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榆林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一、玉林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黄宗彬[1](2016)在《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在电力系统发生大范围故障时,处理电网事故和恢复系统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网运行信息的判断和分析。因此,如何快速地获得故障的实时信息,及时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分析,快速有效地恢复系统,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保证持续可靠的供电成为了继电保护人员思考的问题。玉林供电局结合玉林电网的继电保护现状建立了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使得电网在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有效地掌握故障的信息,对电网事故的进行有效判断、处理和对系统的快速恢复。2011年,为了提高玉林电网调度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对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有效监视和继电保护动作信息分析处理,玉林供电局在深入地分析玉林电网的整体结构,设计出一套适用于玉林电网的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论文从玉林电网继电保护的实际情况出发,简单介绍了我国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研究现状及背景,针对玉林电网的总体结构提出了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并通过103通信规约对玉林电网的故障数据的传输进行标准化,结合103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就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在玉林电网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其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完善做了进一步的概述。

黄剑君[2](2016)在《220kV下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改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技术的更新、新老设备的交替,原有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要求,根据电网发展的需要,对老旧变电站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是变电站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论文对220kV下雷变电站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技改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论述,此次改造有利于改善220kV下雷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运行健康状况,降低设备运行风险,提高该站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首先,论文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功能及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论述了本项目开展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 220kV下雷变电站改造前的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以及改造方案的主体内容和设计原则,分析了各种设备选型,确定使用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PS 6000+监控系统及其配套设备,并对停电技改更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逻辑问题提出了改进,设计了工作开展的顺序。然后提出了本次技改的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实现了对项目的安全、顺利完成。最后根据当前已完成的进度,展示了 220kV下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成果的一部分图片。本文重点是对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需要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论述,论证变电站站端通信网络接线方式选型、综合自动化设备选型;通过结合旧站改造过程中涉及停电工作涉及的电网调度、土建施工、配合反措执行等工作的设计,达到统筹安排、合理停电、保证安全的目的,实现了对220kV下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顺利技改,同时为今后开展的其他变电站改造积累了经验。

沙力[3](2016)在《杭州市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方案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变电站的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值守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代新型变电站将改善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大,走线复杂,检修耗时耗力的问题。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监测手段将庞杂的变电机构缩小到一个集约的空间,做到布局合理,走线清晰。变电站自动化程度越高则其运行经济效益约大,运行的稳定性也越好。本文是对国网杭州供电公司11OkV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实践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在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架构进行分析后,针对杭州市A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工程,进行了如下几点的研究:(1)变电站自动化硬件系统的改造。按照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原则,对A变电站硬件系统的改造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系统设计和硬件选型等方面,构建了A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硬件架构。(2)变电站自动化软件设计。在硬件改造的基础上,结合变电站自动化所需实现的功能,对变电站自动化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设备状态信息采集系统、监控系统和故障处理系统。结合软硬件设计方案,分析了自动化改造后,A变电站各项技术指标的提升效果。本文研究所构筑的国网杭州供电公司110kV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各类测控保护功能要求,同时整个系统还具备控制精度高、实时响应速度快、数据传输容量大、保护动作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强、检修维护方便等优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经济可靠性。为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实现调控一体化迈出坚实的一步,为今后11OkV变电站的改造工作积累宝贵经验,使变电站运行的智能化大大提高。

赵娟娟[4](2015)在《110kV龙华3C绿色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不断变化,用电客户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能质量、供电的可靠性也日益提高,这就给电网绿色智能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规划设计要求。电网建设设计是龙头,绿色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变电站的建设水准和技术水平,对绿色智能变电站建设可行性进行系统研究,形成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绿色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对变电站建设意义重大。电网的飞速发展,绿色智能变电站越来越成为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曲靖110kV龙华3C绿色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为对象,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在绿色环保设备智能技术先进方面,统筹考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因素,通过优化电网方案及电气设备选型,积极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站址选择、电网接入系统方案、建设规模、进出线规划、工程节能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一次设备互感器全部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开关采用自动化操作及配置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满足智能一次设备所有评价指标要求。二次设备站控层配置一体化监控及统一信息平台的变电站驾驶舱,间隔层配置站域式保护装置,过程层设备采用合智一体化装置,电源系统采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视频及环境监测系统采用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整站智能化程度较高。输电线路坚持安全的原则,合理控制造价,采用环保节能材料,力求资源利用最大化。110kV龙华变满足评价体系的三星级3C绿色智能变电站标准。通过投资估算、经济效益评价,110kV龙华3C绿色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是可行的。通过11OkV龙华3C绿色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我们将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等理念融入到电网工程项目中,促进3C绿色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绿色智能变电站不断探索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将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

刘相枪,杨启蓓,罗永善,曹玉文,黄集贤,吴有能,戎春园,邓厚兵,李闯,田力,陈方之,韦持,余俊,陈旋[5](2015)在《500kV电网区域控制模式研究应用及推广》文中研究指明500kV南宁区域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南宁区控)是我国第一个500kV电网区域控制中心,开创了中国500kV电网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先河。南宁区控负责南方电网骨干网架枢纽变电站及相关线路的实时生产运行监控、指挥及协调;负责管辖设备的运行监视和倒闸操作,异常、障碍及事故处理等工作,是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局、百色局所辖电网设备实时监控指挥中心,于2005年6月30日投入试运行,2006年1月18日投入正式运行。南宁区控目前管辖500kV南宁变电站、崇左变电站、平果变电站、百色变电站、永安变电站和500kV平果可控串补站、百色串补站、玉林串补站、砚山串补站共9个站点,包含有500kV主变压器10组,容量750万千伏安,500kV线路26条。南宁区控还担负着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电网运行指挥监视系统建设、维护及数据传输重任,负责超高压公司"八交八直"十四条西电东送大通道共36座枢纽变电站、换流站、串补站的生产实时信息采集、处理并传送至超高压输电公司应急指挥系统。

王翔[6](2014)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及消除铁磁谐振的研究》文中提出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对整个电力系统有重要意义,对其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以提高整体性能十分必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的测量、保护、通信、控制和监视等功能,保证电能质量,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管理自动化水平。本文以团柏35kV变电站为对象,对其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并对该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铁磁谐振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重点研究了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分层分布式结构。其次,根据团柏35kV变电站的实际需求,确定设计原则和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设计了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微机保护选型和功能配置、交直流系统、后台监控系统和微机五防系统。变电站投运后的情况表明,系统运行可靠、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最后,针对团柏35kV变电站中出现的铁磁谐振问题,研究其产生机理和激发条件,对几种常用的抑制铁磁谐振措施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其局限性。再利用ATP Draw软件建立团柏35kV变电站仿真模型,对4PT法和PT中性点接非线性电阻两种消谐方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4PT虽然能够起到消谐作用,但是PT三角绕组产生环流极易烧毁PT,使用中存在隐患;采用PT中性点接非线性电阻消谐器时,R0的阻值受制于PT中性点绝缘水平和自身的热容量,如果过电压长期存在时则无法起到抑制铁磁谐振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两种改进措施,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PT接一次消谐阻尼器和微机消谐装置相结合方式对铁磁谐振抑制效果最好。

李友光[7](2014)在《基于RFID的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电网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将具有全面感知能力、信息传输安全可靠、具有智能处理特征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中,使之向数字化和自动方向发展,以提高输变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程度,保证输变电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解决运行状态和设备缺陷等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设备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引发故障等问题,改革传统落后的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将物联网技术中的EPC编码应用于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对输变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编码,来实现其在实际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关键技术中的EPC编码相关技术,通过分析物联网的EPC编码和当前电力设备的编码规则,根据国际物联网EPC编码中心公布的编码方案,选择出合适的方案并制定输变电设备编码规则,利用此编码规则对实际变电站的设备进行编码,实现了对变电站中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和土建系统的全方位编码。对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载体和识别设备射频识别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在输变电设备使用环境下对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选择进行说明,最后对电子标签在实际变电站中的物理安装和设备级别安装进行实际方案设计,以满足实际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要求。本文对在实际变电站条件下选择的RFID硬件系统和输变电设备EPC编码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表明选择的RFID硬件达到了输变电设备的使用要求,验证了输变电设备EPC编码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可用性和实用性。最后,将此输变电设备EPC编码和RFID硬件系统运用到实际的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成功的实现了输变电设备的现场数据集成展示、设备管理、作业管理等等功能。其测试结果表明输变电设备EPC编码和RFID硬件系统在实际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能保证输变电设备信息采集的可靠、安全、稳定运行。

戎春园[8](2013)在《500kV区控中心AVC系统开发及工程实施》文中研究说明电网各节点的电压水平表征了系统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系统节点电压进行监控,具有重要意义。500kV南宁区域控制中心管辖的变电站的母线电压的调整往往由运行人员手动投切变电站电容、电抗器实现,操作量较大,且难以保证电压调节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开发建设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对南宁区控中心所管辖的变电站的母线电压实行自动监视控制,科学调配无功资源,优化电网运行指标,提高超高压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介绍了南方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现状,重点分析了各省调采用的区域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建设方案。阐述了AVC系统的核心原理、控制模式和建设方式,对AVC系统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论证,包括1)电压控制模式选择;2)无功电压数学模型选择;3)无功电压优化算法选择,并分析了制约AVC系统建设的主要因素,为提出适应于区域控制中心系统的电压控制实施手段做理论准备。制定了超高压AVC系统设计方案,开发了系统软件各项功能,实施了系统建设,对系统进行了开环、闭环测试,通过运行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总结了系统投运后产生的技术管理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高洪鹏[9](2013)在《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一次变电所系统安全隐患治理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运行30多年、存在诸多隐患的一次变电所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比、计算和论证,找出制约变电所运行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包括系统一次部分的隐患治理及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节能等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对有关的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系统二次部分提出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相角测量装置、调度自动化子站、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终端发电侧报价、系统通信的接入方案;对送电线路、变电站改造及投资估算情况,送变电部分提出联网方案,对改造线路、所涉及的变电站出线间隔进行设计。通过对现有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部分技术分析、设计条件的选取、二次系统技术分析及Sepam系列的技术应用、综合保护变电站工程总体设想,以及设想电气主接线可行性方案的比选等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一次变电所各体系较为完善的改造方案。使一次变在功能性和稳定性以及抗干扰等方面表现更加出色,彻底消除影响一次变长周期运行的安全隐患。

吴国沛[10](2012)在《电力网一、二次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客观定量地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能探明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从提高系统可靠性的角度指明电力系统规划/优化的方向,以期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等运行目标,达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有机统一。为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不但需要有性能稳定可靠的一次设备及其构成的一次系统,而且对各级二次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起大停电事故也警醒人们:电力系统是含一二次系统在内的系统工程。而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理论在研究对象丰富程度、模型精细度和评估效率等方面都未能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条件下,对电网一二次系统可靠性评估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分析更具现实迫切性以及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此,本文针对新科学技术手段先后应用的现实和电网一二次系统的新特性,围绕电网一二次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应用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方差分析和正交设计,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缺陷率-使用年限曲线,发现二次设备使用年限对缺陷率有一般显着影响;针对电力系统二次设备运行特点和缺陷规律,建立了基于改进马尔可夫模型求解二次设备可靠性指标;对影响二次设备最优检修周期的各种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表明自检系数、检修成功系数、保护装置故障率对最优检修周期的影响程度最强。针对电力自动化系统复杂性和特殊性,提出可定制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并试点建设;建立基于二元决策的故障树模型,将故障树分析法和重要度因子相结合,定量分析评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并采用灵敏度分析法探寻关键设备冗余配置的可靠性增强措施,并通过实际算例的评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作为现代电网的重要组成,数字化变电站是典型的多阶段任务系统。综合考虑数字化变电站中二次设备和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多阶段任务系统故障树可靠性模型,实现由一、二次系统构成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通过工程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基于模糊理论和概率论的云理论,提出了基于云理论的地区电网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提供了一种定性概念与定量数值分布之间的转换;通过实际电网仿真计算,有效证明了云理论在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针对南方电网已形成具有特高压直流输电、多馈入直流的―八交五直‖交直流混合大电网的特点,通过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和灵敏度分析,探明了南方电网―十一五‖原规划电网的薄弱环节。以提高电网西电东送通道的输送能力,加强送端与受端的电气联系,提高系统的稳定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优化方案。计算分析表明:提出的优化措施大幅提高电网的暂态安全性水平,优化效果十分显着。

二、玉林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林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设计
    2.1 玉林电网继电保护的基本情况
        2.1.1 玉林电网的基本框架
        2.1.2 玉林电网继电保护的基本情况
    2.2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设计
        2.2.1 系统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2.2.2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
    2.3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2.3.1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硬件部分
        2.3.2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软件部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通信协议
    3.1 IEC60870-5-103规约的简介
    3.2 103规约的设计
        3.2.1 物理层
        3.2.2 数据链层
        3.2.3 应用层
    3.3 103规约的数据传输
        3.3.1 帧传输的格式
        3.3.2 链路的传输规则
    3.4 103规约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总结
        3.4.1 103规约的特性分析
        3.4.2 103规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4.3 电力系统通信协议的发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工程实际研究
    4.1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4.1.1 嵌入式结构的设计
        4.1.2 分布式主站系统
        4.1.3 分布式子站系统
    4.2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分析
        4.2.1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实际应用概况
        4.2.2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报表分析实例
        4.2.3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波形分析实例
    4.3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3.1 信息的接入不规范
        4.3.2 信息的预处理不够
        4.3.3 信息的应用不充分
        4.3.4 信息的传输不配套
    4.4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工程应用的发展构想
        4.4.1 实现继电保护信息一体化管理
        4.4.2 实现自适应保护应用
        4.4.3 规范化智能设备信息输出
        4.4.4 实现变电站应用的集约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20kV长望子站的设计研究与应用
    5.1 玉林供电局保护信息子站的工程概述
    5.2 220kV长望子站的工程概述
    5.3 220kV长望子站的工程任务
    5.4 220kV长望子站的施工内容
    5.5 220kV长望子站的工程工作总结
    5.6 长望子站运行情况总结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220kV下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改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内容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220KV下雷变电站现状及总体改造方案
    2.1 220KV下雷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前的现状
    2.2 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预期
    2.3 改造原则及目标
        2.3.1 改造原则
        2.3.2 改造目标
    2.4 改造总体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220KV下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介绍及设备选型分析
    3.1 通信协议选型
    3.2 网络结构选型
        3.2.1 网络结构
        3.2.2 冗余方式
    3.3 通信设备选型
        3.3.1 交换机
        3.3.2 规约转换器
        3.3.3 远动装置
        3.3.4 监控计算机及网络打印机
        3.3.5 五防工作站
    3.4 保护、测控装置配置及选型
        3.4.1 保护装置配置及选型
        3.4.2 测控类设备配置及选型
    3.5 PS 6000+监控后台系统功能介绍
        3.5.1 SCADA功能
        3.5.2 程序化操作
        3.5.3 五防操作票系统
        3.5.4 电压无功自动控制(VQC)
        3.5.5 小电流接地选线
        3.5.6 故障录波分析
        3.5.7 保护与故障信息管理
    3.6 220KV下雷站PS 6000+的系统配置原则
        3.6.1 设备布置
        3.6.2 间隔层配置
        3.6.3 站控层配置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220KV下雷变电站二次设备改造
    4.1 公用部分改造过渡方案
        4.1.1 土建部分施工
        4.1.2 公用屏柜安装及使用
    4.2 直流系统改造的过渡方案
    4.3 三侧二次电压切换的过渡方案
    4.4 涉及一次设备停电的技改更换方案
        4.4.1 220kV部分(含主变三侧)二次设备停电更换方案
        4.4.2 110kV部分二次设备停电更换方案
        4.4.3 35kV部分二次设备停电更换方案
    4.5 工程现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项目过程管控
    5.1 组织措施
    5.2 安全措施
        5.2.1 总体要求
        5.2.2 具体风险及管控措施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杭州市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方案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
    2.1 微机综合自动化保护单元的硬件工作原理
    2.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讯网络
    2.3 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整体概述
        2.3.1 站级控制层
        2.3.2 间隔级控制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系统改造方案
    3.1 设计原则及目标
        3.1.1 设计原则
        3.1.2 现存问题及前期注意事项
        3.1.3 设计目标及功能实现
    3.2 A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3.2.1 远动与监控设计
        3.2.2 设备选型
    3.3 一次设备改造
        3.3.1 一次设备改造要求
        3.3.2 站内改造设备
        3.3.3 有关开关类设备改造信息
    3.4 方案评估
        3.4.1 供电可靠性分析
        3.4.2 经济评价
        3.4.3 管理效益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SCADA系统
        4.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软件设计要求
        4.2.2 监控系统的软件层次模型
        4.2.3 软件逻辑结构
        4.2.4 软件算法
    4.3 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4.3.1 总体结构及功能
        4.3.2 事故数据采集和处理
        4.3.3 报警处理
        4.3.4 统计和计算功能
    4.4 系统实现功能及指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110kV龙华3C绿色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110kV龙华变建设必要性
    2.1 麒麟区发展规划及电网现状
        2.1.1 麒麟区发展规划
        2.1.2 麒麟北片区城市规划情况
        2.1.3 曲靖城区电网现状分析
        2.1.4 龙华片区中压电气接线现状
    2.2 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2.2.1 麒麟城区负荷预测
        2.2.2 沾益县城片区负荷预测
        2.2.3 麒麟北片区负荷预测
        2.2.4 110kV龙华变负荷预测
    2.3 电力电量平衡
    2.4 110kV龙华变建设的必要性
        2.4.1 不满足C类区域供电要求
        2.4.2 龙华区域负荷增长需要
        2.4.3 110kV龙华变主变容量及建设时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10kV龙华变电站站址选择接入系统方案
    3.1 110kV龙华变站址选择
        3.1.1 站址选择主要原则
        3.1.2 站址选择过程
        3.1.3 站址情况简介
        3.1.4 站址方案技术论证
        3.1.5 站址选择结论
    3.2 110kV龙华变接入系统方案
        3.2.1 110kV接入系统方案
        3.2.2 10kV接入系统方案
        3.2.3 短路电流计算
        3.2.4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10kV龙华变建设规模及工程设想
    4.1 龙华变建设规模
    4.2 工程设想电气一次部分
        4.2.1 电气主接线
        4.2.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2.3 绝缘配合与设备的绝缘水平
        4.2.4 电气总平面布置
        4.2.5 站用电及照明
        4.2.6 防雷接地
    4.3 工程设想电气二次部分
        4.3.1 设计理念
        4.3.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3.3 二次设备的布置
    4.4 通信及调度自动化部分
        4.4.1 通信现状
        4.4.2 系统通信方案
        4.4.3 调度自动化
    4.5 土建部分
        4.5.1 站区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4.5.2 建筑设计
    4.6 工程设想输电线路部分
        4.6.1 线路路径方案
        4.6.2 导地线及绝缘选择
        4.6.3 110kV及10kV电缆方案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项目的绿色节能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价
    5.1 工程项目的绿色节能分析
        5.1.1 电力系统部分
        5.1.2 输电线路部分
        5.1.3 变电站绿色部分
        5.1.4 对南网3C绿色输变电示范工程执行情况
    5.2 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
        5.2.1 投资预算估算
        5.2.2 经济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500kV电网区域控制模式研究应用及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一、500k V电网区域控制模式实施背景
二、500k V电网区域控制模式实施及运作
    (一)南宁区控职责定位、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
    (二)南宁区控管理与技术创新
        1. 管理创新
        2. 技术创新
        3. 集成创新
    (三)南宁区控特色
        1. 国内首创
        2. 区域AVC建设和应用
        3. 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
    (四)南宁区控主要管理经验
        1. 采用三重调度命名确保监控设备调度名称的唯一性
        2. 规范监控信息分类及定义提升监控质量
        3. 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在故障跳闸处理事中应用
三、500k V电网区域控制模式管理创新成效
    (一)大幅提高操作效率,安全效益显着
    (二)减少人力成本投入,经济效益明显
    (三)示范作用业内公认,社会效益卓着
    (四)运行技能人才辈出,专业优势彰显

(6)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及消除铁磁谐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概况
        1.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国内发展现状
        1.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国外发展现状
        1.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3 变电站中的铁磁谐振现象及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2.1 引言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
        2.2.1 继电保护功能
        2.2.2 远动和通信功能
        2.2.3 监控和微机防误闭锁功能
        2.2.4 在线自诊断和对时功能
        2.2.5 自动控制和综合功能
    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2.3.1 集中式结构
        2.3.2 分层分布式结构
        2.3.3 分散分布与集中式相结合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团柏 35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3.1 工程概况
    3.2 设计原则和技术指标
        3.2.1 设计原则
        3.2.2 主要技术指标
    3.3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
    3.4 微机继电保护系统
        3.4.1 保护装置构成和原理
        3.4.2 功能和技术要求
        3.4.3 微机保护系统的配置
    3.5 交直流系统
    3.6 监控系统及微机五防系统
        3.6.1 监控系统的功能
        3.6.2 监控系统的实现
        3.6.3 微机五防系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团柏 35kV 变电站中铁磁谐振的研究
    4.1 引言
    4.2 铁磁谐振的产生机理及抑制措施
        4.2.1 铁磁谐振的产生机理分析
        4.2.2 常用抑制铁磁谐振措施
    4.3 变电站仿真模型的建立
        4.3.1 ATP Draw 简介
        4.3.2 主要模型及仿真电路
    4.4 消谐措施仿真分析
        4.4.1 4PT 法
        4.4.2 PT 中性点接非线性电阻消谐器
    4.5 改进消谐方案
        4.5.1 一次消谐阻尼器结合微机消谐装置
        4.5.2 4PT 法结合微机消谐装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工程项目

(7)基于RFID的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RFID技术在输变电物联网中的研究现状
        1.3.1 输变电设备编码研究现状
        1.3.2 RFID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来源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EPC编码技术基础
    2.1 物联网EPC编码
        2.1.1 EPC编码原则
        2.1.2 EPC编码信息
        2.1.3 EPC电子标签编码结构
        2.1.4 电力设备编码原则
    2.2 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模型架构
    2.3 射频识别系统
        2.3.1 电子标签
        2.3.2 读写器
        2.3.3 射频识别系统通信协议
    2.4 物联网中间件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际输变电设备EPC编码
    3.1 输变电设备EPC编码规则
        3.1.1 EPC编码类型的选择
        3.1.2 输变电设备EPC编码信息需求分析
        3.1.3 输变电设备EPC-96 编码规则
    3.2 实际输变电设备编码表
        3.2.1 大电网编码
        3.2.2 省网及同等级的直属单位编码
        3.2.3 省网直属单位编码
        3.2.4 设备类属编码
        3.2.5 设备类别编码
        3.2.6 电压等级编码
    3.3 实际输变电设备EPC编码
        3.3.1 一次设备编码
        3.3.2 二次设备编码
        3.3.3 土建系统编码
        3.3.4 编码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感知层搭建
    4.1 RFID系统设备的选择
        4.1.1 电子标签的选择
        4.1.2 读写器的选择
    4.2 输变电设备RFID硬件系统的安装
        4.2.1 电子标签的安装
        4.2.2 电子标签在实际变电站中的安装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测试
    5.1 RFID硬件测试
        5.1.1 测试目的
        5.1.2 实验设备
        5.1.3 测试方法
        5.1.4 测试结果
    5.2 EPC编码的测试
    5.3 EPC编码在系统中的应用测试
        5.3.1 测试要求
        5.3.2 测试目的
        5.3.3 测试方案
        5.3.4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2.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云南省各变电站及变电设备编码表)

(8)500kV区控中心AVC系统开发及工程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AVC系统发展现状
    1.3 南方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超高压AVC系统设计基础
    2.1 AVC系统的基础理论
        2.1.1 无功电压控制原理
        2.1.2 主要电压控制模式
    2.2 区控中心AVC系统的建设方式
    2.3 AVC系统主要技术路线
    2.4 AVC系统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三章 超高压AVC系统设计及实现
    3.1 总体设计原则
    3.2 系统结构
    3.3 系统功能与特点
    3.4 控制功能
    3.5 安全策略
        3.5.1 系统安全
        3.5.2 控制安全
    3.6 控制策略
    3.7 系统软件性能指标
    3.8 AVC系统软件功能
        3.8.1 术语说明
        3.8.2 功能及画面
第四章 工程实施及应用
    4.1 AVC系统测试
        4.1.1 开环控制测试
        4.1.2 闭环控制测试
    4.2 运行分析
    4.3 效益分析
结论与展望
    一、工作总结
    二、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一次变电所系统安全隐患治理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一次变系统隐患治理项目背景
        1.1.1 化肥厂情况简介
        1.1.2 化肥一次变情况简介
        1.1.3 改造的必要性
    1.2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第2章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的技术分析、设计条件的选取
    2.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常用模式
        2.1.1 面向功能设计的集中式RTU加常规保护模式
        2.1.2 面向功能设计的分布式测控装置加微机保护模式
        2.1.3 面向功能设计的分布式测控装置加微机保护模式
    2.2 分层分布式技术
        2.2.1 网络通讯层完成信息传递和系统对时等功能
        2.2.2 间隔层主要是继保、监控设备层
    2.3 220kV化肥变负荷预测
    2.4 工程建设及移地新建的必要性
        2.4.1 供电可靠性的需要
        2.4.2 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
        2.4.3 移地新建的必要性
        2.4.4 本工程的建设进度要求
    2.5 接入系统方案
        2.5.1 外部条件分析
        2.5.2 送出线导线截面选择
    2.6 电气计算
        2.6.1 潮流稳定计算
        2.6.2 系统稳定水平校验分析
    2.7 短路电流计算
    2.8 无功补偿
    2.9 主变容量选择
    2.10 施工过渡方案、主要措施及工作量
        2.10.1 220kV供电方式
        2.10.2 35kV倒负荷方案
        2.10.3 6kV倒负荷方案
        2.10.4 主要过渡措施
        2.10.5 主要工作量
    2.11 系统对有关电气参数的要求
        2.11.1 主变参数
        2.11.2 220kV开关遮断容量要求
        2.11.3 无功补偿容量
        2.11.4 电气主接线
第3章 二次系统技术分析及Sepam系列综合保护的技术应用
    3.1 系统继电保护
        3.1.1 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3.1.2 系统保护配置方案
        3.1.3 对电气专业的技术要求
        3.1.4 对自动化专业的要求
        3.1.5 安全自动装置
    3.2 继电保护技术综述
        3.2.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3.2.2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3.2.3 供水降压站供配电系统保护要求及配置
        3.2.4 微机保护工作原理
    3.3 Sepam系列综合保护的技术性能及应用
        3.3.1 sepam系列产品的基本功能
    3.4 模块化结构的功能设计
    3.5 Sepam系列保护装置功能模块分类及功能
    3.6 sepam保护装置的特点
    3.7 通讯管理机
        3.7.1 SSC601通信管理机功能特点
        3.7.2 SSC601通信管理机硬件工作原理
    3.8 调度自动化
        3.8.1 凋度组织关系
        3.8.2 调度自动化现状
        3.8.3 远动系统
        3.8.4 吉林省调、吉林地调
    3.9 电能计量系统
        3.9.1 电能计量现状
        3.9.2 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配置
        3.9.3 调度端系统
    3.10 调度数据网络
        3.10.1 吉林省电网SGDnet Ⅱ方案概述
        3.10.2 调度数据网络接入方案
        3.10.3 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配置
        3.10.4 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安装地点
        3.10.5 调度数据网络接入通道要求
        3.10.6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3.11 系统通信
        3.11.1 调度关系
        3.11.2 通信系统现状
        3.11.3 业务分析及通道需求
        3.11.4 光纤通信系统
        3.11.5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3.11.6 设备配置方案
        3.11.7 通信电源
        3.11.8 通信机房
        3.11.9 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测设备
        3.11.10 防雷接地
        3.11.11 通信电缆(光缆)敷设
第4章 变电站工程设想
    4.1 电气主接线
        4.1.1 主接线配置原则
    4.2 设备状态监测
        4.2.1 监测范围与参量
    4.3 短路电流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3.1 短路电流水平
        4.3.2 主要设备选择
    4.4 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4.5 站用电及照明
        4.5.1 站用电
        4.5.2 照明
    4.6 直流系统及UPS电源
        4.6.1 直流系统
        4.6.2 交直流一体化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4.7 电缆沟布置及防火
    4.8 电气二次线
        4.8.1 二次设备布置
        4.8.2 监控系统
        4.8.3 抗干扰及屏蔽措施
        4.8.4 防误操作闭锁
        4.8.5 电度计量
    4.9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4.10 火灾报警及防火
第5章 电气主接线可行性方案的比选
    5.1 两种可行性方案
    5.2 两种可行性方案的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电力网一、二次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电力系统可靠性模型
    1.3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继电保护可靠性
        1.4.2 自动化系统可靠性
        1.4.3 地区电网可靠性
        1.4.4 交直流混联电网可靠性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可靠性建模与评估
    2.1 引言
        2.1.1 二次设备可靠性分析方法
        2.1.2 二次设备可靠性分析
    2.2 二次设备的可靠性建模
        2.2.1 二次设备可靠性模型
        2.2.2 二次设备可靠性指标
    2.3 二次设备可靠性的方差分析和正交设计
        2.3.1 方差分析
        2.3.2 正交设计
        2.3.3 二次设备统计数据的正交设计
        2.3.4 各种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2.3.5 可靠性指标预测
    2.4 继电保护最佳检修周期研究
        2.4.1 二次设备可靠性模型分析
        2.4.2 二次设备可靠性计算
        2.4.3 影响最佳检修周期的参数灵敏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
    3.1 引言
    3.2 电力自动化系统构成
        3.2.1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功能
        3.2.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3.2.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构
    3.3 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可定制电网自动化系统
        3.3.1 可定制电网自动化系统研究
        3.3.2 可定制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思路
        3.3.4 可定制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4 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建模
        3.4.1 电力系统网络可靠性的定义
        3.4.2 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数学模型
        3.4.3 自动化系统中智能化模块的可靠性模型
        3.4.4 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布式数学模型
    3.5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3.5.1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树模型的构建
        3.5.2 基于二元决策图的故障树模型
        3.5.3 基于最小割集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计算
    3.6 算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变电站可靠性建模与评估
    4.1 引言
    4.2 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关键技术
        4.2.1 IEC61850 及变电站程序化操作技术
        4.2.2 基于 GOOSE 的网络化保护技术
        4.2.3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监听技术
    4.3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析
        4.3.1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
        4.3.2 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性建模
        4.3.3 PMS 建模的故障树方法
        4.3.4 PMS 的近似解法
        4.3.5 算例分析
    4.4 数字化变电站可靠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区电网运行风险评估
    5.1 引言
    5.2 电网风险评估方法分析
        5.2.1 电网安全风险指标
        5.2.2 风险评估法的优点
        5.2.3 风险评估的事故概率模型
        5.2.4 风险评估的后果模型及风险指标
    5.3 基于云理论可靠性模型的风险评估
        5.3.1 云理论相关概念
        5.3.2 云理论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5.4 基于问题的作业风险评估
    5.5 基于可靠性分析的电网风险管理
        5.5.1 电网风险闭环管理
        5.5.2 智能电网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
    5.6 地区电网风险算例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6.1 引言
    6.2 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可靠性指标
    6.3 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可靠性模型
    6.4 可靠性评估流程
    6.5 原规划电网可靠性综合分析
    6.6 增强性措施
    6.7 优化后电网可靠性综合分析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玉林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 黄宗彬. 广西大学, 2016(06)
  • [2]220kV下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改研究与实践[D]. 黄剑君. 广西大学, 2016(06)
  • [3]杭州市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方案的研究与实现[D]. 沙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4]110kV龙华3C绿色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D]. 赵娟娟.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5)
  • [5]500kV电网区域控制模式研究应用及推广[A]. 刘相枪,杨启蓓,罗永善,曹玉文,黄集贤,吴有能,戎春园,邓厚兵,李闯,田力,陈方之,韦持,余俊,陈旋. 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5年经典案例集(《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年第一期增刊), 2015
  • [6]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及消除铁磁谐振的研究[D]. 王翔. 太原科技大学, 2014(08)
  • [7]基于RFID的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研究[D]. 李友光. 湖南大学, 2014(04)
  • [8]500kV区控中心AVC系统开发及工程实施[D]. 戎春园. 广西大学, 2013(02)
  • [9]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一次变电所系统安全隐患治理可行性研究[D]. 高洪鹏.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8)
  • [10]电力网一、二次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应用[D]. 吴国沛. 华南理工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榆林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