色与创新
    8.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与导师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凡纳滨对虾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环境下不同家系间生长、存活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用水和处理
    1.3 实验方法
        1.3.1 家系构建
        1.3.2 共同环境下养殖测试
        1.3.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凡纳滨对虾在盐碱水养殖水环境下生长、存活性状的表型参数
    2.2 凡纳滨对虾家系生长情况分析
    2.3 凡纳滨对虾在盐碱水养殖水环境下各家系存活率比较
3 讨论
    3.1 凡纳滨对虾家系在盐碱水养殖环境下生长性能的比较
    3.2 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耐盐碱存活性能比较
    3.3 凡纳滨对虾耐盐碱选育前景

(3)沧州地区盐碱水水质特点及养虾水质调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盐碱水水质特点
    1.1 来源简单
    1.2 类型复杂
        1.2.1 水型多样
        1.2.2 离子组成复杂
    1.3 生物量缺失, 易造成藻相失衡有害藻类大量繁殖
2 调控技术
    2.1 pH调节
    2.2 主要离子调节
    2.3 调水结果验证
    2.4 保持水质溶解氧充足
    2.5 生态调控管理
        2.5.1 微生态调控
        2.5.2 生态防病
3 做好日常检测及生产记录

(4)土壤—地下水系统对天然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敦煌盆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
        1.3.2 土壤盐渍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及经济概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1.2 研究区经济概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形与地貌
        2.2.2 气候与水文特征
    §2.3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3.1 含水层结构
        2.3.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第三章 多源数据集及简要分析
    §3.1 天然植被系统与水文地质的空间对应关系
    §3.2 土壤、地下水和植被调查数据集
第四章 土壤水盐特征
    §4.1 研究方法
        4.1.1 土壤样品测试与数据处理
        4.1.2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4.1.3 地统计分析
    §4.2 样品分析结果
        4.2.1 土壤特征描述
        4.2.2 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4.2.3 土壤特征间的回归分析
    §4.3 研究区土壤盐空间特征
        4.3.1 正态性检验
        4.3.2 克里格和反距离插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深度土壤要素对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5.1 研究区不同深度土壤环境对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5.1.1 不同深度下土壤盐含量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1.2 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2 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含盐量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2.1 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土壤盐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3 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TDS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4 不同深度下土壤含水量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下水对天然植被格局的控制作用
    §6.1 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地下水潜水埋深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6.2 地下水作用的天然植被系统的特征
        6.2.1 区域划分的原则与依据
        6.2.2 区划结果
        6.2.3 地下水作用的天然植被系统的特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土壤、地下水系统对植被格局影响的探讨
    §7.1 背景介绍
    §7.2 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土壤类型及含水量对天然植被格局的影响
        7.2.1 地下水位埋深对天然植被群落演化的影响
        7.2.2 土壤类型对天然植被群落演化的影响
        7.2.3 土壤含水量对天然植被群落演化的影响
    §7.3 土壤-地下水系统对植被群落演化的影响
        7.3.1 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土壤、植被样方和GDEs调查
        7.3.2 土壤-地下水系统与植被群落演化的关系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土壤—地下水系统对天然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敦煌盆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
        1.3.2 土壤盐渍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及经济概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1.2 研究区经济概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形与地貌
        2.2.2 气候与水文特征
    §2.3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3.1 含水层结构
        2.3.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第三章 多源数据集及简要分析
    §3.1 天然植被系统与水文地质的空间对应关系
    §3.2 土壤、地下水和植被调查数据集
第四章 土壤水盐特征
    §4.1 研究方法
        4.1.1 土壤样品测试与数据处理
        4.1.2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4.1.3 地统计分析
    §4.2 样品分析结果
        4.2.1 土壤特征描述
        4.2.2 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4.2.3 土壤特征间的回归分析
    §4.3 研究区土壤盐空间特征
        4.3.1 正态性检验
        4.3.2 克里格和反距离插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深度土壤要素对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5.1 研究区不同深度土壤环境对天然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5.1.1 不同深度下土壤盐含量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1.2 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2 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含盐量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2.1 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土壤盐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3 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下TDS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5.4 不同深度下土壤含水量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下水对天然植被格局的控制作用
    §6.1 不同土壤盐渍化类型地下水潜水埋深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6.2 地下水作用的天然植被系统的特征
        6.2.1 区域划分的原则与依据
        6.2.2 区划结果
        6.2.3 地下水作用的天然植被系统的特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土壤、地下水系统对植被格局影响的探讨
    §7.1 背景介绍
    §7.2 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土壤类型及含水量对天然植被格局的影响
        7.2.1 地下水位埋深对天然植被群落演化的影响
        7.2.2 土壤类型对天然植被群落演化的影响
        7.2.3 土壤含水量对天然植被群落演化的影响
    §7.3 土壤-地下水系统对植被群落演化的影响
        7.3.1 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土壤、植被样方和GDEs调查
        7.3.2 土壤-地下水系统与植被群落演化的关系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6)河南沿黄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河南省基本情况
        1.1 自然环境
        1.2 资源概况
        1.3 经济概况
        1.4 历史沿革
        1.5 行政区划
        1.6 人口状况
    2. 河南省渔业资源概况
        2.1 自然条件特点
        2.2 水资源的制约
        2.3 土壤对渔业的影响
    3 渔业自然资源分布
        3.1 渔业水域构成和分类
        3.2 鱼类资源及区系
        3.3 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
        3.4 饵料生物资源
    4 河南省渔业发展现状
    5 渔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5.1 主要渔业指标
        5.2 主要成就
    6 河南省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力分析
        6.1 主要问题
        6.2 潜力分析
    7 开发利用盐碱地发展渔业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7.1 我国盐碱地(水)概况
        7.2 我国盐碱地(水)开发技术现状和前景
        7.3 河南省盐碱地资源概况
        7.4 河南盐碱地开发利用现状
第二章 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
    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 工作内容和创新内容
    3 实施方案
        3.1 示范实施单位
        3.2 预期总目标及阶段目标
        3.3 主要工作内容
        3.4 总体安排
        3.5 面积指标
    4 示范区基本情况
        4.1 郑州市示范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4.2 新乡市示范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4.3 开封市示范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4.4 实施前三年的渔业生产水平
    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示范要点
    1 池塘条件
    2 养殖品种的选择
    3 养殖模式
        3.1 主养模式
        3.2 生态立体综合养殖模式
    4 水质调控
        4.1 养殖用水水质监控
        4.2 盐碱池塘水质调控技术
    5 饲养管理
        5.1 饲料投喂
        5.2 日常管理
    6 病害防治
第四章 水质检测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的选择
        1.2 采样方法和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源水质类型
        2.2 水源水总碱度、总硬度和盐度
        2.3 水温
        2.4 溶解氧
        2.5 pH值
        2.6 高锰酸盐指数(COD)
        2.7 氨氮(NH_3-N)
        2.8 亚硝酸盐氮(NO_2-N)
第五章 EM菌对盐碱地池塘浮游植物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池塘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及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各种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2.2 浮游植物的种类
        2.3 蓝藻门
        2.4 绿藻门
        2.5 硅藻门
        2.6 裸藻门
        2.7 隐藻门
        2.8 浮游植物总量
        2.9 叶绿素
    3 结论
第六章 盐碱地池塘水质特征及其调节
    1 盐碱地池塘水质及其影响因素
        1.1 高盐度及其影响
        1.2 高碱度及其影响
        1.3 高硬度及其影响
    2 调节措施
        2.1 高盐度的调节
        2.2 降低水体碱度的措施
        2.3 高硬度的调节
    3 典型病害防控
    4 效益及其分析
        4.1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4.2 经济效益和计算方法
        4.3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重盐碱地养殖池塘水化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状况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氯离子 (Cl-, mg·L-1)
    2.2硫酸根离子 (SO 4 2- , mg·L-1)
    2.3酸度pH、总碱度Alk (mmol·L-1) 、碳酸氢根HCO-3 (mg·L-1) 及碳酸根CO 3 2- (mg·L-1)
    2.4 总硬度 (mmol·L-1) 、碱离子Ca2+ (mg·L-1) 、Mg2+ (mg·L-1) 及K++Na+ (mg·L-1) (见表1)
    2.5 电导率 (Cond, μs/cm) 与含盐量 (∑±, mg·L-1)
    2.6 营养元素 (表2)
        2.6.1 氮
        2.6.2 磷
        2.6.3 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
3 小结

四、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水化学特征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艾比湖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D]. 朱世丹. 新疆大学, 2020(07)
  • [2]凡纳滨对虾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环境下不同家系间生长、存活性能分析[J]. 曾凡勇,罗坤,栾生,曹宝祥,卢霞,谭建,陈宝龙,孟宪红,孔杰.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2)
  • [3]沧州地区盐碱水水质特点及养虾水质调控技术[J]. 王振怀,宋学章,李春岭,孙家强,丁军. 河北渔业, 2015(11)
  • [4]土壤—地下水系统对天然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敦煌盆地为例[D]. 李亮.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7)
  • [5]土壤—地下水系统对天然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敦煌盆地为例[D]. 李亮.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7)
  • [6]河南沿黄盐碱地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D]. 王飞.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7]重盐碱地池塘高密度养殖淡水鲳对水质和底质的影响[J]. 王志忠,段登选,杜兴华,孙栋,陈金萍,刘红彩. 齐鲁渔业, 2010(06)
  • [8]黄河三角洲地区池塘土壤对其水体环境的影响[J]. 杜兴华,段登选,刘飞,张明磊,石玉龙,巩俊霞,刘红彩,王妹.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10(01)
  • [9]重盐碱地养殖池塘水化学特性的研究[J]. 石玉龙,段登选,王志忠,杜兴华,张明磊. 海洋湖沼通报, 2009(02)
  • [10]重盐碱地池塘养殖期水体理化因子变化特点[J]. 杜兴华,段登选,王志忠,孙栋,林玉霞,陈金萍,张明磊,石玉龙. 齐鲁渔业, 2008(11)

标签:;  ;  ;  ;  ;  

氯化型盐碱地池塘水化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