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确保电力安全

APC:确保电力安全

一、APC:保障电力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孙秋腾[1](2021)在《基于替代模型的主蒸汽管道断裂事故瞬态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蒸汽管道断裂(MSLB)是威胁AP1000安全壳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事故。当发生MSLB事故时,主蒸汽管道的断裂将导致大量水蒸汽喷入安全壳,导致安全壳内温度和压力急剧增加。为了研究MSLB事故下AP1000安全壳瞬态响应的关键影响参数,量化这些不确定性输入参数对关键安全参数的综合影响,本文采用多种不确定性分析算法对MSLB事故中的输入参数和关键安全输出进行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为最佳评估加不确定性分析(BEPU)提供数据支持。传统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通常基于大规模抽样方法,抽样样本量巨大且由于复杂热工模型单个工况计算时间长,此时若采用传统抽样方法进行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计算效率低、占用资源高、甚至难以实施,所以亟待研发满足精度要求的更高效的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来快速获得关键影响参数的敏感性指标及关键安全参数的不确定性分布。本文研究了更高效的替代模型算法,包括一般多项式混沌展开法(PCE)、随机配点法(SC),并通过理论推导及程序开发了更先进的不依赖主观判断的高阶非限定多项式混沌展开法(APC),解决了传统抽样算法效率低,易受到主观因素干扰的问题。本文通过把替代模型与传统大规模抽样模型进行分析对比,校验了替代模型的准确性。本文建立了 AP1000安全壳瞬态分析模型,并将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与AP1000安全壳瞬态分析模型进行耦合,获得了关键输入参数的敏感性指标和关键安全参数的不确定性分布。通过分析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等关键影响参数的敏感性指标,表明MSLB事故工况下,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对安全壳内峰值压力与峰值温度的影响至关重要;并且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作为输入参数,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同时,本文获得了 MSLB事故下安全壳的峰值压力和峰值温度等关键安全参数的不确定性概率分布。本文研究表明,替代模型算法比抽样方法更高效,且在满足精度的情况下,可大幅度降低计算成本、节省计算资源,使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效率提高数百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最佳评估加不确定性分析在复杂反应堆热工安全分析应用提供满足精度要求的更高效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康志坚[2](2021)在《煤矿井下应急通信光纤传感信号解调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之一,煤矿的安全生产支撑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顶板冒落等重大灾害时会造成井下断电故障,造成通信网络链路中断,致使救援中心无法探知煤矿井下人员信息,增大灾后应急救援难度。本文结合光纤传感技术可实现信号无源探测的特点,以声波探测为基础,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煤矿井下既有光缆的应急通信光纤传感信号解调系统,可检测矿井灾后供电中断下被困人员的声音信息。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光纤传感信号检测机制,阐述声波信息解调原理,搭建了基于煤矿井下既有光缆的光纤声音传感检测系统,系统采用ASE宽带光源作为探测光,以光纤作为声音传感媒介与信号传输通道,可在矿井灾后供电中断下侦听巷道内被困人员发出的敲击、呼喊等声音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地面,在地面进行远程信号解调。(2)设计了包括信号解调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的光纤声音传感硬件解调系统。通过对光电转换、I/V转换、差分传输、前置放大、有源滤波、阻抗匹配、功率放大、电声转换等硬件电路的设计,搭建了信号硬件解调系统,完成声音信号的解调复现与提取还原;以STM32F407为控制芯片,设计了数据采集单元、数据控制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构建了数据传输系统,将解调还原的声音信息数据传输至上位机监控系统。(3)开发了基于MFC应用架构的光纤声音传感上位机监控系统,实现对矿井灾后供电中断下声波信号的检测,构建了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声音信息的实时检测、波形显示、数据存储及声音复现等功能;设计了多线程结构,优化软件运行速度。以上位机监控系统为数据处理分析平台,开发了网络数据传输系统,将综合处理后的数据分析结果推送给工作人员,实现声音、图像、波形等多方联动检测矿井灾后实际环境情况。(4)搭建了光纤传感信号解调系统实验台,光纤声音传感检测系统可对铺设光缆周界声音进行探知,实现声音信号的无源采集与传输;信号解调系统可实现声音信号的解调复现;数据传输系统可将解调还原的声音数据稳定传输至上位机监控系统。上位机监控系统可通过波形实时反映外界环境的变化情况,并及时推送灾情发生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10km的测试距离内,构建的应急通信光纤传感信号解调系统可以检测距光纤探头0-10m,频率为300Hz-3.4k Hz的声音信号,频率精度可达±1Hz。上述研究表明,应急通信光纤传感信号解调系统通过光纤传感技术在矿井灾后供电状态下实现了对被困人员声波的信息无源探测与采集传输,解决了断电致使无法通信的问题,为煤矿井下应急通信紧急救援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手段。

陈养兵[3](2020)在《Apc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逐步意识到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无法满足当今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客户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广泛接受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但是,有效管理客户资源仍然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Apc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提出了改进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经过七年多的发展完善,公司取得了许多成就。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产生多种与客户关系管理有关的瓶颈。这些瓶颈涵盖:怎样利用规范化的方法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实施客户关系营销,建立客户管理信息数据库,以提高客户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言,描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并描述了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现状。第二章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解释了客户、客户关系、客户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第三章Apc公司的介绍和Apc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根据Apc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问题,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章提出了一项详细的客户关系管理改进计划,主要目的是改善Apc公司的客户满意程度;实施客户管理,建立客户信息管理数据库。第五章提出了Apc公司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保障措施:涉及建立面向客户的内部资源分配机制的各个方面;企业组织结构的改进和企业的工艺流程的精细设计。本文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当前Apc公司形势相结合,并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实用策略;对于提高Apc公司客户关系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公司的基本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同时,它对优化类似中小企业的客户关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李林蔚[4](2020)在《基于变换器串并联的交直交牵引变电所拓扑结构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牵引负荷的单相性、非线性和冲击性,导致电气化铁路存在无功、谐波和负序等电能质量问题。这些电能质量问题将会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降低其供电质量。此外,分相区的存在使得列车不能连续取流,造成牵引力的损失,降低了列车的运行速度,从而影响铁路的运量。这些问题在交流电气化铁路诞生之初就存在,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电能质量和电分相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方案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且无法取消电分相。基于有源补偿器的同相供电系统虽然能够解决电能质量问题,但理论上只能取消变电所出口处的电分相,无法实现牵引网全线贯通。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直交牵引变电所为电能质量以及电分相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且展示出良好的前景。交直交牵引变电所可以对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综合解决,且支持贯通式同相供电,彻底取消分相区,有效调度负荷潮流。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交直交牵引变电所,在拓扑和控制方面作出了大量研究,其中以德国和日本最具代表性。但其所做研究均是基于各自国家电气化铁路的特点进行的探索,并不适合我国国情。结合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器串并联的交直交牵引变电所方案,来解决电气化铁路的电能质量和电分相问题,在拓扑结构、控制策略、并网运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首先,结合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特点及现有解决方案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器串并联的交直交牵引变电所主电路拓扑。对牵引变电所拓扑进行了详细论述,介绍了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并对功率模块性能进行了分析。该拓扑在电气化铁路中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三相对称的特性适合解决负序问题;输出侧的串并联结构使得该方案可使用低电压小电流应力的开关器件应用于高电压、大电流场合,节省了成本;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系统具有冗余和容错能力,便于维护和管理。控制系统简单,便于工程应用。对主电路进行了设计,并将所提方案与现有方案在成本、经济效益、整体性能、器件数量,控制系统复杂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其优越性。其次,提出了交直交牵引变电所的控制方案,解决了该交直交系统在电气化铁路中应用的特殊性问题。结合牵引负荷特性及系统控制目标,设计了整体控制方案。研究了输入侧参数最优化设计整定问题,提出了基于牵引负荷特性的输入侧控制策略。对于直流环节的二次脉动,分析了传统数字滤波器在牵引供电场合中应用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了适用于电气化铁路的直流环节数字滤波器。针对输出侧串并联结构,考虑牵引负荷的非线性和冲击性,确定了级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控制策略和并联结构环流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电气化铁路的电能质量问题,且具有良好的输出性能。第三,提出了交直交牵引变电所的并网控制策略。考虑牵引网阻抗的特殊性,对传统下垂控制模型进行了改进。结合主电路结构,提出了基于牵引网阻抗特性的变电所并网运行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可实现交直交牵引变电所和牵引负荷的“即插即用”,并网过程无冲击,动态性能良好,并可自动分配负荷潮流。此外,牵引网电压水平可得到提升,且变电所内输出侧均流效果较好。最后,基于所提方案研制了实验样机。制作了主电路结构与控制系统,并基于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王琪[5](2020)在《基于异质元胞自动机的互联电网连锁故障建模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交直流及全国电网互联工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电力系统已从小规模区域电网发展为联系紧密、相互耦合的互联电网。区域电网互联有效解决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但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形成增加了停电事故的风险。由于传统连锁故障仿真模型未考虑区域电网的异质性和电网间的相互作用,在探索互联电网大停电事故规律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互联电网连锁故障模型,有效评估互联电网停电事故风险和制定互联电网连锁故障控制措施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依据互联电网实际运行特性构建多个具有区域特性的元胞自动机,并考虑元胞自动机间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异质元胞自动机模型。应用所建模型对互联电网进行停电事故仿真,观察在不同扰动情况下互联电网停电事故的演化规律,并将模型与传统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比较,分别从模型特性、分维和仿真流程时间三个角度验证了模型仿真互联电网连锁故障停电事故的优势。其次,为有效评估多区域互联电网的停电事故风险,结合广义极值理论,给出了一种多区域互联电网风险评估方法,并建立区域风险指标探索不同场景下各区域停电风险的变化规律。应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各区域风险值、潮流分布、电气介数和破裂次数多个方面辨识互联电网关键元胞,以IEEE118节点系统和HN实际电网作为仿真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风险评估方法和关键元胞辨识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依据预防-过载校正控制的特性及不同连锁故障阶段区域间的协调关系,制定了互联电网协调控制措施。应用异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IEEE118节点系统和HN电网进行停电事故仿真,分别从损失负荷序列、潮流分布和停电事故风险值三个方面验证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王浩祥[6](2020)在《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BSG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愈发受到人们重视。汽车电动化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动汽车的过渡,倍受青睐。其中,皮带传动启动/发电一体式(Belt-driven Starter Generator,BSG)微混系统是混动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相比于其它类型的BSG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具有不含永磁体、结构简单、启动转矩大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课题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1564201)和江苏省杰出青年项目(BK20180046)。本文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容错式16/10极分块转子开关磁阻电机(Segmented Rotor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SRM)展开了非线性建模、模型预测控制、基于dSPACE快速控制原型平台搭建和实验验证等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阐述新型容错式16/10极SRSRM电机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了SRSRM运行原理。根据机电能量转换原理,以电路方程、机械方程、机电方程描述了SRSRM的机电转换关系。比较了SRSRM三种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考虑到精确的电机控制,选择了非线性模型作为数学模型。最后,对SRSRM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2)为建立SRSRM非线性模型,通过转矩平衡法采集静态转矩为零的特定位置处电流、电压值,进而计算出该位置的磁链值。建立了二阶、四阶傅里叶级数磁链模型和转矩模型,通过比较建模效果,选取了更为精确的四阶傅里叶级数进行模型建立。然而,傅里叶级数只能表示转子位置角和磁链之间关系。针对该问题,引入Kringing模型进一步优化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Simulink电机模型进行仿真验证。3)针对SRSRM传统控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模型预测控制的控制策略实现对SRSRM转矩脉动的抑制。基于Kringing磁链模型,搭建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模型,包括了数学模型建立、成本函数建立。针对实时磁链值难以通过传感器采集的问题,建立了卡尔曼滤波磁链观测器。针对传统PID控制的不足,引入了自抗扰控制作为速度环控制器;除了通过控制电流抑制转矩脉动,直接通过转矩控制来抑制脉动也是一种方式。基于一种非线性转矩模型,建立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模型,介绍了矢量选择、成本函数建立。为了进一步抑制SRSRM转矩脉动,引入了转矩分配函数对瞬时相转矩进行控制。根据所建立的两种模型,分别搭建了Simulink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4)基于dSPACE控制器,设计了快速控制原型开发平台,详细介绍了硬件设计的步骤,包括了: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传感器电路等,介绍了软件接口的选择。最后,初步搭建了快速控制原型开发平台,为SRSRM实验研究奠定基础。5)在设计的SRSRM快速控制原型开发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SRSRM实验平台,开展了相关实验,包括了:转矩平衡法、非线性模型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其理论和仿真的正确性。

范福生[7](2020)在《基于智慧电网的中置柜控制装置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对电力工业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电网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智慧电网的建设理念对配电系统及配电设备也提出新的技术需求,中置柜是发电厂、中小型发电机、电力系统二次变电所、工矿企事业单位以及大型高压电动机起动的重要配电设备,是实现整个电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因此,研制一款支持智慧电网信息互联共享、具有智能控制、故障自诊断等功能的智能中置柜控制装置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针对基于智慧电网的中置柜控制装置的设计进行研究与实践。在研究智慧电网配电系统架构基础上,针对智慧电网技术需求提出了智能中置柜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案,装置包括主控器、母线温度测量及通信转协议单元、电能参数采集单元等三个部分。主控器通过触屏接受现场操作人员的指令,完成接地刀、手车、断路器的控制操作;同时将接地刀、手车、断路器位置信息,母线带电状态,系统电能参数,通信状态通过触屏显示出来。另外,主控器还能通过通信转协议模块的RTU上报中置柜的各种工作参数到云端服务器;也能够通过通信转协议模块的RTU接受云端服务器下发的远程操控信息,完成对接地刀、手车、断路器的控制操作。母线温度测量及通信转协议单元包括转协议模块、无线测温模块和RTU模块三个部分。转协议模块能够接收无线测温模块采集到的母线温度信息,经协议转换后发给主控器的触屏显示出来。另外,通信转协议模块还能通过RTU模块与云端服务器交换信息,并把信息转成MODBUS现场总线协议与主控器共享。由于市场上电能参数采集单元技术已经十分完善,本文中不做介绍。研制的基于智慧电网的中置柜控制装置经实际测试,满足智慧电网对中置柜控制装置的技术要求,实现了中置柜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推动我国智慧电网的建设意义重大。

王朝[8](2020)在《面向SRM负载的分布式开关电源系统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分布式开关电源系统(Distributed Switching Power System,DSPS)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运行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中。目前,分布式开关电源系统的发展需求是将信息与能量进行融合,从而合理利用和调配能量流。针对含传统升压变换器与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功率变换器级联负载的分布式开关电源系统,本文研究了三种新的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策略,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首先,对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结合SRM的控制参数关断角θoff,提出一种变关断角的信号调制策略。通过调节θoff的大小,可在功率母线上诱发含特定频率成分的电压纹波,以该电压纹波作为载体实现信号传输。在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换相纹波、Boost开关纹波和SRM变换器的开关纹波表达式,得到纹波大小与θoff、频率和转速之间的近似关系。基于磁链-电流(Ψ-i)轨迹图,分析出不同θoff下母线纹波直流分量的差异,为信号调制和解调提供了依据。其次,为了减小信号调制对SRM负载运行特性的影响,根据SRM在续流段的软、硬斩波方式的差异,提出了一种续流段频移键控调制策略。在励磁段导通下管,控制上管进行调速;在续流段关断上管,对下管进行信号调制。8/6结构的SRM,其任一相在一个周期内有四种工作模态,通过分析这四种工作模态,找到适合SRM的调速控制方法。在这种调制策略下,通信速率不受电机转速影响,传输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第三,考虑到信号在功率母线上传递时受到各种干扰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直序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的续流段相移键控调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介绍了m序列的生成方式以及相关特性,并阐述了系统调制和解调方法的原理。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Boost-SRM级联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三种能量/信号同步传输策略的可行性。在仿真研究的支撑下,搭建了实验验证平台,验证了三种策略的有效性。该论文有图85幅,表3个,参考文献94篇。

唐为东[9](2018)在《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计划与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据库现已应用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对于城市信息化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基础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中,已经对数据库的战略部署做出明确的任务要求。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不断融合发展,面向重点行业的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数据库建设针对数据的集成化采集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技术层面来也在逐步提升。随着传感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对传感数据类型和规模以及实时性的需求日益迫切,为分布式实时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如何快速研发和实施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于提升我国实时数据库产业的发展能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课题方向是为实现自主的分布式实时数据管理系统方面进行必要的应用研究,主演研究内容包括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实施阶段的策略以及风险控制。其数据管理系统具体建设目标可以概括为如下四点:(1)平台建成后,可以将个现有平台进行相应的整合,对数据进行一致性的接入和调用,对需要建立大型的数据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帮助;(2)实现各个系统、平台使用中产生的大量历史和现有数据的规范存取与共享,为使用者和管理层在制订决策时候起到支持作用,同时对全面历史/准实时数据共享和存取给予了相应的服务标准;(3)平台建成后可以扩大数据容量,在实时数据采集的次数、访问次数上得到进一步扩大,并且平台建成后还可以支持各项新的应用,满足了坚强电网建设的无限拓展性;(4)平台建立期间,建立项目实施策略,建立项目实施计划,建立组织架构和职责。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对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产品研发进行了风险分析,并针对风险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策略以保障该项目的开发成功度,最后的效果评价为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的研发提供了借鉴。

王冠中[10](2019)在《数据驱动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大规模以电力电子装备为并网接口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接入互联电网,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稳定呈现出显着的不确定性。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电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其发电功率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其接口的电力电子装备也对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特性造成影响,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不确定性的严峻挑战。确定性的传统分析方法难以适用于存在显着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当此背景,研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不确定性分析依赖可以准确描述系统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布,而获取准确的概率分布被认为是实际工程上的一项艰巨挑战。考虑工程上一般仅能获取部分准确的统计信息,往往无法获取不确定因素的全部概率信息,因此传统不确定性分析中所采用的概率分布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即高阶不确定性(高阶既包含不确定因素本身,还包含描述其不确定性的模型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本文针对可再生能源高阶不确定性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和稳定的影响,分别从静态安全性和小干扰稳定性出发,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展开相关研究。在静态安全分析方面,本文的主要工作分为基于数据驱动多项式混沌展开法的随机潮流和概率分布鲁棒的电力系统概率静态安全评估。1 提出基于数据驱动多项式混沌展开法的随机潮流。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的高阶不确定性和潮流方程的非线性,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统计数据的高阶矩信息可以自行构造出任意概率空间下的一组正交基,进而利用正交基对潮流方程中的电压等状态变量进行多项式拟合,并采用随机伽辽金积分法计算拟合参数。2 提出概率分布鲁棒的电力系统概率静态安全评估。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依赖负荷预测提供必要信息,需要考虑负荷预测误差高阶不确定性造成的影响。将概率静态安全评估问题建模为矩约束的概率测度优化问题,即广义矩优化问题,进而可以利用半定松弛技术进行求解,获得满足矩约束的所有可能概率分布下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约束被违反的最大概率。在小干扰动态稳定方面,本文的主要工作分为基于数据驱动概率配点法的光伏并网系统随机小干扰稳定分析和基于广义短路比的电力电子多馈入系统概率稳定裕度评估。1 提出基于数据驱动概率配点法的光伏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首先,考虑宽频带振荡特性,采用阻抗建模方法构造光伏发电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模型;其次,利用光照强度统计数据的若干阶原点矩构造多项式基函数,并通过概率配点法求解系统主导特征根的阻尼比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多项式关系。2 提出基于广义短路比的电力电子多馈入系统概率稳定裕度评估方法。首先,将额定运行条件下的广义短路比推广到适用于一般运行条件的广义运行短路比,从而能够量度电力电子装备任意输出功率时的系统小干扰稳定裕度;其次,由于广义运行短路比在数学上对应拓展导纳矩阵的最小特征值,而拓展导纳矩阵元素中包含不确定的输出功率,因此采用矩阵概率D稳定描述系统小干扰概率稳定评估问题;同时采用期望和方差等部分概率信息来描述系统随机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义矩理论将矩阵概率D稳定转化为易于求解的半定规划问题。上述研究内容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丰富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评估的工具方法。

二、APC:保障电力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C:保障电力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替代模型的主蒸汽管道断裂事故瞬态模型不确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理论研究
    2.1 不确定性分析算法简介
    2.2 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LHS)
        2.2.1 基本原理
        2.2.2 LHS理论基础理论研究
    2.3 一般多项式混沌展开法(PCE)
        2.3.1 基本原理
        2.3.2 PCE算法基础理论研究
    2.4 随机配点法(SC)
        2.4.1 基本原理
        2.4.2 SC算法基础理论研究
    2.5 高阶非限定多项式混沌展开法(APC)的开发与验证
        2.5.1 基本原理
        2.5.2 高阶APC算法理论研究及程序开发
        2.5.3 解析解基准题验证
    2.6 不确定性分析指标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主蒸汽管道断裂事故(MSLB)分析模型
    3.1 MSLB事故分析模型
        3.1.1 MSLB事故背景
        3.1.2 守恒方程
        3.1.3 传热关系式
        3.1.4 液膜计算关系式
    3.2 事故瞬态工况分析
        3.2.1 初始条件选取
        3.2.2 蒸汽流量特性分析
        3.2.3 关键安全输出瞬态响应
    3.3 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算法在MSLB事故中的应用
        3.3.1 关键影响输入参数设定
        3.3.2 关键安全输出参数设定
        3.3.3 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与事故模型耦合算法
        3.3.4 在MSLB事故中的应用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与讨论
    4.1 全局敏感性分析
        4.1.1 不确定性分析算法的设定
        4.1.2 不同关键安全输出的敏感性分析
    4.2 安全壳峰值压力的不确定性分析
    4.3 替代模型精度分析
    4.4 替代模型效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2)煤矿井下应急通信光纤传感信号解调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井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1.2.2 光纤声波传感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第二章 矿用传感应急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2.1 矿井光纤传感应急通信系统基本理论
        2.1.1 矿井光纤传感系统检测机理
        2.1.2 矿井光纤传感应急通信结构选型
        2.1.3 相位调制光纤传感系统比较
    2.2 矿井应急通信光纤声波传感系统
        2.2.1 声音传感检测原理
        2.2.2 矿井应急通信复合光纤声波传感系统
        2.2.3 应急通信系统器件选型
    2.3 系统结构安排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用传感应急通信系统硬件设计
    3.1 矿井光纤声音传感检测系统设计
    3.2 光纤声音信号硬件解调系统设计
        3.2.1 光电转换单元设计
        3.2.2 I/V转换单元设计
        3.2.3 有源滤波单元设计
        3.2.4 阻抗匹配单元设计
        3.2.5 差分传输单元设计
        3.2.6 前置放大单元设计
        3.2.7 功率放大单元设计
    3.3 光纤声音信号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3.3.1 ARM控制单元设计
        3.3.2 数据采集单元设计
        3.3.3 数据传输单元设计
    3.4 电源系统设计
        3.4.1 电源系统结构设计
        3.4.2 电源子系统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用应急通信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1.1 MFC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4.1.2 ARM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4.2 矿用应急通信系统软件设计
        4.2.1 系统软件功能框架设计
        4.2.2 USB 数据处理传输系统方案设计
        4.2.3 人机交互界面方案设计
        4.2.4 网络传输系统方案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急通信系统实现与实验结果分析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
        5.1.1 光纤声音传感检测系统的搭建
        5.1.2 光纤声音传感硬件解调系统搭建
        5.1.3 应急通信系统样机集成
        5.1.4 应急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5.2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5.2.1 系统噪声测试
        5.2.2 声音类别测试
        5.2.3 声音还原性精度测试
        5.2.4 系统稳定运行测试
        5.2.5 监控系统离线模式测试
        5.2.6 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Apc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客户
        2.1.2 客户关系
        2.1.3 客户管理
    2.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2.1 客户价值理论
        2.2.2 关系营销理论
        2.2.3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
        2.2.4 客户服务理论
第三章 APC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
    3.1 APC公司概况
    3.2 APC公司业务
    3.3 APC公司的营销环境分析
        3.3.1 宏观环境对Apc公司的影响
        3.3.2 微观环境对Apc公司的影响
    3.4 APC公司客户管理现状
    3.5 APC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3.6 APC公司客户满意度调查
第四章 APC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改进方案
    4.1 APC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改进的总体思路
    4.2 APC公司优化客户服务的方法和步骤
    4.3 实行客户分类管理
        4.3.1 Apc公司客户分类方法
        4.3.2 Apc公司各类客户的需求特点
        4.3.3 Apc公司客户分类管理的具体措施
    4.4 创建客户管理数据信息库
        4.4.1 收集整体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档案
        4.4.2 建立跨部门信息证合的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章 APC公司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保障措施
    5.1 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配置
        5.1.1 配置企业内部客户管理资源
        5.1.2 针对不同客户进行资源配置
    5.2 优化APC公司客户服务体系
    5.3 优化APC公司的业务流程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变换器串并联的交直交牵引变电所拓扑结构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牵引供电系统突出问题
        1.2.1 牵引负荷无功问题
        1.2.2 牵引负荷谐波问题
        1.2.3 牵引负荷负序问题
        1.2.4 电分相问题
    1.3 牵引供电系统突出问题治理方案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相序轮换策略
        1.3.3 使用平衡变压器
        1.3.4 无源和有源补偿方案
        1.3.5 三相-单相对称变换
        1.3.6 治理方案对比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交直交牵引变电所结构
    2.1 交直交牵引变电所主电路拓扑结构
        2.1.1 高压大功率变换器
        2.1.2 交直交牵引变电所主电路结构
    2.2 交直交牵引变电所主电路设计
        2.2.1 系统级
        2.2.2 整流输入
        2.2.3 直流环节
        2.2.4 逆变输出
    2.3 与现有方案的优势对比分析
        2.3.1 与传统牵引供电系统的对比
        2.3.2 与RPC以及基于有源补偿装置的同相供电系统的对比
        2.3.3 与基于MMC的牵引环流站方案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交直交牵引变电所控制策略
    3.1 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3.2 交直交牵引变电所输入侧控制
        3.2.1 交直交系统输入侧整体控制策略
        3.2.2 单相PWM整流器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
        3.2.3 单相PWM整流器控制策略
    3.3 交直交牵引变电所输出侧控制
        3.3.1 输出侧整体控制策略
        3.3.2 级联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
        3.3.3 并联逆变器环流抑制
        3.3.4 调制策略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单相整流器仿真
        3.4.2 电网侧电能质量仿真
        3.4.3 输出侧串并联结构仿真
        3.4.4 负载电流前馈环节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并网运行控制策略
    4.1 逆变器控制技术
    4.2 并网运行特性
    4.3 并网运行控制策略
    4.4 并网运行仿真结果与分析
        4.4.1 并网运行场景
        4.4.2 空载工况下牵引变电所输出电压与电流
        4.4.3 负载工况下牵引变电所输出电压与电流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样机研制
    5.1 实验样机主电路
        5.1.1 实验样机整体结构
        5.1.2 功率模块结构
    5.2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
        5.2.1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5.2.2 控制系统软件流程
    5.3 样机实验结果分析
        5.3.1 功率模块实验结果分析
        5.3.2 样机整机性能调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异质元胞自动机的互联电网连锁故障建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基于异质元胞自动机的互联电网连锁故障建模及仿真
    2.1 异质元胞自动机模型
    2.2 互联电网停电事故的自组织临界性验证和停电事故规律分析
    2.3 模型优越性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互联电网停电事故风险评估及关键元胞辨识
    3.1 互联电网停电事故风险评估
    3.2 计及区域电网停电事故风险的互联电网关键元胞辨识
    3.3 基于IEEE118节点系统仿真
    3.4 基于HN电网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多区域互联电网连锁故障协调控制措施
    4.1 多区域互联电网协调控制模型
    4.2 预防-校正协调控制
    4.3 互联电网协调控制方案
    4.4 控制措施仿真流程
    4.5 基于IEEE118节点系统仿真
    4.6 基于HN电网仿真
    4.7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BSG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混合动力汽车BSG系统概述及发展现状
        1.2.1 BSG系统概述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BSG电机选取
    1.3 开关磁阻电机概述及发展现状
        1.3.1 SRM基本概述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1.3.2 SRM控制方法概述
        1.3.3 模型预测控制概述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开关磁阻BSG电机基本理论
    2.1 开关磁阻BSG电机结构及运行原理
    2.2 开关磁阻BSG电机基本方程
        2.2.1 电路方程
        2.2.2 机械方程
        2.2.3 机电方程
    2.3 开关磁阻BSG电机数学模型
        2.3.1 线性模型
        2.3.2 准线性模型
        2.3.3 非线性模型
    2.4 开关磁阻BSG电机运行分析
        2.4.1 开关磁阻BSG电机启动运行
        2.4.2 开关磁阻BSG电机发电运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关磁阻BSG电机非线性建模
    3.1 转矩平衡法
    3.2 傅里叶级数磁链模型
        3.2.1 二阶傅里叶级数
        3.2.2 四阶傅里叶级数
    3.3 Kringing模型
    3.4 非线性模型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关磁阻BSG电机模型预测控制
    4.1 预测控制基本理论
    4.2 开关磁阻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4.2.1 电流预测模型
        4.2.2 卡尔曼滤波磁链观测器
        4.2.3 自抗扰速度控制器
        4.2.4 仿真分析
    4.3 开关磁阻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4.3.1 转矩预测模型
        4.3.2 转矩分配函数
        4.3.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关磁阻BSG电机快速控制原型平台
    5.1 V型开发流程概述
    5.2 基于dSPACE快速控制原型开发平台
        5.2.1 开发平台硬件设计
        5.2.2 开发平台软件设计
        5.2.3 RCP开发平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关磁阻BSG电机实验研究
    6.1 转矩平衡法验证实验
        6.1.1 实验台架
        6.1.2 实验分析
    6.2 非线性模型验证实验
        6.2.1 实验台架
        6.2.2 实验分析
    6.3 模型预测控制验证实验
        6.3.1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实验验证
        6.3.2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实验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基于智慧电网的中置柜控制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智慧电网配电系统的架构
    1.4 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智慧电网的中置柜控制装置总设计方案
    2.1 智慧电网对中置柜的技术需求
    2.2 中置柜内部结构
    2.3 基于智慧电网的中置柜控制装置总设计方案
第3章 智能中置柜主控器硬件设计
    3.1 主控单元电路设计
    3.2 位置检测单元电路设计
    3.3 开关量输出驱动单元电路设计
    3.4 带防堵转保护功能的接地刀和手车控制单元电路设计
    3.5 带电检测单元电路设计
    3.6 柜内温湿度监测单元电路设计
    3.7 通信单元电路设计
    3.8 供电电源电路设计
第4章 智能中置柜母线温度监测及转协议单元设计
    4.1 母线温度监测单元设计方案
    4.2 温度采集终端设计
    4.3 温度接收终端设计
    4.4 转协议功能单元设计
第5章 智能中置柜触屏显示操作单元设计
    5.1 MCGS触摸屏
    5.2 触摸屏组态功能设计
第6章 智能中置柜控制装置软件设计
    6.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6.2 主控器系统软件设计
        6.2.1 主程序设计
        6.2.2 开关量控制子程序设计
        6.2.3 柜内温湿度检测子程序设计
        6.2.4 带电检测子程序设计
    6.3 母线温度监测与转协议单元软件设计
第7章 电路仿真与功能测试
    7.1 主要功能电路原理仿真
        7.1.1 位置检测电路原理仿真
        7.1.2 防堵转电路原理仿真
        7.1.3 带电检测电路原理仿真
    7.2 控制器功能测试
        7.2.1 主控单元调试及检测
        7.2.2 位置检测单元及触屏显示单元功能测试
        7.2.3 开关量操控单元功能测试
        7.2.4 防堵转保护功能测试
        7.2.5 柜内温湿度监测单元功能测试
        7.2.6 母线温度监测单元功能测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和致谢
附录

(8)面向SRM负载的分布式开关电源系统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概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能量/信号同步传输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建模与控制
    2.1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原理和基本特点
    2.2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基本构成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建模
    2.4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关断角位置的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策略研究
    3.1 关断角变化分析
    3.2 母线电压纹波分析
    3.3 解调原理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续流段FSK型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策略研究
    4.1 续流段工作模态分析
    4.2 能量信号复合调制原理
    4.3 解调原理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加入直序扩频的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策略研究
    5.1 直序扩频调制原理
    5.2 解调原理
    5.3 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计划与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论文相关文献综述
        1.2.1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
        1.2.2 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方面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2.1 项目管理基本内容
        2.1.1 项目管理内涵
        2.1.2 项目管理特征
    2.2 项目风险及其特征
        2.2.1 风险定义
        2.2.2 风险的特征
第三章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
    3.1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
        3.1.1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
        3.1.2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
    3.2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的开发
        3.2.1 数据查询功能
        3.2.2 数据压缩功能
        3.2.3 实时动态调度策略
        3.2.4 时空数据处理功能
        3.2.5 复杂对象处理功能
        3.2.6 数据动态划分功能
        3.2.7 实时数据统计功能
        3.2.8 系统安全功能
        3.2.9 系统管理功能
    3.3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的测试
        3.3.1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测评和准入规范的建立
        3.3.2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测评环境的构建
        3.3.3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测评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实施策略
    4.1 项目实施总体策略
    4.2 项目实施计划
    4.3 项目组织架构及职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5.1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风险分析
        5.1.1 政策风险分析
        5.1.2 市场风险分析
        5.1.3 技术风险分析
        5.1.4 财务风险分析
        5.1.5 人力风险分析
        5.1.6 工期风险分析
    5.2 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5.2.1 政策风险应对
        5.2.2 市场风险应对
        5.2.3 技术风险应对
        5.2.4 财务风险应对
        5.2.5 人力风险应对
        5.2.6 工期风险应对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数据驱动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1.1.2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1.2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1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概况
        1.2.2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概况
        1.2.3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评估概况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基于数据驱动任意多项式混沌展开法的随机潮流
    2.1 引言
    2.2 基础理论
        2.2.1 Copula理论
        2.2.2 Nataf变换
    2.3 数据驱动的任意多项式混沌展开法
        2.3.1 多项式混沌展开法
        2.3.2 相关概率空间中的正交多项式基
        2.3.3 求解随机潮流的随机伽辽金积分法
    2.4 算例分析
        2.4.1 概率分布函数比较分析
        2.4.2 概率密度函数比较分析
        2.4.3 数据驱动任意多项式混沌阶数比较分析
        2.4.4 计算复杂性分析
    2.5 结论
3 分布鲁棒概率静态安全评估
    3.1 引言
    3.2 概率静态安全评估问题建模
    3.3 基于凸松弛的求解方法
        3.3.1 可解的分布鲁棒概率静态安全评估模型
        3.3.2 半定松弛
    3.4 算例分析
        3.4.1 矩阶数不同时节点电压幅值越限风险比较
        3.4.2 半定松弛阶数d不同时节点电压幅值越限风险比较
    3.5 结论
4 数据驱动的光伏并网系统小干扰概率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系统小信号模型
        4.2.1 光伏阵列模型
        4.2.2 光伏发电系统动态模型
        4.2.3 光伏发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
        4.2.4 光伏并网系统的小信号阻抗模型
    4.3 随机小干扰问题背景
        4.3.1 小干扰概率稳定性分析
        4.3.2 蒙特卡洛模拟法
        4.3.3 广义多项式混沌展开
    4.4 数据驱动多项式混沌展开法
        4.4.1 分析框架
        4.4.2 构造数据驱动多项式基
        4.4.3 阻尼比的多项式近似
    4.5 算例分析
        4.5.1 主导特征根分析
        4.5.2 构造多项式基
        4.5.3 本章所提方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4.5.4 误差和收敛速度分析
        4.5.5 计算复杂性分析
    4.6 结论
5 电力电子多馈入系统小干扰分布鲁棒概率稳定性评估
    5.1 引言
    5.2 广义运行短路比指标
        5.2.1 多馈入系统广义短路比回顾
        5.2.2 广义运行短路比
    5.3 概率稳定裕度及求解方法
        5.3.1 D稳定和概率D稳定
        5.3.2 求解概率D稳定问题的广义矩方法
        5.3.3 多馈入系统小干扰概率稳定裕度评估步骤
    5.4 算例分析
        5.4.1 系统基本参数
        5.4.2 广义运行短路比有效性分析
        5.4.3 基于广义矩的概率计算方法有效性分析
        5.4.4 方差大小对广义运行短路比概率的影响
        5.4.5 网络参数对广义运行短路比概率的影响
    5.5 结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设备侧小信号雅克比传递函数矩阵
附录B 系统仿真参数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论文成果
    已发表论文
    已投稿论文

四、APC:保障电力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替代模型的主蒸汽管道断裂事故瞬态模型不确定性分析[D]. 孙秋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煤矿井下应急通信光纤传感信号解调系统研究[D]. 康志坚.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Apc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陈养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4]基于变换器串并联的交直交牵引变电所拓扑结构与控制技术研究[D]. 李林蔚.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基于异质元胞自动机的互联电网连锁故障建模及应用研究[D]. 王琪.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BSG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研究[D]. 王浩祥. 江苏大学, 2020
  • [7]基于智慧电网的中置柜控制装置研制[D]. 范福生. 吉林化工学院, 2020(11)
  • [8]面向SRM负载的分布式开关电源系统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策略[D]. 王朝.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9]A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计划与风险控制研究[D]. 唐为东.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3)
  • [10]数据驱动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研究[D]. 王冠中. 浙江大学, 2019(01)

标签:;  ;  ;  ;  

APC:确保电力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