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

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

一、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论文文献综述)

殷曰帅[1](2020)在《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PMCT)与单纯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对比分析,探讨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治疗HCC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行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或单纯TACE治疗HCC患者60例,以病人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经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治疗)32例,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2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治疗,患者先行TACE治疗后,行CT引导下PMCT治疗。PMCT:CT导引下根据肝内肿瘤的位置及比邻,确定好皮肤的进针穿刺点,规划安全进针路径,采用分步进针方式将微波针穿至肿瘤内部,进行连续消融,消融完全后,对针道进行针道消融预防种植转移和肝出血。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和导管鞘经过肝动脉达到病灶周边,确定肿瘤的供血血管后,经导管向肿瘤供血血管内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病灶的局部疗效、血AFP变化、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时间24个月,共74个病灶,患者均成功完成微创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肿瘤大小、AFP数值、肝功能分级、肿瘤分期等基础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治疗基本情况联合治疗组:TACE治疗平均次数为1.5±0.5,PMCT平均次数1.8±0.6次,TACE治疗后行PMCT间隔时间平均为:5.8±0.8天。对照组:TACE治疗次数2.5±0.9次,治疗间隔时间平均为:25.4±1.6天。(2)病灶局部疗效治疗后3、6、12、24个月病灶有效率和控制率,联合治疗组病灶有效率:71.8%、62.5%、56.2%、40.0%;对照组为:67.8%、64.3%、32.1%、25%,两组患者在12、24个月联合治疗组病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病灶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病灶控制率为:87.5%、78.1%、62.5%、50.0%;对照组为:82.1%、71.4%、53.5%、39.2%。两组在12、24个月联合治疗组病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病灶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FP值及肝功能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AFP变化,联合治疗组:545.25±50.15ng/ml,治疗后:126.13±31.25ng/ml;对照组:515.15±40.49ng/ml,治疗后:175.43±39.32ng/ml,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清AFP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6、12、24个月下降率,联合治疗组:85.7%、89.2%、78.6%、67.8%。对照组:84.6%、76.9%、57.7%、42.3%。第6、12、24个月血AFP值,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率统计1、2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为:87.5%、75%;对照组为:82.1%、57.1%。2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两组患者均匀存在发热、疼痛、恶心和呕吐、一过性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联合治疗组疼痛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热、恶心和呕吐、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损害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出血、气胸、胸腔积液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治疗相关性的死亡病例。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PMCT治疗HCC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对照分析证明联合治疗其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的TACE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病灶局部控制率,降低血AFP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

曹秋颖[2](2020)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2014.3~2018.10在我院微创介入科就诊的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患者共51例,其中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为54个。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所有患者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均常规行保肝降黄治疗,术后一周复查肝功能恢复至Child-Pugh A或B级后对所有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患者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位于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完全消融率为81.48%(44/54),部分消融率为18.52%(10/54)。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0%、57.50%、31.00%: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个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均<0.05)。严重并发症(气胸3例、胸腔积液1例、出血1例)发生率为9.80%(5/51),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可以有效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吴泉霖[3](2019)在《射频消融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在肝癌患者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射频消融(RFA)正在成为肝细胞癌(HCC)的一种众所周知的局部疗法。动脉化疗栓塞(TACE)可通过减少动脉血流来增强后续RFA的作用。然而,这种联合治疗的长期疗效尚未阐明。本研究评估分析射频消融联合肝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共筛选了185例,其中68名患有包膜下结节(平均大小,3.0cm;范围,1.2-5.0cm)且HCC诊断为中晚期的患者参加了射频消融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在管理膜下肝癌患者的有效性分析该研究。在其余的117例早期HCC患者中评估比较射频消融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与手术切除的有效性。通过随访调查,分析联合治疗后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在中晚期膜下肝癌中,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成功治愈了67名患者(98.5%)。然而,3例患者(2.3%)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腹膜炎和肝脓肿;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消融针插入次数相关(1-2对3-4,p=0.039)。没有患者出现永久性后遗症,肿瘤种植或肿瘤出血,且3年内局部复发率为9.7%。局部复发与治疗前血清DCP的水平具有显着相关性(DCP≤200mAU/mL vs.DCP>200mAU/mL,p=0.021)。在早期肝癌患者中,62例患者(23名女性,39名男性;年龄67.5±8.4岁)接受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55名患者(15名女性,40名男性;年龄66.1±8.4岁)接受手术切除治疗,中位随访时间相似(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组为50个月)。在接受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组治疗的患者中在1年和3年无复发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3.5%,42.1%,这与切除组77.6%,43.1%相似。结论:射频消融和肝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膜下肝癌。

刘虹[4](2018)在《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与胃癌,受解剖位置、肝内转移、门静脉侵犯甚至远处转移等因素的影响,超过60%的患者难以进行手术切除。寻求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点。目前,肝癌替代治疗方法较多,以介入治疗应用较多,也被证实具有明确效果。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是血管介入与非血管介入术的代表性方法。但目前,上述两种方法单用的治疗效果及适用患者均相对局限,有必要探讨联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本研究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特殊位置肝癌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烟台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和/或影像学确诊的初治的肿瘤直径≤5cm的单发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采用率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估算样本,考虑25%失访,计算得所需最低样本量为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单纯对照组,各组42例。观察组先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2周后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收集患者基础信息、6个月治疗效果后肿瘤直径与体积变化、术后甲胎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观测患者3年内生存情况;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术后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乙肝表面抗原、肿瘤直径、癌胚抗原水平(CEA)、TNM分期等基线信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6月后进行有效率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CR与PR人数分别为9例与25例,SD与PD人数分别为6例与2例,治疗有效率为80.9%;对照组CR与PR人数分别为6例与19例,SD与PD人数分别为12例与4例,治疗有效率为59.4%,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1)。(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月后肿瘤最大直径缩小平均水平分别为1.91±0.42cm与0.92±0.3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8,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月后肿瘤体积缩小平均水平分别为38.66±9.28cm3与28.01±9.48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3,P<0.001)。(4)TACE+RFA组与TACE组患者AFP治疗6月后较基线的平均降低水平分别为1252.9±216.8ng/ml与976.2±233.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4,P<0.001)。术后6月,观察组11例患者AFP回到正常水平,比例为26.2%,对照组5例回到正常水平,比例为11.9%,两组AFP正常比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779,P=0.096)。(5)并发症中以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观察组与对照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1.9%与54.8%,患者骨髓抑制分级均相对较低,均在II°以内。其次为消化道反应与转氨酶上升,但分级均低于二级。不同组别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转氨酶上升及术后发热的发生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6)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9月(95CI%:14.391-23.609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4月(95CI%:11.149-15.581月)。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4,P=0.017)。(7)观察组治疗后6月、12月、24月及36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29、0.833、0.784与0.572;对照组治疗后6月、12月、24月及36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05、0.734、0.530与0.327,中位生存时间25月(95CI%:18.397月-31.603月)。K-M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36月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P=0.013)。(8)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治疗方式,Child-Pugh分级及TNM分期是肝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平衡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相对于TACE+RFA联合治疗的患者,单用TACE治疗的患者3年死亡风险HR=1.748(95%CI:1.251-2.245,P=0.035)。结论:(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提高RFA对肿瘤组织的消融与清除,联合治疗可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3)年龄与基线肝功能分级是影响特殊位置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高龄及分期较晚的患者的随访关注,严格监测患者肝功能变化,以改善远期预后。

虞晓龙[5](2018)在《经皮肝穿刺硬化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肝血管瘤是常见病,目前认为是一种先天性脉管畸形,其自发破裂的概率低,但一旦破裂有致命危险,肝大血管瘤(单个病灶直径>5cm)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已经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既往弥漫性的肝血管瘤患者多行肝移植治疗,而对单发肝巨大血管瘤多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无论肝移植治疗或手术切除治疗均存在创伤大、出血多、风险高的缺点。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风险低、疗效显着的优势在肝血管瘤治疗中被临床医生与患者广泛接受,已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经皮肝穿刺硬化与经肝动脉栓塞肝血管瘤微创治疗在临床肝大血管瘤介入治疗之中应用较多,但上述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在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满意度的差异,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院22例肝血管瘤患者(单发者8例,最大病灶直径均>5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11例行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博莱霉素硬化治疗(硬化组),11例行DSA引导下博莱霉素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栓塞组),对比两种方法的平均手术时间、费用,术后疗效,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Windows Version,Chicago),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皮肝穿刺硬化与经肝动脉栓塞两组病例围术期指标比较,硬化组平均手术时间比栓塞组手术时间更短(15.6±6.4 min vs 51.5±7.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方面也有明显差异,硬化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3.4±1.0 d vs 6.8±1.7 d),平均费用更低(6380±630RMB vs12540±1480RMB),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术后6个月增强CT或MRI随访,所有患者瘤体均较前缩小,硬化组治疗有效率均为81.8%(9/11),栓塞组治疗有效率均为90.9%(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组术后有10例病例发现病灶边缘有部分强化,显示率90.9%。栓塞组术后有8例病例发现病灶有部分强化,显示率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栓塞组肝功能异常比例多于硬化组(10/11vs3/11),表现为术后3天ALT、AST升高至术前3倍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保肝对症治疗后出院前肝功能检查均好转。两组术后肝区疼痛、发热与上腹部不适症状(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腹部不适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缓解。发热患者均为中低热(<38.5℃),对症治疗后消失,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逐渐缓解。术后满意度调查,硬化组患者满意率(10/11,90.9%)稍高于栓塞组(8/11,81.8%),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肝穿刺博莱霉素注射硬化与经DSA引导博莱霉素肝动脉栓塞治疗两者在治疗直径≥5cm的肝血管瘤均有显着疗效。经皮肝穿刺硬化治疗肝血管瘤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耐受性好等优势。

唐伟桉[6](2018)在《射频消融、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外科手术切除三种治疗方式对于原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9月到2014年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9例病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小肝癌患者,分射频消融组、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组(联合组)、手术切除组,其中射频消融组患者42例,联合组患者46例,手术切除组患者41例。随访并统计三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复发率、生存率和并发症。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检验,分类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上述三个治疗组的复发率、生存率及并发症情况,并进一步分肿瘤直径≤3cm的微小肝癌和肿瘤直径>3cm且≤5cm的小肝癌两层比较三种治疗方式的远期疗效。结果:射频消融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1.9%、38.1%及57.1%,生存率分别为95.2%、88.1%及76.2%;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6.5%、19.7%及37.0%,生存率分别为95.7%、87.0%及73.9%;手术切除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7.3%、17.1%及39.0%,生存率分别为95.1%、87.8%及75.6%。三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射频消融、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手术切除三种治疗方式术后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在微小肝癌组(肿瘤直径≤3cm)和小肝癌组(肿瘤直径>3cm且≤5cm)中射频消融、联合治疗和手术切除三个治疗组的的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在肿瘤直径≤3cm的微小肝癌组患者中,射频消融组、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和手术切除组三组患者的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肿瘤直径>3cm且≤5cm的小肝癌患者中,射频消融组、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和手术切除组的1、2、3年生存率无差异(P>0.05),但在复发率方面,射频消融组较手术切除组和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均表现出较高的复发率(P<0.05),而手术切除组和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复发率相近(P>0.05)。术后并发症:疼痛:射频消融组、联合组、手术切除组术后分别有3例、4例、34例需用止痛药治疗处理。术后发热:三组发生例数分别为10例、13例、24例。感染:射频消融组有3例发生肺部感染,联合治疗组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手术切除组有10例发生切口感染,5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发生肺部合并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联合治疗组术后有1例发生腹腔出血,手术切除组术后有5例发生腹腔出血。胸腔积液:射频消融组及手术切除组分别有1例、6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联合治疗组患者无此并发症发生。临近脏器损伤:射频消融组有2例、联合治疗组有1例发生膈肌损伤,射频消融组和联合治疗组各有1例发生肠瘘,手术切除组均无膈肌损伤和肠瘘发生。将三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以上并发症在射频消融组和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组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切除组在术后疼痛、发热、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胸腔积液方面较射频消融组和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均高(p<0.05),而临近脏器损伤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射频消融组和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手术切除组未见此并发症发生,三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似的远期疗效,且并发症明显减少。对于肿瘤直径>3cm且≤5cm的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射频消融。

古明高,赵玺,舒正菊[7](2017)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巨大肝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TACE治疗,观察组行TACE联合RFA治疗,两组患者均结合护肝支持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评价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生存时间,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0.5年、1年、2年以及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7,x2=6.814,x2=4.802,x2=4.62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甲胎蛋白(AFP)较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5,t=3.332,t=0.231;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CD3+、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患者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4,t=5.125,t=6.017,t=4.669;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较单一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显着,值得临床应用。

王草叶[8](2016)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增加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疗效》文中认为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因为实质性脏器的因素在发现时多属中、晚期,且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既往感染过感言,有肝硬化背景,肝功能贮备不足,存在合并症,因此当发现时,仅有不到30%的患者适宜行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射频消融治疗的出现为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是一项进行热凝固坏死的治疗方式,具有简便,微创,费用低的特点,在过去及未来的时间里,其应用价值及前景逐渐明朗化,尤其适用于肝癌患者。然而,因受限于射频消融仪器及消融针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热传导射频治疗面积较小的限制,仅适用于治疗小肝癌(直径<3厘米),技术革新包括脉冲技术,冷却电极,扩展射频电极和盐水增强型电极等。但大肝癌,如直径大于5cm的肿块,因为消融产生的热量使电极周围被消融的组织温度在短时间迅速上升,可达到100℃甚至更高,组织因为受热迅速发生碳化和气化,影响热量向外传导,限制了消融的范围,在临床中,由于消融范围的局限,无法一次完全覆盖整个肿瘤及周围的无肿瘤安全范围。为了使消融的直径增加2.5厘米,及覆盖至少周围1厘米的无肿瘤安全边界,在操作中,往往需要对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多次、多位点射频操作。在进行多位点叠加消融时,由于在各消融位点间易残留未被消融的间隙(即“漏空效应”),易引起消融治疗后肿瘤的复发。因此,射频消融的研究方向是扩大单次消融的范围。与传统的单极针射频消融相比,多极针射频消融及同步单极针消融可以产生更大的消融范围。但我们的实验发现,多极针射频消融形成的椭圆形消融范围短轴直径仍较短,因此仍需多次、多位点消融才能达到满意疗效。Jang等报道双根同步电极射频消融比单根电极针序贯消融产生更大的电凝坏死范围。近年来,研究表明使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增强双极电针进行射频消融,由于离子的电离传导功能,可产生比单极针更大的消融范围。然而,尚没有研究显示盐水增强型射频消融治疗中达到最大电凝坏死区域的最佳盐水浓度和盐水灌注量。因此,为了研究证明盐水增强型多极电针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有必要将盐水增强型多极电针射频消融的凝固坏死范围与传统的多极电针射频消融的凝固坏死范围进行比较。Cool-tip RFA系统有三根独立的射频电极针组成,我们在此多根电极针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盐水增强型-冷循环多极电针射频消融针。在传统的三根冷循环电极针的基础上加入一根盐水灌注电极,通过对离体猪肝的消融实验进行扩大射频消融范围的实验研究。该射频电极通过灌注泵向被消融组织内部灌注不同比例的盐水,用以避免因被消融组织的碳化与气化造成的阻抗增加,使消融灶最高可达7.5cm,此类射频消融也被称为“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saline—enhanced, cool-tip mult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本研究课题首先运用新型和传统的电极针灌注射频电极对离体猪肝进行消融实验,探讨射频消融范围与设定的盐水浓度和盐水灌注速率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佳的盐水浓度和灌注速度。然后将最优的盐水浓度比例和灌注速度与传统的射频消融相比较,通过射频消融灶的大体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来评估盐水灌注增强型冷循环多极射频消融的疗效。最后,对该电极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5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课题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盐水浓度的实验研究2.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3.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第一章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盐水浓度的实验研究[目的]早期的射频消融技术,由于消融范围小于1.8cm,在临床应用不广泛。多种电极的综合运用,如灌注电极,冷循环电极,多针电极,使射频消融范围达到3cm,满足临床对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要求。本实验研究采用Cool-tipRFA集束中空冷循环灌注多电极射频对离体猪肝进行RFA实验,旨在探讨达到最大消融范围的最佳的盐水浓度和盐水灌注速度。[方法]采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对20个离体猪肝进行40次RFA实验。首先设定不同的盐水浓度:0.9%,6%,12%,24%和26%。其次在最佳的盐水浓度下设定不同的盐水灌注速率:0.5m1/min,1.0ml/mi和2.0ml/min。观察每个消融灶形态学特征,测量消融灶的纵轴、横轴、针尖前端消融灶长度和计算消融灶的体积。所有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以r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每组组间差别适合于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35.5±8.9mm)比0.9%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31.1±4.8mm)产生更大的消融坏死病灶的短轴直径。更高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并没有增大射频消融病灶的短轴直径:33.1±5.5mm(12%),32.5±6.1mm(24%),36.8±7.7mm(26%)(P>0.05)。关于最佳盐水溶液的灌注速率,6%浓度的盐水以1m1/min(35.8±5.2mm)或2m1/min(34.7±8.6mm)的速率比0.5/min(28.4±6.2mm,P<0.05)的速率产生更大的消融短轴直径。[结论]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以lml/min的速率管组可以产生最大的消融短轴直径。第二章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目的]由于射频消融中需要达到更大的消融范围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新的射频消融方式仍在实验研究和探索中。本实验采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对离体猪肝进行传统射频消融,普通生理盐水射频消融,6%浓度的盐水射频消融,探讨射频消融范围的大小,同时评价盐水增强型射频消融灶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对9个离体猪肝进行18次射频消融实验。按有无盐水灌注及盐水浓度不同分为3组。普通射频消融组(Group A),0.9%浓度的射频消融组(Group B)和6%浓度的射频消融组(Group C),盐水灌注速率为lml/min,射频条件为50w,105℃,射频时间为15min。观察每个消融灶的形态学特征,测量消融灶的纵轴和短轴直径,计算消融灶的体积。结果以r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以HE染色法对被消融离体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异常。[结果]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在三组中产生最大的射频消融坏死病灶(长轴直径5.05±0.12cm,短轴直径3.89±0.09cm,消融体积40.01±2.86cm3)。普通射频消融组(长轴直径3.22±0.06cm,短轴直径2.31±0.04cm,消融体积8.99±0.52cm3),0.9%浓度的射频消融组(长轴直径4.13±0.08cm,短轴直径3.17±0.05cm,消融体积21.79±1.05cm3)。所有射频消融灶均呈椭球体。典型的消融灶切面顺温度梯度由内向外分3个区:中心区(Ⅰ区),凝固坏死区(Ⅱ区),出血水肿区(Ⅲ区)。显微镜下Ⅰ区肝细胞变形破裂、可见核固缩、碎裂、溶解。Ⅱ区少量肝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Ⅲ区以正常形态细胞为主。[结论]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比普通射频消融及0.9%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产生更大的消融病灶,具有更好的疗效。因此,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在扩大消融范围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第三章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易于操作,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重复性好等优点,为不能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已行的实验显示,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比普通射频能够产生更大的消融病灶,本研究旨在探讨在CT引导下采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进行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的疗效,同时评估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1月-6月,在CT引导下对20例肝癌患者34个肿瘤采用6%浓度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进行消融治疗,其中单个肿瘤患者9例,2个肿瘤患者8例,3个肿瘤患者3例;肿瘤最大直径<4cm肿瘤24个,>4cm者10个;随访至2015年12月。[结果]6%浓度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治疗后,完全消融肿瘤26个(26/34,76.4%),其中≤4cm者20个(20/24,83.3%),>4cm者6个(6/10,60%);未完全消融肿瘤8个(8/34,23.5%)。随访至2015年12月仍存活患者14例(14/20,70%);死亡患者6例(6/20,30%),其中生存期≤6个月者2例(2/20,10%),6月-12个月者4例(4/20,20%)。14例AFP阳性患者中,术后10例(10/14,71.4%)下降至正常水平,2例(2/14,14.3%)患者AFP水平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2例(2/14,14.3%)AFP水平持续升高。射频消融治疗后2例患者肝脏包膜下少量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和上腹部疼痛。[结论]CT引导下采用6%浓度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进行射频治疗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肝癌的方法。对≤4cm的肿瘤,一次消融有较高的完全消融率;对>4cm的肿瘤,需行多位点重叠消融以产生更大消融范围。

张哲[9](2014)在《TACE、PEI、RFA联合治疗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背景:目前不清楚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治疗和经皮注射无水乙醇之间哪一种联合方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最佳。目的:本研究拟采取直接和间接meta分析比较这三种治疗措施联合对比单一治疗以及三种治疗措施间联合治疗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进而纳入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治疗和经皮注射无水乙醇联合对比单一治疗以及三种治疗措施间的疗效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直接和间接meta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指标为生存率,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一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联合治疗对比单一治疗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meta分析结果:1年生存率OR2.02,95%CI1.442.81,P<0.0001,2年生存率OR3.66,95%CI2.046.56, P<0.0001,3年生存率OR2.33,95%CI1.822.99, P<0.00001,4年生存率OR1.60,95%CI1.062.41,P=0.02,5年生存率OR2.21,95%CI1.593.07,P<0.00001。间接比较结果显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在1年生存率(OR0.52,95%CI0.132.04)和3年生存率(OR0.68,95%C10.241.89)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对比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在1年生存率(OR0.94,95%C10.263.38)、2年生存率(OR1.53,95%C10.2011.53)、3年生存率(OR0.90,95%C10.402.04)、4年生存率(OR0.84,95%C10.302.35)和5年生存率(OR1.23,95%C10.383.93)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对比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在1年生存率(OR1.10,95%C10.0348.52)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TACE、 PEI、RFA联合治疗较单一局部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受益。2、TACE联合RFA、TACE联合PEI和RFA联合PEI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存受益没有统计学差异。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和中国都居于癌症前列。目的:综述当前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Pubmed,纳入当前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2个meta分析。研究显示,当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主要有肝脏切除术和肝脏移植术。微创开腹肝脏切除术、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和开腹手术的效果相当,解剖肝脏切除具有较好的生存优势。肝脏移植的不同方式和时机的效果相当。肝脏切除和肝脏移植中期效果相似,但是肝脏切除的长期效果优于肝脏移植。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其生存优势要明显大于肝脏动脉化疗栓塞。单一局部治疗之间的效果差异不大,且带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因此,不同局部治疗间的联合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首选非手术治疗措施。研究显示,联合治疗的生存优势要明显高于单一局部治疗。目前最常用的联合方案是以肝动脉栓塞化疗为基础的。结论:1.当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2.单一局部治疗之间的效果差异不大,联合治疗的生存优势要明显高于单一局部治疗。

赵翔宇[10](2011)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对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情况,用以探讨该方法治疗肝癌的安全性。2.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对患者AFP的影响,观察单次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率的情况、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的情况,用以探讨该方法治疗肝癌的疗效。3.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率与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肿瘤位置、肝功能、肝硬化、肝癌分期、术前AFP值的高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用以探讨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技术对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干疗外科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住院67例不愿、不能或不宜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1周后患者的ALT、AST较术前明显升高,但2周左右可恢复至术前水平。2.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2周后,术前AFP阳性的肝癌患者血AFP值大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有:发热20例(29.85%)、局部疼痛26(38.80%)、恶心呕吐6例(8.95%)、腹腔肝周积液2例(2.98%)、胸腔积液2例(2.98%)、电极皮肤灼伤1例(1.49%)。4.射频消融治疗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95个肿瘤。单次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3.68%(70/95),其中:直径≤3.0cm的肿瘤单次消融完全坏死率89.36%(42/47);3.1至5.0cm之间的肿瘤单次消融完全坏死率68.57%(24/35);直径>5.0cm的肿瘤单次消融完全坏死率30.76%(4/13)。5.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后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74%、57%、44%;其中,直径≤3cm肝癌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2%、68%、56%。6.对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67例患者进行可能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分析,分析显示: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年龄、性别、肿瘤个数、术前AFP值、射频治疗的次数无关,而与肿瘤直径、肿瘤位置、肝功Child-pugh分级、是否合并肝硬化、肝癌分期、有无合并其他治疗均有关。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给一些不愿或不能耐受肝叶切除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主要与:肿瘤直径、肿瘤位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化、肝癌分期、有无合并其他治疗方式均有关。因此术前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合理掌握治疗指征,积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合并其他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论文提纲范文)

(1)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主要设备
    1.4 治疗方法
    1.5 病灶局部治疗
    1.6 疗效评估
    1.7 随访及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治疗基本情况
    2.3 血AFP及肝功能
    2.4 生存率
    2.5 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缩引
附录
致谢

(2)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细胞癌的经皮治疗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射频消融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在肝癌患者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流行病学
    1.2 病理生理学
        1.2.1 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改变
        1.2.2 促使HCC疾病进程的驱动因素
    1.3 预防,筛查和诊断
        1.3.1 预防
        1.3.2 化学预防
        1.3.3 HCC的监测
        1.3.4 HCC的诊断
    1.4 分期系统
        1.4.1 HCC早期
        1.4.2 HCC中期
        1.4.3 HCC晚期
    1.5 治疗
        1.5.1 切除
        1.5.2 肝移植
        1.5.3 图像引导的肿瘤消融
        1.5.4 图像引导的栓塞治疗
        1.5.5 全身治疗
    1.6 展望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入选标准
    2.2 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的实施方案
        2.2.1 肝动脉栓塞
        2.2.2 射频消融
        2.2.3 图像评估
        2.2.4 手术切除
    2.3 随访评估
    2.4 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3.1.1 入选病人的临床特征
        3.1.2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3.1.3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的安全性
        3.1.4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的结论
    3.2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比较
        3.2.1 患者的基线特征
        3.2.2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组与手术切除组的总体生存率比较
        3.2.3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组与手术切除组之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
        3.2.4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组与手术切除组之间并发症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RFA和 TACE联合使用治疗包膜下中晚期肝癌疗效分析结论
        4.1.2 RFA和 TACE联合使用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在早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比较结论
    4.2 最终结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治疗方法
    3.指标收集与患者随访
    4.统计分析方法
    5.质量控制方法
    6.论文撰写阶段
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
    2.近期治疗效果
    3.治疗后6月肿瘤最大直径与肿瘤体积
    4.AFP变化
    5.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6.肿瘤进展情况
    7.患者生存情况
    8.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经皮肝穿刺硬化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肝血管瘤的病理生理
    1.2 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1.3 肝血管瘤治疗现状
    1.4 本项目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经皮肝穿刺硬化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2.1 对象选择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4 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硬化组与栓塞组患者资料比较
    3.1 硬化组与栓塞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对比
    3.2 硬化组与栓塞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对比
    3.3 硬化组与栓塞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第四章 经皮肝穿刺硬化与经肝动脉栓塞术后结果
    4.1 经皮肝穿刺硬化与经肝动脉栓塞疗效比较
    4.2 硬化组与栓塞组术后残留病灶增强扫描对比
    4.3 经皮肝穿刺硬化与经肝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比较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展示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综述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临床进展与分歧
    参考文献
致谢

(6)射频消融、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仪器设备
    1.4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8)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增加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射频消融盐水浓度的实验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射频消融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文中图片
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TACE、PEI、RFA联合治疗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肝动脉栓塞化疗、经皮注射无水乙醇、射频消融联合治疗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生存时间的meta分析
    1.1 背景
    1.2 目的
    1.3 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第二章 原发性肝细胞癌非药物治疗的系统综述
    2.1 背景
    2.2 目的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情况
致谢

四、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论文参考文献)

  • [1]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D]. 殷曰帅. 青岛大学, 2020(01)
  • [2]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D]. 曹秋颖. 郑州大学, 2020(02)
  • [3]射频消融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在肝癌患者的疗效比较[D]. 吴泉霖. 兰州大学, 2019(09)
  • [4]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虹. 青岛大学, 2018(02)
  • [5]经皮肝穿刺硬化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病例对照研究[D]. 虞晓龙. 江苏大学, 2018(01)
  • [6]射频消融、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分析[D]. 唐伟桉. 遵义医学院, 2018(11)
  • [7]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研究[J]. 古明高,赵玺,舒正菊. 中国医学装备, 2017(08)
  • [8]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增加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疗效[D]. 王草叶. 南京医科大学, 2016(02)
  • [9]TACE、PEI、RFA联合治疗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的meta分析[D]. 张哲. 中南大学, 2014(02)
  • [10]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D]. 赵翔宇. 昆明医学院, 2011(09)

标签:;  ;  ;  ;  ;  

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