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中的创意表达

展示设计中的创意表达

一、展示设计中的创意表达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何健[1](2021)在《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叙事性理论在我国展示设计行业获得广泛运用,引起社会相关学者高度关注,并发展成设计行业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优势与价值,本文对此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展开全面解读,分析其应用的可行性,而后总结出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郭芳汐[2](2021)在《红色文化资源在纪念性展示空间中的艺术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红色纪念性展示空间是传播中华民族红色精神与信仰的场所,人们在这里通过探索革命先驱的事迹与遗留物品,感受红色文化精神与革命英烈奋斗的历史写照。然而,传统的红色纪念性展示空间已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纪念性空间以及红色文化展厅的观展人群寥寥无几,这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传播功能无疑是重创,对于未来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阻碍。所以,唤起民众去观展学习红色文化精神的热情极为重要。本文从红色文化资源概述、展示形式语言解读、展示形式设计策略以及创意表达设计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阐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常见展示形式,提出了红色文化资源在纪念性展示空间中展示形式单一、使用色彩雷同及欠缺审美趣味性等现状问题。近一步结合实际案例,从立体形态、平面形式、色彩运用、肌理营造、光影互动等方面解读纪念性展示空间的展示形式语言,进而总结出展示设计需具备的基本要素,为后续展示形式设计策略做铺垫。其次,在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形式的设计策略中,从设计要素、设计原则、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解析。第一方面,展示形式的设计要素需具备文化识别性、体验趣味性、艺术审美性;第二方面,展示形式的设计方法需遵从提取与转化、解构与重组、扭曲与变形、意象与表达等原则;第三方面,展示形式的案例分析通过剖析“修武县叠彩洞精神党性教育馆”和“山东小三线纪念馆”展示形式的艺术表达,印证及总结以上设计策略。最后,以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展示形式设计的艺术表达为例,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到设计实践之中。经过大量论证与总结,在红色纪念性展示空间中,通过更新展示形式设计的艺术化表达,将具有美感的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在大众面前,打破传统红色纪念性空间的展示形式与手法,为参观者创设具有审美价值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更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与传播。

李俊[3](2021)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博物馆作为公共文明组织,肩负着研究、展陈、教育、娱乐的使命,在收藏和弘扬历史文明方面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受众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持续发生变化,对于博物馆展示的要求也显示出日新月异的特征,尤其注重其信息传递与文化传播的功能。单向性的展陈形态和被动式的信息传播早已不能合乎参观者的诉求,而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交互性设计的出现为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注入新的力量,令其更具趣味性、体验性、参与性,从而为社会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信息传播的最大化、最优化。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对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性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究,从“以人为本”的层面对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性设计进行探究,希冀为目前博物馆展示中存在的疑难提供部分解决思路。论文以五个模块做分类论述,第一模块为绪论部分∶该部分首先叙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对象与方法,并采取文献解析的方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归纳总结;第二模块主要从博物馆的起源、展示设计的兴起与发展,及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性设计概述这几个方面对博物馆交互性展示设计的发展进程进行论说;第三模块则针对博物馆展示中交互性设计的理论进行探究,分为四部分进行阐明: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美学基础,以及交互性设计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在联系。第四模块主要分析交互性设计在博物馆展示中的运用,分别从以下几个层面做详细说明:博物馆展示中根本准则的变化、感官语言与技术语言的交互性设计表达、交互性设计特征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呈现。第五模块通过结合相关实际案例,探究了案例中交互性设计运用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性设计的实际呈现规律,就如何把理论用以实践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性设计的未来方向做了总结与展望。本文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交互性设计概念结合应用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符合博物馆展示的交互性设计语言表达,从基本概念到实际案例较为系统地对课题展开讨论,归纳出博物馆展示中别样的交互性设计呈现特征与表达形态,创新性地把“以人为本”的展示交互概念融合进博物馆展示的交互性设计中,同时论证该行为的正确性、效用性以及可行性。希冀能借此更深入地揭示博物馆展示中信息传播与交互性设计的本质目的,以及更明确地体现出受众和展示对象在互动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发挥一定的借鉴意义。

尤浩[4](2021)在《艺术营销视角下的文化主题展馆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各项产业都蒸蒸日上,特别是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带动了我国展示空间的文化产业发展。如何提高和创新展馆的展览形式和内容,以及如何提升对于大众的接受力和吸引力,创造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展示空间,展馆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重要文化机构,应当顺应时代需求,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发挥好文化纽带作用,促进文化的发展,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艺术营销理论在展示设计中起到了独特的创新指导作用。因此,本文立足艺术营销学理论的研究范畴,对文化主题性的空间展示进行一个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艺术营销和现阶段文化主题展馆的关系总结,引申出艺术营销理论和文化主题展馆的定义,论述艺术营销在展示空间设计的必要性。研究分析艺术营销在文化主题展馆中的理论构建,第一是展馆的营销环境,第二是展馆的文化内容营销,第三是艺术营销模式中的“人”第四是展馆的空间形态设计四个方面与艺术营销的核心要素一一对应,初步概括出文化主题展馆营销的常规流程。其次,通过对个案和其他展示案例的成功营销策略分析总结,提出艺术营销在文化主题展馆中的营销设计方法,即从人的感官、行为,文化,空间四个方面。从基于“物”的展示设计转向基于“策略”(营销)的设计,涵盖功能、空间、材料、色彩、光等传统的物质设计对象,转向人与展示环境和价值观层面。最后,在实践环节结合“骆越文化”从序厅、骆越文化展厅、实景展厅、骆越民俗文化展厅、艺术产品展厅、休息区、虚拟互动展厅七个不同功能需求方面进行主题性的展馆设计,验证艺术营销理论构建下的设计应用。通过以上的研究规律发现,艺术营销视角下文化主题展馆设计效果与价值进行了应用实践,即骆越文化主题展馆展示设计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维、风格、效果、应用结果,再次体现了艺术营销理论在文化主题性展示中的优越性和价值。为艺术营销在未来的展示空间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和设计策略,在该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方面提供更有意义的理论探索和构建策略。

徐亚茹[5](2021)在《商业展示空间的多维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商业展示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相较于平面设计而言,它更立体化的向人们传递信息。当下,大多数实体商业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超级同质病”,业态相似、品牌相似、其呈现方式也相似,这与当今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是矛盾的,也导致商业展示空间设计近些年发展相对滞后。为了能带给消费者不同的精神享受,在设计上需要融入多维化设计理念,让展示信息多维化传递,同时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运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从新媒体艺术和感官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多维化设计相关照。首先,论述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方法论。其次,阐述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多维化设计问题。再次,通过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进一步分析商业空间表现手法的多维化,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使受众有多维感官体验,提升商业展示空间的最终效果。继次,通过与前文的结合,整理出多维化设计从平面语言、感官、体验、空间四个维度运用到商业展示空间的方式方法。对平面化情况重新审视,深入分析如何将文字、图形、色彩等平面语言从二维过渡到三维、多维空间,并从多感官出发,丰富体验维度,建立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多维空间。最后,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分析商业展示空间多维化设计的可行性与优势,展望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文章对商业展示空间中多维化设计的环节、概念做了归纳总结,通过对新媒体艺术、感官、体验维度、多维空间感做出了梳理和分析,归纳出商业展示空间多维化设计思维。

周家宇[6](2021)在《遗址类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互动体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遗址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为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传承与保护遗址,展示设计界也对遗址类展示空间的设计有了更多新的创意与设想,在人们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和数字媒体等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互动体验的加入使得遗址类展示空间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深入研究探讨。展示的目的是有效传达展示信息,而展示信息的接收主体则是人,故而“以人为本”是展示设计的设计基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随之改变,审美需求的提升和对信息接收方式的习惯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展示设计中单调被动的信息传达方式,对展示空间信息的呈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期待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参与到展示空间中,主动获取展示信息并加深对信息的记忆。这加速了展示空间尤其是遗址类展示空间的提升转变,如何将参观者代入到展示空间中,调动参观者观展积极性,吸引参观者通过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达到高效传达展示信息的目的,这是值得展示设计界共同思考、不断革新的问题。人需要调动感官获取信息,想要将展示信息高效传达给参观者,就要调动参观者的感官系统,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等多元性的展示手段结合真实空间与展品,做到虚实结合,刺激参观者感官,促使参观者在互动参与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沉浸,充分调动参观者主动获取信息的观展积极性,增强展示信息影响力。本文以不断发展的科技为基础,以参观者的角度出发,结合遗址保护学、传播学、视觉传达设计、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两方面对互动体验式遗址类展示空间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并提出高效传达展示信息需要以“实史求似”方式,将物理空间互动同心理空间沉浸手段相结合,以达到参观者与展示空间情感和精神的共鸣,使得展示主旨得以升华的目的。文章通过前期调研、原理方法研究、举例说明与实践应用的写作手法论证论点,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以求提出有效的设计方法,为遗址类展示乃至整个展示设计行业提供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持,为展示设计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郝悦[7](2021)在《辽宁红色文化基因的艺术展示形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辽宁地域文明广阔悠长、历史文化深远厚重、奋斗历程波澜壮阔。辽宁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序幕,并且在解放战争中打响了第一场主战役辽沈战役,在新中国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里可以将辽宁的红色文化概括为“抗联文化”“解放战争文化”“抗美援朝文化”“工业文化”。近年来,随着红色爱国主义热潮的逐年上升,展示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除了建设红色爱国主义学习教育基地,各种形式的展览也随之涌现出来。首先这种趋势是好的,但与之而来的是展示设计中大大小小的问题。设计者没有在辽宁红色文化展示设计中找到准确的定位,忽视了辽宁红色文化展示设计中的“辽宁”二字。与其他的红色文化的展示设计呈现普遍化,雷同化,出现设计元素简单堆砌等问题,甚至对一些文化符号进行无意识的使用。这样的后果导致展览无法有效的对大众起到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并且也不利于传承红色文化,保护文化资源。所以,进行对具有辽宁红色基因传承的展示设计的讨论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辽宁文化基因的分析,结合文化基因的理论,首先在第三章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层面构建辽宁文化基因谱系图,通过对整理出的谱系图中的辽宁文化基因进行深入分析,将其按照社会影响程度在分为主体基因(红色文化)、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三种类型。并根据三种基因类型的特征结合符号学与文脉主义的观点,在中国特有的红色文化基因大环境下在第四章提出辽宁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路径:标志性文化基因再生、辽宁地域优势文化基因的植入以及民族基础文化基因共生三种,得出辽宁红色文化基因与展示形式化表现的关系,通过对展示形式化表现设计方法的研究,拓展红色文化基因的艺术展示设计的方法。

张瑞璠[8](2021)在《语言游戏视角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展览行业随着经济发展而成长,无论是行业项目的类型还是基础理论及技术均已取得丰硕成果,竞争也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的展览行业同时面对自身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展览行业的展示形式正向技术化和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展示活动从单一运营的模式发展到集展览空间、博物馆、艺术馆、购物场所等为一体的多模块融合运营新模式。展示理念正从以展品展示为核心关注对象转向对整体空间营造与体验塑造的关注,这种类型的发展趋势易造成过度关注展示功能及展示载体等研究及使用的问题,而忽略“人”在一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展示中信息的传播效率以及展示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有待再思考;另一方面现代展示活动中传播媒介受到技术冲刷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观众对于一些常态的技术应用形式已经产生麻木感,单纯的技术堆叠已无法满足参观者的要求,这些要求开始在不同层面上有所提升,如期望从展示活动中获得更不同寻常的体验感受或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讯息甚至是在参与展示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展示活动应是将展示内容、展示参与主体、展示空间和信息传播四方面综合考量的事物,应是一种合理运用展示语言,根据不同类型的展示项目制定有效且具有创新性的表达展示内容的方式。研究的主要对象即时性展示是一种不将关注目光囿限于展示物品上的展示模式,具有传播即时性、传播集中性、创意互动体验性的特征。这类展示模式目前多应用于商业营销领域,以此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收益,其关注的更多是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接收信息并对观众自身产生积极作用,从而观众的需求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即刻满足,展示举办方也获得了展示带来的传播效益。因此对于即时性展示设计的研究对于有效使用展示语言,增强展示活力,提升展示传播效益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多学科交叉、展示语言作用的有效发挥作为研究视角进行切入,以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观点“语言游戏”为理论依托,通过对语言游戏的可用观点提取,引入即时性展示进行理论交叉整合,构建语言游戏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组织构架,通过对两者的整合构架进行应用分析,构建即时性展示的设计策略,策略具体对观众心理、展示构成要素、语言游戏在即时性展示中的核心表现层面、语言游戏下的即时性展示核心要素进行分析,从观众即时反应、信息即时传播、展示活动即时效应三个核心要素展开制定,使其能够从之前低效连接的设计观中被逐步导向高效联结的设计中来,在关注功能、空间与设施时,也能将受众考虑其中,使展示传播及展示服务变得更为有效精准。研究共包含七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按绪论,相关理论概述,语言游戏说指导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组织构架及其核心要素,语言游戏说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应用分析,语言游戏论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原则及策略,语言游戏论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论证,结论与展望七个部分依次展开,逐渐深入进行论述。笔者在研究中针对理论性的内容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及跨学科方法的方法,对概念进行梳理串联,同时采用演绎法来剖析语言游戏和即时性展示这两部分内容的逻辑关联,应用方面的研究则多运用调研、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来支撑论文组织构架,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基础。笔者以语言游戏为视角对即时性展示设计进行分析,从理论、实践中总结要点,提出研究依据,从客体到主体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即时性展示如何高效双向传播信息、如何面对高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如何对展示内容进行定位以及为展示要素设计寻求更多参考性方向,丰富展示设计的基础理论,为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提供另一种可供依据的理论。从商业角度来讲能够为展示活动组织方在即时性展示设计中提供实现观者体验优化、信息有效传播、主办方形象提升的可行路径,从行业方向来讲,对于即时性展示的设计研究能够为其创造更多的行业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从而推动行业的进步。

张凯迪[9](2020)在《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再利用的创新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主流观念,可回收材料的再利用逐步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瓦楞纸板材料作为一种可回收的材料,以其良好的环保性和低成本性,正逐渐受到视觉展示设计领域的广泛重视。如何实现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再利用,并发掘其再利用的应用价值,成为设计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课题遵循环保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的设计原则,通过毕业设计创作进一步探索废弃瓦楞纸板在视觉展示设计中创意表达的多样化呈现,揭示了废弃瓦楞纸板在视觉展示设计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本文以探索废弃瓦楞纸板材料的再利用为方向,以节约社会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设计理念,力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研究如何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本文分析研究了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揭示其应用规律,对其视觉表现语言进行发掘。另一方面,本文通过进一步归纳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应用中的创新表达语言和表现方法,并利用废弃瓦楞纸板材料进行了概念性的实践,实现了其功能转换。毕业设计作品进一步实践了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在视觉展示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多样性。通过毕业设计作品创作从功能转换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废弃瓦楞纸板材料有了新的认识,探索了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渠道。

宋哲琦[10](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二、展示设计中的创意表达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展示设计中的创意表达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故事性效应
    (二)场所认同感
二、叙事性理论应用在展示设计中的可行性
    (一)构成要素一致
    (二)内容创造目标契合
三、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一)适度创新原则
    (二)保持独特视角原则
    (三)故事内容连贯性原则
    (四)作品呈现形式多元化原则
四、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空间形态
    (二)表达展示主题
    (三)空间意境营造
五、结束语

(2)红色文化资源在纪念性展示空间中的艺术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的价值
        1.1.2 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形式的更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形式相关理论概述
    2.1 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
    2.2 红色文化资源的种类划分
        2.2.1 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
        2.2.2 信息类红色文化资源
        2.2.3 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
    2.3 红色文化资源的常见展示形式
        2.3.1 图文结合式
        2.3.2 实物陈列式
        2.3.3 场景复原式
    2.4 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形式的现状问题
        2.4.1 展示形式单一
        2.4.2 使用颜色雷同
        2.4.3 欠缺审美趣味
第3章 纪念性展示空间中形式语言的解读
    3.1 纪念性展示空间中形式语言的立体形态
        3.1.1 具象写实型
        3.1.2 意象表情型
        3.1.3 抽象几何型
    3.2 纪念性展示空间中形式语言的平面形式
        3.2.1 中心均衡式
        3.2.2 散点交错式
    3.3 纪念性展示空间中形式语言的色彩运用
        3.3.1 情绪体现
        3.3.2 区分空间
    3.4 纪念性展示空间中形式语言的肌理营造
    3.5 纪念性展示空间中形式语言的光影互动
        3.5.1 光影投映
        3.5.2 多媒体互动
第4章 纪念性展示空间中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形式的设计策略
    4.1 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形式的设计要素
        4.1.1 文化识别性
        4.1.2 艺术审美性
        4.1.3 体验趣味性
    4.2 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形式的设计方法
        4.2.1 提取与转化
        4.2.2 解构与重组
        4.2.3 扭曲与变形
        4.2.4 意象与表达
    4.3 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形式的案例分析
        4.3.1 修武县叠彩洞精神党性教育馆
        4.3.2 山东小三线纪念馆
第5章 以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展示形式设计的创意表达为例
    5.1 “雷锋精神”主题展示形式设计的背景概述
        5.1.1 “雷锋精神”背景分析
        5.1.2 “雷锋精神”核心内涵
    5.2 “雷锋精神”主题展示设计的形式语言提取
        5.2.1 雷锋形象符号提取
        5.2.2 雷锋精神元素提取
    5.3 “雷锋精神”主题展示形式设计的方案分析及表现
        5.3.1 “雷锋精神”平面设计中形式语言的运用
        5.3.2 “雷锋精神”立体造型中形式语言的表达
        5.3.3 “雷锋精神”趣味互动中形式语言的表现
    5.4 “雷锋精神”主题展示形式设计的实践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3)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4.1 重点
        1.4.2 难点
        1.4.3 创新点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博物馆交互性展示设计的发展历程
    2.1 博物馆的起源
        2.1.1 历史沿革
        2.1.2 社会职能
        2.1.3 挑战与机遇
    2.2 展示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2.2.1 展示设计的涵义及特点
        2.2.2 展示设计的交互性变化
    2.3 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性设计概述
        2.3.1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现状
        2.3.2 交互性设计概述
        2.3.3 基于交互性的设计必要性
3 博物馆展示中交互性设计的理论探究
    3.1 博物馆展示中交互性设计的哲学基础
        3.1.1 主体对客体的影响
        3.1.2 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
    3.2 博物馆展示中交互性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3.2.1 感觉与知觉
        3.2.2 情绪与情感
    3.3 博物馆展示中交互性设计的美学基础
        3.3.1 信息传播的功能美
        3.3.2 感知效应的形式美
        3.3.3 媒介感官的体验美
    3.4 交互性设计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在联系
4 交互性设计在博物馆展示中的运用分析
    4.1 根本准则
        4.1.1 服务目标从展品转为受众
        4.1.2 信息流向从单向转为双向
        4.1.3 展示形式从静态转为动态
    4.2 感官语言与技术语言的交互性设计表达
        4.2.1 感知功能语言
        4.2.2 现代技术语言
    4.3 交互性设计特征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呈现
        4.3.1 人与人的交互
        4.3.2 人与环境的交互
        4.3.3 人与技术的交互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
    5.1 人与人的交互呈现
    5.2 人与环境的交互呈现
        5.2.1 情景式呈现有助于信息的解读
        5.2.2 韵律性变化有利于情感的调动
        5.2.3 交融式互动有益于身体的感知
    5.3 人与技术的交互呈现
        5.3.1 触觉感知的交互式表达
        5.3.2 视听感知的互动性呈现
        5.3.3 动作感应的沉浸式体验
        5.3.4 虚拟展厅的趣味性展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书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艺术营销视角下的文化主题展馆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艺术营销
        2.文化主题展馆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1.研究内容
        2.论文框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
        2.案例分析法
        3.实地调研法
        4.归纳分析法
    (六)研究创新点
二、艺术营销与文化主题展馆的关系研究
    (一)艺术营销的概述
        1.艺术营销的定义
        2.艺术营销的思想渊源
        3.艺术营销的特点
        4.艺术营销核心概念
    (二)文化主题展馆的概述
        1.文化主题展馆的基本概念
        2.文化主题展馆的内容
        3.文化主题展馆的功能
    (三)展示空间的营销特征
        1.营销类别
        2.营销手法
    (四)艺术营销对文化主题展馆的影响
        1.营销提升感官体验
        2.营销增强“人”的情感
        3.营销改变展示模式
        4.营销改变空间形式
    (五)本章小结
三、艺术营销在文化主题展馆设计中的构建
    (一)主题展馆中的营销环境特征
        1.间接环境与直接环境
        2.营销环境的动态性
        3.营销环境的不可控性
        4.营销环境的关联性
    (二)文化内容营销
        1.营销内容结构
        2.文化营销内容设计
    (三)艺术营销模式中的“人”
        1. “人”的类型
        2. “人”的参观路径
    (四)主题展馆设计中的营销空间
        1.主题展馆的营销空间形态
        2.主题展馆的营销空间结构
        3.主题展馆的情感功能
        4.主题展馆中的营销空间信息及过程
        5.主题展馆的营销空间内容反馈
    (五)本章小结
四、艺术营销在文化主题展馆中的策略分析
    (一)个案分析
        1.广西柳州骆越博物馆
    (二)其他展示案例中的营销方式
        1.北京湖广会馆
        2.赫尔维帝公园
    (三)案例分析总结
    (四)艺术营销在文化主题展馆中的应用策略
        1.展馆中的感官营造
        2.展馆中的行为模式
        3.展馆中的形态塑造
    (五)本章小结
五、艺术营销视角下的骆越文化主题展馆设计实践
    (一)骆越文化背景
        1.设计说明
        2.设计理念
    (二)展馆设计实践
        1.图案元素提取
        2.人、空间分析
        3.展馆概念推导
        4.展馆设计方案
    (三)设计效果展示
        1.序厅
        2.骆越文化展厅
        3.实景展厅
        4.骆越民俗文化展厅
        5.艺术产品展厅
        6.花山文化影音厅
        7.休息区
        8.虚拟互动展厅
        9.实物展示
    (四)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商业展示空间的多维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论文基本内容
    1.4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5 完成论文的方法与条件
第2章 商业展示空间的多维化设计相关概述
    2.1 商业展示空间
        2.1.1 商业空间展示手法
        2.1.2 商业展区空间布局
    2.2 多维化基本环节
        2.2.1 空间维度
        2.2.2 个人维度
        2.2.3 感官维度
    2.3 受众需求与消费方式分析
第3章 新媒体艺术的多维化发展使商业展示空间更具内涵
    3.1 新媒体艺术与商业展示空间的联系
        3.1.1 实时性
        3.1.2 交互性
    3.2 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多维化互动体验
        3.2.1 行为互动体验
        3.2.2 联想互动体验
        3.2.3 语言互动体验
    3.3 虚拟现实在商业展示空间中传达方式的多维化
        3.3.1 音频与视频为载体
        3.3.2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
        3.3.3 虚拟现实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呈现
第4章 多维化设计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表现手段
    4.1 重视传统平面语言多维度表现
        4.1.1 图形语言与视错觉营造
        4.1.2 色彩联想与情境表达
        4.1.3 文字信息的绝对强度与信息传递多维化
    4.2 调动多维感官刺激
        4.2.1 视觉感知与空间信息传递
        4.2.2 听觉感知与空间信息传递
        4.2.3 触觉感知与空间信息传递
        4.2.4 嗅觉感知与空间信息传递
    4.3 丰富体验维度
        4.3.1 情感需求与感官体验维度
        4.3.2 思考体验维度
        4.3.3 行动体验维度
        4.3.4 关联体验维度
    4.4 建立空间感---由二维到多维展现
        4.4.1 多维商业展示空间设计新优势
        4.4.2 多维场景冲击的视觉表现力
第5章 多维化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实践及应用
    5.1 设计实践目的及意义
        5.1.1 目的
        5.1.2 意义
    5.2 受众定位分析
    5.3 实践设计思路
        5.3.1 新华书店空间布局规划与参观流线
        5.3.2 构建多维化商业展示空间
        5.3.3 营造沉浸式空间体验
        5.3.4 设计多感官维度互动体验
结论
参考文献
毕业创作设计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6)遗址类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互动体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研究范围及主要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完成论文的条件与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互动体验与遗址类展示空间的概述
    2.1 遗址类展示空间的概述
        2.1.1 遗址类展示空间类型与职能
        2.1.2 遗址类展示空间的特殊性
        2.1.3 遗址类展示空间的发展趋势
    2.2 互动体验式遗址类展示设计的基本内涵
        2.2.1 互动与体验
        2.2.2 互动体验与遗址类展示空间的关系
        2.2.3 互动体验式遗址类展示空间的特征
        2.2.4 体验的多层次
    2.3 互动体验式遗址类展示设计的发展
        2.3.1 传播媒介的演变
        2.3.2 展示形式的发展
    2.4 遗址类展示空间设计的变化
        2.4.1 观展方式的变化
        2.4.2 展览手段的变化
    2.5 遗址类展示中互动体验设计的发展现状
        2.5.1 互动设计浮于观赏趣味
        2.5.2 电子设备具备不稳定性
        2.5.3 装置摆放扰乱空间美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互动体验式遗址类展示空间的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
    3.1 互动体验在遗址类展示空间的设计原理
        3.1.1 物理空间的互动体验设计原理
        3.1.2 心理空间的互动体验设计原理
    3.2 互动体验在遗址类展示空间的设计方法
        3.2.1 物理空间的互动体验设计方法
        3.2.2 心理空间的互动体验设计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京城墙博物馆实践研究
    4.1 项目综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概况
    4.2 项目分析
        4.2.1 项目定位
        4.2.2 设计理念
        4.2.3 趋势分析
        4.2.4 色彩分析
    4.3 空间规划分析
        4.3.1 平面布局
        4.3.2 观展流线
    4.4 设计方法分析
        4.4.1 共享大厅
        4.4.2 第一展厅——从一掊土到四重垣:材料与筑造
        4.4.3 第二展厅——从大明都防到文化遗产:功能与影响
        4.4.4 尾厅
        4.4.5 数字厅与儿童互动体验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7)辽宁红色文化基因的艺术展示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界定
        2.1.1 红色文化的定义
        2.1.2 习近平红色文化思想
        2.1.3 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的关系
    2.2 辽宁的红色文化
        2.2.1 抗联文化
        2.2.2 解放战争文化
        2.2.3 抗美援朝文化
        2.2.4 工业文化
    2.3 辽宁红色文化艺术形式解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辽宁省红色文化基因在展示设计中应用的现状
    3.1 辽宁红色文化产业概况
        3.1.1 辽宁地区红色旅游业
        3.1.2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3.2 辽宁红色文化基因挖掘
        3.2.1 辽宁地区文化基因解析
        3.2.2 辽宁红色文化基因的类型
    3.3 辽宁红色文化在展示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3.3.1 传承和延续辽宁地域红色文化基因
        3.3.2 增强辽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3.3.3 加强辽宁红色文化的文化性和可识别性
    3.4 辽宁红色文化基因在部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3.4.1 “定型效应”泛滥
        3.4.2 文化内核缺失
        3.4.3 设计形式单一
    3.5 国内案例分析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辽宁红色文化基因展示设计形式的表达路径
    4.1 红色文化的符号性
        4.1.1 红色符号文化能指和所指
        4.1.2 红色文化符号的共时性和历时性
        4.1.3 红色文化符号的含义与功能
    4.2 基于符号学理论对红色文化展示设计的方法研究
        4.2.1 在展示设计中的红色文化符号
        4.2.2 建立红色文化展示设计目标
        4.2.3 设定红色文化展示设计的空间环境
        4.2.4 通过各个要素的关联性进行红色文化展示设计
    4.3 基于文化基因角度下红色文化基因在展示设计中的传承路径
        4.3.1 辽宁红色文化标志性文化基因再生
        4.3.2 辽宁地域优势文化基因的植入
        4.3.3 民族基础文化基因融合共生
    4.4 借鉴文脉主义的方法进行展示设计
        4.4.1 形象抽象法
        4.4.2 符号重构法
        4.4.3 历史图像拼贴法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辽宁红色文化基因的艺术展示形式实验设计
    5.1 设计实验的目的
    5.2 实验设计的概括
        5.2.1 主体辽宁红色基因的保育
        5.2.2 辽宁地区优势文化基因的植入
        5.2.3 民族基础文化基因共生
    5.3 形式特征的演绎
        5.3.1 抗美援朝文化标志的实验设计
        5.3.2 抗美援朝文化展示实验设计
    5.4 本章小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8)语言游戏视角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展示活动的模式发展与变化
        1.1.2 商业活动的发展引导受众提出新需求
        1.1.3 即时性展示设计研究的时代必要性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2.1 语言游戏
        1.2.2 即时性展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语言游戏说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2 即时性展示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路径及框架
        1.6.1 研究路径
        1.6.2 研究框架
    1.7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7.1 研究难点
        1.7.2 研究创新点
    1.8 本章小结
2.相关理论概述
    2.1 语言游戏理论概述
        2.1.1 语言游戏说主要特征及核心观点
        2.1.2 语言游戏说的提出及影响领域
    2.2 即时性展示概述
        2.2.1 即时性展示的类别与特征
        2.2.2 即时性展示的传播特征分析
    2.3 语言游戏说指导的即时性展示应用可行性分析
        2.3.1 语言游戏与即时性展示的要素触点
        2.3.2 语言游戏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案例应用分析
    2.4 本章小结
3.语言游戏视角下的即时性展示组织构架及核心要素
    3.1 即时性展示的构成要素分析
        3.1.1 传播内容
        3.1.2 信息载体
        3.1.3 传播者
        3.1.4 参观者
        3.1.5 传播效果
    3.2 即时性展示中语言游戏的主要表现
        3.2.1 与展示语言交织的观众行为
        3.2.2 信息传播载体的使用
        3.2.3 展示活动的规则建构
    3.3 语言游戏下即时性展示活动的观念变革
        3.3.1 传播方式的关注重点——从高新技术到日常语言
        3.3.2 信息的传播效率——从时间局限到即时反应
        3.3.3 展示活动的组织规则——从固定不变到灵活变化
    3.4 语言游戏下的即时性展示主要设计原理
        3.4.1 参与者行为的即时触发
        3.4.2 展示信息的即时传播
        3.4.3 展示活动规则建构
    3.5 本章小结
4.语言游戏说在即时性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4.1 即时性在不同范畴中的体现
        4.1.1 即时性通讯
        4.1.2 即时性营销
    4.2 即时性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5.语言游戏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原则及策略
    5.1 语言游戏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原则
        5.1.1 以观众情感即时触发为主的设计原则
        5.1.2 以展示信息即时有效为主的传播原则
        5.1.3 以获取即时效应为主的规则灵活性原则
    5.2 语言游戏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策略
        5.2.1 在展示活动策划中设置吸引点
        5.2.2 展示活动的即时性设定
        5.2.3 展示语言的多层次设计
        5.2.4 通过规则制定引发即时效应
    5.3 本章小结
6.语言游戏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论证
    6.1 设计背景及构想
        6.1.1 品牌背景调研
        6.1.2 展示目的
        6.1.3 设计构想
    6.2 设计策略实践运用
    6.3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课题研究结论
    7.2 课题研究局限性
    7.3 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即时性展示活动中的参与者体验与行为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9)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再利用的创新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第一节 瓦楞纸板材料的基本概述
        一 瓦楞纸板材料的定义
        二 瓦楞纸板材料的性能特征
    第二节 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第三节 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在设计应用中的局限性分析
第三章 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再利用的创新表达应用——以毕业设计为例
    第一节 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再利用的应用创新表达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毕业设计构思与方向定位
    第三节 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再利用的创新表达手法
    第四节 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再利用的创新表达的应用实践
        一 设计元素呈现
        二 穿插结构展示
        三 版式设计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论文发表和获奖情况
    艺术实践
毕业设计

(10)《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四、展示设计中的创意表达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 何健. 艺术大观, 2021(31)
  • [2]红色文化资源在纪念性展示空间中的艺术表达研究[D]. 郭芳汐.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9)
  • [3]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性设计研究[D]. 李俊.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4]艺术营销视角下的文化主题展馆设计研究[D]. 尤浩.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商业展示空间的多维化设计研究[D]. 徐亚茹.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9)
  • [6]遗址类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互动体验应用研究[D]. 周家宇.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9)
  • [7]辽宁红色文化基因的艺术展示形式研究[D]. 郝悦.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9)
  • [8]语言游戏视角下的即时性展示设计研究[D]. 张瑞璠. 东华大学, 2021(01)
  • [9]废弃瓦楞纸板材料再利用的创新表达[D]. 张凯迪. 山东艺术学院, 2020(07)
  • [10]《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展示设计中的创意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